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机器人

搜索文档
上海先惠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决议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9-26 19:01
董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 第四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于2025年9月26日以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 应到董事7人 实际出席7人 会议由董事长潘延庆召集和主持[2] - 会议通知于2025年9月24日通过电子邮件送达全体董事 召集和召开程序符合《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规定[2] 日常关联交易审议情况 - 审议通过《关于增加公司2025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的议案》 新增日常关联交易金额合计3,500万元人民币[11] - 关联董事潘延庆和王颖琳回避表决 非关联董事全票同意(5票同意 0票反对 0票弃权)[5][6] - 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和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已事前审议通过该议案[4][11] 关联方基本情况 - 交易对方为阿尔伯特机器人(长沙)有限公司 成立于2025年9月2日 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15] - 股权结构为潘延庆持股78% 王颖琳持股11% 陈益坚持股11% 注册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15] - 经营范围涵盖工业机器人制造与销售 智能机器人研发与销售 人工智能系统集成服务及进出口业务[16] 关联交易具体内容 - 新增交易包括向关联方采购工业场景机器人系列产品(人形机器人、复合机器人、灵巧手、AI复眼系列产品及服务)[18] - 同时向关联方销售人形机器人、复合机器人、灵巧手的精密结构件[19] - 交易定价遵循市场化原则 以市场价格为依据双方协商确定[17][22] 交易必要性及影响 - 新增关联交易属于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所需 具有商业合理性和必要性[17][21] - 交易不会影响公司独立性 不会对关联方形成依赖 符合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10][11][24] - 保荐机构对此次增加日常关联交易预计事项无异议 认为决策程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24]
越疆(02432.HK):营收稳健增长 加快人形机器人落地进程
格隆汇· 2025-09-05 11:00
财务表现 - 2025H1公司实现收入人民币1.53亿元 同比增长27.1% 净亏损人民币0.41亿元 较去年同期0.60亿元收窄 经调整后净亏损人民币0.23亿元 较去年同期0.349亿元改善[1] - 六轴协作机器人产品收入0.94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46.7% 收入占比升至61.2% 四轴协作机器人收入0.40亿元 同比增长7.7% 复合机器人收入0.17亿元 同比增长13.1%[1] - 毛利率达47.0% 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 剔除存货减值影响后毛利率为49.4% 与去年同期49.3%基本持平 净亏损率26.7% 较去年同期49.7%显著收窄[2] 业务发展 - 工业场景收入0.81亿元 同比增长22.4% 商业场景收入0.14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65.5% 主要受益于医疗理疗和商业零售场景的持续深耕[1] - 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于2025年6月开启全球量产交付 公司在具身智能领域取得关键进展[1] - 与药师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探索医药具身智能机器人 AI大模型及药品物联网技术在医药全链场景的应用[2] 研发与运营 - 研发开支绝对额同比增长30.3%至0.41亿元 公司持续加大对关键技术和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研发投入[2]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1.5% 主要用于加强全球销售渠道扩张 期间费用率合计99.4% 较去年同期109.3%有所下降[2] - 公司展示机器人制作早餐视频 展现其无需专门编程即可识别并抓取多种食材和餐具的泛化抓取能力[3]
越疆(02432):营收稳健增长,加快人形机器人落地进程
东吴证券· 2025-09-04 09:04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1][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实现收入人民币1.53亿元,同比增长27.1%,较2024年同期增速9.6%显著提升 [2] - 2025H1净亏损人民币0.41亿元,较去年同期0.60亿元收窄31.7% [2] - 经调整后净亏损为人民币0.23亿元,较去年同期0.349亿元改善34.1% [2] - 毛利率达47.0%,同比提升3.1个百分点;剔除存货减值影响后毛利率为49.4%,与去年同期49.3%基本持平 [3] - 净亏损率为26.7%,较去年同期49.7%大幅改善23.0个百分点 [3] 产品收入结构 - 六轴协作机器人收入0.94亿元,同比增长46.7%,收入占比升至61.2% [2] - 四轴协作机器人收入0.40亿元,同比增长7.7% [2] - 复合机器人收入0.17亿元,同比增长13.1% [2] 应用场景表现 - 工业场景收入0.81亿元,同比增长22.4% [2] - 商业场景收入0.1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65.5%,主要受益于医疗理疗和商业零售场景的持续深耕 [2] 费用结构 - 期间费用率合计99.4%,较去年同期109.3%下降9.9个百分点 [3] - 销售费用率53.7%,管理费用率17.7%,研发费用率26.7%,财务费用率1.32% [3] - 研发开支绝对额同比增长30.3%至0.41亿元 [3]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1.5%,主要用于加强全球销售渠道扩张 [3] 战略进展 - 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于2025年6月开启全球量产交付 [2] - 2025年6月3日与药师帮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智慧解决方案在医药全链场景的应用 [3] - 2025年3月展示机器人制作早餐视频,展现强大的泛化抓取能力 [4]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4.96亿元、6.73亿元、8.97亿元 [1] - 预计同比增速分别为32.84%、35.53%、33.32% [1] - 预计归母净利润2025年亏损0.43亿元,2026年扭亏为盈0.01亿元,2027年增长至0.35亿元 [1] - 当前市值对应2025-2027年PS分别为40倍、30倍、23倍 [9] 市场数据 - 收盘价52.15港元 [7] - 市净率18.98倍 [7] - 港股流通市值179.21亿港元 [7] - 每股净资产2.50元 [8] - 资产负债率26.51% [8]
协作机器人龙头越疆亏损收窄 上半年国内收入大涨56.7%
中国经营报· 2025-09-02 14:57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收1.53亿元 同比增长27.1%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0.409亿元 亏损同比收窄31.8% [2] - 经调整亏损净额(扣非净利润)为-0.229亿元 同比收窄34.4% [2] - 毛利率47.0% 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 [2] 收入结构 - 境内营收7294.1万元 同比大幅增长56.7% 在总营收中占比由38.7%提升至47.6% [3] - 境外营收8014.6万元 同比微增8.4% 在总营收中占比由61.3%降至52.4% [5] - 六轴协作机器人收入9364.6万元 同比增长46.7% 占总收入61.2% [4] - 四轴协作机器人收入3958.2万元 同比增长7.7% 占总收入25.9% [4] - 复合机器人收入1664.7万元 同比增长13.1% 占总收入10.9% [4] 应用场景表现 - 工业场景实现收入8110.7万元 同比增长22.4% 占总收入53.2% [4] - 教育场景收入5766.2万元 同比增长18.3% 占总收入37.8% [4] - 商业场景收入1377.0万元 同比大增165.5% 占总收入9% [5] 战略发展 - 采用"协作机器人智能化升级+具身智能创新"双轮驱动战略 [2] - 全球协作机器人生产基地第10万台机器人成功下线 成为行业首家出货量突破10万台的中国机器人企业 [6] - 服务超80家世界500强客户 包括苹果产业链、一汽、丰田、宝马、比亚迪、宁德时代等 [6] 具身智能布局 - 2023年正式启动人形机器人研发 今年3月发布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 [6] - DOBOT Atom第二代产品展示毫米级多场景操作能力 定位满足工业、商业、家庭三重场景 [7] - 成为英伟达物理AI全球生态伙伴 与腾讯深化战略合作加速多场景应用落地 [7] - 与药师帮合作推动智慧医药无人零售新场景部署 [7] 市场环境与挑战 - 海外市场受贸易政策与关税不确定性影响 面临产品准入受限、定价空间缩小及市场渗透速度放缓等增长瓶颈 [5] - 销售及经销开支达8220万元 同比增31.5% [5]
越疆(2432.HK):协作机器人智能化升级+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有望持续推动业绩增长
格隆汇· 2025-08-29 18:53
财务业绩表现 - 1H25实现营收1.53亿元 同比增长27.1% 较1H24的9.6%增速显著提升 [1] - 1H25毛利率提升至47% 同比+3.1个百分点 剔除存货减值影响后稳定于49.4% [1] - 经调整后净亏损2290万元 同比大幅收窄34.4% 经营效率优化成果显著 [1] 产品结构分析 - 六轴协作机器人收入0.94亿元 同比增长46.7% 营收占比提升至61% [1] - 四轴协作机器人收入0.40亿元 同比增长7.7% 工业场景需求增长部分被教育产品转向六轴抵消 [1] - 复合机器人收入0.17亿元 同比增长13.1% 受益于制造/商业领域需求增长 [1] 应用场景表现 - 工业场景收入0.81亿元 同比增长22.4% [2] - 教育场景收入0.58亿元 同比增长18.3% [2] - 商业场景收入0.14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65.5% 受益于医疗理疗和商业零售场景深耕 [2] 新产品研发进展 - 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于6M25完成量产验证并交付日本客户 [3] - 具备±0.05mm工业级重复定位精度 可覆盖电子焊接、精密校准等任务 [3] - 预计10M25推出第三代人形机器人产品 核心升级寿命、能耗和全身运动协调性 [3] 产品生态扩展 - 4M25发布通用数据采集平台轮式+单臂具身智能机器人 覆盖工业制造、商业零售等低成本领域 [3] - 7M25发布30KG负载能力六足仿生机器人 已落地行业巡检、教育领域 [3] - 下一代六足机器人产品预计4Q25推出 将定位更广泛客户群体 [3] 研发投入规划 - 1H25研发投入0.4亿元 同比提升30.3% [3] - 未来将持续提升研发开支 主要用于具身领域人才/新品投入、垂直领域模型训练和场景数据搜集 [3] 市场拓展与客户发展 - 已构建0.25-30kg负载范围的完整产品矩阵 涵盖从桌面型到服务型机器人的全产品线 [4] - 世界500强客户增至80家 依托稳定产品性能持续拓展客户 [4] - 预计25-27年营收分别为5.0亿元、6.7亿元和8.9亿元 [4]
越疆(02432):1H25业绩点评:协作机器人智能化升级+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有望持续推动业绩增长
光大证券· 2025-08-29 10:44
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4] 核心观点 - 协作机器人智能化升级与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推动业绩增长 [1] - 1H25营收1.53亿元,同比增长27.1%,毛利率提升至47% [1] - 六轴协作机器人收入0.94亿元,同比增长46.7%,占比提升至61% [2] - 商业场景收入同比增长165.5%至0.14亿元 [2] - 具身智能机器人实现量产交付,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0.3%至0.4亿元 [3]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5.02亿元、6.70亿元、8.89亿元 [4] 财务表现 - 1H25经调整净亏损2290万元,同比收窄34.4% [1] - 2025E归母净利润预计为-6300万元,2027E有望转正至300万元 [4][8] - 2025E营收增长率34.3%,2026E为33.4%,2027E为32.8% [4][8] - 六轴协作机器人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025E预计达327百万元 [8] 产品与业务 - 六轴协作机器人受益于3C电子、医疗和商业零售场景拓展 [2] - 四轴协作机器人收入0.40亿元,同比增长7.7% [2] - 复合机器人收入0.17亿元,同比增长13.1% [2] - 工业/教育/商业场景收入分别为0.81亿元、0.58亿元、0.14亿元 [2] - 人形机器人DOBOT Atom完成量产交付,定位精度±0.05mm [3] - 轮式、多足机器人覆盖工业制造和商业零售低成本领域 [3] 研发与创新 - 1H25研发投入0.4亿元,同比增长30.3% [3] - 预计10M25推出第三代人形机器人,升级寿命、能耗和运动协调性 [3] - 下一代六足仿生机器人预计4Q25推出,定位更广泛客户群体 [3] 市场与客户 - 世界500强客户增至80家 [4] - 产品负载范围覆盖0.25-30kg,涵盖桌面型到服务型全产品线 [4] - 咖啡机器人、艾灸机器人等商用产品预计2H25部分放量,2026年大规模推广 [2]
软通动力上半年营收稳步攀升 软硬一体战略成效显著
证券日报网· 2025-08-28 06:45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整体营收157.81亿元 同比增长25.99% [1] - 归母净利润同比向好 经营现金流持续稳健 [1] - 计算产品与智能电子业务营收67.56亿元 同比增长72.77% 占总营收42.81% [1] - 第二季度营收87.70亿元 同比增长23.93% 环比增长25.10%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0.55亿元 环比增长127.87% 实现扭亏为盈 [1] - 第二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3.58亿元 环比增长173.92% [1] 业务发展 - 大客户业务保持强劲韧性 咨询与解决方案市场竞争力提升 [2] - 深度参与大型ICT厂商生态共建 覆盖ICT基础设施/云与智能终端/根技术/企业核心商业管理系统等领域 [2] - 成功布局亚太和中东地区多国市场 拓展阿尔及利亚CBP项目 [2] - 软通咨询签署多个千万元级AI解决方案大单 [2] - 构建"1+4+N"AI工程能力矩阵 在玉柴动力和艾比森等企业成功落地应用 [2] 产品与技术 - 软通计算机覆盖国产替代重点行业 稳居业内第一梯队 [2] - "软通华方"成为清华同方品牌在计算产品领域唯一合法传承者 [2] - 京牌京产首台服务器于上半年正式下线 [2] - 推出20余款信创终端新品 [2] - 发布天擎S1和天擎A2自研人形机器人 中标无锡智能服务人形机器人项目 [2] - 推出3款复合机器人 与北京六建集团合作拓展建筑工程智能机器人 [2] 战略布局 - 推出"iSoftStoneDigital软通国际"品牌 全面启动"出海2.0"战略 [3] - 国内持续优化九大区域布局 加速推进70余个核心城市节点覆盖 [3] - 2025年上半年实现签约额快速增长 [3] 重大项目 - 中标北京市2025年终端设备集中带量采购项目 [3] - 中标中国移动人工智能通用计算设备(推理型)集中采购项目 [3] - 中标中国联通10万台办公电脑集采项目 [3] - 获得"巴基斯坦总理青年计划笔记本电脑项目"10万台订单 [3] - 中标无锡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软件及服务项目 [3] - 获得区域某亿级算力中心项目 [3]
川机器人“牵手”华锐精密 共同推动机器人在刀具制造行业落地应用
证券时报网· 2025-08-18 13:29
战略合作协议 - 川机器人与华锐精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共享市场资源和渠道 共同推进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加工制造工艺 推动机器人在制造企业的落地应用 [2] - 双方成立专项工作组 细化合作内容 定期开展技术交流 华锐精密提供机器人典型零部件加工工艺和刀具选择技术支持 川机器人提供机器人典型零件加工需求和应用场景 [2] - 华锐精密优先选用川机器人的机器人 川机器人优先选用华锐精密的加工刀具 双方共享市场信息和客户资源 共同开拓新市场 [3] 华锐精密业务进展 - 华锐精密是国内知名硬质合金切削刀具制造商 2025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加大航空航天 机器人等领域刀具研发力度 已在耐热合金加工用涂层刀具和精密零部件切削刀具开发方面取得成果 [3] - 公司未来将继续加大研究投入 力争在新兴领域切削刀具方面取得突破 [3] 川机器人业务布局 - 川机器人准备冲刺科创板 公司成立于2012年 现为新三板创新层企业 专注于研发生产人形机器人 复合机器人 协作机器人 码垛机器人及机器人核心零部件 [3] - 公司未来重点构建以人形机器人为主导 以谐波减速机为支撑 以超轻量协作机器人 一体化关节 轴承耐磨强化涂层技术等为新增长点的产品布局 [3][4] - 公司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展示人形机器人T1pro 复合机器人WC1 WC2 超轻量协作机器人及谐波减速机+超轻量一体化关节等产品 [4] 川机器人其他合作 - 川机器人与利和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推进机器人自动化制造与检测 推动机器人在制造企业的落地应用 [4] - 川机器人与冠盛股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双方将共享市场资源和销售渠道 研发生产高品质低成本机器人轴承产品 [4]
又一家机器人企业申请上市!
中国经营报· 2025-08-11 05:53
公司上市计划与进展 - 天链机器人完成A股IPO辅导备案 拟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辅导券商为华安证券[2] - 公司选择科创板上市原因包括板块包容性强 审核流程高效透明 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2] 财务表现 - 2023年营业收入2139.26万元 2024年营业收入2991万元 三年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12.03%[3] - 2024年扣非净亏损1518.73万元 新三板上市十年持续亏损[3] - 研发费用占营收比例超50% 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4] - 2024年存货周转天数达297天 应收账款占营收比重超40%[6] - 当前市值约9.1亿元 未达科创板最低标准10亿元[7] 业务运营与产品 - 核心产品包括谐波减速机 2024年出货量55723台 复合增长率29%[4] - 人形机器人2024年仅交付10台 协作机器人出货量为个位数[5] - 谐波减速机毛利率被压缩至约20%[4] - 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60%以上 核心零部件进口依赖度高[5] 客户与市场 - 第一大客户伯朗特机器人贡献营收52.23% 客户集中度高导致议价能力弱[5] - 产品面临哈默纳科等国际巨头竞争 国内市场价格战激烈[4] 现金流状况 - 自2021年以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为负[6] - 现金流紧张原因包括存货积压 应收账款占比高 研发与营销预付增加[6] - 珠海生产基地建设投入大但尚未投产 无现金回流能力[6] 行业状况 - 机器人行业多数企业处于亏损阶段 仅少数头部企业微利[9] - 行业面临高研发投入 同质化竞争 核心技术短板等挑战[9] - 核心部件多依赖日本 德国企业 国产替代进程缓慢[9] - 商业化应用场景较少 数据驱动的自主学习和进化未形成有效闭环[9]
对话产业链大佬:详解移动机器人AGVAMR产业进程
2025-08-07 15:03
移动机器人(AGV/AMR)行业研究纪要分析 行业概述 - AGV正向AMR演进 核心技术为视觉导航和SLAM激光导航 实现自主避障和移动 不再依赖固定路线 提升单体智能[1] - 市场主流厂商产品分为潜伏式、移载重载、无人叉车和复合机器人四大类 价格因功能、承重和定制需求而异 复合机器人价格最高[1][3] - 国内移动机器人市场主要分为物流行业系统集成商、设备制造商、软件开发商和平台类企业 各企业在应用领域有独特客户群体[2][18] 产品分类与价格 - 潜伏式机器人:体积小 可钻到货架下面 通过举起货架实现物流转运 应用最广泛[3] - 移载和重载机器人:更多用于生产线 与物流设备对接 如输送线或堆垛机[3] - 无人叉车:替代传统人工叉车 实现搬运或堆高功能 解决单个机器人一次只能搬运一个托盘问题[3] - 复合机器人:底盘加机械手臂组合 自2024年起各大厂商开发 不需要其他物流设备辅助 自身即可完成抓取任务[3] - 价格区间: - 潜伏式移动机器人单体价格8万至15万[5] - 插曲式移动机器人价格20万至40万[5] - 重载版本标配负载1,500公斤到2,500公斤 价格浮动12万至25万[5] - CTO版本移动机器人价格范围18万至40万元[5] 市场需求与客户群体 - 国内智能物流装备市场需求广泛 主要客户群体包括汽车行业、3C行业、新能源行业等[6] - 各行业需求差异: - 汽车行业:用工成本增加、安全生产要求提高及个性化定制需求增强[6] - 光伏行业:四大工艺环境复杂 对接进度高且搬运强度大[8] - 锂电行业:招工难、对接进度高以及物料追溯性要求高[8] - 3C行业:SKU种类繁多且齐套性要求高[8] - 商通物流:业务波动量大 特殊时段物流压力倍增[8] 行业发展趋势 - 疫情对各行业需求产生显著影响: - 光伏行业从2023年开始进入寒冬期[9] - 汽车行业受负面影响 预计2026年回暖[9] - 医药、半导体、3C和物流行业呈现正向发展[9] - 仓储自动化转型升级潜力巨大 推动"货到人"模式 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10] - 海外市场需求增长显著 2024年增长率达50%至51% 预计海外盈利能力将超过国内[21] 竞争格局 - 主要企业: - 新松:汽车、新能源领域[18] - 极智家:电商零售医药鞋服领域[18] - 海柔:鞋服3PL电商领域[18] - 海康:汽车半导体3C新能源领域[18] - 未来竞争: - 外部:海外市场增速远超预期[19] - 内部:半导体、电商及第三方物流等行业机会较大[19] - 上游技术逐渐成熟且价格降低 新型技术如AI、5G边缘计算等融合提升运营效率[19] 技术与应用挑战 - 叉式AGV销量和渗透率不高原因: - 应用场景在物流行业中占比较少[22] - 不同托盘种类导致兼容性问题[22] - SLAM导航精度只能达到正负10毫米甚至正负5毫米 堆高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22] - 叉车对地面损伤较大 影响精度[22] - 实现人车分流的封闭库房是最佳应用环境 但实际中少有足够大的专门库房[22] 投资与回报 - Ada行业投资回收期逐步缩短 从最初三年到两年 现在一般一个项目能控制在1.2到1.5年[13] - 软件和硬件的毛利率差异较大 最高和最低之间的差距约为10个百分点 光伏行业的软件毛利率最高[16] 业务模式 - 智能物流装备企业系统集成业务流程: - 商机获取、方案跟进、项目立项、招投标和项目实施[14] - 项目经理需细化方案 现场观察 调整规划 进行安全教育 最终上线试运行并进入售后维护阶段[15] - 收费模式: - 硬件报价:产品单价乘以数量 根据产品线和定制内容决定价格[15] - 软件报价:根据行业定制标准功能和额外要求报价 并与AGV数量、SKU、出入库要求及实际业务场景相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