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佑驾创新(02431)
icon
搜索文档
国证国际:佑驾创新无人车产品落地 L4业务实现关键突破 维持目标价31.4港元及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 2025-09-25 03:12
业务拓展 - 公司推出无人物流品牌小竹无人车及两款产品T5和T8 正式进军无人物流赛道 [2] - 产品采用多传感融合方案 包括3颗激光雷达及11颗摄像头 实现360°无盲区视角和精准路况识别 [2] - T5货箱空间5.5立方米 最大载重1000kg 最高续航180km 适用于快递城配 商超零售和生鲜配送场景 [2] - T8货箱空间8.5立方米 最大载重1700kg 最高续航240km 适用于城配 工业物流及矿区港口等专业场景 [2] 运营规划 - 小竹无人车采用直接销售 租赁和定制化解决方案三种运营方式覆盖不同客户需求 [3] - 预计2026年交付量达1万台 在深圳 成都 西安 江阴等重点城市实现规模化运营 [3] 技术突破 - 公司L4无人车业务实现从无人巴士到无人物流车的场景拓展 将自动驾驶技术从载人复制到载货场景 [1] - 业务覆盖无人物流 干线运输 机场及矿山等特定场景专用车 [1] 政策环境 - 工信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4] - 政策明确L2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规范 涵盖三十多个强检项目 细化变道 人机交互及极端天气等场景安全验证 [4] - 政策将规范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宣传界限 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提高行业安全标准 [4] 投资观点 - 国证国际维持公司目标价31.4港元 买入评级 相当于2026年8.1倍预测市销率 [1] - 政策严管辅助驾驶系统背景下 公司作为智驾解决方案供应商预计获得更多订单 [4]
国证国际:佑驾创新(02431)无人车产品落地 L4业务实现关键突破 维持目标价31.4港元及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网· 2025-09-25 02:54
业务拓展与产品发布 - 公司推出无人物流品牌“小竹无人车”及两款产品T5和T8 正式进军无人物流赛道 [1] - T5核心零部件100%车规级 采用多传感融合方案包括3颗激光雷达及11颗摄像头 实现360°无盲区视角和精准路况识别 [1] - T5货箱空间5.5m³ 最大载重1000kg 最高续航180km 适用于快递城配、商超零售和生鲜配送场景 [1] - T8货箱容积8.5m³ 最大载重1700kg 最高续航240km 适用于城配、工业物流及矿区港口等专业场景 [1] 商业化进展与交付计划 - 无人物流车采用直接销售、租赁和定制化解决方案三种运营模式 [2] - 预计2026年交付量达1万台 在深圳、成都、西安和江阴等重点城市实现规模化运营 [2] 政策环境与行业影响 - 工信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明确L2系统技术要求和测试规范 [3] - 新标准涵盖三十多个强检项目 细化变道、人机交互及极端天气等复杂场景的安全验证 [3] - 政策将规范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宣传界限 推动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并提高行业安全标准 [3] 机构评价与估值 - 国证国际维持公司目标价31.4港元 对应2026年8.1倍预测市销率 给予买入评级 [1] - L4无人车业务实现从无人巴士到无人物流车的场景拓展 自动驾驶技术成功复制至载货场景 [1]
佑驾创新午后涨超7% 无人物流品牌及产品落地 L4业务实现关键突破
智通财经· 2025-09-24 06:37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公司股价午后涨超7% 截至发稿涨5.58%至28.74港元 成交额达9568.09万港元 [1] 新产品发布与交付进展 - 公司正式发布无人物流品牌"小竹无人车" 推出两款无人物流车产品T5和T8 [1] - 实现"发布即交付" 首批无人车已向合作伙伴交付 [1] - 深圳 成都 西安 江阴成为首批重点落地城市 [1] - 预计明年交付量将爬坡至数千台乃至1万台 [1] 业务拓展与技术应用 - L4无人车业务实现重大突破 从无人巴士扩展至无人物流车 [1] - 将自动驾驶技术从载人场景复制到载货场景 覆盖无人物流 干线运输 机场及矿山等特定场景 [1] 政策环境与行业机遇 - 工信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1] - 政策严管辅助驾驶系统 公司作为智驾解决方案供应商将获得更多订单 [1] 机构评级与目标价 - 国元国际维持公司目标价31.4港元 给予"买入"评级 [1]
港股异动 | 佑驾创新(02431)午后涨超7% 无人物流品牌及产品落地 L4业务实现关键突破
智通财经网· 2025-09-24 06:33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午后涨超7% 截至发稿涨5.58%报28.74港元 成交额达9568.09万港元 [1] 业务发展 - 公司正式发布无人物流品牌"小竹无人车"并推出T5和T8两款产品 进军无人物流赛道 [1] - 实现首批无人车下线交付 深圳/成都/西安/江阴为首批重点落地城市 [1] - 预计明年交付量将爬坡至数千台乃至1万台 [1] - L4无人车业务实现从无人巴士到无人物流车的技术场景拓展 覆盖载货/干线运输/机场/矿山等特定场景 [1] 行业政策 - 工信部发布《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 政策严管辅助驾驶系统 [1] 机构观点 - 国元国际维持公司目标价31.4港元 予"买入"评级 [1] - 作为智驾解决方案供应商 公司将因政策规范获得更多订单机会 [1]
港股概念追踪 |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乘用车新车市场渗透率超60% 政策与市场驱动下产业链迎机遇(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9-23 23:21
市场渗透与政策推动 - 2025年1至7月组合驾驶辅助系统乘用车新车销量达776万辆 渗透率62.6% 较2021年同期增加570万辆和40个百分点[1] - 2025年成为智能驾驶政策密集落地期 国务院推动"人工智能+"与汽车融合 八部门开展"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并支持L3级自动驾驶有条件准入[1] - 工信部9月就《智能网联汽车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 涉及产品能力提升、安全保障强化和系统使用规范[1] 产业影响与机构观点 - L2级辅助驾驶国家标准有望确立 为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并引导产业链聚焦技术创新 加速产业发展[2] - 头部厂商辅助驾驶解决方案逐步完善 车企与解决方案供应商展开战略合作 推动智能化渗透率普及[2] - 智能驾驶产业链受益环节包括算法提供商、硬件供应商和Robotaxi运营平台 激光雷达、摄像头等国内供应商强化行业影响力[2] 核心企业动态 - 黑芝麻智能为国内最早推动辅助驾驶平权的芯片企业 2020年发布首款支持L2+辅助驾驶的车规级芯片华山®A1000及A1000L[3] - 地平线机器人征程系列芯片量产突破1000万片 基于征程6P打造HSD端到端城区辅助驾驶系统 与博世、大众等国际客户合作[3] - 速腾聚创520线数字化激光雷达实现量产上车 应用于智己LS6和极氪9X等车型[3] - 佑驾创新发布无人物流品牌"小竹无人车"及T5/T8车型 形成覆盖L1至L4的完整产品矩阵[4]
佑驾创新(02431)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22 11:38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人民币3.457亿元,同比增长46.1%[9][11] - 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2.367亿元增长46.1%至2025年上半年的3.457亿元[32] - 收入同比增长46.1%至人民币345,719千元[92] - 公司2024年同期总收入为人民币2.367亿元[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为人民币5175.1万元,毛利率为15.0%,较去年同期增长0.9个百分点[9][11] - 公司2024年同期毛利为人民币3342.1万元,毛利率为14.1%[9] - 毛利率从14.1%提升至15.0%,毛利增长54.8%至5180万元[3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营亏损为人民币1.624亿元[9] - 公司2024年同期经营亏损为人民币1.099亿元[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人民币1.623亿元[9] - 公司2024年同期期内亏损为人民币1.120亿元[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期内亏损为人民币1.426亿元(不考虑股份支付费用等非现金开支)[1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人民币1.516亿元[9] - 期内亏损扩大44.8%至1.623亿元[44] - 经调整亏损净额(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为1.426亿元[45] - 期内亏损扩大44.8%至人民币162,287千元[92] - 经营亏损扩大47.7%至人民币162,389千元[92] - 公司期内亏损达15.1558亿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10.8135亿元人民币亏损扩大[10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151,558千元,较2024年同期的108,135千元扩大40.1%[145] - 2025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为人民币0.38元,较2024年同期的0.31元增加22.6%[145]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人民币0.38元[93] - 公司累计亏损从2024年12月31日的62.3662亿元人民币扩大至2025年6月30日的77.521亿元人民币[10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同比增长44.6%至人民币293,968千元[9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销售成本及费用总额为501,396千元,同比增长43.8%,主要由于原材料及耗材成本261,441千元,雇员福利开支111,818千元[137] - 研发开支增长50.2%至9510万元[38] - 研发开支同比增长50.2%至人民币95,110千元[92] - 股份支付费用在2025年上半年为人民币19,737千元,较2024年上半年的15,311千元增长28.9%[164] - 股份支付费用在2025年上半年为1973.7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531.1万元人民币增长28.9%[174] - 公司股份支付费用为1.9737亿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1.5311亿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00] - 股份支付费用同比增长79.8%,从2024年人民币3,324千元增至2025年人民币5,978千元[196] 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业务表现 - 公司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收入为人民币2.414亿元,同比增长32.4%,占总收入比例约69.8%[21] - 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收入增长32.4%至2.414亿元,占总收入69.8%[32] - 公司开发出覆盖L0级至L2+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及L4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全面产品组合[21] - 公司累计为42家汽车原设备制造商进行量产,并在报告期内新增18个来自整车厂及一级供应商的新项目定点[17] - 公司新增4个整车厂客户的6个车型平台项目,车型平台定点对应更高量产规模预期[17] - 公司新增4个中高阶辅助驾驶项目定点,包括长安汽车2个平台型项目[23] - 2025年1月至4月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NOA同比增长134.68%[23]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业务表现 -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收入为人民币60.8百万元,同比增长99.0%,占总收入17.6%[26] -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收入增长99.0%至6078万元,收入占比提升至17.6%[33] - 公司推出智能座舱大模型解决方案智能管家BamBam和全栈自研的智能座舱DMS一体机iCabin Lite[15] - 智能座舱DMS项目通过Automotive SPICE V4.0 CL3国际评估[27] - 国内DMS装配率仅为22.4%[28] 车路协同业务表现 - 车路协同业务收入为人民币38.6百万元,同比增长63.4%,占总收入11.2%[29] - 车路协同收入增长63.4%至3860万元,收入占比11.2%[33] L4级及无人驾驶业务表现 - 公司L4级无人小巴业务在苏州完成商业化落地,并在黑龙江、上海、杭州等多个省市累计获得10余个项目[14] - 公司累计获得无人小巴项目10余个[24] - 第一代无人物流车设计容量达5.5立方米,最大载重超过1吨[24] - 公司预计第一代无人物流车将于今年第四季度正式交付[24] 海外市场表现 - 公司已通过与国际一级汽车零部件企业合作成功切入国际整车厂供应链,产品覆盖欧盟、澳大利亚等多个市场[18] - 公司在新加坡成立子公司聚焦技术服务与客户拓展,为海外市场合作奠定基础[18] - 公司产品符合欧盟ADDW和DDAW相关法规要求[27] 融资与资金状况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等从2024年底的7.988亿元减少至6.353亿元[4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28.7%至人民币566,271千元[95]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期初的7.93943亿元人民币减少至期末的5.66271亿元人民币,减少22.2662亿元人民币[101] - 全球发售及超额配股权部分行使共发行310,369,508股H股[62]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总额约679.1百万港元[62]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619.0百万港元[62] - 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6.19亿港元,其中40%约2.476亿港元用于提升研发能力及人才招聘留任[63] - 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中30%约1.857亿港元用于提升生产效率及解决方案竞争力,已动用280万港元[63] - 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中20%约1.238亿港元用于加强销售营销能力,已动用2070万港元[63] - 首次公开发售所得款项中10%约6190万港元用于营运资金,已动用1790万港元[63] - 2025年7月配售事项完成募资约1.5817亿港元,净额约1.5511亿港元,每股净价22.81港元[65] - 2025年7月配售股份占扩大后股本1.67%,配售价较前日收市价27.30港元折让14.80%[64] - 公司通过全球发售发行H股获得款项1.1654亿元人民币[101] 借款与负债状况 - 借款总额从2024年底的1.915亿元增加至2.892亿元[47] - 银行借款总额(流动与非流动)在2025年6月30日为2.8915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1.91508亿元人民币增长51.0%[175] - 公司借款显著增加,非流动借款从3.21亿元人民币增至6.41亿元人民币,流动借款从15.9408亿元人民币增至22.5054亿元人民币[96] - 公司金融负债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485,750千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523,534千元人民币,增幅为7.8%[118][119] - 公司短期借款(包括应付利息)在2025年6月30日为231,713千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162,748千元人民币增长42.4%[118][119] - 公司一至两年到期的金融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38,376千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65,438千元人民币,增长70.5%[118][119] - 无质押但有担保的长期银行贷款在2025年6月30日为3336.2万元人民币,实际年利率介于3.45%至3.5%[175] - 短期贷款中以非核心专利质押的金额在2025年6月30日为3000万元人民币,年化利率为3.9%[175] - 以非核心专利抵押获得人民币30.0百万元贷款[50] - 公司总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535.165亿元人民币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563.953亿元人民币[96]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中现金净流出15.9315亿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8.4579亿元人民币流出增加[101] - 投资活动中现金净流出14.2594亿元人民币,而2024年同期为净流入3.2653亿元人民币[101] - 融资活动中现金净流入7.9247亿元人民币,相比2024年同期的7.4105亿元人民币略有增加[101] 资产与投资状况 - 公司按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29,905千元人民币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86,286千元人民币,增长188.6%[121] - 公司第三层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从2025年1月1日的29,105千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0,627千元人民币,增长5.2%[12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第三层级金融资产收购额为68,935千元人民币,出售额为67,413千元人民币[124] - 公司2025年6月30日第二层级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为27,653千元人民币,而2024年12月31日该层级资产为零[121] - 公司第三层级金融资产2025年6月30日公允价值为28,006千元,较年初800千元大幅增长[126][128] - 按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800千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55,659千元,增幅为6,857.4%[16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收益净额为3,545千元,较2024年同期2,385千元增长48.6%[13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财务成本净额实现收益102千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2,113千元明显改善[140] - 公司结构性存款及理财产品预期回报率范围为0.8%-2.2%,预期回报率与公允价值正相关[128] - 公司应收票据贴现率范围为1.02%-1.1%,贴现率与公允价值负相关[128] - 预期回报率变动50个基点将导致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约140千元[129] - 贴现率变动50个基点将导致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约153千元[130] - 资本支出从2024年同期人民币59.7百万元下降至报告期内人民币24.0百万元[52] - 资本承担从2024年12月31日人民币3.5百万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人民币14.9百万元[52] - 资本承担总额大幅增加324%,从2024年末人民币3,524千元增至2025年6月末人民币14,934千元[197]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从2024年末的43,883千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52,663千元,增幅20.0%[147] - 使用权资产及土地使用权从2024年末的61,101千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54,024千元,减少11.6%[149] - 租赁负债从2024年末的21,037千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3,689千元,减少34.9%[149] - 无形资产账面净值从期初的18,926千元增至期末的19,619千元,增幅3.7%[150] - 商誉从2024年末的0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3,734千元[153] - 投资物业账面净值从期初的4,529千元降至期末的4,408千元,减少2.7%[151] - 其他非流动资产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10,754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6,473千元,降幅为39.8%[154] - 存货为人民币121,913千元[95] - 存货总额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140,798千元微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40,666千元,基本持平[155] - 存货拨备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16,637千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8,753千元,增幅为12.7%[155]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为人民币505,177千元[95]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总额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506,490千元微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505,177千元[156] - 账龄超过2年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14,537千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39,636千元,增幅为172.7%[156] - 其他流动资产从2024年底的人民币79,756千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88,873千元,增幅为11.4%[157] - 公司于2025年4月15日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收购鹏驰集团75%股权,并有合约责任在2026年3月31日前额外出资1000万元人民币[182] - 公司收购支付对价总额为人民币20,000千元,其中已付现金人民币10,000千元,未付对价人民币10,000千元[183] - 收购确认商誉为人民币3,734千元,所收购可识别资产净值为人民币18,688千元[183] - 公司出售湖南佑湘网联智能科技51%股权获得现金对价人民币184,000千元[184] - 出售附属公司产生收益人民币1,877千元,所出售资产净值为负人民币1,517千元[185] - 对湖南佑湘网联智能科技的其他应收款项为人民币10,678千元[195] 应付款项与租赁负债 - 公司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226,341千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86,775千元人民币,降幅为17.5%[118][119] - 公司贸易应付款项在2025年6月30日为1.8677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2.26341亿元人民币减少17.5%[178][179] - 贸易应付款项账龄在1年以内的部分在2025年6月30日为1.59426亿元人民币,占总额的85.4%[179] - 公司租赁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21,752千元人民币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3,923千元人民币,降幅为36.0%[118][119] - 公司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从2024年12月31日的42,043千元人民币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6,478千元人民币,降幅为37.0%[118][119]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在2025年6月30日为6835.9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8085.4万元人民币减少15.5%[180] - 递延收入中的政府补助在2025年6月30日为449.3万元人民币,较2024年12月31日的770.1万元人民币减少41.6%[177] 财务比率与资本结构 - 流动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3.14倍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9倍[49] - 资产负债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3.14倍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8倍[49] - 资本负债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18.78%上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29.85%[49] - 公司注册资本增加至人民币406,746,000元[89] - 公司总股本约3.999亿股,其中H股约3.104亿股,未上市股份约8957万股[7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99,946,400股,其中H股310,369,508股,未上市股份89,576,892股[79] 政府补助与税务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政府补助收入4,729千元,同比增长47.1%[138] -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升至100%[142] - 部分中国内地附属公司适用20%的优惠企业所得税税率[143] 关联方交易 - 关联方交易销售额同比增长23.2%,从2024年人民币3,958千元增至2025年人民币4,875千元[192] - 关联方贸易应收款项总额增长58.6%,从2024年末人民币31,989千元增至2025年6月末人民币50,743千元[193] 管理层与股东结构 -
佑驾创新:非执行董事刘怡然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委员
智通财经· 2025-09-19 13:12
公司治理变动 - 董事会提名委员会自2025年9月19日起发生人员变动 [1] - 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刘国清博士不再担任提名委员会委员 [1] - 非执行董事刘怡然女士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新成员 [1] - 变动后提名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 分别为项阳博士(主席) 谭明奎博士及刘怡然女士 [1]
佑驾创新(02431):非执行董事刘怡然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委员
智通财经网· 2025-09-19 13:02
公司治理变动 - 董事会提名委员会自2025年9月19日起发生人事变动 [1] - 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刘国清不再担任提名委员会委员 [1] - 非执行董事刘怡然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委员 [1] 委员会构成 - 变动后提名委员会由三名成员组成 [1] - 成员包括项阳博士(主席)、谭明奎博士及刘怡然女士 [1]
佑驾创新(02431.HK):刘国清不再担任提名委员会委员
格隆汇· 2025-09-19 13:01
公司治理变动 - 董事会提名委员会组成自2025年9月19日起发生变动 [1] - 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刘国清不再担任提名委员会委员 [1] - 非执行董事刘怡然获委任为提名委员会委员 [1]
佑驾创新(02431) - 董事名单与其角色及职能
2025-09-19 12:56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全称为深圳佑驾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号为2431[1] 董事会构成 - 董事会成员含4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2] - 董事会设审计、薪酬与考核、提名和战略四个委员会[2][3] 人员任职 - 刘国清博士任董事长兼战略委员会主席[2][3] - 项阳博士是审计、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成员及提名委员会主席[3] - 谭开国先生任审计委员会主席、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成员[3] - 谭明奎博士是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主席及多委员会成员[3] - 刘怡然女士是提名委员会成员[3] - 杨广先生是战略委员会成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