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行情
icon
搜索文档
三个月净值翻倍,大V月风私募坐上“过山车”
搜狐财经· 2025-07-21 15:02
吴悦风投资表现 - 吴悦风管理的嘉越月风投资创世号最近三个月净值涨幅高达114%,从4月3日的0.36回升至7月11日的0.79 [2] - 产品单周涨幅激进,4月21日至25日五个交易日内净值涨幅达26.77% [2] - 产品规模从2023年年中的1.5亿元跌至约5000万元 [2] - 2023年上半年因踩中AI行情,产品半年内涨50%,净值一度突破1.5 [3] - 产品成立以来最大回撤高达76% [3] 投资策略与持仓 - 私募人士推测吴悦风可能重仓Coinbase、微策略等虚拟币相关股票 [2] - 吴悦风表示希望在新平台做更激进的投资,风格偏左侧 [5] - 与前东家沣京资本稳健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5] 公司背景 - 嘉越投资成立于2015年9月,管理规模0-5亿元 [5] - 公司由5名自然人共同出资设立,吴悦风持有10%股权 [5] - 目前三只运作产品中,创世号净值0.79,嘉越基石净值1.49,嘉越白鹿净值1.02 [6] 个人背景 - 吴悦风曾在天安保险、安邦资产任分析师、权益投资经理 [5] - 2017年加入沣京资本任基金经理,任期回报率64%至96% [5] - 微博"月风_投资笔记"粉丝数量达281万,但2024年1月以来未更新 [5]
港股,重大调整!即将实施!
券商中国· 2025-05-16 15:34
港股指数调整 - 恒生指数调入美的集团、中通快递,成份股数量由83只增至85只 [1][3] - 恒生科技指数调入比亚迪股份,剔除阅文集团,成份股数量维持30只 [1][5] - 恒生综合指数新增布鲁可、古茗、蜜雪集团,成份股总数由502只增至505只 [5]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纳入同源康医、康基医疗,剔除康宁杰瑞制药-B、荣昌生物,成份股数量维持50只 [5] 市场表现 - 港股三大指数周线持续走强,恒生指数本周累计上涨2.09%,周K线六连阳 [1][8] - 恒生科技指数本周累计上涨1.95%,国企指数本周累计上涨1.92% [8] - 游戏、医药、黄金板块逆市走强,金融股集体回调 [8] - 中美暂停部分加征关税推动恒生科技指数单日大涨超5% [8] 行业与板块动态 - 信息技术和半导体板块接近全面修复,前期回调后估值回升 [8] - 内需驱动型消费板块(家电、运动鞋服、食品饮料)及高股息防御性板块(公用事业、原材料)突破前期高点 [9] - 企业盈利预期整体平稳,少数周期性板块小幅下修 [9] 后市展望 - 国内降准降息政策效果逐步显现,有望提振港股盈利表现 [1][9] - 南向资金或持续涌入,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中低水平,中长期投资价值较高 [1][9] - 中美贸易谈判进展、流动性宽松及科技龙头业绩超预期或催化港股占优行情 [9]
港股开盘 | 恒生指数低开0.23% 华润啤酒(00291)跌超6%
智通财经网· 2025-05-13 01:39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低开0 23% 恒生科技指数跌0 29% [1] - 华润啤酒跌超6% 理想汽车跌超2% [1] - 优必选涨超14% 华为与优必选科技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1] 港股后市展望 - 经济 流动性和技术是港股大涨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中美贸易谈判进展 关税风险下行 增量政策落地 宏观经济有望稳健修复 [2] - 国内降准降息利好落地 流动性维持宽松 南向资金或持续涌入 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中低水平 中长期投资价值较高 [2] - 年初以来AI行情引爆 港股科技龙头业绩超预期 科技仍是行情主线 [2] - 政策效果逐渐显现 有望提振港股盈利表现 建议短期内关注消费 科技板块及贸易依赖度较低 股息率较高的板块 [2] 机构观点与配置建议 - 花旗预期温和政府刺激政策提振本土经济 消费 互联网 资源及科技行业或受益 上调消费行业至"增持" 偏好本土股份 下调运输行业至"中性" [3] - 花旗上调恒指年底目标至25000点 明年年中目标26000点 MSCI中国指数年底目标79点 明年年中目标82点 [3] - 华泰证券看好港股相对收益表现 适度转向进攻 港股科技和消费板块仍具吸引力 美国经济数据转弱或提升全球资金再配置需求 [3] - 光大证券认为港股投资性价比高 国内政策发力 海外扰动减弱 港股市场有望延续震荡回升格局 [3] 南向资金与外资动向 - 南向资金大幅净流入 ETF资金流入强劲 个人投资者或通过ETF配置港股 预计今年后续南向资金增量2000亿至3000亿港元 全年累计净流入8000亿至10000亿港元 [4] - 海外流动性短期"易松难紧" 对港股难形成负面制约 全球资金寻求美国资产替代品 港元汇率走强 港美利差缩窄 港股或存全球资金再配置需求 [4]
近三年业绩最牛的35位基金经理,第一名你绝对猜不到~
雪球· 2025-03-03 07:25
基金经理业绩排名分析 - 全市场三四千名基金经理中,前35名属于前1%的顶尖水平,代表最近3年业绩最优秀的群体 [1] - 冷文鹏以69.27%的3年涨幅位列榜首,其管理的北交所两年定开产品因聚焦北交所市场且恰逢AI行情而表现突出 [2][4] - 缪玮彬以68.99%的3年涨幅排名第二,其管理的金元顺安元启基金通过低仓位(<80%)、行业分散(单一行业<10%)和控制回撤(最大回撤-20%)实现稳定收益 [6] - 白冰洋以63.38%的3年涨幅排名第三,其管理的富国洞见价值A覆盖互联网、通信、半导体和电力设备行业 [11] 重点基金经理投资风格 - 冷文鹏的北交所产品任职回报达104.7%,但前任基金经理因离任时机不佳导致-20.98%的回报,凸显运气因素 [5] - 缪玮彬重仓基建和银行股(如皖通高速、工商银行等),今年收益率仅0.92%,完全踏空AI行情 [7][8][9] - 陈颖管理的金鹰科技创新A权重占比47.41%,重仓AI产业链股票(虹软科技、立讯精密等),3年涨幅52.63% [12][14][15] - 鲍无可管理8只产品合计177.83亿元,为TOP30中规模最大的主动基金经理,A股持仓聚焦家电、有色和医药 [19][20][21] 基金经理管理特点 - 闫思倩因今年重仓AI产业链使3年涨幅达29.3%,但其管理的5只基金策略差异较大,需注意产品选择 [22][23] - 朱红裕管理2只产品规模合计50亿元,港股与A股各占50%,行业分散(计算机、地产、军工等),今年收益不足10% [16][17] - 基金经理指数通过规模加权覆盖所有公开产品业绩,能更全面衡量管理能力 [2] - 单一产品管理的基金经理(如冷文鹏、缪玮彬)更易保持风格一致性,而多产品管理者(如陈颖、鲍无可)需关注策略差异 [13][19]
五大关键指标看本轮AI行情
兴业证券· 2025-02-23 09:16
核心观点 报告通过五大关键指标分析当前AI行情阶段 认为TMT板块交易情绪已升至高位但未系统性见顶 产业趋势和政策驱动下AI仍有望成为市场中期主线 行情演绎呈现"联动式上涨 轮动式调整"特征 需关注美债利率变化及业绩兑现时点[1][3][4][10] 指标分析 一、拥挤度 - TMT板块拥挤度自底部回升至偏高水平 AI产业链中GPU 光纤光缆 HBM存储 PCB 光模块 AI芯片 无人机 运营商等细分方向拥挤度仍处于中等或中等偏高区间[2][12] - 拥挤度指标由量能 价格 资金 分析师预测四大维度合成 对股价短期走势有较强指示意义 低位预示底部蓄势 高位预示回调压力[1][11] 二、成交占比 - TMT成交占比升至46%的历史高位 创近年来新高 短期可能引发板块震荡波动 但不会导致行情系统性终结[3][17][19] - 历史主线行情(2013-2014年中小创 2016-2020年核心资产 2020-2021年新能源)均在成交占比创新高过程中确认地位 当前AI产业趋势和基本面变化可能支撑其突破交易拥挤桎梏[3][20] 三、行业轮动强度 - 春节假期后AI轮动强度收敛 计算机 传媒等中下游方向领涨 市场共识凝聚带动涨跌分化程度上升[4][28] - AI行情呈现"联动式上涨 轮动式调整"规律 轮动强度上升时通过内部轮动和高低切换消化过热情绪 板块展现韧性而非系统性下跌[4][34] 四、美债利率 - 美债利率作为全球估值锚点 其快速上行会压制高估值成长资产风险偏好 低位或回调状态则缓解约束[5][37] - TMT及2019-2021年"新半军"板块阶段性表现均与美债利率强相关 需持续关注分母端利率变化[6][37] 五、股价-业绩相关性 - 每年4月 7月 10月财报披露窗口期为股价-业绩相关性最强阶段 岁末年初相关性偏弱 市场更侧重交易预期[7][43] - TMT板块在股价-业绩相关性上升时通常存在调整压力 下降时表现较好 光模块因2023年以来持续业绩兑现 超额收益与相关性指标呈正相关[7][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