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二次创业
icon
搜索文档
自主品牌出口增速超9成,海外市场毛利率近15%:广汽集团交卷2024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9 13:41
文章核心观点 - 2024年广汽集团年度报告发布,自主品牌、海外市场、广汽AI+成关键词,2025年作为“番禺行动”元年,公司将推进战略蓝图实现,在自主与合资品牌、海外市场、研发等多方面发力 [1] 200万辆销量:“番禺行动”下冲自主、稳合资 - 2024年车圈竞争激烈,广汽集团全年汽车销量超200万辆,8月起连续5个月环比增长,自主品牌销售占比提升至约40%,新能源汽车销量43.08万辆、占比约55% [4] - 2024年10月公司对自主品牌管理模式转变,总部迁至番禺,强化管控推动转型 [4] - 今年3月新公司华望汽车成立,与华为合作高端智能汽车品牌待公布,推动集团在新能源高端市场占位 [5] - 合资品牌“回血”且智电转型明显,广汽丰田、本田销量可观,电动化进程加速,广汽日野完成股权调整并取得新能源生产准入 [5] - 2025年集团计划推出超20款车型,自主品牌上市7款新车推动产销达百万辆,合资品牌加快智能化电动化转型 [6] - 2025年公司将推动经营业绩回升,挑战全年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5%目标 [7] 14.72%毛利率:海外市场增长势头和盈利良好 - 2024年是国际化战略“深耕之年”,汽车出口量12.7万辆、同比增长67.6%,自主品牌海外销量首破10万辆、同比增长92.3%,产品进入74个国家和地区,建成网点490个 [8] - 海外市场毛利率达14.72%,成为利润重要增长点,公司处于“走进去”阶段,全球化“研产供销服”体系初具规模 [9] - 2025年公司计划出口18万辆、同比增长40%,自主品牌进入87个国家和地区,建成网点690个,目标2027年进入10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50万辆 [10] 79亿元研发加码:锚定智驾赛道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超79亿元,新增专利申请超3200件,截至年底累计超21000件,“智能化”是重要板块 [13] - 今年3月推出“星灵智行”,计划推动智驾平权,目标2025年智驾水平居中国第一阵营,2027年进入全球第一阵营 [13] - 公司在L2智驾有用户和数据积累,今年四季度量产全国首款L3自动驾驶车型,2026年推更多L3汽车,首款L4车型今年下线交付 [13][14] - 2024年公司在AI前瞻性技术布局成果陆续面世,生态布局初步成型,将推动前沿领域突破 [15] - 智能座舱实现AI技术融合,获行业首张A+级认证证书,ADiGO SPACE HMI 6.0今年批量装车 [15] - 飞行汽车和人形机器人板块有阶段性成果,规划2027年大湾区飞行汽车示范运行,人形机器人计划2025年自研零部件量产应用、2026年整机小批量生产 [16]
“买买买”背后:圣湘生物能靠前阿里CEO卫哲翻身吗?
创业邦· 2025-03-14 02:59
公司战略与收购动态 - 2025年开年公司以10亿元完成三笔收购:8亿元收购生长激素企业中山济海[1]、7650万元收购红岸基元54%股权[1]、1.3亿元增持真迈生物股份至15.55%[1][10] - 2021-2025年累计完成8笔重要收购,覆盖基因测序、POCT、药敏检测、电化学发光、生长激素等领域[7][8][9][10] - 收购标的中仅中山海济明确盈利(2024年1-11月净利润1.05亿元),其余如真迈生物、红岸基元等仍处亏损状态[11] 业绩表现与转型 - 2020年新冠检测业务爆发:营收47.63亿元(+1203%)、净利润26.17亿元(+6527%),境外收入占比从4.98%跃升至53.49%[5] - 2023年业绩断崖式下滑:营收10亿元(-84%)、净利润3.6亿元(-81%),扣非净利润仅6809万元(-96%)[6] - 2024年业绩快报显示:营收14.97亿元(+48.6%)但营业利润2.64亿元(-38.3%),扣非净利润2.11亿元(+194%)主要依赖投资收益减少[14][15] 管理层变动与战略合作 - 引入前阿里CEO卫哲任非独立董事,强调长期战略合作而非股权投资[1][18] - 卫哲将重点赋能"严肃医疗+消费医疗"结合战略,与创始人戴立忠形成技术+商业的互补[20][21] - 公司收购逻辑侧重标的的生态构建能力与创新性,而非短期财务回报[15] 技术研发与市场定位 - 创始人戴立忠团队研发的高精度"磁珠法"乙肝检测技术灵敏度达50-60个病毒/毫升,检测效率提升120倍[25] - 提出打造"中国罗氏"目标,构建"小前台、大中台、强后台"模式[27] - 生长激素产品被视作严肃医疗消费化典型案例,兼具治疗与抗衰/增高功能[11][20] 历史危机与转型挑战 - 2011-2016年因原股东伪造文件导致承担2.44亿元债务,创始人个人承担1.76亿元[26] - 当前面临业务扩张与财务表现不匹配的"头重脚轻"问题[1][11] - 卫哲提出"来得快去得慢"的发展理念,强调严肃医疗需要长期耐心[28]
对话广汽丰田文大力:用丰田的品质,造新势力的车
晚点LatePost· 2025-01-09 10:41
新能源转型战略 - 公司提出"二次创业"战略,目标是2030年重回百万销量,新能源车占比接近60% [4][42][43] - 首次由中国团队主导开发新能源车型铂智3X和铂智7,打破合资车企惯例 [3][15][16] - 开发周期从传统4-5年缩短至2年半,采用产品经理主导的新势力开发模式 [4][25][26] 产品与技术布局 - 铂智3X定位10万级市场,搭载Momenta端到端高阶智驾,是合资品牌首款高阶智驾车型 [5][20][30] - 铂智7为中大型轿车,自主研发范围更大,包括车身架构和电池布置 [21] - 采用"组队竞技"策略,与华为、Momenta等头部供应商合作弥补智能化短板 [5][22][23] 市场与竞争分析 - 2024年新能源渗透率超50%,比预期提前10年,公司销量同比下滑14.5%至77万辆 [4][11] - 合资品牌面临用户认知隔阂,需改变"燃油车强新能源弱"的刻板印象 [24][25] - 差异化竞争策略:在安全基因基础上加入智能化,瞄准4亿中产阶级用户 [32][34] 组织与研发变革 - 研发团队仅600人,远少于比亚迪11万/长安1.8万,计划2030年实现全面自立化 [48] - 改变传统研发主导模式,将用户需求前置,采用深度访谈挖掘潜在需求 [27][28] - 渠道策略聚焦产品认知建设,通过铂智系列建立新能源沟通能力 [51] 行业趋势判断 - 中国汽车市场变化速度远超全球,智能化需求差异显著 [12][41] - 行业高度同质化,技术垄断难实现,差异化成为关键出路 [32][33] - 出海可能是新增长点,但国内价格战损害行业长期利益 [52][53] 企业文化转型 - 继承丰田安全品质基因,同时学习新势力速度和用户思维 [56] - 改变传统"改善"文化,建立适应快速迭代的创新机制 [56] - 面临历史流程惯性挑战,需平衡安全要求与创新速度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