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巨(YAGOY)

搜索文档
美国巨额港口费前 全球航司依旧力挺中国造船
金投网· 2025-09-28 07:44
美国港口费政策影响 - 美国针对中国建造或运营船舶征收港口费 10月14日生效 对载有超过1万标准箱的集装箱船可能超过100万美元费用并在三年内逐步增加 [1] - 大型航运公司调整船舶部署以避免额外成本 包括地中海航运 赫伯罗特 马士基和达飞轮船已将中国相关船舶撤出美国贸易航线 [2] - 中远海运集运优化产品组合维持竞争力运价 达飞在180天宽限期内实施应急计划应对新规 [1] 中国造船业订单表现 - 2025年前八个月中国船厂按吨位计算占据全球船舶订单总量53% 与2023年全年水平相当 [1] - 美国政策未显著减少对中国造船依赖 地中海航运仍订购12艘中国建造船舶 [2] - 美国船厂去年建造商船不足10艘 中国船厂建造商船超1000艘 反映技术差距和产能悬殊 [2] 行业格局演变趋势 - 高昂港口费可能迫使航运公司优化航线 将中国制造船舶更多部署在亚非及一带一路等非美航线 [2] - 美国寻求与韩国建立造船联盟但面临工人培训 零部件采购等挑战 难以赶上中国国有船厂步伐 [2] - 全球航运公司全力推进中国船厂商业船舶订单 政策反而可能强化中国在全球海运网络枢纽地位 [1][2]
国巨收购芝浦将截止
经济日报· 2025-09-27 23:04
被动元件大厂国巨不屈不挠推动芝浦收购案,公开收购期限延至10月3日,并于近期迎来重大突破。日 本先前媒体报道指出,芝浦电子正式支持国巨的收购案,并建议股东参与投标。国巨表示,此次合作将 带来强化海外业务及扩展产品线的综效,并为双方创造更具前景的未来。 国巨指出,此次芝浦电子改变立场,源自双方数月来深入交流及建设性互动,芝浦电子认同合作所能实 现的综效,并相信这将为自身及员工开创更具前景的未来,国巨对此表示欣慰,并期待双方携手推动业 务成长及产品创新,拓展全球市场。 国巨为了并购芝浦电子数度调整延长公开收购期限,最早是5月9日正式开始以每股6200日元公开收购芝 浦电子股权,后来因应日本美蓓亚三美(Minebea Mitsumi)竞争,在8月23日宣布再度提高对芝浦电子 股份的公开收购价格,调升至每股7130日元。根据资料,芝浦电子主要制造负温度係数(NTC)热敏电 阻,以及温度、湿度、风速等传感元件制造销售。 业界看好,国巨若顺利并购日本芝浦电子,主要益处在于扩展出传感器业务,特别是在NTC热敏电阻与 温度感测器领域取得技术领先优势,将有助于国巨深化日本汽车与工业控制(工控)市场布局,借助芝 浦与日系大厂的紧 ...
多家跨国巨头纷纷推出“氢新计划”,背后有何玄机?
环球网资讯· 2025-09-19 06:58
跨国车企氢能战略布局 - 雷诺在2025慕尼黑车展推出Embleme氢燃料电池概念车 具备1000公里续驶里程和0.25风阻系数 [2][3] - 宝马与丰田签订燃料电池技术合作谅解备忘录 计划2028年前推出商业化氢燃料电池车型 [2][3] - 丰田联合东京都政府启动"TOKYO H2"计划 将氢燃料电池皇冠轿车投入出租车市场 [3] 氢能技术优势与性能表现 - 新一代丰田Mirai氢燃料电池车续航达850公里 能耗降低约10% 最高车速175km/h [3] - 氢能能量密度显著高于汽油 1公斤氢气能量相当于3公斤汽油 [6] - 氢燃料电池车加氢仅需5-10分钟 远超纯电动重卡2小时以上充电时间 [7] - 氢燃料电池系统支持-40℃低温启动 克服纯电动车高寒环境运行限制 [7] 产业战略考量与竞争格局 - 车企通过氢能技术合作降低燃料电池整体成本 促进市场普及 [3] - 氢能可平衡能源供需关系 绿氢技术实现零碳循环 [6] - 2035年氢气成本预计大幅下降 车企可构建能源生产到制造的垂直体系 [8] - 2050年氢能预计承担全球18%能源需求 其中交通领域占比达30% [8] 应用场景与市场前景 - 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续航达600公里 优于纯电动重卡400公里续航 [7] - 物流运输领域优先受益于氢能车补能效率优势 [7] - 基础设施不足成为发展制约 部分地区通过"风光氢储"一体化项目降低绿氢成本 [9] 能源转型战略方向 - 行业避免单一能源路径依赖 构建"电氢并行"技术体系 [9] - 氢燃料电池汽车正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前沿 成为跨国车企战略支点 [4] - 车企通过氢能布局抢占下一代技术制高点 重塑产业竞争格局 [5][8]
多家跨国巨头纷纷推出“氢新计划”,背后究竟有何玄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9-18 03:14
16 1 2 1258 - 1 - 1 - 1 - F18 9211 b 7 27 a r 面临新能源方兴未艾的发展局面,多家跨国车企正重新开启"氢能梦想"。 新技术克服短板 此次慕尼黑车展上,雷诺展示的Embleme氢燃料电池概念车是一款家用轿车,续驶里程达到1000公里,使用了很多轻量化材料,风阻系数达到了0.25, 并且很有赛博朋克的风格,宽体、流线、大轴距、前后灯组等时尚设计更为这款车增色不少。 据报道,近日宝马与丰田签订了有关燃料电池技术全面合作的谅解备忘录(MOU)。基于合作成果,宝马将推出具有品牌特色的燃料电池汽车产品; 此外,双方还将通过合作有效降低燃料电池技术的整体成本,从而促进氢燃料电池车在市场上的普及度。 另有报道称,丰田汽车已联手东京都政府,共同发起了一项名为"TOKYO H2"的氢能领先计划,预计将一批氢燃料电池的丰田皇冠轿车投入到东京的出 租车市场。此前,丰田发布了全新一代Mirai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续航能力达到850公里,同时能耗下降了约10%,最高车速能达到175km/h左右。 对此,行业人士认为,在全球汽车产业向低碳化、零碳化加速转型的浪潮下,氢能源汽车正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前沿 ...
芝浦电子宣布支持国巨公开收购提案 建议股东参与投票
经济日报· 2025-09-16 23:29
收购进展 - 国巨已于2025年5月9日正式对芝浦电子发动公开收购 [1] - 芝浦电子于2025年9月16日公告正式表达对国巨公开收购提案的支持并建议股东参与投票 [1] - 根据日本法规 公开收购必须延长十天至2025年10月3日截止以确保股东有充足时间完成投标程序 [1] 合作基础 - 芝浦电子为全球知名的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制造商 具备坚强的技术实力 [1] - 双方在过去数月间进行深入交流与建设性互动 是促成立场转变的关键因素 [1] - 国巨深信此合作将为芝浦电子及其员工开创更具前景的未来 [1]
事关韩国经济命脉,美国巨头突然高调宣布
搜狐财经· 2025-09-12 01:41
韩国石化行业整体表现 - 韩国石化产业作为第四大出口行业 正遭遇近年来最严峻的寒冬 [1] - 石化四巨头2024年由盈转亏8784亿韩元 2025年上半年再亏近5000亿韩元 [1][3] - 行业销售额同比下降7.8% 自2024年三季度以来连续四个季度负增长 [1][3] - 韩国处于炼油强国的崩塌边缘 [1][3] 企业财务与成本结构 - 2025年上半年德国中华石化企业平均销售成本率高达98.6% 较2021年87.6%大幅攀升 [4] - 部分企业成本率超过100% 包括IIII代化学307.3% 进国合资103.7% 以及SK Gau Gaann 101% [4] - 工业用电价格较2022年上涨超过65% 在生产成本中占比高达六成 [4] - 10家主要石化企业上半年合计亏损1.8万亿韩元 [4] 产品与市场压力 - 乙烯盈亏平衡点通常在300美元 但当前价格仅为220美元 [4] - 重要石化产品价格与原料成本倒挂 盈利空间被不断压缩 [4] - 高度依赖进口原油 成本劣势加速暴露 [4] - 美国关税政策与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全球基础化学产业格局变化 [4] 就业与区域经济影响 - 大山 田水等地石化园区就业占当地制造业67.4% 创造的附加值占比高达96.3% [5] - 危机长期化将冲击地方财政和社会稳定 [5] - 政府考虑出台定向补贴政策以防止就业断崖式下滑 [5] 行业重组与改革困境 - 政府要求企业结构性瘦身 削减过剩产能与设施 转向高附加值产品 [6] - 10家主要石化企业签署协议削减全国乙烯产能的14%(约378万吨) [6] - 业界反应不积极 真正考虑减产的企业不足半数 [6] - 企业治理受制于外资股东 难以就重大决策达成一致 [7] 外资参与与战略意图 - 雪佛龙计划在韩国加大投资 重点布局炼油和石化领域 [8] - 雪佛龙持有GS加德士50%股份 计划通过合资公司共同运营 [8][10] - LG化学考虑将其年产200万吨石化装置与雪佛龙合作 [8] - 投资被质疑为产业低谷中的低位切入 意在强化对韩国支柱产业的掌控 [8][10] 政策应对与产业前景 - 韩国朝野议员联手推动《石油化学产业特别法》 提供制度保障和支持 [11] - 法案旨在支持产业重组和升级 但需要更强力的补贴和配套措施 [11] - 若改革进度落后 韩国石化产业可能在全球竞争中长期受制 [7][11]
国巨再度发起收购案,瞄准茂达电子28.5%股权
巨潮资讯· 2025-09-11 15:49
收购交易核心信息 - 国巨计划公开收购茂达电子28.5%股权 溢价幅度达20% [1] - 国巨于今年5月9日对芝浦电子发动公开收购 并于9月2日获得日本外国直接投资(FDI)许可 [1] 目标公司业务概况 - 茂达电子为功率半导体设计公司 从事混合信号功率芯片与感测器的设计、测试、生产及销售 [1] - 主要产品线包括风扇马达驱动IC及电源管理IC 应用于笔记本电脑、DDR存储器等领域 [1] - 近年于工业应用布局逐渐为公司带来效益 [1] 收购进展与预期 - 随着FDI核准取得 国巨对完成本次公开收购充满信心 [1]
“科技减损+再保补位” 我国巨灾保险体系更具韧性
金融时报· 2025-09-10 06:27
核心观点 - 保险行业积极应对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挑战 通过技术赋能风险减量和优化再保机制两大核心维度 深度融入国家巨灾治理体系 推动建设更具韧性与抗风险性的国家巨灾保险保障体系 [1] 技术赋能风险减量 - 中国人保搭建"万象云"风险减量服务平台 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升级 与中国气象局加强合作 新引入1043个国家级气象站点实况 总量达3213个 新增六项定制化气象服务 [2] - 中国人保创新推出气象"四预"服务 上半年累计发送危险天气提醒超2912万次 在大灾期间发布预警信息近600万条 转移涉灾车辆6246台 开展非车险临灾排查2.3万余次 [2][3] - 中国平安从模型定价、风险管理、产品创新三方面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组建自然灾害实验室和灾害时空数据库 研发国内直保公司首个巨灾模型 优化"鹰眼"系统 [3] - 中国太保创新"太保e农险"数智运营服务体系 综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加强风险减量管理 上半年风险减量服务触达20.6万户次农户 [4] - 通过风险减量服务举措 中国人保累计为社会减少损失约1.62亿元 大灾对综合赔付率的影响为1个百分点 损失净额为25.1亿元 同比下降38.3% [2] 巨灾保险产品创新 - 中国太保因地制宜开发救助型、创新型、指数型等多种类别巨灾保险 上半年提供巨灾风险保额超6000亿元 上线台风灾因风险累积模型 [4] - 中国平安借助模型定价数据 开展巨灾指数保险、巨灾救助保险、复合型巨灾保险试点 [3] - 中国再保加快推进巨灾保险产品创新落地 深度参与全国21个省市巨灾保险试点 在八成项目中担任首席再保人 在河北、湖北、陕西落地综合巨灾保险项目 [6] 再保险机制优化 - 上市险企通过调整再保合约结构、加强国内外市场协同、强化技术支撑等方式 完善"比例+超赔"巨灾保障体系 [5] - 中国人保实施"比例+超赔"巨灾风险保障机制 提高多项合约分保比例 全国农险成数合约分保比例从24.9%提升至25.6% 非水溢额合约排分率提高2.7个百分点 农房合约分保比例提高3个百分点 [6] - 在超赔保障方面 中国人保将非地震事故保障上限从25亿元提升至30亿元 [6] - 中国再保成立气候风险研究中心 上线中国巨灾风险地图 全景展示6种灾因历史风险情况 [6] 再保险市场动态 - 2025年上半年续转费率受市场供需影响出现波动 局部区域与险种费率有所下行 但部分业务费率保持上涨 业务结构与起赔点较为稳定 [7] - 全球多起巨灾事件推高行业损失 对再保市场影响高于上年同期 但行业回报保持较高水平 吸引资本持续进入 [7] - 巨灾事件可能推动国际再保险保障需求增加 对2026年费率走势有正向作用 但北美飓风季不确定性仍存 [7] - 再保险境内业务以"保效益"为核心优化合约条件 境外业务需应对费率波动压力 [7]
国巨收购芝浦获得日本FDI许可,对完成收购充满信心
经济日报· 2025-09-02 22:57
收购进展 - 国巨于2025年5月9日启动对芝浦电子的公开收购 并于9月2日获得日本外国直接投资(FDI)许可 [1] - FDI核准是完成公开收购的最后一个监管条件 交易正式进入最后阶段 [1] - 国巨将延长公开收购期间十个营业日至2025年9月18日 [7] 收购条款 - 国巨提出每股7130日元的收购价格 相较其他竞争性收购案具备显著溢价 [1] 战略价值 - 国巨承诺保护芝浦电子核心技术 并通过其销售通路推广产品至全球市场 [1] - 公司深信可通过销售拓展、技术创新和制造等领域释放综合效益 [2] - 双方合作深化 近期内有望发掘更多价值创造契机 [3] 交易保障 - 国巨对完成收购充满信心 先前对交易可行性的疑虑已消除 [1] - 公司坚守公平透明流程 依法向股东揭露所有可公开信息 [1] - 保证不采取强迫或误导性手段 确保股东独立决策 [1] 利益相关方承诺 - 国巨强调能为芝浦员工提供卓越的全球发展机会平台 [4] - 公司欢迎秉持受托责任的机构投资人参与收购交流 [5] - 将持续提供必要信息协助所有利害关系人做出知情决策 [6]
国巨并芝浦 提交监管文件
经济日报· 2025-08-27 23:18
收购进展 - 国巨与日本经济产业省就公开收购芝浦电子股权完成条件协议讨论 将提交所有必要的监管文件 [1] - 公开收购期间延长至2024年9月10日 预期最迟于该日期前取得收购案核准 [1] 收购条款 - 最新每股收购价格调整为7130日元 此前已多次延长收购期间并调高收购价格 [1] 战略协同 - 芝浦电子为全球知名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制造商 具备坚强技术实力 [1] - 收购完成后芝浦电子可受惠于国巨全球销售通路 拓展市场并深化客户关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