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完美日记
icon
搜索文档
完美日记光环褪色 ,逸仙电商难讲新故事
36氪· 2025-09-27 06:05
近日,彩妆品牌完美日记的母公司逸仙电商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及第二季度财报。 根据财报,2025年上半年,逸仙电商的营收为19.2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5.68亿元增长22.4%;净亏损 为2508万元,2024年同期净亏损为2.1亿元。其中,2025年第二季度,逸仙电商的营收为10.9亿元,较 2024年同期的7.95亿元增长36.8%;净亏损为1950万元,而2024年同期净亏损为8550万元。 财报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逸仙电商的净亏损显著收窄。对此,逸仙电商董事兼首席财务官杨东皓指 出,"随着经营杠杆开始发挥作用,加之我们持续优化运营效率及营销支出,公司仍有望实现盈利性增 长。" 不过,这种改善背后暗藏隐忧,逸仙电商的亏损收窄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控制成本和优化运营效率实现 的,而非源于盈利能力的根本性提升。虽然成本控制策略的短期成效立竿见影,但当其力度触及瓶颈, 该策略的可持续性便会面临多重不确定性,逸仙电商能否实现盈利性增长仍是未知数。 第二曲线难扛大梁 完美日记成立于2017年3月,早期通过与大量美妆KOL合作,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密 集的产品推广和种草,完美日记迅速积累了极高的知名 ...
黄锦峰二次创业收效第二曲线成型 逸仙电商半年营收19.2亿重回增长
长江商报· 2025-08-31 22:3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9.2亿元(约2.68亿美元)同比增长22.4% [2] - 净亏损2297万元较上年同期2.03亿元大幅收窄 [2]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10.9亿元(约1.52亿美元)同比增长36.8% [6] 业务结构转型 - 2025年第二季度护肤品牌净收入占比53.5% 上年同期为40.9% [2][6] - 护肤业务净收入5.813亿元同比增长78.7% [6] - 通过收购Galénic/DR.WU/Eve Lom等高端品牌构建彩妆+护肤双轮驱动矩阵 [6] 营销与研发投入 - 2024年销售与营销费用22.69亿元占营收比重66.87% [5] - 2025年第二季度研发费用3612万元研发费用占比3.3% [6] - 连续三年研发费用占比维持在3%以上 [6] 历史发展轨迹 - 2019年彩妆营收30.31亿元较2018年6.35亿元实现爆发式增长 [5] - 2020年上市首日股价暴涨75%市值突破120亿美元 [4] - 2021年营收达58.4亿元峰值后连续两年下滑至2023年34.15亿元 [5] 创始人背景与战略 - 创始人黄锦峰曾任职宝洁CMK及御家汇副总裁 [3] - 2016年采用DTC模式构建"小红书种草+直播电商"营销矩阵 [4] - 2018年天猫双1190分钟销售额突破1亿元 [4] 未来业绩指引 - 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总营收7.8亿至8.8亿元同比增长15%-30% [7]
年营收14.5亿,范冰冰靠这门生意翻身?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7-11 03:53
核心观点 - 范冰冰创立的美妆品牌Fan Beauty Diary在2024年以14.5亿元营收位列中国美妆品牌TOP100榜单第35名,成为行业黑马[4] - 品牌通过大单品策略、高客单价和头部主播合作实现快速增长,但面临研发薄弱、代工依赖等挑战[7][8][10][26] 品牌发展历程 - Fan Beauty成立于2018年,最初推出2399元射频美容仪但未成功,后转型面膜和个护赛道[7] - 2021年GMV突破3亿元,2022年8.5亿元,2023年11亿元,2024年营收达14.5亿元[5] - 目前形成9大产品系列,价格区间99-684元[7] 产品策略 - 采用大单品策略:海葡萄面膜上线首月售120万片,VC大桔面膜618预售10秒售10万盒(1980万元)[8][5] - 定位中高端:海葡萄面膜单片27.6元,VC大桔面膜单片39.6元,高于珀莱雅(22.5元/片)[10] - 口红等产品同样高定价,如红毯口红128元[10] 营销渠道 - 深度绑定头部主播:早期与雪梨合作几分钟销售破千万,后与李佳琦合作618再创爆款[10] - 品牌自播能力强,小红书种草效果显著[11] - 目前天猫粉丝377万,小红书32.7万,抖音114.1万[14] 供应链与成本 - 采用代工模式,合作中山中研、仪玳等十余家工厂[18] - 面膜成本约12-15元/盒(单片2.4-3元),最便宜单片仅1元多,但售价138元起[18][19] - 行业毛利率高:敷尔佳2021年综合毛利率达81.95%[15] 市场拓展 - 2023年5月启动跨境电商,入驻Lazada和TikTok但成效不佳[21] - 国内美妆市场增速放缓:2025年5月同比增长4.4%,低于2024年18.7%和2023年11.7%[22] 行业挑战 - 美妆行业洗牌加速:莎莎国际退出内地,屈臣氏等业绩下滑[23] - 完美日记连续5年亏损,2024年净亏7.1亿元[25] - 行业普遍重营销轻研发:逸仙电商5年营销费142亿元,毛戈平研发费不足营销零头[26] - Fan Beauty无科技专利,仅7项外观设计专利[26]
年赚14.5亿,范冰冰靠这门生意翻身?
36氪· 2025-07-05 01:00
品牌表现与市场定位 - Fan Beauty Diary以14.5亿元营收位列2024年中国美妆品牌TOP100榜单第35名,成立7年即成为行业黑马[1] - 品牌过去四年增长稳定:2021年GMV突破3亿元,2022年8.5亿元,2023年11亿元,2024年达14.5亿元[1] - 618预售首日新品"VC大桔美白面膜"在李佳琦直播间10秒售出10万盒,销售额1980万元[1] - 品牌定位中高端市场,面膜单片价格27.6-39.6元,显著高于珀莱雅(22.5元/片)[6][3] 产品策略与销售渠道 - 形成9大系列产品线,价格区间99-684元,涵盖美容仪器/彩妆/面膜等品类[4] - 采用大单品策略,海葡萄面膜上线首月售出120万片,VC大桔面膜成为第二爆款[4][7] - 深度绑定头部主播(雪梨/李佳琦),范冰冰亲自站台直播实现单场千万级销售额[7] - 品牌自播能力突出,店播销售达千万级别,天猫粉丝377万,小红书32.7万,抖音114.1万[7][10] 商业模式与成本结构 - 采用轻资产代工模式,合作中山中研/仪玳等十余家代工厂,与薇诺娜/花西子共享供应链[12] - 面膜成本约2.4-3元/片,高端产品盒装成本12-15元,对应终端售价138-198元/盒[12][13] - 行业毛利率普遍较高,参照敷尔佳面膜毛利率达81.95%,成本仅10元/盒[10][12] 行业环境与竞争挑战 - 国内美妆市场增速放缓,2025年5月化妆品零售额同比仅增4.4%,创三年新低[15] - 竞争对手普遍亏损:完美日记连续5年亏损(2024年净亏7.1亿元),毛戈平研发费用不足营销零头[17] - 品牌缺乏核心技术专利,7项专利均为外观设计,代工厂曾因生产违规被通报[18] - 出海尝试遇阻,Lazada/TikTok渠道表现不佳,未能复制国内成功经验[14][15]
明星美妆品牌,怎么就开始席卷欧美市场了?
虎嗅· 2025-06-18 02:29
欧美明星美妆品牌崛起与商业逻辑 行业趋势 - 2025年Q1美国大众美妆销售额同比增长3%,增速首次超越高端线,显示消费者偏好转变 [1] - 明星美妆品牌如Rhode(10亿美元被e.l.f.收购)、Fenty Beauty、Rare Beauty通过创始人IP和价值观营销快速崛起 [1][24] - 彩妆行业呈现高度细分趋势,传统品牌如美宝莲市占率从20%降至7%,个人IP品牌进入前十 [39] 产品与运营特征 - 彩妆SKU管理难度极高,Fenty Beauty通过40+色号粉底将底妆复杂度提升至普通彩妆水平 [5] - 欧美品牌强调包容性(DEI),如SKIMS提供XXS-XXL全尺码,Rare Beauty以心理健康为核心价值观 [11][14] - 彩妆与护肤逻辑分化:彩妆属低复购、强时尚属性,需高频上新;护肤侧重功效与长生命周期 [9][10] 中美市场差异分析 消费行为差异 - 欧美消费者愿为价值观(包容性/环保/心理健康)支付溢价,Z世代将消费视为文化认同 [14][30] - 中国消费者更关注功效与性价比,纯净美妆需求小众,医美消费主力为25+人群(水光针/光电项目) [31][38] - 美国轻奢彩妆定位20-30美元市场稳固,中国同价位产品易被平替或升级为奢侈品 [16][33] 市场结构差异 - 欧美市场高度多元化,需满足多族裔/肤色/性别认同需求,催生细分品牌如黑人专用高光棒 [50] - 中国市场审美趋同,70%-80%消费者偏好最白色号粉底,供应链成熟导致创新易被模仿 [51][46] - 美国渠道分层明显(丝芙兰/Target/CVS),中国线上主导,线下渠道弱化 [55] 明星品牌成功要素与挑战 核心能力 - 创始人需持续投入:赛琳娜举办数百场用户交流会,将个人健康故事融入品牌基因 [14][29] - 价值观表达需一致:Rare Beauty产品命名Hope/Joy,捐赠1%收入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14] - 品类创新结合文化运动:Fenty Beauty推动多色号成为行业标准,Rhode创造手机壳唇釉新品类 [25][26] 发展路径选择 - 面向资本路径:快速扩张GMV进入丝芙兰等渠道,目标为并购退出(如Rhode) [42] - 独立品牌路径:服务利基社区,10万Instagram粉丝即可维持运营,但中国复制难度高 [43][45] - 大集团收购利弊:LVMH投资Fenty增强资源,但Kylie Cosmetics被收购后创始人参与度下降 [41][43]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渠道与品牌替代 - 明星IP品牌冲击大众渠道品牌(ELF/NYX),对奢侈品牌(香奈儿)影响较小 [40][41] - 流媒体时代加速市场细分,短视频/直播更适合彩妆直观展示,推动个人IP品牌增长 [19][20] - 中国彩妆陷入价格战,完美日记早期流量模型难持续,被迫转型提升客单价 [45] 供应链与创新壁垒 - 欧美彩妆创新集中于文化表达,制造外包;中国供应链成熟导致同质化竞争 [55][46] - 国内品牌需控制SKU防库存积压,毛戈平上市前强调50%收入来自护肤品以降低风险 [47] - 跨国研究壁垒高:消费品深度依赖本地文化,如欧舒丹收购Dr. Vranjes的香味偏好难被亚洲市场理解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