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

搜索文档
大越期货沪铜早报-20250901
大越期货· 2025-09-01 02: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铜基本面冶炼企业减产、废铜政策放开,8月制造业PMI升至49.4%,景气水平改善,多空矛盾不突出,铜价震荡运行 [2] - 国内政策宽松和贸易战升级为行情逻辑,利多和利空因素未明确 [3] - 2024年小幅度过剩,2025年紧平衡 [2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每日观点 - 基本面中性,基差中性,库存中性,盘面偏多,主力持仓偏多,预期铜价震荡运行 [2] 近期利多利空分析 - 利多因素未提及,利空因素未提及,逻辑为国内政策宽松和贸易战升级 [3] 现货 - 涉及上海仓单、LME库存(日)、SHFE库存(周)等相关信息,但具体数据未完整呈现 [6] 期现价差 - 未提及具体内容 交易所库存 - 8月29日铜库存增950至158900吨,上期所铜库存较上周减1950吨至79748吨 [2] 保税区库存 - 保税区库存低位回升 [14] 加工费 - 加工回落 [16] CFTC - 未提及具体内容 供需平衡 - 2018 - 2024年中国年度供需平衡表数据呈现,2024年小幅过剩 [22]
北溪爆炸惊天真相!乌克兰一手上演,欧洲陷入难堪
搜狐财经· 2025-09-01 00:54
事件背景 - 德国媒体近期密集报道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 调查矛头指向乌克兰[1] - 涉嫌参与行动的所有人员身份均已确认 行动得到乌克兰政府部门的默许或直接支持[1][3] - 行动团队使用伪造身份信息和真实护照潜入德国 租用私人帆船作为秘密行动平台[3] 行动细节 - 行动由一名船长 一名协调员 一名爆破专家和四名潜水员共同执行[3] - 航行期间关闭所有定位追踪设备 在80米海底安装多枚定时爆炸装置[5] - 行动成本仅30万美元 导致欧洲能源市场价格短期飙升40%[5] - 嫌疑人乘坐乌克兰驻波兰大使馆外交牌照车辆返回基辅[5] 经济影响 - 德国向乌克兰提供超过300亿欧元援助[6] - 德国工业用电价格飙升 巴斯夫考虑将部分产能转移至中国[6] - 预计将给德国带来1.2万亿欧元长期经济损失[6] - 美国向欧洲出口液化天然气数量翻倍增长 但定价高昂[6] 调查进展 - 波兰边境检查人员以未收到通知为由放任嫌疑人离境[8] - 瑞典以国家安全为由退出调查 丹麦调查范围有限[8] - 意大利表示配合但深挖幕后策划者仍存不确定性[11] - 俄罗斯提出由联合国介入调查 指控西方国家包庇乌克兰[11] 地缘政治影响 - 美国中情局2022年5月已获悉乌克兰破坏计划[13] - 事件加深欧洲对美国能源依赖 削弱欧洲战略自主性[15][17] - 乌克兰国际信誉受损 未来西方援助可能减弱[19] - 美国通过出口高价液化天然气实现巨额经济利益[15] 长期战略影响 - 欧洲整体战略思维遭受沉重打击[17] - 德国能源自主努力付诸东流 欧洲工业面临外迁[17] - 欧洲需要重新审视外交布局 打破对美国盲目追随[23] - 事件揭示国际关系中的信任危机与权力博弈[23]
面对美关税重压 日印“抱团取暖”
北京商报· 2025-08-31 15:55
日印经贸投资合作 - 日本承诺在未来10年向印度投资10万亿日元约合680亿美元 鼓励私营企业在印度投资[1] - 两国就印度高铁项目达成一致 将引进日本JR东日本研发的新型新干线列车E10系[2] - 投资合作是两国经济安全协议的一部分 在美国关税飙升带来贸易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加强合作[1] 日印安保与战略合作 - 修订《安全保障合作联合声明》 明确写入经济安全保障和防卫装备联合研发[2] - 合作范围扩展至网络空间 太空等新兴领域的技术管理 较2008年声明以联合训练和海上安全合作为核心有重大升级[2] - 两国表现出进一步抱团取暖的意向 推动日印关系向经济合作深化加地缘战略捆绑的双轨方向发展[4] 美印贸易关系紧张 - 美国对印度商品加征50%关税 使印度成为被美国加征关税税率最高的经济体之一[2] - 加征关税涉及农产品市场准入 数字税和医药知识产权等长期分歧 美国要求印度放开大豆乳制品进口而印度坚持高关税[3] - 特朗普曾4次尝试与莫迪通电话均遭拒绝 美国谈判代表团原计划赴新德里谈判最终未能成行[2] 中印关系发展 - 莫迪表示中印关系自去年领导人会晤以来取得稳步积极的进展 称稳定可预见友好的双边关系对地区和平繁荣至关重要[4] - 印度同时参与QUAD和上合组织 反映其寻求在各大力量间保持平衡策略以实现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目标[5] - 莫迪最新表态对纠正印方过去几年对中国扭曲的战略认知有积极作用 两国关系稳定和回暖符合双方利益[5]
中国已逐渐摆脱了对美国的依赖,但美国却无法短期内摆脱对华依赖
搜狐财经· 2025-08-31 05:09
中国增持美国国债的信号意义 - 七月份中国增持美国国债约1亿美元 虽然金额不大 但在美联储与全球债市语境中具有微妙信号意义 显示货币政策抉择面临两难困境[1] - 增持行为既不愿放弃对美国债务市场的稳定关注 也不愿因外部资金流向变化让利率前景失控 体现对未来利率路径的微妙权衡[1] 美联储政策与中国美债持仓的博弈关系 - 美联储推迟降息被市场解读为博弈中国美债抛售可能性 若中国大规模抛售可能引发全球资金紧张 美国财政成本上升和国际资本结构再分配[1] - 降息时点与中国在美债市场的行为被视为未公开的博弈变量 双方存在相互制约关系[1] 美国对华遏制工具的有效性变化 - 美国遏制中国崛起工具箱中 核心技术封锁 供应链掌控和盟友体系依赖等手段在多维度竞争中不再稳妥单一[2] - 美国在多数领域的领先优势可能正经历从量级到影响力的逐步削弱 八年中美博弈出现结构性变化[2] 中国技术领域突破与依赖结构变化 - 中国在高端芯片 算力 操作系统和工业软件等领域逐步突破美国封锁 对美依赖结构发生变化[4] - 在关键材料 中微子物理研究 智能机器人 智能汽车和智能手机等未来制造领域 中国已显现领先态势甚至实现赶超[4] 美国对华合作需求与地缘格局变化 - 美国推迟中美关税谈判反映对中国在农产品市场 关键材料供给以及债务与财政安排等方面协作的迫切需求[5] - 中俄印关系走向实际协作使美国地缘遏制格局被多点突破 地缘影响力不再垄断[5] - 解决中东 俄乌等热点问题需要中国配合 中美相互制约合作关系更加复杂[5] 中美关系根本性逆转 - 中美关系呈现根本性逆转 未来关税协议实际意义不再像过去那样直接决定性 更多成为象征性或战略性表态[7] - 关税协议不再成为左右两国命运的关键杠杆 反映双方博弈格局的深刻变化[7]
“友谊”管道遇袭引爆乌克兰入欧危机
搜狐财经· 2025-08-30 14:40
能源基础设施攻击事件 - 乌克兰军队攻击俄欧"友谊"石油管道系统 导致向匈牙利与斯洛伐克输送石油的关键动脉中断 [1][3] - 该管道承载匈牙利65%原油需求 其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国家能源安全与民生保障 [3] - 匈牙利外长指责乌克兰攻击威胁其能源安全"不可接受" [3] 地缘政治对抗升级 - 匈牙利政府将管道事件与乌克兰入欧前景绑定 威胁拒绝对乌克兰加入欧盟框架方案投赞成票 [3] -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暗示"友谊"管道存在取决于匈牙利立场 被解读为能源要挟 [3] - 匈牙利掌握战略反制筹码 其供电网络占据乌克兰日常用电份额达7% 冬季更具杀伤力 [5] 国际势力介入 - 特朗普向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发出措辞严厉公函 对乌克兰行动表示愤怒 [5] - 匈牙利正寻求美国在能源危机中提供切实帮助 [5] - 能源管道袭击使乌克兰加入欧盟的进程遭遇更大阻力 [1][7]
蒙古将最大铜矿卖给澳洲,放话不准卖给中国矿石,16年后却成这样
搜狐财经· 2025-08-30 08:05
核心观点 - 国际铜价持续上涨且需求扩大 但蒙古因2009年禁止对华销售奥尤陶勒盖铜矿的决策陷入困境 力拓集团因该限制承受额外成本与运营压力 中国则因多元化的进口来源未受显著影响[1][2][3][23] 铜矿资源与交易 - 奥尤陶勒盖铜矿储量全球第六 探明铜储量超3000万吨[6] - 2009年力拓以31亿美元收购该铜矿66%股份[7] - 交易条款明确禁止将所产矿石销往中国[3][7] 蒙古国政策与影响 - 推行"第三邻国"外交战略 试图减少对中俄依赖[9] - 要求力拓在蒙古投资建设发电站而非从中国进口电力[10][12] - 规定原矿石不得直接出口 强制力拓在境内设立初级加工设施[14] - 以环保为由暂停项目 迫使力拓增付70亿美元保证金[17] - 法律条例存在模糊性 通过操作细节增加外资企业风险[21] 力拓集团运营挑战 - 因对华销售禁令被迫选择绕道俄罗斯等路径 每吨矿石运费增加约300美元[16] - 需承担发电站建设、加工设施新建及本地工人培训等额外成本[10][14] - 已免除蒙古国24亿美元债务并提供50亿美元无息贷款[17] - 截至2025年项目投入超百亿美元 盈利大幅缩减[17] 中国市场地位 - 全球最大铜矿消费市场 距奥尤陶勒盖铜矿不足100公里[10] - 2024年从智利进口铜矿3186.4万吨 从秘鲁进口1786.5万吨 蒙古进口量占比极小[21] - 主要进口来源合作稳定 供应链安全未受蒙古政策显著影响[21] 行业供需预测 - 国际铜资源组织预测2030年前铜价持续上涨[2] - 全球铜需求将持续扩大至200万吨[2]
中美关税战,最大赢家已出现?特朗普没料到,订单全被盟友抢走了
搜狐财经· 2025-08-30 07:33
中美贸易战背景 - 2018年中美贸易战爆发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涉及金额600亿美元[3] - 中国对美国商品实施对等反制措施[5] - 2025年4月美国对华关税税率推高至104%-145%[5] 澳大利亚贸易表现 - 2024年澳大利亚对华出口额达1405亿美元 创历史纪录[9] - 铁矿石 煤炭 葡萄酒等商品在中国市场份额稳步上升[9] - 澳大利亚对华出口占其出口总额30%以上[13] 大宗商品贸易转移 - 美国煤炭因关税失去价格优势 澳大利亚煤炭出口量暴涨[7] - 美国大豆和牛肉被加征关税 澳大利亚农产品迅速补位[9] - 美国液化天然气出口受阻 澳大利亚能源成为中国市场首选[9] 澳大利亚经济特征 - 国土面积770万平方公里 人口仅2600万 国内市场有限[13] - 经济高度依赖资源出口 铁矿石 煤炭 天然气 农产品为支柱产业[7][13] - 对美贸易长期逆差 对华贸易实现顺差[15] 地缘政治关系 - 澳大利亚为五眼联盟成员 参与美日澳南海联合军演[17] - 2025年7月美澳联合声明强调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25] - 总理阿尔巴尼斯推行务实外交 修复对华经贸关系[23] 政策变化影响 - 2020年莫里森政府呼吁调查新冠起源 导致中国对澳煤炭 大麦 葡萄酒实施进口限制[21] - 2022年阿尔巴尼斯政府上台后 中国逐步取消对澳贸易限制[23] - 澳大利亚企业因前期贸易限制损失数十亿澳元[21]
中美关税战局势反转,最大赢家浮出水面,特朗普想不到盟友抢走全部订单
搜狐财经· 2025-08-30 04:47
贸易数据表现 - 中澳双边贸易额达21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2] - 澳大利亚对华农产品出口额203亿美元 其中21.9%销往中国 [12] - 对华牛肉出口量达27,036吨 同比暴涨105% [4] - 葡萄酒对中国出口量一年内增长1064% [4] - 南澳州对华出口额增长33%至43.9亿澳元 [2] - 铁矿砂对华出口量占总产量53% [10][13] - 油菜籽对华出口增长19% 干杂豆出口暴涨31.5% [12] 行业出口动态 - 牛肉出口商对华业务量占总业务三分之二 半年内增长40% [1] - 动力煤成为中国电厂抢购重点 [2] - 葡萄酒出口额恢复至历史高点95% [4] - 液化天然气获得更多长期合同 [2] - 大麦重新成为啤酒厂竞相采购原料 [14] - 苹果获得中国进口批准 早熟品种已挂果待收 [14] 产品竞争优势 - 澳大利亚牛肉享受零关税优势 到岸价比美国产品便宜15% [4] - 生鲜产品进入跨境电商"白名单"享受快速清关 [7] - 电子原产地证书24小时内完成审批 [7] - 牛肉产品携带耳标溯源信息 供应链高度透明 [13] - 谷饲牛排填补美国退出后的高端市场空缺 [2] 贸易便利化措施 - 中国取消所有对澳贸易反制措施和壁垒 [2] - 2023年8月取消大麦双反税 2024年3月开放葡萄酒进口 [6] - 2024年底解除龙虾和肉类进口限制 [6] - 达尔文港获得续租许可 每天超15万吨货物发往中国 [14] 市场份额变化 - 澳大利亚葡萄酒56.5%出口量流向中国大陆 [8] - 美国牛肉对华周出口量从2000吨骤降至54吨 [4] - 美国煤炭和牛肉基本退出中国市场 [2][13] - 澳大利亚商品填补美国退出后的市场空白 [15]
石破会莫迪,日印面对美关税重压“抱团取暖”
环球时报· 2025-08-29 22:40
日印经贸与投资合作 - 日本承诺未来10年通过私营企业在印度投资10万亿日元约合680亿美元 [1] - 投资合作是两国经济安全协议的一部分 旨在加强经贸投资领域合作 [1] - 两国合作拓展至经济安保领域 包括强化半导体和关键矿产供应链 [3] 日印防卫与技术合作 - 联合修订《安保共同宣言》 明确联合研发防卫装备 [3] - 开展人工智能和网络空间等尖端军事技术的联合研究 [3] - 合作涵盖经济安保领域 强化关键物资供应链 [3] 地缘政治与多边机制参与 - 印度在美日印澳四边机制QUAD框架内重视与日美澳合作 但明确反对美国高额关税 [3] - 印度同时参与上海合作组织 反映其在不同力量间寻求平衡的策略 [4] - 印度与俄罗斯保持传统友好关系 立场与制裁俄罗斯的欧美日不同 [3] 中印关系发展 - 莫迪表示中印关系自去年领导人会晤后取得稳步积极进展 [4] - 印度准备从战略和长远角度推进中印双边关系 [4] - 中印作为邻国和人口大国 稳定关系对地区和全球和平繁荣具有积极影响 [4] 地区安全动态 - 日英两国防务部门发表首份联合声明 对东海和南海局势表达严重关切 [5] - 日英重申台湾海峡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 [5] - 日本评价英国参与亚太事务 包括向日本派遣海军航母 [5]
原油月报:地缘风险短暂消退,旺季需求步入尾声-20250829
中航期货· 2025-08-29 11:2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当前原油市场多空因素交织,短期扰动与长期压制并存,油价震荡偏弱 短期地缘政治反复是核心扰动因素,基本面边际转弱压制油价 中长期在OPEC+增产和需求放缓双重压制下,供需宽松格局未改,油价上行受限,但页岩油成本提供支撑,预计延续宽幅震荡走势 策略上建议关注WTI原油59 - 66美元/桶区间,若地缘风险缓解可尝试布局空单 [5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回顾 - 8月原油价格先跌后涨,整体偏弱 月初美俄总统拟会晤,地缘缓和,风险溢价回落,供增需弱预期压制油价;后页岩油成本支撑及地缘扰动再起,为油价提供上涨动能,但市场对特朗普制裁威胁脱敏,反弹空间有限 中长期在供增需减预期下,油价受压制,但页岩油成本支撑及地缘不确定性或使油价宽幅震荡 [6] 宏观分析 - 地缘政治主导油价走势且存在反复可能 美俄特使促成“普特会”,但双方未达成协议,特朗普再次威胁制裁俄罗斯 月初“普特会”缓解供应担忧,风险溢价回落,近期威胁制裁重新点燃供应中断担忧,但市场脱敏,反弹空间有限 俄乌冲突短期难解决,地缘反复将持续干扰原油供应预期 [7] - 7月美国非农数据低于预期,下修5、6月数据,7月CPI整体符合预期 就业数据公布后,美联储9月会议降息25个基点概率从45%升至75% [10] - 鲍威尔鸽派发声,降息预期升温 特朗普撤销美联储理事库克职务,库克提出诉讼 市场对美联储9月降息基本计价,预计降息落地影响有限 [13] 供需分析 - OPEC+ 9月延续增产,提前一年完成增产目标 目前增产已被市场定价,关注增产落地速度、规模及后续是否开启新一轮增产 [16] - 哈萨克斯坦未有效执行减产,7月产量超配额,后续减产空间小,或使OPEC+减产协议名存实亡,引发价格战担忧 [17] - 8月IEA、EIA及OPEC对原油供需增长预期有分歧 IEA上调供应增长预期、下调需求增长预期;EIA和OPEC维持上月预测 [19] - OPEC 7月原油产量环比增加,主要因沙特增产,伊拉克减产 增产计划有望四季度末兑现,供应端压力大 [22] - 7月非OPEC成员国原油产量环比增加,主要来自俄罗斯增产 [24] - 至8月22日美国当周EIA原油产量环比增加,近期结束下降趋势,连续4周环比增加 页岩油技术和政策支持将支撑美原油产量维持高位,但提升空间有限 [26] - 至8月22日美国当周石油钻井总数环比减少,企业生产意愿不强,已钻未完井降至2013年以来最低 [28] - 7月中国原油表观消费量环比下降,1 - 7月同比增加 国内石油消费预计2027年前后达峰值,未来需求增长或放缓,消费波动由加工量主导,新能源汽车普及使汽油消费增长放缓 [34] - 7月中国制造业PMI和综合PMI环比下降,抢出口回落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下降 [40] - 截止8月22日美国炼油厂开工率环比下降,8月呈前高后低态势,处于近几年同期高点 三季度末需求或由强转弱,开工率出现拐点 [41] - 7月美国ISM制造业PMI创今年以来新低,芝加哥PMI回升 [45] - 截止8月22日美国当周EIA原油库存环比减少,处于往年同期低点 旺季需求对原油消费有拉动,但旺季尾声需求拉动有限,库存下降空间或有限 [50] 后市研判 - 原油市场多空交织,短期地缘政治反复扰动,基本面转弱压制油价 中长期供需宽松,油价上行受限,页岩油成本支撑,预计宽幅震荡 建议关注WTI原油59 - 66美元/桶区间,若地缘风险缓解可尝试空单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