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估值体系

搜索文档
可转债周报20250427:转债主体2025Q1业绩前瞻-20250427
民生证券· 2025-04-27 11: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2025Q1多数转债主体营收同比增长,农林牧渔、有色金属行业增速较高,轻工制造等行业利润下滑,亏损主体集中在计算机等行业;本周权益和转债市场收涨,转债日均成交额增加,估值有变化;后续关注财政政策落地和市场博弈,关注热门主题、内需方向、高股息板块等转债机会,警惕强赎风险[1][18][1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转债周度专题与展望 转债主体2025Q1业绩前瞻 - 截至2024 - 04 - 25,474只可转债中217只披露2025年一季报,9只披露业绩预告,多数主体营收同比增长,138只主体营收、114只主体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占比分别为63.59%、52.53% [1][9] - 农林牧渔、有色金属行业转债主体一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较高,轻工制造等行业主体利润同比下滑较多,一季度亏损主体集中在计算机等行业 [1][10] - 217只主体中,93家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均同比增长,建议关注转股倾向;58家均同比下滑,关注后续评级及业绩修复情况 [2][10] 周度回顾与市场展望 - 本周A股市场集体上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0.56%、1.38%、1.74% [17][18] - A股市场估值有所回升但仍偏底部,国内经济基本面修复斜率有回升空间,出口增速或因基数效应回落 [18] - 转债供给收缩需求有支撑,估值合理,预计后续估值中枢温和区间震荡,关注下修博弈空间、警惕强赎风险,关注临期转债短期博弈机会 [18] - 行业上关注热门主题、内需方向、高股息板块等 [19] 转债市场周度跟踪 权益市场上涨 - 本周权益市场上涨,万得全A上涨1.15%,市场风格偏向小盘价值 [22] - 行业跌少涨多,汽车、美容护理、基础化工行业领涨,食品饮料、房地产和煤炭行业居跌幅前三 [24] 转债市场收涨,全市场溢价率下行 - 本周转债市场收涨,中证转债等指数均上涨,日均成交额增加 [3][28] - 转债行业28个收涨,1个收跌,传媒、汽车和计算机行业涨幅前三;对应正股22个行业收涨,7个收跌 [31] - 多数个券上涨,福新转债等周涨幅前五,惠城转债等周跌幅前五,中旗转债等周成交额前五 [32][34] - 绝对低价转债数量减少,转债价格中位数上涨,全市场加权转股价值增加,溢价率下降 [36][41] 不同类型转债高频跟踪 市场指数表现 - 本周各平价、股债性、评级和大小盘分类下转债均上涨,高平价、偏股型转债更具弹性,平衡型转债整体抗跌 [45][47] - 2023年以来,不同平价、股债性、评级和大小盘分类下转债收益表现不同 [45][47][49][51] 分类估值变化 - 本周各类型转债估值有涨有跌,平衡型、偏股型转债估值上行,部分平价、评级和分类转债估值有变化 [53] - 2024年初至今,偏股型、平衡型转债转股溢价率触底反弹,各评级转债转股溢价率水平小幅震荡 [55][56] 转债供给与条款跟踪 本周一级预案发行 - 本周新上市转债3只,待发行转债0只,待上市转债1只,一级审批数量8只 [62] - 自2023年初至2025年4月25日,预案转债数量合计90只,规模合计1485.27亿元 [66] 下修&赎回条款 - 本周21只转债预计触发下修,31只转债不下修,4只转债提议下修,3只转债实际下修 [5][69] - 本周0只转债预计触发赎回,1只转债不赎回,2只转债提前赎回 [5][72][73] - 截至本周末,1只转债仍在回售申报期,30只转债尚在公司减资清偿申报期 [5][74][75]
维稳资金的投资布局,对我们有哪些指导意义?
雪球· 2025-04-22 08:29
维稳资金的主要来源 - 中央汇金作为国有金融资产管理者,通过长期持股和战略性增持维护市场稳定,资金来源包括财政拨款、股权分红和政府信用支持的融资渠道 [7] - 证金公司通过市场化手段调节证券市场供需,资金来源包括增资扩股、银行再贷款和债券发行 [7] - 社保基金通过中央财政拨款、国有资本划转和投资收益滚动累积等方式筹集资金,权益类资产配置上限为40% [7] - 保险公司资金来源于资本金、保险责任准备金和新增保费,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为总资产的50% [7] - 央国企上市公司通过自有资金、专项贷款和其他合法资金进行增持回购 [7] 维稳资金的投资方向 - 中央汇金主要投资金融领域(持股市值2.99万亿元)和ETF(1.04万亿元),前20大重仓股中14只为金融股,6只为行业龙头 [9][12] - 证金公司偏好银行、保险等蓝筹股(持股市值4699亿元),前20大重仓股中12只为金融股,8只为行业龙头 [15][16] - 社保基金侧重金融、有色金属等行业(持股市值3587亿元),前20大重仓股中6只为金融股,12只为行业龙头 [17] - 保险资金偏好银行(占比63.5%)、电信服务(12.3%)等高股息资产,2024年股票配置同比增长28% [17][18] - 央国企上市公司主要增持自身股票,通过回购改善财务指标 [19] 维稳资金的投资策略 - 中央汇金通过公告增持ETF(如沪深300ETF持仓2505亿元)实现市场托底,同时分散配置中小盘ETF [12][13] - 证金公司采用直接购股与调整转融通费率相结合的方式,2016-2018年收益率跑赢大盘 [15][16] - 社保基金采用委托管理机制,2000-2023年境内股票年化收益率达10% [17] - 保险资金采用"固收+"模式,2012-2021年年均收益率5.28%,2024年综合收益率7.2% [18] - 央国企上市公司通过增持回购助推"中特估"行情 [19] 维稳资金的投资启示 - 选择市场周期底部入场,如2024年4月维稳资金集中增持时点 [5][21] - 配置高质量代表性资产,如中央汇金持有金融股平均涨幅达286.52%(2014-2025年) [12][22] - 建立分散投资体系,如中央汇金同时配置大盘ETF(沪深300)和中小盘ETF(中证1000) [13][22] - 坚持长期投资框架,如社保基金20年保持7.4%年化收益率 [17][24] - 关注政策导向标的,如央国企上市公司在"中特估"行情中的表现 [19][25]
维稳资金的投资布局,对我们有哪些指导意义?
雪球· 2025-04-22 08:29
维稳资金的主要来源 -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国有金融资产管理者,通过长期持股和战略性增持维护市场稳定,资金来源包括财政部的注册资本金、优质股权分红和政府信用背书的融资渠道[5][7] - 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市场化手段调节证券市场资金和证券供给,资金来源包括增资扩股、银行再贷款和发行债券[5][7] -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和运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金来源包括中央财政拨款、国有资本划转、彩票公益金分配和投资收益滚动累积[5][8] - 保险公司资金主要来源于公司资本金、留存收益和保险责任准备金,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上限为总资产的50%[5][8] - 央国企上市公司通过自有资金、金融机构专项贷款和其他合法资金进行增持和回购[5][8] 维稳资金的投资方向 - 中央汇金主要投资金融领域,持有67家公司市值2.99万亿元,同时持有1.04万亿元ETF,重点配置沪深300ETF[10][13][14] - 证金公司持有86家公司市值4699亿元,偏好银行、保险、能源、电信等蓝筹股[10][17][19] - 社保基金持有192家公司市值3587亿元,投资方向集中于金融、有色金属、公用事业和基础化工等行业[10][20][21] - 保险资金持股总市值3.88万亿元,偏好银行、电信服务、房地产等传统行业,重仓股平均股息率3.0%[10][22][23] - 央国企上市公司主要增持和回购本公司股票[10] 维稳资金的投资特点 - 中央汇金前二十大重仓股中14只为金融股,2014年以来17只个股涨幅翻倍,2只涨幅超10倍[12][13] - 证金公司2016-2018年投资收益率分别为-6.14%、10.95%、-2.32%,均跑赢同期上证综指[17] - 社保基金2000-2023年整体年化收益率7.4%,境内股票投资年化收益率10%[21] - 保险资金2012-2021年年均财务收益率5.28%,2024年综合投资收益率7.2%[23] - 央国企上市公司增持和回购有助于改善EPS和ROE等财务指标[23] 维稳资金的投资启示 - 维稳资金在市场底部区域或突发事件冲击时入场,具有成本优势[3][26] - 维稳资金选择优质、代表性资产进行分散投资,降低组合波动[27][28] - 不同机构坚持符合自身目标的投资体系,如中央汇金长期持有金融股[29] - 维稳资金操作基于估值、政策和资金等综合考量,为投资者提供参考[29] - 跟随维稳资金步伐有助于改善投资操作和提高胜算[30]
申万宏源首席策略分析师王胜: 政策体系让投资者关键时刻不慌 A股很大希望从“结构牛”演绎至“全面牛”
第一财经· 2025-04-08 12:16
文章核心观点 中央汇金公司增持 ETF 并表示未来继续增持,发挥类似平准基金作用,与证监会政策利好形成“政策组合拳”,有望引导中长期资金布局 A 股,推动资本市场估值回升,二季度 A 股或稳步回升,长期有望从“结构牛”演绎至“全面牛” [1][2][3] 汇金增持目的和意义 - 发挥类似平准基金作用,帮助市场信心恢复和估值回升 [1] - 带来增量资金,支持 A 股价值板块估值修复,成为定价 A 股公司治理和股东回报改善的重要边际资金 [1] - 提振资本市场信心,传递维护市场平稳运行信号,为市场止跌企稳注入流动性和信心 [1] 此次增持与以往不同之处 - 增持背景面临全球贸易冲突加剧、关税不确定性增加等复杂国际环境,国内经济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关键阶段 [2] - 明确中央汇金作为资本市场“国家队”类似平准基金的作用,有利于找到常态化稳市机制 [2] “政策组合拳”影响 - 资金面上,汇金增持示范效应有望引导中长期资金借助 ETF 布局 A 股,带来增量资金 [2] - 估值体系上,与提升投资者股东回报等政策相得益彰,推动资本市场估值回升 [2] - 投资者情绪方面,长期政策体系构建让投资者在关键时刻不慌 [2] A 股市场走势 - 二季度推行积极财政政策、有充足货币政策工具,AI 发展进入新阶段,为上市企业盈利托底,A股 或稳步回升 [3] - 长期来看,A股 有希望从“结构牛”演绎至“全面牛” [3] - 后续宏观政策上,刺激内需对冲出口产业链压力、更好发挥财政政策作用、降准或降息组合拳落地值得期待 [3]
破净“魔咒”能否打破?A股上市银行打响估值保卫战
北京商报· 2025-03-25 12:00
核心观点 - A股上市银行因长期低估值和破净问题密集披露估值提升计划 响应监管要求并试图通过业务优化 分红稳定和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措施改善估值 但长期修复仍需宏观经济和基本面配合 [1][3][5] 银行估值提升计划 - 交通银行和平安银行首次披露估值提升计划 措施包括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创新 稳定现金分红 强化投资者关系和优化信息披露 [1][3] - 交通银行计划利用上海总部优势巩固金融市场交易和跨境金融特色 应用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 [3] - 平安银行坚持零售银行定位 加强产品研发和推广 发展优质客户和零售贷款业务以保障收入 [3] - 招商银行董事会已审议通过市值管理制度 即将公布 [3][5] - 估值提升计划响应证监会《市值管理指引》要求 长期破净公司需制定并披露提升计划 [3] 银行破净现状 - 截至3月25日 A股42家银行中仅招商银行和成都银行市净率大于1 其余40家处于破净状态 破净率高达95% [6] - 个别银行股价与每股净资产差距较大 平安银行收盘价11.43元 vs 净资产21.9元 贵阳银行5.93元 vs 16.4元 华夏银行7.67元 vs 18.33元 浦发银行10.61元 vs 21.8元 兴业银行21.78元 vs 36.06元 均相差超10元 [6] - 交通银行2024年A股股价全年上涨42.16% 但仍持续低于2023年每股净资产12.3元 [4] - 平安银行2024年1月1日至3月14日每日收盘价低于2022年每股净资产18.8元 3月15日至12月31日每日收盘价低于2023年每股净资产20.74元 [4] 估值修复驱动因素 - 短期政策红利和市场情绪可能推动银行股反弹 但长期系统性修复需宏观经济和银行基本面配合 [5] - 银行股低估值主因盈利增长放缓和国内投资者结构 散户居多偏好股价弹性 银行股盘子大波动小吸引力低 [6] - 探索中国特色估值体系有望重新定价高股息稳定股票 银行股被视为潜力黑马 但需实际业绩增长和价值投资理念配合 [7][8] - 1月22日发布中长期资金入市方案 引导险资 社保基金 养老金和公募基金等加大入市力度 [8] - 上市银行需优化盈利模式 推动业务转型和拓展中间业务 基本面改善是估值提升最大动力 [8] - 强化沟通和透明度 增加分红力度和频率可吸引长期资金 交通银行承诺2025-2027年现金分红不少于净利润30% 平安银行计划2024-2026年分红比例在10%-35%之间 [8][9]
盘点SmartBeta指数(策略指数)常用的八大策略因子
雪球· 2025-03-04 09:08
核心观点 - 300红利低波指数在不同时间区间表现优于沪深300和300红利指数,显示因子策略的有效性[2][3] - 投资因子是驱动资产收益差异的关键变量,包括红利、低波动、价值、成长等8类因子[3][4] - 因子组合策略可提升超额收益,但需避免相互冲突的因子结合[18][19] 八个常用投资因子 市值因子 - 聚焦股票市值对收益的影响,大盘股稳定性高但弹性低,小盘股成长空间大但风险高[5] - 沪深300(大盘)2017-2020年跑赢中证2000(小盘),2021-2023年小盘股占优[6] - 万得微盘股指数通过小市值因子+每日调仓策略实现长期超额收益[7] 价值因子 - 寻找市场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股票,利用估值修复获利[5][8] - 2022年"中特估"政策推动央企/国企估值回归,相关股票表现强劲[8] 成长因子 - 关注盈利增长潜力,高估值伴随高波动,经济向好时表现更优[5][9] - 全指成长指数在上涨行情中弹性高于全指价值,但调整期抗跌性较弱[9][10] 低波动因子 - 选择股价稳健的股票,下行市场抗跌性强,长期复利效应显著[5][11] 红利因子 - 筛选高股息率股票,具备避险属性但牛市弹性不足[5][12] - 300红利低波指数结合红利与低波动因子,2021年以来跑赢沪深300及300红利指数[12][13] 质量因子 - 基于财务质量选股,经济不确定性时期表现更优,但可能因估值过高受限[13] 动量因子 - 捕捉趋势延续效应,短期有效但在震荡市中易失效[14] 反转因子 - 利用价格过度下跌后的反弹机会,与动量因子负相关[15] 因子应用策略 - 根据风险偏好选择因子:稳健型适合价值/红利/低波动,进取型适合成长因子[17] - 多因子组合需考虑协同性,如红利+低波动因子互补,避免成长+价值因子冲突[18] - 需动态调整因子权重,因子有效性随市场环境变化[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