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被动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华商基金总经理王小刚: 锻造主动管理价值 守护投资者至上初心
中国证券报· 2025-09-24 22:25
● 本报记者 王宇露 随着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改革持续推进,主动管理正重归舞台中央。唯有秉持专业主义的笃行者,才能 在时代浪潮中精准捕捉价值;唯有恪守持有人利益至上准则的守护者,方能于行业变革中筑牢长青根 基。 因为难,所以才有价值。华商基金没有转身追逐风口,而是选择了一条更孤独的路,把"主动管理坚守 者"写进基因——以专业立身,不主张追逐短期赛道,而是依托自身深厚的积累,从专业角度出发,去 捕捉经济发展和产业变迁中最具生命力的公司。 (下转A02版) (上接A01版)在华商基金总经理王小刚看来,这段艰难时期恰恰是行业重新思考和沉淀的过程,华商 基金完成了三大产品板块的战略拼图和升级:一是主动权益风格多元化,从之前的价值成长,到成长、 均衡、价值、周期等多箭齐发;二是发力以权益思维驱动的"固收+"产品,债券部分不做下沉,重点体 现权益增强能力;三是完善指数增强产品谱系,用主动选股能力捕捉超额收益,突出"增强"二字背后的 量化智慧。 契机出现在监管政策改革之后。2024年9月26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及《国务院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推动证券基金机构高质量 ...
三大券商首席纵论:新兴科技仍是主线 这些资产还有重估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15:52
本轮牛市大不同 NBD:"9·24"行情以来,包括A股、港股在内的中国资产领涨全球,政策效应逐渐显现,市场赚钱效应 也较为明显,居民资金持续搬家。有理由相信,A股市场已然步入一轮慢牛行情。在您看来,这轮牛市 和以往几轮牛市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不同点? 张宇生:一是政策支持更加精准高效,央行创新推出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 贷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发力支撑资本市场,社保、保险等中长期资金通过长周期考核机制 入市,持续注入"活水",避免市场过度波动。二是被动投资崛起,前几轮牛市中主动型基金主导增量资 金,而本轮牛市中被动型基金发展迅速,当前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总规模已经突破5万亿 元,成为市场的重要增量资金来源之一。 徐嘉奇:本轮A股牛市与以往相比有显著不同。资金结构上,机构资金主导,中长期资金如保险、养老 金等持续入市,外资流入呈现"低换手"特性,推动市场从"题材炒作"向"盈利驱动"转变。市场特征呈现 慢牛态势,行业轮动有序,估值体系因外资偏好而重构。政策环境上,支持力度空前,如"9·24"金融组 合拳、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等,同时注册制深化与退市机制完善,市场从"重融资"向"重 ...
三大券商首席纵论:新兴科技仍是主线,这些资产还有重估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3 13:33
"9·24"行情以来,包括A股、港股在内的中国资产大幅上涨,赚钱效应明显,市场俨然已经步入新一轮 牛市。 本轮牛市大不同 在"9·24"行情一周年之际,就上述市场关注的话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分别对光 大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张宇生、西部证券策略联席首席分析师徐嘉奇、上海证券研究所所长花小伟进行 了专访。 NBD:"9·24"行情以来,包括A股、港股在内的中国资产领涨全球,政策效应逐渐显现,市场赚钱效应 也较为明显,居民资金持续搬家。有理由相信,A股市场已然步入一轮慢牛行情。在您看来,这轮牛市 和以往几轮牛市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不同点? 张宇生:一是政策支持更加精准高效,央行创新推出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 贷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发力支撑资本市场,社保、保险等中长期资金通过长周期考核机制 入市,持续注入"活水",避免市场过度波动。二是被动投资崛起,前几轮牛市中主动型基金主导增量资 金,而本轮牛市中被动型基金发展迅速,当前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总规模已经突破5万亿 元,成为市场的重要增量资金来源之一。 徐嘉奇:本轮A股牛市与以往相比有显著不同。资金结构上,机构资 ...
市场行情分化,投资者该如何应对?
天天基金网· 2025-09-23 05:26
以下文章来源于教你挖掘基 ,作者冰姐 投资理财有方法,我们手把手教你挖掘牛基~ 近来,上证指数刷新了十年新高,市场情绪却显得颇有些复杂。有人扼腕叹息"满仓踏空",有人无奈调侃"我在XX躲牛 市"…… 红与绿的对比,热与冷的体感,成为了当下基民圈子里最真实的共鸣。 今天不想只谈行情的涨跌,更想和大家聊聊: 当指数与账户分化,我们该如何读懂市场的语言? 又该如何在变化的浪潮中,守住投资的锚点? 教你挖掘基 . 01 当指数新高≠账户新高 —— 愈演愈烈的分化与底层逻辑的变迁 近来身边不断有好友向笔者抱怨,自己的持仓是大盘上涨岿然不动,大盘调整溃不成军。 这种两头挨揍的感受,本质是市场生态的重构。这一轮大涨中,以往我们所熟悉的龙头搭台、补涨跟进的轮动节奏并未出 现。取而代之的,是强者更强、主线持续聚焦的结构。 数据无声,却道尽真相。9月初,上证综指已经刷新了10年新高,但大多数行业仅触及2020-2021年的阶段性高点,只有银 行、电子、通信、有色金属、家用电器、食品饮料等少数行业超越了2015年水平。这意味着,指数新高的大旗是由少数行 业扛起,而非雨露均沾。 | 申万一级行业 | 今年以来 | 15年5178点 ...
一个“信仰级别”的赛道指数分析
佩妮Penny的世界· 2025-09-23 03:53
大家好,我是佩妮。 又菜又爱玩的前一级杂工,现二级小韭菜又来了。 But,从业人员也是可以买指数基金的~ 上次说过,我大A的盈利基本上来自ETF指数基金而非个股,逻辑是这样的: 1)A股是典型的 高波动,长期低回报 市场,大牛市一等七八年,但是局部机会长期存在。 2)国内对于个股的 投机竞争太剧烈 了,游资一个个那么狠。个人投资者其实也做不到对多个股研究的深度,单支重仓太考验心态了,ETF的 一揽子股票可以分散风险。 (我前阵子卖飞了一支好几个连板的股票,没办法,拿不住,真的拿不住……) 对于很多ex同行来说, 一级是工作,二级是生活 ……或者也可以换个角度说:生活靠二级投资,不然靠一级,早饿死了。 上次有个群友跟我说: 副业纯投机,主业(一级)纯焦虑。 也很写实哈哈哈。 还是一级好啊,既可以得到很多行业信息,而且炒股还没有二级从业人员的限制。 (证券从业人员是不能参与股票交易的,为了防止利益冲突和内幕交易。一级私募有些管的严的会有Blacklist禁买名单) 3) 被动投资是全球资管的趋势 , 因为人性和交易成本的问题, 主动投资几乎注定跑不赢指数。 如果有能力去研究龙头固然很好,不过这种公司不会太多,大的 ...
券商分析师数量已突破6000大关,创历史新高;境内债券ETF总规模突破6000亿元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2 01:52
NO.2 券商分析师数量已突破6000大关,创历史新高 |2025年9月22日 星期一| NO.1 持续"瘦身"!19家券商裁撤43个营业网点 券商分支机构"瘦身"节奏不减。近期,多家上市券商公告表示要裁撤营业部。8月至今,尽管上证指数 连续突破重要点位,投资者交易情绪上涨,但据统计,已有19家券商合计裁撤43个营业网点。另有个别 券商在董事会公告或半年报里表示计划新设网点或已完成筹建,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证券公司在新设 网点节奏方面十分审慎,更多出于聚焦重点区域的考量。当"跑马圈地"时代结束,券商对分支机构的布 局打法正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益提升",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运营",构建起基于区域市场特点的 差异化竞争力。 点评:券商持续"瘦身"反映行业正经历深刻转型。19家券商裁撤43个营业网点,表明传统扩张模式已难 以为继。对券商而言,网点优化将提升运营效率,改善成本结构,有利于长期价值释放。证券行业板块 将加速分化,头部券商凭借资源优势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中小券商则需寻找差异化路径。整体看,券 商业务模式转型将推动金融服务向数字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 NO.4 境内债券ETF总规模 ...
ETF投资全解析:从“小白”到“高手”的进阶指南!
搜狐财经· 2025-09-15 01:19
ETF产品本质 - ETF是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 兼具股票实时交易特性和基金分散投资功能 [3] - 在交易所挂牌交易 价格实时波动 如沪深300ETF每15秒刷新一次价格 [4] - 采用被动投资策略 通过完全复制或抽样复制特定指数成分股实现指数收益 [5] 投资成本结构 - ETF管理费率为0.15%-0.5%/年 显著低于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的1%-1.5%/年 [6] - 投资10万元案例显示 20年费用差异超过3万元 [6] - 股票交易费用包含佣金(万分之1-万分之3) 印花税(卖出时0.1%) 过户费(沪市0.002%) 单笔成本约0.02%-0.15% [13] 透明度特征 - ETF每日公布持仓明细 投资者可随时查看投资资产 [6] - 指数成分股调整规则明确 如沪深300指数每年6月和12月调整 [8] - A股市场约30%公司存在财务造假嫌疑 ETF通过分散投资规避个股风险 [8] 投资策略差异 - 股票投资需分析公司基本面 技术面 行业趋势和管理层能力 [13] - ETF通过跟踪指数实现一键布局行业或市场 如科创50ETF覆盖半导体和生物医药赛道 [13] - 2023年AI行情中选对CPO概念股收益超200% 选错赛道可能亏损30%以上 [13] 风险收益特征 - 2018年A股熊市期间沪深300指数下跌25.31% 单只股票平均跌幅超30% 部分个股跌幅超过70% [12] - 股票风险集中于单家公司 可能因政策变动或财务造假导致股价暴跌 如教育股因双减政策单日跌幅超80% [13] - ETF通过分散投资降低非系统性风险 如沪深300ETF单只股票权重不超过10% 个股暴雷对整体影响有限 [13] 适用场景分析 - ETF适合参与热门行业但缺乏选股能力 希望分散投资风险 追求低成本被动投资的投资者 [16] - 股票适合对单家公司有深入研究 能承受高波动追求超额收益 希望参与公司治理的投资者 [16] - 可采用核心+卫星策略 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宽基ETF 小部分投资行业ETF或个股 [16] - 定投策略适合普通投资者 每月固定金额投资ETF利用市场波动摊低成本 [16]
2025H1公募基金销售机构保有数据点评:被动化趋势强化,固收集中度下滑
招商证券· 2025-09-14 08:31
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维持)[5] 核心观点 - 被动化趋势强化 固收集中度下滑[1][2] - 股债双线复苏 百强销售机构非货保有规模10.2万亿 较24H2增长7.0%[2] - 指数型规模扩张支撑权益类保有增长 股票型指数基金1.95万亿 较24H2增长14.6%[2] - 固收类集中度下滑 25H1全市场CR4为13.8% 较24H2下降4.1个百分点 CR10为21.4% 较24H2下降6.9个百分点[2] 渠道表现分析 互联网系 - 蚂蚁头部地位稳固 非货规模1.6万亿 较24H2增长7.9% 权益规模8229亿 较24H2增长11.4%[5] - 大力发展股票型指数基金 蚂蚁基金股票型指数基金规模3910亿 较24H2增长22.2%[5][9] - 主动权益类保有规模分化 好买基金和基煜基金分别下降39%和20% 万得基金和肯特瑞基金分别增长39%和17%[9] - 基煜基金固收类保有规模2457亿 较24H2增长34.8%[9] 银行系 - 招商银行权益保有增长亮眼 权益规模4920亿 较24H2增长19.9%[10] - 固收类集中度下滑 整体银行固收保有规模较24H2增长3.1% 市占率下滑7.4个百分点至12.0%[10] - 指数产品持续增长 整体保有规模2667亿 较24H2增长38.8% 占权益类比重12.4%[11] - 主动权益类转增 整体保有规模1.9万亿 较24H2增长2.1%[11] 券商系 - 指数化趋势显著 股票型指数基金规模1.1万亿 较24H2增长9.9% 占权益类比重76.7%[12] - 中信证券和华泰证券位列前两席 保有规模分别增长4.7%和5.3%[12] - 固收类增长相对平稳 整体规模6770亿 较24H2增长16.1% 市占率3.6%[13] 市场结构变化 - 各渠道非货保有市占率均下行 互联网系市占率下滑3.9个百分点至13.1% 银行系下滑5.7个百分点至16.2% 券商系下滑2.2个百分点至7.7%[4] - TOP100中券商系57家 银行系24家 互联网系18家 其他系1家[4] - 银行系股票型指数基金增速38.7%领先 互联网系16.0% 券商系9.9%[3] 投资建议 - 头部管理人和平台受益于市场声誉和规模效应 推荐关注公募子实力强劲的券商和规模效应显著的平台[13] - 具体标的包括中信证券 华泰证券 国泰海通 东方证券和东方财富[13]
2025年上半年基金销售机构保有量数据TOP5:蚂蚁基金以8229亿规模稳居第一 招行以19.85%增速领跑(附100强)
新浪基金· 2025-09-13 13:54
行业竞争格局 - 头部机构竞争格局基本稳定 蚂蚁基金 招商银行和天天基金继续占据前三名位置[1] - 第三方独立销售机构保持领先地位 银行系机构在权益类基金上发力明显[3] 权益基金保有规模 - 蚂蚁基金以8229亿元规模稳居第一 较2024年底增长11.38%[2] - 招商银行位列第二规模达4920亿元 增速高达19.85%在前五名中增长最为强劲[2] - 天天基金排名第三规模3496亿元 与去年底几乎持平增速仅为0.09%[2] - 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列第四第五 规模分别为3399亿元和2638亿元[2] 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 - 蚂蚁基金以15675亿元继续领跑[3] - 招商银行以10419亿元位居第二[3] - 天天基金位列第三规模6374亿元[3] - 工行和建行在该指标上出现小幅下滑 较2024年底分别下降1.34%和3.01%[3] 股票指数基金表现 - 股票型指数基金成为2025年上半年增长最快的品类[3] - 招商银行增速高达26.29% 工行增速达到39.78%[3] - 蚂蚁基金在该品类保有规模最大达3910亿元 增速22.15%[3] - 投资者对被动投资产品的偏好显著提升[3] 机构排名详情 - 前十大权益基金保有规模机构包括蚂蚁基金8229亿元 招商银行4920亿元 天天基金3496亿元 工商银行3399亿元 建设银行2638亿元 中国银行1903亿元 交通银行1629亿元 中信证券1421亿元 农业银行1359亿元 华泰证券1266亿元[4] - 非货币市场基金保有规模前十为蚂蚁基金15675亿元 招商银行10419亿元 天天基金6374亿元 工商银行4624亿元 建设银行3459亿元 中国银行3968亿元 交通银行1931亿元 中信证券2397亿元 农业银行1712亿元 华泰证券1752亿元[4][2]
上半年大卖!银行系股票指数基金保有量规模激增37.9%,上半年销售机构公募基金保有量50强榜单来了
中国基金报· 2025-09-13 05:51
头部机构权益基金保有规模 - 蚂蚁基金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达8229亿元 环比增长11% 位居榜首 [2] - 招商银行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4920亿元 环比增长20% 银行系机构中居首 [3] - 前十强机构座次保持不变 天天基金和工商银行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均超3300亿元 [3] 股票指数基金保有表现 - 银行系股票指数基金保有规模激增37.9% 远超券商系10.2%和第三方16.1%的增幅 [7] - 农业银行股票指数基金保有规模大幅增长169% 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均增长40% [5][8] - 招商银行股票指数基金保有规模提升26% 交通银行增长28% [4][8] 不同类型机构保有规模对比 - 券商系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增幅达6.6% 在三大机构类型中增幅最大 [6] - 银行系权益基金保有规模20787亿元 非货币基金41785亿元 股票指数基金2604亿元 [7] - 第三方机构权益基金保有规模14145亿元 非货币基金32153亿元 股票指数基金5820亿元 [7] 前50强机构细分数据 - 中信证券权益基金保有1421亿元 股票指数基金1223亿元 环比增长12% [4][9] - 华泰证券权益基金保有1266亿元 股票指数基金1150亿元 环比增长6% [4][9] - 中国人寿权益基金保有1114亿元 环比增长17% 但股票指数基金下降27%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