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贸易顺差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外贸顺差创新高,美国逆差在减少,都是赢家!关税战中,受伤的究竟是谁呢?
搜狐财经· 2025-08-29 12:40
中国贸易表现 - 前7个月商品出口总额21303.6亿美元 同比增长6.1% 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1] - 前7个月进口商品金额14468.5亿美元 同比下降2.7% [3] - 对外贸易顺差6835.1亿美元 同比增速超过30% 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3] 美国贸易表现 - 6月份出口商品金额1798.65亿美元 同比增长3.1% [3] - 6月份进口商品金额2727.41亿美元 同比下降0.1% [3] - 6月份外贸逆差928.76亿美元 同比缩减5.7% [3] 德国贸易表现 - 6月份出口商品金额1481.79亿美元 增长7.2% [4] - 6月份进口商品金额1303.16亿美元 增长13.3% [4] - 6月份贸易顺差178.63亿美元 减少23.2% [4] - 上半年出口商品金额8592.85亿美元 同比增长1.0% [4] - 上半年进口商品金额7456.62亿美元 同比增长5.6% [4] - 上半年顺差金额1136.23亿美元 大跌21.4% [4] 日本贸易表现 - 6月份出口商品金额636.21亿美元 增长8.2% [6] - 6月份进口商品金额625.64亿美元 同比增长9.0% [6] - 6月份对外贸易顺差10.57亿美元 同比跌幅接近25% [6] 印度贸易表现 - 7月份出口372.38亿美元 进口645.87亿美元 当月逆差273.49亿美元 同比上涨10.4% [6] - 前7个月出口2644.01亿美元 进口4190.23亿美元 逆差1546.22亿美元 同比大涨11.8% [6] 越南贸易表现 - 6月份出口商品金额394.89亿美元 增长16.3% [6] - 6月份进口商品金额366.63亿美元 增长20.2% [6] - 6月份顺差28.26亿美元 减少17.9% [6] - 上半年外贸顺差76.29亿美元 上年同期121.49亿美元 暴跌37.2% [6] 欧洲国家贸易表现 - 英国6月份外贸逆差扩大至50.1亿英镑 为2月以来最大数值 [6] - 法国6月出口488亿欧元 进口621亿欧元 逆差133亿欧元 同比暴涨130% [6] - 西班牙6月份外贸逆差从去年同期的7.1亿欧元激增至36亿欧元 [6] - 荷兰6月份外贸顺差下降至102.5亿欧元 同比下降13.9% [6] 贸易格局分析 - 中国贸易优势体现在全产业链和制造业升级优势 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 [7] - 美国逆差缩减主要得益于高关税壁垒抑制进口 同时能源出口增长助推出口 [7] - 高端制造竞争国如德国、日本面临美国关税压力和中国本土产业升级竞争 [9] - 新兴加工贸易国如越南、印度面临进口成本上升和欧美需求波动双重压力 [9] - 内需脆弱发达经济体如英国、法国因能源价格高企和进口制成品价格攀升导致逆差扩大 [10] - 全球贸易整体"蛋糕"可能正在变小 扭曲了全球资源配置并推高交易成本 [11]
6月份欧盟和欧元区贸易顺差下降
商务部网站· 2025-08-26 17:42
欧元区贸易顺差变化 - 欧元区6月货物贸易顺差从5月165亿欧元大幅降至70亿欧元 [1] - 欧盟6月贸易顺差从5月130亿欧元降至80亿欧元 [1] 化学品行业表现 - 化学品及相关产品出口下降是欧元区贸易顺差缩减主因 [1] 欧盟与美国贸易 - 6月欧盟对美出口额同比下降10.3%至402亿欧元 [1] - 同期欧盟从美国进口额同比增长16.4%达306亿欧元 [1] 欧盟与中国贸易 - 6月欧盟从中国进口额同比增长16.7%达464亿欧元 [1] - 同期欧盟对中国出口额同比下降12.7%至169亿欧元 [1] - 对华商品贸易逆差达295亿欧元 较去年同期扩大44.6% [1]
两百年后,中国重返全球最大贸易顺差国 |东哥笔记
搜狐财经· 2025-08-21 08:28
贸易顺差规模与增长 - 中国2024年贸易顺差接近1万亿美元 按1-4月节奏全年或达12000亿美元 [2][3] - 义乌市实现1000亿美元顺差 规模相当于全球排名第七 [3] - 2024年中美贸易顺差达3610亿美元 占中国总顺差37% [5] 出口结构变化 - 对东盟出口4月同比增长超20% 对非洲和拉美出口分别拉动0.19和0.14个百分点 [2] - 一般贸易顺差占比从2018年24.5%升至2024年73.1% 反映产业链自主性增强 [6] - 手机产业中国品牌通过一般贸易出口占比达85% 顺差扩大29.5% [6] 进口量价变动 - 1-4月铁矿砂进口量同比下降5.5% 价格下跌22.3% [3] - 天然气进口量下降9.2% 价格下跌14.8% [3] - 国内粮食进口量同比下降39.9% [3] 产业升级与替代 - 汽车零部件国产化率从65%升至82% 推动顺差增长140.5% [6] - 减少对美国大豆玉米进口依赖 转向采购巴西阿根廷农产品 [3] - 减少芯片进口依赖 减少日德零部件进口依赖 [6] 中美贸易关系演变 - 2025年1-6月中美贸易总额2893.61亿美元 同比下滑10.4% [5] - 中国对美出口下降10.9% 自美进口下降8.7% 对美顺差下降12.0% [5] - 中美顺差占中国总顺差比例从2018年92%降至2025年1-6月24.19% [5] 跨国企业贸易贡献 - 苹果产品2024年对美出口430亿美元 占中国对美出口总额8% [7] - 苹果产品账面贡献中美顺差11.9% 若70%产能转移将减少340亿美元顺差 [7] - 美资企业年利润回流约1500亿美元 使真实顺差缩水40%以上 [7] 全球竞争力表现 - 产业升级推动自主品牌崛起 主要依赖本土供应链 [5] - 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持续增强 市场份额扩张势不可挡 [8] - 海外产能转移仅部分影响顺差 如苹果中国生产仅创造5%价值但承担全部出口顺差 [8]
瑞士7月对美贸易未受关税冲击 贸易顺差接近两年均值
新华财经· 2025-08-21 06:40
瑞士对美出口表现 - 7月对美出口环比增长1.1% 延续6月扩张势头 与整体出口下降2.7%形成对比 [1] - 对美贸易顺差升至30亿瑞士法郎(约37亿美元) 略高于6月的29亿法郎 接近两年平均水平 [1] - 自美国进口下降7.9% 进一步推高贸易顺差规模 [1] 行业影响与政策变化 - 机械与技术制造行业面临严峻出货压力 受关税政策影响尤为严重 [1] - 7月成为政策剧变前最后一个完整月份 后续关税将"有效消灭"部分行业跨境贸易 [1] - 瑞士商会指出高额关税政策对跨境贸易产生实质性抑制效应 [1]
上半年阿塞拜疆对外贸易额达244亿美元
商务部网站· 2025-08-21 03:58
对外贸易总额 - 上半年阿塞拜疆对外贸易总额达244亿美元 同比增长12.4% [1] 出口表现 - 出口额为128.8亿美元 与去年基本持平 [1] 进口表现 - 进口额为115.2亿美元 同比增长29.9% [1] 贸易差额 - 贸易顺差13.6亿美元 同比下降66.3% [1] 进口来源国结构 - 中国为阿塞拜疆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1] - 自华进口额20.4亿美元 同比增长25.2% [1] - 自华进口额占进口总额比重达17.7% [1]
韩国7月前20天芯片出口同比飙升近30%!对美国的出口下降2.7%至50.3亿美元,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2.7%达到69.9亿美元
格隆汇· 2025-08-21 01:44
出口总体表现 - 8月前20天韩国出口额同比增长7.6%至355亿美元 [1][3] - 日均出口额同比增长7.6% [3] - 进口额同比增长0.4%至347亿美元 贸易顺差8亿美元 [3] 分行业出口表现 - 半导体出口额87.1亿美元 同比增长29.5% 占出口总额比重24.5% 较去年同期提升4.2个百分点 [3] - 汽车出口额27.7亿美元 同比增长21.7% [3] - 船舶出口额23亿美元 同比增长28.9% [3] 分地区出口表现 - 对中国出口额69.9亿美元 同比增长2.7% 中国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 [3] - 对美国出口额50.3亿美元 同比下降2.7% 主要受特朗普关税政策影响 [3]
受美关税政策冲击 德国上半年对美出口顺差下降12.8%
央视新闻· 2025-08-20 11:46
贸易数据变化 - 德国上半年对美贸易顺差为302亿欧元 同比下降12.8% [1] - 德国对美汽车及零部件出口下降8.6% [1] - 机械出口下降7.9% [1] 关税影响分析 - 美国对大多数欧盟商品加征15%进口关税 [1] - 关税措施导致德国产品竞争力显著承压 [1] - 新一轮关税可能使德国对美出口在未来两年减少20%至25% [1]
打破世界纪录!外贸顺差1万亿美元,美国已成为中国第二大出口国
搜狐财经· 2025-08-19 08:32
外贸总体表现 - 2024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3.8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5% [3] - 出口总额25.4万亿元人民币 涨幅超过7% 进口总额18.4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3% [3] - 外贸顺差突破7万亿元人民币 折合9920亿美元 接近1万亿美元历史新高 [3] - 顺差规模在全球贸易史上极为罕见 除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特殊阶段外 几乎没有国家达到如此高度 [3] 历史国际对比 - 美国历史最高贸易顺差经通胀调整后为1300亿美元 日本超过2000亿美元 德国超过3200亿美元 [3] - 中国2024年近1万亿美元顺差创造新历史纪录 [3] 制造业支撑 - 中国制造业全球占比达35% 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一 [5] - 制造业规模超过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韩国五国总和 [5] - 西方推行"脱钩断链"政策未能削弱中国产业链地位 [5] 中美贸易关系 - 2024年中美贸易额6882亿美元 较2023年6600亿美元回升 [7] - 对美国出口5246亿美元 涨幅接近5% 进口1636亿美元 微跌0.1% [7] - 对美贸易顺差3610亿美元 创历史新高 [7] - 2018年中美贸易额6335亿美元 顺差超3200亿美元 2021年曾达7500亿美元峰值 [7] 出口市场结构 - 三大出口市场分别为东盟5865亿美元(涨12%) 美国5246亿美元(涨5%) 欧盟5165亿美元(涨3%) [7] - 对越南出口1618亿美元 同比大涨17.7% 占东盟出口总额27.6% [7] - 越南在中美贸易中扮演"中转站"角色 实际贸易额远超公布数据 [7] 出口产品结构升级 - 芯片出口1.13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大涨18% [10] - 汽车及零配件出口1.5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6% [10] -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出口1.4万亿元人民币 增长11% [10] - 手机出口9559亿元人民币 船舶出口突破3000亿元 暴涨58% [10] - 液晶显示面板出口超2000亿元人民币 [10] 重点产业突破 - 汽车出口641万辆 同比增长23% 重登世界第一 [10] - 电动汽车出口首次突破200万辆 [10] - 芯片出口额首次超过手机 成为出口额最高单一商品 [10] 发展历程 - 用40多年时间实现万亿美元顺差和占全球三分之一制造业规模 [12] - 西方工业国家经过上百年发展才达到当前水平 [12]
关税效应持续发酵,欧盟对美出口创两年新低
华尔街见闻· 2025-08-18 13:44
核心观点 - 美国关税政策导致欧盟对美出口大幅下滑 贸易顺差急剧收缩 对欧洲经济增长前景构成压力 [1][2] - 欧盟暂未采取反制措施 预计将在6个月内暂停两项针对美国关税的反制措施 [1] 贸易数据变化 - 欧盟27国6月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0%至略高于400亿欧元 创两年最低水平 [1] - 欧盟整体贸易顺差从127亿欧元骤降至18亿欧元 [1] - 3月份对美出口曾飙升至近720亿欧元历史新高 因美国进口商提前囤积商品 [1] 行业影响 - 化学品出口疲软直接拖累贸易顺差收缩 该行业是欧洲多国重要出口部门 [2] - 德国作为传统工业强国对美出口持续下滑 工厂产出和整体经济增长受限 [2] 外部环境因素 - 欧元走强进一步削弱欧洲商品需求 加剧出口挑战 [2] - 强势欧元和广泛不确定性持续对出口构成压力 [3] 经济表现与展望 - 欧元区第二季度实现0.1%经济增长 展现超预期韧性 [3] - 分析认为出口复苏面临挑战 短期内难以重新成为增长引擎 [3] - 世界贸易组织指出关税措施的全面影响仍在显现过程中 [3]
管涛:关注下半年外需扰动风险
第一财经· 2025-08-17 11:29
宏观经济表现 - 上半年中国实际GDP累计同比增长5.3%,增速同比高出0.3个百分点,外需拉动作用显著[1] - 二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长5.2%,增速较上季回落0.2个百分点,外需和消费拉动作用环比分别回落0.9和0.1个百分点[1] - 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最终消费支出和固定资本形成的拉动作用分别回落0.3和0.4个百分点[1] 中美贸易数据 - 上半年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0.7%,进口下降9.2%,贸易顺差下降11.5%[2] - 5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降34.5%,6月降幅收敛至16.1%[3] - 二季度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降40%以上的商品有24章,占出口总额2.4%[5] - 7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降21.7%,降幅环比扩大5.5个百分点[12] 关税政策影响 - 美国对全球贸易加权平均关税税率由年初2.4%飙升至20.1%,简单平均关税税率从2.1%升至17.4%[8] - 关税政策将导致美国实际GDP增速降低0.5个百分点,失业率上升0.3百分点,物价上涨1.8个百分点[9] - 美国新版"对等关税"将大部分经济体税率设定为10%-40%,要求增加对美投资和进口[10] 全球贸易展望 - WTO预计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0.9%,低于去年10月预测值2.7%[7] - IMF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值较1月份下调0.3个百分点,美国经济增长预测值下调0.8个百分点[6] - 美国二季度实际GDP环比折年率增长3.0%,超出市场预期的2.4%[8] 中国应对措施 - 下半年需有效释放内需潜力应对美国关税政策冲击[1]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实施消费贷款"双贴息"政策[14] - 7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用扩大内需的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