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自主可控
icon
搜索文档
半导体自主可控再成焦点,继续推荐模拟、存储及算力ASIC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17 02:06
市场表现 - 过去一周上证指数上涨1.52%,电子行业上涨6.15%,子行业中元件上涨11.33%,光学光电子上涨0.85% [1][2] - 同期恒生科技指数上涨5.31%,费城半导体指数上涨4.17%,台湾资讯科技指数上涨6.05% [1][2] - 半导体板块因台积电上修年度业绩指引及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对订单和景气的乐观展望迎来快速上涨 [1][2] 半导体行业动态 -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预计2026年9月13日前结束 [3] - 美光通知所有DDR4、DDR5、LPDDR4、LPDDR5存储产品停止报价一周,价格预计调涨 [3] - 2Q25 NAND Flash晶圆价格环比增长10%至15%,客户端SSD价格上涨3%至8% [3] - 4Q25存储市场因手机旺季及企业级需求增加有望迎来新一轮涨价 [3] 国产化与自主可控 - 阿里巴巴和百度开始采用自研芯片训练AI大模型,阿里巴巴准备"后备方案"应对全球AI芯片供应变化 [4] - 百度昆仑芯P800在中国移动2025年至2026年人工智能通用计算设备采购项目中中标订单规模达十亿级 [4] - Deepseek和阿里加大国产算力适配和采购比重,本土算力链正经历戴维斯双击 [2] - 国内先进制程配套能力不断提升,半导体自主可控成为市场焦点 [2] AI与算力需求 - 甲骨文FY1Q26云基础设施营收33亿美元,同比增长55%,预计FY26云基础设施营收大增77%至180亿美元 [4] - 甲骨文与OpenAI、Meta、英伟达签署云服务合同,预计FY26资本支出约为350亿美元用于提升云计算基础设施 [4] - AI需求确定性高增长,国产算力芯片逐步替代英伟达,中国人工智能发展与西方半导体生态逐渐脱钩 [4] 消费电子与产品更新 - 苹果发布AirPods Pro3,尺寸缩小、降噪升级、续航提升,新增心率传感器和实时翻译功能,价格未提升 [4] - iPhone新增超薄Air款,使用eSIM卡,17Pro采用铝金属一体成型机身并首次加入VC均热板,全系列产品性能提升但未涨价 [4] - TCL华星拟投资295亿元建设8.6代印刷OLED产线,月加工能力约2.25万片玻璃基板,主要产品为平板、笔记本电脑和显示器 [4] 投资推荐 - 半导体推荐标的包括中芯国际、纳芯微、思瑞浦、圣邦股份、杰华特、华虹半导体、澜起科技等 [2][3] - 存储推荐标的包括江波龙、德明利、佰维存储、兆易创新等 [3] - 国产算力推荐标的包括寒武纪、翱捷科技、芯原股份、灿芯股份等 [4] - AI基建推荐标的包括工业富联、华勤技术、沪电股份、龙芯中科等 [4] - 消费电子推荐标的包括立讯精密、鹏鼎控股、蓝思科技、京东方A、传音控股等 [4][5] - 设备及材料推荐标的包括北方华创、中微公司、鼎龙股份等 [5] - 被动元件推荐标的包括江海股份、顺络电子、风华高科等 [5]
电子行业周报:半导体自主可控再成焦点,继续推荐模拟、存储及算力ASIC-20250916
国信证券· 2025-09-16 13:57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子行业评级为优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半导体自主可控再成焦点 推荐模拟芯片、存储及算力ASIC领域 [1] - 商务部对美产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有利于改善价格竞争并加速国产替代 [2] - 存储价格有望开启新一轮涨价 国产存储厂商持续受益 [3] - 阿里百度自研算力芯片 国产模型训练逐渐脱钩海外 [4] - AI需求确定性高增长 甲骨文FY1Q26云基础设施营收33亿美元 同比增长55% 预计FY26大增77%至180亿美元 [4][7] - 苹果秋季发布会推出AirPods Pro3和iPhone 17系列 产品性能提升且未涨价 [7] - TCL华星拟投建第8.6代印刷OLED产线 预计总投资额约295亿元 [8] 市场表现 - 过去一周上证指数上涨1.52% 电子行业整体上涨6.15% 子行业中元件上涨11.33% 光学光电子上涨0.85% [1][11] -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5.31% 费城半导体指数上涨4.17% 台湾资讯科技指数上涨6.05% [1][11] - 电子板块涨幅前十公司包括香农芯创上涨71.74% 新相微上涨34.85% 协创数据上涨32.98% [18] 行业动态 - 美光通知所有DDR4、DDR5、LPDDR4、LPDDR5等存储产品停止报价一周 价格有望调涨 [3] - 2Q25 NAND Flash晶圆价格环比增长10%至15% 客户端SSD价格上涨3%至8% [3] - 阿里巴巴、百度采用内部自主设计芯片训练AI大模型 百度昆仑芯P800在中国移动AI服务器采购项目中拿下70%/70%/100%份额 中标订单规模达十亿级 [4] - 甲骨文FY1Q26云基础设施营收33亿美元 同比增长55% 预计FY26资本支出约350亿美元 [7] - 苹果AirPods Pro3尺寸缩小、降噪升级、续航提升 加入心率传感器 iPhone新增超薄Air款 使用eSIM卡 [7] - TCL华星拟建8.6代印刷OLED产线 月加工玻璃基板能力约2.25万片 全球已有4条8.6代OLED产线包括三星显示、京东方、维信诺、TCL华星 [8] 重点推荐公司 - 模拟芯片: 圣邦股份、纳芯微、思瑞浦、杰华特、帝奥微、南芯科技、艾为电子 [2] - 存储: 江波龙、德明利、佰维存储、兆易创新 [3] - 算力ASIC: 寒武纪、翱捷科技、芯原股份、灿芯股份、澜起科技 [4] - AI基建: 工业富联、华勤技术、沪电股份、龙芯中科、联想集团、立讯精密、晶晨股份 [7] - 果链: 立讯精密、鹏鼎控股、蓝思科技、歌尔股份、比亚迪电子、福立旺、世华科技 [7] - 显示面板: 京东方A、兆驰股份、康冠科技、传音控股 [8] - 综合组合: 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翱捷科技、德明利、恒玄科技、立讯精密、中微公司等 [9][10]
超3600股上涨!沪指冲刺3900点,多板块轮流走强,机构建议来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07:59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9月16日沪指在3900点关口蓄势 全市超3600只股票上涨 科技主线呈现半导体、算力、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多领域轮动走强格局 [1] 细分领域表现 - 半导体板块中寒武纪盘中涨幅一度超过6% 但收盘涨幅收窄至0.01% [3] - 液冷服务器概念持续走强 淳中科技实现6个交易日内5次涨停 公司声明业务不涉及液冷服务器生产制造 仅参与测试环节 但年内股价累计涨幅达180.55% [3] - 算力板块显著拉升 华胜天成涨停 中科曙光大涨超过7% [4]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走强 催化因素包括马斯克以每股372.37美元至396.54美元价格增持257万股特斯拉股票 价值约10亿美元 为2020年2月以来首次增持 [5] - 汽车产业链个股表现突出 豪恩汽电盘中突破200元/股创历史新高 万向钱潮、朗博科技、均胜电子等多只个股涨停 [6] - 部分科技龙头股出现回调 宁德时代昨日创新高后今日小幅下跌 收盘报353.42元 成交额达133.26亿元 工业富联盘中翻绿收盘下跌0.28% [7] 机构观点分析 - 浙商证券指出行情发展需要主线引领 主线确立的量化线索是股票上涨集中度提升 资金需形成合力与接力而非四面出击 行情向纵深发展时滞涨股票存在补涨需求 [8] - 行情发展遵循产业链价值传导规律 新能源车行情从整车厂向上游电池、电机电控传导 再至最上游材料资源 AI主线从算力爆发后向模型、应用层延伸 最终扩散至数据、安全等周边领域 [8] - 方正证券认为9月是行业轮动强度上行的传统窗口 市场倾向于轮动扩散寻找机会 近期科技产业趋势连续催化维持市场热度 产业趋势强化可使股价突破静态性价比约束 [9] - 9月下半月由于主动基金季末调仓效应及三季报披露期临近 业绩对股价的影响开始提升 量能维持在1.8万亿元以下需考虑防守 配置应优先选择全球替代空间大赛道及板块内环比业绩提速公司 [9] 配置建议方向 - 半导体自主可控主线关注模拟芯片(车规、工业)国产替代率低于15%领域 存储模组受益涨价20%-30% 先进封装及光刻胶业绩环比扭亏 [10] - 新能源车主线聚焦智能驾驶与固态电池 关注车规MCU、激光雷达、域控制器及固态电池产业链(电解质、硅碳负极) [10] - 生物医药主线关注海外授权管线丰富、临床数据将于第四季度公布的小市值公司 [10]
A股科技树 轮流开花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07:39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9月16日沪指在3900点关口蓄势 日K线呈现三根小阴线 但科技主线板块轮番走强[1] - 科技板块呈现"轮流开花"态势 涵盖半导体、算力、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多个细分领域[1] 半导体板块表现 - 寒武纪午后涨幅一度超过6% 股价重回1500元关口[1] - 液冷服务器概念持续走强 淳中科技实现6天5板走势 公司澄清业务仅涉及液冷测试环节而不涉及生产制造[1] - 淳中科技今年以来股价涨幅达180.55%[1] 算力板块表现 - 华胜天成涨停 中科曙光涨幅超过7%[3] - 华胜天成交易数据显示:最新价21.51元 涨幅10.03% 成交额70.64亿元 换手率30.89%[3] - 华胜天成动态市盈率57.40倍 市净率84.37倍 流通市值236.17亿元[3]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表现 - 马斯克以372.37-396.54美元价格增持257万股特斯拉股票 价值约10亿美元 为2020年2月以来首次增持[4] - 豪恩汽电股价突破200元/股大关 续创历史新高 最新价193.06元 涨幅8.37%[5] - 万向钱潮、朗博科技、均胜电子等个股涨停[4] - 宁德时代报收353.42元 成交额133.26亿元[5] 券商观点:行情轮动分析 - 浙商证券指出行情发展需要主线引领 主线确立的量化线索是股票上涨集中度提升[6] - 资金必须形成合力与接力而非四面出击 主线确立后滞涨股票将有显著补涨需求[6] - 行情发展沿产业链进行价值传导 表现为由表及里(从终端向上游传导)和由点到面(从核心向周边扩散)[6] - 方正证券认为9月是行业轮动强度上行的传统窗口 市场倾向于轮动扩散寻找机会[7] - 近期科技产业趋势连续催化维持市场热度 产业趋势强化可使股价突破静态性价比约束[7] - 9月上半月"股价-业绩相关性"为负 市场交易预期 下半月业绩对股价影响开始提升[7] 配置建议 - 半导体自主可控主线:关注模拟芯片(国产替代率低于15%)、存储模组(受益20%-30%涨价)、先进封装和光刻胶(业绩环比扭亏)[8] - 新能源车主线:聚焦智能驾驶(L3级规模化落地)和固态电池产业链 关注车规MCU、激光雷达、域控制器及电解质、硅碳负极等环节[8] - 生物医药主线:关注海外授权管线丰富、临床数据将于Q4公布的小市值公司[8]
A股科技树,轮流开花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6 07:36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9月16日沪指在3900点关口蓄势 日K线呈现三根小阴线 但科技主线板块轮番走强[1] - 科技板块呈现"百花争艳"态势 包括半导体、算力、人形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多领域表现活跃[1] 半导体板块 - 寒武纪午后一度上涨超过6% 股价重回1500元关口[1] - 液冷服务器概念持续走强 淳中科技走出6天5板行情 公司澄清业务仅涉及液冷测试平台等测试环节 不涉及生产制造 但市场追捧力度不减 年内股价涨幅达180.55%[1] 算力板块 - 华胜天成出现涨停 中科曙光大涨超过7%[2]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 特斯拉CEO马斯克于9月12日以372.37美元至396.54美元价格购入257万股公司股票 价值约10亿美元 此为2020年2月以来首次增持[4] - 豪恩汽电盘中突破200元/股大关 续创历史新高 最终报收193.06元 当日上涨8.37% 最高价203.15元 成交金额18.51亿元[5] - 万向钱潮、朗博科技、均胜电子等个股均出现涨停[4] - 宁德时代昨日创新高后小幅下跌 报收353.42元 成交额达133.26亿元[5] 行情轮动分析 - 行情发展需要主线引领 主线确立的量化线索是股票上涨集中度提升 资金需形成合力与接力而非四面出击[6] - 主线行情向纵深发展时 内部分化最严重行业/主题的滞涨股票将有显著补涨需求[6] - 主线行情沿产业链进行价值传导 由表及里从终端应用向上游材料资源传导 由点到面从核心环节向周边领域扩散[7] - 9月是行业轮动强度上行的传统窗口 市场倾向于轮动扩散寻找机会 近期科技产业趋势连续催化维持市场热度[7] - 9月上半月"股价-业绩相关性"为负 市场交易预期 下半月业绩对股价影响开始提升[7] 投资策略建议 - 关注半导体自主可控主线 催化因素包括美新清单、中方反倾销、大基金三期首单落地、存储涨价20%-30% 重点领域包括模拟芯片国产替代率低于15%、存储模组受益涨价、先进封装与光刻胶业绩环比扭亏[8] - 关注新能源车主线 特别是智能驾驶与固态电池 催化因素包括八部门文件明确2026年L3级智能网联车规模化落地、特斯拉FSD入华预期 重点方向包括车规MCU、激光雷达、域控制器及固态电池产业链[8] - 关注生物医药主线 催化因素包括国常会强调加快生物医学技术转化、创新药医保谈判简易续约规则落地 重点关注海外授权管线丰富、临床数据将于Q4公布的小市值公司[8]
存储、模拟及算力 ASIC观点更新
2025-09-15 01:49
行业与公司 * 半导体行业 特别是存储 模拟芯片和算力ASIC领域[1][2][4] * 涉及公司包括德明利 江波龙 佰维存储 兆易创新 翱捷科技 芯原股份 中芯国际 华虹半导体 圣邦股份 纳芯微 思瑞浦 杰华特等[1][6][7][8][9][27]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趋势与驱动因素 * 半导体行业正经历宏观政策周期 产业库存周期 企业盈利周期和AI创新周期的共振[2] * ETF等资金规模快速扩容带来半导体估值中枢上移 市值空间可能远大于EPS上修空间[2] * 北美及本土市场算力资本开支高速增长是2025年主要景气推动因素[1][2] * 全球模拟芯片行业进入周期向上阶段 TI和ADI收入在连续9个季度同比下降后开始转正[4] * 存储行业经历周期回暖 各厂商业绩逐季度改善 在全球2500亿美元存储市场中 国内厂商在中高端应用占比仅10%~20% 存在约800亿美元的国产化空间[10] * 中国占全球模拟芯片市场约35% 是TI ADI MPS等海外大厂主要来源地 三家来自中国年收入合计约63亿美元 国产替代空间充足[5] * 地缘政治促使国内企业加速自主研发与本土供应链建设 中国与西方半导体生态系统可能走向脱钩[22] 政策与监管影响 * 商务部从2025年9月13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40纳米及以上工艺通用接口芯片和三级驱动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调查期限通常一年 特殊情况可延长6个月[4] * 2022年至2024年 美进口相关模拟芯片产品量累计增长37% 但价格累计下降52%[4] * 2025年8月央媒指出海外芯片如英伟达H20存在后门风险[18] * 美国扩大实体清单 中国对美模拟芯片反倾销调查等事件推动本土半导体自主可控进程[1][6][26] 公司表现与推荐 * 存储环节重点推荐德明利 江波龙 佰维存储和兆易创新 受益存储涨价和自主可控[1][6][10][16] * 算力ASIC方向重点推荐翱捷科技与芯原股份 受益算力资本开支增长和本土先进制程能力提升[1][7] * 中芯国际2025年二季度产能利用率达92.5% 创2022年三季度以来新高 优于海外同业七八成的水平[2][9] * 国内模拟芯片公司纳芯微和赛盟股份2025年二季度创季度新高 思瑞浦达历史次高水平[8] * 圣邦股份2024年收入33.5亿人民币 与国际大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8] * 博通第三季报总收入160亿美元 其中半导体收入92亿美元 AI半导体收入52亿美元占比提升至65% 主要客户需求持续增长 一家潜在新客户下单超过100亿美元[17] * 芯原股份二季度新签订单11.83亿元同比增长150% 设计服务占7亿多元 在手订单30.25亿元 定制业务占比近90% 预计一年内转化比例81% 三季度截至9月11日新签订单12.05亿元同比增长85.88%[21] * 翱捷科技新增客户深圳大普威 定制业务销售量约1.2亿元占公司收入约4% ASIC订单充足多数采用先进制程[20] 产品与技术进展 * 华为发布新一代麒麟9020芯片[2] * 谷歌第七代TPU Ironwood发布 单片分值算力达到4614 TFLOPS与英伟达GB200看齐[17] * 阿里巴巴开发新的AI芯片用于推理任务 与英伟达产品兼容并采用国内晶圆厂代工[18][19] * 百度昆仑芯P800国内实现万卡集群部署 累计部署超过数万片 最大集群规模超过3万卡 在中国移动2025-2026年人工智能通用计算设备三个集采项目中分别拿下70% 70%和100%份额 总订单金额达10亿级别[18][19] * 翱捷科技8,601平台持续放量 8,603平台预计四季度上市 8,662平台首发于G9手机 新一代6纳米8核智能手机芯片即将回片并搭载20 TOPS算力[20] * 芯原股份并购新来智融 新来智融拥有约100名员工 主要业务基于RISC-V架构的IP开发 2024年收入约7700万元 2023年收入约6900万元 2025年与北京理工大学签订4.87亿元国产处理器开发套件采购项目[23][24] 市场供需与价格 * 存储市场价格上涨 DDR4和LPR DDR4受旧制程停产影响价格大幅上涨[2][11] * 存储原厂从2025年3月开始减产但价格回升 整体存储价格指数仍处于较低水平[11] * 供给端有强烈涨价动力 需求端服务器需求上升 阿里巴巴未来三年计划投入超过3800亿元 腾讯资本开支增加[13] * 手机进入传统旺季 新机容量增加推动价格上涨 国内企业签订长单 现货市场价格滞后两到三个月反映[2][13] * 下半年服务器内存及相关DDR产品涨幅较好 四季度可能赚取一整年利润[2][14] 其他重要内容 * 本土算力链经历戴维斯双击初期 但半导体整体板块涨幅相对落后 尤其是半导体代工 设备 模拟存储方向涨幅不大 与台积电全年5%增速上修 中芯国际及华虹维持稼动率满载订单展望乐观情况不匹配[1][3] * 模拟芯片是电子终端产品基础组件 在数据中心及AI端侧落地可带来增量[5] * 在先进封装方面 手机PC端侧及云端企业级应用都迎来毛利率上升机会 计算架构变化推动存储架构变化[10] * 云厂商可选择多种推理芯片方案 合规自研项目最有希望成为主要选项[18] * 新元股份(芯原股份)通过并购新来智融补全数字IP领域布局 长期将在AI领域进行更多布局 高速Serdes IP是未来版图不可或缺部分[23][25]
ABF胶膜:半导体封装的“隐形核心”与国产突围战(附投资逻辑)
材料汇· 2025-09-13 15:03
ABF胶膜基本概况 - ABF胶膜是一种用于半导体封装积层工艺的关键绝缘材料,由环氧树脂基绝缘薄膜构成,具有优异绝缘性能、易于加工、低热膨胀性及与铜层强结合力等特点,通过在芯片表面构建多层布线结构实现高密度互联[5][7] - ABF膜由支撑介质(PET)、ABF树脂和保护膜三层构成,其中ABF树脂包含环氧树脂体系、固化剂系统和特殊填料三个部分,固化剂种类影响介电性能、耐热性能和吸水率等关键性能[9] - 全球ABF产品由日本味之素垄断,根据固化剂不同分为酚醛树脂固化型GX系列、活性酯固化型GY系列和氰酸酯固化型GZ系列,分别适用于不同应用领域[11] - 硅微粉等表面改性填料对ABF性能至关重要,随着硅微粉填料质量分数从38%增加到72%,热膨胀系数从46降至20(10^-6*C^-1),杨氏模量从4.0GPa提升至13GPa,介电损耗从0.019降至0.0044[12][14] 技术原理与工作机制 - ABF胶膜工作原理基于热固性和介电特性,在封装过程中通过半加成法SAP在100-150℃、10-50kgf/cm²压力下软化并附着芯片表面,随后通过激光钻孔或光致成孔形成微孔,进行化学镀铜形成电路通路[15] - SAP与MSAP最大区别在于绝缘介质上的种子层,SAP通过化铜工艺沉积厚度约1μm的化学铜,MSAP则使用厚度2-3μm的电解铜箔,化铜层比电解铜更易去除,利于实现高密度线路[17] - 侧蚀是阻碍实现更小线宽线距的主要因素,铜层越薄闪蚀时间越短侧蚀量越小,线路顶部两侧边缘因尖端效应最易遭受侧蚀,形成不理想的梯形截面[19][20] - 加成法直接在含光敏催化剂的绝缘基板上进行选择性化学沉铜绘制电路图,不存在蚀刻过程因此无侧蚀问题,可制作更细电路,最小线宽线距能力加成法>半加成法>改良型加成法>减成法[22] - ABF材料本身光滑平坦无玻璃纤维布,与铜结合力强,为SAP/mSAP工艺提供完美基底,能实现线宽/线距小于10μm/10μm线路,最先进ABF材料可实现2μm/2μm线宽/线距,相当于人类头发直径1/30[22] 应用情况与比较优势 - ABF核心应用围绕对高密度互连、高频高速性能及高可靠性有极致要求的先进封装领域,通过实现10μm以下极细线路成为支撑摩尔定律延续的关键使能技术[25] - 主要应用于构建高端芯片与封装基板间精密电路网络,应用范围包括高性能计算领域CPU、GPU、AI加速器,5G通信基站和终端芯片,自动驾驶汽车电子及高端消费电子等[26] - 应用高度集中于科技发展核心赛道,高性能计算是最大需求来源驱动技术向更细线宽更低损耗发展,5G通信和汽车电子是未来增长最快潜力市场,对材料在特殊环境下可靠性要求更高[28] - 与传统封装材料如BT树脂、FR-4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成为高端芯片封装首选材料,特别在需要高速度、高频率和高I/O数量应用中[29] 市场分析 - 2024年全球IC封装基板市场整体规模预计达960.98亿元,到2028年达1,350.32亿元,2024-2028年复合年均增长率8.8%[31] - 2024年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市场规模预计达196.61亿元和264.04亿元,2028年增长至276.26亿元和371.02亿元[31] - 2024年全球存储芯片封装基板市场规模预计134.89亿元,2028年189.54亿元;逻辑芯片封装基板市场规模394.25亿元,2028年553.98亿元;通信芯片封装基板市场规模309.24亿元,2028年434.53亿元;传感器芯片封装基板及其他市场规模122.59亿元,2028年172.26亿元[31] - 2024年中国大陆存储芯片封装基板市场规模预计43.25亿元,2028年60.78亿元;逻辑芯片封装基板市场规模74.71亿元,2028年104.98亿元;通信芯片封装基板市场规模47.19亿元,2028年66.30亿元;传感器芯片封装基板及其他市场规模31.46亿元,2028年44.20亿元[32] - 2024年中国台湾存储芯片封装基板市场规模预计7.92亿元,2028年11.13亿元;逻辑芯片封装基板市场规模187.47亿元,2028年263.42亿元;通信芯片封装基板市场规模52.81亿元,2028年74.20亿元;传感器芯片封装基板及其他市场规模15.84亿元,2028年22.26亿元[33] - 全球FC-BGA封装基板市场规模约507.37亿元占比53.70%,FC-CSP封装基板市场规模约151.17亿元占比16.00%,WB-CSP/BGA封装基板市场规模约286.28亿元占比30.30%[37] - 2023年全球IC封装基板市场总规模944.83亿元,其中BT类IC封装基板市场规模437.71亿元,ABF类IC封装基板市场规模507.12亿元[39] - 2023年全球ABF膜市场规模约4.71亿美元,预计2029年达6.85亿美元,增长由高性能计算需求爆发、5G通信普及、云计算基础设施投资和汽车电子化浪潮驱动[43] 竞争格局 - ABF膜核心生产商日本味之素市场占有率超95%,其他少数日本公司和中国台湾、中国大陆公司尝试进入或少量生产类似产品但市场影响力远不及味之素[45] - 味之素垄断地位建立在专利壁垒、技术know-how、客户认证壁垒和规模经济效应等多重技术护城河上,从样品测试到大规模采购通常需2-3年时间[48] - 中国台湾、韩国与日本IC封装基板厂商产值占整体产值比例超85%,中国台湾厂商为全球最大IC封装基板供应者约占整体产值32.80%,中国大陆内资自主品牌IC封装基板厂商约占整体产值3.43%[54] - 2023年全球前十大封装基板供应商及市占率分别为:欣兴电子16.00%、三星电机9.90%、揖斐电9.30%、AT&S 9.10%、南亚电路8.70%、新光电气7.60%、LG Innotek 6.60%、京瓷集团5.20%、景硕科技4.80%及信泰电子4.60%[55] - 全球BT封装基板前五大厂商分别为三星电机12.80%、LG Innotek 12.80%、信泰电子10.00%、大德电子7.10%及欣兴电子6.90%[57] - ABF载板项目技术难度高投资周期长行业进入壁垒高竞争格局相对固化,当前ABF载板主流层数由10层提升至12-14层,欣兴可做到32层,景硕14层,南电8-16层,大陆企业越亚半导体可实现14-20层以上产品突破[58][62] - 从线路细密度上,BT载板线路在12微米以上,ABF线路细密度进入6-7微米,2025年正式进入5微米竞争;常规BT载板尺寸基本几毫米,AB载板常见35mmX35mm、100mmx100mm甚至200X200mm整合性芯片多用于AI与高性能运算[63] - 中国大陆有深南、越亚、兴森、华进等具备小批量生产线宽/线距12/12-15/15μm FCBGA封装基板能力,全球ABF封装基板前五大厂商分别为欣兴电子23.90%、揖斐电13.80%、AT&S 11.80%、南亚电路11.40%及新光电气11.30%[63] - 深南电路、安捷利美维、珠海越亚、兴森科技四大内地基板厂商市场占比约6%,中国大陆厂商市场份额较小仍以BT载板为主,ABF载板等高端产品领域国产化率极低[63]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包括环氧树脂、固化剂、填料、溶剂与其他添加剂,环氧树脂主要使用溴化环氧树脂或磷系阻燃环氧树脂,需要高纯度、高耐热性和低介电常数,日本三菱化学、韩国国都化学是主要供应商[78] - 固化剂主要使用胺类固化剂或酸酐类固化剂,需要精确控制固化速度和固化后材料性能,填料通常使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调节热膨胀系数和改善机械性能,填料粒径、分布和表面处理对最终产品性能有极大影响[78] - 上游原材料质量和稳定性对ABF性能至关重要,真正壁垒在于味之素独有的固化剂系统和精密配方,以及如何对填料进行表面处理和粒度控制,这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关键[79] - 中游制造环节是整个产业链绝对核心和价值高地,目前被日本味之素公司垄断占比超95%,包含树脂合成与改性、填料处理与分散、薄膜涂布工艺、半固化控制和分切与包装等精细控制环节[80] - 中游环节技术诀窍是多维度的,包括材料配方壁垒、工艺制程壁垒、设备壁垒和认证壁垒,因此中游环节利润最高但也最难突破[81] - 下游应用主要集中在高端芯片封装领域,包括FC-BGA封装、FC-CSP封装、2.5D/3D封装和系统级封装,下游客户对ABF材料性能、一致性和稳定性要求极端苛刻,通常有超50项技术指标需要满足[82][83] - 一旦认证通过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形成极高客户粘性,最终产品决定全球对ABF需求总量和技术方向[84] 技术分析 - ABF材料配方是最高层次技术壁垒,采用经分子结构设计的高性能改性环氧树脂体系,需要平衡流动性、粘度和反应活性等多种性能,通过引入萘环、联苯等刚性结构提高耐热性,引入柔性链段改善韧性[86] - 主体树脂选用高纯度双酚A型环氧树脂,关键指标需满足环氧当量180-190g/eq、水解氯含量≤50ppm、金属杂质总量≤10ppm,该级别树脂需通过二次精馏提纯,提纯收率仅60%-70%,生产成本提升30%以上[86] - 为满足高频高温封装需求,需通过氰酸酯与马来酰亚胺对主体树脂进行共聚改性,形成环氧树脂-氰酸酯-马来酰亚胺三元交联网络,使介电常数从改性前4.0-4.2降至3.5以下,介电损耗从0.012-0.015降至0.01以下[87] - 玻璃化转变温度从改性前140-150℃提升至180℃以上,热分解温度从320℃提升至380℃以上,满足150℃长期使用需求,改性过程需精准控制单体摩尔比偏差超±5%会导致性能失衡[87] - 共聚反应需在80-90℃预聚2-3小时、120-130℃后聚1-2小时,反应转化率需≥98%,若转化率不足<95%残留氰酸酯与马来酰亚胺单体易在后续工艺中挥发形成膜层针孔或导致介电损耗升高[87] - 转化率超99%会引发过度交联使树脂熔体粘度升高>5000cP/150℃丧失填充流动性,对反应温度曲线、催化剂用量控制精度要求极高,目前仅日本味之素能实现规模化生产中转化率波动≤1%[87] - ABF胶膜采用复合固化剂系统,由主固化剂、潜伏性固化剂、促进剂按3:6:1质量比复配而成,主固化剂选用咪唑类衍生物提供基础交联活性,潜伏性固化剂采用微胶囊包覆型2-乙基-4-甲基咪唑[88] - 微胶囊包覆率需≥90%,常温下可阻隔主固化剂与树脂反应储存期>6个月/25℃,120℃以上壁材破裂释放活性成分启动固化反应,促进剂选用有机膦化合物通过降低固化反应活化能调控固化速度[88] - 固化起始温度需严格匹配FC-BGA载板压合工艺窗口130-140℃,偏差超±5℃引发工艺适配问题,起始温度<125℃导致固化启动延迟压合初期胶膜流动性过剩线路偏移量>1μm[89] - 起始温度>145℃导致固化启动过快胶膜未充分填充基板间隙形成空洞,起始温度控制依赖微胶囊壁材厚度50-100nm与包覆均匀性厚度偏差±10nm[89] - 150℃下凝胶时间需控制15-20分钟以适配标准工艺节拍,凝胶时间<15分钟导致胶膜在预热阶段开始固化压合时无法流动填充,凝胶时间>20分钟导致压合结束后固化未完成后续图形化工艺中出现膜层变形[90] - 固化速度通过促进剂浓度动态调控,促进剂添加量每增加0.05%凝胶时间缩短2-3分钟,但浓度超0.15%会导致固化放热峰温度升高>180℃引发树脂热降解,这种精准调控需基于大量反应动力学实验[90] - 核心填料为高纯度球形硅微粉占胶膜总质量30%-40%,关键指标需满足SiO₂含量≥99.99%、杂质离子总量≤5ppm、D10≥1μm、D50=2-3μm、D90≤5μm、粒径均匀性偏差≤2.5、球形度≥98%[91] - 该级别硅微粉需通过熔融-雾化-分级工艺制备,雾化压力需控制5-8MPa确保球形度,分级精度需达±0.5μm确保粒径分布,国内企业目前分级精度仅±1μm需通过多次分级提升纯度收率不足50%[91] - 为提升硅微粉与树脂基体界面结合力,需采用硅烷偶联剂进行表面改性,偶联剂用量占硅微粉质量0.8%-1.2%,用量不足<0.6%导致界面结合力不足剥离强度<12N/m,湿热测试后剥离强度损失超40%[92] - 用量过多>1.5%导致偶联剂自聚形成界面缺陷缺陷率>5%,改性温度80-90℃下反应2-3小时,温度偏差超±5℃或时间偏差超±30分钟导致接枝率波动,接枝率需控制85%-90%[92] - 针对高功率芯片散热需求,需添加氮化硼、氧化铝等功能型填料制备高导热ABF膜导热系数>1.5W/m・K,氮化硼需经超声剥离制备纳米片厚度5-10nm直径100-200nm[93] - 氧化铝需进行羟基改性接枝率≥70%,两种填料混合比例需控制h-BN:氧化铝=3:7,比例偏差超±10%导致导热系数波动>0.2W/m・K,同时需确保介电性能无劣化Dk<4.0、Df<0.012[94] - 涂布工艺在微米级基材上实现高精度膜层制备,需同时控制厚度均匀性、表面粗糙度和溶剂残留三大核心指标,基材选用12μm厚PET离型膜需满足雾度≤1%、表面张力≥40mN/m、热收缩率≤0.5%/150℃[95] - 浆料固含量需控制50%-60%,粘度需控制2000-3000cP/25℃,粘度波动超±100cP导致涂布厚度偏差超±5%,需通过在线粘度监测实时调整溶剂添加量[95] - 采用狭缝涂布工艺,模头加工精度需达Ra≤0.1μm,模头间隙需控制10-20μm,涂布厚度湿膜厚度5-10μm干膜厚度2-5μm,厚度公差需控制±2%,偏差超±3%导致后续压合时胶膜用量不足或线路埋入过深[96] - 干膜表面粗糙度Ra<50nm,粗糙度超80nm导致光刻时胶膜与光刻胶附着力不足附着力等级>2级,显影后线路边缘毛糙毛糙度>0.5μm,涂布速度5-8m/min,速度波动超±0.1m/min导致厚度均匀性下降[96] - 干燥过程采用梯度升温烘箱,温度曲线严格设定60℃→80℃→100℃→120℃→140℃,每区温度偏差±0.5℃,低温区缓慢挥发50%溶剂避免快速挥发形成针孔,高温区彻底去除残留溶剂残留量需≤0.5%[97] - 烘箱风速需控制0.5-1m/s,风量500-800m³/h,风速波动超±0.1m/s导致膜层局部过热温度偏差>5℃引发树脂提前固化影响后续压合性能[98] - 压合工艺在高温高压下实现界面融合-交联固化-应力释放协同过程,需控制压力均匀性、温度曲线和真空度三大关键参数,BT树脂芯板需进行等离子清洗功率200-300W时间30-60s去除表面油污与氧化层[99] - ABF胶膜需在80℃下预热30分钟消除储存过程中内应力内应力≤5MPa,内应力超10MPa导致压合后膜层翘曲翘曲度>5mm/m[99] - 采用真空热压机,压合过程分预热、加压、固化、降温四个阶段,预热阶段升温速率5℃/min从室温升至120℃保温10分钟,加压阶段压力从0MPa升至5-10MPa升压速率0.5MPa/min压力均匀性控制±0.2MPa[100] - 固化阶段升温至150℃保温20分钟温度偏差±1℃,固化不足固化度<92%导致后续工艺中膜层变形,固化过度固化度>98%导致膜层脆化,降温阶段降温速率3℃/min从150℃降至室温,降温过快导致界面应力集中应力>15MPa引发分层分层率>2%[100]
龙虎榜复盘 | 存储概念全线爆发,有色金属再度活跃
选股宝· 2025-09-12 12:41
机构龙虎榜交易情况 - 当日机构龙虎榜上榜32只个股 净买入17只 净卖出15只 [1] - 机构买入前三名个股为工业富联3.38亿元 东材科技2.45亿元 景旺电子2.4亿元 [1] - 景旺电子获1家机构净买入2.4亿元 公司是国内少数产品类型覆盖RPCB、FPC和MPCB的厂商 [2] 存储行业动态 - 闪迪宣布对所有渠道和消费类产品价格执行10%普涨 行业媒体称长江存储四季度将跟进涨价 [2] - 东方证券指出闪迪价格上调10%以上 预计将开启新一轮定价周期 供需缺口持续扩大 [3] - 需求端受AI应用推动 数据中心、客户端、移动领域存储需求强劲 供应端因产能转向下一代节点及财务困境导致紧缩 [3] - 隔夜美光、闪迪等美股存储龙头集体大涨 [2] - 德明利企业级存储应用于服务器、数据中心、云计算场景 [2] - 香浓芯创主要代理SK海力士存储器(占比80%)及联发科主控芯片(占比20%) 其中DRAM占比70% NAND和SSD占比30% [2] 半导体技术进展 - 英伟达推出Rubin CPX专用GPU 采用GDDR7内存提升海量数据上下文处理速度 [3] - 国泰海通认为Rubin CPX硬件层面分拆AI推理计算负载 内存升级推动DRAM量价齐升 [3] - 长存三期公司成立有助于打破三星、海力士垄断 推动国产设备/材料/零部件增长空间 [3] 有色金属行业 - 炬申股份为铝产业链专业第三方综合物流服务提供商 [4] - 湖南白银主营业务为白银冶炼和深加工 配套铅冶炼 综合回收金、铋、锑等有价金属 [4] - 银河证券指出美联储9月降息25基点概率达89% 流动性宽松利好工业金属价格 [4] - 国内8月制造业PMI回升0.1%至49.4% 下游加工企业开工率回升 供应端因冶炼厂检修产量环比下降 社会库存去化加速 [4]
【大涨解读】内存:海外大厂连续涨价,国产存储龙头或将跟进,英伟达最新GPU也转向GDDR内存
选股宝· 2025-09-12 02:46
行情表现 - 9月12日存储板块开盘大涨 德明利涨停 东芯股份、江波龙、香农芯创、普冉股份、朗科科技、兆易创新、佰维存储等集体大涨[1] 公司业务定位 - 兴森科技系国内本土IC封装基板行业先行者 IC封装基板应用于手机内存条等领域[3] - 德明利建立完善存储产品矩阵 涵盖移动存储、固态硬盘、嵌入式存储等[3] - 东芯股份系中国大陆少数能同时提供NAND Flash、NOR Flash、DRAM完整解决方案企业 主营非易失性存储芯片与易失性DRAM[3] - 江波龙为国内存储模组领先企业 内存产品线覆盖DDR内存条 应用于服务器、终端及电竞领域[3] - 兆易创新系国内存储领域龙头 业务涵盖存储器、微控制器及传感器 闪存芯片全球无晶圆厂供应排名第一[3] 行业动态与事件 - 隔夜美光、闪迪等美股存储龙头集体大涨[5] - 闪迪9月5日宣布全渠道消费类产品价格普涨10% 供应链消息称长江存储四季度将跟进涨价[5] - 英伟达9月9日推出Rubin CPX专用GPU 采用GDDR7内存提升海量数据上下文处理速度[5] - 长江存储三期公司于2025年9月5日正式成立 标志扩产计划进入新阶段[5] 机构观点与数据 - 闪迪涨价10%标志新一轮定价周期开启 供需缺口扩大:AI推动需求增长 供应端因产能转向高密度节点及财务困境导致紧缩[6]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DRAM市场规模季增17%至309亿美元 受AI风潮推动合约价上涨及HBM出货增长[6] - 英伟达Rubin CPX硬件拆分AI推理负载 内存升级推动DRAM量价齐升[6] - 长江存储三期项目有望打破三星/海力士垄断 推动国产设备/材料/零部件增长[6]
A股又大涨,还能“上车”么?最新研判
中国基金报· 2025-09-12 01:49
市场表现 - 三大指数强势反弹 沪指涨1.65% 深证成指涨3.36% 创业板指涨5.15%创年内新高 [1] - 超4200只个股上涨 AI链领涨 非银/军工/通信/电子板块涨幅显著 [1] 上涨驱动因素 - 美国科技巨头AI云端服务需求爆发带来千亿算力订单 推动A股AI主线回归 [2] - 美国非农就业低于预期强化美联储降息预期 人民币升值与PPI改善吸引外资加仓中国市场 [2] - 8月外国投资者向新兴市场投入近450亿美元 创一年最高规模 [2] - 科技板块经历充分回调后事件催化反弹 新兴产业渗透率持续提升 [2] - 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改善 资本开支同比下滑 自由现金流提升推高内在回报率 [2] - 全球风险偏好提升带动A股情绪回暖 半导体国产替代逻辑强化与晶圆厂扩产提振信心 [3] - 两融余额创新高突破2015年峰值 外资净流入扭转两年减持态势 [3] 后市展望 - 扩内需举措有望加码 成交量或逐步回归正常区间 [4] - 无风险收益下沉/资本市场改革提速/中美关系稳定/美联储降息共同推动指数中枢抬升 [4] - 美元降息周期逻辑未变 反内卷细则与十五五产业机会待发掘 [4] 板块机会 - 供给侧改革反内卷政策相关板块受关注 包括建材/钢铁/光伏/中药/锂/线下零售 [5] - AI板块维持高景气度 海外Tokens需求高增 CPX带来PCB与1.6T光模块新需求周期 [6] - 港股互联网板块在美联储降息后存在补涨空间 [6] - 反内卷政策改善新能源行业竞争格局 光伏/锂电/风电领域值得关注 [6] - 非银金融板块具备低估值与基本面边际改善特征 [6] - 科技成长方向(半导体自主可控/AI算力/创新药)及非银板块获资金与风险偏好驱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