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机协同
icon
搜索文档
以审计为窗读懂中国 以青年交流凝聚共识
人民日报· 2025-09-28 22:28
中国代表介绍了如何通过小破绽发现企业财务资料造假的案例,展示出审计人员既要有临门一脚的魄 力,更要有持之以恒的韧性。"中国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令人敬佩。"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审 计人员艾哈迈德江感叹。 面对发展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复杂多变,审计工作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要敢于 查真相、说真话、报实情,保障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要通过锤炼审计本领,承担起促进完善国家治理 时代重任的使命担当……在这次研修项目中,中国审计理念引发广泛共鸣。 开发多样化的人工智能审计工具,并注重对审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新技术培训;注重对被审计对象的审 前研究,强调审计人员的职业敏感性培养;将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识别和预 警……本次研修项目中,外方审计人员分享了各自国家的审计工作亮点与创新实践,互学互促、合作共 赢氛围浓厚。 中国审计署国际合作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研修的深层价值,在于构建了一个平等互鉴的"亚洲审计 青年共同体",有关国家通过交流互鉴,促成多元智慧的碰撞融合,凝聚更广泛的合作共识。 9月22日至26日,首届亚洲审计组织青年研修项目在南京、上海举办,来自42国最高审计机关的90余名 青 ...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人机协同成财务转型主旋律
证券时报网· 2025-09-28 10:42
近日,复旦大学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项目联合复旦管院商业知识发展与传播中心、复旦MPAcc CFO50人+论坛,正式发布《2025中国财务人员AI应用现状蓝皮书》。 专家组预测,未来三到五年,AI与财务专业的融合将进一步深化。AI应用将从"自动化"走向"智能化"; 人机协同将成为财务组织的新范式:未来的财务团队将是人类专家与AI系统深度协作的共同体,人类 的判断力、伦理观,以及战略思维将和AI的计算力与洞察力实现互补。核心能力要求将发生根本性重 构:对财务人员而言,专业技能与数字素养必须双轨进化。除传统的财务知识外,数据解读、流程建 模、提示工程及AI工具治理能力,将成为财务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教育和培训体系需积极响应 这一能力结构的转变。 课题组组长、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新指出:"这份报告不仅记录 技术变迁,更揭示了组织与个体协同进化的密码。人工智能不会取代财务专业,但会重新定义它。那些 积极拥抱变化、主动驾驭技术,并持续进行能力增值的个人与组织,将在智能财务新纪元中赢得前所未 有的发展机遇。" 人工智能正重塑商业世界,而财务,作为企业的核心枢纽,正站在这场变革的 ...
接近温和拐点,AI将迎来比撒手速度的周期
36氪· 2025-09-28 02:05
在AI上我们正处在一个微妙而关键的时刻。 最近与此最直接相关的是一件事情是,Anthropic的联合创始人Clark在访谈中提到: "我们在 Anthropic 内部做了调研,和 130 名工程师聊了聊他们过去一年使用 AI 的体验——他们的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人现在的工作量是以 前的两、三倍,但他们已经不再写代码了,而是管理 AI Agent 系统集群。 他们说:'我的工作完全变了,我得重新思考自己在 Anthropic 的角色。" 这实在是温和拐点的再明显不过的信号。 也许不好理解,我这里做一点解读: 软件可以看成是世界的一种另一种表示,所以有"软件在吞噬世界一说"。 一般感知里,AI正以"副驾驶"(Copilot)和效率工具的形态,温和地融入我们的工作流程,带来了生产力的提升,但尚未颠覆组织的根本形态。 水平面之下,一股决定性的力量则正在积聚。 我们正在接近一个"温和的拐点"——从"人机协同"到"人机委托"的范式转移点。一旦越过这个点,竞争的本质将不再是谁能更好地"使用"AI,而是即将 迎来一个全新的竞赛周期:比拼谁能更快、更彻底地将任务"撒手"给自主的AI Agent。 顺道说一句,这个号上 ...
钉钉AI新品集中亮相云栖大会 称要打造行业模型和企业智能体工厂
证券时报网· 2025-09-24 09:41
"AI时代的新工作方式,就是要让AI和我们现实的物理世界真正连接起来,渗透到千行百业,钉钉致力 于构建一个开放、智能、以人为本的协同工作平台,与所有合作伙伴一起,开启下一个人机协同、双向 赋能的共生时代。"朱鸿指出。 "我们首创了'AI按效果付费'模式——先用后付,效果说话,让企业敢用、能用、用得起AI,也在积极 布局更多行业大模型,携手行业先锋,共同探索AI技术在垂直领域的深度应用。"朱鸿表示。 据了解,目前,钉钉已经帮助合作伙伴训练了国内首个达到"主任医师"专业水准的垂直医疗大模型豆蔻 妇科大模型。同时,钉钉也通过和顾家家居(603816)、通义实验室合作,打造了"听得懂行话"的行业 语音大模型,帮助顾家家居实现AI销售助理、AI服务质检和AI智能洞察。 9月24日,钉钉AI新品集中亮相2025云栖大会。在云栖展区,钉钉呈现了AI时代的工作方式和软硬一体 化的办公生态系统。下一代办公应用产品钉钉One,钉钉首款AI硬件DingTalk A1,以及AI听记、AI搜 问、AI表格等五大AI新品。 钉钉CTO朱鸿在云栖分论坛演讲中表示,AI变革本质是人机协同关系的进化。未来的工作方式是人辅 助AI工作,AI将成 ...
激发文化原创力
经济日报· 2025-09-23 22:15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创始院长连玉明以"让人工智能激发文化原创力"为题展开演讲。他提出打造具 有国家代表性和世界影响力的人工智能文化新高地。他认为,北京正在形成以人工智能发展为主导,科 技文化融合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发展走廊——世界第四大"全球创新圈",不仅正在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的技 术研发高地、产业高地,也必将成为具有国家代表性和世界影响力的人工智能文化新高地。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王一川表示,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浪潮时代,科学技术 不仅是工具,更是驱动文化创新的超强引擎,孕育文艺创造的丰沃土壤,深刻影响和重塑文艺创作的格 局和境界。期待通过在数智时代思考如何用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以文艺为媒介讲好中国故事,并与世 界更多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对话,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当前,如何充分运用科技力量激发文化原创力,是摆在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时代命题。9月23日, 2025北京文化论坛"破界共生: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平行论坛举办。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位文 化界、科技界嘉宾,聚焦文艺发展新趋势、新现象,深入讨论"文化原创力"内涵以及"科技激发文化原 创力"的路径,为提高" ...
售前客服缺乏促单技巧,电商高询单却低转化
搜狐财经· 2025-09-23 05:29
在电商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不少企业面临一个共同困境:店铺咨询量高,但最终成交率却偏低。数据显示,若客户咨询后24小时内未下单,90%的客户 将会流失。这背后往往存在一个关键原因——售前客服缺乏有效的促单技巧。 高询单低转化问题的根源 客户主动咨询时,往往已具备购买意向,是促成交易的宝贵机会。然而,许多客服人员未能把握住此类机会,主要原因包括: 智能客服Agent的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智能客服Agent提供了一套完整解决方案,可有效提升售前转化率: 响应迟缓,消耗客户耐心:研究表明,客服响应时间超过30秒,客户流失率增加40%;若超过1分钟,65%的客户会直接关闭对话框。很多客服因同时 处理多个对话导致回复延迟,或使用生硬、模板化的应答,缺乏亲和力。 缺乏主动挖掘需求的能力:客户有时并不清楚自身需求,客服未能通过有效提问进行引导,挖掘潜在需求。往往仅机械回答客户问题,未能深入理解 其真实意图。 产品知识不专业,难以建立信任:面对客户疑问,客服回答不够准确专业,常使用"可能是""不太清楚"等模糊表述,无法使客户放心。 缺乏促单技巧,错失成交时机:即便客户已表露购买意向,客服也未能及时识别购买信号并促成交易, ...
对话|联影智能首席科学家高耀宗:人机协同是AI医疗最优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06:2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坪郑世凤实习生宋晨曦 近期,曾多次警告AI风险的图灵奖和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对 AGI的表 态乐观了许多。 对于AI的广泛应用,这位教父级别的科学家几周前还觉得是养虎为患,最新采访却改口说是一种母亲 和婴儿之间的亲密共生关系。而医疗,尤其是医学影像领域,恰恰是辛顿最看好的AI应用落地的方向 之一。 辛顿认为,AI能比人类医生获取更多信息,"比如AI可以通过分析眼底(视网膜)的扫描图像,就能准 确预测一个人患心脏病的风险,甚至能判断患者性别,这些都是人类做不到的。" 中国医学影像市场也在经历一场人工智能引发的变革——AI开始快速改变疾病筛查、诊断、风险评估 和临床决策的整个过程。 2017年,联影集团成立了专注于AI医疗解决方案、独立运营的子公司联影智能,承接集团在医疗数字 化和智能化方向上的技术创新与商业落地布局。目前,联影智能已推出12个产品平台、超100款Al应 用,其中有15款AI应用获批NMPA三类证,15款AI应用通过美国FDA认证,31 款AI应用获批欧盟CE认 证,成为全球医疗AI领域认证数量领先的企业。 在一系列的技术突破背后 ...
21对话|联影智能首席科学家高耀宗:人机协同是AI医疗最优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06:17
行业专家观点 - AI教父Geoffrey Hinton对AGI态度转向乐观 认为AI与人类是共生关系 尤其看好AI在医学影像领域的应用潜力[1] - AI可通过分析眼底扫描图像预测心脏病风险及判断患者性别 能力超越人类医生[1] 中国医学影像AI市场发展 - 中国医学影像市场正经历AI驱动的变革 AI全面渗透疾病筛查 诊断 风险评估和临床决策流程[1] - 联影智能作为联影集团AI子公司 已推出12个产品平台和超100款AI应用[1] - 获得15款NMPA三类证 15款FDA认证和31款CE认证 成为全球医疗AI认证数量领先的企业[1] 技术领军人物背景 - 联影智能高级研发副总裁高耀宗博士放弃美国优厚待遇回国 曾任职苹果公司计算机视觉与生成式AI领域[2] - 因推动医疗设备国产化贡献获2020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和2024年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标兵[2] 中国医疗AI发展优势 - 中国庞大人口基数和广泛疾病谱系为AI训练提供丰富数据土壤 罕见病数据量也具优势[3][19] - 医疗AI发展三要素完备:算力 数据及算法协同落地支撑[2][19] - 联影集团"设备+技术"全产业链生态提供独特优势 实现算法与临床设备深度融合[3][19] 产品技术突破 - 基于12万例中国人群肺部影像数据开发C-Lung-RADS系统 提升肺癌早筛精准性和临床适用性[4] - 智慧健康管理移动车搭载C-Lung-RADS系统 在四川多地筛查3万多人 发现100多例早期肺癌患者[4] - 电子病历智能体将医生撰写病历时间从20分钟缩短至5分钟 已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机构落地[4][17] - 2017年攻克三维医疗AI推理引擎技术 算法运行时间从十几秒缩短至1秒内 显存占用降低75%[20] - 开发全国首个获三类证的肺栓塞AI软件 具备CE FDA NMPA三大认证 实现危急症分诊突破[20] 技术路径与策略 - 采取"开源模型+自主研发"双路径:医疗影像领域完全自研 文本处理基于开源模型优化[6] - 通用计算机视觉模型在医疗三维多模态数据识别存在局限 需专用垂直模型[6][15] - 未来技术方向是通用大模型广度与垂直小模型深度结合 兼顾疾病识别多样性和关键任务精准度[4][15] 临床应用现状 - AI辅助诊断已成为放射科医生普遍使用工具 作为"第二双眼睛"降低漏检率[3] - AI应用已进入全球超4000家医院 通过两种渠道部署:深度集成影像设备或独立AI平台[11] - 天眼CT结合uAI vision技术实现全自动扫描 在疫情期间有效避免医患近距离接触[7] 数据策略与隐私保护 - 采取"数据不出院 研发走进院内"模式 与医院合作部署算力设备在院内直接训练模型[8][9] - 数据获取通过开源数据库和医院科研合作 所有数据经顶级医生专业标注和检验[8] - 与上海中山医院合作训练多模态大模型 实现一扫多查自动识别73种疾病 减少人工标注依赖[9] 医院合作模式 - 首选与头部医院合作 因数据质量高和专家标准严格 通过多中心验证确保模型泛化能力[10] - 知识产权分配视情况而定 医院注重科研探索和论文发表 企业注重技术转化和产品推广[10] - 基于中国医疗数据训练的模型在海外市场也表现优异[10] 技术挑战 - 尚未出现真正通用跨模态的医疗影像大模型 无法通过自然语言指令处理CT MR超声等不同影像[12] - 多模态信息融合方法仍需提升 如何将影像 文本 检验 心电图等多源数据在原层面有效融合是核心难题[13] 监管环境 - 医疗AI产品在国内按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已批准100多款AI三类证产品 以单模型单场景应用为主[14] - 企业积极参与国家药监局审评指导原则和行业标准制定 推动行业规范发展[14] - 针对大模型的AI产品在国内外复杂临床场景均尚未落地[14] 未来展望 - AI与医生是相互共生关系 人机协同是目前最优解 AI主要承担初诊报告撰写 病灶识别等辅助任务[5][16] - 电子病历智能体应用前景包括病历质控 诊疗辅助和医院管理三大方向[17] - 跨学科融合是趋势 需克服专业术语和思维方式差异导致的理解偏差[21]
联影智能首席科学家高耀宗:人机结合是当前最优解决方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06:15
高耀宗认为,医疗领域上AI和医生是相互共生的。至少在目前,人机协同仍是公认的最优解,"我们希 望的是,AI成为医生的辅助工具,能够自动完成初诊报告撰写、病灶识别与测量等繁琐任务,并为低 资历的医生提供诊断建议和罕见病提示,缓解医生的负担。未来若想实现更高自主性,比如说代替医 生,仍需解决医疗伦理、责任认定等关键问题。" (原标题:联影智能首席科学家高耀宗:人机结合是当前最优解决方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坪 郑世凤,实习生 宋晨曦 近日,聚焦于AI技术对医学影像市场的变化与未来发展趋势,联影智能高级研发副总裁、首席科学家 高耀宗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
盘点2025智能体技术在企业运营的三大核心场景
搜狐财经· 2025-09-22 06:01
目前我们正处在存量竞争时代,企业普遍陷入"增长焦虑"和"效率瓶颈"。传统自动化工具往往局限于单一任务,难以 适应复杂多变的业务场景,而人力资源的天花板效应则限制了规模化运营的可能性。此时智能体技术出现,它通过将 大语言模型的认知能力与工具调用功能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让AI从"辅助工具"进化成为"自主生产力"。 下面我们就来深入盘点智能体在企业运营的三个核心场景。 1、智能客服与问答系统场景 过去企业数据分析和决策过程长期依赖人工经验,效率低下且缺乏科学性。市场团队需要花费数天甚至数周时间才能 完成用户分群、旅程设计和效果归因。腾讯企点推出的营销决策引擎Customer AI解决了这一痛点。该系统以用户为中 心,编排全旅程个性化体验,彻底改变了过去依赖经验的低效策略循环。 Customer AI的核心能力体现在"四维匹配"上,真正实现了"人、内容、商品、权益"的最优组合。它能够进行智能用户 价值分层,预测用户的转化概率和流失风险,并在此基础上为不同人群精准匹配最合适的商品和权益。 此外还有Magic Agent,其智能体系由多个专门Agent构成,其中包括"人群圈选Agent"、"旅程编排Ag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