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硅光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中际旭创(300308):AI成长逻辑切换的光通信龙头(genAI系列之58)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5-21 15:14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7][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从 Scaling Law 到 MOE,AI 持续刷新光通信成长逻辑,当前光模块正处在成长逻辑切换的关键时点 [4] - 中际旭创是全球光通信龙头,具备研发、量产、市场三大核心优势,财务和管理角度也验证了其龙头属性 [7] - 硅光是下一个十年周期的胜负手,旭创同步自研硅光芯片,技术与市场均领先 [7] - 结合光模块行业趋势与量价情况、考虑公司行业地位,预测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9.68、99.88、115.57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 54.1%、25.4%、15.7%,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7][8]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1. Scaling Law 到 MOE,刷新光通信成长逻辑 - 过去云时代,光模块周期成长属性强,3 - 4 年技术周期中出货量暴增、价格年降,量价冲突是周期成长根源,打破方式包括技术周期迭代提速等 [21][31][32] - 现在 AI“非典型”周期,量价关系与过去不同,需求量上 AI 网络架构使光模块需求大增,价值量上速率升级周期缩短,技术迭代红利期延续,1.6T 以上及新技术导入有预期差 [33][55][64] - 未来 MOE 架构是光通信需求高成长关键,后训练和推理场景网络需求有预期差,多模态演进推理需求是光通信重要增量 [65][71][77] 2. 大浪淘沙,光通信龙头 - 研发、量产、市场是三大核心优势,研发响应上技术积淀深厚、推进领先,规模量产上产能扩充、形成良性循环,市场沉淀上客户认证壁垒高、份额优势延续 [81][85][96] - 财务角度毛利率与费用率优势凸显,成本控制能力出色;管理角度技术背景与专业管理兼备,效率至上,且有股权激励计划锁定核心团队 [101][103][109] 3. 硅光,下一个十年周期的胜负手 - 光模块产业链成长核心在于速率提升,硅光技术本质是更高集成度,其产业爆发节点已至,需求侧亟需技术迭代,供给侧传统光芯片有缺口,硅光渗透将优化成本结构、改变产业链分工 [110][115][123] - 旭创同步自研硅光芯片,技术与市场领先,硅光技术平台有望在多领域延伸,产业延展性与想象空间大 [127][128] 4.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光通信收发模块 2025 - 2027 年营收分别为 363.16、439.46、517.44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58.68%、21.01%、17.74%,毛利率分别为 34.97%、35.77%、35.67%;光组件业务营收增速 5%,毛利率 3%;汽车光电子业务营收增速 30%、20%、20%,毛利率 17% [9][132][133] - 整体预测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为 375.32、453.71、534.19 亿元,同比增长 57.29%、20.89%、17.7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79.68、99.88、115.57 亿元,同比增长分别 54.1%、25.4%、15.7% [133] - 国内光通信产业链估值有周期成长特征,当前 AI 产业周期处于中前期,光模块成长逻辑切换,中际旭创估值有较大提升空间 [137][138]
可川科技(603052):年报和一季报点评:功能性器件稳步成长,复合集流体+光模块放量可期
浙商证券· 2025-05-21 07:0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增持(下调)[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营收7.83亿元同比增8.21%,归母净利润6640.93万元同比下滑30.34%;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2.02亿元同比增27.66%,归母净利润1076.94万元同比下滑48.82% [1] - 功能性器件稳步前行,新产能投产和新业务布局影响短期盈利能力 [2] - 围绕核心客户布局复合集流体业务,有望成新成长极 [3] - 布局光模块,打造全链条量产能力,新业务有望提供利润弹性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摘要 - 预计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11.41亿、14.79亿、18.04亿元,增速分别为45.77%、29.62%、22.01% [9][10]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6亿、2.53亿、3.27亿元,增速分别为135.33%、62.10%、29.15% [9][10] - 预计2025 - 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16元、1.88元、2.43元 [9][10] - 预计2025 - 2027年P/E分别为31.97、19.72、15.27倍 [9][10] 三大报表预测值 - 资产负债表:预计2025 - 2027年流动资产分别为12.22亿、13.65亿、14.73亿元,非流动资产分别为5.24亿、5.99亿、6.95亿元等 [10] - 利润表: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成本分别为8.40亿、10.41亿、12.52亿元,营业利润分别为1.61亿、2.60亿、3.37亿元等 [10] - 现金流量表:预计2025 - 2027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2.31亿、1.14亿、1.89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分别为 - 4.75亿、 - 0.60亿、 - 0.51亿元等 [10] 主要财务比率 - 成长能力:预计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45.77%、29.62%、22.01%,营业利润增速分别为133.91%、61.32%、29.62%等 [10] - 获利能力:预计2025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26.40%、29.60%、30.62%,净利率分别为12.56%、15.71%、16.63%等 [10] - 偿债能力:预计2025 - 2027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25.20%、21.71%、15.22%,流动比率分别为2.95、3.47、5.02等 [10] - 营运能力:预计2025 - 2027年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67、0.80、0.87,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2.88、3.01、2.93等 [10] - 每股指标:预计2025 - 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16元、1.88元、2.43元,每股经营现金分别为 - 1.71元、0.85元、1.40元等 [10] - 估值比率:预计2025 - 2027年P/E分别为31.97、19.72、15.27,P/B分别为3.78、3.17、2.62等 [10]
新易盛(300502):25年一季度再创新高,硅光产业线逐步丰富
天风证券· 2025-05-12 02:4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行业为通信/通信设备,6个月评级为买入(维持评级) [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AI+云计算数据中心市场高速发展双驱动下,公司客户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LPO+1.6T为长期成长点,AI有望中长期拉动800G光模块需求增长,预测25 - 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30/116.21/143.98亿元,对应PE分别为11X/6.7X/5.4X,维持“买入”评级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财务数据 - 24年全年营业收入86.47亿元(YoY +179.15%),归母净利润28.38亿元(YoY +312.26%);25年Q1营业收入40.52亿元(YoY +264.13%),归母净利润15.73亿元(YoY +384.54%) [1] - 24Q4收入35.16亿元(QoQ +46.35%),归母净利润11.92亿元(QoQ +52.61%);25Q1收入40.52亿元(QoQ +15.24%),归母净利润15.73亿元(QoQ +31.95%),Q1归母净利率相较Q4显著提升4.92pct [3] - 24年毛利率提升13.73pct,费用率同比+1.17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0.09/-0.51/+0.34/+1.42pct [4] 业务情况 - 24年海外收入68.05亿元(YoY +162.31%),因800G产品上量,海外行业客户使用以太网方案驱动配套的800G光模块需求增长;国内收入18.42亿元(YoY +265.95%),推测因客户FTTH - CHINA对接的东欧等地客户订单增长 [1] - 24年公司高速率光模块、硅光模块等相关新产品新技术研发项目取得多项突破和进展,1.6T光模块已完成项目的各项样品验证、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 [1][3] - 24年子公司Alpine已完成技术产品2样品交付,公司利用该样品进行硅光模块生产并于2025年OFC发布及展示,Alpine2024年业绩实现金额为325万美元,公司于24年成功推出基于硅光解决方案的400G、800G光模块产品及400G ZR/ZR+相干光模块产品 [4] 抗风险能力 - 采购端拓展国产芯片在光模块中的应用,提升光模块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率;出口端出口目的地既有海外地区也有国内地区,且国内销售及终端为非美地区比例在2024年已大幅增长,泰国工厂一期已于2023年上半年投入使用,二期预计2025年正式投入运营 [2] 盈利预测 - 预测25 - 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30/116.21/143.98亿元(23年年报点评预测25 - 26年业绩为26.49/35.39),对应PE分别为11X/6.7X/5.4X [5]
通信光芯片行业自主可控通信光芯片行业自主可控
2025-05-12 01:48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通信光芯片行业、光模块市场 - **公司**:博通、Lumentum、Coherent、住友、三菱、源杰科技、仕佳光子、索尔思公司、华为、旭创、新易盛、海信、华工、格罗方德、Intel、台积电、中芯国际、粤芯半导体、太辰光、长飞、博创科技、星云光电(华芯)、天天进科技、Cisco、Poxel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全球光芯片市场格局**:全球光芯片市场由博通、Lumentum、Coherent、住友和三菱五家公司主导,占据 90%以上份额,美国三家公司占全球市场份额约 70%,日本两家公司合计约 25% [2][20] - **全球光芯片产能**:自 2024 年起缓解,从 AI 爆发初期的 3000 万片增长至 9000 万片以上,基本满足市场需求,但高端 100G 及以上光芯片仍依赖美日供应商 [1][2] - **国内光芯片市场现状**:高端光芯片领域弱势,技术设计和生产工艺与国际领先企业存在差距,尤其在磷化铟衬底和 Vixel 特殊工艺方面;国内 25G 及以下光芯片国产化进展顺利,但 25G 以上市场自给率较低,良率和性能与国际大厂有差距,100G 以上产品国产化率约 5% [1][3][4] - **光模块市场发展趋势**:从 800G 到 1.6T 甚至 3.2T 的发展过程中,将逐渐从传统分立器件形式转向光电合封方案,以解决数据中心功耗和散热问题,并突破 DSP 处理器设计瓶颈 [5] - **硅光技术发展前景**: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预计到 2028 年,硅光芯片将逐渐成熟,并在 800G 以上的高速通信市场中占据 50%以上的份额 [6][13] - **国内企业应对措施**:国内企业如旭创、新易盛、海信、华工等纷纷投资上游产业或进行自主研发,以推动自身产品向更高端、更高速方向发展 [16] - **光芯片需求领域**:主要集中在数据中心、电信运营商及 AI 数据中心 [19] - **国产化情况**:100G 光模块国产化率接近 50%,EML 激光器仍较弱,25G 光模块国产化率超过 50%,50G 则停留在 20%至 30%之间,100G 以上产品国产化率约 5% [2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国内企业量产情况**:国内一些公司如元杰和海信宽带已经实现了 25G 光芯片的量产,年产能大约在百万级别,还未达到千万级别 [9] - **国内企业技术进展**:包括华为、光迅和海信在内的许多国内公司已经能够实现 50G 技术,华为接近实现 100G,但尚未达到量产阶段 [8] - **光芯片流片方式**:有利用 MEMS 技术自行建厂建产线进行生产和委托台湾等地具有相关工艺能力的厂商进行流片两种方式 [29] - **光芯片制造工艺**:涉及能级跃迁的激发过程,需要在磷化铟或砷化镓材料上刻制深沟,以捕捉电子并通过加电压实现能量跃迁,从而产生激光 [30] - **国内电芯片发展情况**:国内有公司从事电芯片(DSP)的研发与生产,但主要挑战在于制造环节,当前通信芯片如 DSP 已经进入 5 纳米、7 纳米制程,国内能够实现 7 纳米制程的仅有中芯国际,其产能也非常有限,大部分被华为占用 [31] - **光模块与光芯片对应关系**:一个 800G 光模块需要八个 100G 或四个 200G 光芯片;400G 光通信模块可以使用 8 个 50G 光芯片,也可以使用 4 个 100G 光芯片 [35][37] - **光芯片出货量**:2024 年的整体 100G 级别以上的光芯片出货量为 1.1 亿片,2025 年第一季度,五家主要厂商的 100G 级别以上的整体出货量约为 3300 万片,同比增加了接近 20% [39]
罗博特科(300757) - 300757罗博特科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09
2025-05-09 02:00
公司重组与ficonTEC情况 - 重组交易已获证监会注册,正推进后续交割,完成后ficonTEC将成全资控股公司,国产化安排将落地,国内外产能将提升 [2][3][4] - 标的资产过户已完成,公司将择机办理配募事宜并及时披露信息 [11] ficonTEC业务与市场 - 客户包括Tesat - Spacecom GmbH、某星链及太空技术前沿科技公司等,与泰瑞达合作的双面晶圆检测设备已有量产化订单 [3] - 在售设备价格区间30 - 40万欧元到100 - 200万欧元,标准化设备生产周期约3个月 [5][6] - 针对CPO客户良率痛点开发相关设备,CPO技术2026年将进入商业化进程和量产爬坡阶段 [6] - 扩展东南亚、台湾和韩国服务能力,具体客户名单不便透露 [7] 公司业绩情况 - 2025年一季度营收下滑63%,净利亏损2600多万,受光伏行业周期性因素影响,后续光电子业务及ficonTEC业绩并表后营收及净利将向好 [6][7] 业务协同与发展 - 泛半导体业务将采取“双总部”全球化布局,原有主业与ficonTEC业务板块有协同效应 [3][4] - 光电子业务下游应用广泛,ficonTEC积累众多核心技术并持续更新 [4] 订单情况 - 激光雷达业务欧美客户为主,CPO设备订单发展顺利,与TSMC、NV、Broadcom合作稳定加速 [10] - 已获华工科技、驿路通订单,部分已交付,与部分国内头部光模块企业合作在推进 [10] 技术进展 - 是唯一从硅光子晶圆测试到后道耦合封装的整体技术及全产品线装备提供商,是台湾硅光子联盟核心成员 [12] - OFC2025发布300mm光 - 电异面晶圆检测设备,首套被英伟达验收并获批量订单,开发提升良率设备受关注 [13] 细分赛道展望 - AI领域未来3 - 5年内CPO/OIO是主流,硅光子在卫星通信应用未来2 - 3年快速起步,在生物芯片领域应用未来3 - 5年拓展到个人消费电子 [13] 市值管理与账务处理 - 公司将通过优化合规治理、稳健经营、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等进行市值管理 [13] - ficonTEC收购完成后并表不涉及追溯调整 [14] 行业规模与增速 - 光电子技术应用广泛,随着AI对算力需求驱动,硅光、CPO、OIO等技术方向快速发展,ficonTEC业务预计增长强劲 [14] 其他问题 - 公司在印度光伏项目正常推进,未受印巴局势升级影响 [15] - 将助力ficonTEC从“项目制”向“产品制”转变,涉及测试、光纤预制、耦合封装三个产品线 [15] - 通过完善管理流程、人员培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等确保人才技术不外流,实现融合 [16] - 预测2025年光伏新增项目大多在海外,海外订单将支撑光伏自动化设备业务板块 [16]
光迅科技(002281) - 002281光迅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29
2025-04-29 13:32
芯片相关 - 公司的芯片主要满足自身需求,暂无外售计划 [1][15] - 公司的光芯片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但在高速光芯片上与国外仍有差距 [11] - 硅光芯片及 CW 光源光迅都有自研,硅光模块的出货比例在逐步加大 [11][13] - 高速光芯片及电芯片当前大部分是国外采购,其他部件几乎都可以国产 [11] 存货相关 - 一季报显示存货同比激增 116.57%至 52.39 亿元,存货增加主要是备货增加所致,公司根据订单和需求预测情况进行生产备货 [1][2][4][7][8][11][12][13] - 存货减值方面公司按照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计提相应减值准备,随着物料使用和成品销售会进行减值转销 [2][15] - 具体存货结构请关注公司已披露的 2024 年年度报告 [8] 业绩与利润相关 - 一季度利润环比下降主要受其他收益环比减少以及联营企业一季度亏损所致 [2] - 2024Q4 公司毛利率环比下降,毛利率受产品结构、客户结构综合影响,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5] - 公司和友商的产品结构、客户群和地域不同,利润率是综合因素的结果 [9] - 公司内部希望 2025 年收入和利润比 2024 年更好 [9] 市场与需求相关 - 当前国内高速光模块市场需求主要以 400G 为主 [3] - Deepseek 出来以后,国内客户对算力的投入明显加大,展望全年,国内需求同比去年会有较大幅度增长 [6] - 2025 年国内客户总体需求相比 2024 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15] 产能与建设相关 - 公司新产业园已经达产,目前是双园区生产 [10] - 公司目前每个月硅光产能已达 50 万只 [13] 其他相关 - 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模式 [10][11] - 光模块仍有一定的加征关税比例,公司正在积极应对,包括与客户沟通关税分摊方式,同时会持续加大海外产能建设,降低影响 [7] - 公司股价变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公司将做好经营,加强与投资者互动交流,传递公司信息 [7][8] - 为构建长期竞争优势与增长潜力,2024 年公司加大各项资源投入,费用同比增长 [15] - 公司客户主要集中在国内,与友商客户结构不同 [15]
中际旭创(300308):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高速光模块持续放量
新浪财经· 2025-04-29 02:50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238.63亿元,同比增长122.64%,归母净利润51.71亿元,同比增长137.93%,扣非归母净利润50.68亿元,同比增长138.66% [1]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66.74亿元,同比增长37.82%,归母净利润15.83亿元,同比增长56.39% [1] - 2024年毛利率33.80%,同比提升0.81个百分点,净利率22.51%,同比提升1.91个百分点,2025Q1毛利率36.70%,环比提升1.62个百分点,净利率25.33%,环比提升2.42个百分点 [1] - 2024年销售费用率0.84%,同比下降0.3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2.85%,同比下降1.19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5.21%,同比下降1.69个百分点 [1] 业务发展 - 2024年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800G/400G等高端产品出货快速增加 [1] - 2025Q1 800G产品出货量同比和环比均有明显增长,海外客户更多转向800G,国内客户需求增长,400G需求和出货量增长 [2] - 国内BAT和字节2024年下半年加大资本开支投入,预计2025年国内CSP资本开支将大幅增长,年初大客户招标明显增长,主要是400G光模块,同时加快800G光模块导入 [2] - 海外大客户逐步对1.6T进行认证和部署,国内市场对800G需求和认证提速,2025Q2已看到1.6T出货,下半年1.6T需求逐步提升 [2] - 公司泰国产能建设规模具备全面从泰国出货能力,新关税政策对半导体分类下的通讯设备、光模块等豁免,泰国出货零关税 [2] 技术优势 - 公司拥有单模并行光学设计与精密制造技术,多模并行光学设计与耦合技术、高速电子器件设计、仿真、测试技术,自主开发全自动、高效率的组装测试平台 [3] - 2024年400G和800G等高端产品出货比重逐渐增加,2025年1.6T主要来自头部AI客户配套设备,已进行1.6T送样和验证,为后续批量采购做准备 [3] - 公司自研硅光芯片,400G/800G/1.6T全面导入硅光方案,BOM成本相比于EML具备竞争力 [3] - Omdia预计2025年相干光模块规模250万支,2022-2025年400G相干光模块年复合增长率超40%,公司相干产品支持5G回传、边缘网络、城域和DCI互连等应用,400G全系列相干产品已批量发货,推出业界最高输出功率400G ZR/OpenZR+QSFP-DD相干模块 [3] 未来展望 - 公司发布第四期股权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业绩考核目标分别为2025年营收不低于310亿元、2025-2026年营收累计不低于700亿元、2025-2027年营收累计不低于1170亿元、2025-2028年营收累计不低于1732亿元 [1] - 公司是全球光模块龙头,海外800G产品已进入批量供应,国内CSP侧800G有望快速导入,海外1.6T/3.2T需求有望释放 [4]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56亿元/91.63亿元/105.42亿元,EPS分别为6.57元/8.29元/9.54元 [4]
研判2025!中国光通信系统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技术迭代加速及算力升级,驱动千亿市场新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27 01:25
行业概述 - 光通信系统以光波为信息载体,通过光纤或自由空间传输信息,核心原理基于光的全反射或空间传播特性 [2] - 按传输介质可分为光纤通信系统(单模/多模)和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 [2] - 系统由发送机、光纤信道、光接收机组成,包括光互联与信号处理器件如光纤跳线、光放大器等 [4] 行业发展历程 - 20世纪70年代:中国光通信起步,1977年研制出首根短波长光纤(960米,衰减<20dB/km)[6] - 20世纪80年代:技术突破,1984年单模光纤衰减达0.4dB/km,1982年建成首条实用化光纤线路(13.3km,8.448Mb/s)[6] - 20世纪90年代:产业化发展,1996年SDH设备进入市场,标志商业化赛道形成 [7] - 21世纪至今:全球化阶段,2005年建成3.2Tb/s全球最大商用线路,华为等企业跻身全球前列 [7] 行业产业链 - 上游:核心零部件(光芯片、光组件、光纤光缆)和基础材料(PCB、GaAs器件)[9] - 中游:光通信系统研发生产 [9] - 下游:电信、数通、消费电子、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等领域 [9] 市场规模与技术进展 - 2024年市场规模2154亿元,同比增长1.07% [13] - 技术向超高速、大容量、低时延演进,400G全光网商用,800G/1.6T光模块逐步落地 [13] - 硅光技术、CPO方案降低功耗50%以上,量子通信与光通信融合提升信息安全 [13]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华为:全球光通信设备市场份额28.21%,产品覆盖5G网络和数据中心 [17] - 中兴通讯:2023年营收1243亿元(+1.05%),光传输设备全球份额8.21% [17] - 烽火通信:全球光传输设备份额6.30%,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211.54亿元(-6.23%),净利润3.94亿元(+20.07%)[17] - 新易盛: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51.30亿元(+145.82%),净利润16.46亿元(+283.20%),推出800G光模块 [19]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创新:硅光技术、量子点激光器、CPO推动高速率、高集成度、低功耗发展 [21] - 新兴应用:物联网、智慧城市、5G网络和数据中心需求增长 [22][23] - 国际化竞争:华为、中兴覆盖全球100+国家,AI数据中心需求提升国际市场份额 [24]
中际旭创(300308):业绩符合预期 高端产品持续放量
新浪财经· 2025-04-23 12:5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38.6亿元,同比增长122.6%,归母净利润51.7亿元,同比增长137.9%,毛利率33.8%,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 [1] - 4Q24营收65.5亿元,同比增长77.6%,环比增长0.5%,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61.7%,环比增长1.8% [1] - 1Q25营收66.7亿元,同比增长37.8%,环比增长1.9%,归母净利润15.8亿元,同比增长56.8%,环比增长11.6% [1] 光模块业务表现 - 2024年光模块收入228.9亿元,同比增长124.8%,销量1459万只,同比增长95.6%,单价1569元/只,同比增长14.9% [1] - 光模块业务毛利率34.6%,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4Q24和1Q25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5.1%和36.7%,环比分别提升1.4和1.6个百分点 [1][2] - 泰国子公司TeraHop Pte 2024年收入111.3亿元,同比增长387.5%,净利润6.9亿元,同比增长152.0%,净利率由12.0%降至6.2% [1] 成本与费用优化 - 2024年销售费用率0.8%,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2.8%,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研发费用率5.2%,同比下降1.7个百分点 [2] - 毛利率提升主要源于产品结构优化、海外产能良率提升及硅光模块出货占比增加 [2] 行业需求趋势 - 2025年云厂商在推理需求、算力卡供应扩张和自建网络迭代推动下,800G光模块需求将充分释放 [3] - 英伟达持续优化软硬件系统及客户结构,将引领1.6T等前沿产品迭代与应用 [3] - 硅光模块因缓解光芯片短缺、承接硅基共封装趋势及降低成本,渗透率有望加速提升 [3] 公司竞争优势 - 作为全球头部厂商与主流客户需求紧密对接,海外产能布局全面落地 [1][3] - 在上游物料紧缺背景下,公司硅光芯片布局深厚,有望获得物料供应结构性优势 [3] - 扩产有序推进,深度受益于800G、1.6T及硅光产业需求趋势 [3] 盈利预测调整 - 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94.5亿元调整为82.4亿元,2026年由111.5亿元调整为97.0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114.5亿元 [3] - 以2025年4月22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分别为10.7倍、9.1倍和7.7倍 [3]
中际旭创(300308):2024年报及2025一季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高端产品持续放量
东吴证券· 2025-04-23 11:3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际旭创业绩符合市场预期,光模块出货量价齐升且泰国产能布局落地,毛利率持续提升、费用率进一步优化,有望深度受益于2025年800G、1.6T需求高景气和硅光加速渗透,考虑国际形势不确定性调整盈利预测后维持“买入”评级[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数据 - 收盘价80.07元,一年最低/最高价67.20/192.88元,市净率4.27倍,流通A股市值88016.83百万元,总市值88453.37百万元[5]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18.75元,资产负债率30.39%,总股本1104.70百万股,流通A股1099.25百万股[6] 事件 - 2024年公司营收238.6亿元、同比+122.6%,归母净利润51.7亿、同比+137.9%,毛利率33.8%、同比+0.8pct;4Q24营收65.5亿、同比+77.6%、环比+0.5%,归母净利润14.2亿、同比+61.7%、环比+1.8%;1Q25营收66.7亿、同比+37.8%、环比+1.9%,归母净利润15.8亿、同比+56.8%、环比+11.6% [7] 光模块出货量、价齐升,泰国产能布局落地 - 2024年光模块收入228.9亿、同比+124.8%,单价同比+14.9%至1569元/只,销售/生产1459/1536万只、同比+95.6%/+125.6%;泰国子公司2024年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11.3/6.9亿元、同比+387.5%/152.0%,净利率由12.0%降至6.2%;2024年光模块业务毛利率34.6%、同比+0.5pct,4Q24/1Q25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5.1%/36.7%、环比+1.4pct/+1.6pct [7] 毛利率持续提升,费用率亦进一步优化 - 4Q24/1Q25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5.1%/36.7%、环比+1.4pct/+1.6pct;2024年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为0.8%/2.8%/5.2%、同比-0.3/-1.2/-1.7pct [7] 公司有望深度受益于2025年800G、1.6T需求高景气+硅光加速渗透 - 2025年云厂对800G光模块需求将充分释放,英伟达引领1.6T等前沿产品迭代应用,硅光模块有望加速渗透;公司作为全球头部厂商能对接主流客户需求、扩产有序,硅光芯片布局深厚有望取得物料供应结构性优势 [7]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 将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由94.5/111.5亿元调整为82.4/97.0亿元,预测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14.5亿元,2025年4月22日收盘价对应PE分别为10.7/9.1/7.7倍,维持“买入”评级 [7] 中际旭创三大财务预测表 - 包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重要财务与估值指标预测,如2025E营业总收入38750百万元、归母净利润8244百万元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