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质生产力
icon
搜索文档
“9·24”新政一周年 新旧动能转型提速
中国青年报· 2025-09-29 20:38
在政策的东风之下,并购重组很活跃。其目的是鼓励并购重组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科技创新,支持新 旧动能转型。 --------------- 曾亲历金融监管发展的原银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近一年多次为股权投资基金发声。 去年"9·24"新政后,他在出席一场全球财富管理论坛时说,股权投资基金助力我国企业完成海外并购。 当时他以调研中发现的企业"SHEIN(希音)"为例,分析股权投资基金如何全周期培育跨境电商出口平 台,为我国中小制造企业集群"走出去"搭建渠道。 最近这些天,陈文辉又有了新案例: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增资和股权收购的方式,获得卓驭 科技35.80%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中国一汽通过CVC(企业风险投资)布局自动驾驶赛道,最终实现股权收购与产业转型。"在9月26日 举行的2025·青岛创投风投大会上,陈文辉强调,金融对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但不同时期 金融服务的形式有所不同。"当下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这一金融服务形式起到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 今年也是"9·24"新政一周年,彼时推出的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如创设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 中长期资金入市政策、并购六条等, ...
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基本形成
人民日报· 2025-09-29 19:57
当浙江兰溪的杨梅才下枝头就上"舌尖",当广东的荔枝以最快的速度赢得"鲜"机,丰富多样的农产品与 生鲜食品正通过冷链物流实现物畅其流,完成"出山""入仓""上桌"的极速旅程,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消费 选择。 "我每次要从山东潍坊进500箱调理类产品,单独发货运费太贵,基地通过信息化统筹,让我们跟其他商 户一起'拼车',运费立省50%以上!"在物流中心经营多年的商户常明灵说,自己的冷冻食品不仅跑出 了"鲜"速度,还通过基地搭建的智慧市场管理平台,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 据了解,杭州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以"余杭+钱塘"双片区模式构建,两片区总占地面积1799亩,总投 资73.5亿元,建成后冷库库容86万立方米,冷链相关设施占比约69%。"基地通过两片区联动,全新定 义消费冷链物流骨干基地的建设范式。"余杭片区相关负责人金建平说,基地通过发挥"商流+物流+信 息流"三流合一、一体融合优势,全方面提升长三角都市圈城市群消费冷链物流保障能力,助推长三角 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这两个片区各有特色。 余杭片区依托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充分发挥冷冻品、粮油、蔬菜、肉类等专业市场优势,主要 提供批发交易、冷冻冷藏、冷链区域分拨 ...
数贸会发布浙江省产业基金矩阵 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成果
中国新闻网· 2025-09-29 18:36
中新网杭州9月29日电(钱晨菲吴怡欣)近日,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以下简称"数贸会")在杭州举 办,以"在数贸会看见创新未来"为主题,吸引了154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多家企业参展。 浙江省创新投资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将持续优化基金布局,进一步提升基金体系的协同效率和投 资精准度;改革体制机制,探索更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投融资模式;深化运营"创融桥""投贷联 动""重大项目库""民营企业融资直通车""全省产业基金一张网"等平台,优化赋能服务,提升企业价 值,为浙江培育新质生产力贡献更大的创投力量。(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从具体领域布局来看,浙江省级发力方向精准且多元:前沿技术领域,精准投资宇树科技、云深处科 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4家"杭州六小龙"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环节,与高校院所背景机构合作设立系 列基金,助力更多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新兴产业方面,瞄准高端芯片设计和制造设备"卡脖子"领 域,早期介入、投资支持摩尔线程、老鹰半导体等企业,积极推进高端芯片国产化替代进程。 数据显示,浙江省产业基金体系基金群规模已达千亿级,已累计投资浙江省内项目1684个,其中101家 企业成功上市 ...
机械行业稳增长方案出台 2026年营收破10万亿
证券时报· 2025-09-29 18:10
在提升优质装备供给能力方面,《工作方案》表明,要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进实施国家科技重大项 目;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系统,加强通用大 模型和机械行业大模型研发;强化标准引领作用,实施标准提升引领机械行业优化升级行动等。 机械行业也是近年来"内卷"竞争相对突出的行业,因此《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 革,加快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继电力装备、石化化工、轻工业、汽车、建材等行业稳增长方案发布后,机械行业稳增长方案也新鲜出 炉。 9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六部门联 合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下称《工作方案》),提出2025—2026年力争机械 行业营业收入平均增速达到3.5%左右,到2026年营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中小 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等目标。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机械行业是工业经济"压舱石",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 重要载体。当前,机械行业面临着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国内需求不足、非理性竞 ...
国企经营迎积极拐点 1—8月营收同比转正
证券时报· 2025-09-29 18:10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维度国企经营分化明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 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2万亿元,同比下降1.7%,较1—7月收窄5.8个百分点,改善幅度显著;但部 分地方国企,尤其是资源型省份企业受传统行业下行影响更大,以山西省为例,该省1—5月国企利润总 额同比降幅超三成。 对于国企如何开启增长"第二曲线",李锦表示,国资委已多次要求国有企业过紧日子、追求有效益的投 资,并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胡迟则认为,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是关键路径——按照计划,今年年 底,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占比将达35%,其对营收的拉动效应将进一步显现,助力国企更好发 挥国民经济运行"压舱石"作用。 从核心指标看,1—8月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达53.96万亿元,同比增长0.2%,实现年内营收增速首次转 正;同期实现利润总额2.79万亿元,同比下降2.7%,降幅较前期有所收窄;应交税费3.90万亿元,同比 下降0.3%。 "营收转正为利润改善奠定基础,更是国有经济运行的关键观察转折点。"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 胡迟指出。不过,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提到,利润仍处同比下滑区间,背后与有效需 ...
六部门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推动2025至2026年营收年均增速达3.5%左右、突破10万亿元
上海证券报· 2025-09-29 17:49
◎记者 李雁争 据了解,目前,机械行业已经汇聚了一批优质中小企业:机械行业单项冠军企业500多家,专精特新"小 巨人"企业超过5000家,专精特新企业超过4万家,占比均超过全国总数的30%;机械行业先进制造业集 群超过30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超过70个,占比均超过全国总数的25%。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六部门联合印 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提出,作为国民经济"压舱石",机械行业将通过供需 协同发力,推动2025至2026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3.5%左右、突破10万亿元,为新型工业化建设注入 强劲动力。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叶定达表示,下一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将积极开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 育的各类政策宣传,充分发挥质量平台作用,助力企业品牌建设和质量提升,多措并举培育机械工业领 域的专精特新"小巨人"。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相关人士表示,当前,机械行业面临着外部冲击影响加大、国内需求不 足、非理性竞争加剧等问题,行业稳定运行面临着挑战,亟须总结上一轮稳增长工作经验,启动实施新 一轮稳增长工作,推动机械行业 ...
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发展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证券日报· 2025-09-29 16:19
9月29日,工信微报发布消息,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2025—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目标,2025年至2026年,机械行业运行保持平稳向好态势,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 水平持续提升,发展质量效益迈上新台阶,力争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到3.5%左右,营业收入突破10万 亿元。重点细分行业规模稳中有升,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优质装备供给能力 显著提高,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机械行业是为国民经济、国防军工和民生事业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行业,是工业经 济"压舱石",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载体。《方案》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多 方协同激发行业增长活力,提出三方面14项重点任务和3项保障措施。 针对梯度培育优质企业任务,《方案》提出,利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产业发展基金等现有政策渠道资 源,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培育若干世界一流企业,在工业母机、 农机装备、仪器仪表、机器人、医疗装备、基础零部件与基础制造工艺等领域,培育一批 ...
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具备三大支撑
证券日报· 2025-09-29 16:16
央行政策工具与资本市场稳定 - 中国人民银行将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 探索常态化制度安排以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1] A股市场表现与规模 - A股三大主要指数集体走高 总市值超100万亿元 单日成交额一度破3万亿元 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 [1] - 资本市场呈现回稳向好势头 投资者信心回暖 市场韧性与活力增强 [1] 经济基本面支撑 - 国内经济运行平稳 主要指标好于预期 生产需求稳定增长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居民收入继续增加 [1] -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并举 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1] 上市公司业绩表现 - 上半年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整体向好 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公司总体营收增速明显 [2] - 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表现亮眼 反映经济内在韧性与产业动能转换 [2] 政策与监管支持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4月底强调"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7月底指出"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 [2] - 金融监管部门协同打出政策组合拳 包括优化互换便利工具、调降保险公司股票投资风险因子、推动"1+N"政策体系落地 [2] 资金生态与估值修复 - A股估值加速向合理区间回归 内外资同步加速流入 市场赚钱效应凸显 [3] - 保险资金、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加大配置力度 为市场注入中长期资金 优化资金结构 [3] - 中长期资金持续流入有助于平滑短期波动 引导理性投资 形成"估值修复-长线资金-理性投资"良性循环 [3]
年内76只新股发行 “硬科技”成色足
证券日报· 2025-09-29 16:06
A股IPO市场概况 - 截至9月29日A股市场共有76只新股上市 较去年同期增加8只 首发募资额合计750亿元 已超2024年全年674亿元 [1] - 36家公司登陆科创板及创业板 占比47% 15家公司登陆北交所 占比20% [1] - 电力设备行业新股数量达16只 汽车和电子行业均为11只 机械设备行业为9只 [1] 科技创新企业表现 - 新上市企业中九成以上为科技企业或科技含量较高企业 [2] - A股科技板块市值占比超过1/4 明显高于银行、非银金融、房地产行业市值合计占比 [2] - 年内IPO申请获受理企业达186家 较2024年全年98家实现大幅增长 [2] 政策制度支持 - 重启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行业适用范围扩大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科技领域 [2] - 正式启用创业板第三套上市标准 持续完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 [2] - 监管部门聚焦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推出一系列政策文件 [2] 市场筛选机制 - 年内83家拟IPO企业选择撤材料离场 因板块定位不符、业绩变脸或科创属性被质疑等原因终止上市 [2] - 建议完善科技属性认定标准 从研发投入、专利质量、技术壁垒等维度设立量化指标 [3] - 建议强化信息披露监管 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评审 加大对欺诈行为惩处力度 [3] 未来发展趋势 - A股IPO呈现量质齐升态势 审核流程更加透明高效 资本要素加速向科技创新领域集聚 [1] - 融资高度集中于华电新能等大型科技项目 凸显龙头企业吸金效应 [1] - A股IPO节奏预计将温和提速 并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 [4]
学习笔记|粤商聚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9 15:35
广东是民营经济大省,许多民营企业也正在面临企业经营管理传承的课题,粤商大会提供了这样一个很 好的交流平台,粤商们可以互相分享经验做法,不断创新企业经营管理实践,让企业更好地发展下去。 广东也是华侨数量较多的省份,充分发挥全球粤商的作用,团结凝聚他们的力量,可以推动粤商们积极 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这既是顺应粤商们对家乡反哺需求的顺势而为,也是体现了经济 发展中"投资于人"的具体表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最终需要惠及更多欠发达区域和普通民众,让现代化建 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正如《全球粤商合作倡议书》中所说,"让我们以'一家人'理念筑牢团结 之基,无论身处何方,始终高举岭南文化精神旗帜,跨越地域界限、打破行业壁垒,携手构建休戚与共 的命运共同体,让分散之力聚作澎湃洪流。让我们以'一家亲'情怀厚植情感之根,常念家乡之约、多赴 手足之聚,于挑战中同担风雨,于机遇中共赴成长,让粤商情谊历久弥坚、代代相传。" 特约评论员 熊夏柠 粤商大会已连续成功举办6届,这一重要平台既是展示与推介的平台,即展示广东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 发展成就、推介广东营商环境,也是促进友谊和合作的重要平台,即弘扬粤商精神、凝聚粤商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