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对话王光熙:具身智能,下一个“汽车时代”?

具身智能投资热度 - 截至2025年7月10日国内具身智能及人形机器人赛道完成141起投融资事件 其中121起集中于机器人整机厂 20起来自零部件企业 显著超越2024年全年77起总数 [2] - 热钱持续涌向具身智能领域 投资机构、互联网大厂CVC、国家政策及传统能源/物流/电商企业纷纷入局 [6] 联想创投布局策略 - 联想创投在机器智能领域深耕逾十年 累计投资超过50家相关企业 涵盖核心部件、协作臂、AGV、AMR等多种形态 [4] - 投资案例包括星动纪元、逐际动力、跨维智能、星海图、它石智航等具身智能企业 并领投云迹科技(全球服务终端消费者数量首位 在线机器人最高达3.6万台) [2][3] - 在GPU芯片领域采取追赶式布局 结合集团生态合作需求选择时机与团队 而在具身智能领域采取早期激进布局 在大模型领域强调精准生态合作 [13][14][15] 商业化应用进展 - 工业、物流、商业场景已实现闭环应用 通过复合机器人实现端到端自动化 效率提升2-3倍 但人工替代率仍处于百分之几至几十阶段 [11][12] - 无人叉车行业渗透率不足5% 若提升至10%将带来3-4倍增长 酒店对话系统已实现LLM化并衔接机械臂操作 [12] - 教育科研赛道规模将比四足机器人市场(数十亿级)扩大数倍 家庭消费场景渗透率偏低但存在爆款产品潜力 [9][12] 技术演进与创业者特征 - 具身智能技术迭代速度超越过去几代技术革新 创业公司需保持高度灵活性和动态性 [8] - 新一代创业者普遍年轻且为"原生AI跨界人才" 具备多学科融合背景 包括年轻教授、自动驾驶及大疆等企业人才 [7] 长期战略领域布局 - 量子计算领域因属联想核心主业需长期布局 目前处于早期阶段 人才与技术体系尚未完全聚合 [15][16] - 脑机接口领域关注医疗场景商业化(如疾病治疗) 通过"火种计划"推动产业验证与场景共创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