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

搜索文档
中鼎股份(000887):Q2盈利改善,加速布局机器人+液冷
华泰证券· 2025-09-01 10:56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维持买入评级 [1] - 目标价为人民币27.56元 [1][5] 核心观点 - 公司Q2盈利能力改善,规模效应释放,液冷和机器人新业务打开中长期增长空间 [1] - 公司积极开拓第二、第三增长曲线,布局热管理和机器人产品 [4] - 可比公司25年一致预期PE均值为21.7倍,给予公司25年21.7倍PE估值 [5] 财务表现 - 上半年收入98.5亿元,同比增长1.8%;归母净利润8.2亿元,同比增长14.1% [1] - Q2收入49.9亿元,同比/环比增长0.3%/2.8%;归母净利润4.15亿元,同比/环比增长14.7%/3.0% [1] - Q2毛利率同环比提升1.8/0.5个百分点至23.8% [3] - Q2净利率同环比提升1.17/0.02个百分点至8.3% [3] - 调整后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16.7/19.3/22.8亿元 [5] 业务分项表现 - 空悬业务H1营收5.7亿元,同比下降0.7%,在手订单总产值约158亿元 [2] - 轻量化业务H1营收15.5亿元,同比增长8.1%,累计获得订单约55亿元 [2] - 冷却业务营收26.1亿元,同比增长2.8%,热管理系统累计获得订单约71亿元 [2] - 密封业务营收19.4亿元,同比增长0.3%,为沃尔沃、蔚来等车型配套 [2] - 海外并购国内落地业务:无锡/安徽Kaco营收4.6亿元(同比+14%),安徽TFH营收4.7亿元(同比+20%) [2] 盈利能力改善 - 轻量化业务H1毛利率同比提升5.9个百分点至18.3% [3] - 安徽威固25H1净利率达19.3%(较24年提升2.9个百分点) [3] - 安徽TFH 25H1净利率达6.9%(较24年提升0.9个百分点) [3] - Q2销售/管理/研发费率分别为2.33%/5.71%/4.91% [3] 新业务布局 - 热管理业务推出储能领域系列化液冷机组及浸没式液冷机组、超算中心CDU等产品 [4] - 机器人业务在关节总成、谐波减速器、行星减速器、力觉传感器等产品完成产业布局 [4] - 橡胶产品已完成配套,轻量化骨骼向客户送样,后续有望进军机器人总成产品 [4] - 与众擎机器人、埃夫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逐际动力签订项目意向合作 [4] 估值与市场数据 - 当前股价23.21元(截至8月29日),市值305.56亿元 [8] - BVPS为10.41元 [8] - 25年预测PE为18.29倍,PB为2.12倍 [11]
九月行情展望
长江证券· 2025-09-01 09:44
根据您提供的研报内容,经过全面梳理,总结如下: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本报告未涉及具体的量化模型构建。 模型的回测效果 本报告未提供量化模型的具体回测效果指标。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本报告未涉及具体的量化因子构建。 因子的回测效果 本报告未提供量化因子的具体回测效果指标。 其他核心内容总结 1. **8月行情强度分析** 8月市场行情实质强度较大,涨幅榜前20的个股中,有4只起涨时自由流通市值超过100亿,其中寒武纪-U起涨时市值达1402.95亿,且起涨时成交额均达到10亿量级[9]。 2. **9月强势行业研判** * **研判思路**:强势行业大概率由温和上涨过渡而来,而非由高低切换产生[12]。 * **一级行业表现**:电信业务、电子、计算机等行业在本轮行情中涨幅领先[12]。 * **二级行业表现**:通信设备行业8月涨幅断层式领先,达43.24%[15]。 * **具体观点**:通信设备行业权重股成交额未放大到难以为继的程度,预计其9月强势将继续;恒生医疗保健8月的横盘整理可能形成月线中继,9月有望转强;CPO(Co-packaged Optics,共封装光学)的强势预计能维持,而液冷和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大概率转弱[15][18][37]。 3. **市场风格与节奏分析** * **大小盘风格**:8月下旬后,中小市值股票走势明显转弱,预计在下一阶段弹性不占优[34]。 * **牛市主线节奏**:历史上,主线行业的强势期过去后并不会立即转入下跌,会继续上涨至牛市见顶,但在下一阶段大概率不再有超额收益[26][37]。 --- **请注意**:以上总结严格基于您提供的研报内容。该报告主要为市场行情回顾与展望,侧重于定性分析和历史数据统计,并未包含量化模型、因子的构建过程及其回测效果的详细阐述。
拓普集团(601689):业绩符合预期,前瞻卡位机器人、液冷等业务
国盛证券· 2025-09-01 08:52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核心观点 - 2025年H1业绩符合预期,收入129亿元(同比+6%),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11%)[1] - Q2收入72亿元(同比+10%,环比+24%),归母净利润7.3亿元(同比-10%,环比+29%)[1] - 受益于海外市场开拓和多元化客户结构,收购奇瑞内饰供应商芜湖长鹏以扩大市占率 [1] - 全球化产能布局推进,墨西哥一期投产,波兰二期筹划中,泰国生产基地完善境外布局 [2] - 汽车电子产品放量,空悬产能2025年提升至150万台套,IBS量产并联合研制EMB项目 [2] - 机器人业务收入0.1亿元(同比+22%),毛利率31%,送样客户并拓展产品线 [3] - 液冷业务向华为、A客户、NVIDIA、META对接产品,电子膨胀阀累计交付超50万件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33/41/50亿元,对应PE 33/27/22倍 [3] - 2025E营业收入332.5亿元(同比+25%),2026E 402.3亿元(同比+21%),2027E 475.0亿元(同比+18.1%)[4][9] - 2025E归母净利润33.1亿元(同比+10.1%),2026E 40.9亿元(同比+23.8%),2027E 49.6亿元(同比+21.2%)[4][9] - 2025E销售毛利率20.3%,净利率9.9%,ROE 13.4% [9] 业务进展 - 特斯拉Q2全球交付38万辆(环比+14%),国内新能源车销量295万辆(环比+26%)[1] - 赛力斯销量10.7万辆(环比+138%),奇瑞集团销售64万辆(环比+3%)[1] - Q2销售毛利率19.3%(同比-1.1pct,环比-0.6pct),净利率10.2%(同比-2.3pct,环比+0.4pct)[1] - 墨西哥、波兰和泰国建设热管理工厂以支持液冷业务扩产 [3]
风电8月招标量价表现强势,锂电排产及固态进展超预期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01 02:57
风电行业招标与价格趋势 - 8月央国企业主风机招标规模达10.3GW 环比增长88% 同比增长0.4% 在6月和7月招标下滑后强势回暖 [1][2] - 7月和8月风机中标均价环比增长5%至1647元/kW 1-8月风机中标均价较2024年全年已上涨11% [1][2] - 风机招标量和价格超预期 行业持续重点推荐整机环节 [1][2] AIDC与液冷技术进展 - 液冷板块情绪继上周横盘调整后再度升高 国内部分液冷公司发布半年报并明确提及液冷相关产品及进展 [2] - 电源环节HVDC关注度持续升温 产业最新进展再次更新 [2] - 英伟达发布2025上半年业绩 整体符合市场预期 阿里巴巴发布财报 二季度资本开支387亿元创新高 超市场预期 [2] 光伏与储能行业动态 - 光伏主链第二季度单季亏损幅度环比增减互现 强力反内卷措施自7月开始实施 对产业链价格产生立竿见影的积极效果 [2] - 第三季度经营情况改善 叠加第二季度末减值充分的低成本库存 部分企业第三季度业绩或展现较为强劲的环比改善趋势 [2] - 当前建议重点关注在主业企稳基础上 具备向其他高成长性行业进行业务延伸能力和意愿的公司 [2] 锂电行业排产与技术进步 - 9月排产超预期 第三季度旺季锂电板块整体排产环比增长4%至8% 延续8月环比增长 景气度较高 [3] - 近期6f等材料出现价格上涨 行业反内卷会议频繁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超预期 部分锂电设备企业固态订单高增 [3] - 建议关注龙头核心资产如宁德和亿纬 涨价环节如六氟磷酸锂和铁锂 以及固态电池方向如硫化锂和锂负极等 [3] 氢能与燃料电池应用拓展 - 美国电网电力可及性严重不足 近45GW用电缺口将贯穿2025至2028年 制约数据中心交易兑现 [3] - 在传统电网尚未接入区域 微电网成为保障AI项目先行落地的关键补充手段 [3] - SOFC具备高功率密度与灵活性 较小占地和高稳定性 适用于对供电可靠性要求极高的HPC数据中心 建议关注产业链机会 [3] 电网设备招标与企业业绩 - 国网特高压设备2025年第三批招标金额13亿元 符合预期 预计第四批开始招标节奏加速 [4] - 明阳电气第二季度业绩同比增长24% 针对数据中心开发电力模块 金盘科技第二季度业绩同比增长23% 10kV/2.4MW固态变压器样机已完成 [4] - 四方股份第二季度业绩同比减少3% 已有多个电网侧SST应用示范项目 各公司数据中心下游快速增长 [4] 新能源车市场与车企表现 - 金九银十降至车市销量环比向好 市场有一定的复苏趋势 但由于2024年同期基数较高 行业同比增速短期依旧承压 [4] - 从财报季看主机厂第二季度经营分化明显 持续推荐次龙头车企的份额替代机会 [4] 行业重要事件更新 - 风光储领域8家整机商入围大唐10GW框采 投标价格普遍上涨 [5] - 电网领域国网特高压设备第三批中标公示 陕西-河南特高压直流环评受理 特变中标沙特电力公司164亿元采购项目 [5] - 新能源车与锂电领域比亚迪 长城 理想和赛力斯发布2025上半年财报 极氪9X宣布预售 小鹏P7正式上市 锂电材料反内卷会议召开 珠海冠宇发布纯硅负极电池 锂电9月排产超预期 [5] - 氢能与燃料电池领域嘉兴港区开展长三角氢能高速示范线揭榜挂帅工作 补贴高速费 国富氢能在内蒙布局4万吨液氢基地 深圳光明区鼓励SOFC和SOEC技术示范应用 最高资助300万 [5]
龙头单月翻倍,又一AI金矿爆发
36氪· 2025-09-01 01:19
AI算力革命推动液冷技术成为核心投资方向 - AI行情从光模块、PCB扩散至服务器电源、液冷等环节 液冷概念股英维克、欧陆通、麦格米特股价创历史新高 [1] - 液冷方案成为下一代算力产品标配 渗透率加速提升 成为AI算力革命下核心投资方向 [2] - 液冷落地延迟因国内外主流高芯片如GB200、GB300系列延迟 B200单卡1.2kW B300单卡1.4kW NVL72机柜120-130kW 机柜功率跨越后必须采用液冷 [5] 液冷技术发展历程与产业落地 - 液冷概念发酵近2年 2023年AI热潮兴起后市场预期从0到1爆发 但产业落地节奏平稳缓慢 [3][4] - 2025年被视为液冷落地元年 因GB200/GB300下半年放量推动渗透率跨越式提升 国内政策要求2025年新建数据中心PUE<1.25 三大运营商明确50%以上新建IDC采用液冷 [9] - 液冷零部件包括冷板、CDU、manifold等 冷板因材料成本高且工艺复杂占成本较大 GB300从GB200大面积冷板转为每个GPU芯片独立液冷板 增加冷却硬件用量 [9][11] 芯片功耗提升与液冷技术需求 - NVIDIA GPU功耗持续提升 A100(2020年)300W H100(2022年)700W B200(2024年)1000W B300(2025年)1400W [6] - GPT-5发布带动AI芯片热潮 Blackwell系列芯片放量使液冷需求迫在眉睫 GB200首次推整机柜CDU GB300液冷方案接近标配 Rubin机柜采用冷板浸没混合或全浸没方案 [6] - Meta未来数据中心将大力推广液冷方案 128卡迭代后定制机柜至少采用冷板式 [6] 液冷技术应用场景扩展与渗透率预测 - AMD MI350系列支持液冷散热 博通第二代以太网交换机提供风冷和液冷配置 液冷方案从"坐冷板凳"变为"首发球员" 原生液冷指服务器或机柜出厂即配液冷 [7] - 英伟达B200已上市并被大量客户采用 B300于7月底至8月初全面投产 预计下半年广泛可用 工业富联AI服务器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60% 液冷技术成为高端AI服务器标配 [7] - TrendForce预计2025年Blackwell GPU占NVIDIA高端GPU出货量80%以上 液冷在AI数据中心渗透率从2024年14%提升至2025年33% 未来持续成长 [7][8] 液冷产业链市场空间与成长性 - 以NVL72系统为例 单个计算托盘快接头数量从GB200的6对激增至14对 系统总量从126对翻倍至252对 [12] - 机构测算液冷单机柜价值10万美元 假设2026年出货10万个机柜 ASIC链液冷空间占英伟达链一半 全球AI液冷市场有望达1000亿人民币 [12] - 液冷成长性不亚于光模块、PCB 板块性显著增强 诸多公司投入该领域 国内产业链公司股价大幅上涨 [12] 液冷产业链公司布局与竞争力 - 英维克深耕数据中心温控15年 具备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 Coolinside全链条液冷方案2021年规模化商用 产品覆盖服务器冷板、CDU、manifold等 股价8月涨幅超98% 市值775.5亿元 较4月低谷增长近4倍 [13][14] - 国内液冷产业链公司包括银轮股份(冷板、CDU)、申菱环境(CDU、管路)、中航光电(冷板转接头)、三花智控(电磁阀、浸没液冷)等 [13] - 英伟达链供应商目前主要由台湾OEM厂商主导 偏好台系供应链 但类似PCB行业 内地厂商有望因台厂产能扩张慢而获得订单外溢机会 [20][21][24] 液冷技术路径与行业门槛 - 液冷散热系统主要有冷板式、浸没式和喷淋式三种 冷板式因成熟度占当前市场90% 浸没式因TCO优势(PUE可低于1.2)在高功率场景快速渗透 [28] - 液冷准入门槛不仅在于制造加工精度 更关键的是系统集成设计能力 云厂商和服务器代工厂缺乏经验 需依赖液冷厂商共同研发 [29][30] - GB200大液冷板设计存在运维复杂、维修成本高问题 GB300计划切割大板为小板优化 但因设计能力不足方案未落地 凸显系统集成设计高门槛 [31][32] 液冷行业成长逻辑与未来格局 - 液冷与光模块、PCB一致 是AI上游价值量通胀环节 受益于AI算力增长 具备单机价值量提升和渗透率提升双重驱动 [33] - 液冷渗透率从0到1阶段类似"平地起高楼" 明年接近标配 竞争格局有望出现新龙头 头部公司具备系统设计集成能力(如英维克、高澜) 尾部公司侧重零部件制造 [26][33] - 内地厂商如工业富联、比亚迪电子、英维克已进入英伟达供应链 未来更多公司有望打入全球液冷市场 复制PCB行业胜宏科技(市值超2000亿)的成功 [17][19][22]
聊一聊液冷
傅里叶的猫· 2025-08-31 15:18
芯片功耗增长趋势 - 英伟达B200芯片功耗达1200瓦,B300芯片提升至1400瓦,下一代Rubin芯片预计达1800瓦,2027年Rubin Ultra可能高达3600瓦,机柜总功率将是B300的14倍 [2] - AMD GPU功耗从MI300系列700-750瓦增至MI325系列1000瓦、MI355系列1400瓦,未来MI375系列预计达1600瓦 [2] - AMD和Intel的CPU功耗增长较温和,维持在400-600瓦之间 [3] 液冷系统核心部件升级 - GB200采用大冷板设计,含36个GPU冷板和9个CPU冷板共45块,单价600-700美元;GB300转向小冷板设计,总数增至117块(72个GPU冷板、36个CPU冷板、9个交换机冷板),单价降至200-300美元,总价值量提升 [4] - GB200使用OCP标准UQD04快接头,GB300升级为英伟达自研NVQD03,数量几乎翻倍且单价提高,总价值量约为GB200两倍 [4] - GB200管路使用PT/EPDM软管价值量1000-1500美元,GB300可能采用波纹管或不锈钢管价值量增至2000-3000美元 [4] - GB300液冷系统总价值量从GB200的78万美元增至90-100万美元,涨幅约20% [4] 冷却分配单元(CDU)市场差异 - 国内市场因电力成本低倾向高功耗CDU(1500-2000瓦),北美、欧洲和东南亚青睐分液器式CDU,主流规格70千瓦和150千瓦单台价值分别约3万美元和3.5-4万美元 [5] - 机柜式CDU最大容量达2000千瓦,可灵活适配高功耗机柜,如150千瓦CDU匹配120-130千瓦NBL72机柜 [5] - 国内GPU市场因单卡性能限制形成"密度堆量"策略,华为CloudMatrix384机柜功耗约为英伟达NVL72机柜4倍,推高液冷需求 [5] 华为与英伟达系统性能对比 - 华为Ascend 910C Cloud Matrix 384系统BF16密集计算性能300 PFLOPS,高于英伟达GB200 NVL72的180 PFLOPS,达1.7倍 [6] - 华为系统HBM容量49.2 TB,高于英伟达13.8 TB,达3.6倍;HBM带宽1229 TB/s,高于英伟达576 TB/s,达2.1倍 [6] - 华为系统总功耗559,378瓦,高于英伟达145,000瓦,达3.9倍;每TFLOPS功耗1.87瓦,高于英伟达0.81瓦,达2.3倍 [6] 国内液冷市场趋势 - 2024-2025年国内新建数据中心将大规模采用国产GPU卡,液冷系统几乎成为标配 [7] - 部分客户通过改造英伟达游戏卡堆叠算力构建高密度算力机群,进一步推高液冷需求 [7] - 冷板和快接头定制化需求突出,不同平台需不同设计;快接头标准受OCP UQD系列和英伟达NVQD标准影响,Intel正牵头兼容性测试推动行业标准化 [7] 台资与陆资厂商竞争格局 - 台资厂商(如酷冷大师、AVC、台达)凭先发优势在服务器和数据中心行业领先,液冷部件占机柜价值量20%-30%,客户因高风险维持高供应链粘性 [8] - 陆资厂商(如英维克)在成本和定制化具竞争力,CDU和柜内部件成本比台资低20%-30%,响应速度更快且愿接受高度定制化需求,核心设计能力不逊色 [8] 液冷技术挑战与创新 - 双向冷板处于试样阶段,存在压强增大、冷板变形和相变稳定性问题 [9] - 浸没式液冷氟化液成本高达其他冷却液3-4倍,年挥发量15%-20%,且存在环保和毒性问题,限制大规模应用 [9] - 市场正回归新型矿物油研究,通过优化配方提升流速和解热能力,平衡成本与性能 [9]
龙头单月翻倍!又一AI金矿爆发
搜狐财经· 2025-08-30 09:37
液冷技术成为AI算力革命核心方向 - 液冷方案成为下一代算力产品标配 渗透率加速提升 有望成为AI算力革命下的核心投资方向[4] - AI行情从光模块 PCB扩散至服务器电源 液冷等环节 英维克 欧陆通 麦格米特等概念股股价创历史新高[1][2] - 液冷叙事逻辑转变 从单公司概念发展为板块性机会 诸多公司投入该领域验证趋势确定性[15] 液冷技术落地加速驱动因素 - 英伟达Blackwell系列芯片持续放量 B200单卡1.2kW B300单卡1.4kW NVL72机柜120-130kW 机柜功率跨越必须上液冷[7] - B200芯片端液冷设计 机柜预留液冷架构是重要前置条件 GB200首次推整机柜CDU GB300液冷方案接近标配[8] - Meta未来数据中心大力推广液冷方案 128卡迭代后定制机柜至少上冷板式[9] - AMD MI350系列支持液冷散热 博通第二代以太网交换机提供风冷和液冷配置 液冷方案完成从坐冷板凳到首发球员转变[10] 液冷渗透率及市场规模预测 - TrendForce预计2025年Blackwell GPU占NVIDIA高端GPU出货量80%以上[11] - 液冷在AI数据中心渗透率从2024年14%大幅提升至2025年33% 未来数年持续成长[12] - 2025年是液冷落地元年 GB200/GB300下半年放量 AI服务器液冷渗透率实现跨越式提升[12] - 国内政策要求2025年新建数据中心PUE<1.25 三大运营商明确50%以上新建IDC采用液冷[12] - 按液冷单机柜10万美金 明年出货10万个机柜 ASIC链液冷空间占英伟达链一半 2026年全球AI液冷有望达1000亿人民币[15] 液冷技术方案及价值量变化 - 冷板式液冷占当前市场90% PUE可低于1.2 浸没式液冷PUE可低于1.2远优于风冷1.6[31] - 从GB200到GB300 整机价格从8.4万美元跳到10万美元以上 GB300从大面积冷板覆盖转为每个GPU芯片配备独立液冷板[14] - NVL72系统单个计算托盘快接头数量从GB200的6对激增至14对 系统总量从126对翻倍至252对[15] - 液冷零部件包括冷板 CDU manifold 连接器 电磁阀 TANK等 冷板是核心部件成本占比较大[12] 液冷产业链及主要厂商 - 英维克深耕数据中心精密温控15年 具备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 Coolinside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2021年实现规模化商用[16] - 英维克8月涨幅超过98%接近翻倍 从4月价格低谷21.5元/股计算 市值775.5亿元增长接近4倍[17] - 国内液冷产业链公司包括英维克 高澜股份 川环科技 强瑞技术 思泉新材 曙光数创等[15] - 英伟达链供应商目前主要在台湾OEM厂商 但内地厂商技术实力获认可 未来有望打入全球液冷产业链[23][24] 液冷行业竞争格局及门槛 - 液冷行业公司分两类:具备系统设计集成能力的头部公司如英维克 高澜 曙光数创 和具备制造能力的尾部公司[28][29] - 液冷准入门槛不仅在于制造加工高精度要求 更关键是系统集成设计能力 云厂商和服务器代工厂商需依赖液冷厂商共同研发[32][33] - GB300原计划切割大液冷板为小液冷板优化运维 但因设计能力不足优化方案长期未落地 凸显系统集成设计高门槛[34][35] 液冷与光模块PCB对比 - 液冷与光模块 PCB成长逻辑一致 均是AI上游价值量通胀环节 受益于AI算力快速增长趋势[36] - 液冷具备单机价值量提升和渗透率提升双重逻辑驱动 成长性更突出 渗透率不是慢慢提升而是明年几乎完成标配[36] - PCB行业台系厂商第二年失守 内地厂商如胜宏科技成A股市值超2000亿新龙头 液冷板块可能复制这一机遇[24][25][27]
龙头单月翻倍!又一AI金矿爆发
格隆汇APP· 2025-08-30 09:24
液冷技术行业趋势 - AI算力需求推动液冷技术从光模块、PCB等环节扩散至服务器电源和液冷领域 成为核心投资方向 [2][4] - 英伟达Blackwell系列芯片(B200单卡1.2kW、B300单卡1.4kW)及NVL72机柜(120-130kW)功耗大幅提升 风冷散热极限30kW被突破 液冷成为刚性需求 [7][8] - 液冷渗透率预计从2024年14%提升至2025年33% 2025年成为液冷落地元年 国内与海外同步推进(如上海、深圳要求2025年新建数据中心PUE<1.25 三大运营商要求50%以上新建IDC采用液冷) [11] 技术演进与产业落地 - 液冷方案从冷板凳转向标配:AMD MI350系列支持液冷散热 博通第二代以太网交换机提供液冷配置 英伟达GB200/GB300系列采用冷板浸没混合或全浸没方案 [8][9][10] - 工业富联AI服务器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60% 液冷技术成为高端服务器标配 GB200等新产品推动液冷机柜出货激增 [10] - 冷板式液冷占当前市场90%(PUE可低于1.2) 浸没式液冷因TCO优势(PUE可低于1.2)在高功率场景快速渗透 [33] 市场空间与价值量 - 液冷单机柜价值量约10万美元 GB300整机价格从GB200的8.4万美元跳升至10万美元以上 冷却硬件用量增加(如NVL72系统快接头数量从126对翻倍至252对) [14] - 2026年全球AI液冷市场有望达1000亿人民币(假设出货10万个机柜且ASIC链占英伟达链一半) [14] - 液冷零部件包括冷板、CDU、manifold等 冷板因材料成本和加工工艺复杂占成本主要部分 [12]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国内液冷产业链公司如英维克(8月涨幅超98% 市值775.5亿元)、高澜股份、曙光数创等股价创新高 板块性增强 [3][16][30] - 英维克作为全链条液冷解决方案Tier1供应商 进入英伟达供应链白名单 间接供应ASIC侧服务器 [21][23] - 台系厂商产能扩张偏慢 内地厂商(如胜宏科技在PCB领域市值超2000亿)有望复制订单外溢机遇 液冷行业需绑定少数可靠供应商 [26][27][29] 技术门槛与成长逻辑 - 液冷行业准入门槛高 需系统集成设计能力(如GB300优化方案因设计能力不足长期未落地) 云厂商和代工厂依赖专业液冷厂商共同研发 [34][35] - 头部公司(如英维克、高澜、曙光数创)具备系统设计集成能力 尾部公司侧重零部件制造 两类公司分别通过品牌出海和台系代工模式成长 [30][31] - 液冷具备单机价值量提升和渗透率快速提升的双重逻辑 成长性类似光模块、PCB但更突出(从0到1的爆发式渗透) [36][37]
行业首个百亿产品化工ETF(159870)净申购3.5亿份!
搜狐财经· 2025-08-29 02:17
液冷技术及氟化工投资机会 - 数据中心芯片和单柜功耗增长推动液冷技术成为替代风机的必选降温方案 液冷系统上游的冷却液氟化物是技术核心 [1] - 英伟达明确采用液冷路线 大陆厂商处于0-1发展阶段阶段 [1] - 今日化工ETF涨幅靠前成分股均为氟化物概念股 [1] 化工ETF持仓及资金动向 - 中央汇金持有化工ETF 2.48亿份 为第一大持有人 占比10.02% [1] - 社保基金二季度持有化工板块超60亿元 位列行业持仓榜首 [1] - 社保基金持仓市值前十个股包括化工龙头万华化学 [1] 化工板块投资逻辑 - 化工板块存在反内卷 行业新催化因素和负债端驱动等多重利好 [1] - 资金从债市转向权益市场 基于PPI大概率回正和相对估值分位数较低的宏观比价逻辑 [1] - 化工ETF相对涨幅较小 提供较好布局机会 [1] 指数构成及产品信息 - 化工ETF跟踪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指数 该指数从细分化工产业选取规模较大 流动性较好的上市公司证券 [2] - 中证细分产业主题指数系列包含7条指数 涵盖细分有色 细分机械等领域 [2] - 化工ETF产品代码159870 设有多类场外联接基金 [3]
华鑫证券:给予胜蓝股份买入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8-29 01:5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7.74亿元,同比增长28.97%,归母净利润8400.87万元,同比增长58.13% [1] - 第二季度营收4.38亿元,同比增长39.80%,归母净利润5386.55万元,同比增长71.81% [1] - 综合毛利率25.33%,同比提高0.69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13.29%,同比下降2.80个百分点 [1] 业务板块增长 - 消费类电子连接器及组件营收4.85亿元,同比增长26.32%,毛利率25.52%,同比提升2.43个百分点 [1] - 新能源汽车连接器及组件营收1.77亿元,同比增长40.58%,毛利率16.96%,同比下降0.82个百分点 [1] - 数据通讯类高速连接器业务营收5152.46万元,同比增长104.59% [1] 战略布局与产能扩张 - 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4.5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高压连接器及组件、工业控制连接器生产研发建设项目 [2] - 下游客户覆盖富士康、立讯精密、比亚迪、长城汽车、联想集团等头部企业 [2] 液冷业务进展 - 全球数据中心液冷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26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7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4.4% [3] - 自主研发UQD、液冷板等零组件,已与台湾地区散热产品厂商达成合作并获小批量订单 [3] - 后续计划开发OSFP800G液冷散热部件,液冷业务有望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测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1.62亿元、1.99亿元、2.40亿元,对应EPS为0.99元、1.22元、1.47元 [4] - 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66倍、53倍、44倍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