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

搜索文档
联合动力创业板成功上市 以科技创新助力产业升级
证券日报网· 2025-09-25 02:43
本报讯(记者陈红)9月25日,苏州汇川联合动力(301656)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联合动力")在深 交所创业板正式挂牌上市,成功登陆资本市场,开启了企业发展的崭新篇章。 截至最新招股书披露日,联合动力已取得98项发明专利及407项实用新型专利,产品在效率、功率密度 等关键性能指标对标国际先进水平;主导参与编制并发布超过20项国家标准。公司还牵头或参与了多项 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以科技创新引领着新能源动力系统行业发展浪潮。 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 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当下,通过发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龙头企业安全支撑的作用,持续强化新能 源领域的关键资源布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推动价值链优化升级,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和安全水平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必由之路。 联合动力作为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动力系统独立供应商的领军企业,在产品性能、技术水平、制造规模 等方面全球领先,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独立第三方动力系统供应商。公司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领 域技术进步和产业化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是我国汽车产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范代表。 目前,联合动力不仅服务了大量国产自主品牌客户,还成功切入众多国 ...
顺应新能源车发展浪潮 常润股份多元布局打开成长新空间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25 02:42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1月至8月中国汽车产销分别达2105.1万辆和2112.8万辆 同比增长12.7%和12.6% [1] - 同期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962.5万辆和962万辆 同比增长37.3%和36.7% [1] - 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45.5% [1] 公司市场地位 - 公司为全球十大汽车企业一级供应商 [1] - 核心产品汽车配套千斤顶全球市场占有率20% [1] - 手刹、拉索、备胎升降器等新产品已占前装业务收入近半份额 [1] 新能源领域布局 - 针对新能源车轻量化需求开发车载充气泵和补胎液产品 [2] - 2024年南通生产基地建成充气泵和补胎液生产线 当年销量达10万台套 [2] - 2025年上半年收购苏州柯钧新材料科技60%股权 强化新能源领域服务能力 [2] 业务发展态势 - 已为多家新能源车企供货 [2] - 车载充气泵和补胎液第四季度订单呈现良好增长态势 [2] - 未来将拓展至高附加值汽车零部件领域 构建多品类协同发展生态 [2]
2025年中国漆包扁线市场政策、产业链图谱、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市场需求大幅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25 02:38
行业概述 - 漆包扁线是绕组线主要品种 由导体和绝缘层组成 应用于电机 电器和家用电器等产品 [2] - 相较于传统漆包圆线 漆包扁线在相同截面积下具有更高空间填充率(提升15%-30%) 更优散热性能和更低铜损 [2] - 按绝缘漆耐热等级分为A级 E级 B级 F级 H级和C级 不同等级对应不同最高工作温度 例如新能源汽车电机需F级及以上 [4]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漆包扁线行业市场规模达279.98亿元 同比增长42.00% [1][11] - 漆包扁线占漆包线行业整体规模比例达22.24% [1][11] - 市场规模增长主要受新能源汽车产业 工业电机节能改造和电网建设三大需求驱动 [1][11] 政策环境 - 行业属于"C383电线 电缆制造"细分领域 受多项国家政策支持 [6][7] - 关键政策包括《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 [7] - 政策导向聚焦节能降碳 设备更新和绿色转型 为行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7]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铜材 铝材等导体材料供应商和绝缘漆 助剂等化工材料供应商 导体材料价格波动对成本影响较大 [9] - 中游为漆包扁线生产企业 采用"铜价+加工费"定价模式 [9] - 下游应用包括电机 变压器 电抗器等电磁设备绕组制造 其中电机行业是主要应用领域 [9] 竞争格局 - 行业集中度较高 头部企业包括精达股份 露笑科技 宏远股份 冠城新材 蓉胜超微 金田股份 长城科技 摩恩电气等 [13] - 金田股份在高压电磁扁线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PEEK材料产品竞争优势凸显 [13][15] - 2024年金田股份营业总收入1242亿元 精达股份223.2亿元 长城科技129.9亿元 [15] 重点企业分析 - 金田股份已形成6万吨新能源电磁扁线产能 拥有200多项开发项目 其中70余个已量产 并实现800V高压平台批量供货 [15] - 精达股份拥有20多个高新技术研发平台 2024年漆包线业务收入161.2亿元 占总营收72.2% [16][17] - 两家企业均专注于高端电磁线技术研发 产品覆盖新能源汽车 工业电机和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15][16] 技术发展趋势 - 未来将重点提升导电性能和绝缘性能 开发耐高温 耐腐蚀 低损耗 超高密度和高强度产品 [17] - 环保要求推动行业采用环保型绝缘漆和无卤素助剂 改进生产工艺以实现绿色生产 [17] - 技术创新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 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需求 [17]
每股定价30.75港元,奇瑞终圆上市梦!开盘股价涨超10%,成年内港股最大规模车企IPO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02:16
上市概况 - 公司于9月25日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股份代号9973 HK,成为年内港股市场规模最大的车企IPO [1][3][4] - 此次IPO以每股30.75港元的招股价上限定价,发行约2.97亿股H股,其中香港公开发售占10%,国际发售占90% [1][5] - 上市首日股价报33.94港元,较发行价上涨10.37% [5] - 本次上市募资规模达91.4亿港元 [1] 募资用途 - 募集资金净额的35%将用于研发不同车型和版本的乘用车,以扩大产品组合 [5] - 约25%的募资净额将用于下一代汽车及先进技术的研发 [5] - 约20%的募资净额将用于拓展海外市场及执行全球化策略 [5] - 约10%的募资净额将用于提升安徽芜湖的生产设施 [5] - 约10%的募资净额将用于营运资金及一般企业用途 [5] 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4年全球累计销量超过229.5万辆,同比增长49.4% [6] - 2024年度公司乘用车平均售价较2022年度增长33.5%,其中国内市场增长37.0%,国外市场增长19.4% [6]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926.1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698.97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682.23亿元 [6] - 公司净利润从2022年的58.0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43.34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47.26亿元 [6] - 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75亿元 [6] 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 - 公司新能源车型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13.2%提升至2024年的21.9%,2025年前三个月占比为27.3% [8] - 燃油车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75.9%变化至2025年前三个月的63% [8] - 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预计将从2024年的23.0%提升至2030年的47.0% [7] - 公司与华为合作推出智界品牌,2024年销量为3.85万辆,双方签署新协议共同投入超100亿元,组建5000人研发团队 [13] 公司战略与架构调整 - 公司成立品牌国内业务事业群,下设星途、艾虎、风云、QQ四大事业部,实现战略聚焦与资源整合 [11] - 公司还拥有针对年轻用户的iCAR品牌,并与华为成立了智界新能源公司,推动一体化独立运作 [11][13] - 此次IPO引入13名基石投资者,共认购5.87亿美元(约45.73亿港元),包括投资基金、产业资本、地方政府基金等多种类型 [10] 上市历程 - 公司的上市之路历时21年,最早计划可追溯至2004年 [14] - 2019年公司启动混改,引入青岛五道口作为投资方,合计出资144.5亿元 [14]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医疗器械、精细化工,三领域龙头股今日上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1:54
9月25日,创业板的建发致新(301584.SZ)和联合动力(301656.SZ)、北交所的锦华新材 (920015.BJ)上市。 建发致新是全国性的高值医疗器械流通商,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直销及分销业务,并为终端医院提供医用 耗材集约化运营(SPD)等服务。在医疗器械产业链中,建发致新主要承担医疗器械的流通职能,是串 联生产厂商、经销商、终端医疗机构的枢纽,在产业链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 打新早知道 | | | 南财快讯 | | --- | --- | --- | --- | | 今日上市 | | | | | 301584.SZ 建发致新 | | | | | 发行价(元/股) | 机构报价(元/股) | 市值 ( 亿元 ) | | | 7.05 | 7.08 | 29.70 | 医疗用品及器材 | | | | | 批发 | | 发行市盈率 | 行业市盈率 | 可比公司 | 可比公司动态市盈率 | | 13.29 | 25.73 | 国药控股 | 7.87 | | | | 九州通 | 9.07 | | | | 嘉事堂 | 39.82 | | 业绩情况 | | | | | 200.0 - | | | 35% ...
一图看懂奇瑞汽车(9973.HK)IPO
格隆汇· 2025-09-25 01:53
公司上市信息 - 奇瑞汽车于9月25日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股票代码9973 HK [1][5] - 本次发行股份数量为2.973亿股 [4] 公司概况 - 公司总部位于中国芜湖 从事乘用车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 产品包括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 [6] - 以2024年全球乘用车销量计算 公司是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和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 [6] - 全球累计销量超过1300万辆 [9][26] 业务表现 -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较2023年增长超过265% 燃油车销量增长超过29% [22] - 2024年中国市场乘用车销量较2023年增长56.0% 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277.3% [27] - 海外市场销量较2023年增长超过35% [22] - 公司是全球前二十大乘用车公司中唯一实现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 燃油车销量 中国市场销量及海外市场销量均增长超过25%的企业 [8][23] 市场地位 - 自2003年以来连续22年保持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第一 [28] - 乘用车产品已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6] 品牌矩阵 - 奇瑞主品牌面向大众和家庭用户 [28] - 捷途品牌专注于越野旅行汽车市场 [28] - 星途品牌定位科技豪华汽车市场 [30] - iCAR品牌针对Z世代年轻消费者 [30] - LUXEED作为新能源汽车品牌面向追求智能化和高性能的客户群体 [30][31] 行业数据 - 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占全球销量比例从2019年12.0%提升至2024年预计26.8% [11][12] - 全球乘用车销量从2019年70.1百万辆增长至2024年预计90.1百万辆 [12] - 中国乘用车市场2019-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1.9% 预计2025-2030年降至1.4% [13][14][15] 财务表现 - 2024年收入达到163,205百万元人民币 较2023年92,618百万元人民币大幅增长 [37] - 2024年毛利为36,308百万元人民币 较2023年26,090百万元人民币显著提升 [39] 竞争优势 - 拥有卓越产品和多样化品牌矩阵 [33] - 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技术专业知识 [33] - 是中国乘用车企业中全球化能力最突出的企业 [33] - 拥有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圈 [33] - 具备能力突出的管理团队和高效组织架构 [33] 发展战略 - 推进乘用车电动化转型 [34] - 实施全球化战略 巩固和扩大出海优势 [34]
奇瑞汽车港股上市首日高开11.22%,总市值1972亿港元!公司连续22年稳坐中国乘用车出口龙头宝座
格隆汇· 2025-09-25 01:39
上市表现与公司概况 - 公司于9月25日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股票代码为9973HK,首日上市股价高开11.22%,报收34.2港元[1] - 公司是中国第2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和全球第11大乘用车公司,此排名基于2024年的全球乘用车销量计算[1] - 公司2024年乘用车销量实现49.4%的同比增长,增速在全球前20大乘用车公司中位居首位[1] 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业务涵盖设计、开发、制造和销售燃油车及新能源汽车,旗下拥有奇瑞、捷途、星途、iCAR和智界五大品牌[1] - 公司今年以来创造了中国汽车出口第一、SUV市占率第一、世界500强排名增速全球车企第一、质量自主第一等四项"第一"[1] - 公司自2003年起连续22年保持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出口量第一的地位[1] 增长动力与战略规划 - 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包括新能源补贴、出口退税及外交开路(如"一带一路"市场),助力公司加速海外扩张[1] - 公司计划将本次IPO所募资金投向研发、电动车升级与海外扩张,目标直指全球市场[1] 基石投资者情况 - 本次IPO共引入13名基石投资者,总计认购5.87亿美元(约45.73亿港元)的发售股份[2] - 主要基石投资者包括国资基金璟泉善瑞(认购14.80亿港元)、高瓴旗下HHLR(认购6000万美元)、上海景林(认购5500万美元)、黄山国资委旗下黄山建投(认购4100万美元)以及地平线机器人(认购4000万美元)[2] - A股上市公司晶合集成、国轩高科、星宇股份也通过旗下公司参与了本次认购[2]
奇瑞汽车首挂上市 早盘高开11.22% 奇瑞为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
智通财经· 2025-09-25 01:30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自2003年以来,奇瑞汽车连续22年位居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乘用车出口 量第一。此外,该公司在多个主要乘用车市场的销量中名列前茅。例如,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 月,分别在欧洲、南美和中东及北非地区销量位列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第一,以及在北美及亚洲 (中国除外)销量位列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第二。 奇瑞汽车(09973)首挂上市,公告显示,每股定价30.75港元,共发行2.97亿股股份,每手100股,所得款 项净额约88.79亿港元。截至发稿,涨11.22%,报34.2港元,成交额6.78亿港元。 公开资料显示,自1997年成立以来,奇瑞始终坚持引领行业创新和深耕国际市场,为全球用户提供高品 质的乘用车。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以2024年的全球乘用车销量计算,奇瑞是中国第二大自主品 牌乘用车公司和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值得注意的是,奇瑞汽车是2024年全球排名前二十的乘用车 公司中,唯一实现新能源汽车、燃油车、国内销量、海外销量四项指标同比增幅均超25%的企业。 ...
极狐T1新车情报:80%的客户会对比星愿,买它的都是看中空间
车fans· 2025-09-25 00:30
产品市场表现 - 极狐T1上市后为门店带来30%的客流增长,门店日均客流为5-8组,其中40%的客户专程来看此车型 [2] - 截至撰稿时,该店已获得40多台订单,上市首周销售表现尤为强劲 [2] - 最畅销的配置为指导价6.98万元的425 PRO版和7.78万元的425 PLUS版,热销颜色包括草露青、流光银、子夜灰和霞光紫,低续航版本因无现车而几乎没有订单 [14][16] 目标用户画像 - 主要客户群体年龄在25-40岁之间,包括家庭用户(如丈夫为妻子购买用于接送孩子和购物)、普通上班族通勤用户、运营车辆用户和商用载货用户 [3] - 许多客户此前长期使用燃油车,极狐T1是其首次接触的新能源汽车 [3] - 明星代言(如大张伟)对部分消费者(如粉丝群体)的购车决策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 [3] 产品竞争优势与客户购买动机 - 客户认为该车型综合性价比高,感觉物有所值 [5] - 车辆内部空间大,乘坐舒适度高是吸引客户的关键因素 [5] 市场竞争与挑战 - 主要竞争车型为吉利星愿,部分客户因认为星愿外观更时尚、更符合审美(尤其女性客户)而放弃极狐T1 [9][11][15] - 品牌影响力相对不足,市场销量仍需时间验证 [15] 价格与金融方案 - 目前极狐T1没有现金优惠,指导价保持稳定 [7][8] - 最常使用的金融方案是3年期低息贷款,以425 PRO版为例,首付24,300元,贷款额50,000元,总利息4,500元,月供1,514元,目前无手续费 [16] - 全款购车方案同样适用 [16] 售后服务与客户反馈 - 提供首任车主(非营运、未改装且年行驶里程不超过3万公里)终身免费保养权益(需在10月31日前下定) [19] - 首次保养周期为10,000公里或12个月,定期保养周期为20,000公里或12个月,项目包括更换减速器油、冷却液、制动液及多项检查 [19] - 客户反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车辆尾部设计美感不足以及高速行驶时胎噪较大 [20] - 三电系统终身质保权益不限制首任车主,被视为有力的购车权益 [22]
暗盘涨超8%!这家汽车巨头,赴港上市
证券时报· 2025-09-24 22:55
9月24日,赴港上市的奇瑞汽车结束招股,目前已进入暗盘阶段,暗盘显示,奇瑞汽车上涨超8%,总市值已逼近2000亿港元。 | 35.000 今 开 33.300 33.380+ 最高 | | --- | | 30.800 昨 收 30.750 +2.630 +8.55% | | 成交额 2.79亿 市盈率TTM 10.99 总市值 · 1925.10亿 | | 成交量 851.59万股 市盈率(静) 12.50 总股本 | | 换手率 0 0.37% 市净率 1 6.64 流通值 1 772.21亿 | | 52周最高 35.000 委 比 31.22% 流通股 23.13亿 | | 52周最低 30.800 量 比 = 振 幅 13.66% | | 35.000 股息TTM 历史最高 | | 历史最低 30.800 股息LFY == 股息率LFY | | 平均价 32.780 每 手 手 100股 beta系数 () 100股 | 招股书显示,以2024年的全球乘用车销量计算,奇瑞汽车是中国第二大自主品牌乘用车公司和全球第十一大乘用车公司。 奇瑞汽车最早曾在2004年尝试IPO,后续又有多次尝试,但始终未能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