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智能

搜索文档
智平方创始人郭彦东:没有技术自信,中国机器人就没有创新突破
晚点LatePost· 2025-09-28 15:25
公司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郭彦东拥有卓越的学术和技术背景 高考数学满分 普渡大学人工智能博士 师从严格院士导师 在低照度成像等领域有深入研究[7][8] - 职业履历包括微软美国研究院 与5名图灵奖得主共事 培养技术自信和平视大佬的习惯 后加入小鹏汽车和OPPO 学习软硬结合与经营理念[11][12][19][25] - 2023年创立智平方 选择VLA路线做机器人 坚持端到端技术路径 认定其为机器人智能化的终极方案[3] 技术路线与研发进展 - 公司采用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路线 全球仅谷歌 特斯拉和智平方早期选择此路径 目前模型性能在benchmark测试中比美国公司Physical Intelligence的PI-0强30%[3][42] - 重点投入GPU算力和端到端模型训练 实现大规模增量训练技术 2019年已有相关论文 强调训练速度需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实现盈利[39][40][41] - 2025年推出第二代轮式底盘机器人爱宝 上身人形下身四轮 稳定性高且移动效率优于双足 计划2028年实现数万台年出货量[4][46][51] 商业化与客户落地 - 公司已通过模型服务实现数千万收入 融资七轮 资金足够支撑10年运营 经营风格务实 不过度承诺[3][4][37] - 机器人已获得汽车 半导体 生物制造等高端制造业商业订单 总量超千台 客户包括奔驰 吉利 东风柳汽等 并进入奔驰全球供应商名录[4][28] - 落地场景聚焦柔性工作 如工厂投料 插拔操作 虹桥机场行李车收纳等 机器人学习新任务仅需几小时到几天 当前未见过任务操作成功率达70%[30][31][46][51] 行业观点与战略定位 - 中国机器人公司超400家 行业热度超8年前电动车 但融资环境与美国不同 OpenAI估值3000亿美元 中国大模型公司估值300亿 无法支持掀桌子式创业[4][36][47] - 坚持轮式底盘而非双足人形 因移动效率高 稳定性好 适合快速落地 双足适合已上市企业布局 主商业模式为上半身服务解放双手[33][34] - 计划通过3+3+3节奏发展 前三年技术研发 中间三年体系搭建 后三年生态建设 目标将机器人价格降至10万元左右 避免专机化如扫地机[39][55] 数据策略与开源计划 - 提出正反金字塔数据观 冷启动阶段用互联网和仿真数据 大规模部署后依赖真实场景数据闭环 实现越用越聪明[49] - 2024年6月开源具身大模型GOVLA的FiS-VLA版本 为全球首个异构输入加异步频率VLA模型 与Physical Intelligence同为全球唯二开源机器人模型的创业公司[42] - 认为L4级智能需数据量增长100倍 预计还需5-10年 当前通过真实场景部署积累数据 计划用1万至10万台机器人采集实现数据规模[49][51]
机器人“最后一厘米”:灵巧手面临攻关战
中国经营报· 2025-09-28 14:46
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进展 - 特斯拉正在敲定第三代人形机器人Optimus设计 其手部灵巧度将接近人类水平并实现量产 [2] - 机器人最主要的工程难点集中于手部和前臂部位 [2] - 灵巧手系统在整机价值占比约17% 远高于其他零部件 [2] 灵巧手技术攻关现状 - 国内外科技企业及科研团队正集中突破灵巧手技术瓶颈 [4] - 技术路线呈现多元化发展 包括齿轮直驱、腱强和连杆等主流驱动方式 [9] - 成本优化 核心硬件技术升级和控制算法提升成为当前攻关重点 [10] 市场规模与增长预测 - 灵巧手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19.21亿美元 2030年增长至30.36亿美元 [11] - 全球人形机器人腱绳套管市场规模2030年有望达10.2亿元 [9] - 工业机器人普遍采用二指灵巧手 人形机器人推动向4指/5指高自由度发展 [11] 产业化进展与客户分布 - 2025年被业界认定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及灵巧手规模化出货元年 [5] - 灵巧手主要客户涵盖全球科研巨头 国际市值前十科技公司中9家已成为客户 [5] - 客户类型包括机器人实验室 顶尖科技公司 具身智能企业及工业自动化领域 [6] 融资与产能扩张 - 源升智能2023年完成亿元融资 其中单轮融资达数千万元 [6] - 灵心巧手 因时机器人等厂商融资规模在数千万元到亿元区间 [6] - 灵巧手实现稳定量产 成本大幅下降 产品迭代速度加快 [5] 应用场景拓展 - 灵巧手应用于具身机器人 协作机械臂的泛化操作和工业自动化分拣场景 [6] - 仿生手产品服务于医疗康复辅助领域 帮助上肢残障人士重建手部功能 [6] - 电商渠道销售价格区间覆盖几千元至十几万元 多个品牌已实现渠道布局 [7] 技术演进趋势 - 灵巧手增长速度预计超越机器人整体增长 形成协同增长关系 [9] - 高自由度灵巧手成为灵巧操作基础 替代传统夹爪趋势明显 [6] - 技术成熟度提升解决大模型训练障碍 推动更多参与者进入赛道 [6]
开源鸿蒙6.0发布,关注开源鸿蒙产业进展
长江证券· 2025-09-28 14:43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 维持[6] 核心观点 - 开源鸿蒙6 0 Release版本发布 实现多项技术突破及生态完善 有望吸引更多厂商加入生态 形成正向循环 促进生态加速发展[2][4][9] - 建议重点关注鸿蒙产业链中商业发行版和基于鸿蒙系统发展自主品牌等厂商 其凭借系统优势有望提升份额 重构产业格局[2][9] 技术突破 - ArkUI组件能力增强 提供更灵活的组件布局 优化开发体验[9] - 窗口能力升级 新增文本显示处理支持 提升交互便捷性[9] - 应用框架层面 程序框架服务支持通过装饰器开发意图 助力现有功能快速集成至系统入口[9] - 开源鸿蒙五年来基本保持每年一个大版本的迭代速度 持续提升系统整体性能 为应用厂商缩短开发周期 降低开发成本 优化用户体验[9] 生态建设 - 截至8月31日 开源鸿蒙社区已汇聚超过9200名贡献者 累计贡献代码量超1 3亿行[9] - 480余家伙伴参与共建 超1300款产品通过兼容性测评 覆盖金融 电力 超高清 教育 商显 航天 工业 警务 城市 交通 医疗等多个领域[9] - 截至9月20日 基于开源鸿蒙的鸿蒙5操作系统终端数已突破1700万 有超过3万个鸿蒙应用和元服务上架[9] 未来发展 - 计划孵化开源鸿蒙跨平台框架PMC及具身智能PMC 聚焦跨平台框架及三方库的技术演进与生态发展[9] - 具身智能PMC采用模型原生操作系统设计方法 实现具身智能模型在机器人本体的极致性能推理 完成首套开源鸿蒙与昇腾算力赋能的全尺寸类人型机器人[9] - 开源鸿蒙跨平台框架PMC及具身智能PMC的建立将极大拓展开源鸿蒙的发展边界 助力在未来终端智能化趋势下保持发展动力[9]
人形机器人需要“第三只手”?清华大学教授赵明国:智能化是一个渐进突破的过程
中国经营报· 2025-09-28 14:41
人形机器人技术现状 - 人形机器人已具备走、跑、跳、翻跟头及障碍路面行走等复杂运动能力 但环境理解与跨场景泛化能力存在明显短板[1] - 当前任务执行约80%依赖人工遥控 仅20%由机器人自主完成 目标是将自主性提升至40% 但实现50%自主性仍较困难[2] - 完全自主决策是终极目标 但需漫长发展过程 现阶段仍高度依赖预设场景和人工干预[1][2] 技术路径与挑战 - 主流技术路径试图通过构建通用人工智能基座 再针对垂直领域注入专用数据训练 但该逻辑存在漏洞 因单一任务尚未完善[2] - 大语言模型(LLM)的成功模式难以直接迁移至物理空间 需开发另一套智能系统支撑物理世界智能[3] - 物理智能依赖强化学习 但高质量物理数据与仿真数据获取仍是行业共同挑战 需虚拟与物理智能深度融合[3] 硬件与软件协同需求 - 智能化提升需同步突破硬件(传感器数量、数据资源)与软件(算法复杂度)能力 二者缺一不可[5] - 目前尚无机器人运动能力达到人类水平 反对者认为跑步、踢足球等活动无实际意义 但运动场是验证技术的关键场景[5] 行业应用与标准化 - 智能机器人目前属于"玩具""教具""展具""科研工具" 距产业成熟规模化应用仍需解决数据、标准、安全及场景融合问题[4] - 需建立类似自动驾驶L1-L5的分级标准 以统一技术路线、测试与法规 当前缺乏行业共识导致目标分散[6] - 机器人足球等场景是验证具身智能的"标准平台" 涵盖感知、决策、运动控制全链路技术 与智能汽车智驾系统底层逻辑相通[6] 商业化前景 - 技术验证将逐步解决手部与腿部具身智能问题 最终面向老龄化、服务业短缺等需求推动商业化落地[6] - 人形机器人进入日常生活仍需较长时间 需经历从工厂到家庭的渐进过程[3][5]
IPO周报|摩尔线程科创板过会;极飞科技、TOP TOY、优艾智合赴港上市
IPO早知道· 2025-09-28 14:25
一周IPO动态,覆盖港股、美股、A股。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C叔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不同集团 港股|挂牌上市 据 IPO早知道消息,BeBeBus母公司不同集团于2025年9月23日正式以"6090"为股票代码在港交 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母婴消费科技第一股"。 成立于 2018年的不同集团作为一家专注于设计并销售育儿产品的中国公司,于2019年推出的首个 品牌BeBeBus现已覆盖亲子出行、亲子睡眠、亲子喂养、卫生护理四大关键育儿场景。根据弗若斯 特沙利文数据,按2024年GMV计算,BeBeBus在中国面向中高端消费者的耐用型育儿产品品牌中 排名第一。 不同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汪铂言在上市致辞中表示: "今天,不同集团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这不 仅是我们六年多成长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承载着不同集团的使命——'创造不同'、和成为全球精 英家庭科技生活品牌这一愿景的全新起点。感谢香港联交所为我们搭建通往国际市场的桥梁,感谢所 有的投资人、合作伙伴的支持与信任。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多优质的产品,进一 步拓展全球市场,以更加卓越的经营业绩,与所有合作伙伴共创更加美好的 ...
AI应用时代,阿里云看到的宽路和窄门
搜狐财经· 2025-09-28 13:57
核心观点 - 阿里云在云栖大会上展示了AI技术在多个具体场景的应用 包括珊瑚礁生态监测、视障辅助、机器人开发和农牧场管理 强调技术向善和普惠价值 [1][3] - 公司不追逐单一"杀手级应用" 而是通过构建"模型+工具+场景"的闭环 推动AI与物理世界交互能力的升级 [4][5] - 阿里巴巴集团CEO提出"ASI(超级人工智能)"蓝图 将大模型定义为下一代操作系统 超级AI云为下一代计算机 并进行了全栈技术升级 [7][9][11] - 阿里云战略从技术输出转向生态共建 通过开发者平台和产业合作挖掘AI应用价值 目标成为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 [14][16][18] AI场景应用案例 - 通义千问VL多模态大模型应用于珊瑚礁生态监测 将人工分析时间从18.6小时压缩至12小时 处理20多T水下影像数据 [1] - 瞳行科技利用AI语音交互技术为视障用户提供沟通渠道 [1] - UP主张子豪通过通义大模型实现低成本机器人开发 支持C++、Python等多种编程工具 [1] - 铁骑力士使用通义千问VL多模态大模型提升养殖场生物安全风险识别能力 管理8000多个摄像头监控数据 [3] 技术战略与布局 - 通义千问Qwen3-Max模型具备顶级智力和推理能力 Qwen3-VL在32项核心能力测评中超过Gemini-2.5-Pro和GPT-5 [11] - 通义万相(视觉)和通义百聆(听觉)升级 强化AI感知能力 [11] - Agent开发框架完善Tool Use能力 使AI具备工具使用和复杂任务执行功能 [11] - 阿里云推出以GPU为核心的全新AI原生计算架构 覆盖从模型制造到生态构建的全链条 [11][13] 生态建设与商业模式 - 超过20万开发者在阿里百炼平台开发80多万个Agent 利用阿里云AI基础设施和Qwen模型能力 [16] - 公司支持ISV生态伙伴开发产业级产品 推动中国AI应用在不同维度的生态发展 [14] - 基础模型能力同质化背景下 阿里云从技术输出方转型为生态共建者和价值发现者 [14]
快讯|宇树科技将发布身高1.8米的人形机器人,中国工业机器人年安装量全球居首,谷歌DeepMind推出RoboBallet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9-28 13:33
1、 中国工业机器人年安装量超过世界其他地区总和 IFR近日发布研究报告,中国正以远超他国的速度制造安装工业机器人,巩固全球制造业主导地位。去年 中国工厂运行机器人超200万台,新安装近30万台,超世界其他地区总和,而美国仅3.4万台。中国政府鼓 励企业成为机器人等领域领军者。自2017年起,中国工厂年安装机器人超15万台,全球占比升至33%。此 外,中国政府扶持带动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发展,但制造人形机器人关键部件仍落后,不过在工业机器人 领域优势明显。 2、 宇树科技将发布身高1.8米的人形机器人 近日宇树科技创始人、CEO王兴兴在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称,公司机器人算法今年多次迭代,预 计下半年发布1.8米高人形机器人。上半年国内机器人行业火热,企业平均增长率达50%到100%。算法升 级后机器人稳定性大增,理论上可完成各类舞蹈、武术动作。2023年发布的宇树H1运动性能提升,目前 最快达每秒5米多,预计下半年到明年再刷新纪录。Unitree G1为"全球最畅销机器人",新推出的Unitree R1轻巧,售价3.99万元起,已接部分订单。 谷歌DeepMind推出AI系统RoboBallet,可让制造 ...
具身智能企业乐享科技完成2亿元天使++轮融资
新浪财经· 2025-09-28 13:05
9月28日获悉,具身智能机器人企业苏州乐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简称 "乐享科技")宣布完成2亿元天 使++轮融资。由钟鼎资本领投,老股东IDG资本加投。资金将主要用于自研核心零部件攻关、机器人本 体与运动控制技术开发及意识仿生模型迭代等。这是乐享科技自成立以来9个月内完成的第三轮融资。 截至目前,公司天使轮融资总金额已近5亿元。 ...
华为靳玉志:乾崑智驾已合作28款车型搭载量突破100万辆,L3将在2027年规模放量
新浪科技· 2025-09-28 13:00
靳玉志还就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三波浪潮"观点,指出产业正加速迈向具身智能时代:第一波是电 动化浪潮(2015-2022),电力代替燃油,出行成本得到大幅降低;第二波是智能化浪潮(2022- 2027),算法替代司机,安全和体验得到大幅提升,更多释放人驾的时间,降低事故隐患,挽救生命; 第三波,从2027年开始,将迎来自动化浪潮,将重新定义安全和体验标准,打造智能移动新空间,整体 提升交通出行效率和社会效率,让生活更加美好。 在技术发展路径上,靳玉志介绍了华为乾崑的阶段性规划。2025年,ADS 4系统首发面向L3技术架构的 高速商用解决方案,具备高速L3试点商用能力及城区L4测试能力;2026年,在法规允许前提下,力争 实现高速L3规模商用及城区L4商用试点;2027年,随着高速与城区NCA功能普及,L3将实现规模放 量,城区L4进入商用阶段,Robotaxi与干线物流逐步落地,全面开启载人&载物的无人化新时代。 责任编辑:何俊熹 新浪科技讯 9月28日晚间消息,在2025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期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 志受邀出席"前瞻科技与融合创新"主题论坛,分享了对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洞察 ...
南山院士讲堂开讲:探讨机器人在开放世界中的“工作”模式
南方都市报· 2025-09-28 12:53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发展 -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交织发展的时代背景下[1] - 核心目的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机器人获得在开放世界中工作的能力 让机器人进入日常生活[3] - 人工智能基础模型为机器人提供应对开放世界所需的先验知识库 包括大语言模型和大视觉模型[5] 技术应用与演示 - 开发外卖配送机器人以解决最后几百米配送问题 与企业合作研发[3] - 开发四足机器狗的视觉行人跟随技术 并在现场进行了演示[3] - 通过训练神经网络将传感信息与任务指令直接映射为机器人的控制指令 用户只需下达指令即可让机器人完成各类任务[5] 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 - 活动现场同步举行院士会客厅 吸引30余家企业 投资机构以及高校参与[7] - 多家企业代表与院士团队就社交导航 AI大模型赋能 具身智能 机器人操作与感知展开讨论[7] - 期待在数据共享 模型研发 技术攻关与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合作 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创新成果转化[7] 活动影响与未来展望 - 院士讲堂活动吸引200余人参与 包括专家学者 高层次人才 企业代表以及市民朋友[1] - 活动由南山区委组织部主办 华润置地承办 多家单位协办[1] - 未来院士讲堂将继续发挥科普引领与产业桥梁作用 推动人才发展 前沿科技普及与成果转化[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