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以价换量
icon
搜索文档
同店销售额下滑,债务压顶,遇见小面冲击港股IPO:是餐饮奇迹,还是资本泡沫?
搜狐财经· 2025-05-09 13:53
公司概况 - 遇见小面成立于2014年,主打红豌豆杂面、金碗酸辣粉等产品,产品线覆盖小面、冒菜、抄手、米饭等品类 [4] - 在中式面馆品牌中,2024年销售额排名第四,次于和府捞面、李先生牛肉面大王、老碗会 [1][4] - 创始团队为华南理工大学校友宋奇(持股53.28%)、苏旭翔、罗燕灵,分别担任董事长/CEO、执行董事/副总裁等职 [5][6] 资本运作 - 2024年4月15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冲刺"中式面馆第一股" [2] - 历史融资方包括百福控股(持股17.16%)、碧桂园(9.06%)、九毛九(6.50%)、青骢资本(3.26%)等 [5][7] - 2023-2025年累计向股东分红超3400万元,相当于2024年净利润的56% [19][20] 门店扩张 - 2022-2024年新开门店分别为43家、92家、120家,净增门店数从37家升至108家 [7][8] - 截至2025年4月门店总数达380家(内地374家+香港6家),另有64家筹备中 [9][10] - 80%门店集中在一线及新一线城市,计划2025-2027年每年新增120-200家店,2027年目标800-890家 [12]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2年4.18亿元增至2024年11.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6.2% [13][14] - 净利润从2022年亏损3597万元转为2023年盈利4591万元,2024年盈利6070万元 [13][14] - 2024年流动比率仅0.5,流动负债净额2.42亿元,资产负债率89.86% [17][18][19] 经营策略 - 实施"以价换量"策略:客单价从2022年36.1元降至2024年32元,订单量从1416万单增至4209万单 [15] - 单店盈利能力下降:每单利润从2023年1.6元降至2024年1.4元,同店销售额下滑5.14% [15][16] - 2024年正式员工减少45%至1443人,劳务外包员工达3678人,占比71.82% [23][24][25] 行业挑战 -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2024年遭北京市场监管部门通报,黑猫投诉平台累计23条投诉 [25][27] - 管理能力受质疑:IPO前夕爆发裁员纠纷,被指处理方式欠妥 [21][22] - 扩张与盈利平衡难题:激进开店导致同店效益下滑,债务压力持续上升 [16][17][19]
一季度扣非净利润下滑29.50%,吉祥航空回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7 11:44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57.22亿元同比增长0.05%归母净利润3.45亿元同比下降7.87%归母扣非净利润2.63亿元同比下降29.50% [1] - 2024年全年营收220.95亿元同比增长9.95%归母净利润9.14亿元同比增长17.52%扣非净利润8.03亿元同比增长10.56% [3] - 一季度行业呈现"旺丁不旺财"态势票价承压下行春秋航空海南航空归母净利润同样同比下滑 [1] 行业竞争 - 2024年行业"以价换量"趋势明显经济舱平均票价同比下降超10%客公里平均收益同比下降12.5% [2] - 一季度市场竞争加剧叠加高铁冲击票价同比明显下降经营效益不及预期 [4] - 二季度客运市场票价有望走高"五一"假期或推动航空市场上行 [4] 国际业务 - 2024年国际航班执行超2万班同比增长90%较2019年恢复119%国际航点26个新增东南亚欧洲大洋洲航点 [5] - 国际业务营收46.95亿元同比增长82.15%国内业务营收168.91亿元下降1.00%港澳台营收2.59亿元增长4.25% [6] - 2025年一季度国际客运航班量恢复至2019年83.9%国际旅客量1892.5万人次同比增长34%较2019年增长4.5% [6] 战略规划 - 公司推进国际化战略已开通上海至雅典曼彻斯特悉尼等洲际航线计划拓展欧洲大洋洲市场 [6] - 九元航空将开通广州始发东南亚东北亚航线优化国内航线结构深化国际中转枢纽网络 [6] - 行业未来三年三大航预计净增392架飞机国际航线差异化竞争成为关键 [7]
4月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同比增长,深圳大增37%
证券时报· 2025-05-06 12:34
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增长 - 4月重点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同比普遍增长,一线城市中深圳二手住宅成交套数同比大增37%,上海同比增长30%,北京同比增长17%,广州同比增长近13% [1][2] - 二线城市中成都、杭州、南宁二手住宅成交套数同比分别增长20%、16%、14% [2] - 广州4月二手住宅共网签10312套、105.30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12.97%和17.10% [5] 市场活跃度与行业信心 - 深圳4月二手房市场继续保持较好行情,"银四"成色足 [6] - 上海二手房成交量连续七个月保持较高水平,突破荣枯线以上水平 [6] - 广州5月经理人指数环比增长9.79个百分点至52.17%,成交量指数增长14.54个百分点至59.78%,去货速度指数增长9.21个百分点至53.26% [7] 价格与挂牌量情况 - 4月百城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下跌0.69%,跌幅较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 [6] - 二手房挂牌量仍在高位,部分城市取消限售后挂牌量有所增加,市场整体延续"以价换量"行情 [6] 5月市场展望 - 业内认为5月二手住宅市场交易将升温,广州经理人预计"红五月"行情 [7] - 深圳预计5月房地产市场延续积极向好态势,二手房交易量将持续增长,价格趋稳 [8] - 北京5月前4天二手住宅网签共81套,同比大增近93%,上海二手房网签成交812套,同比增长56% [10] 短期市场波动 - 学区需求阶段性释放后,短期市场成交环比或出现一定回落 [11] - "五一"假期二手房成交环比有所下调,但同比去年同期明显上涨 [9][10]
五一假期深圳二手房市场维持热度
证券时报网· 2025-05-06 09:39
作为楼市晴雨表,二手房市场往往成为被关注的重点对象。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深圳二手房市场依旧 有不错的表现。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楼市维持"热度"仍需多方助力。 记者综合多家中介机构的数据发现,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深圳二手房依旧有不错的表现。据深圳贝壳 研究院监测,今年五一假期期间,贝壳深圳合作门店二手房签约量较去年同期增长66%,新房签约量增 长17%。深圳中原的数据显示,二手房带看量同比增长14%。深圳乐有家提供的数据显示,乐有家门店 二手住宅看房量同比增长16.3%,门店签约量同比增长27.7%,相较去年有明显上涨,说明去年"9·29新 政"的政策边际效应还在持续,深圳楼市逐步"止跌回稳"。 另据统计,5月1日至5日深圳全市主要中介机构带看20684人次,促成交易367套,其中完成网签63套, 较去年同期增长36.96%。 记者在深圳罗湖和福田区采访时,有购房者表示不管是新房还是二手房,还是会期待更大的"让利空 间"。"现在深圳二手房市场有个比较有趣的现象,一方面是挂牌量的增加,市场上总会有些二手房业主 因为市场政策、资金周转等原因急于出售,性价比高的'笋盘'就会比较容易成交,所以整体价格还是保 持稳定,购 ...
中国“最赚钱的航司”,也有烦恼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3 08:25
编 辑丨卜羽勤 近日,中国各大航司相继公布2 0 2 4年年报,被戏称为"空中绿皮车"的春秋航空再度凭借"抠门经济学"一骑绝尘。 春秋航空年报显示,2 0 2 4年,该公司实现营收2 0 0 . 0亿元,同比增长11 . 5%;归母净利润2 2 . 7亿元,同比小幅增长 0 . 7%;扣非归母净利润2 2 . 5亿元,同比增长1 . 1%。 作 者丨 陈归辞 相比之下,三大航方面,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和南方航空2 0 2 4年虽营收有进,但均面临不同程度亏损,净亏损分别为 2 . 3 7亿元、4 2 . 2 6亿元和1 6 . 9 6亿元;民营航空方面,吉祥航空和华夏航空2 0 2 4年均实现盈利,净利润分别为9 . 1 4亿元 和2 . 6 8亿元。 但 值 得 注 意 的 是,作 为 " 最 赚 钱 的 航 司 ",春 秋 航 空 也 面 临 " 增 收 不 增 利 " 的 问 题,而 这 也 是 行 业 当 前 所 面 临 的 共 性 难 题 。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量增推动收入增长的同时,公司全年客运收益同比回落;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成本压力。 客运收益方面,2 0 2 4年,春秋航空国内航线的客公里收益为0 ...
健帆生物年报透视:80%毛利率的灌流器,能否撑起百亿市场野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15:27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77亿元,同比增长39.27%,归母净利润8.20亿元,同比增长87.91%,扣非净利润7.79亿元,增幅达90.46%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5.48亿元,同比下滑26.40%,归母净利润1.89亿元,同比下降33.71%,扣非净利润降幅32.15% [1] - 一季度业绩下滑主要因2024年初主力产品终端价格下调26%,但实现单季度环比增长13.75% [1] 核心产品分析 - 血液灌流器2024年销售收入25.04亿元,同比增长59.58%,占总营收93.6%,毛利贡献率90.7% [3] - 肾科领域HA/KHA/pHA系列灌流器覆盖6000余家医院,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4% [3] - 灌流器毛利率常年超80%,2024年升至82%,主力产品HA130价格从578元降至426元(降幅26%) [3] 业务多元化进展 - 肾科领域构建HA/KHA/pHA差异化矩阵,开拓高端全病程管理产品 [5] - 肝科与重症领域形成第二增长曲线,DPMAS人工肝模式覆盖2000余家医院,CA系列细胞因子吸附柱进入1800家医院 [5] - 营销策略上通过DX-10血液净化机投放形成"设备+耗材+服务闭环"模式 [5] 海外市场布局 - 产品已进入98个国家,在2000多家海外医院临床应用 [6] - 2024年境外收入5936万元,仅占营收2.2%,面临技术认知差异和认证壁垒 [6] 行业竞争与政策风险 - 国内14家企业拥有21张血液灌流器注册证,公司独占3张且型号最全 [7] - 市占率超80%但面临天津紫波、淄博康贝等国内企业及瑞典金宝、日本旭化成等国际巨头竞争 [7] - 集采政策不确定性仍是主要风险,公司强调集采趋向"优质优价"导向 [7] 战略规划 - 2025年重点拓展肝病、危重症市场,探索血液灌流技术在亚健康领域应用 [8] - 继续推进国际化布局,寻求资本市场并购机会 [8]
春秋航空领跑航司年报 但“最赚钱的航司”也有烦恼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13:56
公司业绩表现 - 春秋航空2024年实现营收200亿元,同比增长11.5%,归母净利润22.7亿元,同比小幅增长0.7%,扣非归母净利润22.5亿元,同比增长1.1% [2] - 三大航司中国国航、东方航空和南方航空2024年均亏损,净亏损分别为2.37亿元、42.26亿元和16.96亿元,民营航空吉祥航空和华夏航空实现盈利,净利润分别为9.14亿元和2.68亿元 [2] - 春秋航空2024年运输总周转量456,786.5万吨公里、旅客周转量5,040,445.0万人公里、运输旅客2,868.0万人次,同比分别上升18.7%、18.8%、18.8%,客座率91.5%,同比上升2.1个百分点 [3] 客运收益分析 - 春秋航空2024年国内航线客公里收益0.373元,同比下降6.3%,港澳台航线客公里收益0.422元,同比下降11.21%,国际航线客公里收益0.437元,同比下降14.77%,但仍较2019年上涨约20% [3] - 南方航空国内航线客公里收益同比下降11.11%至0.48元,吉祥航空不同机型客公里收益下滑6.82%至14.08% [4] - 2024年行业经济舱平均票价同比下降超10%,客公里平均收益水平同比下降12.5% [5] 成本压力 - 春秋航空2024年营业成本174.1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国内业务成本136.2亿元,同比增长2.83%,国际业务成本33.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2.02% [6] - 国际航线运力恢复至2019年超七成,单位起降费用同比增加8.0%,境外机场地服等保障成本显著高于国内 [6] - 航油成本61.4亿元,同比增加5.0亿元,占营业成本比重35.3%,单位航油成本同比下降6.2%,但较2019年仍增长17.0% [7] 未来规划 - 春秋航空计划2025年进一步控制成本与提升效率,优化收益管控和产品体系,拓展辅助业务 [8] - 国内方面计划争取高线机场时刻增量,挖掘三四线市场潜力,国际方面重点关注泰国、日本、韩国、柬埔寨等市场,预计国际及地区运力恢复至2019年90%以上 [8]
顺丰控股(002352):件量加速增长,一季度盈利超预期
华泰证券· 2025-04-29 08: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对顺丰控股(6936 HK)和顺丰控股(002352 CH)均维持“买入”评级 [1][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顺丰控股一季度业绩小幅超预期,运营模式变革与网络优化节降成本成效显著,毛利率小幅超预期,归母净利增速大于收入增速 [1] - 看好公司时效快递贡献稳定利润、多元业务齐头并进,国际业务乘势拓展,有望实现从快递企业到综合物流服务商的价值重估 [1] 各部分总结 业绩表现 - 一季度收入698.5亿元,同比增长6.9%;归母净利润22.3亿元,同比增长16.9% [1] 件量与价格 - 一季度日均件量同比增长21.0%至35.6亿件,总件量同比增长19.7%至35.4亿件;件均价同比下降约11.0%至14.55元 [2] - 延续“以价换量”趋势,1Q24至1Q25件量同比增速加快,件均价降幅持续扩大,预计电商件占比提升拉低件均价 [2] 收入与成本 - 一季度速运物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2%,供应链与国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9% [2] - 成本端通过运营模式变革与网络优化实现结构性降本,一季度毛利率同比+0.1pct至13.3%、毛利润同比+8.0%至92.9亿元;四项费用率同比-0.7pct至8.9% [2] 盈利预测与估值 - 维持公司25 - 27年归母净利预测118.0亿/141.8亿/160.3亿元,对应25 - 27年EBITDA 349.0亿/385.3亿/413.1亿元 [3] - 上调A/H股估值,分别给予A股25E 8.0x EV/EBITDA、H股25E 7.7x EV/EBITDA,对应A/H目标价分别为51.1元/52.8港币 [3] 经营预测指标 |会计年度|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人民币百万)|258,409|284,420|316,576|354,589|397,166|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人民币百万)|8,234|10,170|11,802|14,183|16,026| |EPS(人民币,最新摊薄)|1.65|2.04|2.37|2.84|3.21| |ROE(%)|9.20|11.01|12.06|12.92|13.10| |PE(倍)|26.18|21.20|18.27|15.20|13.45| |PB(倍)|2.32|2.34|2.08|1.86|1.67| |EV EBITDA(倍)|7.46|6.56|5.85|5.07|4.40|[5] 基本数据 | |6936 HK|002352 CH| |----|----|----| |目标价|52.80|51.10| |收盘价(截至4月28日)|37.30|43.22| |市值(百万)|186,039|215,566| |6个月平均日成交额(百万)|101.84|886.46| |52周价格范围|32.10 - 41.20|33.23 - 46.09| |BVPS|18.45|18.87|[7] 季度业绩分拆 - 2025Q1营业收入69,850百万元,同比增长7%,营业成本60,562百万元,同比增长7%,总毛利9,288百万元,同比增长8%,归母净利润2,234百万元,同比增长16.9% [26] 财务报表预测 -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对2023 - 2027年相关财务指标进行预测,如流动资产、营业收入、经营活动现金等 [27]
一颗青梅的IPO路
国际金融报· 2025-04-24 06:36
1999年,杨帆在安徽创立了溜溜果园的前身安徽溜溜果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2001年,一次偶然的青梅制品研发,成为命运转折点。首款溜溜梅产品虽未被主动主推,却凭借独特风味在区域市场悄然走红。 2006年,杨帆做了个关键决策:停掉所有非梅类生产线,聚焦青梅深加工。这个在当时看似 "孤注一掷"的转型,为后来的品类垄断埋下伏 笔。 2009年,"溜溜果园"品牌正式成立,选址安徽芜湖、福建诏安等青梅核心产区建设工厂,构建起 "从枝头到舌尖" 的初步产业链。 而真正让品牌破圈的是 2013 年的营销战役:邀请杨幂作为代言人,在湖南卫视等平台高频次投放 "魔性"广告,那句重复七次的 "你没事吧" 迅 速形成传播裂变。 数据显示,广告投放当年,溜溜梅销量同比激增200%,营收突破10亿元大关,成为国内首个跻身 "十亿俱乐部" 的青梅零食企业。 "你没事吧?没事就吃溜溜梅!" 这句曾席卷社交媒体的广告语,不仅让杨幂的魔性表情包火遍全网,更让溜溜梅一炮而红。 近期,溜溜梅母公司—溜溜果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溜溜果园")再次叩响资本市场大门,向港交所递交主板上市申请。距离2019 年A股IPO撤回已过去六年,这家 "中 ...
火锅越做越小,海底捞还在悄悄降价
搜狐财经· 2025-04-22 02:59
产品策略调整 - 公司推出"小锅"模式,单人小锅售价16-22元,有8种口味,全天开放[1][3] - 上新35款荤菜、18款素菜和3款小吃的小份菜,价格4-25元,工作日限时供应[3] - 大学生叠加69折优惠后,单人火锅消费可低于60元[3] - 客单价从2020年110.1元降至2024年97.5元,接近2017年水平[3][4] - 一线城市客单价104元,二线城市96.9元,三线及以下城市91.4元,港澳台地区199.7元[5] 经营数据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427.5亿元,同比增长3.14%,归母净利润47.08亿元,同比增长4.65%[8] - 整体翻台率从2023年3.8次/天提升至2024年4.1次/天[5] - 新开门店62家,净减少6家,年末门店总数1368家[8] - 加盟业务收入1671万元,占总营收不到0.1%,仅13家加盟店[11] - 其他餐厅收入4.83亿元,同比增长39.6%,占总营收1.1%[12][14] 行业趋势 - 火锅行业人均消费从2023年80多元降至2024年末70多元[6] - 怂火锅、凑凑等品牌客单价均有不同程度下滑[6] - 消费降级和性价比品牌增长拉低行业整体消费水平[6] 多元化发展 - 启动"红石榴计划",孵化11个餐饮品牌共74家门店,如焰请烤肉铺子、小嗨火锅等[12] - 外卖业务收入12.54亿元,同比增长20.39%[14] - 调味品及食材销售收入5.75亿元,占比1.4%[14] 管理改革 - 实行大区制改革,赋予区域产品决策权,强化地域属性菜品[16] - 优化大区经理和店经理考核机制,推行双管店、多管店模式[16] - 鼓励门店差异化经营,出现洗头、跳"科目三"、夜市摆摊等创新服务[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