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价比

搜索文档
茉莉奶白联合创始人高芸晞:消费者挑选商品正在从“性价比”转向“心价比”
搜狐财经· 2025-09-17 10:12
行业发展趋势 - 各行业正经历高质供给逐步替代低质供给的转型升级过程 [3] - 消费需求从追求"性价比"转向"质价比",并进一步升级为注重情感价值的"心价比" [3] 消费需求变化 - 消费者决策因素从基础功能扩展到健康、优质、原材料无公害等多维需求 [3] - 产品包装、品牌调性和情绪价值成为影响消费决策的重要附加因素 [3] 企业发展方向 - 企业需要满足消费者对有机、无公害原材料等更高品质的诉求 [3] - 品牌升级成为应对消费需求转变的核心战略方向 [3]
做高端电动车,别克要先撕掉“杂牌”标签
第一财经· 2025-09-17 09:26
2025.09.17 "目前市场的现实情况是,合资品牌在市场上要想卖得好,要比自主品牌相同定位车型性价比更高才 行。"近日,一家头部咨询机构汽车分析师向笔者表示,现在所有品牌定位都在被打破,最后消费者买 单的决定因素都落到了价格上,当下车市基本是靠性价比打天下的时代。 合资品牌其实一开始秉持的是"高举高打"的市场策略,但在高端新能源汽车上屡屡碰壁后,不少合资品 牌转变了市场打法,近两年来开始放平心态,推出高性价比新能源车,并采用本土的智能化方案,新能 源车型价格甚至"卷"得自主品牌更低。这也确实让合资品牌初步跑出来了几款热门新能源车型,其中8 月日产N7销量突破万辆,广丰铂智3X销量也超7000辆。 而仍定位高端的传统豪华品牌新能源汽车,8月销量最高的宝马i3销量不到1600辆,奔驰甚至没有一款 电动车月销量超千辆。 不过,售价24.99万元起的别克GL8插混版算是一个特例。该车8月销量在合资新能源车型中排在第三, 其销量已经超过了纯燃油版,插混版8月零售销量为5490辆,后者为4505辆。但别克GL8插混版的成 功,不排除是得益于该车在燃油车MPV市场打下的坚实市场基础。 "产品越便宜,销量会越好。但如果车 ...
做高端电动车,别克要先撕掉“杂牌”标签
第一财经· 2025-09-17 09:10
2025.09. 17 本文字数:1279,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肖逸思 在上汽通用别克宣布推出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后5个月,近日,别克至境首款车型至境L7正式亮相,该车定位20万~30万元中大型增程轿车。新 车虽然搭载激光雷达、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高通8775芯片、超300公里纯电续航等,但在这个价格区间,合资品牌新能源车鲜有爆款案例。 事实上,以传统豪华品牌推出的新能源车型被戏称为"杂牌电动车"为标志,合资品牌的高端新能源之路就注定难走。 "目前市场的现实情况是,合资品牌在市场上要想卖得好,要比自主品牌相同定位车型性价比更高才行。"近日,一家头部咨询机构汽车分析师向笔者表 示,现在所有品牌定位都在被打破,最后消费者买单的决定因素都落到了价格上,当下车市基本是靠性价比打天下的时代。 合资品牌其实一开始秉持的是"高举高打"的市场策略,但在高端新能源汽车上屡屡碰壁后,不少合资品牌转变了市场打法,近两年来开始放平心态,推出 高性价比新能源车,并采用本土的智能化方案,新能源车型价格甚至"卷"得自主品牌更低。这也确实让合资品牌初步跑出来了几款热门新能源车型,其中 8月日产N7销量 ...
做高端电动车,别克要先撕掉“杂牌”标签|有点逸思
第一财经· 2025-09-17 03:34
靠性价比打天下的时代,合资高端电动车怎么突围? 在上汽通用别克宣布推出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后5个月,近日,别克至境首款车型至境L7正式 亮相,该车定位20万~30万元中大型增程轿车。新车虽然搭载激光雷达、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高通 8775芯片、超300公里纯电续航等,但在这个价格区间,合资品牌新能源车鲜有爆款案例。 事实上,以传统豪华品牌推出的新能源车型被戏称为"杂牌电动车"为标志,合资品牌的高端新能源之路 就注定难走。 不过,售价24.99万元起的别克GL8插混版算是一个特例。该车8月销量在合资新能源车型中排在第三, 其销量已经超过了纯燃油版,插混版8月零售销量为5490辆,后者为4505辆。但别克GL8插混版的成 功,不排除是得益于该车在燃油车MPV市场打下的坚实市场基础。 "产品越便宜,销量会越好。但如果车企只是一味降低成本去造车,从长远来讲对品牌不利。"上汽通用 汽车副总经理薛海涛在接受笔者采访时称。 对于为什么别克敢逆市挑战推出高端子品牌,薛海涛总结了两点原因,一方面是在产品层面,原来别克 很多产品的主导开发权都不在中国。过去三年,别克经历了发展的最低谷,开始认识到与对手之间的差 ...
“反向消费”“平替测评”,这届年轻这样过日子丨品牌新事
吴晓波频道· 2025-09-17 00:29
消费趋势变革 - 中国消费市场出现结构性变革 消费者观念转向理性务实 减少品牌溢价追逐和冲动消费 [3] - 2025年中国消费增长率预期仅2.3% 消费行为调整以适应更具挑战性的经济环境 [8] - 美团平台"性价比"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56.5% 35岁以下用户贡献近六成搜索量 [10] 价格调整现象 - 奥乐齐超市启动"新低价"计划 冷冻澳洲牛尾从69.9元降至49.9元 鲜鸡蛋从16.5元降至13.2元 最高降幅达30% [2] - 折扣零售超市新业态遍地开花 从一线城市到县城乡镇全面渗透 [2] - 榴莲 蓝莓等贵族水果价格跳水 开启"去贵族化"进程 [2] 平台战略转型 - 美团更换新代言人并推出"美团团购 团啥都省"新slogan 直接回应消费理念变化 [19] - 平台角色从流量分发交易撮合转向价值共建心智引领的生活"顾问" [31] - 美团与热门综艺《喜人奇妙夜》《一路繁花》《一饭封神》深度联动 强化"省"的品牌认知 [33] 消费行为特征 - 消费者追求价格与品质平衡的复合型价值观 在合理支出前提下追求优质商品与服务 [30] - "必吃榜"餐厅人均消费水平比"非必吃榜"高出20%以上 显示消费者仍愿为优质体验支付合理溢价 [16] - 社交媒体上"反向消费""平替测评""薅羊毛攻略"内容走红 形成新型网络文化 [11] 节假日消费表现 - 美团平台"国庆吃喝玩乐"相关搜索量同比增长245% 反映节日消费热情旺盛 [21] - 平台全场景供给覆盖吃喝玩乐等高频消费场景 从一线城市到下沉市场全面覆盖 [27] - 团购业务形态为不同消费群体提供灵活选择 包括追求极致性价比和注重省心省时的用户 [27] 行业生态建设 - 平台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构建与用户深度共鸣的生态系统 包括商家准入 价格机制 用户评价和推荐算法等底层支撑 [35] - 美团通过KPL王者荣耀职业联赛 英雄联盟等顶级电竞赛事建立情感连接 深入年轻人生活场景 [33] - 平台服务深度融入用户日常生活 成为生活基础设施 使"省"成为通往更好生活的路径 [37]
雷军彻底卷疯!240万跑分旗舰芯、IP69防水、金属机身,如今仅需1389元
搜狐财经· 2025-09-16 12:53
产品定位与核心优势 - 红米Turbo4 Pro定位高性能千元机,搭载与魅族22同款的高通骁龙8S Gen4处理器,安兔兔跑分达240万,接近旗舰性能但价格显著更低[1][3] - 产品主打长续航能力,配备7550mAh超大容量电池,轻度使用可持续两天,重度游戏续航约六小时,支持90W快充(充满需约1小时)及22.5W有线反向充电功能[3] - 采用6.83英寸OLED直屏,具备1.5K分辨率、3200nits峰值亮度及3840Hz高频PWM调光,通过莱茵护眼认证,兼顾户外可视性与低蓝光特性[5] 成本控制与功能取舍 - 影像系统采用务实配置:主摄为5000万像素索尼LYT-600传感器(支持OIS光学防抖),暗光场景及800万像素超广角画质有限,且未配备长焦镜头[7] - 外观采用金属中框与AG柔雾玻璃后盖,提供三种常规配色及哈利·波特定制版,机身厚度7.98mm、重量219g,在超大电池基础上优化握持感[9] - 系统搭载Xiaomi HyperOS 2,保留NFC、红外遥控、X轴线性马达、双扬声器等实用功能,并支持IP68/IP69防水等级[11] 市场策略与价格竞争力 - 产品聚焦性能、屏幕与续航核心体验,规避影像堆料以控制成本,国补后到手价仅1389元,凸显极致性价比[11][3] - 目标用户为对拍照要求不高但重视性能稳定性、长续航及高帧率游戏体验的群体,尤其适合作为长辈机或备用机使用[1][11]
西贝“翻车”启示录:一场教科书级的公关危机如何炼成
经济观察报· 2025-09-16 12:11
核心观点 - 西贝因预制菜争议引发公关危机 反映当代商业逻辑与消费心理的裂痕 消费者关注知情权和性价比 企业应对失当加剧信任危机 [2][4][7] 消费者质疑焦点 - 消费者质疑支付高价却获得预加工食品 缺乏知情权和透明度 引发被欺骗感 [4][5] - 消费者认为支付150元人均餐费却获得速冻食品 性价比失衡 不如购买罐头自行加热 [5][8] - 消费者期待为新鲜食材和厨师手艺付费 而非工业流程 要求明码标价和自主选择权 [5] 西贝公关失误 - 企业以法律诉讼回应舆论 对抗消费者代表 升级情绪对抗而非降温 [7] - 企业纠缠预制菜术语定义 忽视公众认知 技术性狡辩遭群嘲 [7] - 创始人情绪化下场 公布用户消费细节 涉嫌侵犯隐私 加剧品牌信誉损失 [7][8] - 企业应对措施矛盾 开放后厨又迅速关闭 决策摇摆暴露内部混乱 [8] - 企业回避核心价值争议 大谈成本结构而非匹配高价与价值 激化消费者不满 [8] 危机解决建议 - 企业应谦逊回应 承认未告知预加工疏忽 避免法律威胁 [11] - 企业需量化透明 公示菜品成本结构和加工方式 如标注中央厨房预加工 [11] - 企业可邀请消费者共建 如担任产品体验官 推出透明定价套餐 转化对抗为合作 [11] - 企业应主动拥抱监管 发起餐饮透明化倡议联盟 推动行业标准制定 [11] - 企业需情感共鸣 通过故事化传播强调品质初心 平衡工业化与人情味 [11] 行业趋势与信任构建 - AI时代信息透明度提高 信息差护城河消失 信任成为核心数字化资产 [20] - 未来商业竞争是信任较量 透明性增强信任和问责性 需制度化自我批判 [21] - 企业需将透明融入血脉 开放倾听内外部批评 以真诚行动回应质疑 [21] AI视角分析 - 企业道歉信使用争议修辞 如"顾客'虐'我千百遍" 被解读为模糊主体责任 [17] - 道歉信承诺模糊 如"尽可能调整加工工艺" 缺乏执行决心 未能打消疑虑 [17] - 道歉信被动回应舆论 而非主动透明 未能平息公众情绪 加剧信任危机 [18]
信用周报:调整后,二永的性价比如何?-20250915
中邮证券· 2025-09-15 13: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上周债市调整,信用债跌幅大,超7月底调整幅度,部分期限超2月底熊平阶段,票息资产有性价比 [5][33] - 因公募大幅卖出二永,2 - 5年银行二级资本债有参与机会;1 - 3年弱资质城投下沉可继续参与,3年左右品种骑乘收益可观;超长期限调整后收益率有性价比,建议配置类机构适度参与 [5][3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上周债市整体情况 - 上周债市继续调整,信用债情绪悲观,调整幅度大于利率;前半周股债“跷跷板”效应与基金费率调整消息致市场低迷,10Y国债利率突破1.80%,后半周对央行买债期待升温,收益率有所修复,但全周收跌 [2][10] - 信用债同步利率走弱,多数期限跌幅超利率,熊市持续久,抗跌属性弱;超长期限信用债行情同步走弱,跌幅超同期限利率债 [2][12] 各类债券具体表现 - **主要债市品种估值收益率**:2025年9月8日到9月12日,1Y - 5Y国债到期收益率上行0.4BP - 2.1BP,同期限AAA、AA + 中票收益率分别上行3.8BP - 6.2BP、4.8BP - 7.1BP;AAA/AA + 10Y中票收益率分别上行8.53BP、7.53BP,AAA/AA + 10Y城投收益率分别上行6.36BP、5.35BP,AAA - 10Y银行二级资本债收益率上行10.61BP,10Y国债收益率上行4.10BP [10][12][13] - **收益率曲线形态**:全等级1 - 2年、2 - 3年陡峭程度最高,与7月底相比2年及以上更陡峭,5年及以上绝对收益率超2月底熊平位置;如AA + 中票1 - 2年、2 - 3年、3 - 5年区间斜率分别为0.1261、0.1104、0.0774,AA城投分别为0.1460、0.1517、0.1428 [13] - **绝对收益率和信用利差历史分位数**:1 - 3Y特别是3Y左右调整后有一定性价比,如2025年9月8日到9月12日,3Y - AAA、3Y - AA + 中债中短票估值到期收益率处于2024年以来的38.49%、36.61%水平,信用利差历史分位数分别为30.04%、24.88% [14] - **二永债**:行情同步走弱,“波动放大器”特征明显,1Y - 5Y跌幅高于普信债,超长期限部分跌幅高于超长信用债;1 - 5年、7年、10年AAA - 银行二级资本债收益率分别上行6.09BP - 10.61BP;3年及以上部分离2025年以来收益率最低点差距32BP - 42BP,2年以上收益率点位超7月底,4年以上超2月底熊平位置 [3][16] - **超长期限信用债**:机构卖盘行情连续4天走强,周五好转;折价成交幅度大,约25%折价成交幅度在4BP以上;市场买入意愿弱,高活跃度成交以短期限地产、金融瑕疵个券及弱资质城投为主,约35%低于估值成交幅度在4BP以上 [4][21][22] 市场成交情况 - **二永债活跃成交**:前半周情绪悲观,后半周边际好转,空头力量强;9月8日 - 9月12日,低估值成交占比分别为0.00%、0.00%、0.00%、27.50%、100.00%,平均成交久期分别为0.66年、0.65年、0.57年、3.67年、6.54年;折价成交幅度不大,低于估值成交情绪弱 [17][20] - **超长期限信用债成交**:9月8日 - 9月12日,折价成交占比分别为90.00%、50.00%、92.50%、87.50%、15.00%,低于估值成交占比分别为10.00%、0.00%、0.00%、7.50%、65.00% [21][25] 机构行为 - 公募基金上周减持信用债,净卖出262亿元,主要卖出3 - 5年期限;对二永减持力度高,净卖出643亿元银行二级资本债 [4][27] - 配置盘调整后买入力度不弱,理财、保险和其他类机构分别净买入银行二级资本债143、153、292亿元;保险、理财分别净买入128、209亿元信用债,主要在3年以内 [27] 科创类ETF情况 - 第二批科创类ETF上周上市,申购情绪热烈,或成信用行情边际企稳力量;9月12日,14只科创债ETF启动募集,预计募集资金超400亿元,本周产品规模或增长推动成分券估值“超涨” [30] - 已上市信用ETF产品上周表现一般,信用基准做市ETF产品周环比规模连续4周缩水,科创ETF产品周环比规模弱于8月,两类信用债ETF单位净值上周仍亏损 [30]
认清现实?库克打出“性价比牌”,iPhone17能否救苹果?
搜狐财经· 2025-09-12 05:07
但实话实说,iPhone17标准版,和苹果上一代iPhone手机相比,确实做到了"加量不加价",但问题是,在安卓旗舰阵营,iPhone17标准版,结合5999元起步 的价格,真的还有这么强的竞争力吗?为何苹果不敢和业界做对比,是不屑还是不敢呢? iPhone17系列正式发布,很多小伙伴都发现了,这一次,库克终于认清现实,换了打法,尤其iPhone17标准版,甚至打出了"性价比牌"。 从苹果的定价策略可以看出来,iPhone17标准版将会是新一代的"主力军",在上了120Hz高刷的基础上,屏幕峰值亮度还增加到了3000nits,更重要的是,内 存起步就是256G,终于告别了128G丐版,价格呢?加量不加价,这张"性价比牌"着实打到了消费者的心坎上。那么问题来了,5999元起的iPhone17标准版 能否救苹果呢? 事实上,在iPhone17系列发布之后,外界的声音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况,各大数码博主都在"祝贺"苹果,并预测iPhone17标准版有望成为下一代的"钉子户"机 型,甚至有业界专家预测,iPhone17系列的销量将会创新高。 冷静下来你会发现,iPhone17系列是乍一看有点东西,再看,会发现都是错觉。尤 ...
报告称小米YU7用户平均年龄27.7岁,未婚比例达近6成
第一财经· 2025-09-12 05:05
小米汽车用户画像特征 - 小米YU7车主平均年龄27.7岁 近八成集中在20-30岁 86%为男性 近六成未婚[1] - 超五成用户为小米忠实粉丝 购车动因源于对品牌的长期喜爱与信任[1] - 51%的YU7车主和53%的SU7车主为首次购车群体[5] 竞品用户结构对比 - 小米车主已婚有孩比例显著低于竞品:YU7为22% SU7为25% 而阿维塔07为32% 极氪7X为43% 智界R7为47% 小鹏G7超50%[4] - 用户集中于一二线城市 购车体现"悦己"导向[5] 购车决策驱动因素 - 外观设计是首要促购因素 68%的YU7车主因外观选择购车[5] - 品牌影响力从创始人效应转向产品信任:SU7阶段80%车主选择"创始人人格魅力" YU7阶段降至60%[5] - 61%车主因"看到非常喜欢的车"购车 远超功能需求导向[6] 消费能力与偏好特征 - YU7车主家庭年均收入31.4万元 显著高于行业均值27.2万元[6] - 年均支出17.6万元 略高于行业均值16.3万元 体现理性消费特征[6] - 近七成车主将性价比视为大件消费首要考虑因素[6] 产品差异化定位 - YU7车主更关注舒适性、智能座舱与配置 SU7车主更重视智能座舱、续航与操控性[6] - 购车动机差异:YU7侧重日常休闲(55%)和短途出游(54%) SU7更注重通勤代步(51%)[6] 品牌用户转化路径 - YU7转化来源以合资品牌为主 但小米内部转化比例排名靠前[7] - 部分SU7车主在保值率较高窗口期转向YU7 形成品牌留存与再转化良性循环[7] - 较长提车周期促成了活跃的二手市场交易和高保值率[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