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转型

搜索文档
上海电力实业与中国石油上海销售携手共进 在新能源浪潮中释放 1+1>2 的聚变能量
搜狐财经· 2025-09-23 02:07
核心观点 - 上海电力实业与中国石油上海销售达成战略合作 聚焦充电桩建设 储能布局 虚拟电厂及车网互动等新能源领域 通过优势互补释放协同效应 为能源转型提供示范案例 [1][6][9] 战略合作背景 - 双方在"双碳"目标下形成战略共识 围绕清洁替代和绿色转型开展合作 [2] - 上海电力实业深耕电力行业近30年 构建新能源全价值链服务体系 在智能电网 储能技术等领域具备技术积累 实施长兴渔港储能 崇明渔光互补 电动汽车充换电及虚拟电厂等项目 [2] - 中国石油推进油气与新能源融合 截至2024年完成节能量78万吨标准煤 节水824万立方米 新建风光装机504万千瓦 实施"清洁替代 战略接替 绿色转型"三步走部署 [3] - 中国石油上海销售运营加油站网络 打造"人·车·生活"服务圈 延伸至充电站网络 通过伊犁路 虹桥中心花园等站点提供"充电+"服务 [3][5] 业务协同实施 - 合作聚焦解决上海充换电设施"区域分布不均 设备利用率低 运营主体分散"问题 [6] - 浦东观海路充电站配备40个充电车位 集成V2G车网互动系统 自2024年1月上线后日均单枪充电量达180度 成为浦东南汇地区出租车核心充电集散中心 [6] - 新港加油站光伏项目实现"油站发电自用" 未来计划构建"光储油充"一体化能源补充形态 [7] - 新虹桥中心花园 环湖西三路等充电站处于开发阶段 虹桥中心花园站将与伊犁路形成"双子站"模式 [7] - 建立经验共享机制 上海电力实业提供充电站施工运维技术培训 中国石油上海销售贡献车辆补能市场经验 [7] 合作模式创新 - 构建"标准共建 价值共享"的生态共生模式 打造"充电+生态系统"而非孤立充电桩 延伸服务链条提升用户粘性 [8] - 充电场站成为连接用户 企业与社会的重要纽带 体现"人·车·生活"核心理念 [8] 未来发展方向 - 将重卡充电领域列为重点方向 共同破解高功率 大容量补能需求挑战 [9] - 计划深化储能 氢能 虚拟电厂 智能运维等领域协作 [9] - 合作被视为国有骨干企业服务国家"双碳"战略的实践 旨在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9][10]
宝马推第三代氢燃料电池系统,3年后量产车投放全球
经济观察网· 2025-09-22 14:23
氢燃料电池系统不仅包含燃料电池本身,还涵盖确保其高效运行所需的全部组件与系统,包括冷却系统、氢气子系统及空气子系统。在2024世界新能源汽车 大会(WNEVC)上,宝马自主研发的"燃料电池乘用车模块化储氢系统技术"荣获"全球新能源汽车前沿技术"奖。 到了第三代,宝马和丰田共同研发了应用于乘用车的驱动系统,核心氢燃料电池技术则可同时用于乘用车和商用车。双方通过合作有效降低燃料电池技术的 整体成本,同时各自推出具有品牌特色的燃料电池汽车产品。 宝马发展氢能源动力已有近50年的历史。1979年,第一辆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的 BMW 520 测试车诞生;2000年,首次小规模试产12缸氢能汽车BMW 750hL;2014年,BMW 535iA Hydrogen 问世,搭载了由丰田提供的第一代氢燃料电池驱动系统;2023年,BMW iX5氢燃料电池车试点车队在全球各大城市 路测,其搭载的第二代氢燃料电池驱动系统由宝马自研,采用了丰田提供的氢燃料电池。 近日,宝马宣布推出第三代氢燃料电池系统,当前已启动首批原型产品的试制。第三代氢燃料电池系统将于2028年量产,并率先搭载于全新一代BMW X5。 氢燃料电池车,遵循宝马"纯 ...
今年港股规模最大IPO!21年的IPO执念,即将七战上岸,掌舵人已一头白发
搜狐财经· 2025-09-22 12:45
本文自南都·湾财社 二十余载资本征程,六次折戟沉沙。奇瑞汽车第七次再战,终于要以"全球化"标签叩开港交所大门。 此时的尹同跃,已经一头白发。 "质量比销量更重要,创新比利润更重要。"圆梦在即,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的主旨演讲上如是说。 如今,奇瑞凭借全球化标签获得上市通行证,但资本市场将更关注其新能源转型成效和盈利能力提升。经历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最曲折的资本化征程后, 对于奇瑞来说,一场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尹同跃21年的IPO执念: 从"暂不考虑"到"首要任务" "我们每天都会刷新港交所官网,了解最新消息。"一名奇瑞汽车内部人员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虽然,奇瑞汽车将于9月25日登陆港股交易已经板上钉 钉,但依然让人感觉到该公司员工既兴奋且紧张的心情。 此次奇瑞汽车全球发售2.97亿股H股,其中香港发售占10%,国际发售占90%,另有15%超额配股权。发行价格区间定为每股27.75港元至30.75港元,每手 买卖单位为100股,入场费约3106港元。 采写 | 南都·湾财社记者 梁罗喆 按照发行价区间计算,奇瑞汽车此次募资额在82.41亿至91.32亿港元之间。从市值角 ...
比亚迪(002594) - 2025年9月1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22 09:46
销量表现 - 2025年8月集团销售373,626辆,乘用车销售371,501辆 [1] - 乘用车及皮卡海外销售80,464辆,同比增长146.4% [1] - 2025年1-8月乘用车及皮卡海外累计销售630,728辆 [1] - 2025年上半年乘用车及皮卡海外销量突破47万辆 [3] 全球排名与战略 -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91位,连续四年上榜 [1] - 新能源汽车覆盖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 [3] - 欧洲总部落户匈牙利,巴西工厂首车下线,泰国交付第9万辆新能源汽车 [3] 南美市场拓展 - 2025年8月27日正式进入阿根廷市场 [4] - 阿根廷首批发售车型:元UP、宋PRO DM-i、海鸥 [5] - 计划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及当地产业链合作 [4]
21年IPO,即将七战上岸,奇瑞尹同跃:创新比利润更重要
南方都市报· 2025-09-22 06:32
尹同跃21年的IPO执念: 从"暂不考虑"到"首要任务" "我们每天都会刷新港交所官网,了解最新消息。"一名奇瑞汽车内部人员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虽 然,奇瑞汽车将于9月25日登陆港股交易已经板上钉钉,但依然让人感觉到该公司员工既兴奋且紧张的 心情。 二十余载资本征程,六次折戟沉沙。奇瑞汽车第七次再战,终于要以"全球化"标签叩开港交所大门。 此时的尹同跃,已经一头白发。 "质量比销量更重要,创新比利润更重要。"圆梦在即,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在2025世 界制造业大会的主旨演讲上如是说。 如今,奇瑞凭借全球化标签获得上市通行证,但资本市场将更关注其新能源转型成效和盈利能力提升。 经历了中国汽车工业史上最曲折的资本化征程后,对于奇瑞来说,一场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此次奇瑞汽车全球发售2.97亿股H股,其中香港发售占10%,国际发售占90%,另有15%超额配股权。发 行价格区间定为每股27.75港元至30.75港元,每手买卖单位为100股,入场费约3106港元。 按照发行价区间计算,奇瑞汽车此次募资额在82.41亿至91.32亿港元之间。从市值角度看,奇瑞汽车发 行后市值将在1600亿-1773亿 ...
系统持续优化,宝马第三代氢燃料系统将于2028年首搭宝马X5
观察者网· 2025-09-22 06:08
(文/观察者网 张家栋 编辑/高莘) 近日,宝马宣布推出第三代氢燃料电池系统,并已启动首批原型产品的试制,新燃料电池系统由宝马与 丰田联合开发。据悉,宝马第三代氢燃料电池系统将于2028年量产,并率先搭载于全新一代宝马X5当 中。 文中图片均来自宝马集团官网 宝马集团负责研发的董事普斯特博士表示:"2028年,宝马首款量产氢燃料电池车的推出,将为我们秉 持技术开放战略的产品矩阵再添高效的零排放驱动选择。氢能作为全球脱碳进程的关键组成部分,始终 是宝马重点投入的方向。" 近年来,氢能源作为我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技术方向之一,其凭借清洁、高效、可再生的特性,正逐渐 成为传统化石燃料能源汽车的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 确了氢能的能源属性。 2024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则为氢能产业化的规范化、规模化提供了法律保障。 不过,在汽车企业中,氢能技术的研究也与纯电动力一样,更早于政策的推动。 作为最早研发氢能源技术的车企之一,宝马从1979年,便使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打造出首款氢能源宝马 520测试车;20 ...
固定收益点评:寻找业绩亮眼的转债
国盛证券· 2025-09-21 13: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年上半年转债发行主体营收小幅增长、业绩分化 部分行业和个券表现优异或改善 权益市场景气下应关注业绩优秀或改善、正股质地好的低价和偏股型转债以获取向上空间[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025H1转债业绩概览 - 多数转债主体营收同比增长 利润分化 61.7%的转债主体营收同比增长 集中在(0,30%]区间 50.2%的转债主体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增速大于100%的集中在电子、农林牧渔、医药生物行业[8] - 2025Q2延续利润分化 77.5%的转债主体营收环比增长 集中在(0,30%]区间 53.3%的转债主体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 增速大于100%的行业为电子、建筑装饰、电力设备[9] 业绩更优秀的行业和转债个券 同比维度,农林牧渔、建筑材料、传媒领跑 - 营收端农林牧渔、非银金融、电子领跑 业绩端农林牧渔、建筑材料、传媒同比增速靠前 如农林牧渔营收同比增13.85%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6799.93%[15] - 行业分化 如农林牧渔归母净利润增速远高于营收增速 电力设备则相反 部分行业如电子盈利弹性突出 部分行业如家用电器竞争激烈[16] - 农林牧渔、电子复苏 9个行业归母净利润增速由负转正 3个行业利润增速放缓但正增长 6个行业增速由正转负[22] - 个券方面 恒锋转债等营收增速领先 华宏转债等归母净利润增速领先[23] 环比维度,建筑材料、社会服务、通信领跑 - 营收端通信、建筑材料、非银金融领跑 业绩端建筑材料、社会服务、通信环比增速靠前 如建筑材料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速657.23%[26] - 行业分化 12个行业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速高于营收 6个行业跑输 部分行业营收上升净利润下降 部分行业营收和净利润均下降[27] - 建筑材料等3个行业增幅扩大 10个行业增速放缓但正增长 6个行业增速由负转正 9个行业增速由正转负 煤炭降幅收窄[33] - 个券方面 交建转债等营收增速领先 交建转债等归母净利润增速领先[34] 业绩改善明显的行业和转债个券 同比扭亏为盈的行业和个券 - 平均净利润11597万元 平均利润改善率185.68% 农林牧渔、医药、电子扭亏主体最多 如山玻转债、天创转债、晶瑞转债等[38] 环比扭亏为盈的行业和个券 - 平均净利润5816万元 平均利润改善率204.47% 电力设备、计算机、建筑扭亏主体最多 如交建转债、冀东转债、锂科转债等[45] 同比亏损减少的行业和个券 - 平均亏损额从4.17亿元收窄至2.44亿元 变化率41.49% 计算机、电力设备、建筑装饰减亏主体最多 如双良转债、信服转债等[50] 环比亏损减少的行业和个券 - 平均亏损从32399万元收窄至24838万元 变化率23.34% 电力设备、计算机、医药减亏主体最多 如通22转债、信服转债等[56] 权益市场景气下,值得关注的转债 业绩优秀板块值得关注的转债 - 筛选出牧原转债、道通转债、中宠转2、伟测转债、安集转债 满足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同环比增速为正、2025H1归母净利润为正、近五年PE分位数小于50、转股溢价率低于30%等条件[61] 值得关注的业绩改善的转债 - 隆22转债 隆基绿能作为光伏龙头受益政策 技术领先 虽亏损但减亏显著 适合长期绿色能源配置[64] - 思特转债 思特威为CMOS图像传感器龙头 受益AI应用 业绩超预期 适合科技成长型配置[65] - 楚天转债 楚天科技主营医药包装设备 海外业务增长 政策支持下扭亏预期强 适合价值型防守配置[66] - 立昂转债 立昂微主营半导体 25Q2归母净利环比改善 营收同比增长 化合物半导体布局有望打开新增长曲线 适合关注半导体国产替代主题的投资者[67]
2025.09.22 新闻监测:宏观、供应链|美联储降息后 中国维持利率不变 全球经济对“关税冲击”阶段性消化
搜狐财经· 2025-09-20 15:54
货币政策与利率动态 - 中国人民银行维持7天逆回购利率和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不变 延续稳健政策取向[2] - 通过结构性工具支持实体经济 同时观察外部宽松政策传导与国内通胀修复节奏[2] 全球经济与贸易环境 - 美国多轮加征关税后 主要经济体增长与就业数据承压但未失速[3] - 制造商通过转产、调价和前置备货适应关税冲击 若政策预期稳定全球需求将回归基本面驱动[3] 稀土磁体出口表现 - 中国稀土磁体出口量达6,146吨 环比增长10.2% 同比增长15.4% 实现连续三个月增长[4] - 新能源车与风电需求支撑产业回暖 但对美出口同比回落显示市场结构分化[4] 原油市场供需格局 - 乌克兰无人机袭击俄罗斯能源设施引发供应中断担忧 推动油价短线上扬[5] - 机构预计四季度及2026年可能供给过剩 远期油价面临下行压力[5] - 短期地缘风险与库存因素 中期产能与配额博弈将主导油价走势[5] 人工智能芯片技术进展 - 华为公布Ascend 950、960、970三代AI芯片时间表 发布Atlas算力平台与超节点互联方案[6] - 部分性能指标对标或超越国际产品 高带宽存储等自研技术突破释放国产算力生态加速信号[6] 汽车产业战略调整 - 大众集团计提约51亿欧元 因保时捷纯电车型推迟推出[7] - 推迟原因包括全球需求放缓、中国市场竞争加剧及关税因素 部分新车将延长燃油/混动生命周期[7] - 大众下调利润指引 反映汽车行业新能源转型节奏优化趋势[7] 供应链管理规范 - 比亚迪实施供应商付款新规 确保收货后三个工作日完成验收 60日内完成付款[8] - 优化订单、结算与合同周期 缓解产业链现金流压力 稳定供应商投入与交付节奏[8]
东风汽车成立新公司 加快零部件新能源转型
证券时报网· 2025-09-19 06:32
公司战略举措 - 东风汽车成立跃创科技有限公司以整合零部件研发制造和人才资源 [1] - 新公司聚焦高技术高价值零部件产品以支持整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 [1] - 该举措是公司推动新能源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 业务发展方向 - 零部件业务整合将强化公司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的供应链能力 [1] - 公司通过专业化子公司加速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技术突破 [1] - 战略布局体现公司向高端零部件价值链延伸的发展方向 [1]
预计下周四挂牌交易!今年港股规模最大IPO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9-19 04:38
IPO基本信息 - 作为2025年迄今香港市场规模最大的IPO 预计9月25日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交易[2] - 全球发售2.97亿股股份 其中香港发售2973.97万股 国际发售2.68亿股 另有4460.95万股超额配股权[2] - 定价区间为27.75至30.75港元 预计9月23日完成定价[2] 投资者结构 - 基石投资者包括高瓴旗下HHLR 景林资产 大家人寿 国轩香港等13家机构 总认购约5.87亿美元[2] 募资用途分配 - 研发新车型占比最高达35% 下一代技术与先进研发占25% 拓展海外市场占20%[2] - 提升生产设施占10% 营运资金占10%[2] 财务表现 - 收入从2022年926.18亿元增长至2024年2698.97亿元 净利润从58.06亿元增长至143.34亿元[3]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682.23亿元 净利润47.26亿元[3] 市场地位与销量 - 2024年全球乘用车销量达229.5万辆 成为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3] - 连续22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 2025年前八个月出口汽车79.3万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