Workflow
数字化管控
icon
搜索文档
全面转向“以客户为中心”,永安期货首届“永安日”落地望江新城新总部
中国证券报· 2025-09-28 05:16
公司发展历程 - 永安期货举行首届"永安日"活动并正式入驻面积达2.2万平方米的新总部办公场所[1][3] - 公司经历五次办公地址变更 反映从1994年起步到实现主板上市的发展进阶历程[3] - 通过四个"五年规划"实现多维度突破 包括省外境外拓展、投研生态圈构建和衍生品业务创新[4] 战略转型与品牌建设 - 公司从"以我为主、以牌照为中心"全面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转型[5] - 发布四大服务品牌:ESG品牌体现社会责任 "烽燧·监督一张网"强化数智风控 "源点智研"赋能客户决策 "永动企航"服务实体企业全生命周期[5] - 构建"韧性的盾"通过风险预警模型和数字化管控平台保障业务安全 同时打造"敏捷的矛"实现资源下沉和快速市场响应[5] 集团协同与未来定位 - 财通证券提出三项期待:服务实体经济作出新贡献 深化集团协同展现新作为 坚守风控底线保持新定力[3] - 公司定位为"建设一流衍生品投行" 为财通证券打造一流现代投行提供支撑[3] - 通过产业、财富、ESG、跨境、研究等品牌矩阵 推动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强韧性的新未来[1]
华北石油工程:全链条发力激活物资降本动能
中国化工报· 2025-09-12 03:12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战略合作、数字化管控和服务升级实现降本增效 物资采购资金节约率近12% 构建质量更优、价格更实、响应更快的物资保障体系 [1] 供应链优化 - 推行"一主一辅"选商机制 通过稳定采购量推动五大类材料价格平均下降11.3% [2] - 实施供应商"五见"考察法 通过实地核查工厂规模、产品实物和体系建设完善管理体系 [2] - 优化供应商结构 常用供应商从425家精简至323家 核心供应商占比同比大幅增长 [2] 数字化价格管控 - 搭建数字化比价平台 建立"横向对标行业、纵向追踪历史、实时系统监控"三维管控机制 [3] - 系统自动生成价格偏离度分析报告 今年拦截异常报价47次 [3] - 推动钻探胶管、电仪、油料等8类大宗物资采购均价大幅下降 [3] 物资保供体系 - 启动应急预案成功调运氯化钾1139吨 保障5支钻井队连续多日施工需求 [4] - 推出物资保供直通车机制 通过24小时热线和微信二维码征求一线意见建议 [4] - 实现基层需求"直达快办" 今年协调解决工业盐紧急配送等多项现场问题 [4]
达驰电气:“一度电”里的精打细算
齐鲁晚报网· 2025-08-27 13:00
成本管控成效 - 万元成本能耗同比下降近10% [1] - 万元产值能耗持续下降 [2] - 物流成本同比降低2.1% [10] 生产流程优化 - 采取并炉烘干和错峰生产方式 [2] - 推行变压器干装工艺缩短发货工时50% [4] - 建立材料价格-设计方案响应机制推动标准产品材料成本降低3-5% [6] 材料利用率提升 - 钢材利用率达90% 硅钢利用率达91% 纸板及层压木利用率达89% 铜排利用率达95% [8] - 研发铝质干变设计使主材成本下降10% [4] - 重构35kV铁芯结构减少硅钢用量2.5% [4] 技术改进与工艺创新 - 110kV产品油箱采用平板对焊工艺实现单台节油最高达2吨 [4] - 优化阻抗结构使主材成本再降5% [4] - 通过优化铜铁比和加强散热措施降低材料成本 [6] 供应链管理 - 建立供应商准入机制并新引入多家材料供应商 [10] - 推行竞争性磋商实现采购环节综合成本显著降低 [10] - 实施运输车辆定期招标机制 [10] 数字化运营体系 - 依托ERP系统构建全流程数字化管控体系 [6] - 建立库存材料分类管理与定期盘点机制 [8] - 通过跨车间协同实现呆滞物料改造利用 [8]
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全面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齐鲁晚报网· 2025-08-22 11:40
项目工程进展 - 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1标段开始架设首榀箱梁 全线4个标段全部进入箱梁架设阶段 工程全面进入上部结构施工 [1] - 项目运用物联网和智能AI识别技术 为每片预制梁赋予唯一身份证编号 实现箱梁生产全流程数字化管控和流水线作业 [3] - 项目通过24小时不间断作业填筑过渡段 按期完成5座框架桥 路基填筑 过渡段 基床表层等关键工序 克服邻近营业线安全风险高和作业时间受限等施工难题 [3] 项目投资与进度 - 青岛段完成年度累计投资20亿元 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67% 完成总体施工进度的23% [5] - 项目于2023年年底开工 计划2028年6月底建成 [6] 项目技术与安全保障 - 通过三维建模推演运梁和架梁轨迹 对900T运架设备进行多项专项检测 新增架桥机整机姿态监控系统 全程监控机身水平度和整机实时工况 [3] - 更换运梁车耐高温线缆并优化布线方式 提升设备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 加装防碰撞雷达检测系统 实时监测周边30米范围内障碍物 [3] 项目规划与影响 - 项目全长108.78公里 其中青岛段53.5公里 设计时速350公里 全线设洋河口 青岛西 诸城南 五莲北4座车站 [6] - 项目建成后青岛将接入京沪二线高铁大动脉 实现国家铁路八纵八横沿海通道与京沪二通道的横向连接 从青岛南下长三角及华中地区将有更快速度和更多车次的高铁路线 [6] - 项目同步实施青岛枢纽普速外迁工程 提升改造青岛枢纽相应场站设施 大幅释放青岛站动车组开行能力 更好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6]
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实现全线架梁,工程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齐鲁晚报· 2025-08-22 03:49
项目进展 - 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1标段在沙河中村特大桥开始架设首榀箱梁 标志着全线实现架梁 [1] - 全线共设4座制梁场 包括青岛西制梁场 黄岛制梁场 诸城制梁场和五莲制梁场 [4] - 制梁场共承担867榀单线箱梁和1621榀双线箱梁预制及架设任务 [4] - 今年5月7日全线首孔箱梁架设在诸城制梁场启动 [4] - 全线4座制梁场均已开启箱梁架设 43联连续梁全面开工建设 工程全面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4] 工程技术 - 本次架设箱梁长32.6米 重760吨 [7] - 采用"首件制"和"三检制"管理方式 确保箱梁制运架施工质量 [7] - 梁场投用智能生产调度中心及3条高度自动化智慧生产线 [7] - 运用物联网和智能AI识别技术 为每片预制梁赋予唯一身份证编号 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7] - 通过三维建模推演运架梁轨迹 对900T运架设备进行多项专项检测 [9][10] - 新增架桥机整机姿态监控系统 可同步显示机身水平度和实时工况 具备远程影像反馈功能 [10] - 运梁车更换耐高温线缆并优化布线方式 提升高温环境稳定性 [10] - 加装防碰撞雷达检测系统 可实时监测30米范围内障碍物 [10] 施工管理 - 参建单位以打通架梁通道为重点 克服邻近营业线安全风险高和作业时间受限等难题 [9] - 采用24小时不间断作业填筑过渡段 基床表层夜间摊铺白天平整碾压流水作业 [9] - 按期完成5座框架桥 路基填筑 过渡段 基床表层等关键工序 [9] 项目意义 - 计划2028年6月底具备通车条件 [13] - 建成后将显著促进胶东半岛与长三角及更远地区的旅客往来和经济交流 [13]
从“煤城”到“橙都”,重庆奉节探索生态经济新路径|活力中国调研行
第一财经· 2025-08-13 07:33
品牌价值与产业转型 - "奉节脐橙"品牌价值达到381.7亿元,种植面积38.3万亩,形成百亿产业链 [1] - 奉节县从煤炭产业转型,累计关闭煤矿217个,告别煤炭生产市场 [1] - 通过"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397.89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回升至69.49% [1] 经济效益与收入增长 - 大坝村脐橙产量2.4万吨,总产值1.8亿元,成为全国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 [2] - 果农人均可支配收入25777元,同比增长7.8%,户均收入超12万元 [2] - 线上销售额达7000万元,占全村脐橙销售40%,价格较线下高出35% [4] 科技创新与种植管理 - 建成"科技小院",引进专家6名、研究生5名、大学生16名,搭配本地农技人员35名 [4] - 采用数字化管控,年均减少农药1000升,化肥300吨,优质果率提升至85% [5] - 通过区块链溯源供应市场,实现智慧果园管理 [2] 销售模式与市场拓展 - 组织7名网红、32名直播达人开展146场直播带货 [4] - 探索果树订单认养模式,累计认养16734单,认购0.4万吨 [4] - 参加"万吨脐橙进山东"等活动,直销1.1万吨至全国10余个批发市场 [4] 产业延伸与多元化发展 - 开发脐橙酒、脐橙精油等30余种深加工产品 [5] - 汇源果汁30亿元深加工项目落地,提升产业价值链 [5] - 打造农旅融合示范园区,年均接待游客2.5万人次,旅游收入200万元 [5] 生态效益与可持续发展 - 38.3万亩脐橙每年减少水土流失3000余吨,累计减少10万余吨 [1][5] - 拒绝高污染项目27个,投入生态修复资金45亿元 [5] - 年接待游客3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18.8亿元 [5]
辽宁海城:菱镁之都的绿色蝶变
央视网· 2025-06-12 03:00
产业转型战略 - 辽宁省海城市通过资源整合、产能升级、全链布局三大战略实现菱镁产业从粗放开采到集约高效、从高耗能污染到绿色智能、从原料输出到全产业链的转型[1] - 公司投入5000万元建设智能监管系统实现23座矿山开采运输全流程数字化管控[2] - 公司投资2亿元建设智能生产线使综合能耗降低36%以上实物生产率提升40%以上年节约1470吨标准煤[3] 产能优化成果 - 公司已退出轻烧反射窑炉186座退出产能194万吨[3] - 年产9000万平方米高端镁建材项目一期工程完成3座厂房主体施工预计6月投产[4] - 公司规划首批10个轻烧反射窑产能置换项目并推进剩余置换项目[4] 产业布局规划 - 公司制定"做优镁耐火、做大镁建材、做强镁化工、布局镁合金"的高质量发展方向[4] - 形成"一区四园一脉多廊"空间布局实现五镇错位发展[4] - 以牌楼为综合集聚区建设菱镁特色产业园促进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协同发展[4] 技术升级成效 - 智慧菱镁大数据中心通过AI识别电子围栏技术实现管理数字化转型[2] - 智能生产线采用机器自动抓取输送技术提升生产效率[3] - 通过数字赋能技术创新实现从矿山经济到绿色质造的转变[4]
中交一公局港发建科:打造高效智能化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镇江日报· 2025-06-10 23:32
公司智能化生产 - 公司生产的新型盾构管片应用于海底隧道和地铁建造,每片管片都有专属二维码可追溯全生命周期数据 [1] - 公司生产基地安装了"智慧大脑",获2025年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化工厂认定 [1] - 车间采用智能机器人进行生产,包括开合模机器人、清模机器人、涂油机器人和AGV小车,实现物料无人化转运 [1] - 智能机械臂使管片表面处理效率提高3倍,从人工20分钟缩短至5分钟 [2] - 单条生产线用工量减少40%,劳动强度降低,生产质量显著提高 [2] 数字化管理系统 - 全封闭式混凝土搅拌车间实现智能化作业,通过电脑输入配比一键开始生产 [2] - 数字化指挥中心实时监控材料进场、生产排产、设备运行和安全监测等关键信息 [2] - "装配式建造数字化生产运营平台"集成物联网、大数据和AI技术,实现全过程智能化生产和数字化管控 [3] - 系统可通过AI识别工人安全规范,发现异常自动预警 [3] 产能与未来发展 - 公司年产盾构管片达21万立方米 [3] - 通过提升数智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推进绿色转型 [3] - 计划继续深化智能制造技术研发,探索数字新技术应用 [3] - 致力于打造更高效的智能化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3]
分类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
经济日报· 2025-06-09 21:47
帮扶产业现状与成效 - 全国832个脱贫县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不足4000元增长至2024年的17522元,帮扶产业贡献显著 [1] - 帮扶产业通过培育生态农业、休闲文旅等融合业态,构建"生产—生态—生活"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成为乡村振兴核心抓手 [1] - 贵州省扶持茶叶、刺梨等特色种植业打造区域公共品牌,陕西省开发苹果全产业链形成可复制模式 [1] 产业帮扶现存问题 - 规划精准性不足导致项目与资源禀赋错配,存在低效投入现象 [2] - 科技特派员培育机制不完善、数字基建覆盖率不足,职业农民技能与产业升级需求错位 [2] - 订单农业履约保障不足,生态资源转化成果难以持续提升农户收益 [2] 产业提质增效措施 - 传统种养业重点布局区域性仓储保鲜和冷链物流设施网络,强化农产品流通"最先一公里"保障 [2] - 精深加工产业整合驻村工作队与龙头企业资源,打造"种业研发—非遗融合—品牌营销"垂直链条 [2] - 低效产业通过物联网技术嵌入生产全流程,构建土壤墒情监测、病虫害预警等数字化管控体系 [2] 要素激活与机制创新 - 高附加值产业强化科技特派员"双向选择"机制,建立县域人才驿站推动区块链溯源等技术渗透 [3] - 开发"理论授课+田间实操+电商运营"复合课程,提升监测户质量管控与市场对接能力 [3] - 推行"保底收购+二次分红"契约框架,利用区块链溯源技术构建透明分配机制 [3] - 特色产业集群实施"双绑"分级联结(龙头企业绑合作社、合作社绑农户),明确风险补偿条款 [3]
明年年底交付!第二艘国产大邮轮完成坞内起浮
环球网· 2025-05-13 02:37
中国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建造进展 - 中国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H1509)于4月28日凌晨完成关键起浮节点,为2026年底交付奠定基础 [1] - 起浮过程耗时6小时,主要目的是测定重量重心等关键工艺指标并释放全船残余应力 [1] - 该节点验证了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 [1] 建造效率提升 - H1509船较首艘邮轮"爱达·魔都号"总装搭载用时缩短1个月 [2] - 在项目总目标工时降低20%基础上,用57.2%实动工时完成超70%整体进度,较首制船同期提升12% [2] - 整船起浮重量增加3654吨,建造效率和起浮完整性显著提升 [2] - 目前已完成176间房舱推舱、3200公里电缆敷设、中控系统开通等关键工序 [2] 技术与管理创新 - 公司总结首制船经验,形成科研成果、管理经验及工具手段,推动流程优化和技术攻坚 [2] - 开发涵盖设计、采购、物流等8个方面的数字化管控手段,大幅提高效率 [3] - 应用大量新技术和创新工艺工法,为提升建造效率和品质提供支撑 [2] 船型升级与挑战 - H1509船总吨位增加0.64万吨达14.19万吨,总长增加17.4米达341米 [3] - 公共区域面积增至25599平方米,户外活动区域增至14272平方米 [3] - 建造效率提升导致多工种并行交叉作业增多,项目管控难度加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