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转型

搜索文档
战略转型持续推进 客户经营质效逐步显现
金融时报· 2025-09-08 02:03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724亿元 同比增长7.83% 实现稳健增长[1] - 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28% 净息差1.39% 同比上升1个基点 在行业息差承压环境下企稳回升[1] - 净利润同比下降4.87% 主要因风险拨备提取比例增加 拨备覆盖率较年初上升3.12个百分点[1] - 净利息收入与净非利息收入实现"双增" 基础客户经营及基础业务收入呈现积极增长态势[1] 客户经营 - 战略客群存贷款规模分别达1.2万亿元和1.5万亿元 压舱石作用显著[2] - 中小有贷户达1.2万户 较年初增长15% 中小企业信贷余额持续增长[2] - 零售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3.9% 零售客户AUM规模较上年末增长7.1%[2] - 供应链核心客户 链上对公融资客户 代发对公及个人客户均大幅增加[2] 战略业务发展 - 科技型企业客户较年初增长7% 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3] - 绿色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0% 普惠法人贷款较年初增长12% 个人养老金客户较年初增长7%[3] - 重点领域贷款增速均高于全行平均水平 供应链 代发 支付结算 按揭等战略重点业务发展加速[3] - 遵循国家发展战略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 通过完善可持续发展业务模式增强综合金融服务能力[2][3]
冲上热搜!“张亮麻辣烫”没张亮了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5 12:04
公司股权结构调整 - 张亮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 上海毅珩商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创始人张亮退出股东行列 新增张亮名下的上海毅言久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为股东并实现全资持股[5] - 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人民币 变更后上海毅言久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持股5000万元人民币[6] - 法定代表人由张爽变更为张亮 同时监事备案由张淑霞变更为未披露人员[6] 历史业务调整 - 2021年6月黑龙江省张亮餐饮有限公司经营状态由存续变更为注销 随后启用新公司名称黑龙江盛世千秋餐饮管理有限公司[7] - 新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人民币 法定代表人及唯一股东为张亮 所有门店继续使用"张亮麻辣烫"名称[8] - 公司通过加盟模式运营数千家门店 但集团员工参保人数仅31人[8] 战略发展意图 - 股东结构变更为优化股权架构 提升组织效率 并为未来业务拓展及资本运作做准备[8] - 从个人直接持股转为通过法定代表人实体控股 表明公司正为资本运作或战略转型布局[8] - 变更可能意味着公司计划扩大麻辣烫之外的新业务方向[8]
冲上热搜,“张亮麻辣烫”没张亮了
第一财经· 2025-09-05 11:36
公司股权结构调整 - 张亮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 创始人张亮和上海毅珩商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退出股东行列 新增上海毅言久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为股东并实现全资持股[4] - 变更后出资方式为上海毅言久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货币出资5000万元人民币 此前为张亮货币出资500万元人民币和上海毅珩货币出资4500万元人民币[5] - 投资人变更涉及张亮和上海毅珩商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退出 上海毅言久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成为唯一股东[5] 公司历史与架构 - 公司成立于2021年11月 法定代表人张亮 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 经营范围包括企业管理 咨询及信息咨询服务[5] - 2021年6月黑龙江省张亮餐饮有限公司经营状态由存续变更为注销 启用新公司名称黑龙江盛世千秋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500万元人民币 法定代表人及唯一股东为张亮[6][7] - 截至2023年张亮企业管理集团员工参保人数31人 通过加盟模式运营数千家门店 变更后张亮通过上海毅言久鼎继续掌控集团[7] 战略意图分析 - 股东结构变更为优化股权结构 使组织架构更加清晰高效 可能为未来业务拓展和资本运作做准备[7] - 从个人直接持股转为通过法定代表人实体控股 意味着企业为未来资本运作或战略转型做准备[7] - 公司正在为进一步扩大在麻辣烫之外更多业务方向做准备[7]
粤桂股份(000833.SZ)拟设立子公司晶源矿业 为非金属新能源材料业务提供稳定保障
证券之星· 2025-09-05 04:09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广东粤桂晶源矿业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人民币1亿元 [1] - 设立子公司目的是为公司非金属新能源材料业务提供稳定保障 [1] - 助推公司战略转型发展 开拓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1] 业务布局 - 子公司晶源矿业将专注于非金属新能源材料业务领域 [1] - 通过自有资金以现金出资方式进行投资 [1] - 具体公司名称以工商核准登记为准 [1]
粤桂股份拟设立子公司晶源矿业 为非金属新能源材料业务提供稳定保障
智通财经· 2025-09-05 04:02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使用自有资金以现金出资方式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广东粤桂晶源矿业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亿元 [1] - 设立子公司目的是为公司非金属新能源材料业务提供稳定保障 助推公司战略转型发展 [1] - 开拓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1]
粤桂股份:拟出资1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 为非金属新能源材料业务提供稳定保障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04:02
公司投资设立 - 粤桂股份以自有资金现金出资方式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广东粤桂晶源矿业有限公司 [1] - 晶源矿业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亿元 [1] - 投资设立目的是为公司非金属新能源材料业务提供稳定保障 [1] 战略发展目标 - 设立子公司旨在助推公司战略转型发展 [1] - 开拓和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 [1] - 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1] 交易性质 - 本次投资不构成关联交易 [1] - 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
突发,联合利华高管团队面临大面积审查,继7500人裁员计划后宣布25%高管“改组”
36氪· 2025-09-04 03:37
核心观点 - 联合利华正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大规模组织重组和业务剥离 包括对前200个关键管理岗位进行审查 约四分之一高管可能被改组 同时计划三年内裁员7500人 占全球员工总数5.9% 以节省8亿美元成本 [1][2] - 公司战略聚焦核心业务 剥离冰淇淋业务(占全球销售额16%)并出售多个非核心美容品牌 同时加大对30个核心"强势品牌"的投入(贡献70%销售额) 目标实现年销售增长3%-5%和基础营业利润率超过18.9% [2][3][6] - 中国市场面临显著挑战 2024年销售额出现中个位数下滑 公司通过引入高端品牌(如NEXXUS)和投资本土新锐品牌(如Messy)试图挽回份额 但面临激烈本土竞争和总部决策僵化的双重压力 [8][11][12] 管理层重组 - 新任CEO费尔南德斯对前200个关键管理岗位逐一审查 约四分之一高管可能被改组 [1][2] - 自2023年10月以来 公司一半以上领导团队成员已更换 包括CFO、首席增长官及多个业务总裁等要职 [6] - 过去18个月已裁减约18%白领员工 以精简管理层级和强化问责 [7] 全球裁员计划 - 未来三年全球精简约7500个岗位 相当于员工总数5.9% 主要针对白领群体 [2] - 裁员旨在节省约8亿美元成本 提升运营效率和利润率 [2] 业务剥离与聚焦 - 计划2025年底前剥离冰淇淋业务(包括梦龙、可爱多等品牌) 该业务占全球销售额16% 部分国家贡献超30%营收 [2] - 2024年出售Elida Beauty业务(含多芬姨妈皂、庞氏等20多个品牌)和净水器品牌Pureit 并计划出售高端护肤品牌Kate Somerville和REN [6] - 聚焦30个核心"强势品牌"(贡献70%销售额) 2024年上半年增加7亿欧元营销投入(85%投向核心品牌) 带动这些品牌销量增长4% 目前占营业额75% [6] 财务表现与目标 - 2024财年营收608亿欧元 同比仅增长1.9% 净利润连续第二年两位数下滑 [4] - 目标2025年实现年销售增长3%-5% 基础营业利润率超过18.9% [3] - 剥离冰淇淋业务后 预计基本销售增长可达5% 利润率将提高 [3] 中国市场挑战 - 2024年中国区销售额中个位数下滑 拖累亚太市场表现(新兴市场基础销售额增长3.5%) [8] - 中国市场拖累高端美妆业务 亚太区业绩连年下滑主因中国消费疲软 [8] - 中国护发及头皮护理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3% 但竞争加剧 [12] 中国市场应对措施 - 2024年引入高端洗护品牌NEXXUS 并启用本土代言人 [11] - 联合利华创投领投新锐护发品牌Messy的500万美元融资 瞄准年轻消费群体 [11] - 2024年8月更换中国区总裁 由陈戈接替瞿巍 [9] 竞争环境 - 欧莱雅通过收购高端美发品牌和引入新品加码竞争 [12] - 本土企业如珀莱雅、贝泰妮通过收购和孵化进入洗护发赛道 [12] - 新品牌需在技术创新和营销打法上突破才能脱颖而出 [12]
坚定推进战略转型创新,泸州老窖尽显发展韧性
搜狐财经· 2025-09-04 00:55
行业发展趋势 - 白酒行业进入新一轮调整周期 呈现量减质升发展态势 加快从存量竞争向价值创造转型 [1] - 酒类产业处于消费结构转型和分化期 存量竞争深度调整阶段 [4] - 年轻消费群体成为白酒市场主要消费力量 85后 90后及年轻女性构成最具潜力消费人群 [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454亿元 [1]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663亿元 [1] - 2024年全年销售费用约3538亿元 同比下降约11% [11] - 202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同比下降686%至1519亿元 [11] 战略发展方向 - 锚定低度化 年轻化 场景化 数智化四个战略方向推动转型创新 [3] - 通过市场拓展 管理创新 技术升级 数智应用和消费场景打造构筑差异化竞争优势 [3] - 以战略定力精准把握消费迭代与产业变革时代脉搏 [3] 低度酒业务发展 - 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低度酒市场规模将突破74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25% [6] - 国窖1573系列销售额突破200亿元 38度产品占比跃升至近50% [6] - 38度国窖1573在华北 华东及越来越多市场广受欢迎 [7] - 研发28度国窖1573并适时投入市场 定期检验酒质稳定性 [6][7] - 低度酒拥有较高技术护城河 1989年第五届全国评酒会15种国家名酒包含降度及低度白酒 9种为浓香型 [6] - 泸州老窖低度酒蝉联中国名酒称号并牵头制定低度酒国家标准 [6] 消费趋势变化 - 年轻消费群体更倾向个性化 低度化 利口化 悦己化酒类消费 [4] - 更青睐小型聚会 下班小酌等轻社交场景 [4] - 更喜好轻便化 高颜值产品设计 [4] - 更推崇轻松随性饮酒文化 [4] 数智化转型成果 - 2024年推动数智泸州老窖建设 构建一设五化五通数智生态 [9] - 基本实现数智管理 智能生产和智慧营销 [9] - 构建敏捷响应市场柔性生态 [9] - 2025年作为数字化落地年 推动消费数智化 渠道数智化 组织数智化 [10] - 数字营销全链路升级 五码合一产品全国推广 [10] - 经销商门户系统上线运行 营销服务平台搭建运营 [10] - 渠道管理精细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10] - 供应链数据应用系统不断优化 数据分析及应用场景设计进一步完善 [10] - 五码合一智能管理系统实现生产端到消费端全链条数字化管理 [10] - 构建动态库存管理系统 借助大数据分析与智能算法实时监控库存水平 [10] - 依据市场需求预测 销售数据及生产周期等多维度信息精准调控库存 [10] - 五码合一解决40年来行业无法避免的压货 低价 窜货等顽疾 [10] - 推动销售从以渠道层层压货为推力向左策略向以消费者开瓶扫码为拉力向右策略转变 [10]
押注固态电池,天齐锂业要撕下“资源商”旧标签
新京报· 2025-09-03 10:3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4.71% [2] - 净利润扭亏为盈达8441.06万元 但扣非净利润仅132万元 [2] - 锂产品价格大幅波动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在7-8万元/吨区间徘徊 较2022年高点下跌超80% [2] 战略转型方向 - 公司从"锂资源供应商"转向"新材料解决方案提供者" [3] - 重点布局固态电池及半固态电池等先进电池体系 [1][3] - 年产50吨硫化锂中试项目已实质落地并动工 [1] 行业环境与挑战 - 锂行业存在"内卷式"恶性竞争 行业协会呼吁加强自律 [4] - 政策层面推动淘汰落后产能 优化市场格局 [4] - 需与电池厂、整车厂建立协同研发关系 重塑客户关系 [4] 经营应对措施 - 通过长协订单与期货工具结合稳定经营 [2] - 持续挖掘新能源材料与下一代电池技术合作潜力 [2] - 聚焦电动汽车及储能应用领域 [2] 管理层与组织能力 - 新任董事长蒋安琪推动理念创新 [3] - 需建立适应快速技术迭代的研发体系与组织架构 [3] -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5]
透视半年报丨押注固态电池,天齐锂业要撕下“资源商”旧标签
贝壳财经· 2025-09-03 06:04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下滑但净利润扭亏 正在进行从锂资源供应商向新材料解决方案提供者的战略转型 重点布局固态电池等下一代电池技术 [1][2][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4.71% [2] - 净利润实现8441.06万元扭亏为盈 但扣非净利润仅132万元 [2] - 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在2025年上半年多数时间处于7-8万元/吨区间 较2022年高点下跌超80% [2] 战略转型 - 公司提出从"锂资源供应商"转型为"新材料解决方案提供者" [5] - 重点支持固态电池 半固态电池等先进电池体系发展 [5] - 年产50吨硫化锂中试项目已实质落地并动工 完成固态电池核心原材料产业化筹备 [1] - 将持续挖掘新能源材料与固态电池等下一代电池技术的合作潜力 [3] 行业环境 - 锂行业正陷入"内卷"泥潭 行业洗牌进行中 [1]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发布倡议书 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6] - 国家层面出台政策治理低价无序竞争 淘汰落后产能 [6] - 行业政策有助于加速低效产能出清 优化市场格局 [6] 经营策略 - 通过长协订单 期货工具结合的方式稳定经营 减轻价格波动冲击 [4] - 持续推出具备商业化潜力的新材料产品 打造面向未来的产品矩阵 [6] - 需要与电池厂 整车厂建立更深入 更前端的协同研发关系 [6] 管理层 - 蒋安琪于2024年4月接任董事长 带领团队秉持全新发展理念 [5] - 公司传统基因是重资产 周期性投资 需建立适应快速技术迭代的研发体系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