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技术

搜索文档
宁德时代,固态电池大消息!
中国经济网· 2025-08-01 00:56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收入178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超过7 2% [1] - 净利润305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超过33% [1] - 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128 6GWh 同比增长37 8% [5] - 国内市占率达42 92% 连续五年保持国内装机量第一 [5] - 动力电池全球累计装车约2000万辆 储能电池全球累计应用超2000个项目 [5] 行业动态 - 国内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99 6GWh 同比增长47 3% [5] - 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电池技术路线 能提升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7] - 多家电池厂商披露固态电池量产时间表 卫蓝新能源已量产360Wh/kg半固态电池 [7] - 国轩高科建成0 2GWh全固态电池中试线并发布多项新产品 [7] 技术研发 - 公司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1] - 固态电池商业化需考虑成本和供应链成熟度 供应链成熟需3年以上周期 [1] - 预计2027年小规模量产固态电池 2030年前后有望更大规模生产 [1] - 固态电池行业科学问题已基本解决 仍存在工程问题 [7] - 行业技术成熟度当前最高水平为4级(1-9级) [7] 车企布局 - 比亚迪计划2027年启动全固态电池批量示范装车 2030年后大规模上车 [8] - 长安汽车预计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 2027年推进量产 [8] - 广汽集团全固态电池预计2026年装车搭载于昊铂车型 [8]
辉能科技,全球首发第四代超流化固态电解质
DT新材料· 2025-07-31 16:05
技术突破 - 辉能科技全球首发第四代创新技术"超流体化无机固态电解质",结合固态材料高离子浓度和液态材料界面接触优势 [1] - 该技术突破传统固态电池在离子导通性、界面稳定性和制造效率上的瓶颈 [2] - 电解质在25°C下离子导电率达57 mS/cm,是常规液态有机电解质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5-6倍 [2] - 超高导电率支持极速快充,4-6分钟可将电量从5%充至60%-80% [2] - 零下20度低温环境下导电率仍保持12.82 mS/cm,放电效率达90%-95%以上 [3] 性能优势 - 流体化技术使固态电解质具备液态特性,能自动适应活性材料体积变化 [4] - 无需加压模组,电池性能更稳定 [4] - 适用于极地、国防、航空航天等极端环境 [3] 市场合作 - 日本九州电力与辉能科技战略合作,开发24V模块用于超流化无机全固态锂电池 [5] - 目标2027财年实现量产和销售 [5] - 与商工电机制造株式会社合作研发,建立测试和生产体系 [6] - 在北九州学术研究城设立新研发中心 [6] - 双日九州负责调查国内外市场并开拓销售渠道 [6] 产能规划 - 辉能科技当前产能最高可达2GWh [7] - 2025年上半年新一代锂陶瓷电池总销量目标超过240万颗 [7] - 其中新工厂将贡献50万颗 [7]
欧美日韩围剿中国固态电池!国内2大技术路线反超(附66页PPT)
材料汇· 2025-07-31 15:31
锂电池技术发展路径 - 锂金属电池因枝晶问题导致安全性隐患,发展停滞 [3][4] - 液态锂离子电池采用嵌入式材料替代锂金属负极,1991年实现商业化 [6] - 固态锂电池通过替代电解液解决枝晶问题,2011年硫化物电解质突破后受关注 [7] 固态电池优势 - 能量密度:固态电解质可适配高电压正负极材料,理论能量密度超500Wh/kg [11][13] - 安全性:固态电解质不可燃,热稳定性高,避免漏液和热失控 [12] - 结构简化:无需冷却系统,减少非活性材料使用,提升体积能量密度 [12] 技术路线对比 - 液态锂离子电池:成熟度高,能量密度250-300Wh/kg,寿命1000次+ [13] - 半固态电池:保留5-10%液态电解液,能量密度350Wh/kg,过渡方案 [10][13] - 全固态电池:零液态电解液,能量密度500Wh/kg,寿命2000次+ [13][14] 产业化进展 - 半固态电池:国内厂商如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计划2024-2025年量产 [21][22] - 全固态电池:分三阶段发展,2035年目标能量密度超500Wh/kg,寿命超10000次 [14][16] - 车企布局:蔚来、上汽、东风等已推出半固态电池车型,续航突破1000km [22][30] 电解质材料 - 硫化物:离子电导率最高(10⁻³-10⁻² S/cm),但成本高且空气稳定性差 [43][50] - 氧化物:机械强度高,热稳定性好,但界面阻抗大 [56][58] - 聚合物:柔韧性佳,成本低,但室温电导率低,需高温运行 [61][64] 全球竞争格局 - 日本:聚焦硫化物路线,丰田计划2027-2028年量产 [33][36] - 韩国:LG、三星SDI等联盟开发硫化物/聚合物路线,目标2030年商业化 [35] - 欧美:车企投资Solid Power等初创公司,主攻聚合物/氧化物路线 [37][38] 应用场景 - 电动汽车:半固态电池2024年渗透率不足0.25%,2030年或成主流 [29] - 消费电子:vivo折叠屏手机采用半固态电池,支持-30℃低温运行 [30] - 低空经济:eVTOL需能量密度超500Wh/kg,半固态电池为优选方案 [28][30] 政策支持 - 中国:2025年目标能量密度400Wh/kg,2030年达500Wh/kg [40] - 美国:2030年目标固态电池规模化量产,能量密度500Wh/kg [40] - 日韩:政府补贴研发,计划2030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商用 [33][35]
圣阳股份:公司固态电池以复合氧化物技术路线为主
证券日报· 2025-07-31 10:38
固态电池技术研发 - 公司密切跟踪固态电池技术发展趋势并加快推进研发 [2] - 当前固态电池技术以复合氧化物路线为主 [2] 海外市场拓展 - 公司在肯尼亚及南非光伏储能展会展示全场景储能产品方案 [2] - 户用储能产品方案及工商业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吸引全球能源运营商 分销商及终端用户深度接洽合作 [2] - 为加速拓展海外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2]
宁德时代上半年营收1789 亿,出海支撑业绩新增长、半年员工增加超1.5万人
搜狐财经· 2025-07-31 10:27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789亿元 同比增长7.27% [3] - 归母净利润305亿元 同比增长33.33% [3] - 综合毛利率25% 同比提升1.8个百分点 [1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3237.85亿元 未偿还借款总额1407.13亿元 [14] 业务分部表现 - 动力电池系统收入1315.73亿元 同比增长16.8% 毛利率22.41% [4] - 储能电池系统收入284亿元 微降1.47% 但毛利率达25.52% [5] - 电池材料及回收业务收入78.87亿元 大幅下降44.97% [12] - 电池矿产资源收入33.61亿元 增长27.86% [12] 全球市场地位 - 动力电池全球市占率38.1% 较2024年提升0.2个百分点 [4] - 储能电池产量位列全球第一 [5] - 动力电池全球累计装车约2000万辆 储能电池应用超2000个项目 [7] 区域市场分析 - 境外营收612.08亿元 占总营收34.22% 同比增长21.14% [9] - 境内营收1176.78亿元 仅增长1.24% [9] - 境外毛利率29.02% 同比提升4.16% 显著高于境内22.94%的毛利率 [10] 产能与资本开支 - 产能利用率保持在约90%较高水平 [13] - 2025年资本开支支出较2024年会有一定增长 [13] - 推进匈牙利工厂、西班牙合资工厂及印尼电池产业链项目建设 [13] 融资与财务结构 - 港股IPO募资410亿港元 90%资金投向匈牙利项目 [12] - 资产负债率降至62.59% 较2024年底下降2.65个百分点 [17] - 应收账款666.72亿元 其中1年以内应收款639.33亿元 [15] 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 - 推出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骁遥双核电池、钠新电池 [18] - 量产交付587Ah大容量电芯 [18] - 已组建固态电池研发团队 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18] 换电业务布局 - 乘用车换电站已建成400多座 全年计划建成1000座 [20] - 重卡换电站已建成约100座 全年预计建设300座 [20] - 战略投资蔚来能源25亿元 与中石化、滴滴等企业达成合作 [18]
长安汽车固态电池电芯专利公布
企查查· 2025-07-31 08:58
固态电池技术专利 - 公司申请固态电池电芯及其制备方法和固态电池专利 涉及固态电解质膜和压敏胶封装层技术[1] - 专利通过负极极片周向超出正极极片形成overhang区域 并在对应空隙区设置压敏胶封装层[1] - 压敏胶材料具有延展性和粘性 可适应电极材料体积变化 防止界面分离和电池短路[1] - 该技术能有效避免正负极片接触 提高电芯良率和电池循环性能[1] 专利法律状态 - 专利目前处于审中状态 申请号为CN202510886667.4[2] - 专利类型为发明公布 申请公布号为CN120389108A[2][4] - 申请日期为2025年7月29日 受理局为中国[2][4] 技术分类 - IPC分类号包括H01M10/0562 H01M10/0565 H01M10/058 属于固态电池技术领域[1][2] - 专利申请人地址为重庆市江北区建新东路260号[2]
大众汽车利润跌近三成下调全年预期 关税、重组与电动化转型冲击阵痛加剧
新浪财经· 2025-07-31 08:53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营业利润暴跌29%至38.3亿欧元,低于市场预期的38.9亿欧元[1] - 第二季度营收808亿欧元同比下降3%,低于市场预期的821.9亿欧元[1] - 税后收益同比大幅下滑36.3%至22.9亿欧元[1] - 上半年总营收1584亿欧元同比微跌0.3%,营业利润大幅下跌33%至67亿欧元[1] - 税后利润跌幅达38.36%至44.77亿欧元[1] - 汽车部门经营现金流同比骤降36.5%[1] 市场表现分化 - 上半年全球交付量440.5万辆同比增长1.3%[2] - 欧洲市场增长3.3%,南美市场暴涨21.1%[2] - 第二季度欧洲电动车交付量大幅增长73%[2] - 北美地区销量下滑16%,亚太市场下降1.2%[2] - 中国作为最大单一市场上半年销量131.32万辆同比下滑2.3%[2] 业绩预期调整 - 销售回报率预期从5.5%-6.5%降至4.0%-5.0%[1] - 销售增长预期从5%下调至与去年持平[1] - 全年自由现金流预期从20亿-50亿欧元下调至10亿-30亿欧元[4] - 业绩预期分两种情景:美国维持27.5%关税处于下限,税率降至10%可达上限[1] 业绩下滑原因 - 美国关税政策造成上半年13亿欧元直接损失[4] - 重组成本飙升,计划裁员超过3.5万人[4] - 奥迪及软件部门Cariad重组产生7亿欧元拨备[4] - 纯电动车销量46.5万辆激增46.7%,但低利润车型拖累整体盈利能力[4] 电动化转型进展 - 纯电动车销量占比首次突破10%[4] - 向固态电池企业Quantum Scape投资1.31亿美元[4] - 持有Quantum Scape约17%股份价值4.59亿美元[5] - 规划年产能40GWh固态电池,未来可扩展至80GWh[5] - 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305瓦时/千克,续航里程可达640-800公里[5] - 在德国、西班牙和加拿大规划建设6座电池工厂,2030年总产能达240GWh[5] 同业表现 - Stellantis上半年净营收同比下降12.6%至743亿欧元,面临23亿欧元亏损[2] - Stellantis北美市场出货量预计第二季度同比下降25%[2] - 沃尔沃第二季度营业利润大幅下降,毛利率从18.2%降至13.5%[3]
圣阳股份(002580.SZ):尚未参与雅下水电站相关项目
格隆汇· 2025-07-31 07:19
技术研发进展 - 公司密切跟踪固态电池技术发展趋势并加快推进研发工作 [1] - 当前固态电池技术以复合氧化物路线为主 [1] 市场拓展动态 - 公司在肯尼亚及南非光伏储能展会展示覆盖全场景的储能解决方案 [1] - 展出产品包括户用储能方案和工商业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1] - 吸引全球能源运营商、分销商及终端用户深度接洽合作 [1] 项目参与情况 - 公司明确表示未参与雅下水电站相关项目 [1]
20cm速递|创业板新能源ETF国泰(159387)飘红,电力设备与固态电池技术推动材料体系变革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31 05:11
电力设备行业 - 1.2万亿元水电工程开工 预计带动特高压投资1500亿元和GIL投资300亿元 [1] - 6月电力设备出口金额67.6亿美元 同比增长21% [1] - 变压器出口7.9亿美元 同比增长46% 高压开关出口4.3亿美元 同比增长29% 维持较快增长 [1] 电池技术发展 - 氧化物聚合物路线的半固态/全固态电池有望率先进入商业化推广 [1] - 新技术突破电导率较低和常温性能衰减等瓶颈 使氧化物/聚合物固态电池实现较液态电池更优的安全性且不牺牲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倍率性能 [1] - 部分性能提升且成本提升有限 已具备相对明确的产业化落地前景 [1] - 锂金属负极应用打开氧化物、聚合物电解质(半)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上限 整体进展快于硫化物体系 [1] 指数产品特性 - 创业板新能源ETF国泰(159387)跟踪创新能源指数(399266) 单日涨跌幅可达20% [2] - 指数聚焦新能源及相关技术领域 选取清洁能源生产、储能技术、智能电网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2] - 指数行业配置侧重于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及先进材料等新兴领域 [2]
B轮知名固态电池项目,实质性破产
叫小宋 别叫总· 2025-07-31 04:00
公司现状 - 两家上市公司安孚科技和蠡湖股份相继宣布终止与高能时代的合作 [1] - 高能时代控股股东股份遭冻结 公司2024年营收仅1 95万元 亏损1789万元 已实质性破产 [1] - 据知情人士消息 高能时代团队已经解散 [2] 技术背景 - 公司专注于全固态电池及固态电解质的技术研发与产业落地 拥有从材料端到电芯设计开发的全流程生产制造能力 [3] - 创始人罗明深耕固态电池领域15年 曾担任丰田汽车动力技术研发负责人 参与丰田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研发 [5] - 公司成立当年设立日本先进电池研发中心 与东京大学 东京工业大学达成战略合作 成为国内首家完成1Ah-20Ah硫化物全固态原型电芯研发的企业 [6] 法律风险 - 创始人罗明对公司的所有股权 公司对两家子公司的所有股权全都被冻结 [7] - 司法案件显示公司涉及执行案件 财产保全执行 被申请人身份 [8] - 股权冻结信息显示三笔股权被冻结 金额分别为1266 5854万元 1300万元和300万元 [8] 融资历史 - 公司累计获得4轮融资 最近一轮B+轮融资完成于2024年12月 金额未披露 [8][11] - 2022年3月A轮融资获得5000万元 由同创伟业领投 中金资本 欣旺达跟投 [11] - 珠海当地机构珠海高新投和横琴深合分别在公司首轮和B+轮进行投资 [15][16] 注册地变更 - 公司2021年成立于深圳市宝安区 2022年将注册地变更至珠海 并更名 [17][26] - 2023年公司在深圳市龙岗区注册全资子公司 [27] - 首轮融资时珠海两个主体合计持股仅4% 但公司仍搬迁至珠海 [20][21] 投资机构 - 深圳投资机构同创天使二期私募基金在公司首轮融资时两个主体合计持股14% [29][30] - 该深圳机构出资人包含深圳市龙华区 [29] - 公司离开深圳8个月后又返回深圳注册子公司 [33] 管理团队 - CTO轩敏杰在朋友圈表示公司成立深圳研发中心是重大决策失误 [24] - 公司注册地频繁变更可能反映战略决策问题 [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