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碳
icon
搜索文档
封碳破亿方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9-15 08:11
项目成果 - 恩平15-1油田碳封存项目累计封存量突破1亿立方米 相当于植树220万棵的减排效果 [3] - 项目年二氧化碳封存量达10余万吨 实现全链条技术装备工程升级 [3] 技术突破 - 中国海油历时4年研究 推动我国首个海上CCS项目投用 [3] - 今年5月投用首个海上CCUS项目 开创"以碳驱油、以油固碳"海洋能源循环新模式 [3] 开发背景 - 恩平15-1油田为我国南海东部首个高含二氧化碳油田 常规开发将导致平台设施腐蚀并增加碳排放 [3] - 项目位于珠江口盆地 是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项目 [3] 行业意义 - 标志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装备和工程能力成熟 [3] - 对国家"双碳"目标达成和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推进作用 [3]
从2632亿到6597亿!中国核电发布
中国电力报· 2025-09-15 06:41
公司发展规模与业绩 - 控股在运核电机组达26台 装机容量2500万千瓦 较上市时增长155.81% [3] - 累计发电量超过1.95万亿千瓦时 等效减排二氧化碳约15.5亿吨 [3] - 总资产从2632亿元增长至6597亿元 营业收入从262亿元提升至772亿元 市值超1900亿元 较"十三五"末上涨约150% [3] - 营收增长超过3倍 累计分红近250亿元 市值从上市之初527亿元最高涨至超2300亿元 [8] 行业地位与技术突破 - 核电总体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形成自主可控三代核电产业链供应链 [4][6] - 通过华龙一号带动5300多家企业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 设备国产化率超90% [6] - 拥有超10万人核电相关技术人才队伍 涵盖研发设计、安装建造、采购调试等领域 [6] - 从跟跑到领跑 实现中国核工业技术跨越 成为全球核电领域佼佼者 [4][6] 战略转型与创新方向 - 新"三化"战略取代老"三化":集约化取代规模化 标准化深化内涵 数智化作为基础能力 [10][11] - 集约化实现26台机组高效协同 标准化使最佳实践快速复制到新电厂 数智化提升运维管理体系 [10] - 未来重点推动小型堆、一体化快堆等新技术落地 构建开放发展格局并扩大国际合作 [14] 产业协同与资本运作 - 承担核工业现代产业链"链长"职责 推动天然铀、核燃料、核电等全环节高质量发展 [6] - 资本运作助推在运在建机组数大幅增加 新能源实现从0到3000多万千瓦装机的突破增长 [6] - 入选上证50成分股 打造以融促产助力科技创新和股东回报价值管理的"双标杆"企业 [8] 未来发展规划 - 以新"三化"战略为引领 紧抓双碳机遇 持续推动技术创新裂变和清洁能源布局优化 [12] - 增强核心技术竞争力和市值管理 构建安全稳定高效的清洁能源体系 [14] - 目标成为技术、管理、效率、品牌全面卓越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服务商 [12][14]
服贸会上“绿”意浓
中国化工报· 2025-09-15 06:18
绿色科技产品创新 - 北京一轻控股展示红橘产业链资源循环利用技术 柑橘加工废料可提取天然甜味剂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甜度相当于蔗糖1500-1800倍)并转化为可生物降解环保材料[1] - 京东方推出新派充系列充电设施 太阳能座椅配备光伏板与无线充电模块 分体式充电桩最大输出功率达250千瓦并支持动态功率分配[1] - 钙钛矿组件搭建零碳小屋 装机容量7千瓦 年均发电量3800千瓦时 年减少1.15吨标准煤消耗和2.98吨二氧化碳排放 通过国际防火防雷认证[2] - 北京纯锂新能源展示全固态电池技术 具备针刺/剪切/高空跌落不起火爆炸特性 配套电动自行车智能换电系统覆盖充换管用全需求[2] 氢能产业链布局 - 中国石化建成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制绿氢项目(新疆库车项目) 年产绿氢2万吨 当前氢气年产能445万吨 拥有11个供氢中心和144座加氢站[3] - 中国石化同步展示地热/风光发电/生物燃料等多类新能源应用[3] 零碳园区解决方案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新能源公司为园区供应清洁蒸汽与生物燃气 西藏扎布耶盐湖项目采用槽式光热电站 通过熔盐储热实现24小时供热发电[3] - 河北华通科技提供零碳园区一站式服务 能碳管理平台实现工业综合能源管理 实际应用案例显示能源利用率达86.8% 年碳排放减少31.5%[3] - 北京京能科技展示零碳园区沙盘 包含追光式光伏太阳花/移动充电车/双向充放电充电桩等设施[4]
信达证券:环保板块估值持续修复 三大主线值得关注
智通财经网· 2025-09-15 03:29
行业投资趋势 - 环保行业投资逐步回归理性 重视核心业务持续发展及降本增效 同时积极跨界布局新能源 AI+环保 机器人等热门赛道 [1][2] - 环保板块三大主线值得关注 包括水务及垃圾焚烧运营类资产 环保设备 循环再生领域 [1] 板块整体表现 - 信达能源环保板块146家上市公司2025H1实现营业收入1870.37亿元 同比增长0.2% 归母净利润169.53亿元 同比减少6.0% [2] - 净利润下降主要系清新环境 博世科 维尔利 太和水 仕净科技等公司归母净利润大幅减少所致 [2] 水务板块 - 2025H1水务板块16家上市公司实现收入343.53亿元 同比减少0.9% 归母净利润合计54.2亿元 同比增长4.6% [3] - 水价市场化改革政策出台 将进一步催化水务企业成长契机 水务业务占比高 运营效率优的公司有望受益 [3] 固废处理板块 - 2025H1固废处理板块38家上市公司实现收入865.33亿元 同比增长3.4% 归母净利润合计84.7亿元 同比减少3.4% [4] - 垃圾焚烧分红提升 企业积极出海及布局数据中心有望带来估值重塑 [4] 环境监测检测板块 - 2025H1环境监测检测板块9家上市公司实现收入43.08亿元 同比减少4.4% 归母净利润合计1.62亿元 同比减少41% [5] - 碳市场新政出炉 参与行业和主体有望扩围 双碳目标持续推进将带动碳监测行业需求释放 [5] 环保设备板块 - 2025H1环保设备板块26家上市公司实现收入300.04亿元 同比减少3.69% 归母净利润合计19.17亿元 同比减少15% [6] -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 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推动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升级 加快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改造 节能冷却设备有望迎来需求抬升 [6]
天津经开区:增“绿”聚“能”全方位低碳转型
中国化工报· 2025-09-15 03:27
在"双碳"战略实施进程中,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天津经开区)近期传来捷报——成功入选国家发 展改革委碳达峰试点名单,成为天津市首个获此殊荣的园区。这是继获评首批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示范 区50强后,天津经开区在绿色发展领域斩获的又一殊荣。 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经开区之一,天津经开区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从在国内经开区中 率先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到系统推进产业、能源、管理、基础设施等全方位低碳转型,形成了一系列 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发展模式,现已成为全国绿色认证数量最多的工业园区。 确立"1+N+X"减碳思路 早在2009年,天津经开区就启动低碳经济研究,成为全国最早探索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开发区。2020 年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后,天津经开区低碳发展进入战略升级期,确立了"1+N+X"的减碳思路,即1份 指导性方案《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碳达峰实施方案》;"N"个若干重点领域的协同减碳行动,包括制造 业低碳发展、能源低碳转型、城市更新碳达峰、绿色低碳科技创新、金融创新助力碳达峰、深度参与国 际合作、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七大领域;"X"指打造若干重点项目,支撑实现减碳目标。绿色低碳和经济 发展相辅相成,从而实 ...
板块估值持续修复,水务运营稳健,垃圾焚烧分红提升 | 投研报告
中国能源网· 2025-09-15 02:16
行业整体表现 - 环保行业146家上市公司2025H1营业收入1870.37亿元 同比增长0.2% 归母净利润169.53亿元 同比减少6.0% [2] - 净利润下降主要系清新环境 博世科 维尔利 太和水 仕净科技等公司归母净利润大幅减少所致 [2] - 行业投资回归理性 企业注重核心业务持续发展及降本增效 同时积极跨界布局新能源 AI+环保 机器人等热门赛道 [2] 细分板块业绩 - 水务板块16家公司2025H1收入343.53亿元 同比减少0.9% 归母净利润54.2亿元 同比增长4.6% [3] - 固废处理板块38家公司2025H1收入865.33亿元 同比增长3.4% 归母净利润84.7亿元 同比减少3.4% [3] - 环境监测/检测板块9家公司2025H1收入43.08亿元 同比减少4.4% 归母净利润1.62亿元 同比减少41% [3] - 环保设备板块26家公司2025H1收入300.04亿元 同比减少3.69% 归母净利润19.17亿元 同比减少15% [1][4] 政策驱动因素 - 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推动重点用能设备更新升级 加快数据中心节能降碳改造 [1][4]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提出强化企业成本约束和收益监管 健全公用事业价格动态调整机制 [3] - "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目标到2025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约20% 资源循环利用产值达到5万亿元 [5] 细分领域发展机遇 - 水务板块受益于水价市场化改革 运营效率优的公司有望获得成长契机 [3] - 固废板块中垃圾焚烧分红提升 企业积极出海及布局数据中心有望带来估值重塑 [3] - 碳市场新政推动行业扩容 参与行业和主体扩围有望带动碳监测行业需求释放 [3] - 节能冷却设备受益于数据中心节能改造需求提升 [4] - 循环再生领域发展空间广阔 废钢利用量目标3.2亿吨 再生有色金属目标2000万吨 [5] 重点公司推荐 - 水务板块重点推荐兴蓉环境 洪城环境 建议关注中原环保 武汉控股 [5] - 垃圾焚烧板块重点推荐瀚蓝环境 永兴股份 建议关注旺能环境 绿色动力 中科环保 [5] - 节能设备建议关注中泰股份 冰轮环境 华光环能 西子洁能 海鸥股份 盈峰环境 [5] - 监测/检测方面建议关注雪迪龙 聚光科技 皖仪科技 苏试试验 [5] - 循环再生领域建议关注英科再生 高能环境 嘉澳环保 [5]
“麒麟方队”亮相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
新华日报· 2025-09-15 01:01
中国科学院系研究院科技成果 - 中科硅纪机器人公司入选全国80家"科创未来之星"企业名单 成为AI与机器人领域代表[1] - 中科南京移动通信研究院实现低轨卫星通信技术突破 成功孵化引进近30家卫星通信相关企业 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0家[2] - 信息高铁综合试验基础设施是国内首个云网边端协同算力网试验场 智算算力网AI开发平台汇聚算力规模达1500P 支撑50余个行业大模型落地[3] - 信息高铁模型工厂服务平台构建一站式AI集成创新平台 实现全国9个智算算力站并网[3] - 未来能源系统研究院建设国际首套100MW级压缩空气储能试验装置 单机功率和效率全球最高[3] - 软件技术研究院建成国内最大开源软件治理平台 累计分析开源软件2.7亿款 服务行业头部企业80余家[4] - 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开发全球首创禽流感广谱疫苗 季节性mRNA疫苗达国外同类研发水平[5] 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 - 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集中发布科技成果与创新需求 组织科技界 产业界 金融界深度对接[1] - 麒麟科创园成为北京外中科院创新资源最集聚区域 拥有6家研究所设立的7家创新研究院[5] - 园区建成全市首家中科概念验证中心 推动工业人工智能研究院等重大平台建设[6] - 正在推动信息高铁 开源软件 决策智能等设施申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6] 战略产业发展方向 - 大会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展对接 主题为"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1] - 研究院聚焦卫星通信和低空自组网两大方向 形成系列可产业化成果[2] - 未来能源系统研究院面向"双碳"发展需求 开展能源全流程核心技术攻关[3] - 软件技术研究院深度支持国产操作系统根社区开源欧拉和开源鸿蒙[4]
实探第十九届榆林国际煤博会:煤炭行业逐“绿”向“智”
证券日报· 2025-09-14 16:13
行业智能化转型进展 - 煤炭行业加速迈入无人化智能时代 涵盖巡检、掘进、支护等38种类型机器人[1] - 全国智能化煤矿由不足200处增至近千处 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由494个增至1806个[3] - 超过1.6万个固定岗位实现无人值守 煤矿智能开采产能占比超过50%[3] 区域智能化建设成果 - 榆林市建成智能化矿井31处 智能化采煤工作面85个 智能化掘进工作面70个[3] - 涉及年总产能近4.46亿吨 智能化产能占生产矿井总产能78.7%[3] - 榆林煤矿智能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3] 企业技术应用案例 - 伯特利智能拣矸机器人每小时抓取6000次 可处理600mm粒度物料 最大抓取重量100公斤[1] - 曹家滩矿业构建"11431"智慧矿山体系 涵盖116个子系统[4] - 通过六代智能化迭代实现采掘支破运一体化掘进作业[4] 智能设备应用场景 - 特玛斯派克井下防爆安装机器人用于风水管路作业 避免高空作业风险[2] - 中煤陕西灭火机器人支持1公里远程操作 执行拖拽水带灭火任务[3] - 陕西能源凉水井煤矿投运19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 实现24处固定场所无人值守[4] 通信技术升级 - 陕西能源赵石畔煤电采用5G SA独立组网 网络时延低至1毫秒[5] - 支持百万级终端设备连接 将成为陕西首个全厂5G覆盖发电企业[5]
双碳研究 | 5000亿美元蒸发!清洁能源投资遭重挫
搜狐财经· 2025-09-14 14:48
政策转向影响 - 特朗普政府政策转向导致美国脱碳速度降低一半以上 脱碳速度下降超50% [4][5] - 政策转向公开敌视风电 太阳能及电动汽车 并试图增加化石燃料生产与使用 [6][7] - 美国环境保护署提议废除2009年"危害认定" 这是美国温室气体减排法律法规的法律基础 [6] 投资与装机量预测 - "一项宏伟法案"预计使未来十年美国新建清洁电力项目规模缩减53%至59% [4][8] - 该法案可能导致价值5000亿美元的清洁能源和交通投资项目面临取消风险 [4][9] - 法案对清洁能源技术制造领域施加新经济压力 关联近1500亿美元投资 [9] - 政策可能导致美国到2030年损失44吉瓦太阳能装机容量 降幅达18% [9] 行业数据变化 - 2025年上半年风力涡轮机订单量骤降约50% 创2020年以来最低记录 [4][10] - 2025年上半年太阳能装机量下降23% 电力采购协议大幅下滑 [4][10] - 美国清洁能源项目开发储备几乎零增长 [10] - 到2040年美国温室气体排放量预计较2005年下降26%至41% 较2024年预测显著缩小 [7] 企业运营影响 - 77%的太阳能装机量位于支持特朗普赢得选举的州 包括得克萨斯州等八个州 [9] - 联邦政策行动带来持续不确定性 使太阳能行业商业环境变得非常严峻 [10] - 新官僚主义拖延与不明确要求产生"寒意效应" 导致能源项目增长停滞 [10]
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李金铠:新型储能要从分散试点走向系统性、市场化、产业化发展
上海证券报· 2025-09-14 11:07
政策目标 - 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 [1] - 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1] 技术路线 - 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仍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 [1] - 明确支持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氢储能等其他技术路线 [2] 市场机制 - 推动完善新型储能容量电价机制和可靠容量补偿机制 [2] - 加快推进电力中长期及现货市场建设以形成合理充放电价格 [2] - 通过电力现货、辅助服务等市场化机制帮助新型储能获取收益并减少补贴依赖 [2] 行业定位 - 新型储能从分散试点转向系统性、市场化、产业化发展 [1] - 定位为独立灵活性资源而非新能源附属设施 需参与电力调度和系统稳定保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