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L4自动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顺丰领投,白犀牛宣布完成2亿元B轮融资
搜狐财经· 2025-05-11 01:31
融资情况 - 白犀牛智达完成2亿元B轮融资 由顺丰集团领投 鑫源汽车及线性资本跟投 [1] - 融资资金将用于新产品开发 市场推广及供应链优化 [1] - 融资后成为首家同时获得快递龙头与商用车主机厂投资的自动驾驶公司 [1] 业务进展 - 无人配送车已在顺丰体系内实现日均活跃运营数百台规模 并持续快速交付 [1] - 主要服务于快递网点到末端驿站的无人配送场景 物流效率显著提升 [1] - 与三通一达 极兔等快递公司合作 帮助客户实现物流效率提升20%-50% [1] - 无人车应用场景覆盖传统物流 工业物流 零售 生鲜等50余个城市 [2] 产品技术 - 主力产品R5系列货箱容积5.5立方米 可装载超500件包裹 [2] - 单次充电满载续航超120公里 [2] - 顺丰将加速无人车在末端物流的规模化应用 [1] - 鑫源汽车通过底盘研发与车规级标准支持推动产品标准化落地 [1] 公司背景 - 成立于2019年4月 由前百度自动驾驶团队成员创立 [2] - 专注于城市公开道路自动驾驶 以无人配送为起点 [2] - 与永辉超市 达达快送 盒马生鲜 饿了么等企业深度合作 [3] 行业布局 - 顺丰12年前开始布局无人机物流 成立丰鸟科技 丰翼科技等公司 [3] - 2021年丰翼科技获腾讯投资 中粮资本 碧桂园创投等机构投资 [3]
对话小马智行CEO彭军:L4是与L2不一样的物种,L4的规模化就要来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4-29 03:58
行业背景与公司定位 - 自动驾驶行业在2016年存在渐进式(L2逐步升级)与跨越式(直接攻关L4)路线之争,公司选择后者并坚持L4路线[4] - 2020年前后行业资本寒冬,公司面临转向L2++的诱惑但未动摇[5][6] - 当前行业处于技术成熟度曲线"复苏期",资本回归理性,商业化曙光初现[14] 技术路线与商业化路径 - L2与L4是截然不同的物种和商业模式,目标差异导致技术、成本诉求不同[10][25] - L2市场已红海化,陷入价格战;L4处于规模化前夕,是蓝海市场[9][31] - L4商业化需在特定ODD(运行设计域)内实现安全性与成本平衡[18][24] - 第七代Robotaxi自动驾驶套件成本较上一代下降70%,为量产奠定基础[7][37] 规模化进展与主机厂合作 - 公司进入1-10规模化阶段,目标2023年底或2024年初全球运营车辆破千[55] - 与丰田、北汽、广汽共研Robotaxi,通过产线批量生产降低成本[7][34][38] - 中国智能汽车产业链成熟推动硬件成本快速下降,激光雷达等部件价格大幅降低[36][37] 竞争优势与全球化布局 - 中国复杂路况训练出更强技术细节打磨能力,商业化降本优势显著[47][49] - 无人驾驶车辆事故率比人类司机低10倍以上,保费更低体现安全性[54] - 已在中美建立样板工程,并拓展韩国、沙特、阿联酋等市场,采取本地化合作模式[63][64] 未来挑战与战略目标 - 需构建供需网络,实现用户等待时间缩短和全方位成本优化[58][59] - 运营车辆过万或10万级才能进入L4成熟阶段,预计还需15年时间[60] - Robotruck商业化闭环更快但全无人进程更慢,当前处于0-0.8阶段[70][71] 公司发展阶段与里程碑 - 已完成0-1技术验证阶段,超百辆全无人车辆常态化运营[16] - 下一阶段目标为千辆级运营规模盈亏平衡,逐步向万级迈进[55][60] - 上市后投资者关注点从技术可行性转向量产规模与用户反馈[68][69]
对话小马智行CEO彭军:L4是与L2不一样的物种,L4的规模化就要来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4-28 07:55
自动驾驶行业技术路线 - 自动驾驶行业存在渐进式(L2逐步升级至L4)与跨越式(直接攻关L4)两种技术路线之争,公司选择后者[3] - L4路线商业化前景曾不明朗,导致部分企业转向L2辅助驾驶[4] - 当前L2市场已进入红海阶段,竞争白热化且难以差异化,L4则处于规模化前夕的蓝海阶段[8][25] - L2与L4在技术目标、成本诉求和商业模式上存在本质差异,属于不同物种[9][18][20] - L2转向L4需另起炉灶,数据采集、传感器布置等均需重构[22][24][25] 公司商业化进展 - 第七代Robotaxi自动驾驶套件成本较上一代下降70%,硬件成本仅为前代1/3[6][29] - 与丰田、北汽、广汽等主机厂合作研发量产车型,工业化程度提升带动成本进一步下降[27][30][31] - 全球运营车辆目标在2024年底或2025年初突破千辆[44] - Robotruck已实现特定场景商业化运营,但全无人进程慢于Robotaxi[58][59] - 运营车辆事故率比人类司机低10倍以上,保费更便宜[43] 行业发展阶段判断 - 无人驾驶行业已走过0-1技术验证阶段,进入1-10规模化阶段[14] - 技术成熟度曲线显示行业处于"复苏期",资本回归理性且商业化曙光初现[13] - 实现L4规模化需15年时间,车队规模需达到万级甚至10万级[48] - 北京、深圳等城市已颁发无人驾驶"城市通行证",政策环境逐步破冰[10] 核心竞争优势 - 中国复杂路况带来数据优势,使公司在细节打磨上优于国际同行[37] - 中国制造业降本能力强劲,商业化竞争力显著[38] - 技术方法论无秘密,关键在于应用场景的差异化实现[16][36] - 海外市场已拓展至韩国、沙特、阿联酋等地,采取本地化合作模式[52][53] 规模化挑战与策略 - 当前最大挑战是建立供需网络,缩短用户等待时间并降低全链路成本[46][47] - 需打造样板工程证明安全性,推动监管放开和用户信任[39][40] - 运营重点转向人机交互体验优化,涵盖接客送客全生命周期[41] - 团队能力需补充生产制造和网约车运营经验,构建新业态Know How[49][50] 管理层战略视角 - 坚持L4路线源于目标驱动,技术手段服务于产品定义[15][17] - 阶段性目标达成是维持团队信心的关键,将长期目标拆解为可实现的里程碑[68][69] - 行业寒冬期通过开源节流和加强沟通度过,未动摇核心方向[63][65] - 专注L4赛道,暂不考虑机器人等延伸领域[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