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资产重估
icon
搜索文档
惨!
雪球· 2025-04-07 04:03
全球金融市场冲击 - 亚太市场遭遇"黑色星期一",日经225指数盘中暴跌近3000点,跌幅逼近9%,创2023年10月以来最低水平 [3][6] - 韩国KOSPI指数和KOSDAQ指数分别下跌4.65%和3.98%,KOSPI 200期货指数触发sidecar机制 [8] - 澳大利亚S&P/ASX 200指数一度跌超6%,较2月高点累计下跌近15% [9] - 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下跌7.39%,台湾加权股价指数下跌9.72% [10] A股与港股表现 - 沪指跌6.34%,深成指跌8.01%,创业板指跌9.74%,超1500股跌停 [12] - 恒生指数跌超10%,恒生科技指数跌超13% [12] - 互联网巨头大幅下跌,腾讯跌超10%,小米、百度跌超12%,阿里跌超14% [14] - 消费电子板块领跌,工业富联、立讯精密跌停 [16] 农业板块逆市上涨 - 玉米、转基因等农业板块涨幅居前,神农种业涨停20.06%,新赛股份涨停10.09% [20] - 太平洋证券认为加征关税或导致大豆、玉米等农产品进口减少,推动价格上涨 [20] 机构观点 - 信达证券认为关税政策对A股指数可能是一次性冲击,牛市基础未变 [22] - 中金公司表示中国资产短期具备韧性,中期机会大于风险 [22] - 国金证券指出中国产业升级和出海增加博弈筹码,无需被关税政策牵制 [23]
机构:中国股票市场中短期仍具备相对韧性!摩根沪深300自由现金流ETF(认购代码:563903)今起发售,一键布局高财务健康度优质企业
搜狐财经· 2025-04-07 02:57
基金发售信息 - 摩根沪深300自由现金流ETF于2025年4月7日至4月18日开启发售 [1] - 投资者可通过网上现金认购、网下现金认购和网下股票认购三种方式参与 [1] 基金投资策略 - 基金紧密跟踪沪深300自由现金流指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跟踪误差最小化 [3] - 沪深300自由现金流指数从沪深300样本中选取50只自由现金流率(自由现金流/企业价值)较高的上市公司证券 [3] - 筛选标准包括企业需连续5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正且盈利质量排名前80% [3] 指数特点 - 指数反映沪深300样本中现金流创造能力较强的上市公司证券整体表现 [3] - 自由现金流ETF相比传统红利ETF更聚焦企业真实盈利能力和财务健康度,剔除高负债或财务粉饰企业 [4] - 行业均衡覆盖消费、制造、科技等领域 [4] - 沪深300自由现金流指数聚焦大盘蓝筹,波动率更低、股息率更高、分红稳定性更强 [4] 市场观点 - 中金公司认为中国股票市场具备地缘叙事和科技叙事变化、估值优势及宏观政策发力空间等有利条件 [3] - 中国股票市场中短期仍具备相对韧性,"中国资产重估"仍在进行时 [3] 摩根资产管理产品线 - 摩根资产管理推出"红利工具箱"系列优选基金,包括港股红利指数ETF(513630)、摩根中证A50ETF(560350)、摩根中证A500ETF(560530)等 [4] - 该系列基金覆盖A股、港股及亚洲市场,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红利投资解决方案 [4]
中金:美国“对等关税”对中国资产影响
中金点睛· 2025-04-06 23:57
中金研究 "对等关税"冲击下,全球贸易体系迎百年变局, 全球资产价格也出现较大波动。本次加征关税虽难免对中国经济带来挑战,但我们认为相比2018年或 者相比过去3年,中国股票市场具备较多有利条件,包括地缘叙事和科技叙事的变化,以及中国资产本身的估值优势,和宏观政策发力的空间。总体而 言,我们认为中国资产短期相比全球股市具备韧性,中期机会大于风险,若政策应对得当,市场风险溢价有望继续好转,"中国资产重估"仍在进行 时。配置层面上,短期配置以稳为主,红利低波股票或相对占优,受益内需政策发力的消费和投资板块短期也有交易机会。中期维度,AI产业仍是重 要主线,回调将迎来布局机会。并且伴随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加码、有效需求回升,消费领域有望逐步迎来趋势性行情。 点击小程序查看报告原文 "对等关税"冲击下,全球贸易体系迎百年变局。 美国时间4月2日,特朗普"对等关税"落地 ,政策采用全面"地毯式"关税与"一国一税率"的国别式关税叠 加,涵盖超过60个经济体。本次加征关税的范围和幅度大超此前市场预期,若关税完全落地,美国有效关税率将超过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实 施后美国的关税水平(图表1)。这意味着过去几十年形成的 ...
刘元春最新发声!“中国资产重估不是短期事件”
证券时报· 2025-04-03 08:54
刘元春最新发声。 4月2日,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江苏扬州的一场公开活动上表示,以DeepSeek事件为标志,中国科 创崛起正在重塑中国资产的估值,中国科创企业正在技术突破、成本控制和商业化应用方面展现独特优 势。在中美科技竞争加剧、全球资本流动格局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科创的全面崛起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体 现,更是中国叙事逻辑的一次深刻重塑。 估值为10.6倍,较S&P500指数折价约53%。类似的对比案例还有很多。 刘元春也强调,中国市场结构与市场秩序的治理是中国叙事和中国估值在中期全面持续的一个重要决定因 素,必须上升到新的高度。他还谈到,美国经济是否加速步入衰退期是美国叙事逻辑变化的关键,假如在 4月披露的美国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负,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上升突破3%。美联 储很可能在4月下旬或5月份开启新的降息阶段。一旦美国降息,我国货币政策空间将更加充足。 中国资产重估不是短期事件 今年农历新年前后,DeepSeek事件触发了国际社会对于中国发展叙事逻辑的逆转。 刘元春表示,资本市场只要与DeepSeek相关的股票都快速上升。在这一轮中国资产的上涨潮里,与新质生 产力相关的、战略性新 ...
中国资产重估不是短期事件!刘元春最新发声
券商中国· 2025-04-03 06:26
中国科创崛起与资产估值重塑 - DeepSeek事件标志中国科创崛起正在重塑中国资产估值 中国科创企业在技术突破、成本控制和商业化应用方面展现独特优势 [1] - 中国资产上涨潮中与新质生产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公司股票实现全面引领 但这不是短期事件 [4] - 国际投行将DeepSeek崛起视为中国概念加速的重要事件 去年9月起国际投资者开始减持美国科技股并增配中国资产 [5] 中国资产估值现状与比较 - MSCI中国截至2025年1月市盈率为10.6倍 较MSCI新兴市场折价14% 较S&P500指数折价约53% [4] - 中国公司ROE回升为再估值提供财务支持 EPS出现改善迹象 PE和PB仍处低位存在反弹空间 [8] - 国内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商品市场规模优势明显 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4] 政策与市场治理影响 - 去年9月出台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及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举措 对纠偏市场估值起到重要作用 [6] - 中国市场结构与市场秩序治理是中期估值持续的关键决定因素 中央提出整治内卷式竞争和非规范性执法 [9] - 中央实施超常规宏观经济政策 加大逆周期调整力度 决心前所未有 [9] 美国经济与货币政策影响 - 若美国一季度GDP增速为负且CPI突破3% 美联储可能在4月下旬或5月开启降息新阶段 [2][11] - 美国降息将使中国货币政策空间更加充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并适时降准降息 [11] - 美国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威胁经济稳定 可能导致深度衰退和资本流动调整 影响全球市场格局 [11] 美国科技板块风险 - 本轮美国科技泡沫可能与1999-2000年互联网泡沫存在差别 与AI关联股票是否持续走弱需观察 [12] - 美国通过关税战、产业政策和财政调整推动经济转型 但面临内外部多重挑战 [11]
首席来了|广发证券郑恺:中国资产重估趋势已确立,未来1—3年是关键期
中国经营报· 2025-04-03 00:18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资产重估受科技创新、宏观经济政策、产业环境及估值水平四大因素支撑,国际市场调整凸显中国股票比较优势,AI板块有发展潜力,A股市场存在三类困境反转机会,但重估过程需警惕美国经济、中美经贸关系和估值等风险 [1][2][8] 中国资产重估驱动因素 - 科技创新引发价值重估,DeepSeek技术突破展现中国AI创新能力,建立在工程师红利基础上 [2] - 宏观政策环境持续改善,2025年官方目标赤字率上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进入“双宽松”周期,预计A股盈利增速和ROE进入稳定区间 [3] - 产业政策激发市场活力,2025年民营企业座谈会提振企业家信心,促进投资和生产活动 [3] - 估值优势提供重估基础,中国资产宽基指数估值低、主要行业估值低于国际可比水平、科技制造龙头公司估值优势突出 [4] 国际市场对中国资产重估的影响 - 美元指数走软、美股波动加剧,凸显中国股票比较优势,全球资本或重新评估美股之外投资机会 [5][6] - 影响通过资金流动、政策空间和市场情绪三个渠道传导,当前是中国市场价值重新被发现的契机 [6][7] AI板块发展潜力 - 中国AI有低成本、开源生态和应用创新优势,从概念验证到商业变现转变,未来1 - 3年投资将进入业绩驱动新阶段 [8] - A股市场未充分反映中国科技产业升级潜力,新兴领域将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资本市场有望迎来1 - 3年价值重估 [9] A股市场关注板块 - 政策刺激驱动的困境反转行业,如消费、房地产产业链、生育链和养老链等 [10] - 供给侧完成出清的困境反转行业,如新能源、建材和化工等细分领域 [10] - 需求侧有明确支撑的困境反转行业,如AI及数字经济、军工、信创产业和半导体等 [11][12] - 投资策略建议分阶段配置,短期关注消费和地产链,中期布局周期行业,长期持有科技成长板块,均衡配置并动态调整 [12] 中国资产重估面临的风险 - 美国经济走势不确定,若进入实质性衰退,会拖累中国出口需求和冲击全球资本市场风险偏好 [12] - 中美经贸关系变化,贸易摩擦升温可能冲击中国出口产业链,放大市场波动 [13] - 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后的估值风险,部分热门板块估值吸引力下降,需关注价值与价格动态比较 [13] - 全球地缘格局调整,地区冲突和技术管制等事件可能对特定行业产生结构性影响 [13]
【广发策略刘晨明&许向真】一季度港股市场回顾
晨明的策略深度思考· 2025-03-30 15:30
本文作者:刘晨明/许向真/陈振威 报告摘要 扫描下图二维码 , 可进入周一早8:00的路演链接 市场表现:中资科技行情波澜壮阔 1. 港股核心指数领跑全球,科技核心资产重估进行时: 截止2025年3月28日,恒生指数、恒生科技分别上涨16.8%、23.2%,在全球主要权益市场中涨幅靠前。 本轮快速上涨过后,2024年以来港股科技龙头累计涨幅已经超过美股科技龙头。 2. 如何看待抬估值行情后续&预期改善的结构性: (1)ERP:已来到过去几次高点的压力位附近,市场博弈和波动加剧。(2)市盈率与分位数:今年以来市 场涨幅主要由估值贡献。(3)PB/ROE:港股市场绝对估值水平仍不高,但全球截面来看与盈利水平匹配。恒生指数预测估值抬升、但盈利预测小幅下滑;恒 生科技盈利预测进一步上修。 基本面走到哪了:港股24年报初步统计。 截止2025年3月28日,我们统计港股初步公告的披露进度约达84%: 1. 整体法下,基本面企稳得到进一步确认。 可比口径下,24年年报全部港股、港股通(按当前成分、不追溯)、仅H股上市整体法净利润同比分别为12.0%、 4.9%、33.5%。 3. 海外资金过去半年节奏为: 特朗普胜选后主动 ...
雷军与王传福,又“融”在了高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28 00:22
作 者丨杨坪 编 辑丨朱益民 2 0 2 5年3月,由中国资产重估叙事引发的二级市场行情大好,一幕资本市场的"双雄会"拉开序 幕。 3月11日,王传福"闪电"完成了比亚迪股份4 3 5 . 0 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 0 8亿元)的H股配售 融资。 3月2 5日,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交出"史上最强"年报后平地起惊雷,计划以每股5 3 . 2 5港元 的价格配售8亿股股份,筹资4 2 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 9 7亿元)。 两场融资均发生在两家企业市值突破万亿大关之后 ,集齐"天时" "地利"与"人和"三要素,合 计在港股市场融资8 6 0亿港元(约合8 0 5亿元人民币)。 而这背后,两位高阶资本玩家对市场脉搏的精准拿捏,堪为后来者提供完美"教科书"。 相较于传统发行新股动辄数周甚至数月的审批, 先旧后新发行股票,可以在保障控制权稳定 的同时,有效提升流程效率。因为发售的是现有股票,只涉及移交所有权,理论上隔日就能 发售。 为何"求快"?无非是为了抢占"时机"。 今年以来,全球资金因中国科技创新突破、美股估值高企、地缘风险加剧而东移,恒生指数 年内涨幅超2 5%,日均成交额逼近2 0 2 1年牛市水平。 "天 ...
张忆东最新交流:恒生科技是这轮中国资产重估的领军者,短期行情“洗洗更健康”
聪明投资者· 2025-03-26 02:22
科技牛市主线 - 技术突破驱动的科技牛市是中国资产重估的主线,恒生科技指数是领军者[1][16][34] - AI科技浪潮打破美国技术垄断,进入应用竞争阶段,中国制造业和市场优势将推动商业模式落地[13][14] - 参考移动互联网历史,科技牛可能持续数年,乐观情形下核心资产或进入8年扩张期[8][12][14] 市场节奏与特征 - 牛市主升浪确立但呈"蛇行斗折"震荡向上,短期波动是布局窗口[1][35][37] - 2024年3月进入第一阶段后的调整期,4月获利回吐压力大但中期有利[36][37][42] - 2025年标普表现或弱于恒指及恒生科技,后者估值仍处15年低位[5][25][41] 行业与公司机会 - 互联网平台企业(阿里/腾讯/小米)需重建成长股估值体系,关注AI赋能业务[3][26][44] - 机器人产业链是AI终极载体,半导体/消费电子/TMT等细分龙头具长期配置价值[44][45][46] - 新兴消费(文旅/潮玩/AI消费)受90后驱动,服务消费扩容政策值得期待[21][22][45] 资金配置逻辑 - 150万亿居民储蓄面临资产荒,权益资产将成配置重点,港股因性价比率先受益[31][32][34] - 外资风险偏好修复需时,但中期或增配中国优质科技及消费资产[30][33][34] - 内房股/运营商等红利资产需转向"可转债"思路,结合分红与业绩弹性[47] 基本面关注点 - 宏观经济企稳,房地产旧动能阵痛缓解,新质生产力成最大亮点[18][19][20] - 科技牛市淡化宏观数据,聚焦中微观创新与阿尔法机会[33][43][46] - 政策落地节奏(5-6月美联储议息、中国刺激政策)影响港股突破时点[37][41][42]
中金:中国资产重估到哪一步了?
中金点睛· 2025-03-23 23:33
市场表现回顾 - 过去一周港股市场大幅波动 恒生科技指数上周大跌4.1% 恒生指数下跌1.1% 恒生国企指数下跌1.5% MSCI中国指数下跌1.7% 已连续两周下跌 [1] - 行业层面出现显著分化 电信服务板块下跌10.4% 房地产板块下跌7.5% 而公用事业板块逆势上涨2.1% 能源板块上涨0.9% [1] - 自春节假期后(2月3日)算起 恒指上涨17.1% 恒生科技指数上涨19.4% 大幅跑赢A股市场(上证指数上涨3.5% 创业板指数上涨4.3%) [3] 市场结构特征 - 本轮上涨是极致的"结构市" 集中在少数AI科技龙头股 港股通425只标的中仅118只跑赢指数(占比27.8%) 恒生指数83只成分股中仅22只跑赢(占比26.5%) [4] - 恒生指数与恒生科技成分重合标的共17只(占比20.5%) 权重占比接近40% 这些龙头公司对指数上涨贡献显著 [4] - 被动产品大行其道 主动投资者容易跑输 港股ETF资金流入快速抬升并创下月度净流入新高 [4] 估值水平分析 - 当前恒生指数风险溢价为6.0% 与去年"924"行情以及2023年初高点对应情绪接近 对应当前恒指23,000-24,000点 [5] - 若假设科技板块情绪回到2021年恒科历史高点水平 可推动恒指到25,000点 [5] - 港股与美股科技股估值差距明显收敛 恒生科技动态P/E为18倍 纳斯达克100为24倍 腾讯动态P/E为18倍 Meta为22倍 [10] - 中国科技龙头流通市值占全部港股28.9% 高于美国的26.6% 但净利润占比仅为13.3% 低于美国的15.7% [10][13] - 对于60%的"不含科"部分 较A股相对优势为5% AH溢价从2月初145%回落至当前131% [10] 资金流向分析 - 南向资金成为近期主力 年初以来日均流入速度是去年的两倍以上(2024年全年8,079亿港元 日均34.7亿港元) [24] - 海外被动资金持续流入 已连续11周流入 但幅度远小于去年"924"行情 主动资金依然流出中国市场 [23] - 港股配售活动明显增加 3月刚过半配股额已达476亿港元 超过2021年1月高点时860亿港元的一半 [25] - 上周南向资金流入230.2亿港元 大幅低于前一周的616.1亿港元 [25] 行情前景展望 - 科技板块仍是中长期主线 占恒指40%权重的"含科"部分决定市场方向 [16] - 行情向剩余60%扩散需要宏观政策大举发力为前提 包括大幅财政刺激或货币宽松 [17] - 未来一两个月的政策表态(如一季度政治局会议)和高频财政支出速度对判断行情扩散至关重要 [18] - 市场底部不断抬升 2024年初以来出现多次有效反弹 政策托底效果显现 [27] - 建议采用"低迷时积极介入 亢奋时适度获利"策略 可在科技与红利风格间进行切换平衡 [28] 关键节点关注 - 3月底4月初业绩高峰期 需重点关注龙头股业绩表现及可能的获利了结压力 [29] - 4月2日"301"调查对等关税政策节点 若对华关税激进抬升可能造成市场波动 [29] - 国内政策进展特别是财政支出力度和4月政治局会议 将影响后续政策发力节奏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