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第二增长曲线
icon
搜索文档
激光雷达企业 积极发展第二增长曲线
中国证券报· 2025-09-18 21:48
● 本报记者 王婧涵 9月16日,禾赛科技正式于港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为212.80港元/股,上市首日股价盘中一度冲高至 244港元/股,9月18日收盘报231港元/股。继2023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后,禾赛科技在实现两地上市的同 时也于今年第二季度实现扭亏为盈,发展前景可期。 专家表示,随着各家汽车厂商对智能驾驶功能的宣传口径从强调自主决策能力的"高阶智驾"转向强调安 全保障的"辅助驾驶功能",作为安全保障的激光雷达又一次成为了汽车品牌着力宣传的"标配产品"。加 之机器人市场为激光雷达行业带来新的增量空间和广阔前景,头部激光雷达厂商在规模、成本和量产节 奏上逐渐形成领先优势,行业正迎来"量价齐升"的黄金时期。 业绩趋势向好 禾赛联合创始人及首席科学家孙恺在上市致辞中表示:"过去十年,依托芯片化架构与自动化生产体 系,原本售价10万美元/台、仅限科研机构使用的激光雷达,已经降至200美元/台,成功搭载于百万辆 汽车之上,先进、安全与智能的技术持续惠及大众。" 禾赛科技是激光雷达行业头部企业。灼识咨询数据显示,按收入计算,2022年、2023年、2024年禾赛科 技均为全球第一大激光雷达供应商。2024年12月,禾 ...
激光雷达企业积极发展第二增长曲线
中国证券报· 2025-09-18 20:24
● 本报记者 王婧涵 图达通披露的最新财务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529.6万美元,毛利率达到12.6%, 毛利为319.7万美元,延续了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的毛利由负转正态势。 9月16日,禾赛科技正式于港交所挂牌上市,发行价为212.80港元/股,上市首日股价盘中一度冲高至 244港元/股,9月18日收盘报231港元/股。继2023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后,禾赛科技在实现两地上市的同 时也于今年第二季度实现扭亏为盈,发展前景可期。 专家表示,随着各家汽车厂商对智能驾驶功能的宣传口径从强调自主决策能力的"高阶智驾"转向强调安 全保障的"辅助驾驶功能",作为安全保障的激光雷达又一次成为了汽车品牌着力宣传的"标配产品"。加 之机器人市场为激光雷达行业带来新的增量空间和广阔前景,头部激光雷达厂商在规模、成本和量产节 奏上逐渐形成领先优势,行业正迎来"量价齐升"的黄金时期。 业绩趋势向好 禾赛联合创始人及首席科学家孙恺在上市致辞中表示:"过去十年,依托芯片化架构与自动化生产体 系,原本售价10万美元/台、仅限科研机构使用的激光雷达,已经降至200美元/台,成功搭载于百万辆 汽车之上,先进、安全与智能 ...
研报掘金丨浙商证券:维持先导智能“买入”评级,有望开启强劲的第二增长曲线
格隆汇· 2025-09-18 07:21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归母净利润7.40亿元 同比增长61.19% [1]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3.75亿元 同比增长456.29% 环比增长2.67% [1] - 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23.53亿元 同比大幅转正 增幅达231.33% [1] - 信用减值损失转回2.34亿元 推动业绩高增长 [1] 盈利能力与业务结构 - 毛利率达40.27% 海外营收占比超过17% [1] - 深度绑定大众 宝马 LG SK等全球知名企业 [1] - 海外收入占比提升有望带动整体盈利能力迈上新台阶 [1] 业务板块发展 - 光伏智能装备业务收入5.31亿元 同比增长32.04% [1] - 受益于BC 钙钛矿等新技术迭代 [1] - 3C智能装备与智能物流系统业务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1] - 平台化布局有效平滑单一行业周期波动 [1] 行业地位与增长前景 - 作为行业龙头 业绩拐点已明确 [1] - 是固态电池整线龙头 有望开启强劲第二增长曲线 [1]
两年关店上万家,加盟模式大败退,这个行业的苦日子刚刚开始?
36氪· 2025-09-18 02:30
行业业绩表现 - 2024年上半年四家卤味上市企业合计营收65.07亿元,同比下滑11.25%,净利润合计4.65亿元,同比下滑20.78% [2] - 绝味食品营收下滑15.57%至28.20亿元,净利润缩水40.71%至1.75亿元,紫燕食品营收缩水11.46%,净利润几近腰斩至1.05亿元 [2][3] - 周黑鸭净利润同比增长228%至1.08亿元,煌上煌净利润增长26.9%至0.77亿元,但增长主要因2023年业绩基数较低,周黑鸭净利润仍仅为2021年同期2.3亿元的一半水平 [3] 企业历史业绩轨迹 - 绝味食品2021年净利润达9.81亿元创历史新高,2022-2023年净利润降至2.33亿元和3.44亿元,但营收持续增长至2023年72.61亿元顶峰,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13.84%至62.57亿元 [4] - 周黑鸭与煌上煌在2021年达到近五年业绩峰值后营收持续下滑,净利润波动明显,2024年出现集体性大幅下滑 [6] - 绝味食品加盟商批发收入2024年同比下滑15%至45.99亿元,加盟商管理收入从2023年8304.98万元降至6122.02万元,2024年上半年进一步下滑20.28% [9][10] 门店规模变化 - 绝味食品在营门店数量从2023年底15950家降至2024年9月10725家,净减少5225家 [10] - 周黑鸭门店数量从2023年3816家降至2024年6月2864家,其中加盟店减少934家 [10] - 煌上煌门店从2023年4497家降至2024年上半年2898家,紫燕食品门店从2024年6月6308家降至最新5315家 [12] - 四家上市企业2023年以来累计减少门店超8700家,全行业闭店总数超万家 [13] 行业困境核心原因 - 消费者价值感不足导致购买意愿下降,产品被贴上"价格刺客"标签,休闲卤味作为可选消费品类面临激烈替代竞争 [6][8] - 同质化竞争与新兴渠道分流加剧行业压力,频繁促销未能扭转高价认知反而侵蚀利润 [6][8] - 依赖加盟扩张的旧增长模式失效,门店规模收缩与单店营收下滑形成负向循环 [9][10][12] 企业战略调整 - 绝味食品推出"绝味Plus"新店型拓展休闲餐饮业态,投资策略转向谨慎 [14] - 周黑鸭启动品牌升级与散称产品回归,关闭低效门店聚焦高势能渠道,跨界拓展椰子水、复合调味料及方便速食 [14] - 煌上煌通过收购进入冻干食品赛道,推行品类多元化布局 [14] - 行业需进行渠道、产品与组织的深层重构以应对市场竞争与消费意愿走低 [14]
中集环科(301559) - 2025年9月17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7 09:10
罐箱业务表现与市场地位 - 2025年上半年罐箱营业收入92,424.63万元 [1] - 罐箱市场份额稳居行业首位 [1] - 当前罐箱业务处于历史低位周期,视为市场重整机会 [1] - 罐箱毛利率下降主因:化工行业承压、竞争加剧及需求下降 [1][2] 核心竞争优势 - 规模优势:具备设备投资、成本控制与协同生产能力 [2] - 品牌优势:20余年行业积累,供应链成熟且通过全生命周期验证 [2] - 范畴优势:提供全系列罐箱(液体/气体/粉末)及全尺寸(10-52英尺)一站式解决方案 [2] - 协同优势:拥有智能化供应链体系,保障质量与供货稳定性 [2] 新兴业务增长数据 - 医疗设备部件业务:2024年同比增长12.88%,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6.12% [3] - 后市场业务(清洗/维修/翻新等):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492.20万元,同比上升0.95% [3] 战略发展方向 - 聚焦相关多元化:通过高端装备、医疗设备、智能装备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4][5] - 医疗领域拓展:紧跟医疗核磁前沿技术,扩大高端影像设备零部件全球交付 [5] - 智能装备布局:构建"感知-预知-执行"软硬件能力,助力化工物流数智化转型 [5] - 资本运作计划:通过并购投资布局高端医疗设备与智能装备制造领域 [5] - 战略目标:三至五年内形成"高端装备+新材料+新工艺+新场景"矩阵,向全球高端装备技术平台跃迁 [5]
纷纷赴港 智能座舱企业集体IPO为哪般?
环球网· 2025-09-17 07:00
来源:中国汽车报 智驾公司"上市潮"未平,智能座舱企业的IPO热潮已经汹涌而至。继黑芝麻智能、地平线、文远知行等 智驾公司在2024年争相IPO后,今年轮到了智能座舱企业。近日,阿里巴巴发布公告,拟分拆斑马网络 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斑马智行"),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独立上市。此前,港交所官方公 示,四维智联(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维智联")已正式递交招股说明书。据不完全统 计,目前还有镁佳科技、博泰车联网、泽景电子等多家智能座舱企业已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相继奔 赴香港IPO。 在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之路上,智能座舱早已不再是简单的配件,而是走上了舞台中央,相互之间的市 场竞争也日趋白热化,而上市成为其"破圈"的一大助力。 (图片来自汽车报资料库) 为生存也为扩张 对于智能座舱科技公司而言,上市融资几乎是当下所有企业共同的目标,在业内人士看来,在激烈的市 场竞争中,上市融资或许是其跳过生死线的关键。 证券公司分析师刘青表示,从目前这些公司已经披露的招股书看,大多数企业近3年持续亏损,原因无 外乎这一行业技术演进较快,因此研发投入较高且需要持续大量"烧钱"。他认为,选择港股上市很大程 度上 ...
百润股份实控人转让6%股份套现14.7亿:预调鸡尾酒销量不断下滑 威士忌业务潜力有待检验
新浪财经· 2025-09-17 04:06
股权变动 - 控股股东刘晓东协议转让6300万股无限售流通股 占总股本6.01% 套现14.7亿元[1] - 转让价格23.337元/股 较当日收盘价25.24元折价7.54%[1] - 受让方刘建国成为持股5%以上股东 承诺12个月内不减持且不参与公司管理[2] 主营业务表现 - 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6.61% 2025年上半年继续下滑8.56%[4] - 预调鸡尾酒业务2024年收入26.77亿元 同比下滑7.18% 2025年上半年再降9.36%[4] - 预调鸡尾酒销量2024年减少8.81% 2025年上半年减少12.68%[4] - 华北区域收入减少21.43% 华西区域减少23.05% 仅华南区域增长3.09%[5] 产能与存货 - 四大生产基地总设计产能6600万箱/年 2024年产量3218.33万箱 产能利用率49%[5] - 2025年上半年存货达12.38亿元 同比增长35%[5] - 固定资产与在建工程合计39.65亿元 其中固定资产37.35亿元[7] 威士忌业务布局 - 通过定增募资10.06亿元用于烈酒陈酿项目 可转债募资11.28亿元用于麦芽威士忌项目[6] - 威士忌项目将新增3.38万千升原酒产能[6] - 2024年11月至2025年6月累计推出10个以上SKU威士忌产品[7] 行业竞争环境 - 低度酒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74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25%[4] - 果酒占比38%年增72% 茶酒占比25%年增65% 气泡酒占比17%年增210%[5] - 国产威士忌市占率仅25% 45家威士忌企业处于在建/投产阶段 其中26家已投产[7] - 已建成产能4.5万吨 在建8万吨 远期规划产能25万吨[7]
“十五五”怎么干?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新增长极轮廓显现
上海证券报· 2025-09-16 18:45
央企"十五五"规划编制进展 - 多家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正在加速推进"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近期通过上半年业绩说明会向投资者透露最新进展[1] - 太钢不锈规划初稿将于9月底完成 9月下旬进入审核讨论阶段 在行业产能超5000万吨、开工率70%背景下 公司聚焦产品高端化、绿色化和制造智能化发展[2] - 湖北能源已于2025年一季度启动规划编制 完成重点业务研究、外部对标调研和发展定位研讨 坚持"立足湖北 点拓全国 辐射海外"战略目标[2] 第二增长曲线培育方向 -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成为央企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重要方向 多家企业明确将加快形成新增长极[1] - 成飞集成将无人机机身制造纳入"十五五"规划 已成立专班推进 目前处于探索培育期[4] - 航发控制计划嵌入大飞机产业链 预计"十五五"中后期对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同时加强中高端通航动力和无人机动力的产品研制[4] - 振华科技瞄准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高端民用领域 力争"十五五"末将民用业务占比提升至30%[4] 新兴产业具体布局 - 海油发展加快布局化工新材料产品 扩大DPC催化剂和功能膜材料产能 深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 培育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5] - 沈阳化工聚焦高端糊树脂及聚醚多元醇产品 服务于汽车座椅、医疗手套、高端革材等高增长行业市场[5] - 招商公路在巩固收费公路主业同时 布局交通科技、智能交通等产业链上下游业务 推动数智化和绿色化发展[6] 转型升级与结构调整 - 中材国际将重点推动业绩向上、结构向优、质效向好 全面融入中国建材集团产业布局 作为集团海外再造先锋官[7] - 国有企业需要做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性布局齐头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7] - 中绿电将新型储能项目研发落地作为重点方向 通过提升绿电使用效率增强竞争力[7] - 湖北能源谋划发展检修检测、新型储能技术、氢能制储运销等新兴业务[7] 产业链延伸与整合 - 红四方围绕农肥产业开展转型升级研究 将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作为优先方向[8] - 江南化工推动民爆行业跨地区重组整合 开展产业链整合 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8] - 中核科技计划向阀门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和运维服务领域延伸[8] - 振华科技向上游关键材料领域延伸 布局高性能电子浆料、高端钽粉、微波介质陶瓷材料等[8]
“十五五”怎么干?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新增长极轮廓显现
上海证券报· 2025-09-16 18:32
第二增长曲线培育方向 - 无人机机身制造纳入成飞集成十五五规划 目前处于探索培育期[2] - 航发控制将嵌入大飞机产业链 预计十五五中后期产生业绩影响 同时加强中高端通航动力和无人机动力的控制系统研制[2] - 振华科技瞄准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民用航空、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高端民用领域 力争十五五末民用业务占比提升至30%[2] 新材料领域布局 - 海油发展扩大DPC催化剂和功能膜材料产能 培育发展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3] - 沈阳化工聚焦高端糊树脂及聚醚多元醇产品 服务于汽车座椅、医疗手套、高端革材等高增长行业市场[3] 数字化转型路径 - 招商公路在巩固收费公路主业同时 布局交通科技、智能交通、交通生态等产业链上下游业务[3] - 公司计划十五五期间推动数智化、绿色化发展 拓展路衍经济培育新利润增长点[3] 新质生产力发展 - 中材国际将重点推动业绩向上、结构向优、质效向好 全面融入中国建材集团产业布局[4] - 国有企业需做到传统产业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齐头发展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4] 能源与化工产业转型 - 中绿电将新型储能项目研发落地作为重点方向 提升绿电使用效率[4] - 湖北能源发展检修检测、新型储能技术、氢能制储运销等新兴业务[4] - 红四方开展农肥产业发展环境和产品研究 将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作为优先方向[5] 产业链整合与延伸 - 江南化工推动民爆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重组整合 开展产业链整合构建自主可控供应链[5] - 中核科技向阀门产业上下游产业链和运维服务领域延伸[5] - 振华科技向上游关键材料领域延伸 布局高性能电子浆料、高端钽粉、微波介质陶瓷材料等[5]
港股IPO破局,2900亿医疗器械龙头迈瑞,预计三季度业绩回正
36氪· 2025-09-16 02:10
核心观点 - 医疗器械行业经历估值调整和集采冲击 龙头企业迈瑞医疗面临业绩增速放缓及股价下跌 但行业已显现回暖迹象 公司通过国际化战略和业务转型寻求突破[1][3][5][8][10][12][16] 财务表现 - 2016年至2023年营收从90.32亿元增长至349.32亿元 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速 净利润从16.00亿元增长至115.82亿元 常年保持20%以上增速[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82.37亿元同比下滑12.12% 净利润26.29亿元同比下滑16.81% 二季度营收85.06亿元同比下滑23.77% 净利润24.40亿元同比下滑44.55%[5] - 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167.43亿元同比下滑18.45% 净利润50.69亿元同比下滑32.96% 扣非净利润49.49亿元同比下滑32.94% 系上市以来首次中报负增长[5][7] 市场表现与估值 - 股价从高位接近腰斩 年线连续五年下跌 2025年内跌幅超4% 大幅跑输医疗器械ETF[3] - 实际控制人李西廷持股27.69% 身家约804亿元 徐航持股16.89% 身家约490亿元[3] - 胡润2025全球富豪榜显示李西廷以950亿元身家位列第176位 较去年下滑35位 2021年曾以210亿美元成为新加坡首富[4] 行业环境与挑战 - 集采政策导致医疗器械行业萎缩 国内医疗设备招投标市场规模2024年四季度同比增20.9% 2025年上半年整体规模超800亿元同比增62.75%[8][10] - 医保深化改革及医疗领域整顿打乱设备采购节奏 体外诊断业务受多重政策影响[8] 战略转型与布局 - 境外营收占比提升至49.77% 达83.32亿元 境内营收占比50.23% 为84.11亿元[11] - 海外收入目标占比70%以上 海外市场为中国市场5倍 正考虑香港IPO筹资至少10亿美元[12] - 体外诊断(IVD)产品成为第一大营收板块 2025年上半年营收64.24亿元占比38.37% 生命信息与支持产品营收54.79亿元占比32.73% 医学影像产品营收33.12亿元占比19.78%[14][15] - 海外收入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39% 独联体及中东非地区实现双位数增长 国际体外诊断产线占国际收入比重提升至29%[16] 研发与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7.8亿元 营收占比10.6% 完成"设备+IT+AI"数智医疗生态系统搭建[17] - 化学发光免疫试剂NMPA已上市产品达88个 推出等离子电切专科方案及中端便携彩超新品[17] 管理层与治理 - 创始人李西廷74岁 明确总裁吴昊及研发总负责人郭艳美为潜在接班人[10] - 目标2030年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综合实力TOP10企业[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