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制造等

搜索文档
智通AH统计|9月10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9-10 08:17
AH股溢价率排名 - 东北电气AH溢价率最高达800% H股价格0.300港元对应A股2.25元[1][2] - 弘业期货溢价率227.63% H股4.270港元对应A股11.68元[1][2] - 安德利果汁溢价率219.28% H股17.170港元对应A股45.77元[1][2] - 前十溢价率均超过179% 包括复旦张江215.7%和京城机电股份214.38%[2] - 宁德时代呈现折价-10.67% H股426港元高于A股317.71元[1][2] - 恒瑞医药折价-1.72% H股85.7港元对应A股70.32元[1][2] AH股偏离值表现 - 昭衍新药偏离值最高达25.76% 溢价率为94.72%[1][2] - 赣锋锂业偏离值19.31% 溢价率72.77%[1][2] - 凯盛新能偏离值18.78% 同时位列溢价率前十达200.9%[1][2] - 复星医药偏离值最低为-21.97% 溢价率40.03%[1][3] - 龙源电力偏离值-20.23% 但溢价率仍高达166.62%[1][3] - 偏离值计算基于当前溢价率与过去30天平均溢价率差值[3] 重点个股价格对比 - 紫金矿业H股29港元较A股25.18元溢价4%[1][2] - 招商银行H股48.92港元较A股43元溢价5.29%[2] - 药明康德H股115.1港元较A股107.23元溢价11.59%[2] - 比亚迪股份H股105.6港元与A股105.29元基本持平[3] - 金风科技H股10.72港元较A股12.16元折价[3]
最新!香港上市规则及披露文件汇总
梧桐树下V· 2025-09-03 07:08
港股IPO市场概况 - 截至8月25日港交所共有57家新股上市实际募资金额达1319亿港元另有211家企业已递交上市申请[1] 香港上市规则框架 - 香港上市规则汇总涵盖主板及GEM市场包括上市规则执行纪律处分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及海外发行人上市等专项规定[5][6][8] - 规则文件包含主板上市规则GEM上市规则费用规则及新上市申请人指南等核心文档[8] - 监管表格体系全面覆盖上市申请表格(如A1表格适用于股本证券及债务证券)正式申请表格(如C1表格适用于股本证券)及保荐人声明表格等[9][10] 上市发行人持续责任 - 上市发行人需遵守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规定包括董事资格公司秘书经验要求及会计审计事宜[14][16][27] - 持续上市准则涉及是否适合上市充足的营运和资产以及短暂停牌停牌除牌机制[14][16][24] - 证券发行与再出售规则包括配售供股可转换证券发行及全流通安排等具体条款[17][24] 专项上市制度 - 特殊上市架构覆盖海外发行人矿業公司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及认可集体投资计划[24] - 分拆上市核心股东保障水平及企业管治要求(如ESG报告守则)均被纳入规则体系[23][26] 境内企业上市案例 - 2024至2025年境内企业赴港上市披露文件涵盖多个行业包括汇舸环保(02613 HK)宜宾银行(02596 HK)及古茗(01364 HK)等57家企业[32] - 典型案例涉及新能源(宁德时代03750 HK)医药(恒瑞医药01276 HK)消费(沪上阿姨02589 HK)及科技(赛目科技02571 HK)等领域[33][34]
2022年新三板挂牌公司募资同比增长12.62%
证券日报· 2025-09-01 02:33
新三板2022年整体业绩表现 - 截至4月28日 6187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披露2022年年报 按期披露率95.16% [1] - 挂牌公司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1.49万亿元 净利润527.73亿元 非金融企业营业收入1.45万亿元 净利润516.39亿元 同比变化分别为2.16%和-8.37% [1] - 近七成公司实现盈利 保持收入规模增长 [1] 头部企业经营与融资状况 - 346家挂牌公司净利润超5000万元 合计净利润421.71亿元 占盈利公司利润总额约50%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09% 净利润增速41.16% [2] - 有息负债合计3620.15亿元 较期初增长13.77% 长期借款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 [2] - 各项税费合计509.92亿元 占营业收入比重3.42% 较去年及前年分别下降0.12和0.40个百分点 [2] - 通过定向发行股票和可转债募集资金232亿元 同比增长12.62% 非金融公司直接融资总额较上年提升12.87% [2] 专精特新企业特征 - 新三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689家 较去年同期增长358家 占资本市场"小巨人"企业40%以上 [3] - "小巨人"企业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35% 高出全市场4.76个百分点 超80%属于先进制造或现代服务业 [3] - 144家公司属于战略新兴产业 研发强度达7.77% 10余家公司主导产品被评为"单项冠军" [3] 新挂牌公司与北交所筹备企业 - 2022年新增挂牌公司270家 净利润中位数2293.93万元 是整体市场中位数8.14倍 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5.62% 高出市场平均水平超10个百分点 [3] - 新挂牌公司中60%以上属于先进制造业或战略新兴产业 81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 [3] - 443家挂牌公司处于筹备北交所上市阶段 较上年增长10.20% 其中68家挂牌后即披露上市意愿 [4] - 北交所筹备企业近两年净利润平均复合增长率17.20% 平均研发费用1729.53万元 为市场平均水平两倍 近80%为高技术制造及服务行业 [4]
三年目标出炉!上海发力“AI + 制造”
国际金融报· 2025-08-20 06:16
核心观点 - 上海市发布《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形成新质生产力 [1] 三年量化目标 - 三年内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 [2] - 打造10个行业标杆模型 形成100个标杆智能产品 [2] - 推广100个示范应用场景 建设10个左右"AI+制造"示范工厂 [2] - 发展5家左右综合集成服务商 培育专业服务商 [2][3] - 示范工厂具有智能体高密度分布和多场景集成特点 [2] - 综合集成服务商提供一站式智能化解决方案 专业服务商提供特定领域技术支持 [3] 行业应用布局 - 聚焦集成电路 电子信息 汽车 高端装备 船舶海工 航空航天 先进材料 钢铁 时尚消费品 医药制造等行业 [4] - 传统制造业(钢铁/船舶)重点推动生产流程智能化改造 打造人机协同智能制造作业单元 实现复杂工序无人化 [4] - 新兴制造业(电子信息/汽车)重点布局智能终端赛道 开发专用小模型 构建多层次工业模型体系 [4] - 实施"一业一策"分类推进策略 [4][8] 智能产品发展 - 推动消费终端企业与AI企业合作开发端侧模型 开展云端模型端侧部署 [4] - 推动AI计算机 AI眼镜 AI手机等新型智能消费终端迭代升级 [5] - 加快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 促进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发展 [5][6] 机器人应用推进 - 支持电子信息 汽车 装备等行业在重复性强/危险性高场景部署工业机器人 [7] - 推动智能机器人在装配 焊接 喷涂 物料搬运环节规模化应用 [7] - 制定人形机器人安全性可靠性检验检测方法 推动产品"持证上岗" [7] - 上海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11.9% 服务机器人增长16.1% [9] 产业基础支撑 -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2700亿元 增速超过30% [9] - 82个人工智能大模型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 [9] - 算力总规模超过7万P 建设8.43万个5G室外基站 44.26万个5G室内小站 [9] - 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升级为国家级创新中心 [9] 政策持续支持 - 2023年7月印发促进工业服务业赋能产业升级行动方案 [7] - 2023年12月出台人工智能"模塑申城"实施方案 [7] - 2024年7月发布扩大人工智能应用措施 对标杆项目给予最高20%/1000万元支持 [8] - 市政府常务会议强调把握AI赋能战略机遇 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升级 [8]
“以旧换新”政策显效 1—7月北京家电消费增长6.9%
北京商报· 2025-08-18 13:46
工业生产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 [3]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4.2% 汽车制造业增长11.5% 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7% 医药制造业下降9.3% 五大装备制造业增长9.5% [3] - 工业出口交货值1195.9亿元 增长4.6% 其中汽车制造业增长33% 医药制造业增长11.3% [3]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7.2%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 [3] - 锂电子电池产量增长2.6倍 新能源汽车增长1.5倍 风力发电机组增长38.6% 集成电路增长17.8% [3] 固定资产投资 -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8% [4] - 设备购置投资增长80.3% 占总投资比重27.9% [4] - 基础设施投资增长4.3% 制造业投资增长4.9% 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9% [4] - 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8.3% 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0.5% 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0.7% [4]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3倍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投资增长1倍 [4] - 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58.7% [4] 消费市场 - 市场总消费额同比增长0.7% 服务性消费额增长4.6% [5]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74.3亿元 下降4.2% [5] -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6.9% 较上半年提升2.3个百分点 [2][5] - 政策带动物流、回收等关联产业发展 [6] 房地产 - 房屋施工面积9987.8万平方米 同比下降7.7% 住宅施工面积下降8.6% [4] - 商品房销售面积601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2.5% 住宅销售面积下降6.8% [4] - 纯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25.7% [4] 物价水平 -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3% [7] - 食品价格下降1.8% 非食品价格下降0.1% 消费品价格下降0.6% 服务价格持平 [7] - 衣着价格上涨0.2% 居住价格上涨0.2% 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2% 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0% [7] - 医疗保健价格下降0.6% 食品烟酒价格下降1.1% 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下降1.3% 交通通信价格下降2.6% [7]
A股市场向好核心逻辑并未改变,兴业上证180ETF早盘小幅上涨
证券之星· 2025-08-15 02:41
市场表现 - 8月15日早盘三大股指小幅拉升,上证180指数上涨,兴业上证180ETF(530680)涨0.28% [1] - 成分股中东方电缆(603606)涨6.69%、中控技术涨2.04%、张江高科(600895)涨1.85%,中芯国际、用友网络(600588)、恒瑞医药(600276)等小幅跟涨 [1] - 昨日上证指数盘中突破3700点整数关口,沪深北三市全天总成交额超2.3万亿元,创年内单日成交额新高 [1] 市场分析 - A股市场全天冲高回落,前期涨幅较高板块普遍回调,市场分歧显现 [1] - 市场此前上涨累积获利盘,获利盘回吐压力显现,历史套牢盘解套对指数上攻形成压力 [1] - 短期市场出现技术性调整,但中期支撑A股向好的核心逻辑未改变 [1]
寒武纪涨超14%,上证50ETF(510050)冲击4连涨
新浪财经· 2025-08-14 05:09
上证50指数表现 - 上证50指数强势上涨1 53% 成分股寒武纪上涨14 05% 海光信息 中国太保 中国平安 中芯国际等个股跟涨 [3] - 上证50ETF(510050)上涨1 36% 冲击4连涨 [3] 上证50ETF规模与资金流动 - 上证50ETF最新规模达1714 75亿元 创近半年新高 [3] - 近1周份额增长8 51亿份 近5个交易日内合计"吸金"超21亿元 [3] 上证50ETF费率与跟踪情况 - 管理费率为0 15% 托管费率为0 05% 费率在可比基金中最低 [3] - 上证50ETF紧密跟踪指数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49 36% [3] 上证50ETF成分股表现 - 贵州茅台涨1 06% 权重10 49% 中国平安涨3 22% 权重7 07% 招商银行涨0 87% 权重6 74% [5] - 兴业银行涨0 04% 权重4 60% 长江电力涨0 69% 权重4 37% 中信证券涨1 59% 权重3 19% [5] - 工商银行涨0 65% 权重3 15% 恒瑞医药涨1 37% 权重2 75% [5] 上证50ETF相关产品 - 场外联接包括华夏上证50ETF联接A(001051) 华夏上证50ETF联接C(005733) 华夏上证50ETF联接Y(022959) [5]
证监会严查*ST高鸿财务造假:拟罚1.6亿元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08 16:40
*ST高鸿财务造假及退市事件 - 公司因长期开展无商业实质的笔记本电脑等"空转""走单"业务,大幅虚增收入和利润,2015年至2023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虚增营业收入占比最高达49.38%(2019年),虚增利润总额占比最高达64.88%(2019年)[1][2] - 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欺诈发行,募集资金总额12.50亿元,相关文件引用2018-2020年虚假数据[2] - 证监会拟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人罚款1.62亿元,对配合造假的第三方罚款700万元,并对董事长付景林等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3] 监管处罚趋势 - 2025年以来已有24家上市公司退市,其中6家因财务造假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4] - 近期福建紫天传媒、江苏吴中医药、广道数字等3家公司同样因财务造假面临强制退市[5][6] - 监管层强化行刑衔接,7月以来锦州港、金通灵、力源科技等公司实控人或高管因财务造假被追究刑事责任,力源科技实控人沈万中被判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330万元[7][8] 财务造假操作手法 - 公司通过两种方式虚增业绩:参与笔记本电脑虚假贸易业务及组织开展IT系统等产品虚假贸易业务[2] - 2015-2023年虚增营业收入占比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从2015年9.34%升至2019年49.38%后降至2023年6.65%[2] - 虚增利润总额占比波动较大,2019年达峰值64.88%,2023年降至0.50%[2] 监管政策动向 - 证监会首次在越博动力案中对配合造假方追责,*ST高鸿案为第二起同类处罚,显示对第三方配合造假的追责将常态化[3] - 监管层构建行政、民事、刑事立体化追责体系,重点打击造假策划者、组织者及利益链[7] - 南开大学教授指出当前监管呈现行刑衔接提速、实控人优先追责、多部门协同三大特征[8]
16城区首破千亿
搜狐财经· 2025-08-06 12:00
百强区格局变化 - 2025赛迪百强区榜单综合考察经济实力、增长动力、内生支撑、区域能级和共享发展等竞争力,而非单纯以GDP总量衡量 [1] - "东-西"不平衡格局略有缓解,西部百强区增至19个,中部减至22个,东部增至58个 [3] - "南-北"不平衡仍明显,南方百强区保持84个,北方仅16个 [3] 千亿城区扩容 - 百强区以0.6%国土面积贡献全国16.7% GDP [3] - 2020-2024年千亿城区从111个增至171个,年均新增15个,其中两千亿城区45个,三千亿城区22个 [3] - 2024年新增16个千亿城区,GDP集中在1000亿-1123亿元区间,包括浑南区、奉化区等 [3] - 苏州姑苏区破千亿后,全市十大区市GDP全部超千亿,为2026年GDP破三万亿目标奠定基础 [4] 区域分布特征 - 广东17个城区入围百强区,数量全国第一,包揽榜单前7名 [1][5] - 深圳南山区以9500.97亿元GDP连续9年居首,天河区6615亿元,福田区5948.82亿元,宝安区和龙岗区均超5000亿元 [5] - 广东"区强县弱"特征显著,2025百强县仅上榜3个且排名靠后,与撤县设区城市化进程相关 [5][6] - 山东6区入选百强区,包括历下区、兰山区等,经济总量均破千亿 [6][7] 产业支撑 - 历下区软件产业规模800亿元,现代医药产业聚集60家企业,规上工业总产值422亿元 [7] - 兰山区依托商贸物流产业实现1503.2亿元GDP,推动商城国际化、数字化发展 [7] - 崂山区新一代信息技术、芝罘区生物医药、市南区航运贸易、历城区数字经济等构成支柱产业 [8] 发展路径建议 - 促进"科创+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创新驱动主引擎 [8] - 推动先进制造业"强基跃链",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 [8] - 推进"产城人"融合空间再造,激发城市更新价值 [8]
新兴产业人才储备加速 生产制造等职业招聘需求领跑
每日商报· 2025-06-24 23:28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人才需求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拟新增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等17个新职业以及42个新工种,这些岗位发展势头强劲[1] - 低空经济、具身智能、智能制造、芯片领域等新兴和未来产业的职位招聘增速强劲,无人机工程师、机器人调试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等职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速均在30%以上[2] - 半导体工艺工程师、半导体设备工程师人才主要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机器人调试工程师人才来自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2] 传统行业招聘需求 - 智联招聘2025年1-5月招聘需求占比TOP10职业包括生产制造人员、房地产交易/开发/施工人员、物流/采购/供应链人员等[3] - 生产制造人员主要来自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房地产交易/开发/施工人员主要来自土木工程、工程造价等专业[3] - 招聘需求占比TOP10行业包括培训/课外教育/教育辅助、货运/物流仓储、餐饮、医药制造、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等[3] 城市人才流动趋势 - 杭州持续跻身"2024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榜单前十,智能物联、生物医药等产业迅速发展吸引人才流入[4] - "人随产业走"是各大城市的人才流动趋势,求职者可关注城市产业发展特性选择就业岗位[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