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

搜索文档
【民生冷暖】 新能源汽车充电 也能“叫外卖”了
证券时报· 2025-09-11 22:25
行业现状与痛点 - 北京每万辆新能源车对应公共充电桩不足千个 老旧小区固定充电桩安装率因电力容量有限和车位产权复杂而不足[1] - 移动充电车单台仅能服务3-4辆车 面对早晚高峰集中需求仍显乏力 目前在北京 上海 河南等地投放数十台设备[1] - 第三方平台接入超120万台充电桩但电量标注误差率达8.3% 上海网约车司机曾因充电桩离线和扫码失败导致单日充电成本额外增加280元[1] - 67%车主因跨平台切换和操作繁琐遭遇充电尴尬 车企专属桩虽预约成功率高但仅限品牌用户使用[1] 创新解决方案 - 移动充电车提供"点外卖式"充电服务 用户手机下单选择充电量后远程开启充电口 充满一台车约需一小时 收费参照区域固定充电桩价格并设部分时段优惠[1] - 需构建"场景适配+系统协同"解决方案 政策层面应推出老旧小区"电力增容+共享充电桩"组合政策 强制新建小区和公共停车场配建充电桩 并将移动充电车纳入城市应急补能体系[2] - 市场层面需打破车企与运营商数据壁垒 建立跨品牌跨平台的智能调度系统 使用户无需切换APP即可实时查看充电桩状态和预约移动充电服务[2] 成本控制与技术优化 - 可推广昆山"光伏+储能+换电"一体化驿站模式 通过清洁能源降低运营成本并反哺用户形成价格优惠[2] - 车企需优化车载系统根据剩余电量自动推荐附近充电桩或预约移动充电 运营商需建立设备巡检机制将充电桩离线率控制在5%以下[2] - 平台应规范电量标注与收费公示并对虚假信息实施惩戒 进一步简化下单流程如通过车机系统直接发起预约[2] 行业发展趋势 - 充电便利度是决定新能源汽车普及进程的关键变量 从北京"点外卖充电"到昆山"秒级换电"的创新实践已勾勒出补能便利化可能[3] - 需政策持续发力破除壁垒 市场主体协同优化服务 技术创新降低成本 才能使充电便利覆盖更多场景并惠及更多车主[3] - 当新能源车主都能快速补能且无需为充电排队找桩焦虑时 绿色出行才能真正融入日常并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3]
【民生冷暖】新能源汽车充电也能“叫外卖”了
证券时报· 2025-09-11 18:08
行业现状与痛点 - 北京部分社区已推出移动充电车服务 用户可通过手机下单选择充电量 充电车抵达后远程开启充电口 充满一台车约需一小时 收费参照区域固定充电桩价格 部分时段设优惠 该服务已在北京 上海 河南等地老旧小区 企业园区及高速服务区投放数十台设备[1] - 充电困境核心是供需失衡与场景适配不足 北京每万辆新能源车对应公共充电桩不足千个 老旧小区因电力容量有限和车位产权复杂导致固定充电桩安装率低[1] - 移动充电车单台仅能服务3-4辆车 面对早晚高峰集中需求仍显乏力 上海网约车司机曾因充电桩离线和扫码失败导致单日充电成本额外增加280元[1] - 第三方平台接入超120万台充电桩 但电量标注误差率达8.3% 车企专属桩预约成功率高但仅限品牌用户使用 67%车主曾因跨平台切换和操作繁琐遭遇充电尴尬[1] 解决方案与发展方向 - 政策层面需针对老旧小区推出电力增容+共享充电桩组合政策 强制新建小区和公共停车场配建充电桩 同时将移动充电车纳入城市应急补能体系[2] - 市场层面需打破车企与运营商数据壁垒 建立跨品牌跨平台的智能调度系统 使用户无需切换APP即可实时查看充电桩状态和预约移动充电服务[2] - 成本控制可推广昆山光伏+储能+换电一体化驿站模式 通过清洁能源降低运营成本并反哺用户形成价格优惠[2] - 用户体验需优化车载系统 根据剩余电量自动推荐附近充电桩或预约移动充电 运营商需建立设备巡检机制将充电桩离线率控制在5%以下 平台应规范电量标注与收费公示[2] 行业意义与前景 - 新能源汽车普及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 充电便利度是决定这一进程的关键变量[3] - 从北京社区的点外卖充电到昆山的秒级换电 创新实践已勾勒出补能便利化的可能 但需政策持续发力破除壁垒和市场主体协同优化服务[3] - 技术创新需持续降低成本 当新能源车主都能在需要时快速补能 绿色出行才能真正融入日常并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3]
官宣!2025(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11月27-29日 杭州)
DT新材料· 2025-09-11 16:04
论坛背景与定位 - 国家已发布一系列关于非粮生物基材料创新发展的方案 致力于打造基于大宗农作物秸秆 竹子等非粮生物质资源利用的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体系[2] - 论坛将探讨非粮生物质利用产业未来3-5年的发展趋势 可商业化路径 值得关注的技术团队和企业 以及产业链和技术角度的挑战和解决方案[2] - DT新材料旗下生物基能源与材料平台拥有5万多产业上下游数据 是行业最重要的资源和信息枢纽之一[2] 论坛基本信息 - 论坛将于2025年11月27-29日在浙江杭州举办 名称为2025第五届非粮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论坛 NFUCon 2025[2] - 论坛由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DT新材料 和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3] - 论坛共同主席包括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李正龙和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张兴宏[3] 论坛议程与内容 - 11月27日安排特色活动包括非粮生物基青年论坛和纤维素纤维产业闭门交流会[4] - 11月28日主题论坛一聚焦非粮生物基化学品和材料 包含四个专场:生物质绿色预处理 非粮糖 生物基化学品 非粮生物基材料[4][5] - 11月29日主题论坛二聚焦非粮生物质能源 包含两个专场:生物质甲醇 燃料乙醇 生物沼气和可持续航空燃料 SAF [4][7] - 论坛同期设置科技成果展示与对接活动 将公开征集与筛选50个生物质利用领域具备商业化基础的创新成果和项目[7] 技术专题与产业化重点 - 生物质绿色预处理专场涵盖蒸汽爆破技术与装备 组合型生物质绿色高效预处理技术 工业发酵菌株和酶 系 培育与非粮生物质利用[6] - 非粮糖专场关注纤维素葡萄糖开发产业化实践与标准化 非粮工业用果糖开发及产业化实践 生物质功能糖开发及产业化实践[6] - 生物基化学品专场包括木质素解聚及高值化学品转化 非粮大宗醇类 乙二醇 丁二醇 丙二醇等 非粮有机酸类 木醋液 丁二酸 柠檬酸等 非粮氨基酸及其下游产品 赖氨酸 戊二胺等 非粮呋喃类 芳香族化学品[6] - 非粮生物基材料专场涉及竹基开发和利用 纤维素微纳米功能材料 纤维素纤维技术及产业化案例 木质素高值化利用与产业化实践[6][10] - 非粮生物质能源专场包括生物质制甲醇技术路径及产业化实践 纤维素乙醇开发核心挑战及产业化实践 生物沼气 绿色天然气 项目案例 可持续航空燃料 SAF 产业发展现状 秸秆变航油关键技术与醇喷和PtL技术路线创新 生物废弃物生产可持续航空燃料的新工艺新技术[10] 参与单位与受众 - 论坛汇聚生产企业包括生物质能源与化学品开发企业 纤维素材料开发企业 石化能源企业 乙醇 SAF等企业 绿色复合材料 环保材料等相关企业 拥有非粮原料 工业废弃物资源及产业转型企业 糠醛厂 造纸厂 酒业 食品厂等 [9] - 高校科研院所参与方向包括生物质化学与工程 生物质基先进催化及功能材料 农林废弃物资源利用 生物质高效预处理工艺开发 合成生物学 生物炼制等[9] - 仪器设备与解决方案单位涵盖生物质粉碎解决方案 蒸汽爆破预处理解决方案 分离纯化技术与解决方案 检测分析 发酵优化控制 反应釜等[9] - 园区 政府 协会组织也是论坛重要参与群体[9] 实验室背景与研究方向 - 生物基运输燃料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由河南天冠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浙江大学 郑州大学共同组建 于2023年通过战略重组并完成建设验收[13] - 实验室围绕国家能源安全与双碳战略 重点开展四大核心领域:纤维乙醇技术升级及产业化应用 生物醇基航油 柴油前沿技术开发 CO2基聚碳酸酯技术产业化 生物燃料技术评价标准体系建设[13]
“绿色中国·零碳园区创新发展主题活动”成功举办
商务部网站· 2025-09-11 14:27
唐颂副局长在致辞中表示,零碳园区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载体,横跨能源、工业、建筑、交通等多 领域,涉及理念、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系统性变革,零碳园区生态共建需要多方共同参与。投资促进 局将充分发挥平台作用,促进"源网荷储"各建设要素的资源高效匹配、务实对接,为零碳园区创新发展 注入新动能。 於俊杰副主任表示,零碳园区建设是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任务,需要园区企业和社会各界积极 参与。环发中心将持续加强绿色低碳领域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大低碳技术的转化推广力度,积 极助力零碳园区创新发展。 康艳兵副主任以"建设零碳园区,加快绿色发展"为主题进行了主旨演讲,他从为什么建设零碳园区、怎 么建设零碳园区、怎么建好零碳园区三个方面深入剖析了零碳园区建设的核心要点和实施路径。 2025年9月9日,由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和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绿色中国·零碳园区创 新发展主题活动"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活动以"零碳园区生态共建"为主题,旨在整合建设零 碳园区的多方资源,推进零碳园区创新发展。 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唐颂、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副主任於俊杰、国家节能中心副主任康艳 兵出席活动。施 ...
调研速递|凯发电气接受众多投资者调研,聚焦业务发展关键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9-11 13:53
运营成本与效率 - 上半年运营成本同比下降15% 除原材料价格回落因素外 数字化供应链管理系统带来结构性降本效应[1] - 铁路供电自动化系统业务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 通过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提升附加值 推行项目预算管理降低执行成本[6] - 采用票据结算方式提高资金使用率和收益[15] 业务发展与市场表现 -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业务上半年营收占比提升至35% 市场开拓及服务无区域性限制[8] - 营收增长但业绩大幅下降 因管理销售费用增加及研发投入加大 成本费用增长超营收增长[14] - 德国汉堡地铁改造项目进入调试阶段 与境外子公司推动供应链融合和技术共享策略 积累可复制经验[7] 研发投入与技术布局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同比显著增长 资源聚焦符合国家"十四五"智能交通专项政策的技术方向[9] - 轨道交通行业国产化率要求从75%提升至85% 公司将系统自主可控作为技术研发目标 不存在关键技术或核心元器件卡脖子风险[3] - 在"新基建"与"双碳"目标驱动下 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公司加大研发投入 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储备核心技术[11] 新产品与增长领域 - 积极开拓新利润增长点 今年有望在智能电网绿色能源等方面形成新利润增长极[10] - 轨道交通智能运维市场预计2026年规模突破500亿元 公司研发的智慧运维系统已在多条线路推广应用[13] - 业务专注于轨道交通牵引供电领域 不涉及信号系统[4][15] 战略发展与竞争能力 - 核心技术自研 产品体系完备 产业链完整 具备可持续竞争优势[15] - 目前无并购设计院补强工程总包能力计划 无将天津生产基地柔性制造能力复制到雄安新区等重点区域计划[12] - 在人才竞争加剧环境下 通过培养人才 良好业绩和发展前景吸引优秀人才 确保核心团队稳定性[15]
新能源企业齐聚鹭岛 共同探讨新能源产业国际合作
搜狐财经· 2025-09-11 13:48
近日,由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主办的"绿色中国·新能源国际产供链对接主题活动"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活动以"新能源产业国际合作"为主题,旨在 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加强境内外园区、企业对接交流,进一步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家世界500强企 业、行业龙头及投资促进机构代表参会。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闫婧 陈铭 记者 杨烨)近日,由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主办的"绿色中国·新能源国际产供链对接主题活动"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活动以"新能源产业国际合作"为主题,旨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加强境内外园区、企业对接交流,进一步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本次活动吸引了来 自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家世界500强企业、行业龙头及投资促进机构代表参会。 此外,在专题对话环节,空气产品中国区副总裁李曙胜、斯凯孚中国及东北亚区副总裁赵庆涛、威立雅政府事务总监张啸渤、松下电器机电(中国)有限公 司电池事业部高级经理刘亚琦等跨国企业代表就新能源产业集群建设、服务企业出海等分享经验和建议。湖南永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周润润就园区优惠政 策、产业资源和投资服务等优势进行了深入介绍。 本次活动 ...
聚焦气候变化,气象服务助力能源转型加速
北京商报· 2025-09-11 13:25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面对气候变化,当下全球能源体系正加速向以可再生能 源为主的低碳模式转型。9月11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系列主题论坛之一——第四届气象 经济论坛正式举行,论坛以"气候变化与绿色能源发展"为主题,秉持开放协作理念,吸引了来自政、 研、产、协多方人士参与,共同探讨气候变化对能源领域的影响及对策。其核心关切在于,一方面,气 候变化倒逼能源转型加速,另一方面,向可再生能源转型还需要更好的气象服务。 气候变化并非遥远的预警,而是每个人切身的体验。 联合国曾多次强调全球进入气候紧急状态。体现在数据上,ECMWF2025年报告指出,至2024年全球平 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已升高1.57℃,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增暖更显著,"北极放大"效应加剧,且伴随着气温 的升高,极端天气事件频次、强度双升。 种种挑战下,技术端已开始寻求答案。光储龙头企业阳光电源(300274)推出了针对极端环境的全场景 解决方案。经实地测试,该系统可覆盖极高温、极低温、高风沙、高海拔等严苛场景,在保障性能的同 时强化安全防护,表现出了极强的环境适应性。 通过对多源气象数据建立风光电力系统模型进行研究,清华大学 ...
聚焦可持续 新评价体系试点成果发布
北京商报· 2025-09-11 11:21
伴随着企业发展理念从"成本"到"价值"的观念转变,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也逐渐提升。9月11日,以"合格评定:服务可持续与创新发展"为主题的2025合格 评定服务贸易便利化论坛于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举办期间召开。此次论坛围绕合格评定在可持续发展和人工智能等创新领域 中如何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发挥作用、分享信息、交流经验、探讨合作建言献策。 合格评定成"必答题" 当前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格局正经历深刻的重构,其中绿色低碳转型全面加速、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革新,都在重塑着全球竞争格局与发展逻辑。 在此背景下,面对技术浪潮与发展要求,合格评定已不再是一道可做可不做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关乎未来竞争力和治理能力的"必答题"。 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会长朱光沛在论坛致辞中呼吁,加快提升合格评定服务国家可持续发展大局的能力,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合格评定创新,全面强化新领 域、新技术人才支撑。服贸会合格评定论坛的持续成功举办,对落实《加快推进认证认可高水平开放行动方案》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作为 行业之家,将继续不遗余力地发挥好服务、协调、自律、引领作用,合力推动合格评定事业迈向更高 ...
2025服贸会|聚焦气候变化,气象服务助力能源转型加速
北京商报· 2025-09-11 11:15
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面对气候变化,当下全球能源体系正加速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低碳模式转型。9月11日,2025年中国国际 服务贸易交易会系列主题论坛之一——第四届气象经济论坛正式举行,论坛以"气候变化与绿色能源发展"为主题,秉持开放协作理念,吸引了来自政、研、 产、协多方人士参与,共同探讨气候变化对能源领域的影响及对策。其核心关切在于,一方面,气候变化倒逼能源转型加速,另一方面,向可再生能源转型 还需要更好的气象服务。 气候变化并非遥远的预警,而是每个人切身的体验。 与此同时,新能源自身的"靠天吃饭"属性,也让电力系统面临挑战。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8.89亿千瓦,约 占我国总装机的56%,随着风电、光伏在能源结构中占比提升,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率更高、强度更大、范围更广,能源基础设施正面临更多威胁。 研究表明,在夏天的用电高峰期,最高气温每增加1度,电网最高负荷增加约4.5%。今年夏季,中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5.1亿千瓦,气温较往年同期偏高是 主要因素之一。此外,台风、暴雨、高温等极端天气,也威胁着电网基础设施的安全。 种种挑战下,技术端已 ...
凯发电气(300407) - 300407凯发电气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911
2025-09-11 11:06
财务表现与成本控制 - 运营成本同比下降15% [2] - 铁路供电自动化系统业务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提高2.8个百分点 [4] - 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40% [9] - 净利润同比下滑因成本费用增速超过营收增速 [8] 技术研发与创新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显著 [5] - 研发人员占比持续稳定在30%以上 [10] - 核心技术均为自研,产品体系完备且产业链完整 [10] - 智慧运维系统已在多条线路推广应用 [8] - 新专利应用于轨道交通供电系统 [3] 业务战略与市场布局 -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35% [4] - 海外业务如德国汉堡地铁改造项目进入调试阶段 [4] - 智能电网、绿色能源等领域有望成为新利润增长点 [6] - 轨道交通智能运维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突破500亿元 [8] - 公司业务专注于轨道交通牵引供电领域,不涉及信号系统 [3][10] 风险与挑战 - 不存在关键技术或核心元器件卡脖子风险 [3] - 贸易战对德国子公司RPS影响不大 [8] - 二级市场股价受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等多因素影响 [4] 未来发展方向 - 契合智能化绿色化趋势,持续投入技术研发 [7] - 研发战略重要性提高,权重显著增强 [7] - 与高校、科研院所构建产学研合作 [7] - 紧跟国家绿色低碳、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战略方向 [7] - 暂无并购设计院或复制生产基地到雄安新区的计划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