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制造业回流
icon
搜索文档
韩企在美工厂被美执法机构突袭,李在明政府与特朗普的“蜜月期”没了?
第一财经· 2025-09-07 04:50
专家认为,佐治亚州的突发事件未来可能打乱韩企在美的投资布局。 在韩国总统李在明执政百天之际,美国政府却给了个"下马威"。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9月5日,美国国土安全调查局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其4日联合美国移民与海关 执法局等多家联邦机构在佐治亚州一家现代汽车工厂展开大规模突击执法行动,共拘捕475名疑似非法 居留并工作的移民,成为美国国土安全部历史上单一地点规模最大的执法抓捕行动。 据美国移民局通报,被捕的约475名工人中绝大多数为韩国籍人士。韩国媒体估计其中韩国公民约有300 人左右。就滞留在美国的"非法移民"群体而言,与拉美多国相比,韩国籍的这一群体长期处于低位。由 此,此次韩国公民所占比重之高较为罕见。 目前,李在明要求全力以赴迅速解决这一事件。6日,韩国外交部紧急商议对策,可能立即派出高级官 员赴美。 调查显示,这些外籍工人并非现代汽车公司直接雇佣,而是由层层转包的分包商和劳务中介聘用后派遣 至工厂工作。现代汽车方面证实,被捕人员中无一人与现代公司直接签约,均隶属于供应商或分包施工 单位。实际负责招募并安排这些无证工人的公司身份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韩国外长赵显证实了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在美国的一座在建工厂 ...
美国制造业回流遇阻,印度能否成为下一个中国?
搜狐财经· 2025-09-06 02:15
美国制造业回流挑战 - 美国制造业工人平均时薪高达28.96美元 人力成本显著高于发展中国家[4] - 产业人才断层严重 技术骨干退休而年轻一代对工厂工作缺乏兴趣 需新增2200万就业岗位但当前失业人口仅723.6万[4] - 政府通过税收优惠和产业补贴推动回流 但实际效果与愿景存在较大差距[4] 印度制造业发展优势 - 印度最低日薪约14.4元人民币 劳动力成本优势显著吸引全球制造商[7] - 人口红利处于高峰期 13亿人口提供充沛年轻劳动力资源[7] - 莫迪政府推出税收减免/审批简化/市场开放等政策组合拳 成功吸引苹果等跨国企业[7] 印度制造业产出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印度生产2390万台iPhone 占全球产量16.7%[7] - 预计2027年印度iPhone产量占比将升至25%[7] - 富士康等代工巨头在印度扩建生产基地[7] 印度制造业基础设施瓶颈 - 公路/港口/铁路运输效率及电力供应稳定性与世界制造业强国存在明显差距[10] - 世界银行物流绩效指数显示基础设施质量仍是制约因素[10] - 关键零部件等领域严重依赖进口 本土供应链体系尚未成熟[10] 全球供应链重构趋势 - 跨国公司普遍采用"中国+1"或"中国+N"的多元化战略布局[15] - 后疫情时代供应链安全与多元化重要性超越单纯成本考量[15] - 越南专注纺织业/墨西哥深耕汽车制造/印尼发展资源加工 各国寻找独特产业链定位[15]
川普一声令下,全球芯片业抖三抖!300%关税倒计时,美股先跌为敬
搜狐财经· 2025-09-03 10:19
8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乘坐\"空军一号\"专机飞往阿拉斯加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的途中,突然向 随行记者抛出一则震撼全球科技界的消息。他高调宣布,将在两周内对进口半导体产品征收最高达 300%的惩罚性关税,这一前所未有的高税率立即引发市场剧烈反应。 消息传出后,美国股市芯片板块应声下跌,费城半导体指数在交易时段内大幅下挫,多家知名半导体企 业股价遭受重创。全球半导体设备巨头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和拉姆研究(Lam Research)股价 急速下滑,就连近年来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风头正劲的英伟达(NVIDIA)也未能幸免于这场市场震 荡。然而,截至当前,这项引发轩然大波的政策仍未正式实施。由于特朗普设定的最后期限(8月31 日)尚未到来,全球科技产业和金融市场仍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政策的具体实施细则至今仍存在诸多模糊之处。究竟哪些半导体产品会被纳入征税 范围?是否存在特定企业或产品可以获得豁免?这些关键问题都尚未得到明确解答。然而,即便是在信 息不完整的情况下,市场已经陷入恐慌情绪。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现实的产业格局考量。 深入分析美国科技产业的现状,不难 ...
美国制造,彻底破产!
搜狐财经· 2025-09-03 02:07
关税、成本、政策不确定,这些问题不是小打小闹。企业依赖中国供应链,全球产业链高度耦合。特朗 普的加税策略,让替代制造中心和其他国家也被拖下水。所谓"让美国再次伟大",成了口号式政治表 演。美国企业留在中国,不是投机,而是理性自保。供应链稳定性、成本可控性、市场响应速度,这些 现实因素,让回流成为笑谈。 经济逻辑清晰,政治表演荒诞。特朗普的贸易政策,不仅打击美国企业,也暴露其战略短视。企业面对 高关税、供应链断裂风险和政策摇摆,只能选择留在中国。美国所谓的"制造业回流"计划,彻底被现实 打脸。中国产业链稳如磐石,美国只能在口号上虚张声势,表演"强硬",却无法动摇中国制造业全球地 位。 企业心声说明一切。6位商界领袖坦言:"留在中国,是风险最小的选择。"特朗普不仅对中国大幅加 税,还对全球主要制造业强国全面加税。未来政策飘忽不定,企业根本无法预测。Starlux Games的创始 人贾德·金直言,LED组件全在中国生产,关税上涨迫在眉睫,企业只能无奈支付,消费者价格上涨不 可避免。所谓"制造业回流",在现实面前成了自欺欺人的空话。 更荒谬的是,美国政府对替代制造中心也开火。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纷纷遭遇高关税, ...
美国撤销三星等在华半导体企业“经验证最终用户”授权,意味着什么
搜狐财经· 2025-09-01 07:38
美国出口管制政策调整 - 美国商务部于8月29日宣布将英特尔半导体(大连)有限公司、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和SK海力士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移出"经验证最终用户"(VEU)授权名单 该规定将在120天后正式生效 [2] - VEU机制允许企业无需单独申请出口许可证即可获取美国技术和产品 被移出名单后 三家公司在中国境内使用美国设备和零部件生产芯片均需美国商务部审批许可证 面临漫长且不确定的审批流程 [3] 中方回应与行业影响 - 中国商务部表示美方出于一己之私将出口管制工具化 将对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产生重要不利影响 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企业正当权益 [3] - 半导体产业高度全球化 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芯片生产和封装测试环节的设备、软件、材料和专利技术高度依赖美国技术 [3] 针对企业的业务布局与投资 - 三星西安工厂累计投资达260亿美元 是全球最大的NAND闪存生产基地之一 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子信息行业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之一 [5] - SK海力士在中国拥有三家工厂 包括无锡DRAM厂、大连NAND闪存厂和重庆封装厂 在无锡累计投资约200亿美元 为江苏省单体投资规模最大的外资企业之一 [5] - SK海力士于2020年以90亿美元收购英特尔NAND闪存及SSD业务 包括大连工厂 该工厂现由SK海力士全资子公司运营 [6] 美国政策动机与地缘政治因素 - 美国此举明面上制裁三家公司 实际主要针对韩国三星和SK海力士 旨在向其施压将半导体制造产能转移至美国 [4][6] - 政策为中美稀土谈判增加筹码 同时为中国大陆吸引外商在华投资先进技术造成阻力 [6] - 三星正在美国建设两座晶圆代工厂生产4纳米及以下高端芯片 并计划建造两座新厂生产高端存储芯片 SK海力士在美国印第安纳州建设芯片先进封装工厂 [7] 韩国政府与企业回应 - 韩国政府向美国商务部解释韩国半导体企业在华稳定运营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稳定的重要性 将继续与美方讨论以减少对韩国企业的影响 [7] - 存储芯片市场由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三巨头主导 市场份额合计超过90% 三家公司在华投资主要集中在NAND芯片制造 [5]
2025年世界500强企业公布,美国独占138家,日本跌至38家,中国呢
新浪财经· 2025-08-30 16:36
全球500强企业国家分布 - 美国以138家企业位居榜首 [1][3] - 日本企业数量从历史峰值149家缩减至38家 [1][9] - 中国以130家企业位列第二 较美国少8家 较去年减少3家 [14] 头部企业排名与财务表现 - 沃尔玛以6803.82亿美元营收和194.36亿美元净利润连续12年蝉联榜首 [1][4] - 沙特阿美以4801.935亿美元营收实现1049.823亿美元净利润 成为全球最盈利企业 [1] - 国家电网(5484.144亿美元营收) 中国石油(4126.453亿美元营收) 中国石化(4074.901亿美元营收)包揽第3-6名 [1][14] 美国企业竞争优势 - TOP10企业中美国占据半数席位 包括苹果 CVS健康等巨头 [6] - 15家高科技企业平均营收超1200亿美元 平均净利润达310亿美元 [8] - 信息技术领域形成产业闭环优势 涵盖芯片研发到软件生态建设 [6] 日本企业面临挑战 - 丰田汽车以3151亿美元营收位列第15 但面临新能源转型压力 [9][11] - 索尼全球市场份额不足0.5% 智能手机业务缺乏竞争力 [11] - 人口老龄化导致劳动力市场萎缩和消费增长乏力 [13] 中国企业结构优化 - 10家汽车相关企业入围 比亚迪排名提升52位至第91名 [19] - 京东以1610亿美元营收位列第44 通过跨境电商推行精品路线 [17] - 传统能源企业积极推进低碳发展战略 布局新能源领域 [16] 行业特征对比 - 美国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 包括互联网和芯片公司 [21] - 中国以制造业和资源型企业为主 金融业四大行均居前列 [17][21] - 全球500强营收总额达41.7万亿美元 约占全球GDP三分之一 [1]
狂砸10696亿!韩国救得了美国造船业吗?
搜狐财经· 2025-08-29 07:51
韩美造船业合作背景 - 韩国总统李在明访问白宫并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谈 期间视察韩国韩华集团旗下费城造船厂并出席美国国家安全多任务船命名仪式[3] - 造船成为韩美合作关键议题 特朗普将重振美国造船业列为优先事项[4][5] - 特朗普对船舶产业态度被形容为"痴迷"[6] 美国造船业现状与历史对比 - 美国造船业全球市场份额仅0.04% 远低于中国的51.99%、日本的26.78%和韩国的11.67%[10] - 2020-2024年间中国建造1700艘远洋船只 美国每年仅建造5艘[10] - 中国造船能力是美国的232倍[11] - 历史对比:1944年美国商船完工量1930万总吨占全球72% 二战后商船队总吨位占全球66%[8] 特朗普振兴造船业的动因 - 推动制造业回流创造就业:每投入1亿美元可创造约800个直接就业岗位并带动3倍间接就业[13] - 产业链带动效应:涉及钢铁、机械、电子等150余个上下游产业[12] - 军事安全需求:民用造船能力是海军舰艇建造基础 现役舰艇不足300艘且退役速度超过新舰服役速度[13][16] - 服务"381艘舰队"扩军计划[19] 韩国造船业实力与战略 - 2024年全球新接订单量中国占74.1% 韩国占16.49%[24] - 2025年上半年韩国新订单量全球占比回升至24.81% 仅次于中国的51.3%[25] - HD韩国造船海洋上半年新接订单81艘(330万CGT)全球第一 手持订单444艘(1923万CGT)全球第二[25] - 韩国专注于高附加值、绿色动力和特殊用途船只 如气体运输船和高端环保船[26][27] 韩美具体合作举措 - 韩国提出"让美国造船再次伟大"合作项目[23] - 韩华集团以1亿美元收购美国费城造船厂 计划投资50亿美元将年产能从不到2艘提高到20艘[32] - 韩国承诺投资1500亿美元用于美国造船业[34] - 通过《琼斯法案》获得美国商船建造特权 规避与其他国家船厂的竞争[34] 合作面临的挑战 - 产业工人短缺:美国造船业劳动力减少至鼎盛时期的十分之一 平均年龄56岁 需4-5年培训时间[38] - 供应链缺失:造船业高度依赖全球化协作 美国制造业供应链依赖全球市场[38] - 战略悖论:试图通过封闭保护手段重建依赖开放全球化的产业[38] - 结论显示韩国难以挽救美国造船业[38]
美国为何如此急于“混改”英特尔?
芯世相· 2025-08-27 05:52
美国制造业回流战略分析 - 美国政府入股英特尔推动股价飙升20% 旨在通过芯片法案和直接干预挽救高端制造业和实现制造业回流 [4] - 两党在"让制造业回家"上形成底层共识 政策包括奥巴马重振制造业 拜登芯片法案和特朗普复兴制造业议程 [5][7][8] - 供应链多元化取得进展 美国自中国进口份额从22%降至15%以内 越南进口份额提升2个百分点 [12] 制造业回流成效评估 - 制造业就业人数从2010年至2023年增长超130万 但第二产业就业占比仍下降 [11] - 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2023年超7400亿美元 较2010年增长超一倍 电子和计算机领域基建快速增长 [11] - 制造业增加值较2010年增长59% 但占GDP比重从11.9%降至10.2% [11][15] - 2023年贸易逆差达1.1万亿美元 较20年前翻倍 劳动生产率自2010年持续下降 [15] 行业结构性表现 - 化工行业持续提升占比 受益能源成本优势和高端材料研发主导 聚乙烯出口占产量45% 光刻胶占全球80%份额 [22][23] - 页岩油革命推动天然气产量超俄罗斯达6240亿立方米 占国内产量比例从1%升至20% [20] - SpaceX将火箭发射成本降至2000万美元 为传统1/10 Starlink部署超5000颗卫星 [20] - 电子半导体制造业衰退 半导体制造和组装全面落后 近40%补贴项目延期或暂停 价值840亿美元 [24] - 汽车产量跌破150万辆 电池产能2025年达421.5GWh 但依赖进口原材料和墨西哥零部件占比达40% [24][25] 制造业回流成本模型分析 - 美国制造业人力成本为中国4倍 时薪达34美元 中西部略低 [28] - 能源成本具优势 中部电价6美分/度略低于中国 设备厂房因补贴更有优势 [29] - 中端制造业模型显示 中国毛利率30% 美国仅8% 主因人力成本高昂 [29] - 高端制造业因50%技术溢价和30%关税 美国毛利率可达59% 远高于中国23% [31][33] 战略结论与影响 - 制造业回流无法逆转中低端产业外迁 中国凭借供应链和成本结构保持不可替代地位 [34] - 美国通过补贴和关税维持高端制造业优势 但技术突破可能颠覆现有格局 [32][34]
印度制造手机横扫美国,中国跌至25%,而真正的美国制造几乎为零
搜狐财经· 2025-08-23 07:46
美国制造业回流趋势 - 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并取得初步成效 例如加利福尼亚州PURISM公司本土生产Liberty Phone智能手机[3] - 美国曾拥有完善工业体系 军用武器和可口可乐等产品均为本土制造 当前制造业凋零源于主动放弃生产环节[8] - 特朗普政府采取激进措施试图削弱中国制造业地位[10] 全球智能手机制造格局变化 - 中国组装智能手机在美国市场占比下降至25% 印度生产手机占比达44%[12] - 苹果手机供应链高度全球化 依赖187家供应商提供零部件 包括韩国显示屏 印度螺丝和中国铝材加工[12][14] - 苹果计划将新款iPhone 17组装业务转移至印度[18] 制造业成本与劳动力因素 - 在中国组装苹果手机成本约10美元 若在美国本土组装成本将升至3500美元[16] - 印度劳动力成本优势明显 劳动力更廉价且丰富[18] - 美国存在不愿从事高强度流水线工作的社会文化 零元购现象反映就业观念转变[18] 技术依赖与供应链挑战 - 美国在手机制造中主要掌握芯片技术 但无法脱离全球供应链体系[14] - 苹果电池原材料依赖稀土 高性能零部件同样需要稀土资源[16] - 印度制造存在基础设施缺陷 工厂频繁停电 物流效率低下 故障率较高[24] 本土制造实验案例 - PURISM公司本土制造手机售价2000美元 较同品牌中国组装产品溢价1200美元[22] - 该产品仅配置4GB内存 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但公司宣称已实现盈利[22] - 小规模成功难以证明制造业回流可行性[22] 市场影响与未来趋势 - 苹果手机在美销量呈下降趋势 印度制造产品维修成本增加影响口碑[24] - 中国制造业已形成内需支撑体系 不再完全依赖外贸订单[20] - 若中国完全停止苹果手机出口 将对其全球供应链造成致命打击[26]
WTO前首席经济学家罗伯特·库普曼接受《环球时报》专访:美政策制定者误诊经济“疾病”,并开错“药方”
环球时报· 2025-08-21 22:54
美国关税政策动向 - 美国关税政策变化速度放缓但未停止 预计仍会不定期出现新变动 [1] - 美国公布调整后的对等关税税率 对全球贸易伙伴实施差别化关税政策 [5] 关税政策对贸易体系影响 - 美国关税政策明显偏离历史轨迹 有意重塑全球贸易体系但只有美国自己接受这一新体系 [3] - 若其他经济体继续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并寻求合作 或将迎来更强劲增长前景 [5] 关税政策的经济影响 - 加征关税可能提升美国本土产品市场份额 但自动化才是制造业就业萎缩主因 [4] - 高关税保护下的再分配会抑制创新和增长 除非有其他政策提供重大激励 [5] - 针对科技产品的关税政策尤其会减缓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创新和增长 [5] 关税成本承担分析 - 实际支付关税的是美国进口企业 利润被压缩后成本最终转嫁至消费者 [5] - 从实施数据看 80%至90%关税成本由美国国内企业和消费者消化 [5] 制造业回流影响 - 持续强调制造业回流将导致资本和劳动力重新分配 可能使经济增长率低于正常水平 [4] - 关税政策正让美国沦为高成本生产孤岛 其他国家整合将推高美国相对生产成本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