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战略

搜索文档
安徽合力2024年报及2025一季报点评:24年费用高企挤压部分利润,国际化+产业链布局持续注入发展动能
东方证券· 2025-05-23 10: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目标价17.21元 [2][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营收业绩小幅增长,费用高企挤压部分利润;持续推进海外战略布局,海外制造本土化提升经营韧性;完善产业链布局,把握转型升级新机遇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主要财务信息 - 2023 - 2027年,预计营业收入分别为171.56亿、173.25亿、190.22亿、208.35亿、230.41亿元,同比增长8.8%、1.0%、9.8%、9.5%、10.6%;营业利润分别为16.91亿、17.28亿、18.47亿、20.36亿、22.70亿元,同比增长46.9%、2.2%、6.9%、10.2%、11.5%;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3.17亿、13.20亿、14.42亿、16.16亿、17.99亿元,同比增长45.2%、0.2%、9.3%、12.1%、11.3% [4] 业绩情况 - 2024Q4营收39.2亿元,同比-2.7%,环比-11%;归母净利润2.2亿元,同比-34%,环比-26.8%。2024年总营收173.3亿元,同比+1%;归母净利润13.2亿元,同比+0.2%。2025Q1营收42.7亿元,同比+2.1%;归母净利润3.2亿元,同比-20.1% [10] 毛利率和净利率情况 - 2024Q4毛利率30.06%,同比+8.32pct,环比+8.64pct;净利率8.12%,同比+0.75pct,环比+0.86pct。2024年毛利率23.46%,同比+2.84pct;净利率8.49%,同比+0.56pct。2025Q1毛利率22.31%,同比+1.68pct;净利率8.49%,同比-1.06pct [10] 费用率情况 - 2024年期间费用率14.82%,同比+3.03pct,主要来自销售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的增加 [10] 海外业务情况 - 2024年合力大洋洲中心、欧洲总部、欧洲研发中心、南美中心相继开业;整机出口12.64万台,同比+34%;海外业务营收69.3亿元,同比+13%;海外业务营收占比40%,同比+5pct;海外业务毛利率26.2%,同比+2pct。2025年一季度在泰国与当地企业共同设立子公司,规划年产叉车1万台和锂电池组1万套 [10] 产业链布局情况 - 2024年投资并购宇锋智能,合力智能物流产业园开园;收购好运机械、安鑫货叉股权;围绕新兴产业加大投资力度;加强与头部企业技术合作,推进新技术实践应用 [10] 可比公司估值比较 - 杭叉集团、浙江鼎力、诺力股份2025年平均市盈率为10.62倍 [11]
韦尔股份:拟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快讯· 2025-05-23 09:33
公司动态 - 韦尔股份第六届董事会第四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议案及相关方案 [1] - 公司计划加快国际化战略及海外业务发展 [1] - 发行旨在增强境外融资能力并提高综合竞争力 [1] - 发行方案尚需股东大会审议及政府机构、监管机构的备案、批准和核准 [1] - 具体细节尚未最终确定且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1] - 公司将根据进展情况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1]
安徽合力(600761):2024年报及2025一季报点评:24年费用高企挤压部分利润,国际化+产业链布局持续注入发展动能
东方证券· 2025-05-23 07:3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参考可比公司 2025 年 10.6 倍平均市盈率,给予安徽合力目标价 17.21 元 [2][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 年营收业绩小幅增长,费用高企挤压部分利润;持续推进海外战略布局,海外制造本土化提升经营韧性;完善产业链布局,把握转型升级新机遇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根据公司 2024 年营收下调收入预测,根据毛利率提升情况上调毛利率预测,根据费用率情况上调费用率预测,下调 2025/2026 年归母净利润至 14.42/16.16 亿元(前值为 17.36/20.18 亿元),新增 2027 年归母净利润预测 17.99 亿元 [2] 公司主要财务信息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17,156|17,325|19,022|20,835|23,041| |同比增长 (%)|8.8%|1.0%|9.8%|9.5%|10.6%| |营业利润(百万元)|1,691|1,728|1,847|2,036|2,270| |同比增长 (%)|46.9%|2.2%|6.9%|10.2%|11.5%|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1,317|1,320|1,442|1,616|1,799| |同比增长 (%)|45.2%|0.2%|9.3%|12.1%|11.3%| |每股收益(元)|1.48|1.48|1.62|1.81|2.02| |毛利率(%)|21.9%|23.5%|23.6%|23.7%|23.8%| |净利率(%)|7.7%|7.6%|7.6%|7.8%|7.8%| |净资产收益率(%)|17.8%|14.5%|13.4%|13.8%|14.0%| |市盈率|11.3|11.2|10.3|9.2|8.2| |市净率|1.9|1.4|1.3|1.2|1.1| [4] 公司表现情况 - 2024Q4 公司实现营收 39.2 亿元,同比 -2.7%,环比 -11%;实现归母净利润 2.2 亿元,同比 -34%,环比 -26.8%;2024 年,公司实现总营收 173.3 亿元,同比 +1%;实现归母净利润 13.2 亿元,同比 +0.2%;2025Q1 公司实现营收 42.7 亿元,同比 +2.1%;实现归母净利润 3.2 亿元,同比 -20.1% [10] - 2024Q4 公司毛利率为 30.06%,同比 +8.32pct,环比 +8.64pct;净利率为 8.12%,同比 +0.75pct,环比 +0.86pct;2024 年,公司毛利率为 23.46%,同比 +2.84pct;净利率为 8.49%,同比 +0.56pct;2024 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 14.82%,同比 +3.03pct,主要来自销售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的增加;2025Q1 公司毛利率为 22.31%,同比 +1.68pct;净利率为 8.49%,同比 -1.06pct [10] 海外战略布局情况 - 2024 年,合力大洋洲中心、欧洲总部、欧洲研发中心、南美中心相继开业,公司持续打造“1 个中国总部 +N 个海外中心 +X 个全球团队”的海外战略布局 [10] - 2024 年公司实现整机出口 12.64 万台,同比 +34%;实现海外业务营收 69.3 亿元,同比 +13%;海外业务营收占比 40%,同比 +5pct;海外业务毛利率 26.2%,同比 +2pct [10] - 2025 年一季度,公司在泰国与当地企业共同设立子公司,规划年产叉车 1 万台和锂电池组 1 万套,逐步构建海外生产供应体系,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国际影响力 [10] 产业链布局情况 - 2024 年公司投资并购宇锋智能,实现合力智能物流产业园顺利开园,提升智能物流业务的整体竞争力和产业附加值 [10] - 收购好运机械、安鑫货叉股权,减少关联交易,强化工业车辆产业链协同优势 [10] - 围绕新能源、高端工业车辆及其关键零部件等新兴产业,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加强与头部企业的技术合作,稳步推进 AI、云计算等新技术在公司业务中的实践应用 [10] 可比公司估值比较 |公司|最新价格(元)|每股收益(元)|市盈率| |----|----|----|----| | |2025/5/21|2024A|2025E|2026E|2027E|2024A|2025E|2026E|2027E| |杭叉集团|19.76|1.54|1.71|1.91|2.16|12.80|11.55|10.32|9.15| |浙江鼎力|46.88|3.22|4.19|4.84|5.45|14.57|11.19|9.69|8.60| |诺力股份|19.39|1.79|2.13|2.45|2.84|10.81|9.12|7.92|6.82| |平均值| | | | | |12.73|10.62|9.31|8.19| [11] 财务报表预测与比率分析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多方面财务数据预测及比率分析,涵盖货币资金、应收票据等资产项目,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等利润项目,以及经营活动现金流、投资活动现金流等现金流量项目,还有成长能力、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等比率指标 [13]
用高通量换热器撕开进口垄断,打入世界500强,锡装股份:平均分红率68%,盈利创新高
市值风云· 2025-05-22 10:01
公司概况 - 公司前身为1984年成立的华东化工学院无锡红旗联合化工机械厂,2014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上市 [3][4] - 控股股东及实控人曹洪海持股57.99%,第二、第三大股东为其姐夫但非一致行动人 [6] - 公司深耕金属压力容器行业30余年,产品包括换热压力容器、反应压力容器等,应用于石化、核电、光伏、船舶等领域 [7] 核心技术与产品 - 主打产品为换热压力容器,其中高通量换热器为高附加值产品,毛利率达50%左右 [7][17] - 2005年与华东理工大学合作研发首台烧结型高通量换热管,填补国内空白并逐步替代进口 [8][12] - 拥有12项发明专利、6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独占许可专利及2项软件著作权 [15] - 国内高通量换热器主要厂商为公司及广厦环能,公司业务规模更大 [16]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5.3亿元,同比增长22.9%,换热器收入占比79% [19][33] - 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2.5亿元,同比增长79%,创2019年以来新高 [35] - 2018-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1.9亿元,自由现金流6.9亿元 [40] - 上市以来累计股权融资12亿元,分红4.4亿元,平均分红率68% [44] 客户与市场 - 客户包括壳牌、巴斯夫、中石油、中石化等世界500强企业,前五大客户占比48% [22][23] - 2024年外销收入同比增长93%,业务覆盖20多个国家和地区 [24][25] - 2024年石化行业收入占比62.18%,同比增长116.69%,光伏收入占比降至8.51% [29][30] 产能与订单 - "年产12,000吨高效换热器生产项目"2024年完工投产 [32] - 2022-2024年在手订单分别为14.6亿元、17亿元、17.2亿元,增长放缓 [39] - 主要客户中石油、中石化2025年预计资本支出1037亿元,与2024年持平 [38]
杭氧股份第一季营收净利双增 拟5.57亿投建智能制造基地
长江商报· 2025-05-21 23:52
国际化战略布局 - 拟与中国化学工程第六建设有限公司共同设立宁波杭氧重型装备有限公司,投资5.57亿元建设大型模块化深冷装备智能制造基地一期项目,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流动资金1.37亿元,建设期24个月 [1][2] - 新设控股子公司注册资本1.7亿元,杭氧股份持股65%,中化六建持股35%,注册资本由自有资金出资,其余资金考虑外部融资解决 [1][2] - 投资旨在提升产能和市场竞争力,构建全球化业务支撑,打通海外市场出口通道,深度嵌入国际重大工程供应链核心环节 [1][3] 业务与技术优势 - 国内领先的空分设备供应商,在空分设备、乙烯冷箱等低温石化产品市场市占率保持领先 [1][5] - 气体业务已在国内外设立60余家专业气体公司,国内制氧量350万Nm³/h,服务冶金、化工、半导体、新能源等多个行业 [2] - 2020-2024年累计研发费用达20.09亿元,截至2024年底共授权专利605项(发明专利170项),报告期内新授权专利75项 [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37.2亿元(同比+3.06%),净利润9.22亿元(同比-24.15%),受工业气体价格低迷及下游行业景气度下滑影响 [4] - 2024年四季度营收33.64亿元(同比-4.68%),净利润2.47亿元(环比+3.78%),毛利率22.22%(同比+3.06个百分点) [4] - 2025年一季度营收35.65亿元(同比+7.85%),净利润2.26亿元(同比+10.82%),扣非净利润2.23亿元(同比+13.8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24亿元(同比+46.78%) [5] 公司背景 - 前身为1950年成立的浙江铁工厂,2010年深交所上市,控股股东杭氧控股持股53.33%,实控人为杭州市国资委 [4] - 主营业务从空分设备调整为以工业气体为支柱,同时保持设备制造技术领先 [4][5]
赴港上市,是海天的逆袭局吗?
搜狐财经· 2025-05-21 12:27
撰文|阿森 编辑|杨勇 来源 | 氢消费出品 ID | HQingXiaoFei 调味品行业龙头海天味业即将启动香港上市程序。 这并非空穴来风——早在今年4月30日,中国证监会官网就已发布海天味业境外发行上市的备案通知书,为这场资本动作埋下伏笔。 作为年营收超200亿的"酱油一哥",海天此次转战港股绝非偶然。在经历"双标门"风波、市值缩水4000亿的阵痛后,这家老牌企业正站在关键的十字路 口。 不过,资本市场向来残酷。在消费者信任尚未完全修复、行业增长持续放缓的当下,海天能否凭借此次上市实现华丽转身? 港股再上市,海天为了啥 众所周知,海天味业曾以"酱油茅"之名叱咤A股,巅峰市值超7000亿,但2022年"双标门"事件后,这家老牌企业遭遇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消费者信任崩 塌叠加行业竞争白热化。 其营收、净利润连续两年下滑,2022年营收256.1亿元(同比-7.09%),2023年营收245.6亿元(同比-4.09%),两年累计下滑约10.8%,市值蒸发超4000 亿。 尽管海天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回暖,营收增9.4%、净利增11.2%,国内调味品市场增速已降至1.7%,增量空间见顶,市场普遍认为这是低基数 ...
恒瑞医药香港IPO定价44.05港元,位于区间顶部,较A股折价25%
华尔街见闻· 2025-05-21 09:04
恒瑞医药香港IPO定价与募资 - 公司香港IPO定价44.05港元/股,为发行价区间最高端,募资99亿港元(13亿美元),成为近五年港股医药板块最大IPO [1] - 发行2.245亿股,未行使超额配售权及发售量调整权 [1] - 定价较A股收盘价有25%折扣,低于行业平均27.4%的A+H折价率,反映资本市场对医药龙头的认可 [1] 基石投资者阵容与认购情况 - 吸引GIC、景顺、瑞银全球资产管理、高瓴资本、博裕资本等顶级机构参与基石投资 [2] - 基石投资者认购41亿港元(5.33亿美元),占发行规模的43.04% [2] - 国际资本支持将助力公司全球扩张,如GIC资源网络可拓展海外市场,高瓴与博裕的医疗经验可强化研发与商业化 [2] 国际化战略与资金用途 - 募资将用于药物开发、潜在收购合作、中海外生产设施建设,明确国际化战略路径 [3] - 香港上市可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优化资本结构、拓展国际研发合作与海外业务 [3] - 2024年营收279.85亿元(+22.63%),净利润63.37亿元(+47.28%),2025年一季度营收与净利润分别增长20.14%和36.90% [3] - 2024年研发投入82.28亿元,占营收29.40%,2011年至今累计研发460亿元,凸显创新投入强度 [3]
伊利全面登陆香港市场,“第二增长曲线”加速全球市场布局
第一财经· 2025-05-21 08:32
国际化战略推进 - 公司旗下婴配粉品牌"金领冠"与香港万宁达成战略合作,正式登陆香港市场,推出三款新产品(金领冠珍护铂金、金领冠托菲儿敏益、金领冠托菲儿敏初)[1] - 香港市场成为国际化关键一环,通过万宁200余家门店及线上渠道快速打开终端通路[6] - 公司海外业务增长显著,2024年奶粉及奶制品营收达296.75亿元(同比+7.53%),其中婴配粉海外业务同比+68%[3] 科研创新与技术积累 - 公司在全球布局15个创新研发中心,覆盖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形成协同科研网络[6] - 母乳研究积累深厚,拥有超千万母乳成分样本及290余项发明专利,核心配方应用于金领冠产品[6] - 发布《2025母乳研究关键成果集萃》,展示13项关键成果,包括中国母乳氨基酸组成解析及HMOs+生态研究[8] - 获得28项HMO领域发明专利,产业化优势突出[8] 产品矩阵与市场布局 - 推出新西兰生产的跨境特医婴配粉(金领冠托菲儿敏益、金领冠托菲儿敏初),完善特殊营养需求产品线[10] - 香港市场具备高端母婴消费群体及地缘优势,是连接内地与国际的窗口型市场[6] - 国际化布局已形成东南亚、澳新等多地协同架构,海外市场成为重要增长极[3] 行业竞争与战略展望 - 公司通过产品力、品牌力与渠道力三位一体整合,推进全球化纵深发展[10] - 香港市场作为战略支点,助力品牌价值向全球传导,巩固行业领先地位[10] - 全球乳业竞争加剧,系统化布局是取得下一轮竞争主动权的关键[10]
破发连亏股杰华特拟3.2亿收购 拟发H股2022IPO募22亿
中国经济网· 2025-05-21 08:17
收购交易 - 杰华特及全资子公司杰瓦特拟以合计3.1874亿元收购南京天易合芯40.89%股权并实际控制41.31%股权 [1] - 交易分两期支付 第一期支付20%对价 第二期支付80%对价 [1] - 杰华特直接受让10家机构持有的29.74%目标公司股权 杰瓦特间接受让11.15%股权 [1] - 交易完成后将向天易合芯董事会委派三名董事 占五分之三席位 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2] - 交易后部分股东与杰华特达成一致行动协议 [2] 目标公司情况 - 天易合芯专注于高性能传感器芯片和模拟芯片设计 主要产品包括光学健康检测芯片 高精度电容传感芯片和光学传感芯片 [2] - 2024年末总资产2.668亿元 负债6124万元 净资产2.056亿元 2025年一季度总资产2.992亿元 负债8975万元 净资产2.094亿元 [2] - 2024年营收2.003亿元 净亏损4239万元 2025年一季度营收5004万元 净利润150万元 [3] - 创始团队承诺2026-2027年每年营收增长率不低于20% 作为未来收购剩余股权的前提条件 [3] 杰华特财务与资本运作 - 2022-2024年营收分别为14.48亿元 12.97亿元 16.79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1.37亿元 -5.31亿元 -6.03亿元 [5] - 2025年一季度营收5.28亿元 同比增长60.42% 净亏损1.13亿元 同比收窄 [6] - 2022年科创板IPO募资22.22亿元 超募4.84亿元 发行价38.26元/股 目前股价破发 [3][4] - 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以加快国际化战略和海外业务布局 [6] 募资用途 - 原计划募资15.71亿元 用于高性能电源管理芯片 模拟芯片 汽车电子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半导体工艺平台开发和补充流动资金 [4]
连亏股纳芯微实控人方拟询价转让 A股超募48亿拟发H股
中国经济网· 2025-05-21 06:50
股东询价转让计划 - 纳芯微披露股东询价转让计划 涉及纳芯壹号、纳芯贰号、纳芯叁号三家股东 拟转让股份总数4,851,800股 占总股本比例3.40% [1] - 转让方式为询价转让 不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进行 受让方为机构投资者 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 [1] - 纳芯壹号拟转让2,300,946股(占总股本1.61%) 占其持股比例59.25% 纳芯贰号拟转让1,791,254股(1.26%) 占其持股85.54% 纳芯叁号拟转让759,600股(0.53%) 占其持股56.34% [2] - 出让方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 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超5% 中信证券负责组织实施 [2] 公司股权结构 - 截至2024年底 实际控制人王升杨直接持股10.87% 通过三个员工持股平台间接控制5.14%表决权 通过苏州瑞矽间接控制4.58%表决权 [3] - 盛云直接持股10.13% 王一峰直接持股3.80% 三人合计控制34.52%表决权 为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 [3] 财务表现 - 2025年Q1营业收入7.17亿元 同比增长97.82% 但净利润亏损0.51亿元 较上年同期亏损1.50亿元有所收窄 [4]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70亿元 上年同期为0.13亿元 [5]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19.60亿元 同比增长49.53% 净利润亏损4.03亿元 较2023年亏损3.05亿元扩大 [5]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9505.33万元 较2023年-1.39亿元明显改善 [6] 资本市场动态 - 公司2022年4月科创板上市 发行价230元/股 募集资金总额58.11亿元 净额55.81亿元 远超原计划募资7.50亿元 [7] - 2022年实施权益分派 每股派现0.8元 转增0.4股 总股本增至141,489,600股 [7] - 2025年3月董事会通过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议案 旨在推进国际化战略 多元化融资渠道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