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岸外包

搜索文档
我馆出席新中贸协“探讨中美贸易格局变化”专题活动
商务部网站· 2025-09-26 16:13
我馆出席新中贸协"探讨中美贸易格局变化"专题活动 (原标题:我馆出席新中贸协"探讨中美贸易格局变化"专题活动) 9月25日,新西兰中国贸易协会(NZCTA)在克市举办主题为 "探讨变化中的中美贸易格局(Navigating the Shifting US–China Trade Landscape)"的专题活动。我馆负责商务领事应邀出席。 活动邀请Mahon China董事长David Mahon作主旨演讲。他在演讲中分析了中美贸易格局的最新变化,阐 述了关税调整、供应链重组及合规新挑战,并介绍了中国吸引外资的新动向和"友岸外 包"(friendshoring)趋势对新西兰企业的影响。他指出,外资企业必须深入理解中国发展历史、中国式 现代化、不断演变的政策环境,才能更好把握机遇。 活动吸引了南岛多家企业和行业机构代表参加。嘉宾们一致认为,在全球经贸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 中新双方应携手合作、共谋发展。 ...
墨西哥的手在签字,真正握笔的,可能在白宫
虎嗅· 2025-09-15 05:29
墨西哥关税政策背景 - 墨西哥政府计划对未签署自贸协定国家加征10%至50%关税 主要针对中国制造商品[1] - 汽车进口关税从20%升至50% 钢材、玩具、摩托车关税为35% 纺织服装关税10%-50%[2] - 关税调整涉及1400个税号商品 约占墨西哥总进口额8.6% 对应520亿美元贸易额[2] 政策实施动因 - 官方宣称保护32.5万个工业制造岗位 提升本国生产能力并鼓励进口替代[3] - 美国通过USMCA协定限制"非市场经济国家" 汽车工会及国会持续施压墨西哥对华贸易政策[6][7] - 墨西哥2024年财政赤字达GDP5.9% 关税成为短期增收手段 前五个月海关收入5936亿墨比索同比增长30%[11][12] - "墨西哥计划"要求2030年国内生产满足50%的纺织、鞋类、家具和玩具需求 关键产业提高本土投入占比15%[14][16] 汽车行业影响 - 中国前八个月对墨汽车出口17.7万辆 居墨西哥进口汽车首位[19] - 企业需通过投资建厂或合资满足USMCA原产地规则 否则面临市场准入障碍[20][21] - 供应链需在地化布局 建立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降低单一市场依赖风险[25] 企业应对策略 - 加速在墨西哥投资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与"墨西哥计划"契合项目[29] - 加强与墨本地供应商技术合作 实现市场准入与技术交流双赢[26] - 开拓东南亚、印度、欧洲等替代市场 实现全球供应链多元化布局[27] - 利用外交渠道寻求政策缓冲 通过双边经贸框架化解贸易摩擦[30] 行业转型方向 - 关税政策推动全球产业链再平衡 中国企业需从出口模式转向在地化投资[20][32] - 政策博弈成为企业战略核心 需通过合规手段争取运营灵活性[31] - 产业转型聚焦供应链弹性建设 分散政策风险并稳定生产节奏[27][32]
李在明才是真正的“高手”
虎嗅· 2025-08-29 04:02
外交策略调整 - 李在明上任后处理与美国、中国、日本、朝鲜及俄罗斯关系时表现谨慎成熟 [2] - 将首访国家定为日本而非美国,打破韩国总统传统 [4] - 对日表态承认前政权协议的国家承诺性,强调政策连贯性与对外信誉 [5][6] 日韩关系进展 - 与日本首相石破茂举行友好会谈,并获特朗普打交道"秘诀" [8] - 发表17年来首次日韩联合声明,展现携手应对特朗普关税及朝核问题的姿态 [9] - 日本外务省内部认为日韩利益方向高度一致,超出预期 [10] 对美外交互动 - 访美时美方仅派国务院副礼宾长与韩裔美军上校迎接,规格低于以往 [14] - 与特朗普会谈持续140分钟,超原计划两小时,氛围积极 [18] - 特朗普亲手书写便条称赞李在明为"伟大领导人"并承诺支持 [27] 贸易与产业合作 - 大韩航空计划向波音订购约100架飞机,为韩国航空公司史上最大规模采购 [31] - 推进韩美造船合作项目"MASGA",帮助美国实现造船业复兴 [33] - 韩国宣布在制造业和造船业领域成为美国最佳且唯一合作伙伴 [32] 对华政策立场 - 明确表示不能继续坚持"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路线 [34] - 强调在美国对华封锁政策下,韩国需在美政策框架内行动 [35] - 承认韩中地理相近,需妥善处理双边关系,但外交根本仍是韩美同盟 [36] 朝核问题应对 - 李在明称特朗普是唯一能解决朝鲜问题的人,提议其与金正恩会晤 [22][25] - 特朗普回应期待与金正恩会谈,并自称"几乎没有谁比我更了解金正恩" [44] - 韩国安全策略转向依赖美韩同盟"武吓",而非通过对华"文攻" [39] 产业竞争格局 - 韩国经济仅剩半导体和汽车两大支柱产业,其他领域受中国产业链攀爬冲击 [41] - 韩国期待美国"友岸外包"政策落地,以应对中韩产业竞争压力 [42] - 钢铁、造船、石化、液晶面板等产业优势已被中国突破 [41]
释新闻|美国今起对印度征收50%关税,印度如何应对?
搜狐财经· 2025-08-27 23:11
贸易关税政策 - 美国对印度输美商品征收25%额外关税 使总关税达50% 成为美国关税税率最高国家 [2] - 关税影响一半以上印度产品出口 涉及价值482亿美元商品 [4] - 印度将对美国关税采取报复措施 可能针对石油天然气、化学品及航空航天产品 [2][6] 行业影响分析 - 纺织、珠宝、皮革、食品和汽车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受最严重打击 [4] - 印度约55%出口产品面临30%-35%价格劣势 [4] - 药品和电子产品行业获美国关税豁免 因美国暂时无法解除依赖 [3] 贸易数据变化 - 去年美国从印度进口870亿美元商品 对印度出口420亿美元 [3] - 2025年上半年印度从美国进口能源66亿美元 同比增长70% [5] - 三分之二美国大企业在印度设有海外业务 [4] 经济影响评估 - 高额关税可能导致印度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约1个百分点 [4] - 出口驱动型产业面临失业风险 产业供应链地位被削弱 [4] - 关税将打断美国"友岸外包"政策 阻碍企业将工厂从中国转移至印度 [4] 应对措施 - 印度政府调整商品及服务税 降低保险、汽车和家电成本 [6] - 考虑为出口商提供优惠银行贷款利率 扩大对拉丁美洲、非洲和东南亚出口 [6] - 印度坚持拒绝向美国放开农业和乳制品行业准入 以保护数百万人生计 [5]
越南革新开放四十年经济增长106倍
商务部网站· 2025-08-22 16:03
经济规模与增长 - 越南经济规模从1986年45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4763亿美元 增幅达106倍 [1] - 人均GDP从74美元增至4700美元 增长63倍 2008年脱离低收入国家行列 [1] - 1987-2024年年均经济增长率6.67% 位列东盟增长最快国家之一 [1] 产业结构演变 - 农业占GDP比重从1986年36.76%大幅降至2024年11.86% [1] - 工业建筑业和服务业成为支柱产业 分别占GDP37.64%和42.36% [1] - 全要素生产率对增长贡献率显著提升 2021-2024年期间达43%以上 [1] 国际贸易与开放度 - 2024年进出口总额7862.9亿美元 较1986年增长267倍 [1] - 深度融入全球体系 成为世界最开放经济体之一 [1] 增长模式挑战 - 经济结构仍落后于地区国家 农业占比相当于泰国2011年/马来西亚1996年/韩国1984年水平 [2] - 增长模式依赖资本和廉价劳动力 生产力与创新环节薄弱 [2] - 全球供应链波动带来外商直接投资机遇 但存在沦为单纯组装点风险 [2] 发展战略需求 - 需改善物流基础设施并提升业务能力 以提高本地化率 [2] - 国际形势下需采取灵活平衡战略 提升技术自主性避免依赖螺旋 [2]
这才是特朗普不敢制裁中国的原因,鲁比奥说了实话,印度自吞苦果
搜狐财经· 2025-08-19 06:35
特朗普关税政策与市场反应 - 特朗普对加码中国次级关税持模糊态度 回应称"今天不必考虑 两三周后再说" [3] - 美国2025年4月实施"对等关税"引发全球金融市场震荡 欧洲主要股指跌逾4% 日经225指数跌7.83% 香港恒生指数暴跌13.22%创单日历史最大跌幅 [5] - 美国国内企业受关税成本冲击 宝洁公司成本增加10亿美元 将25%个人护理产品售价上调2.5% 沃尔玛部分商品价格涨幅超50% [8] 全球贸易体系裂痕与反噬效应 - 欧盟对美国钢铁关税维持50%税率不满 德国工业联合会警告15%关税将重创出口导向型产业 [10] - 日本车企为规避涨价自行消化关税成本 2025年汽车出口价格下跌20% 首相公开敦促美方落实协议 [10] - 贸易战加速全球"去美国化"趋势 欧盟与英国加拿大深化合作 巴西与墨西哥加强贸易联动 [12] 中国能源供应链不可替代性 - 中国炼油产能达9.6-9.7亿吨/年 千万吨级炼厂占比55% 形成原油进口至成品油出口完整体系 [14] - 俄罗斯原油经中国炼化后30%以成品油形式返销国际市场 柴油汽油产品占欧洲进口量15%以上 [16] - 2025年中国对欧成品油出口量预计8000万吨 占欧洲市场份额22% [25] 印度结构性缺陷与战略困境 - 印度每日进口超200万桶俄油 但再出口能力仅为中国1/5 成品油品质难达欧美标准 [16][19] - 美国2025年8月对印度输美产品加征25%关税 涉及纺织品钢铁等关键领域 [21] - 印度电子产业70%零部件依赖中国进口 包括半导体显示屏等核心组件 [21] 中美产业技术实力对比 - 中国炼化行业拥有全球最先进加氢裂化装置 实现催化剂及高端化工品国产化替代 [23][25] - 印度炼化成本比中国高12% 因需进口日本德国关键设备 [25] - 中国光伏组件占全球市场80% 印度太阳能电站70%设备依赖中国进口 [27] 供应链转移的经济成本 - 印度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15% 低于中国27% 物流成本比中国高30% [29] - 若强行将中国排除在供应链外 全球制造业成本将增加12% 美国消费者每年多支付2000亿美元 [29] - 印度为争取美国投资承诺采购2500亿美元美国能源 规模远超实际需求 [23]
特朗普将把全球“自由贸易”变为“准入贸易”
搜狐财经· 2025-08-15 13:55
美国贸易政策转向 - 特朗普政府于8月7日实施"对等关税"政策 标志着美国从自由贸易倡导者转变为"准入贸易"主导者 要求进入美国市场的国家支付高额"入场费"[2] - 政策核心逻辑是"美国优先" 主张通过保护主义手段实现"公平贸易" 认为美国在全球化中遭受不公平待遇 包括制造业岗位流失和贸易逆差扩大[3] - 与传统自由贸易原则形成鲜明对比 自由贸易强调降低壁垒促进全球资源配置效率 而"准入贸易"通过单边手段重构贸易规则[3] 关税税率调整 - 对全球69个贸易伙伴实施分类分级关税 最低10% 最高50% 平均关税水平升至15.2% 为1934年以来最高[4] - 欧盟 日本 韩国等长期盟友被征收15%关税 印度因采购俄罗斯原油被加征50%关税 巴西 加拿大等国税率上调至35%-50%[4] - 税率标准化为5%的倍数 如10% 15% 20%等 便于海关执行与后续谈判[5] 供应链重塑 - 跨国企业为规避高额关税 将生产基地向美国本土或"低关税区"转移 丰田宣布加大在美国南部工厂投资生产电动车[7] - 全球供应链从"效率导向"向"安全导向"转型 东南亚 印度 墨西哥等新兴市场成为制造业新枢纽[9] - 美国推动制造业回流 建立"友岸外包"体系 通过25%汽车关税迫使日本 德国等汽车制造强国在美国设厂[9] 行业影响 - 中国被征收34%-60%关税 涉及半导体 新能源等关键技术领域 意在遏制中国产业升级[9] - 欧盟钢铝产品被征收25%关税 虽以报复性关税回应 但对美国市场的依赖迫使其妥协[9] - 美国对零部件加征关税 抬高本土制造业成本 削弱国际竞争力 核心通胀率在2025年6月升至2.9%[12] 经济数据影响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 较年初预测下调0.2个百分点[11] - 世界贸易组织预计2025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下降0.2% 若政策升级可能萎缩1.5%[11] - 美国私人企业投资第二季度环比下降18.7% 同比下降9.7%[12] 企业应对策略 - 企业通过东南亚中转或直接开拓新市场绕过美国壁垒 中国对美出口占比不足15% 对东盟 欧盟 非洲进出口分别增长9.4% 3.9% 17.2%[13] - 区域贸易协定加速推进 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加速达成自贸协定 RCEP和CPTPP等区域协定影响力上升[13]
买80亿美国货,日本认怂了?
虎嗅· 2025-07-25 00:29
美日贸易协议核心内容 - 协议聚焦半导体设计制造、天然气及造船厂合作领域 [2] - 日本承诺立即增加75%美国大米进口量,并签署80亿美元采购合同(含玉米/大豆/化肥/生物燃料) [2] - 日本确认采购100架波音商用飞机 [2] - 美国对日汽车零件关税从25%降至15% [3] - 日本承诺向美国投资5500亿美元,重点领域包括半导体和国防设备 [3][38] 美国精准打击策略 - 以8月1日加征25%关税为威胁,精准锁定日本大米市场作为突破口 [7][9] - 日本大米市场具有政治敏感性:关税保护使米价达国际10倍水平,涉及农民票仓和传统文化 [11][23] - 策略从全面关税战转向"痛点识别",用最小代价撬动最大让步 [18][19] - 通过大米施压换取日本在半导体/国防等战略领域的让步 [41][42] 日本农业结构性危机 - 农业人口老龄化严重(平均年龄超65岁),耕地碎片化(平均不足2公顷) [26][27] - 生产效率低下导致成本达国际数倍,完全依赖政府补贴和保护 [27][29] - 极端天气导致连年减产,暴露气候脆弱性 [30] - 农村人口萎缩削弱政治保护基础,使保护体系难以为继 [28] 美国战略意图分析 - 推动5500亿美元投资实现半导体产业链"友岸外包",削弱中国供应链地位 [38][39] - 深化美日军工体系融合,强化军事同盟 [40] - 通过粮食依赖增强对日政治影响力,为台海等议题铺垫 [44][46] - 贸易政策转变为大国竞争工具,核心目标是遏制中国 [47] 行业投资启示 - 识别受保护但存在政治风险的"文化-政治-经济"敏感领域(如法国AOC葡萄酒、韩国韩牛) [53] - 关注供应链韧性溢价:多元化采购/本土化生产/冗余备份成为估值新标准 [56][57] - 粮食安全相关企业(农业科技/储备体系)将获得市场青睐 [59] - 关键矿物(稀土/电池材料)和核心制造业(芯片/国防)的地缘布局决定投资价值 [59]
印学者有点慌:不是真想对抗中国,演给美国看的
观察者网· 2025-07-17 07:23
中印关系动态 - 印度外长时隔5年再次访华 两国关系出现稳步改善契机[1] - 近期中印高层交流频繁 印度国防部长上月率团参加上合组织防长会议[7] - 印度外长在北京表示 两国关系正常化可产生"互惠互利结果"[7] 印度外交战略调整 - 印度政策界承认从未真正计划对抗中国 仅迎合美国相关幻想[4][5] - 特朗普第二任期带来不确定性 印度精英对其对华政策走向"摸不着头脑"[5] - 印度试图维持大国平衡立场 相比美正式盟友被认为有更大回旋余地[5] 美印关系变化 - 特朗普时期美国曾向印度提供中印边境冲突实时情报[5] - 拜登政府将印度捧为"全球最大民主国家" 默许其购买俄罗斯石油[5] - 特朗普近期警告与俄贸易国家 印度面临次级制裁风险[5] 经济领域影响 - 印度被视作中国制造替代 通过承接苹果等企业产能获益[6] - 中国召回数百名工程师 据称限制高端设备出口印度[7] - 印度商界对是否与中国"脱钩"仍存分歧[7] 地缘政治背景 - 印度长期以"亚洲对抗中国不可或缺力量"定位向美推销[3] - 中美意识形态与经济对抗被印度视为核心战略前提[3] - 特朗普处理印巴冲突方式引发印度精英阶层震动[3]
关键时刻,印尼对中过河拆桥,矿产项目拱手送给美国,特朗普必遭反噬
搜狐财经· 2025-07-05 13:54
印尼镍矿战略合作 - 印尼宣布与美国联合开发镍矿项目 距离美国关税谈判最后期限仅剩三天 被视为通过战略资源换取市场准入资格 [1] - 镍矿博弈实质是各方在新能源汽车与军事工业领域的话语权争夺 映射资源型国家在中美博弈中的困境 [1] - 印尼经济统筹部从7月3日开始连续召开紧急会议 最终确定用镍矿作为谈判筹码 反映资源出口国在技术革命与地缘政治双重夹击下的被动处境 [3] 镍的战略价值 -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中 高镍三元材料已成为提升能量密度的关键技术路径 全球主要车企电动化转型依赖这种金属 [3] - 军事领域应用关键 现代战舰甲板 战斗机发动机叶片都需要镍基合金 [5] - 印尼坐拥全球20%的镍矿储量 但本土冶炼能力长期依赖中资企业 从采矿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由中国企业主导建设 [5] 产业格局与挑战 - 印尼现有45个镍冶炼项目若转向美资合作 可能面临技术标准 环保要求的重新调整 中资设备与技术体系将难以适配 [8] - 印尼商界质疑急转弯式外交可能破坏十年积累的产业基础 [9] - 中资在印尼镍产业累计投资超过150亿美元 涵盖矿山开采 电力保障到不锈钢生产全链条 多数采用中国技术标准 [11] 国际影响与趋势 - 印尼作为金砖合作机制新成员 其摇摆态度引发对新兴国家阵营凝聚力的担忧 [13] - 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和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加剧资源民族主义抬头趋势 可能改变全球供应链布局模式 [15] - 资源出口国需将自然资源禀赋转化为产业竞争力 才能在大国博弈中赢得主动权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