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创业

搜索文档
刘强东,又开始活跃了
搜狐财经· 2025-09-22 01:14
创始人回归与战略活动 - 刘强东2025年以京东董事局主席身份高频亮相 全面回归业务一线并成为公司对外沟通最高名片 [2] - 9月6日与吉林省签署战略协议 承诺推动在吉投资规模翻番并拓展汽车供应链与智慧物流合作 [2] - 9月21日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党政领导举行工作会谈 两周内完成两场省级高层政商互动 [2] - 9月16日通过直播推广酒旅新业务 合作酒店30分钟售出100间房 北京酒店搜索量环比增长600% [3] - 亲自参与外卖业务宣传 4月在北京配送订单 5月在东京街头推广新业务 [3] - 活动覆盖折扣超市考察、人工智能项目参观及达沃斯论坛等多战略节点 [4] 新业务拓展与竞争策略 - 京东进入酒旅、餐饮及外卖行业 试图以供应链优势整顿行业并为从业者提供新通路 [3] - 外卖业务采用价格战策略 推出0元购、满18减18等大额补贴活动引发行业烧钱大战 [7] - 新业务扩张导致2025年第二季度经营损失9亿元 去年同期为经营利润105亿元 [8] - 公司季度收入3567亿元同比增长22.4% 但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62亿元同比下滑50.8% [8] 监管环境变化 - 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于5月13日、7月18日和9月9日三次约谈京东等外卖平台 要求规范促销行为并抵制恶性补贴 [7] - 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于6月27日通过 10月15日起禁止平台强制商家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 [8] - 法规新增条款直接针对价格战行为 平台通过极端低价获取市场份额的玩法面临合规风险 [8] 历史背景与回归动因 - 刘强东2019年因个人原因淡出公众视野 公司日常管理由徐雷等高管负责 [5] - 2022年2月向第三方基金会捐赠价值149亿元京东股票 获当年《胡润慈善榜》中国首善称号 [5] - 2025年年中随民营经济支持信号明确重新活跃 出席夏季达沃斯论坛及中欧企业家座谈会 [5] - 在青年企业家大会强调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京东 呼吁企业家在国家需要时不能缺席 [6] - 内部反思最近五年为京东失落的五年 缺乏创新和成长驱动激进扩张策略 [9]
“拜把子”的英伟达英特尔,开启“芯片大战”序幕
36氪· 2025-09-19 12:06
意料之外,但情理之中,英伟达和英特尔组「CP」了。 北京时间9月18日,英伟达宣布向英特尔投资5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56亿)。消息公布后的不久,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和英特尔CEO陈立武以线上发布 会对双方的交易进行了说明。 从投资形式来看,英伟达将以「每股23.28美元折算」收购英特尔股票的方式落地,这很容易让人想起28年前的科技圈的一笔投资。 彼时的苹果陷入财务亏损危机,微软以1.5亿美元意外成为了当时陷入困境的苹果的「救世主」。 但不同于苹果和微软的关系,英伟达和英特尔更为微妙:二者是芯片江湖分属于不同时代的「盟主」,在GPU等部分业务上,双方甚至仍然存在着直接的 竞争关系,也正因如此,这场合作从一开始,就注定备受各方瞩目。 1、精明的英伟达 即便如此,对于英伟达来说,这仍然是一桩合适的交易,用黄仁勋的话来说,这是一场「紧密耦合」的合作。 作为相对年轻的科技巨头,英伟达的投资价值,一直由其核心业务板块所支撑,与之相对应的是,这家企业在投资版图上却一直显得谨慎与保守。 根据英伟达最新发布的年报,2025财年,英伟达所投资的长期股权价值约为34亿美元,作为对比,同为硅谷巨擘的Meta,在今年年中向数据标注公 ...
旭辉旗下公司被申请破产
新浪财经· 2025-09-10 16:22
公司破产清算事件 - 旭辉旗下苏州昌明置业有限公司和张家港盛煌置业有限公司被申请破产清算 案号为(2025)苏0582破申128号和(2025)苏0582破申129号 均为执行转破产程序[1] - 两家公司均位于张家港市 苏州昌明置业为吴越府(阅塘名邸)开发商 张家港盛煌置业为吴越府摘地公司 前者由后者100%控股[1] - 两家公司法定代表人经历频繁调整 股权结构发生变化 法院于9月5日开始选任破产管理人[2] 公司经营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477.89亿元 同比下降33.5% 合同销售额336.7亿元 同比下降51.89% 股东权益应占净亏损70.76亿元 同比减亏19.07亿元[3] - 2025年1-7月累计合同销售金额112.0亿元 累计合同销售面积108.06万平方米 销售情况仍未回暖[3] 公司战略调整 - 林中提出二次创业战略 强调需要三年时间实现真正"站起来" 要适应行业变化 从"甩手掌柜"转变为"亲力亲为"[3] - 公司由奢到俭进行转型 需具备二次创业心态才能成功[3] 资产处置情况 - 4月30日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出售重庆璟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全部股权 代价3.58亿元 项目包含重庆市巴南区三宗地块及两幢在建楼宇[4] - 7月10日友邦保险收购上海松江区超10万平方米保障性租赁社区 涉及2252套房源 该项目由旭辉旗下瓴寓国际于2021年6月联合竞得 成交金额分别为1.79亿元和1.56亿元[4]
黄锦峰二次创业收效第二曲线成型 逸仙电商半年营收19.2亿重回增长
长江商报· 2025-08-31 22:35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9.2亿元(约2.68亿美元)同比增长22.4% [2] - 净亏损2297万元较上年同期2.03亿元大幅收窄 [2] - 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10.9亿元(约1.52亿美元)同比增长36.8% [6] 业务结构转型 - 2025年第二季度护肤品牌净收入占比53.5% 上年同期为40.9% [2][6] - 护肤业务净收入5.813亿元同比增长78.7% [6] - 通过收购Galénic/DR.WU/Eve Lom等高端品牌构建彩妆+护肤双轮驱动矩阵 [6] 营销与研发投入 - 2024年销售与营销费用22.69亿元占营收比重66.87% [5] - 2025年第二季度研发费用3612万元研发费用占比3.3% [6] - 连续三年研发费用占比维持在3%以上 [6] 历史发展轨迹 - 2019年彩妆营收30.31亿元较2018年6.35亿元实现爆发式增长 [5] - 2020年上市首日股价暴涨75%市值突破120亿美元 [4] - 2021年营收达58.4亿元峰值后连续两年下滑至2023年34.15亿元 [5] 创始人背景与战略 - 创始人黄锦峰曾任职宝洁CMK及御家汇副总裁 [3] - 2016年采用DTC模式构建"小红书种草+直播电商"营销矩阵 [4] - 2018年天猫双1190分钟销售额突破1亿元 [4] 未来业绩指引 - 预计2025年第三季度总营收7.8亿至8.8亿元同比增长15%-30% [7]
ST帕瓦重构治理体系开展“二次创业” 2025年中报净利润显著改善
证券时报网· 2025-08-31 07:3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8亿元 同比增长52.61% [2] - 应收账款金额显著下降至3419.97万元 较上年同期大幅减少84% [2] - 公司主动精简优化销售订单结构 导致营业收入出现下降 [2] 管理层变动 - 原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宝辞去所有职务 不再代理董事会秘书 [2] - 董事会选举王宝良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 [2] - 聘任濮卫锋担任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 并代行财务总监职责 [2] 内部控制改进 - 聘请第三方审计机构及专业管理咨询机构进行全面内控梳理 [1][4] - 财务部门开展两次内部财会专业知识培训 加强规则理解 [3] - 成立应收款清收小组 实施"一笔一专人"责任制 [3] - 对账龄超90天客户实施分级管理 通过函证催收和法律协商推进回款 [3] - 建立周报机制 将回款进度纳入KPI考核 [3] - 优化客户信用评级体系 从严控制新增赊销额度 [3] 战略转型与业务聚焦 - 公司提出内控管理重构 开展"二次创业" [1] - 专注于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细分方向 [2] - 积极布局半固态/固态电池等前瞻领域 [2] - 锂电三元正极前驱体主要用于动力电池生产 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 [2] 管理咨询合作 - 与众成咨询召开管理诊断项目启动会 旨在系统性解决内控失效问题 [4] - 项目聚焦三大模块:流程再造/组织变革/合规体系 [4] - 预计3个月内完成内控体系改进和管理提升 [4] - 配套"止血增效"行动计划 重塑资本市场信心 [4] 资本市场举措 - 密切关注市场动态 研究市值管理方式 [5] - 综合考量股本结构/资本市场环境/经营情况/股价走势/现金流状况及库存股规模 [5] - 择机推进股份回购方案 以提振投资者信心和维护市场价值 [5]
院士企业家支招“二次创业”,佛山举行“十五五”规划专家座谈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30 06:45
产业转型升级 - 佛山面临结构性矛盾与周期性压力并存挑战 处于从规模红利转向创新红利临界点 需通过智能化尖端化绿色化重塑竞争力[1][2][3] - 传统工业机器人领域价格战激烈 企业盈利空间被压缩 华数机器人通过结合视觉识别力控技术与大模型验证具身智能落地可行性[3] - 佛山具备家电汽车装备等完整产业链和成熟机器人配套体系 企业数字化转型积累大量制造数据 可降低具身智能模型落地成本[4] - 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融合存在数据质量与治理堵点 建议建立政府主导数据托管平台 引入区块链与隐私计算技术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4][5] 科技创新与资本支持 - 佛山布局季华实验室仙湖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但面临高端人才吸附力弱风险资本参与度低短板 需将科研密度转化为产业浓度[2] - 建议发挥资本杠杆作用 做强本地母基金并引进市场化投资机构 通过资本锁定项目反哺产业 设立专项扶持通道提供中试平台和场景订单[2] - 探索与港澳合作联合产业基金 鼓励科技企业赴港上市赴澳发债 推动知识产权跨境交易和职业资格互认等制度型开放[3] 城市品牌与文化建设 - 需提升软实力塑造城市品牌 通过植入美学地标打造视觉符号 整合陶瓷功夫龙舟智能制造资源打造周期性城市IP活动[6] - 建议围绕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文旅融合设计可持续项目载体 实现以文促商以旅兴消费 让制造优势与文化潜力相得益彰[7] - 经济增速放缓与城市美誉度下降是突出挑战 需进行产业功能空间形象四个系统性重塑 打造温暖接地气城市形象吸引年轻一代[7] 体制机制改革 - 市级财政统筹能力偏弱 导致资源分散标准不一产业协同困难 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瓶颈之一[7] - 面临制造业占比过高服务业滞后 民营经济独秀但国企规模偏小 城乡收入比低但公共服务差距明显 土地开发强度高且碎片化等多重矛盾[8] - 再造新佛山需提升产业形态转换发展动力塑造文化价值 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 民营与国有经济互补 本地与外来人口共享高质量发展[8]
都市丽人(02298)2025中期财报:“韧性生长”连续盈利,电商狂飙243%
智通财经网· 2025-08-30 06:02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人民币14.36亿元,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人民币5779.6万元,基本每股盈利人民币2.7分 [1] - 公司自2022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盈利,2025年预计继续保持盈利态势 [1] 电商渠道表现 - 电商GMV超人民币16亿元,同比增长243%,成为重要业绩及利润增长引擎 [1][2] - 2025年全年电商GMV目标为人民币34亿元,2026年目标提升至人民币50亿元 [1] - 联营电商模式通过GMV分润机制替代传统代销模式,大幅降低渠道成本 [2] - 天猫渠道618排名内衣旗舰店前十,京东平台内衣品类销售第四名 [2] 产品与供应链优化 - 构建覆盖多消费场景的爆品矩阵,包括水光杯、女神杯、雕花聚薄杯、蜜桃杯等销量超百万件产品 [3] - 女神杯内衣荣获2025BIDA国际贴身服饰设计大奖及文胸最具商业价值奖 [3] - 联合集团供应链资源,共享原材料并优化供应商库,启动供应商评估管理 [2][3] - 强化商品管控,提升产品品质检验及价格管理水平 [3] 渠道战略布局 - 新型渠道中购物中心新开门店占比提升至35%,云零售增长约40% [4] - 线下渠道包括街铺与购物中心,线上电商联营与即时零售构成全方位增长渠道 [4] - 主品牌"都市丽人"深耕下沉市场,中高端品牌"纯棉居物"业绩同比增长46% [5] 战略发展方向 - 未来三年目标为线下稳健成长、线上更大突破,确保加盟商盈利 [6] - 核心战略聚焦门店体验、产品性价比与服务保障,线上联营商持续做大做强 [6] - 公司以"韧性"为核心逻辑,体现为消费趋势洞察、战略转型执行及用户中心价值观 [7]
都市丽人2025中期财报:“韧性生长”连续盈利,电商狂飙243%
智通财经· 2025-08-30 06:0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人民币14.36亿元,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人民币5779.6万元,基本每股盈利人民币2.7分 [1] - 公司自2022-2024年连续三年盈利,2025年预计继续保持盈利态势 [1] 电商渠道表现 - 电商GMV超人民币16亿元,同比增长243%,成为重要业绩及利润增长引擎 [1][2] - 联营电商模式通过GMV分润机制替代传统代销模式,大幅降低渠道成本 [2] - 天猫渠道618排名内衣旗舰店前十,京东平台内衣品类销售第四名 [2] - 2025年全年电商GMV目标34亿元,2026年目标50亿元 [1] 产品与供应链优化 - 构建覆盖多消费场景的爆品矩阵,水光杯、女神杯、雕花聚薄杯、蜜桃杯等产品销量超百万件 [3] - 女神杯内衣荣获2025BIDA国际贴身服饰设计大奖及文胸最具商业价值奖 [3] - 通过共享原材料、优化供应商库及启动供应商评估管理强化供应链协同 [2][3] - 提高产品品质检验及价格管理水平,规范商品管控制度 [3] 渠道战略布局 - 新型渠道中购物中心新开门店占比提升至35%,云零售即时零售渠道增长约40% [4] - 线下渠道包括街铺与购物中心,线上电商联营与即时零售构成全方位增长渠道 [4][6] - 主品牌"都市丽人"深耕下沉市场,中高端品牌"纯棉居物"业绩同比增长46% [5] 品牌与战略方向 - 品牌战略深度调整,通过数据驱动研发、内容撬动流量、供应链保障交付的爆品打造方法论 [3][7] - 线下门店注重"大气又接地气、产品好而不贵、服务购物无忧"的定位 [6] - 公司围绕"二次创业"深化改革,体现对消费趋势的敏锐洞察和战略转型的果断执行 [1][7]
中集集团的2025年中报,展示了一场静默的战略革命
智通财经· 2025-08-29 03:02
核心财务表现 - 营收760.90亿元同比微降3.82% [1] - 归母净利润12.78亿元同比大增47.63% [1] - 经营现金流净额71.54亿元同比暴增594.46% [1][4] 盈利能力提升 - 整体毛利率同比提升1.94个百分点 [2] - 集装箱制造板块毛利率同比提升3.95个百分点至16.15% [2] - 海洋工程板块毛利率同比提升5.8个百分点至接近11% [2] 现金流与资本结构优化 - 资本开支高峰已过 折旧与摊销反哺现金 [4] - 有息债务规模下降51亿元 [4] - 净利息费用同比减少3.1亿元 [4] - 资产负债率降至61.01% [4] 业务结构转型 - 能源装备领域净利润4.60亿元同比增长90.26% [5] - 氢能储运及LNG装备在手订单291.8亿元 [5] - 海工业务净利润2.81亿元实现从亏损0.84亿元到盈利的逆转 [5] - FPSO/FLNG浮式生产装备订单占比超70% [5] 新兴业务突破 - 冷藏箱需求激增反映全球生鲜供应链重构 [5] - 空港装备与消防机器人业务净利润暴涨119.57% [5] - 星链半挂车经营利润大增74% 国内市占率提升至23.07% [7] 技术创新与产业地位 - 拥有6331件有效专利 [6] - 8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16家小巨人企业 [6] - 研发中心及生产网络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6] 股东回报政策 - 重启H股回购已耗资5624万港元 [7] - 每年分红比例不低于30% [7] - 持续研究提高分红比例 [7] 战略转型成果 - 从规模优先转向效率优先 [7] - 从资产扩张转向现金深耕 [7] - 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全球运营 [7]
中集集团(02039)的2025年中报,展示了一场静默的战略革命
智通财经网· 2025-08-29 02:54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760.90亿元同比微降3.82%但归母净利润逆势大增47.63%至12.78亿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暴增594.46%至71.54亿元 体现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深耕的战略转型成效 [1] - 公司通过业务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 实现从传统集装箱巨头向高端装备与绿色科技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 成为中国高端制造业价值提升的样本 [1][4][5] 财务表现 - 毛利率持续提升 中期毛利率同比增加1.94个百分点 其中集装箱制造板块毛利率提升3.95个百分点至16.15% 海洋工程板块毛利率提升5.8个百分点至近11% [2] - 经营现金流净额71.54亿元同比增长594.46% 主要因资本开支高峰结束及折旧摊销反哺现金流 [1][4] - 有息债务规模减少51亿元 净利息费用同比降低3.1亿元 资产负债率降至61.01% [4] 业务板块进展 - 能源装备领域净利润4.60亿元同比增长90.26% 子公司中集安瑞科在氢能储运及海上LNG装备领域获291.8亿元在手订单 [5] - 海工业务净利润2.81亿元 实现从亏损0.84亿元到盈利的关键逆转 订单中FPSO/FLNG等浮式生产装备占比超70% 覆盖至2027-2028年 [5] - 冷链与智能装备业务高速增长 冷藏箱需求激增 中集天达的空港装备与消防机器人业务净利润暴涨119.57% [5] - 道路车辆业务通过"星链计划"实现差异化竞争 国内市占率提升至23.07% 半挂车经营利润大增74% [7] 技术创新与战略布局 - 拥有6331件有效专利、8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16家"小巨人"企业 研发网络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6] - 业务战略聚焦清洁能源转型 在LNG、甲醇动力包及氢氨醇项目领域获突破性订单 [5] - 资本市场举措包括重启H股回购 已耗资5624万港元 并研究提高分红比例以提升股东回报 [7] 行业意义 - 公司转型反映中国高端制造业从规模扩张向效率优先、智能制造与全球运营的战略升级路径 [1][7] - 能源装备与海工业务增长契合全球能源转型及中国"蓝色经济"政策导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