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性价比
icon
搜索文档
华为一大批手机突然降价
新浪财经· 2025-09-21 01:25
华为手机降价 - 华为Mate X6最高降价2000元 Pura 80系列最高降价1500元 Mate 70系列最高降价1000元 均支持12期免息 [2] - 华为Mate 70系列价格最低降至5799元 [8] - 降价原因包括iPhone 17系列发布影响及为Mate 80系列让路的自身战略规划 [11] iPhone 17系列发布 - iPhone 17起售价5999元 iPhone Air起售价7999元 iPhone 17 Pro起售价8999元 iPhone 17 Pro Max起售价9999元 顶配2TB版本达17999元 [11] - 标准版存储升级至256GB 相比上一代同存储版本便宜1000元 [8] - 搭载6.3英寸Super Retina XDR显示屏 首次支持120Hz ProMotion自适应刷新率 [13] - 采用第二代超瓷晶面板 抗刮耐磨能力增强 [14] - 标准版搭载A19芯片 采用第三代3纳米制程 CPU性能比A16提升40% GPU性能提升80% [14] 手机市场竞争格局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7180万台 同比增长3.3% [18] - 小米出货1330万台 市场份额18.6% 同比增长39.9% 华为出货1290万台 市场份额18.0% 同比增长10.0% [18] - OPPO出货1120万台 市场份额15.7% 同比增长3.3% vivo出货1030万台 市场份额14.4% 同比增长2.3% [18] - 苹果出货980万台 市场份额13.7% 同比下降9.0% 是前五大品牌中唯一负增长厂商 [17][18] - 2025年上半年全球高端手机市场(600美元以上)苹果份额62% 较去年同期65%下降3个百分点 [19][20] - 华为高端市场份额8% 增速超24% 小米增速达55% [20] 厂商产品战略动态 - 华为Mate 80系列预计11月发布 将在散热、影像、操作系统、性能等多方面升级 [11] - 小米17系列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 包括小米17、小米17 Pro、小米17 Pro Max三款产品 [26] - 小米17系列命名跳过16代 直接对标iPhone 17系列 [23][26] - 华为2025年半年报显示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210% 研发费用占比从16.7%降至14.3% [11] - 麒麟9020芯片良率大幅提升 单颗成本显著下降 [12]
雷军再次掀桌!1/1.55大底+IP68+2天超长续航,红米跌至1286元
搜狐财经· 2025-09-20 13:39
产品定位与市场表现 - 红米Note系列是小米的销量担当 主打性价比 目标用户包括学生党和预算有限群体 [1] - 红米Note15 Pro+未达预期升级效果 在同价位被友商和自家老机型夹击 优势不明显 [1] - 红米Note14 Pro+在近期优惠价下保持竞争力 12GB+256GB版本跌至1286元 性价比非常高 [11][14] 硬件配置与性能表现 - 搭载高通骁龙7s Gen 3处理器 日常使用无压力 但玩《原神》可能勉强 [3] - 配备6.67英寸1.5K OLED曲面屏 最高亮度3000nits 支持PWM和DC调光 [3] - 采用UFS 2.2闪存和单频GPS 存储读写和定位性能不算顶级 [11] 电池续航与充电性能 - 配备6200mAh硅碳负极电池 能量密度达814Wh/L 零下20℃仍可正常工作 [5] - 中重度使用一天剩余30%电量 支持90W快充 0-100%充电需53分钟 [5] - 充电过程温控表现良好 官方提供5年电池保修服务 [5][7] 防护性能与耐用度 - 通过IP68防尘防水认证 采用金刚架构和康宁Victus 2玻璃 [7] - 通过1.8米跌落测试和70kg抗弯折测试 支持湿手触控2.0功能 [7] - 官方附送1年进水/碎屏保修 整机耐用性突出 [7] 影像系统配置 - 主摄采用5000万像素1/1.55英寸大底光影猎人800传感器 支持OIS防抖 [9] - 配备5000万像素2.5倍长焦镜头 支持5倍无损变焦 [9] - 超广角仅800万像素 暗光下噪点明显 长焦未配备OIS防抖 [9] 产品设计特点 - 机身重量210.8g 厚度8.66mm 长时间单手握持体验欠佳 [11] - 曲面屏设计提升观感但增加游戏误触几率 需要搭配专用保护膜和外壳 [11] 目标用户群体 - 适合经常户外活动 对续航有高要求的用户 [14] - 适合喜欢随手拍 对长焦有需求的旅行爱好者 [14] - 适合中轻度手游玩家 对机身轻薄度要求不高的用户 [14]
绿茶集团(6831.HK):中式融合菜引领者 打造高性价比大众餐厅
格隆汇· 2025-09-19 18:49
公司业务与战略 - 公司是国内中式休闲餐厅的引领者 长期聚焦融合菜及高性价比餐饮 主打50-80元档大众餐饮 [1][2] - 公司坚持小店型战略 通过区域加密 异地扩张和市场下沉策略推进门店拓展 长期开业空间达1500家 [1][2] - 公司菜品研发能力出众 董事长直接领导研发团队 2022-2024年分别推出172/168/203道新菜品 [2] 财务表现与运营 - 2025年上半年门店数量达502家 同比增长28.7% 收入22.9亿元 同比增长23.1% [1]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达2.3亿元 同比增长34.0% [1] - 2023-2024年新开门店投资回收期约14-15个月 门店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2]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中式休闲餐厅市场规模达5347亿元 同比增长7.4% 占中式餐厅市场19.3% [2] - 行业呈现标准化 数字化和性价比三大趋势 各餐饮品类人均消费普遍下滑 [2] - 连锁化趋势推动餐饮品牌推广标准化运营 性价比成为行业竞争焦点 [2] 供应链与增长动力 - 集团供应链随着中央厨房建立将进一步成熟 推动收入扩张和利润提速释放 [1][3] - 公司主要围绕华东 华北和广东省三大区域进行深耕 [1][3] - 通过持续优化门店店型 利润率仍具提升空间 [2]
匹克深陷降薪传闻,但许志华仍想坚持“长期主义”
观察者网· 2025-09-18 09:57
私有化退市近10年的昔日"晋江鞋王"匹克,已经很久没有引起如此众多的舆论关注了。只可惜,这次关 注的焦点是一则降薪传闻。 但是2012年,匹克撞上了中国体育运动行业的严重库存危机,此后业绩始终难达预期,并于2016年私有 化退市。 退市前的2015年,匹克营收31.1亿元。同一年,安踏营收首破百亿大关,李宁营收70.89亿元,特步营收 52.95亿元,361度营业收入44.6亿元。匹克已经与身前的对手有明显差距。 事后复盘来看,2012年的行业危机,库存虽然是最显著的表现,但是应对渠道和营销方式变化的能力, 尤其是适应电商崛起的能力,或许才是真正决定让品牌命运分化的关键。 据媒体报道,匹克集团董事长许景南承认对直营亏损部门和部分高薪岗位降薪,降幅最高者可达50%。 由于匹克已于2016年退市,其实际经营状况并不为外界所知,仅仅通过降薪去管窥未必准确。 但许景南之子、匹克CEO许志华近日也向观察者网坦承,在篮球品类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匹克的确面临 较大压力。 在渠道层面,许志华也指出,当下无论是线上线下(300959)渠道竞争都十分激烈,已经没有明显红 利,匹克能做的就是深耕。 在此背景下,尽管匹克仍未放弃A股上 ...
暴跌15%!穷鬼买不起,中产不买账,这家运动巨头要“卖股”了?
新浪财经· 2025-09-18 06:35
核心观点 - 迪卡侬在中国市场面临品牌吸引力下降和盈利能力下滑的双重挑战 主要因低价策略优势减弱、高端化转型受挫及竞争加剧导致[3][5][9][11][15][18][19][25][33][35][37][38] 财务表现 - 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滑15.5%至7.87亿欧元[9] - 净销售额达162亿欧元 数字销售份额占比20%[11] - 全球业务覆盖79个地区 店铺数量1,817家 销售产品11.8亿件[11] 市场竞争 - lululemon通过高端定位和爆款单品(如瑜伽裤)抢占中产市场 2025年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94%至3亿欧元[11][15][19][26] - 骆驼、探路者以平价策略分流下沉市场[3] - 专业领域(如骑行)面临捷安特等品牌竞争 高端产品线VAN PYSEL未获认可[33][35] 品牌策略与消费者反应 - 涨价策略导致消费者流失 核心性价比优势被削弱[11][18][25][38] - 品牌叙事(如环保理念)未能有效触达主流消费者 缺乏类似lululemon的情感联结[40][43][45] - 2025年挖角lululemon首席营销官张晓岩 试图复制高端化成功但未达预期[24][25] 本土化与创新尝试 - "尿素袋"营销事件意外出圈 契合中国怀旧文化和"松弛感"需求[49][50][52] - 优化供应链并回归平价策略 重新吸引消费者关注[55][58] - 持续深耕中国市场需求 依托全产业链提升本地化适配度[58]
预制是趋势,「贵不贵」才是西贝要回答好的真问题
搜狐财经· 2025-09-18 01:07
罗永浩掀起的西贝预制菜风波,发展至今主要表现为两个核心问题: 一,预制菜的透明化问题。罗永浩一条微博就可以引起如此巨大影响,直接原因是不少消费者对于预制菜、预制工艺等概念存在认知偏差。 文 | 窄播,作者 | 邵乐乐、李威、庞梦圆 在国内,部分预制菜品牌借助电商红利和居家需求实现爆发,但因食品添加剂等问题,把整个行业迅速带入污名化的状态。但实际上,真正的预制菜是餐 饮行业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一种标准化、工厂化、科学化的生产方式。高品质的预制菜不仅是更高效的,也可能是更安全的。 好在,经历了这一轮对预制菜、预制工艺的认知普及,大众对预制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但分阶段长期做预制菜的教育沟通,是餐饮行业龙头西贝必须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这需要西贝公开透明地告诉消费者,哪些菜品使用了预制菜,且后续 不断做好认知沟通。山姆早期在中国市场推冻品海鲜时,就会把为何冻品比活鲜更安全,做了长期的醒目沟通。 有意思的是,西贝昨日发布的整改公告,将几道核心菜谱从预制工艺改成门店现制。一定程度上,这是为了平息核心家庭用户的怒气,但从餐饮连锁化的 需求来看,这种做法治标不治本,可能会降低出餐速度,增加运营难度,进一步抬升西贝的运营成本、乃 ...
茉莉奶白联合创始人高芸晞:消费者挑选商品正在从“性价比”转向“心价比”
搜狐财经· 2025-09-17 10:12
行业发展趋势 - 各行业正经历高质供给逐步替代低质供给的转型升级过程 [3] - 消费需求从追求"性价比"转向"质价比",并进一步升级为注重情感价值的"心价比" [3] 消费需求变化 - 消费者决策因素从基础功能扩展到健康、优质、原材料无公害等多维需求 [3] - 产品包装、品牌调性和情绪价值成为影响消费决策的重要附加因素 [3] 企业发展方向 - 企业需要满足消费者对有机、无公害原材料等更高品质的诉求 [3] - 品牌升级成为应对消费需求转变的核心战略方向 [3]
做高端电动车,别克要先撕掉“杂牌”标签
第一财经· 2025-09-17 09:26
2025.09.17 "目前市场的现实情况是,合资品牌在市场上要想卖得好,要比自主品牌相同定位车型性价比更高才 行。"近日,一家头部咨询机构汽车分析师向笔者表示,现在所有品牌定位都在被打破,最后消费者买 单的决定因素都落到了价格上,当下车市基本是靠性价比打天下的时代。 合资品牌其实一开始秉持的是"高举高打"的市场策略,但在高端新能源汽车上屡屡碰壁后,不少合资品 牌转变了市场打法,近两年来开始放平心态,推出高性价比新能源车,并采用本土的智能化方案,新能 源车型价格甚至"卷"得自主品牌更低。这也确实让合资品牌初步跑出来了几款热门新能源车型,其中8 月日产N7销量突破万辆,广丰铂智3X销量也超7000辆。 而仍定位高端的传统豪华品牌新能源汽车,8月销量最高的宝马i3销量不到1600辆,奔驰甚至没有一款 电动车月销量超千辆。 不过,售价24.99万元起的别克GL8插混版算是一个特例。该车8月销量在合资新能源车型中排在第三, 其销量已经超过了纯燃油版,插混版8月零售销量为5490辆,后者为4505辆。但别克GL8插混版的成 功,不排除是得益于该车在燃油车MPV市场打下的坚实市场基础。 "产品越便宜,销量会越好。但如果车 ...
做高端电动车,别克要先撕掉“杂牌”标签
第一财经· 2025-09-17 09:10
2025.09. 17 本文字数:1279,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肖逸思 在上汽通用别克宣布推出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后5个月,近日,别克至境首款车型至境L7正式亮相,该车定位20万~30万元中大型增程轿车。新 车虽然搭载激光雷达、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高通8775芯片、超300公里纯电续航等,但在这个价格区间,合资品牌新能源车鲜有爆款案例。 事实上,以传统豪华品牌推出的新能源车型被戏称为"杂牌电动车"为标志,合资品牌的高端新能源之路就注定难走。 "目前市场的现实情况是,合资品牌在市场上要想卖得好,要比自主品牌相同定位车型性价比更高才行。"近日,一家头部咨询机构汽车分析师向笔者表 示,现在所有品牌定位都在被打破,最后消费者买单的决定因素都落到了价格上,当下车市基本是靠性价比打天下的时代。 合资品牌其实一开始秉持的是"高举高打"的市场策略,但在高端新能源汽车上屡屡碰壁后,不少合资品牌转变了市场打法,近两年来开始放平心态,推出 高性价比新能源车,并采用本土的智能化方案,新能源车型价格甚至"卷"得自主品牌更低。这也确实让合资品牌初步跑出来了几款热门新能源车型,其中 8月日产N7销量 ...
做高端电动车,别克要先撕掉“杂牌”标签|有点逸思
第一财经· 2025-09-17 03:34
靠性价比打天下的时代,合资高端电动车怎么突围? 在上汽通用别克宣布推出全新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后5个月,近日,别克至境首款车型至境L7正式 亮相,该车定位20万~30万元中大型增程轿车。新车虽然搭载激光雷达、Momenta R6飞轮大模型、高通 8775芯片、超300公里纯电续航等,但在这个价格区间,合资品牌新能源车鲜有爆款案例。 事实上,以传统豪华品牌推出的新能源车型被戏称为"杂牌电动车"为标志,合资品牌的高端新能源之路 就注定难走。 不过,售价24.99万元起的别克GL8插混版算是一个特例。该车8月销量在合资新能源车型中排在第三, 其销量已经超过了纯燃油版,插混版8月零售销量为5490辆,后者为4505辆。但别克GL8插混版的成 功,不排除是得益于该车在燃油车MPV市场打下的坚实市场基础。 "产品越便宜,销量会越好。但如果车企只是一味降低成本去造车,从长远来讲对品牌不利。"上汽通用 汽车副总经理薛海涛在接受笔者采访时称。 对于为什么别克敢逆市挑战推出高端子品牌,薛海涛总结了两点原因,一方面是在产品层面,原来别克 很多产品的主导开发权都不在中国。过去三年,别克经历了发展的最低谷,开始认识到与对手之间的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