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轻资产运营
icon
搜索文档
利润下滑、门店收缩,餐饮企业“瘦身”中求新生
第一财经· 2025-07-20 08:12
行业现状 - 餐饮行业正经历"瘦身"潮,多家品牌缩减门店、下调均价,行业利润普遍下滑 [1] - 2025年1-6月全国餐饮收入累计27480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 [5][6] - 2025年6月全国餐饮收入4708亿元,同比增长0.9%,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372亿元,同比下降0.4% [5] - 全聚德上半年净利润1100万-1400万元,去年同期盈利2934万元 [5] 消费行为变化 - 消费者决策逻辑转变为先看价格再接受品质,典型例子是顾客下单最低价套餐却不清楚内容 [4] - 辣龙门清油火锅将门店均价下调15%,毛利从50%压缩至35% [5] - 预制菜门店客流明显萎缩,主打"鲜"字的品牌逆势崛起 [11] 企业应对策略 - 多家企业选择"瘦身",辣龙门关闭5-6家门店,汉堡王中国调整门店布局,鼎泰丰退出宁波市场 [7] - 部分品牌将商场高楼层门店搬至租金更低的负1层,高楼层租金可达负1层的2倍 [7] - 快餐饮品类倾向选择高流量区域但控制租售比15%-25%,采用小型化门店等策略 [9] - 中型餐饮选择区域型购物中心或社区商业,通过精品化路线提升竞争力 [9] - 高端餐饮采取收缩策略,聚焦一线城市核心商圈或轻资产合作模式 [9] 行业转型方向 - 行业需通过回归食材本质、轻资产运营及精准定位寻求破局 [2] - "小吃小喝"项目成为资本新宠,因其风险低、回报快的特点 [10] - 烧烤行业改为明档展示现切鲜牛肉、活鱼现杀,火锅行业深入山区寻找优质食材 [11] - 行业自救核心在于回归食材本质,建立差异化壁垒而非依赖低价促销 [11]
“离店100米也点外卖”,价格战下平台疯狂烧钱、餐饮企业赔本赚吆喝
第一财经· 2025-07-19 15:04
行业现状 - 餐饮行业正经历"瘦身"潮,多家品牌主动缩减门店、下调均价,行业利润普遍下滑 [1] - 2025年1-6月全国餐饮收入累计27480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 [5] - 6月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372亿元,同比下降0.4%,上半年累计增速3.6%低于全国餐饮收入增速4.3% [5][6] - 全聚德上半年净利润1100万-1400万元,较去年同期2934万元大幅下滑 [5] 消费趋势变化 - 消费者决策逻辑转变为先看价格再接受品质 [4] - 辣龙门火锅门店均价下调15%,毛利从50%压缩至35% [5] - 预制菜门店客流萎缩,主打"鲜"字的品牌逆势崛起 [13] 外卖平台影响 - 外卖大战导致堂食15元的餐点外卖仅需几元,大量消费者转向线上 [8] - 平台高额补贴挤压堂食空间,餐饮企业陷入"有订单无利润"困境 [9] - 平台补贴资源过度向头部品牌倾斜,中小餐饮企业生存空间受挤压 [10] 企业应对策略 - 多家品牌缩减门店数量:辣龙门关闭5-6家门店,汉堡王中国调整门店布局,鼎泰丰退出宁波市场 [7] - 部分品牌将高楼层大店搬至租金更低的负1层小档口 [7] - 快餐饮品类倾向选择高流量区域但控制租售比15%-25%,中型餐饮注重精品化路线,高端餐饮采取收缩策略 [12] - 行业需通过回归食材本质、轻资产运营及精准定位寻求破局 [2][11][13] 未来发展建议 - 加速会员体系与供应链数字化建设,脱离补贴依赖 [10] - 采取小型化门店、联营档口或阶梯式租金等策略降低成本 [12] - "小吃小喝"等轻资产项目成为资本新宠,重资产项目吸引力下降 [13] - 回归食材本质,建立差异化壁垒是行业自救核心 [13]
半年盘点 | 利润下滑、门店收缩,餐饮企业“瘦身”中求新生
第一财经· 2025-07-19 14:29
行业现状与挑战 - 餐饮行业正经历"瘦身"潮,多家品牌主动缩减门店、下调均价,行业利润普遍下滑 [1] - 中国烹饪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餐饮业呈现"营收增速放缓、利润下滑、竞争加剧"态势,全国餐饮收入增速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限上餐饮收入增速同比下降2.0个百分点 [4] - 2025年6月全国餐饮收入4708亿元同比增长0.9%,限上餐饮收入1372亿元同比下降0.4%,1-6月全国餐饮收入累计27480亿元同比增长4.3%,限上餐饮收入7996亿元同比增长3.6% [4] 企业应对策略 - 辣龙门火锅将门店均价下调15%,毛利从50%压缩至35%,并缩减门店至30多家,今年关闭5-6家门店 [2][3][5] - 汉堡王中国计划关闭部分选址及运营不佳门店,预计2025年门店总数下降,鼎泰丰退出宁波市场 [5] - 部分连锁品牌将商城高楼层大面积门店搬至租金低50%的负1层小面积档口 [5] 运营模式转型 - 行业倾向于轻量化运营,快餐饮品类采取小型化门店、联营档口或阶梯式租金策略,控制租售比在15%-25% [6] - 中型餐饮转向精品化路线(如小酒馆、主题餐厅)或与互补业态联合布局,高端餐饮聚焦一线城市核心商圈或采用轻资产合作模式 [6] - "小吃小喝"项目因风险低、回报快成为资本新宠,重资产项目因投入大、周期长吸引力下降 [7] 产品与定位调整 - 预制菜门店客流萎缩,主打"鲜"字品牌逆势崛起,如烧烤店改为明档现切鲜牛肉、火锅店深入山区溯源优质食材 [7] - 行业自救核心在于回归食材本质,建立差异化壁垒而非依赖低价促销,强调匹配价格的扎实品质 [7]
北控水务集团(0371.HK):全国性水务龙头 分红保障稳健收益
格隆汇· 2025-07-17 19:01
公司概况 - 北控水务集团成立于2008年,业务涵盖污水及再生水处理、供水服务、水环境治理建造、技术及咨询服务、设备销售和城市资源服务 [1] - 公司积极拓展轻资产运营模式,工程业务持续收缩,2024年毛利占比降至6.4% [1] - 截至2024年末,北京控股持有公司41.1%股份,实控人为北京市国资委,三峡系公司合计持股15.81% [1] - 公司资本开支2024年降低至41.1亿元(同比减少28.9亿元),2024年分红对应股息率达6.22% [1] 行业分析 - 水务行业增速放缓,呈现区域垄断和全国性龙头并存的竞争格局 [2] - 预计2025-2027年供水、污水处理规模CAGR分别为0.37%、1.2% [2] - 2023年公司自来水/污水市占率分别为1.8%/8.2% [2] 公司业务 水务运营 - 截至2024年末投运产能3,384万吨/日,产能弹性降至29.2% [2] - 2015-2024年污水及再生水处理量、供水量复合增速分别为10.2%、14.7% [2] - 自来水价格自2017年来稳定在2.14元/吨,有望受益于本轮调价周期(平均涨幅21.3%) [2] 其他业务 - 2024年水环境治理建造服务股东应占溢利占比降至7.8%/4.6% [2] - 水环境治理技术及设备销售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占比8.0%,智慧水务或贡献增量 [2] - 城市资源业务2024年股东应占溢利占比1.7%,待执行订单总额78.5亿元 [2] 财务表现 - 2024年末应收账款208.5亿元,其中75.8%服务特许权应收款项和65.1%应收账款账龄在一年以内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6/17.0/17.1亿元 [3] - 预计2025-2027年股息率分别为6.4%/6.6%/6.8% [3]
对话苏伟铭:雷诺与中国生态圈的合作与扩张
观察者网· 2025-07-17 12:10
雷诺集团管理层变动与战略调整 - 雷诺集团任命首席财务官邓肯·明托为临时首席执行官,接替离职的卢卡·德·梅奥 [1] - 新任管理团队面临三大挑战:欧洲碳排放政策放宽后的电动化困境、与日产联盟关系、中国供应商合作伙伴定位 [1] - 公司2020年经历严重财务危机,净利润暴跌超4倍至负80亿欧元(约667.5亿元人民币),总营收下滑21.7%至435亿欧元(约3629.8亿元人民币) [9] 中国战略转型与轻资产运营 - 2020年关停3家中国合资工厂(江铃雷诺、华晨雷诺、东风雷诺),转向轻资产运营模式 [6][8] - 关停原因在于这些工厂未掌握核心技术,面临"卖一辆亏一辆"的境地 [8] - 转型后2021年上半年财务扭亏为盈,净利润转正为3.68亿欧元(约30.7亿元人民币),收入增长26.8%至234亿欧元(约1952.5亿元人民币) [9] - 轻资产模式使公司负担减轻,但仍需中国市场,中国占全球1/3汽车市场份额 [9] 中国生态圈建设与技术合作 - 公司正强化在中国的研发及与中国企业合作,2024年建立中国研发中心ACDC [8][9] - 通过ACDC研发的Twingo E-Tech和Dacia下一代电动车成本降低40%,远超企业重组15%-20%的降本效果 [14] - 与中国企业合作取得成效:易捷特2021年向欧洲出口4.6万辆电动车,达契亚春天售价仅2万欧元(约16.7万元人民币),远低于欧洲4万欧元(约33.4万元人民币)的平均售价 [11][12] - 雷诺5在法国生产时间仅需9小时/辆,研发时间缩短至两年,媲美中国同行 [11] 新能源产业布局与全球合作 - 雷诺旗下安培部门与中金私募签署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合伙协议 [2][3] - 计划通过该基金筛选中国优秀供应商,协同合作伙伴共同出海 [14] - 已与吉利、远景等中国企业开展海外合作:远景动力在法国建设年产能10GWh的动力电池工厂,吉利与雷诺组建合资公司HORSE开发燃油车和混动汽车 [17] - 公司认为中国汽车产业优势在于生态体系,未来30年中国汽车出海有巨大想象空间 [18] 全球市场战略布局 - 公司将全球市场划分为:中国和东南亚、北美(美国、加拿大)、南美(受欧洲文化影响)、欧洲(各国差异大)、非洲(特别是北非与法国文化关联强) [17] - 建议中国企业出海需注重研发、供应链、物流、销售等全链条布局,是"一两代人的事情" [18]
莲花控股(600186):公司事件点评报告:利润持续释放,加速新品布局
华鑫证券· 2025-07-15 09:4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莲花控股2025H1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同增明显,2025Q2也实现一定增长 [5] - 味精成本下行、商超家庭装增长,新品收入同比大增,新推健康水产品布局赛道,算力业务Q2延续增速 [6] - 公司持续改革,品牌认知度优化,随着渠道拓展,味精市占率提升,盈利能力释放,算力业务轻资产运营优化利润,调整2025 - 2027年EPS并维持“买入”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成本红利持续释放,盈利能力优化 - 公司预计2025H1归母净利润1.60 - 1.70亿元(同增59% - 69%),扣非归母净利润1.62 - 1.72亿元(同增59% - 69%);2025Q2归母净利润0.59 - 0.69亿元(同增14% - 34%),扣非归母净利润0.62 - 0.72亿元(同增16% - 35%) [5] 味精延续增势,新品加大布局力度 - 主业味精成本下行,商超家庭装增长贡献主要动力;新品松茸鲜等2025H1收入同比增长超100%,新推健康水产品布局赛道,临近饮料旺季水业有望成新增长点;算力业务2025Q2延续一季度增速,AI应用领域加速发展,有望轻资产运营优化利润 [6] 盈利预测 - 公司内部营销改革,品牌认知度优化,渠道拓展使味精市占率提升,成本低位盈利能力释放,算力业务轻资产运营构造护城河;调整2025 - 2027年EPS分别为0.18/0.24/0.30(前值为0.22/0.29/0.3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3/25/20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7] 财务预测 |预测指标|2024A|2025E|2026E|2027E| |----|----|----|----|----| |主营收入(百万元)|2,646|3,443|4,217|5,064| |增长率(%)|26.0%|30.1%|22.5%|20.1%|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203|332|430|539| |增长率(%)|55.9%|63.8%|29.7%|25.4%| |摊薄每股收益(元)|0.11|0.18|0.24|0.30| |ROE(%)|13.4%|18.4%|19.8%|20.4%|[10]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主要财务指标预测 - 对2024A - 2027E年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各项目及主要财务指标如成长性、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每股数据等进行了预测 [11]
万达老人退出,珠海万达高层席位大变更
第一财经· 2025-07-08 09:09
管理层变动 - 珠海万达和大连新达盟高层发生更迭,黄德炜出任集团联席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胡正伟出任集团联席董事长 [1] - 肖广瑞因个人原因辞去大连新达盟及珠海万达商管首席执行官职务 [1] - 珠海万达和大连新达盟的"一二把手"已彻底没有"老万达人" [1] - 肖广瑞是"万达系"老人,2001年加入大连万达集团,曾担任多个高管职务 [2] - 2024年9月以后,肖广瑞在珠海万达、大连新达盟仅保留CEO职务 [2] 股权结构变化 - 太盟投资集团联合中信资本、阿布扎比投资局、穆巴达拉投资公司等财团向大连新达盟投资约600亿元,合计持股60% [1] - 珠海万达成为大连新达盟旗下子公司 [1] - 新投资者逐步进入核心管理层,珠海万达董事会中新投资方占6人,万达方面仅剩4人 [3] 新任高管背景 - 黄德炜现任太盟投资集团合伙人、私募股权业务联席主管及太盟中国总裁 [3] - 黄德炜2011年加入太盟投资集团,曾任职于TPG、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部 [3] - 胡正伟现任阿布扎比投资局私募股权部门中国区负责人,2024年加入该机构 [3] - 胡正伟曾就职于摩根士丹利投资银行部、华平投资、京东集团等 [3] 公司业务概况 - 珠海万达是中国境内513座已开业万达广场的独家运营方 [4] - 管理面积超7000万平方米,位居全球商业不动产运营领域首位 [4] - 旗下产品包括万达广场Max、万达广场Pro、万达广场City、万达广场Life [4] - 太盟投资集团资产管理规模超580亿美元,涵盖多个投资类别 [4]
“长安的荔枝”,能否救西安的旅游?
36氪· 2025-07-02 04:13
《长安的荔枝》IP效应分析 - 电视剧《长安的荔枝》成为现象级爆款,腾讯视频独播7天点击量破10亿,总播放量达58亿,豆瓣评分8.9,带动"盛唐热"与"荔枝经济"浪潮 [1] - 美团外卖数据显示"广东荔枝"搜索量环比激增143%,京东平台广东荔枝成交额同比增长560%,商超线下门店荔枝销售额环比增长128% [2] - 曲江文旅作为联合出品方,股价连续三日涨停,市值一度突破30亿元,并推出"荔枝唐宴"餐饮(客单价提升30%)、数字版权包(首周签约额800万元)、主题住宿(入住率增45%)三大变现产品 [2][3] - 剧中路线串联西安核心景区,大唐不夜城游客量暴涨600%,日均接待超5万人次,西安整体旅游搜索量激增320% [2] 曲江文旅经营困境 - 公司连续三年亏损,2022-2024年亏损额分别为2.49亿元、1.95亿元、1.31亿元,2025年一季度续亏0.44亿元 [5][6] - 核心业务景区运营管理收入占比从2020年70.4%降至2024年52%,依赖政府管理酬金而非门票或资产增值收益 [6][7] - 子公司大面积亏损,2024年西安曲江文旅景区管理有限公司亏损4874.66万元,酒店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亏损1229.21万元 [6][9] - 应收账款问题突出,2024年末账面余额11.77亿元中72.4%来自关联方西安曲江新区事业资产管理中心,坏账准备达3.65亿元 [12][13] 行业对比与模式差异 - 陕西旅游2024年营收12.45亿元、净利润5.03亿元,主要依靠高毛利业务:《长恨歌》演艺(票价228-988元,2024年演出728场)和华山西峰索道(票价140元/次,2023年净利润1.74亿元) [20][22] - 曲江系三家公司(曲江文旅、西安旅游、西安饮食)2024年合计亏损5.19亿元,西安饮食餐饮业务毛利率跌至-3.94%,西安旅游酒店业务毛利率-10.93% [20][23][24] - 陕西旅游采用轻资产模式(演艺复制、索道管理输出),毛利率超60%,而曲江文旅运营成本高企,大唐不夜城单日净利润仅1292.86元 [22][23] IP运营与转型挑战 - 公司手握不倒翁小姐姐、盛唐密盒、长安十二时辰等热门IP,2024年大唐不夜城春晚分会场曝光量超5亿次,五一单日接待30万游客,但流量转化率低,二次消费弱 [5][11] - 西安旅游酒店扩张激进,2020-2024年从3家增至76家,西安饮食门店从2019年62家增至150家,均因爬坡期或经营僵化拖累利润 [24][25] - 影视IP短期拉动效应显著,但长期需构建可持续变现路径,如深度消费场景、轻资产输出能力 [26]
毛戈平股价大涨家族成员成最大获益者? 营销开支是产品成本的3倍多、生产全靠代工
新浪证券· 2025-07-02 02:18
港股新消费市场回暖 - 2024年下半年港股新消费市场出现回暖迹象,诞生"新新消费势力" [1] - 毛戈平2024年12月登陆港交所,发行价29.8港元/股,截至6月30日收盘价108.3港元/股,较发行价上涨263% [1] 公司上市历程 - 毛戈平上市之路历时近8年,2016年首次递交招股书,2024年12月成功登陆港交所 [2]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38.85亿元,同比增长34.6%;净利润8.81亿元,同比增长32.8% [3] - 2024年综合毛利率84.4%,较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 [5] - 彩妆产品毛利率83.6%,护肤产品毛利率87.2%,化妆艺术培训及相关销售毛利率69% [5][7] 品牌与产品结构 - 收入高度依赖主品牌MAOGEPING,2024年上半年占比99.3%,副品牌至爱终生仅占0.7% [8] - MAOGEPING定位高端,产品售价高,2021-2024年综合毛利率维持在83.4%-84.8% [8] 营销与研发投入 - 2024年销售及营销费用19.04亿元,销售费用率49%,同比增长34.8% [9] - 2024年研发成本3231.1万元,占比不足1% [9] 生产模式 - 产品生产全部依赖外协加工,委聘8家ODM/OEM供货商 [9] - 截至2024年底在建工程2.93亿元,与杭州生产设施及研发中心建设有关 [10][11] 股权结构 - 上市前毛氏家族持股比例达89.31%,创始人毛戈平直接持股43.63%,其妻汪立群持股11.34% [11][12] - 上市后毛氏家族仍掌握绝大多数股份,直接持股74.89% [14] 分红与上市动机 - 上市前夕毛戈平曾两次大手笔分红,近9亿元流入毛氏家族口袋 [14] - 公司一边大额分红一边上市募资,被质疑上市动机 [15]
晶科科技资产出售加速边际收益递减 上网电价持续下滑有息负债超180亿
新浪证券· 2025-07-01 11:01
资产处置交易 - 晶科科技拟将名下76.55MW光伏电站设备以2.865亿元出售给中建投租赁,并转让项目公司持股平台横峰县晶格电力100%股权给天津金建[1] - 这是继2个月前与中信金融租赁达成320MW户用光伏资产包交易后的又一次资产处置[2] - 2024年公司地面集中式、工商业分布式、户用光伏分别转让301MW、55MW、434MW,同比分别增加80MW、减少51MW、增加169MW[14]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47.75亿元同比增长9.25%,但归母净利润3.24亿元同比下降15.39%,扣非净利润大幅下滑41%至1.48亿元[4] - 2024年出售电站对业绩税前影响数2.86亿元,较2023年3.75亿元明显下滑[1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43%至11.12亿元,仍亏损0.35亿元,较去年同期0.99亿元亏损有所收窄[9] 运营数据 - 截至2024年底自持电站装机容量达6.45GW同比增长20%,新增装机并网约1879MW同比下降20%[7] - 2024年发电量67.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但弃光限电率上升导致发电收入增速低于发电量增速[7] - 2024年平均上网电价约0.487元/千瓦时,较2023年0.580元/千瓦时下滑约0.09元/千瓦时[7] 负债与融资 - 2020年上市以来累计直接融资达100.11亿元,但有息负债仍不断攀升[10]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账面现金65亿元,有息负债超180亿元,有息负债率41.81%,资产负债率63.28%[12] - 控股股东晶科集团股权质押比例达59.91%,占总股本14.32%[12] 战略与风险 - 公司推行"滚动开发"轻资产运营战略,但存货逐年走高且存货周转率逐年下降[5] - 在甩卖国内资产同时斥资收购关联方海外项目,存在表外负债风险[14] - 中东地缘政治紧张及国际光伏贸易政策变化可能影响海外项目预期回报率[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