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DC药物
icon
搜索文档
恒瑞ADC新药海外授权,ADC CDMO需求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行业周报9.22-9.26-20250928
湘财证券· 2025-09-28 11:18
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医疗服务行业"买入"评级 [8][10][64] 核心观点 - ADC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活跃 推动CDMO需求持续提升 建议重点关注ADC CDMO细分方向 [6][61][63] - 恒瑞医药HER2靶向ADC药物瑞康曲妥珠单抗达成海外授权协议 首付款1800万美元 潜在里程碑付款达10.93亿美元 [5][61][62] - 2025年上半年中国ADC领域达成9笔BD交易 总金额172.72亿美元 全球ADC交易金额达188.93亿美元 已超2024年全年144.93亿美元 [6][63] - 药明合联2025年上半年新签iCMC项目37个创历史新高 收入同比增长62.2%达27亿元 [6][63] - 建议关注两大方向:高成长性(ADC CDMO、多肽CDMO)及预期改善(第三方检验、消费医疗)领域 [10][64] 板块及个股表现 - 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本周下跌2.20% 跑输沪深300指数3.27个百分点 [2][12] - 医疗服务II子板块下跌3.99% 中药II下跌1.95% 化学制药II下跌2.44% 生物制品II下跌1.18% 医药商业II下跌2.65% 医疗器械II下跌1.02% [2][23] - 医疗服务板块涨幅前五:毕得医药(+10.0%)、皓元医药(+7.4%)、光正眼科(+2.9%)、泰格医药(+0.9%)、药康生物(-0.8%) [3][29] - 医疗服务板块跌幅前五:皓宸医疗(-16.5%)、阳光诺和(-13.4%)、创新医疗(-10.6%)、普蕊斯(-10.6%)、睿智医药(-10.1%) [3][29] - 年初以来化学制药II子板块涨幅达31.91% 表现突出 [24] 行业估值水平 - 医疗服务板块当前PE(TTM)36.68X 近一年区间26.63X-41.13X 较前周下降1.52X [4][31] - 医疗服务板块当前PB(LF)3.75X 近一年区间2.39X-4.00X 较前周下降0.15X [4][31] - 医疗研发外包子行业PE(TTM)101.6X 化学制剂49.5X 疫苗48.0X 医院46.5X [55] - 重点公司估值:药明康德2024年PE32X 药明生物48X 皓元医药83X 泰格医药120X [60] 重点公司跟踪 - CXO领域:药明康德市值3016亿元 药明生物1596亿元 康龙化成567亿元 凯莱英382亿元 [60] - 民营医院:爱尔眼科市值1152亿元 通策医疗196亿元 华厦眼科167亿元 [60] - ICL领域:迪安诊断市值98亿元 金域医学135亿元 [60]
百利天恒(688506):EGFR×HER3ADC有望成为肿瘤基石药物,HER2ADC展现BIC潜力
山西证券· 2025-09-22 11:06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B评级 [4] 核心观点 - 百利天恒是布局ADC及多抗的创新药企业 核心管线EGFR×HER3双抗ADC iza-bren是潜在的泛肿瘤治疗基石药物 [4] - iza-bren正在国内外进行40余项肿瘤临床 包括3项全球注册临床及11项中国III期临床 [4] - iza-bren末线鼻咽癌适应症推进NDA 2026年有望中国获批上市 [4] - iza-bren已授权给BMS 近期可触发最高5亿美元付款 后续最高可达71亿美元里程碑款 [4] - 公司潜在BIC的HER2 ADC T-Bren在中美推进9项HER2表达实体瘤III期临床 [4] 临床数据表现 - iza-bren在NSCLC的EGFR突变一线II期临床中 联合奥希替尼组(n=40)治疗ORR达100% 12个月PFS率92.1% 12个月OS率94.8% [5] - iza-bren在经治EGFR野生型NSCLC中(n=26) ORR达50.0% cORR达38.5% DCR达80.8% mPFS达6.7个月 [5] - iza-bren在非经典EGFR突变的驱动基因变异NSCLC(n=83)中 ORR达46.2% mPFS达7.0个月 [5] - iza-bren在经治HER2阴性乳腺癌中(n=121) ORR达42.1% mPFS达6.9个月 [6] - iza-bren在经治尿路上皮癌中(n=27) ORR达40.7% 6个月PFS率达62.4% [6] - iza-bren在经治/无疗法SCLC(n=58)中 ORR达55.2% mPFS达4.0个月 mOS达12.0个月 [6] - iza-bren在经治食管鳞癌中(n=82) 2.5mg/kg组ORR达39.6% mPFS达5.4个月 mOS达11.5个月 [6] - iza-bren在经治胆道癌中 2.5mg/kg组(n=21) ORR达28.6% [6] - T-Bren在HER2+转移性乳腺癌中(n=45) ORR达88.9% [7] - T-Bren在以往接受HER2-ADC治疗的乳腺癌(n=16)中 ORR达93.8% [7] - T-Bren在经治HER2低表达转移性乳腺癌(n=53)中 ORR达62.3% [7]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22.51亿元/23.02亿元/25.85亿元 [4]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7亿元/-8.36亿元/-10.04亿元 [4] - 预计2025-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87.9%/87.7%/86.4% [11] - 预计2025-2027年摊薄EPS分别为-1.31元/-2.08元/-2.50元 [11] 市场数据 - 当前收盘价374.91元 年内最高价414.02元 最低价134.55元 [2] - 流通A股1.03亿股 总股本4.01亿股 [2] - 流通A股市值385.75亿元 总市值1503.39亿元 [2] 基础财务数据 - 基本每股收益-2.79元 摊薄每股收益-2.79元 [3] - 每股净资产6.98元 净资产收益率-39.94% [3]
复宏汉霖(02696):HLX43延续优异表现,HLX07mPFS数据惊艳
天风证券· 2025-09-16 05:3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由78 01港元/股上调至120 87港元/股 [6] 核心观点 - HLX43(PD-L1 ADC)在NSCLC患者中显示出高效低毒特性 整体ORR达37 0% DCR达87 0% 且在EGFR野生型非鳞癌患者中cORR达46 7% PD-L1阴性人群ORR达38 1% 抗肿瘤活性不依赖PD-L1表达水平 [2][3][4] - HLX07(EGFR单抗)联合斯鲁利单抗一线治疗sqNSCLC患者中 高剂量组mPFS达17 4个月 显著优于标准疗法7个月及在研竞品10个月水平 [5]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58 73亿元/59 70亿元/71 25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8 27亿元/7 97亿元/11 22亿元 [6] HLX43临床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28日 56名NSCLC患者入组 其中51 8%为鳞癌 48 2%为非鳞癌 96 4%接受过铂类治疗 89 3%接受过免疫治疗 46 4%接受过靶向治疗 [2] - 在26例接受3线及以上治疗的非鳞癌患者中ORR达46 2% 28例接受4线及以上治疗的鳞癌患者中ORR达28 6% [3] - ≥3级TRAEs主要为贫血(19 6%) 白细胞减少(19 6%) 中性粒细胞减少(16 1%) 淋巴细胞减少(12 5%) 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仅3 6% [4] - 21 4%患者出现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其中免疫相关性肺病占14 3% 该人群cORR达50%且缩瘤率100% [4] HLX07临床数据 - 针对EGFR高表达(H评分≥150)sqNSCLC患者 中位随访18 6个月时高剂量组(1000mg)mPFS达17 4个月 低剂量组(800mg)mPFS未达到 [5] - 两组mOS和mDOR均未达到 治疗期间TEAE(如皮疹)可控 [5] 财务预测 - 2025-2027年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 60%/1 64%/19 36% [6] - 基于DCF模型上调目标价至120 87港元/股 当前股价79 65港元 [6]
100%缩瘤率!中国新药全球封神 百利天恒叩响MNC之门
新浪财经· 2025-09-12 13:13
药物临床数据表现 - 在50名局晚期或转移性EGFR突变NSCLC患者中 94%患者肿瘤缩小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12.5个月 较现有最优方案延长近一倍 [4][8] - 在38名同类患者中 采用iza-bren联合奥希替尼一线治疗方案 100%患者肿瘤缩小超30% 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达100% [4][8] - 超过半数患者肿瘤缩小一半以上 最佳效果缩小近九成 创实体瘤大规模临床试验首次记录 [8][9] 药物特性与研发背景 - 全球首创EGFR×HER3双抗ADC新药 唯一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 采用新概念分子设计 [5] - 2023年以84亿美元授权百时美施贵宝共同开发 保留大量全球权益 [5][16] - 针对铂耐药复发上皮性卵巢癌等适应症获中国CDE突破性治疗认定 共6项适应症入选 美国FDA认定1项 [9][10] 商业化前景与战略定位 - 潜在年销售峰值达200亿美元 有望成为继K药后第二款达此门槛的抗癌药物 [18][19] - 在中国开展10项III期临床注册研究 海外推进3项全球关键注册临床 预计2026年上半年中国首发上市 [5][11] - 公司在美国独立开发4个ADC药物 具备全球早研与临床开发能力 仅缺海外商业化能力 [23][24] 行业地位与竞争格局 - 突破第三代靶向药1-1.5年耐药局限 将患者5年生存率从不足三分之一显著提升 [6][7][8] - 当前全球制药20强门槛为年销售额200亿美元 仅一家亚洲日本企业入围 [20][21] - 双抗ADC因毒性控制难度大曾遭行业回避 公司坚持自主研发突破技术瓶颈 [14][15]
百利天恒(688506):WCLC上公布全球BIC数据,Iza-bren有望冲击一线市场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9-12 13:12
投资评级 - 报告对百利天恒(688506)给予"增持"评级 [2][6] - 目标价格为500.68元 [6] 核心观点 - 百利天恒在2025 WCLC大会上公布旗下iza bren(EGFR*HER3双抗ADC)两项全球BIC数据,初步验证了其未来冲击一线市场的潜力 [3][13][17] - iza bren针对一线及后线EGFRm NSCLC展现出优异的I/II期临床结果,耐受性良好,ORR、PFS和OS数据均为全球最佳水平 [13][17][18] - 针对一线EGFRm NSCLC,iza bren+奥希替尼组合创造了历史最佳的ORR(100%)、12个月PFS率(92.1%)和12个月OS率(94.8%) [18][21] - 针对后线EGFRm NSCLC,iza bren在172例患者中ORR达57%,DCR 81%,PFS 6.9个月,OS 20.4个月 [33][34] - 公司已启动多个III期临床,BMS也启动了全球III期临床并获得FDA突破性疗法认定(BTD) [13][33][44] 财务数据 - 2024年营业总收入5,823百万元,同比增长936.3% [5] - 2024年归母净利润3,708百万元,同比增长575.0% [5] - 预测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66、2,335、1,201百万元 [5][13]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5、-861、-2,716百万元 [5] - 当前总市值139,548百万元,每股净资产6.98元 [7][8] 临床数据表现 - 一线EGFRm NSCLC研究中,154名患者整体ORR 83.8%,DCR 96.8%,6/9/12个月PFS率分别为94.4%、91.4%和87.0% [18] - 最佳剂量组2.5mg/kg Q3W的40例患者ORR达100%,12个月PFS率92.1%,12个月OS率94.8% [18] - 后线EGFRm NSCLC研究中,122名患者接受2.5mg/kg Q3W治疗,ORR 55.7%,DCR 81.1% [34] - 50例EGFR TKI耐药且未经化疗治疗的二线患者ORR 68%,DCR 90%,PFS 12.5个月 [34] - 整体停药率仅14.9%,远低于奥希替尼+化疗(48%)或拉泽替尼+艾万妥双抗组合(29%)的停药率 [13][24][28] 竞争优势分析 - iza bren相比现有标准疗法(FLAURA2和MARIPOSA)展现出更优的疗效数据 [21] - 用药时间更长(随访12.5个月时仍有111/154名患者持续用药),不良反应可控 [13][24] - FDA同意将PFS而非OS作为主要临床终点,是2022年来的首次,印证监管对iza bren的认可 [13][44] - 在全球二线EGFRm NSCLC竞争中,iza bren单药展现出最佳ORR、PFS水平和潜在最佳OS获益 [36] 未来发展前景 - 公司预测2026年将读出多项iza bren联合PD1的II期研究结果 [13] - BMS有望基于这些结果在2026-2027年启动更多针对实体瘤一线的全球III期临床 [13] - BMS可能启动iza bren联合PDL1*VEGF双抗BNT327的全球I/II期探索 [13][48] - 未来12-18个月公司催化剂丰富,包括多个III期临床数据披露和联用研究结果 [52][55] - 公司旗下其他ADC资产、四抗资产和核药资产也有望在未来12-18个月内密集披露数据 [55] 估值分析 - 采用DCF估值法,计算公司合理价值500.68元 [61][62] - 关键假设:无风险利率1.87%,β值1.2,WACC 7.18%,永续增长率2.00% [61][62] - 敏感性分析显示股价区间为483.93-518.78元 [63][65]
100%缩瘤率!中国新药全球封神 百利天恒叩响MNC之门
经济观察报· 2025-09-12 12:39
核心观点 - 全新药物分子iza-bren(BL-B01D1)在非小细胞肺癌等实体瘤治疗中展现出突破性疗效 临床数据显著优于现有最优方案 有望成为下一代广谱抗癌基石药物 [1][7][9] - 药物由百利天恒自主研发 是全球首创且唯一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EGFR×HER3双抗ADC 已获得84亿美元授权合作并保留大量全球权益 [9][23][24] - 药物预计2026年在中国率先上市 潜在年销售峰值达200亿美元 有望推动公司进入全球制药企业20强 [9][18][25] 临床数据表现 - 单药治疗EGFR突变NSCLC的I/II期研究显示:94%患者肿瘤缩小 中位缩小比例38.9%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12.5个月 [4][13] - 联合奥希替尼一线治疗实现100%客观缓解率和100%疾病控制率 超过半数患者肿瘤缩小一半以上 [5][14][15] - 对比现有最优方案(86%缩瘤率、约6-7个月无进展生存期) 疗效提升显著 [4][5][7] 药物开发进展 - 已在中美开展40多项临床试验 覆盖鼻咽癌、肺癌、食管癌等癌种 七项适应症入选突破性疗法名单 [9][17][18] - 中国药监局授予6项突破性治疗认定 美国FDA授予1项认定 [17][18] - 中国开展10项III期临床注册研究 海外开展3项全球关键注册研究 [18] 商业价值与行业影响 - 百时美施贵宝以84亿美元授权合作 创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金额纪录 [9][23] - 药物潜在年销售峰值200亿美元 仅次于默沙东K药(帕博利珠单抗) [25][27] - 若实现200亿美元销售额 百利天恒有望进入全球制药企业20强(入门门槛约191亿美元) [27][28] 公司战略与管线布局 - 百利天恒坚持共同开发与商业化模式 保留全球权益而非低价授权 [24][30] - 除iza-bren外 公司在美国独立开发4个ADC药物 并布局早期突破性研究 [31] - 公司具备全球早研、临床开发和供应能力 仅缺海外商业化能力 [32]
100%缩瘤率! 中国新药全球封神 百利天恒叩响MNC之门
经济观察网· 2025-09-12 10:18
核心观点 - 中国公司百利天恒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EGFR×HER3双抗ADC药物iza-bren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展现出突破性疗效 临床数据显示单药治疗组94%患者肿瘤缩小且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12.5个月 联合治疗组实现100%客观缓解率 该药物已获得中美监管机构突破性疗法认定 预计2026年在中国率先上市 潜在年销售峰值达200亿美元[1][5][7][8][11] 临床数据表现 - 单药治疗组(50名经TKI治疗的局晚期/转移性EGFR突变NSCLC患者):94%患者肿瘤缩小 中位缩小比例38.9%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12.5个月 较现有最优方案延长近一倍[1][7] - 联合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组(38名同类患者):100%患者肿瘤缩小超30% 客观缓解率100% 疾病控制率100% 超过半数患者肿瘤缩小50%以上 最佳缩小比例近90%[1][7] - 在所有核心疗效指标上均显著超越现有最优方案(当前同类药物缩瘤率仅86%)[1][3] 药物属性与研发背景 - 全球首创First-in-class新概念双抗ADC 靶向EGFR×HER3 唯一进入III期临床阶段的同类药物[5] - 基于全新分子形态和作用机制 属于肿瘤治疗最前沿的ADC药物类型[5][12] - 研发历时超十年 2014年ADC研究低潮期立项 克服双抗ADC毒性控制难题 2021年进入临床研究[9][11] 商业合作与价值 - 2023年以84亿美元授权百时美施贵宝共同开发 保留大量全球权益[5][11] - 潜在年销售峰值达200亿美元 有望成为继K药后第二款达此门槛的抗癌药物[11] - 若实现200亿美元销售额 将使百利天恒进入全球制药企业前20强(2024年排名第18的默克销售额191亿美元)[13] 监管进展与上市规划 - 中国CDE授予6项适应症突破性治疗认定 美国FDA授予1项认定[8] - 在中国开展10项III期临床注册研究 在海外开展3项全球关键注册研究[8] - 计划2026年上半年在中国率先上市 覆盖鼻咽癌/肺癌/食管癌/乳腺癌/卵巢癌等多癌种[5][8] 公司战略与行业地位 - 百利天恒坚持共同开发与商业化模式 而非直接出售权益 保留全球化能力[9][15] - 在美国独立开发4个ADC药物 具备全球早研与临床开发能力 仅缺海外商业化能力[16] - 目标成为全球跨国药企(MNC) 打破欧美企业对全球制药20强的垄断(目前仅1家日本企业)[14][16]
百利天恒股价创新高 实控人持股市值达1156亿元 稳坐四川富豪首位 远超刘汉元、刘永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7 23:56
股价表现与市值 - 公司股价创历史新高达到410元/股 市值突破1644亿元[2] - 截至9月5日收盘价为388.02元/股 市值超过1500亿元[2] - 自2023年1月科创板上市以来股价涨幅超14倍 发行价为24.7元/股[3] 实控人财富与持股 - 实控人朱义持股74.35% 持股市值约1156.86亿元[4] - 朱义财富值达950亿元 稳居四川首富[4] - 2024年及2025年股价涨幅分别为37.05%和102.38%[4] 核心产品进展 - EGFR×HER3双抗ADC药物iza-bren(BL-B01D1)获CDE优先审评 用于鼻咽癌治疗[4] - 该药物为全球首创双抗ADC 唯一进入III期临床阶段的EGFR×HER3靶点药物[5] - 公司拥有15款临床阶段创新药 其中3款进入III期注册临床[6] 研发投入与临床布局 - 2023年研发投入占比132.81% 2024年24.78% 2025年上半年达606.69%[6] - 在全球开展近90项临床试验 中国近80项 美国10项[6] - 拥有2款IND受理阶段药物[6] 行业地位与ADC领域 - 公司属创新药概念股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超100%[5] - 中国ADC研发占全球管线40% 全球Top10研发药企中中国占7家[7] - 国内超百家企业布局ADC研发 中国成为全球ADC研发核心力量[7] 交易数据 - 9月5日成交额5.74亿元 成交量1.51万手 换手率1.47%[3] - 当日振幅11.08% 量比0.81 市盈率(TTM)未披露具体数值[3] - 均线指标显示MA5为379.82元 MA10为355.19元 MA20为333.88元[3]
四川新首富诞生,1500亿
投资界· 2025-09-07 07:19
公司核心发展历程 - 百利天恒市值突破1500亿元人民币 股价从发行价24.70元涨至超380元 累计涨幅达1430% [2][3][7] - 公司创始人朱义1963年出生于四川南充 四川大学无线电专业毕业 复旦大学攻读生物学 1996年创办百利药业(前身)从事化学仿制药和中成药研制 [4][5] - 1998年推出首款仿制药利巴韦林颗粒 占据同品类全国销量第一 成为西南地区仿制药小龙头 [5] - 2010年决定向创新药研发转型 2014年成立西雅图免疫公司(SystImmune) 开启对抗肿瘤ADC分子BL-B01D1的十年研究 [6] - 2017年获得奥博资本和德福资本投资 2023年科创板上市 发行市值约99亿元 [6] - 2025年4月市值突破1000亿元 加入A股千亿市值药企俱乐部 最新市值超1500亿元 [7] 关键业务突破与财务表现 - 2023年6月BL-B01D1临床数据在ASCO年会引发轰动 全球前十MNC中八家递出橄榄枝 [9] - 与百时美施贵宝(BMS)达成84亿美元(约600亿元人民币)授权合作 刷新全球ADC领域最大BD交易记录 [9] - 首付款8亿美元到账后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58.23亿元 同比增幅936.31% 归母净利润37.08亿元 同比增长575.02% [10] - 2025年上半年营收1.71亿元 同比减少96.92% 归母净利润-11.18亿元 同比下降123.96% 因尚未有新药获批上市且研发投入持续 [10] 产品与技术优势 - BL-B01D1是全球首创First-in-class、新概念New concept且唯一进入III期临床阶段的EGFR×HER3双抗ADC [9][10] - 采用"双头导弹"设计 能同时锁定癌细胞两个弱点 精准杀伤肿瘤且副作用更低 [10] - ADC药物拥有精准靶向、高效杀伤癌细胞、降低毒副作用、克服耐药性等多重优势 被誉为"抗癌神药" [9] 行业趋势与市场环境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突破100% 成为全球牛市板块 [13] - A股和港股过去一年产生超20支十倍股 生物医药行业数量最多 如歌礼制药、德琪医药、科济药业等 [13] - 港股生物医药板块破发率明显下降 映恩生物首日收涨高达116.7% [13] - 多家企业通过BD交易实现价值重估 如晶泰科技总订单规模近60亿美元 和铂医药上半年新增4项BD交易并连续盈利 [14] - 中国创新药企业产品被全球制药企业认可 行业从"估值修复"迈入"价值重塑"新阶段 [13][14] 创始人与股权结构 - 朱义目前持股74.35% 按持股价值跻身《2025年新财富500创富榜》四川新晋首富 [3][11] - 公司目标为五年内成为跨国药企(MNC) 2014年成立西雅图子公司即定位全球商业化 [11]
皓元医药: 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7:25
好的,我将根据您提供的角色和任务要求,对上海皓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进行专业分析。作为拥有10年投资银行从业经验的资深研究分析师,我将从行业和公司研究的角度,全面解读该报告的核心内容。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到13.11亿元,同比增长24.20%[5]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2亿元,同比增长115.55%[5] - 境外业务收入5.61亿元,同比增长39.78%[14] - 基本每股收益0.72元/股,同比增长118.18%[5]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80元(含税),合计分配1696.79万元,占半年度净利润的11.18%[1] 业务板块分析 - 前端生命科学试剂业务收入9.04亿元,同比增长29.2%,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69.4%,毛利率63.0%[15] - 工具化合物和生化试剂业务收入6.46亿元,同比增长31.4%[15] - 分子砌块业务收入2.58亿元,同比增长24.1%[16] - 后端原料药和中间体、制剂业务收入3.99亿元,同比增长13.6%,毛利率17.8%[19] - 累计完成订单数量51.7万个[15] 研发与技术实力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8.92%[5] - 累计储备约14.7万种生命科学试剂,其中工具化合物和生化试剂超5.2万种[15] - 构建220多种集成化化合物库[15] - 已申请PCT专利21项[20] - 运用高通量筛选技术完成约300个项目筛选工作[23] - 流体化学技术应用到公斤级到吨级以上生产,完成项目约90个[23] 行业市场前景 - 全球制药行业研发支出2024年达2890亿美元,预计2030年超3400亿美元[7] - 全球生命科学试剂市场规模预计2026年达668.2亿美元,2020-2026年复合增长率7.9%[7] - 中国科研试剂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达1000亿元[7] - 全球ADC市场规模从2019年28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104亿美元,预计2032年达1151亿美元[13] - 中国ADC市场预计从2023年4亿美元增长至2032年17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54.3%[13] - 全球CDMO市场规模从2018年446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797亿美元[11] - 中国医药CDMO市场规模从2018年160亿元增长至2023年859亿元,预计2028年达2084亿元[11] 战略布局与产能建设 - 构建上海、马鞍山、重庆"三位一体"ADC战略布局[19] - 重庆皓元抗体偶联CDMO基地2025年3月投入运营,6月通过欧盟QP审计[19] - 在国内形成上海、武汉、成都、深圳、合肥、廊坊等仓储物流网络[18] - 海外布局日本、韩国、欧洲、美国等地商务中心网络[16] - 原料药和中间体、制剂业务在手订单金额超5.9亿元,同比增长40.1%[20] 产品管线进展 - 仿制药项目数共419个,其中商业化项目83个[19] - 创新药累计承接966个项目,超130个项目进入临床Ⅱ期、临床Ⅲ期及商业化阶段[19] - ADC领域承接项目数超70个[19] - 14个ADC药物相关小分子产品完成美国FDA DMF备案,参与5个BLA申报[19] - 使用公司生命科学试剂产品的科研客户累计发表文章约60000篇[16] 新兴领域布局 - 布局XDC、PROTAC、多肽、小核酸药物、诊断试剂原料、细胞治疗领域等新分子类型[15] - 开展"AI+类器官+药物研发"深度产学研合作[25] - 打造一站式药物筛选平台,构建包含MegaUni虚拟类药多样库在内的数百种化合物库[25] - 拓展生物催化技术,报告期内完成约30步酶库筛选[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