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软件定义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与黑芝麻智能合作,英特尔瞄准下一代智能座舱芯片|36氪专访
36氪· 2025-04-26 03:40
英特尔汽车业务战略 - 公司首次参加上海车展并强调中国市场重要性[1] - 发布第一代SDV座舱SOC芯片 与PC市场酷睿芯片同源[1] - 与黑芝麻智能合作推出舱驾融合平台 整合华山A2000和武当C1200芯片[2][3] - 合作方案覆盖L2+至L4级驾驶需求 预计2024年二季度发布参考设计[3] 产品技术进展 - 新一代座舱SOC芯片性能提升:生成式AI性能最高提升10倍 图形性能最高提升3倍[3] - 采用Chiplet架构 实现不同功能模块匹配不同制程节点 降低30%-50%开发成本[4][15] - 第二代座舱SOC计划2026年量产[5] - 域控制器方案通过软件定义实现ECU数量从100个精简至50个[6][11] 合作与生态布局 - 与面壁智能合作推出车载纯端侧GUI智能体 支持离线语音交互与复杂指令理解[3] - 保持开放合作策略 不限于黑芝麻智能 未来将接入更多ADAS厂商芯粒[7][8] - 舱驾融合当前采用PCIe连接方案 未来将升级至Chiplet架构[9] 软件定义汽车架构 - 移植数据中心虚拟化技术 实现算力资源池化和动态迁移[7][12] - 工作负载整合案例:哨兵模式功耗从30W-40W降至4W[11] - 推动集中式电子架构 打破传统嵌入式ECU思维模式[10] 市场竞争策略 - 差异化优势在于Chiplet架构 支持多节点混合制程降低成本[15] - 信息娱乐产品已应用于全球3000万辆汽车 包括中国品牌[14] - 汽车业务隶属客户端计算事业部 共享AI PC技术资源[16] - 将中国视为全球汽车行业创新中心 重点布局该市场[17]
跨国汽车供应商加大中国本土化投入
第一财经· 2025-04-25 11:37
跨国汽车供应商本土化战略 - 安波福提出在中国开发自主可控技术体系及供应链国产化目标,涵盖智能驾驶技术及传统核心材料本地化采购 [3][4] - 安波福展示基于中国本土芯片的跨域融合解决方案,集成智能座舱、L2+ ADAS、自动化泊车等功能,降低成本并简化设计验证流程 [3] - 安波福旗下风河中国软件总部落地上海,开发"中国芯"解决方案,推出本土化RTOS和虚拟化平台,知识产权归属中国且不受出口管制限制 [4] 中国车企全球化布局 - Mobileye指出中国车企出海面临安全法规和市场环境挑战,公司凭借全球部署经验助力中国车企拓展海外业务 [4] - 安波福将支持中国车企出海列为战略重点,协助制定全球战略并解决法律合规、数据安全等问题 [5][6] - 中国汽车行业在技术迭代速度和创新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已完成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型 [6] 技术发展趋势 - Mobileye展示基于CAIS的全面驾驶自动化解决方案,推动主流量产车型普及自动驾驶功能 [3] - 安波福预计中国汽车行业将沿智能化、电气化、数字化方向快速发展,并输出创新产品支持全球市场 [6] - 安波福英凯博新能源汽车技术生产基地将于2023年第三季度在上海投产 [4]
以安全为底色、软硬件协同定义 董修惠揭秘一汽丰田bZ5
中国经济网· 2025-04-24 13:08
产品定位与核心价值 - 公司提出"软件定义功能,硬件决定边界"的理念,强调智能化汽车需要软件与硬件的协同[1] - bZ5定位为"丰田超感时空舱",是继bZ3之后在智能化领域全面升级的全新产品[1] - 产品具备五维核心价值:全角度颜值、全守护安全、全沉浸智舱、全场景智能驾驶辅助、全保障QDR[1] - 原bZ3C更名为更具辨识度的bZ5[1] 价格与上市信息 - bZ5价格区间为13万元至16万元,计划于今年6月正式上市[1] - 13万级550公里长续航版全系标配200千瓦电机[1] - 配备L2级辅助驾驶+激光雷达的标杆车型定价16万级[1] - 提供上市前支付500元意向金冲抵5000元购车款的权益[1] 外观设计 - 以Reboot为研发理念,采用家族化"锤头鲨"前脸造型搭配钻石立体切割型面[3] - 溜背式车身与21英寸熏黑轮毂组合,平衡硬朗与优雅[3] - 车身侧面从三角切割面过渡到Y字型线条,轮拱处采用肌肉感设计[3] - 配备1.44平米全景天幕,前贯穿式LED视廓灯和锤形键盘元素尾灯[3] 安全配置 - 全系标配9个SRS气囊,电池安全采用"五重护甲"设计[6] - 控制系统实现四大冗余,标配Toyota Safety Sense智行安全系统[6] - 搭载DMS驾驶员监测系统、OMS乘客监测系统及车内生物监测系统[6] 智能座舱与驾驶辅助 - 搭载Toyota Space智慧空间,配备15.6英寸超薄窄边全高清触控大屏,支持200多个第三方APP[6] - 配备10个JBL扬声器和手势控制系统,支持歌曲切换、音量调节等功能[6] - 采用Momenta飞轮大模型5.0+Toyota Safety Sense构筑Toyota Pilot智能驾驶辅助系统[6] - 搭载544Tops大算力芯片和33颗智能感知硬件,实现30余项城市/高速导航驾驶辅助功能[6]
安波福加码中国本土化:全速推进国产供应链,助力车企征战全球
中国能源网· 2025-04-24 13:00
本土化战略升级 - 公司在中国市场全面升级本土化战略2.0 推出专为中国车企定制的高性能高性价比解决方案 涵盖云原生软件 边缘到云工具链及优化硬件[1] - 本土化战略2.0目标是以中国人才 中国供应链和中国创新构建100%自主可控的智能汽车技术体系[2] - 公司正全力全速推进本地化战略2.0 以中国技术 中国人才 中国速度 中国成本 中国供应链构建全面彻底完整的中国方案[3] 产能与研发投入 - 新建两大工厂:武汉连接器新工厂成为连接器系统最大高压产品系列智能化生产基地 英凯博上海自动化工厂提供高压配电铜铝母排本地化解决方案[2] - 年内落地主动安全产品线智能黑灯工厂 实现国产化关键组件供应[2] - 强化软件研发和基础测试能力:筹建中国数据中心和测试中心 继风河上海软件中心后进一步夯实本土技术底座[3] 供应链国产化进展 - 已与超100家本土核心供应商建立合作 国产化率快速提升[5] - 核心物料领域成功开发百余家本土供应链伙伴 国产化率提升迅猛 新目标为实现核心物料100%国产化[5] - 车展展示产品均为与本地生态链紧密合作成果 供应链体系高度国产化[5] 核心技术产品发布 - 推出基于中国本土芯片的跨域融合解决方案 助力汽车厂商和消费者成本效益最大化[4][6] - 发布风河实时操作系统(RTOS)和风河虚拟化平台Hypervisor 均在中国本土开发 知识产权属于中国 不含国外管控组件 不受出口管制限制[5][8] - 软件基座结合AI技术推出本地化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涵盖端到端高级辅助驾驶 AI/ML感知系统 跨域融合数字基座及AI座舱[8] - 推出软件定义网络 系统级48V电气架构解决方案 为兆瓦闪充等前沿趋势提供底层支持和安全保障[8] 全球化赋能案例 - 风河云原生开发工具链(WRSD)帮助广汽显著缩短软件开发周期并降低成本[9] - 基于国产SoC芯片和风河RTOS开发的ADAS方案获国内头部新势力车企定点 助力客户车型安全性智能性舒适性全面升级并拓展欧盟市场[9] - 通过海外研发团队和产业链布局为客户提供多维度服务 包括路试数据采集合规 海外数据中心处理 当地化车辆维护 突发事件响应及ISA法规测试和NCAP欧洲预认证[9] 未来发展规划 - 预计至2027年实现国内供应链全球覆盖 支持本地客户出海布局[11] - 深化本土化布局 推动中国汽车产业从在中国制造上升到由中国创造 助力改写全球智能汽车产业格局[11] - 将融合共生共赢关系提升到新广度和新深度 在植根中国的同时服务全球市场[11]
破局2025:全球汽车采购如何应对关税与供应链“灰犀牛”?
36氪· 2025-04-23 08:40
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2025上海车展)今日开幕,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企业参 展,媒体日发布会超190场,全球首发车型超过100台。热闹的数字背后,是一个紧迫的议题,如何在贸 易壁垒高筑的当下重构采购体系。近日,标普全球(S&P Global)指出,地缘政治裂变,关税贸易战、 碎片化全球经济,以及复杂供应链的压力,持续破坏汽车制造商以往所依赖的稳定性。 具体到汽车采购领域,20世纪初,以福特生产模式为代表的垂直整合时代,再到以丰田"精益生产"体系 和供应链全球化为代表的全球采购崛起,以及2000年后,以成本驱动的全球化,汽车采购行业经历了长 足的发展。 但是,随着疫情、贸易冲突的挑战,供应链出现中断风险,传统依赖全球化分工的汽车采购模式遭遇空 前挑战,汽车采购被迫转向本地化。呈现转向贸易隔离成本战略、即时生产策略失效、软件采购核心等 趋势。 趋势1:从"最优到岸成本"到"贸易隔离型成本" 过去十年间,地缘政治冲突的加剧、贸易规则碎片化叠加可持续发展诉求,使得曾被视为黄金准则的全 球采购体系逐渐丧失可行性。整车企业的供应链半径持续收缩,采购战略重心从跨洲际的全球化布局, 转向以诸如北美自由 ...
英特尔,最新发布!
第一财经· 2025-04-23 01:51
英特尔发布第二代AI增强型软件定义汽车系统级芯片 - 公司首次参加上海车展并发布第二代AI增强型软件定义汽车系统级芯片(SDV SoC)[1] - 该SoC采用芯粒架构设计,为汽车行业首创[1] - 相比上一代产品,生成式和多模态AI性能最高提升10倍[1] 英特尔合作项目 - 公司与黑芝麻智能联合发布舱驾融合平台[1] - 公司与面壁智能共同研发端侧原生智能座舱[1]
2025上海车展开幕:数十家车企“智驾”更名,芯片、人形机器人将“群芳争艳”
钛媒体APP· 2025-04-23 01:38
展会概况 - 2025上海国际车展于4月23日至5月2日举行 展出总面积超36万平方米 参展企业近1000家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 预计观展人次超上届的90.6万 [2] - 展会举办近20场会议论坛 覆盖汽车关键技术、半导体、出海及供应链可持续性等话题 [2] - 超百款首发新车亮相 小米汽车、鸿蒙智行、蔚来子品牌乐道和萤火虫首次参展 现代、起亚、东风雪铁龙及标致缺席 [2] 智能驾驶行业趋势 - 智驾安全讨论增多 小米SU3月29日爆燃事故及4月16日工信部禁止夸大宣传辅助驾驶后 车企弱化智驾营销 如小米减少智驾视频内容并聚焦金融服务 比亚迪将"高阶智驾"更名为"驾驶辅助" [3][5] - 部分企业仍宣传智驾技术优势 华为发布乾崑ADS 4高速L3方案 小马智行突出"自动驾驶触手可及" [6] - 2024年中国L2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渗透率达55.7% 预计2025年接近65% [11] - 行业监管收紧 工信部3月1日发布新规要求车企建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体系 4月21日协会倡议杜绝虚假宣传 禁止使用"脱手脱眼"等夸大表述 [9][10][11] 企业动态与战略调整 - 华为展台突出乾崑智驾落地车型及泊车代驾VPD技术 [17] - Momenta称智驾行业处于淘汰赛阶段 预计2027-2028年玩家减少 其城市NOA市场份额达60.1% [13] - 英特尔发布第二代AI增强汽车SoC芯片 与黑芝麻智能等合作 黑芝麻A1000芯片获一汽定点 2025年量产 [22][24] - 上汽荣威展出智元人形机器人 小鹏机器人Iron首次亮相车展 [19][21] 市场规模与技术发展 - 2023年全球智能汽车市场收入673亿美元 预计2032年达2657亿美元 其中电动智能汽车占1301.9亿美元 [26] - 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 新能源车产销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 同比增34.4%和35.5% 全球占比超50% [18] - 上海2024年汽车产量180.8万辆 新能源车122.5万辆 渗透率68% [18] - 智能化体验占购车决策权重14% 76%用户认为高速NOA必要 77%认为自动泊车必要 [17] 产业链与创新技术 - 车展设立"中国芯展区" 紫光同芯等参展 凸显芯片在汽车产业链重要性 [24] - 宁德时代展示钠离子电池 极氪9X和理想i8等新车型首发 [26] - 行业技术趋势包括固态电池、智能驾驶底盘及轻量化一体车身 [26] 全球化与政策环境 - 全球关税战加剧 车企需推进海外本地化战略 建设生产基地与供应链系统 [27] - 企业需创新国际合作模式 如技术合作与战略联盟 以优化全球资源配置 [27]
奔驰科技日带来全新产品和技术
经济观察报· 2025-04-22 08:34
产品发布与战略规划 - 公司在4月22日科技日发布两款全新产品和创新技术 [2] - 全球首秀VANEA纯电架构平台首款概念车VISON V 定位为移动私享贵宾厅 配备后排两个独立可放倒座椅及可升降式65寸大屏 [4] - 全新纯电长轴距CLA车型全球首秀 作为MMA平台首款国产车型 被定位为公司在新能源汽车2.0时代的重磅之作 [7] 纯电MPV市场布局 - 公司计划通过纯电技术引领豪华MPV进入全新时代 重新定义豪华MPV天花板 [4] - VISON V量产车将于2026年上市 基于VANEA架构打造的豪华MPV将不止一款车型 包括梅赛德斯-奔驰VLS和VLE并投入国产 [5] - 此举意味着公司的纯电动MPV将组建全新的家族化阵营 [5] 技术规格与产品竞争力 - 全新纯电长轴距CLA轴距达283米 前脸配备142颗可独立发光的星辉 [7] - 该车型搭载自研MBOS全新架构 具备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 集成豆包AI大语言模型 并拥有同级最大的14英寸副驾娱乐屏 [7] - 车型采用同级独有的两挡变速箱 续航里程达866公里 能耗为109千瓦时/百公里 支持10分钟补充370公里续航 [7] - 凭借上述特性 该车型被视为进入新能源产品竞争力第一阵营 [7]
尊界最新消息
数说新能源· 2025-04-22 03:27
产品战略与质量控制 - 尊界品牌目前处于树立品牌阶段 严控质量关 设立25000个质量控制点 [1][3] - 鸿蒙智行产品矩阵通过尚界车型得到丰富 对尊界超豪华定位产生积极影响 [1] - S800车型计划5月底正式上市 量产前进行多轮供应链和生产链拉动测试 行业罕见江淮级别投入力度 [1] 技术研发与平台规划 - 采用平台化验证模式 后续将同步开发SUV、MPV及轿车车型 [2] - 软件定义汽车架构提升平台扩展性 后续车型功能将显著增强 [4] - 全新平台开发难度较高 涉及硬件与软件系统全新设计 第二款/第三款车型开发周期将缩短但仍包含新技术迭代 [4] 生产制造体系 - 尊界项目新增200家零部件供应商 采用三团队并行开发模式 车型最快开发周期18个月 [4] - 产品序列规划包含S800、长轴MPV、SUV及短轴轿车 短轴轿车开发排在MPV之后 [4] - MPV车型仍在开发过程中 因全新平台技术复杂度需更多开发时间 [4] 销售渠道与合作模式 - 销售渠道由中邮集团负责 暂不自建渠道网络 [4] - 采用华为主导营销+江淮负责生产的协作模式 定价策略拟采用起步价加选配组合方案 [4] 组织变革与人才建设 - 组织管理模式向华为平衡矩阵架构靠拢 推行端到端流程化组织 目标年底初见成效 [4] - 去年新增引进人才约1500人 推动商业化成功为导向的体系改革 [4] 传统业务现状 - 江淮商用车领域轻卡产品线位居行业第二 存量客户规模约100万台 [1] - 大众合资业务年亏损约30亿元 2025年止亏前景尚不明朗 [4] - 传统乘用车业务依赖海外市场支撑 国内轻卡市场未现明显好转迹象 [4] 政府支持与资源分配 - 获得省级层面最大力度政策支持 [4] - 资源集中投向高端品牌建设 优先发展尊界系列再拓展乘用车业务 [1] - 上海车展将展出两款概念车型 体现技术储备能力 [1]
宁德时代发力“智能驾驶”,联动百度、蚂蚁扩张朋友圈
高工锂电· 2025-04-20 07:16
智能驾驶领域布局 - 公司近期与蚂蚁集团、哈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聚焦绿色智能出行、数字科技等四大方向,重点包括智能驾驶及相关的新能源出行服务平台建设、电池后市场服务,后续将通过成立合资公司加速商业化落地 [1] - 公司2月下旬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核心指向自动驾驶技术普及和数智化在工业场景应用 [1] - 公司认为高级智能驾驶对车辆电池可靠性提出严苛要求,需要冗余供电设计,这为电池企业提供了新的技术结合点 [1] - 公司判断智能驾驶普及有望扩大电动汽车应用范围,对市场增长产生积极影响 [1] 滑板底盘技术 - 公司持续投入研发"滑板底盘"技术,视为智能驾驶领域底层技术布局 [1] - 随着电池化学能量密度提升趋缓,通过系统集成优化性能和效率成为关键路径,从CTP到CTC技术方向促使公司涉足底盘研发与制造 [2] - 公司推出CIIC一体化智能底盘,实现车身与底盘分离设计,整合电池、电机、电控及悬架、转向、制动等核心部件 [2] - 该平台通过自研智能域控制器(SICC)进行统一数字化管理与控制,具备智能化特性,为"软件定义汽车"提供硬件基础 [2] 技术验证与生态构建 - 公司1月宣布与智脑竞速基金会合作支持AI自动驾驶赛车赛事,利用赛道极限工况作为测试平台获取常规道路难以获得的车辆动态极限数据 [3] - 实测数据将用于改进底盘控制软件、提升系统响应速度和稳定性,最终增强滑板底盘承载高级别自动驾驶系统能力 [3] - 公司计划围绕滑板底盘构建开放生态,通过共享技术接口、底盘模型及赛事数据,降低其他厂商进入智能驾驶领域门槛 [3] - 公司策略是打造高度集成的智能化"车辆平台"(滑板底盘),而非直接开发自动驾驶"决策大脑" [3] 产业链定位 - 公司试图定位为智能驾驶时代关键硬件平台供应商和数据贡献者,在产业链中占据独特位置 [4] - 与百度、蚂蚁等科技公司合作是在硬件平台基础上共同探索上层应用与服务生态的尝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