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能源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超越日本全年:中国3600万辆电动车“充出”人类首个万亿度/月
搜狐财经· 2025-08-27 09:03
中国电力消费里程碑 - 7月单月用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 同比增加8.6% 创人类历史单一国家月度用电最高纪录[2] - 该用电量相当于日本年总用电量 接近东盟十国年用电总规模[2] - 中电联数据显示1-7月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6% 新能源整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提升25.7%[2] 新能源汽车产业用电贡献 - 7月新增810亿千瓦时用电量中 新能源汽车制造端和使用端合计贡献接近三分之一[3] - 新能源整车制造用电同比增长25.7% 充换电服务业用电同比增长42.6%[3] -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039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8% 贡献约三分之一新增用电[3] 电动车制造端电力需求 - 动力电池生产耗电巨大 1GWh电池生产需消耗1.2亿千瓦时电力[4] - 单辆80kWh电动车仅电池制造环节耗电约9600千瓦时[4] - 2024年动力电池出货量超600GWh 电池制造耗电720亿千瓦时 相当于全国居民用电6.5%[4] 充电基础设施发展 - 2024年充电设施总数达1281.8万台 全年充电量突破1100亿千瓦时 同比增速38%[5] - 截至6月底充电桩数量超1600万个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5] - 充换电服务业用电量保持行业最快增速 今年7月同比增长42.6%[5] 电动车电网影响规模 - 日均充电需求约3.7亿千瓦时(按3700万辆车每车日充10度电计算)[7] - 月均充电需求超100亿千瓦时 未包含制造环节能耗[7] -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3689万辆 占汽车总量10.27% 美国不足500万辆 渗透率不到3%[2][3] 能源结构转型机遇 - 替代20%燃油车可年减汽油消耗2300万吨 相当于中等产油国年产量[8] - 电动车电池作为分布式储能节点 V2G技术使单车可存储15-30度电[8] - 风电光伏新增发电量超全社会用电量增量 电动车灵活充电需求助力可再生能源消纳[8] 电网系统面临挑战 - 夜间充电负荷集中 与风光发电低谷期形成供需错位[8] - 部分小区变压器容量不足 多桩同时运行易过载[8] - 峰谷电价政策未充分发挥作用 用户缺乏错峰充电动力[8] 区域用电分布特征 - 珠三角长三角兼具制造与消费双重属性 一线城市夜间充电负荷集中[10] - 西部新能源大省需依赖特高压外送匹配东部用电需求[10] 未来电力需求预测 - 2030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超13万亿千瓦时[11]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计突破8000万辆[11] - 电动车用电需求占比将达全社会总量15%-20% 从重要变量演变为主导力量[11]
皖天然气: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7 08:13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26.74亿元,同比下降8.49%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5亿元,同比下降2.60%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5.20亿元,同比增长25.84% [3] - 基本每股收益0.38元/股,同比下降5.00% [3] - 总资产75.11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0.88% [3] 业务运营概况 - 公司主营业务涵盖天然气长输管线、销售贸易、城市燃气、综合能源及股权投资五大板块 [4] - 累计建成并运营28条长输管线,覆盖安徽省16个地市及41个县(区) [4] - 报告期内新增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拓展综合能源服务 [4] - 研发费用投入380万元,同比增长32.06%,主要系加强创新研发所致 [7] 战略发展举措 - 完成《天然气产业"十五五"发展思路》报告,明确中长期发展方向 [4] - 推进上游资源地项目合作,加速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布局 [4] - 深化国企改革,制定经理层差异化考核指标及"双百企业"对标提升方案 [4] - 取得天然气综合运营管控平台发明专利,实现物联网设备实时数据采集 [9] 资产与负债结构 - 货币资金6.74亿元,较期初增长30.05% [7] - 交易性金融资产6003万元,同比下降40.06%,主要系结构性存款到期赎回 [7] - 短期借款1.79亿元,同比增长79.23%,主要系新增流动资金贷款 [7] - 长期股权投资16.74亿元,较期初增长1.52% [7] 子公司经营情况 - 销售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26亿元,净利润5309万元 [8] - 广德天然气营业收入2.75亿元,净利润1779万元 [8] - 充换电公司亏损1249万元,主要系综合能源业务处于投入期 [8] - 报告期内处置安徽能港清洁能源股权,丧失控制权 [9] 利润分配方案 - 拟以总股本4.90亿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0.5元(含税) [1] - 合计派发现金股利2450万元,占当期净利润的13.25% [1][3] - 若股本变动将维持每股分配比例不变,调整总额 [1] 行业与竞争优势 - 天然气在能源结构中占比预计2030年提升至15%,安徽省消费需求有望超200亿方 [5] - 公司具备管网布局先发优势,构建纵贯南北、连接东西的省级管网体系 [5] - 业务链覆盖上中下游,通过参股沿海接收站获取LNG资源权益 [5] - 拥有28条长输管线运营经验,安全管理体系通过标准化制度保障 [6]
“十四五”时期 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国家能源局· 2025-08-27 07:11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国务院新闻办26日上午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 新闻发布会。国家能源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绿色低碳发展举世瞩目,我国成 为世界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 王宏志:全社会用电量中,每3度电就有1度绿电。全国能源消费中,非化石能源占比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预计将超额完 成"十四五"确定的20%目标。我国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十四五"期间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韩萌) (来源: 央广网 ) 国家能源局局长王宏志表示,"十四五"是我国能源供应更足、韧性更强的五年。"十四五"前四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量已达 到"十三五"五年增量的1.5倍,预计五年新增用电量将超过欧盟的年度用电量。 王宏志:2024年全国发电量超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1/3,能源生产总量折合约50亿吨标准煤,占比超全球1/5,保障了 能源供应"量足价稳"。这五年,能源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东部地区用能中,有40%来自"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北煤南 运"等"能源大动脉"。 王宏志强调,"十四五"是绿色低碳转型最快的五年。我国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 ...
能源安全有效保障 绿色转型举世瞩目
国家能源局· 2025-08-27 07:11
能源安全保障成就 - "十四五"期间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 有效保障14亿多人能源安全[4][5] - 国内自主保障能源消费增量超90% 其中新能源发电量增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近50%[6] - 建成国家级电力应急支撑体系 包含4个区域电力应急基地 未发生全国性大面积停电事故[6] 可再生能源发展 - 风光装机容量从2020年5.3亿千瓦增至2024年7月16.8亿千瓦 年均增速28% 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80%[7] - 风光发电量占比从2020年9.7%提升至2024年18.6% 2024年上半年发电量1.15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近25%[7] - "沙戈荒"地区新增新能源装机超1.3亿千瓦 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超3500万千瓦[7] 全球市场地位 - 风电装机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 光伏装机连续10年全球第一[7] - 2024年风光合计装机占全球47% 新增装机占全球63%[7] - 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40%以上 光伏转换效率和海上风电单机容量持续刷新世界纪录[4] 电力市场建设 - 市场交易电量从"十三五"10.7万亿千瓦时增至"十四五"23.8万亿千瓦时 实现翻倍增长[8] - 市场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从2020年40%提升至连续4年稳定在60%以上[8] - 构建"1+6"基础规则体系 实现省内省间交易协同 涵盖电能量与辅助服务等多品种交易[8]
摩洛哥成为非洲和中东地区绿地投资最多国家之一
商务部网站· 2025-08-27 07:05
绿地投资排名 - 摩洛哥以178个绿地项目数量位列非洲和中东地区首位 [1] - 埃及以470亿美元投资总额排名该地区第一 [1] 投资分布特点 - 埃及投资集中于少数大型项目导致均衡性差 [1] - 南非经济体量庞大但吸引投资能力不佳 [1] - 海湾国家投资额占主导但过度集中于油气资源领域 [1] - 摩洛哥外资分布均衡主要覆盖汽车 可再生能源和信息技术三大领域 [1] 摩洛哥产业优势 - 丹吉尔地中海自贸区与国际车企共建汽车产业生态链持续吸引全球投资 [1] - 太阳能和风能有效利用使该国成为地区能源转型先行者 [1] - 卡萨布兰卡和拉巴特数字服务与外包领域发展助推信息技术高地建设 [1] 投资环境因素 -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提升投资吸引力 [1] - 较高劳动力素质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1] - 政府监管有效性增强投资者信心 [1]
全力应对能源转型给电力系统带来的挑战
中国电力报· 2025-08-27 06:28
全球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背景 - 2024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上升1.55摄氏度 中国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 [1] - 中国电力行业碳排放占能源活动碳排放40% 电源结构清洁化转型势在必行 [1] - 新能源发展是破解能源安全难题的重要举措 因中国油气对外依存度高 [1] 中国新能源发展成就 - 2024年中国新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突破3亿千瓦 超过全球新增装机一半 [1] - 截至2024年底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达14.1亿千瓦 占全国发电总装机42% [1] - 2025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装机容量增至16.72亿千瓦 超过火电成为第一大电源 [1] 电力系统基础理论挑战 - 新能源高比例接入导致系统转动惯量持续降低 传统稳定理论难以适应"双高"系统特性 [2] - 大规模储能接入改变"发输用同时完成"铁律 系统平衡与调度理论需重构 [2] - 配电网向有源化转型 面临电压调节难度增加、保护系统适应性不足等多维度挑战 [2] 电力系统运行层面挑战 - 新能源出力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大幅增加电网平衡压力 [3] - 新能源"大装机小电量"特性与电网实时平衡要求不匹配 2024年1月寒潮期间东北电网新能源出力降至10%左右 [3] - 电力电子设备占比提高导致系统稳定形态复杂化 出现中频带新问题 [3] 基础理论研究方向 - 研究低惯量系统广域同步稳定机理 攻关构网型技术提升新能源主动支撑能力 [4] - 建立"统一平衡+分散平衡"相结合的新电网运行机制 适应源网荷储一体化等新业态 [4] - 通过高精度感知与智能控制实现配电网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掌控"转型 [4] 运行管理技术措施 - 加强智能电网建设构建新能源接入的物理基础 [5] - 加快电化学储能等调节资源建设 发挥毫秒级快速调控能力 [5] - 保障电力可靠供应需发挥煤电"压舱石"作用 同时研究新型长时储能替代方案 [5] 系统安全与标准建设 - 加强储能电站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 覆盖电池本体、设计、施工、运维等环节 [6] - 强化标准建设 落实《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等标准 加快构网型变流器标准制定 [6] - 深化电力市场改革 完善新能源和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交易模式 [6] 技术支撑体系创新 - 融合人工智能和5G等先进技术 提高电力系统调度运动支撑和保障能力 [6] - 着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保障"双碳"目标顺利实现 [6]
能源安全有效保障 绿色转型举世瞩目
经济日报· 2025-08-27 06:05
能源生产与安全保障 - 能源生产总量占全球五分之一以上 构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体系 [1] - 能源自给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 "十四五"前4年能源消费量累计增长9.8亿吨标准煤 消费增量90%以上由国内自主保障 [2] - 建成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四成以上 [1] 新能源发展成就 - 风光发电年度新增装机进入"亿千瓦级"规模 合计装机从2020年5.3亿千瓦增至2024年7月16.8亿千瓦 年均增速28% 占全国新增电力装机80% [3] - 风光发电量占比从2020年9.7%提升至2024年18.6% 2024年上半年发电量1.15万亿千瓦时 占全社会用电量近四分之一 [3] - 风电装机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 光伏装机连续10年全球第一 2024年风光合计装机占全球47% 新增装机占全球63% [3] 能源基础设施与应急能力 - 建成川渝藏 南方 华北 华东4个区域电力应急基地 未发生全国性大面积停电事故 [2] - "沙戈荒"地区新增新能源装机超1.3亿千瓦 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超3500万千瓦 [3] - 构建完备能源产供储销体系 加快形成油气"全国一张网" 充分发挥大电网资源配置作用 [2] 电力市场建设 - 市场交易电量从"十三五"10.7万亿千瓦时增至"十四五"23.8万亿千瓦时 实现翻倍增长 [5] - 市场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从2020年40%提升至连续4年稳定在60%以上 [5] - 构建"1+6"基础规则体系 统一全国电力市场"度量衡" 涵盖省内省间交易 年度月度日内实时交易 电能量及辅助服务品种 [5]
和音:携手推动地球“向绿而行”
人民日报· 2025-08-27 02:50
核心观点 - 中国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者 在清洁能源技术 装机规模 出口贡献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为全球低碳转型提供解决方案 [1][2][3][4] 能源转型成就 - 新能源专利数量占全球比例超过40% [1] - 出口风电光伏产品累计为其他国家减少碳排放约41亿吨 [1] - 建成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网络 车桩比达到2:5(每5辆车配置2个充电桩) [2]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从40%提升至60%左右 [2] - 风电装机规模连续15年全球第一 光伏装机规模连续10年全球第一 [3] - 2024年5月成为全球首个光伏累计装机达太瓦量级(1太瓦=1000吉瓦)的国家 [3] 技术应用与项目案例 - 天津港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并创历史最高生产效率 [2] - 青海龙羊峡"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年均减少碳排放约122.66万吨 [2] - 在泰国采用逆变器技术帮助玛希隆大学建设"零碳校园" [3] - 在加纳推行农光互补模式实现光伏与农业协同发展 [3] - 在基里巴斯投资建设"光伏+直饮水"智慧能源项目 [3] 全球合作与产业贡献 - 光伏风电产品出口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4] - 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 [4] - 创造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46%的工作岗位 [4] - 近10年助力全球风电和光伏度电成本分别下降60%和80% [4] - 2024年出口的清洁技术产品帮助中国以外地区碳排放减少1% [4]
石化装备采购峰会暨展览会举办
中国化工报· 2025-08-27 01:57
展会概况 - 第十五届中国石油化工装备采购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于8月21-22日在上海举办 由东方尚能咨询机构主办 [1] - 展会主题为携手构建适应能源转型可持续的供应链生态 吸引全球石油石化及海洋能源工程领域参与者 [1] - 活动包含高层对话 专题论坛 展览展示与商务对接等多种形式 [2] 参与规模 - 吸引1300多位参会代表 168家展商及5000余位专业观众参与 [2] - 推动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联动 [2] 活动内容 - 设立主论坛 阀门技术前沿论坛 全球海洋能源工程中国供应链峰会等多场平行活动 [2] - 探讨传统能源升级 新能源融合发展 数字化供应链建设及国际合作新模式等核心议题 [2] -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 阿联酋Al Midaiff国际公司 三星工程建设(上海)有限公司等企业代表参与话题讨论 [2] 行业观点 - 与会专家强调在碳中和目标引领下 石化装备行业需加强技术创新 跨区域协同与本土化布局 [2] - 讨论重点包括能源转型中的全球供应链协同及新兴市场采购机遇与挑战 [2] - 共同构建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的供应链体系 [2] 展会成果 - 强化国内外企业间协同合作 [2] - 为中国化建企业精准对接国际资源 拓展海外市场提供重要平台 [2] - 展现中国在全球能源供应链生态建设中的积极表现与贡献 [2]
能源安全有效保障绿色转型举世瞩目 “十四五”期间我国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
经济日报· 2025-08-27 01:56
能源生产与自主保障 - 能源生产总量占全球超20%并构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体系及电动汽车充电网络[1] - 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且消费增量90%以上由国内自主保障[2] - 新能源发电量增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近50%[2] 能源系统运行能力 - 建立完备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和保供稳价机制并加快形成油气"全国一张网"[2] - 布局建设4个区域电力应急基地包括川渝藏、南方、华北、华东[2] - 能源电力系统长期稳定运行且未发生全国性大面积停电事故[2] 新能源发展特征 - 风光装机从2020年5.3亿千瓦增至2024年7月16.8亿千瓦且年均增速28%[3] - 风光发电量占比从2020年9.7%提升至2024年18.6%且上半年达1.15万亿千瓦时[3] - "沙戈荒"新增装机超1.3亿千瓦且海上风电新增装机超3500万千瓦[3] 全球新能源地位 - 风电装机连续15年全球第一且光伏装机连续10年全球第一[3] - 2024年风光合计装机占全球47%且新增装机占全球63%[3] - 新能源专利数占全球40%以上且光伏转换效率及海上风电容量刷新世界纪录[1] 电力市场建设 - 市场交易电量从"十三五"10.7万亿千瓦时增至"十四五"23.8万亿千瓦时[5] - 市场交易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从2020年40%提升至连续4年超60%[5] - 构建"1+6"基础规则体系并实现市场规则全国统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