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PU芯片
icon
搜索文档
瑞达期货沪锌产业日报-20250826
瑞达期货· 2025-08-26 01: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宏观面鲍威尔宣布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调整,工信部表示加快突破GPU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基本面国内外锌矿进口量上升,锌矿加工费持续上升,叠加硫酸价格上涨明显,冶炼厂利润进一步修复,生产积极性增加,供应增长有所加快,进口亏损扩大使进口锌流入量下降;需求端下游进入需求淡季,加工企业开工率同比下降,近期锌价下跌,下游逢低按需采购,整体成交有所改善,国内社库小幅下降,现货升水持稳,海外LME库存下降明显,LME现货升水下调,对国内锌价支撑或减弱;技术面持仓低位价格回升,多空谨慎,关注22200支撑;操作上建议暂时观望,或短线逢回调轻仓做多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期货市场 - 沪锌主力合约收盘价22395元/吨,环比涨150;09 - 10月合约价差 - 20元/吨,环比降20;LME三个月锌报价2805.5美元/吨,环比涨38.5;沪锌总持仓量206625手,环比降4688;沪锌前20名净持仓 - 7641手,环比降1864;沪锌仓单35194吨,环比增2403;上期所库存77838吨,环比增1035;LME库存68075吨,环比降1300 [3] 现货市场 - 上海有色网0锌现货价22200元/吨,环比降30;长江有色市场1锌现货价22380元/吨,环比涨300;ZN主力合约基差 - 75元/吨,环比降65;LME锌升贴水(0 - 3) - 2.95美元/吨,环比涨4.59;昆明50%锌精矿到厂价16910元/吨,环比降50;上海85% - 86%破碎锌15850元/吨,环比持平 [3] 上游情况 - WBMS锌供需平衡 - 12.47万吨,环比降10.41;LIZSG锌供需平衡 - 69.1千吨,环比增10.4;ILZSG全球锌矿产量当月值100.75万吨,环比降0.43;国内精炼锌产量62.8万吨,环比增4.5;锌矿进口量45.59万吨,环比增12.49 [3] 产业情况 - 精炼锌进口量35156.02吨,环比降22615.39;精炼锌出口量483.88吨,环比增266.83;锌社会库存11.76万吨,环比增0.27 [3] 下游情况 - 镀锌板当月产量232万吨,环比降13;镀锌板销量234万吨,环比降12;房屋新开工面积35206万平方米,环比增4841.68;房屋竣工面积25034万平方米,环比增2467.39;汽车产量251万辆,环比降29.86;空调产量1967.88万台,环比增347.64 [3] 期权市场 - 锌平值看涨期权隐含波动率12.71%,环比降0.3;锌平值看跌期权隐含波动率12.71%,环比降0.3;锌平值期权20日历史波动率6.04%,环比增0.76;锌平值期权60日历史波动率13.18%,环比降0.11 [3] 行业消息 - 工信部副部长表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突破GPU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今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增长将超40%;鲍威尔称劳动力市场指标稳定使联储能谨慎考虑政策调整,劳动力市场供需放缓实现“奇特平衡”,就业下行风险增加,短期内通胀风险偏上行,就业风险偏下行,货币政策框架调整,删除相关通胀目标及决策依据 [3]
新华财经早报:8月24日
新华财经· 2025-08-24 00:55
互联网平台价格监管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发布《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 围绕经营者自主定价、价格标示行为、价格竞争行为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提出30条细致规范要求 公开征求意见时间为1个月[1] 算力产业发展 - 2025综合算力指数排名显示河北、江苏、广东位列省级行政区前三 浙江、北京、上海、内蒙古、山西、山东、贵州进入前十 该指数从算力/存力/运力/模力/环境维度评估发展水平[1] - 工信部强调将有序引导算力设施建设 优化算力基础设施布局 引导各地合理布局智能算力 持续开展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建设 同时加快突破GPU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1] 汽车产业动态 - 海南调整2025年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 新增要求8月25日后购买的新车需在海南省注册上牌 且补贴审核期间车辆须登记在申请人名下[1] - 华为宣布9月推送ADS 4与Harmony Space5智能驾驶系统 中国汽车辅助驾驶渗透率达50%用时5年 辅助驾驶普及将加速自动驾驶时代到来[1] - 机械工业1-7月五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同比保持增长 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均实现平稳增长[1] 能源与技术突破 - 俄罗斯与美国正讨论在北极地区和阿拉斯加合作开采天然气的可能性 俄美机构及公司层面接触持续进行[1] - 南京大学研发"气体淬火辅助原位涂层技术" 显著缩小柔性与刚性钙钛矿光伏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差距 实验室成果正进行企业转化和中试[1] 国际关系与贸易 - 特朗普称若俄乌领导人两周内未举行直接会晤 将实施大规模制裁或关税[1] - 印度宣布暂停向美国寄送包裹 回应美国8月29日起取消800美元以下进口包裹免税待遇的政策[2] - 日韩首脑确认将通过"穿梭外交"机制保持密切沟通 推动双边信任关系建设[2] 基础设施安全 - 德国调查文件显示北溪-1/北溪-2天然气管道遭至少四枚定时炸弹炸毁 炸弹由帆船运送至波罗的海[2] 地区应急事件 - 三亚因台风"剑鱼"自8月24日起实行"五停一关"措施 包括停课/停工/停业/停运/停航及关闭景区[1]
景嘉微产品销量下降一年半亏2.53亿 拟2.2亿收购亏损公司溢价率3647%
长江商报· 2025-08-19 23:26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93亿元 同比下降44.78% [1][3]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8761.01万元 同比下降356.51% [1][3] - 2025年上半年扣非净利润亏损9611.96万元 同比下降550.44% [1][3] - 连续一年半累计净利润亏损2.53亿元 扣非净利润累计亏损3亿元 [1][3] - 图形显控产品收入8458.83万元同比下降62.91% 毛利率65.88%同比增8.28个百分点 [3] - 小型专用化雷达产品收入3047.41万元同比下降18.84% 毛利率59.6%同比增0.79个百分点 [3] - 芯片产品收入6425.46万元同比下降3.39% 毛利率15.08%同比下降14.54个百分点 [3] 历史业绩趋势 - 2016-2021年营业收入从2.78亿元增长至10.93亿元 净利润从1.05亿元增长至2.93亿元 [2] - 2022年营业收入达峰值11.54亿元 扣非净利润峰值2.6亿元 [2] - 2023年营业收入7.13亿元同比下降38.19% 净利润5968.11万元同比下降79.35% [2] - 2024年营业收入4.66亿元同比下降34.62% 净利润亏损1.65亿元 为上市后首次亏损 [2] 研发投入与募投项目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53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重79.4% [5] - 2024年10月定增募资38.33亿元 净额38.27亿元投入GPU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5] - 截至2025年6月末募投项目累计投入281.47万元 投资进度0.07% [5] 对外投资布局 - 拟以自有资金2.2亿元参与诚恒微增资 取得64.89%表决权成为控股股东 [1][5] - 诚恒微主营业务为边端侧AI芯片设计研发与销售 采用Fabless模式 [6] - 交易后公司将形成GPU+边端侧AI芯片双轮驱动发展模式 [6] - 诚恒微2024年营业收入30.36万元 净利润亏损1.29亿元 [6] - 2025年前5个月营业收入0元 净利润亏损6208.43万元 [6] - 截至2025年5月末净资产1748.82万元 交易估值6.55亿元较净资产增值3647% [1][6] 业务战略调整 - 积极拓展产品应用领域 推进产品化战略 [4] - 聚焦主业发展 坚持技术创新 持续推进产品迭代 [4] - 布局专用+通用市场领域 开展管理变革提升研发效率 [4][5] - 通过并购扩宽产品应用场景和服务客户领域 完善AI芯片多元化布局 [6]
上海GPU独角兽,拟赴港IPO!
搜狐财经· 2025-08-16 14:27
公司IPO计划 - 正考虑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 可能募集3亿至4亿美元资金 [1] - 目前仍在初步讨论中 IPO规模等细节可能会有所调整 [1] - 由大钲资本支持 正在与顾问就潜在的股票发行进行合作 [1] 公司业务与技术 - 成立于2015年 是国内通用GPU芯片及算力系统提供商 [3] - 通用GPU产品涵盖天垓及智铠系列 具备优效能、易迁移、高通用优势 [3] - 2020年12月成功点亮国内第一款全自研GPU架构云端训练芯片天垓100 [3] - 2022年5月成功点亮通用GPU推理芯片智铠100 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云端训练+推理完整解决方案的公司 [3] - 2023年11月天垓150芯片支持完成千亿大模型异构混合训练 成为国内首家具有异构算力混合训练能力的通用GPU芯片企业 [3] - GPU产品已助力超百个客户完成500余种模型训练 广泛应用于20多个行业 [3] 公司融资与股权 - 2019年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 由大钲资本、Princeville Capital领投 [4] - 2021年完成12亿元C轮融资 由沄柏资本和大钲资本联合领投 [4] - 2022年完成C+轮及C++轮融资 募集超10亿元 参与方包括金融街资本、厚朴投资等机构 [4] - 海南大钲投资合伙企业为第一大股东 直接持股比例9.43% [4]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是国内竞相制造芯片以与英伟达竞争并提升中国半导体产能的初创公司之一 [1] - 产品全面兼容国内外主流AI生态与深度学习框架 [3] - 拥有授权知识产权超270项 申请发明专利170余项 [3] - 荣获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 多次入选独角兽榜单 [3]
上海GPU独角兽,拟赴港IPO!
是说芯语· 2025-08-16 11:21
IPO计划 - 公司正考虑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 可能募集3亿至4亿美元资金 [1] - 目前仍在初步讨论阶段 IPO规模等细节可能会有所调整 [2] 公司背景与市场定位 - 公司成立于2015年 是国内通用GPU芯片及算力系统提供商 [5] - 公司致力于开发自主可控 国际领先的通用GPU产品 是众多竞相制造芯片以与英伟达竞争并提升中国半导体产能的初创公司之一 [3][5] 产品与技术发展 - 产品涵盖天垓及智铠系列 具备优效能 易迁移 高通用优势 全面兼容国内外主流AI生态与深度学习框架 [6] - 2020年12月成功点亮国内第一款全自研GPU架构云端训练芯片天垓100 实现从0到1突破 [6] - 2022年5月成功点亮通用GPU推理芯片智铠100 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GPU架构下云端训练+推理完整解决方案的公司 [6] - 2023年11月天垓150支持完成千亿大模型异构混合训练 成为国内首家具有异构算力混合训练能力的通用GPU芯片企业 [6] - 产品已助力超百个客户完成500余种模型训练 广泛应用于20多个行业 [6] 知识产权与荣誉 - 公司拥有授权知识产权超270项 申请发明专利170余项 [6] - 荣获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称号 多次入选独角兽榜单 [6] 融资与股权结构 - 已完成多轮融资 包括2019年数亿元B轮融资和2021年12亿元C轮融资 [7] - 2022年C+轮及C++轮融资募集超10亿元 参与方包括金融街资本 厚朴投资等机构 [9] - 海南大钲投资合伙企业为第一大股东 直接持股比例9.43% [9] - 南京优昫股权投资合伙企业 上海曦识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分别为第二和第三大股东 持股8.52%和7.13% [9]
东芯股份(688110.SH):公司对上海砺算的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未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智通财经网· 2025-08-11 13:07
公司股价异动原因 - 公司股价异动与市场关于砺算科技发布首款自研GPU芯片"7G100"及首款显卡产品Lisuan eXtreme的媒体报道相关 [1] 砺算科技产品定位 - 砺算科技芯片产品主要应用于个人电脑、专业设计、AIPC、云游戏、云渲染、数字孪生等场景 [1] - 产品明确不应用于大模型算力集群等相关场景 [1] 产品商业化进展 - 产品实现销售需经过产品认证、客户导入、量产供货等环节 均存在不确定性 [1] 投资关系及财务处理 - 公司对砺算科技的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未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1]
对话王光熙:具身智能,下一个“汽车时代”?
钛媒体APP· 2025-07-31 09:34
具身智能投资热度 - 截至2025年7月10日国内具身智能及人形机器人赛道完成141起投融资事件 其中121起集中于机器人整机厂 20起来自零部件企业 显著超越2024年全年77起总数 [2] - 热钱持续涌向具身智能领域 投资机构、互联网大厂CVC、国家政策及传统能源/物流/电商企业纷纷入局 [6] 联想创投布局策略 - 联想创投在机器智能领域深耕逾十年 累计投资超过50家相关企业 涵盖核心部件、协作臂、AGV、AMR等多种形态 [4] - 投资案例包括星动纪元、逐际动力、跨维智能、星海图、它石智航等具身智能企业 并领投云迹科技(全球服务终端消费者数量首位 在线机器人最高达3.6万台) [2][3] - 在GPU芯片领域采取追赶式布局 结合集团生态合作需求选择时机与团队 而在具身智能领域采取早期激进布局 在大模型领域强调精准生态合作 [13][14][15] 商业化应用进展 - 工业、物流、商业场景已实现闭环应用 通过复合机器人实现端到端自动化 效率提升2-3倍 但人工替代率仍处于百分之几至几十阶段 [11][12] - 无人叉车行业渗透率不足5% 若提升至10%将带来3-4倍增长 酒店对话系统已实现LLM化并衔接机械臂操作 [12] - 教育科研赛道规模将比四足机器人市场(数十亿级)扩大数倍 家庭消费场景渗透率偏低但存在爆款产品潜力 [9][12] 技术演进与创业者特征 - 具身智能技术迭代速度超越过去几代技术革新 创业公司需保持高度灵活性和动态性 [8] - 新一代创业者普遍年轻且为"原生AI跨界人才" 具备多学科融合背景 包括年轻教授、自动驾驶及大疆等企业人才 [7] 长期战略领域布局 - 量子计算领域因属联想核心主业需长期布局 目前处于早期阶段 人才与技术体系尚未完全聚合 [15][16] - 脑机接口领域关注医疗场景商业化(如疾病治疗) 通过"火种计划"推动产业验证与场景共创 [16][17]
东芯股份(688110.SH):上海砺算正在持续进行产品优化提升工作,下一步将进行客户送样以及量产
格隆汇APP· 2025-07-30 11:21
东芯股份对外投资进展 - 公司于2024年以自有资金2亿元向上海砺算进行增资,投资后持有上海砺算37.88%的股权 [1] - 截至2025年5月25日,上海砺算收到首批封装完成的G100芯片并完成主要功能测试 [1] - 上海砺算正在持续进行产品优化提升工作,下一步将进行客户送样以及量产 [1] 上海砺算产品研发动态 - 上海砺算发布了首款自研GPU芯片"7G100"及首款显卡产品LisuaneXtreme [1] - 相关进展已通过公司公告披露于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 [1]
上海GPU独角兽启动IPO!估值百亿,快手阿里都投了
搜狐财经· 2025-07-21 00:02
公司上市进程 - 上海GPU独角兽瀚博半导体于2025年7月18日在上海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正式启动A股上市进程,辅导机构为中信证券[2][3] - 公司辅导工作安排计划在2025年10-11月进行辅导总结、准备验收[1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成立于2018年12月20日,注册资本为5.4348亿元,法定代表人为杨勤富[3][5] - 公司注册地址为上海市闵行区万源路2800号[5] - 公司行业分类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代码为"I65"[5] 股权结构 - JUN QIAN(钱军)与LEI ZHANG(张磊)通过直接持有、间接持有及17家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控制公司42.1465%的表决权,签署一致行动协议并担任公司董事长、董事,为公司共同实际控制人[4][5] - 公司不存在直接持股30%以上的单独股东主体,无控股股东[4][5] 核心团队 - 钱军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毕业于美国爱荷华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曾在美国AMD担任高级总监,负责GPU和AI服务器芯片设计[5] - 张磊本科毕业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电子工程系,硕士毕业于多伦多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2004年任职于ATI,2013年晋升为AMD Fellow[6] - 两人于2018年末共同创办瀚博半导体[6] 业务与技术 - 公司定位为高端GPU芯片提供商,拥有自主研发的核心IP及两代GPU芯片[6] - 产品适用于通用计算和图形渲染,已实现量产并商业化落地,应用于大模型、智算中心、智慧工业等领域[6] - 研发团队规模500人以上,研发人员占比80%以上,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超70%[6] 融资与估值 - 公司2025年估值为105亿元[6] - 主要投资者包括快手、阿里、联发科等互联网大厂[6] - 融资历程:2020年11月完成5000万美元A轮融资,2021年4月完成5亿元A+轮融资,2021年12月完成16亿元B1&B2轮融资[8][10] 行业动态 - 过去一年国内已有5家GPU公司启动A股IPO进程,其中格兰菲专注图形显卡,其他4家聚焦AI芯片[11] - 摩尔线程、沐曦股份科创板IPO已获受理,审核状态变更为"已问询"[11]
葛卫东领百家机构压阵 沐曦股份IPO背后:32 亿巨亏压顶 97%营收全靠一款芯片
新华财经· 2025-07-11 05:21
公司IPO与融资情况 - 沐曦股份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 融资金额为39 04亿元 保荐机构为华泰联合证券 [1] - 公司采用科创板第四套上市标准申报 预计市值不低于30亿元 最近一次外部股权融资投后估值为210 71亿元 [5] - 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7 43亿元 符合科创板第四套标准中"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的要求 [5] 主营业务与产品结构 - 公司自主研发全栈高性能GPU芯片及计算平台 主营业务为研发、设计和销售应用于人工智能训练和推理、通用计算与图形渲染领域的全栈GPU产品 [1] - 目前仅有训推一体芯片曦云C500系列单一产品形成规模收入 2024年该产品贡献收入7 22亿元 占公司当年收入的97% [2] 行业竞争格局 - 国内GPU芯片行业在政策支持下竞争激烈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海光信息、天数智芯、壁仞科技、摩尔线程等通用型计算架构企业 以及华为海思、寒武纪、昆仑芯、燧原科技等专用型计算架构企业 [2] - 公司采用Fabless经营模式 依赖外部晶圆代工厂和封装测试厂 面临境外供应链安全风险 [4] 财务表现与客户情况 - 2022-2025年一季度累计亏损超过32亿元 其中2024年单年亏损14 09亿元 [5] - 客户集中度较高 2025年一季度第一大客户超讯通信贡献39 95%收入 但该客户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减少31 57% 2025年一季度继续同比减少43 02% [6] 创始团队与股东结构 - 创始团队陈维良、彭莉、杨建均曾在AMD工作超过10年 陈维良为实控人 彭莉和杨建曾获AMD"企业院士"称号 [7][8][9] - 股东包括混沌投资及葛卫东(持股7 48%)、经纬系6家关联公司(持股5 13%)等113家财务投资者 IPO前12个月新增近百位股东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