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巨(YAGOY)
icon
搜索文档
欠中国巨额债务,肯尼亚希望延期还款,放言考虑帮人民币替代美元
搜狐财经· 2025-08-22 09:35
肯尼亚债务转换谈判 - 肯尼亚正与中国谈判将美元计价铁路贷款转换为人民币债务并延长还款期限以缓解财政压力[1] - 贷款源自中国为肯尼亚修建蒙内铁路和内马铁路一期提供的资金[1] - 肯尼亚先令2023年持续贬值曾出现1美元兑143先令导致美元债务成本激增[1] 债务转换对肯尼亚的影响 - 转换后利息支出可能减少一半大幅减轻财政负担[1] - 延长还款期限可提供更多财政调控时间避免短期财务危机[1] - 减少对美元依赖缓解因美元储备不足导致的"美元荒"问题[4]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意义 - 债务转换推动人民币在跨境债务和外汇储备领域扩大影响力[3] - 肯尼亚作为东非经济中心转换将为人民币在非洲金融市场争取地位[3] - 未来中非贸易中人民币可能逐步取代美元成为重要结算货币[3] 非洲人民币使用趋势 - 肯尼亚内罗毕伊斯特利市场商家已使用当地货币支付部分物流采用人民币结算[3] - 尼日利亚和南非将人民币作为重要储备货币津巴布韦和安哥拉认定人民币为法定货币[3] - 债务转换将加速人民币在非洲的影响力提升趋势[3] 中非互利合作模式 - 合作体现"互利共赢"精神非单方面利益获取[4] - 非洲国家可通过扩大对华贸易顺差稳妥偿还债务比依赖美元储备更可靠[4] - 中国可回收更多人民币资产完善跨境流通体系展示债权国责任感[4] 全球金融合作新框架 - 债务转换是全球"去美元化"与人民币国际化趋势交织的产物[8] - 美元霸权导致汇率波动迫使多国寻求更稳定货币合作方式[8] - 中非通过灵活协商建立更公平金融合作框架摒弃传统货币体系[8]
国巨并购芝浦三度调高价格 每股喊到1371元新台币 八度延长公开收购期限
经济日报· 2025-08-21 23:10
收购竞争态势 - 国巨与美蓓亚三美竞购芝浦电子进入白热化阶段 双方收购价均达每股6200日元 [1] - 国巨第三次提高收购价至6635日元 较前次报价6200日元加码7% [1] - 芝浦电子8月21日收盘价6480日元 单日上涨40日元涨幅0.62% [1] 收购程序动态 - 国巨第八度延长公开收购期间 新截止日设为9月4日 [1] - 国巨于5月9日启动公开收购 美蓓亚三美随后加入竞购 [1] - 美蓓亚三美曾于8月14日将收购价从5500日元提至6200日元 [1] 战略协同效应 - 双方共享全球销售通路与客户 共同拓展终端市场 [1] - 合作巩固芝浦电子技术领导地位 共享制造自动化能力 [1] - 芝浦电子参访国巨高雄厂区 了解高端制程及自动化技术 [1] 业务整合前景 - 合作有助提升芝浦电子企业价值 拓展产品应用领域 [2][3] - 重点布局人工智能未来应用领域 [3] - 国巨提供财务与研发资源 支持产能扩充及产品开发计划 [3] 标的公司业务 - 芝浦电子主营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制造销售 [3] - 产品线涵盖温度 湿度 风速等传感元件 [3]
美国巨头一年大亏81亿元,中国内地市场净销售额下滑6%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1 11:02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净销售额143亿美元 同比下滑8% 为连续第三年下滑 [1][4][5] - 营业亏损7.85亿美元 净亏损11.33亿美元 [4][5] - 毛利率同比增长2.3个百分点至74% [3][6] - 销售成本占比从28.3%降至26% 运营费用占比从65.4%升至79.4% [5] 产品线表现 - 香氛业务保持微增 为四大产品线中唯一增长品类 [1][5] - 护肤产品净销售额同比下滑12% 彩妆下滑6% 护发产品下滑10% [5] 区域市场表现 - 欧洲、中东和非洲市场净销售额同比下滑12% [5] - 美洲市场下滑4% 亚太市场(含中国)下滑7% [5] - 中国内地市场净销售额27.41亿美元 同比下滑6% 占集团总销售额近20% [1][7] - 全球旅游零售业务净销售额同比下滑28% 占集团销售额比例降至15% [11] 战略调整与展望 - 实施利润恢复及增长计划 通过提升运营效率、减少过剩库存和优化价格策略改善盈利能力 [6] - 中国内地市场自2026财年第一季度起独立报告业绩 管理架构直接向CEO汇报 [7] - 2025财年下半年中国内地市场出现回暖迹象 10个品牌在第四季度实现零售额增长 [8] - 集团计划2026财年实现有机销售额增长 目标将创新产品销售额占比提升至25%以上 [8] - 全球旅游零售业务经过库存调整后已回归合理水平 预计2026财年将恢复增长 [11][12] 市场动态 - 全球旅游零售市场面临普遍挑战 除雅诗兰黛外 资生堂、欧莱雅等美妆企业同样受挫 [11] - 各企业采取不同调整策略:雅诗兰黛将中国独立运营 资生堂则将旅游零售业务并入中国市场体系 [12]
业绩爆雷,美国巨头一年大亏81亿元,中国内地市场净销售额下滑6%,公司股价大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1 10:26
财务表现 - 2025财年净销售额143亿美元 同比下滑8% 连续第三年下滑 [1][2] - 营业利润亏损7.85亿美元 净亏损11.33亿美元 [2] - 毛利率74% 同比增长2.3个百分点 [1][4] - 销售成本37.29亿美元 占比26% 同比下降 [3] 产品线表现 - 香氛业务保持微增 护肤产品净销售额同比下滑12% 彩妆下滑6% 护发产品下滑10% [3] - 创新产品销售额占比目标在2026财年回到25%以上 [6] 区域市场表现 - 欧洲中东非洲市场净销售额同比下滑12% 美洲市场下滑4% 亚太市场下滑7% [3] - 中国内地市场净销售额27.41亿美元 占比近20% 同比下滑6% [1][5] - 全球旅游零售业务净销售额同比下滑28% 占销售额比例约15% 较2024财年下降4个百分点 [8] 战略调整 - 实施利润恢复及增长计划 通过提升运营效率 减少滞销库存和优化价格策略改善盈利能力 [4] - 中国内地市场独立为报告板块 直接向CEO汇报 [5] - 全球旅游零售业务调整至亚太市场报告 [7] - 大幅削减旅游零售市场库存 库存回归合理水平 [1][9] 市场展望 - 预计2026财年有机净销售额恢复增长 中国内地市场在下半财年逐渐回暖 [1][5] - 海南旅游零售业务5月实现正增长 预计2026财年全球旅游零售业务有机净销售额恢复增长 [10] - 目标在未来几年实现稳健的两位数营业利润率 [4]
美国万万没想到,100%国产化的长江存储,“狂扁”美国巨头
新浪财经· 2025-08-19 06:26
技术突破与产业自主 - 长江存储推出Xtacking方案 采用存储单元与外围电路分离制造再键合工艺 显著提升数据传输效率并优化散热性能 生产流程缩短约20%且成本更低 [5] - 该技术突破长期困扰三星 美光等主要厂商的堆叠层数增加导致的信号传输延迟和散热问题 [3] - 预计2025年下半年首条全线采用国产设备的晶圆生产线进入试运行阶段 所有制造设备均来自国内供应商 实现关键环节装备进口替代 [7] 专利竞争与司法交锋 - 2023年底长江存储在美国加州以专利侵权为由起诉美光 美光随即反诉并请求宣告长江存储12项专利无效 [9][11] - 2024年长江存储要求法院强制美光提供相关技术核心资料进行比对审查 美光以安全为由拒绝但法院未采纳 最终通过保密协议要求美光提交文档 [11][13] - 美光于今年5月向美国最高法院请求紧急禁令阻止文件提交 同时长江存储在华盛顿联邦法院提起新诉讼 指控美光商业诋毁及不正当竞争 [15][17] 市场影响与竞争行为 - 美光2022年劝说美官方将长江存储纳入出口管制名单 导致其128层以上高密度存储产品生产受限 [9] - 美光被指控与DCI公关机构合作 出资支持"中国科技威胁"网站发布长江存储芯片含后门等不实信息 造成其客户取消合作和订单损失 [17] - 长江存储技术推进使2TB固态硬盘价格从高企降至数百元水平 消费者直接受益于降价红利 [17]
上市满一个月后,中国芯片公司向美国巨头宣战,索赔9999万元
搜狐财经· 2025-08-19 04:05
诉讼核心内容 - 屹唐股份于2024年8月13日向应用材料发起诉讼 索赔金额9999万元人民币 涉及技术机密非法获取 [2] - 诉讼焦点为应用材料涉嫌通过雇佣子公司Mattson前员工 非法获取等离子体晶圆表面处理技术机密 并申请中国专利 [2] - 关键技术涉及高浓度稳定均匀等离子体工艺 直接影响芯片良率 尤其对12英寸大晶圆生产至关重要 [2] 行业背景与类似案例 - 应用材料曾于2023年11月起诉Mattson 指控14个月内挖走17名资深工程师 涉及新型反应器3D图纸等机密 [3] - 半导体行业类似诉讼频发 包括泛林和东京电子等公司 被视为行业常态 [3] - 历史案例包括2009年台积电诉中芯国际窃密 中芯国际支付2亿美元现金及10%股份 [5] - 2025年6月台积电发生2nm技术泄密事件 9名工程师涉嫌向东京电子泄露技术 [5] 公司经营与技术实力 - 屹唐股份干法去胶设备2023年全球市占率达34.6% 位居全球第二 [5] - 快速热处理设备全球市占率达13.05% 同样排名全球第二 [5] - 设备累计装机量超过4600台 客户包括中芯国际和长江存储等头部晶圆厂 [5] - 2024年1-9月净利润达4.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02.29% [5] - 大陆客户收入占比从2021年38.6%升至2024年上半年68.1% 完成本土化战略转变 [5] 诉讼动机与行业意义 - 诉讼被解读为技术主权宣示行为 展示中国企业挑战美国巨头的勇气 [5] - 以中国大陆主体发起诉讼 表明公司全力投入中国市场的战略意图 [5] - 事件象征中国芯片产业成熟蜕变 从打破封锁转向定义规则阶段 [8] 案件进展与证据状态 - 法院已受理诉讼请求 但尚未开庭审理 [7] - 关键证据如邮件或代码等尚未披露 赔偿金额9999万元引发广泛解读 [7]
上市一个月后,中国芯片公司向美国巨头“宣战”,索赔9999万元
36氪· 2025-08-16 02:17
诉讼案件 - 屹唐股份指控美国应用材料公司非法获取其核心技术秘密并利用该技术在中国申请专利 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 索赔9999万元 [1] - 涉案技术为基于高浓度 稳定均匀的等离子体进行晶圆表面处理的技术 属于公司关键技术之一 [1] - 屹唐股份指控应材通过聘用其全资子公司Mattson员工获取商业机密 相关员工知晓技术并签署保密协议 但入职应材后在中国申请专利 [3] - 案件目前处于受理阶段 公司强调不会对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3] 公司概况 - 屹唐股份为半导体设备龙头 7月8日科创板上市 开盘大涨近200% 最新市值697.22亿元 [4] - 公司2015年成立 由亦庄国投孵化 2016年收购美国Mattson 在中国 美国和德国设有研发制造基地 [5] - 核心业务为晶圆加工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 产品包括干法去胶设备 快速热处理设备 干法刻蚀设备等 [5] - 2023年干法去胶设备全球市占率34.60% 快速热处理设备13.05% 干法刻蚀设备0.21% [5] - 截至2024年6月设备累计装机超4600台 覆盖逻辑芯片 闪存芯片 DRAM芯片领域 [5] 财务数据 -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32.41亿元 47.63亿元 39.31亿元 净利润1.81亿 3.83亿 3.09亿元 [6] - 2024年1-9月营收33.3亿元 同比增长23.89% 净利润4.2亿元 同比增长102.29% [6] - 预计2024年全年营收45-47亿元 归母净利润4.8-5.5亿元 [6] - 2024年前6个月大陆客户营收贡献占比达68.1% [7] 行业背景 - 半导体行业知识产权诉讼频繁 中微与科林 AMD与ADI Veeco与中微公司等均有案例 [12] - 台积电"2nm泄密事件"涉及工程师向东京电子泄密 东京电子承认前员工涉案 [13] - 半导体企业诉讼与技术壁垒高有关 工程师调用先前经验属正常 但带走资料可能违法 [17] 战略动向 - 通过大陆主体屹唐股份对应材发起诉讼 释放All in中国大陆市场信号 [11] - 客户结构从海外为主转向大陆为主 海外份额从60%以上收缩至30%左右 [11] - IPO计划投入25亿元募集资金 用于集成电路装备研发制造服务中心等项目 [9]
科研试剂行业格局生变!跨国巨头“护城河”会被打破吗
第一财经· 2025-08-16 01:46
行业趋势 - 中国药物研发企业转向采购本土公司生产的试剂 [1] - 科研试剂本土化采购趋势从疫情后开始显现 并随中美关税谈判不确定性增加而回升 [2] - 中国试剂市场预计每年增长超过10% 受政府对生物技术和药品领域支持及研发活动增长推动 [3] 本土厂商发展 - 本土试剂厂商包括泰坦科技 诺唯赞 阿拉丁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具有成本和交付灵活性优势 [2] - 泰坦科技和诺唯赞股价自年初以来分别上涨约54%和18% [2] - 上海提出到2027年科学仪器和科研试剂产业产值达450亿元左右 培育5家以上科技领军企业 [3] - 支持研发高纯超纯试剂 高端酶 电子专用化学品 磁珠试剂等产品 [3] 跨国企业现状 - 跨国供应商包括赛默飞世尔 默克 丹纳赫 安捷伦等公司 [2] - 默克和赛默飞世尔股价自年初以来分别下跌约21%和8% [2] - 跨国企业在高端产品技术方面具有很深护城河 如质谱仪等分析设备要求高 国内企业少有突破 [4] - 高端质谱仪跨国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5% [5] 产品与技术差距 - 本土厂商在通用型试剂领域已能与跨国厂商并肩 但特定领域高端试剂稳定性难以达到跨国同行水平 [5] - 高端科学仪器和试剂研发投入大 周期长 国产化是系统工程 [5] - 部分试剂需要适配特定仪器使用 如流式细胞仪 [4] 跨国企业本土化策略 - 默克计划投资7000万欧元在南通建立新试剂生产设施 预计明年开始运营 [5] - 罗氏从2028年起在苏州扩大诊断试剂生产规模及实验室和物流设施 [5] - 安捷伦科技拓展上海制造中心产品范围至液相色谱仪 细胞分析仪器和液相质谱仪等新产品型号 [6] - 跨国仪器厂商寻求与本土试剂厂商合作 如沃特世与科华生物联合推出国产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系统 [6] 政策与市场环境 - 中美关税谈判不确定性影响市场 默克曾因关税上涨实施临时附加费后取消 [2] - 赛默飞世尔表示中美关税趋于缓和 影响较此前预期更积极 [2] - 国家到地方层面推动国产科学仪器和科研试剂创新发展 [3]
恒瑞斩获中国创新药最大BD订单,中国药企与跨国巨头合作走向体系化生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7 02:36
恒瑞医药与GSK合作 - 公司与葛兰素史克(GSK)达成协议,授权一款核心药物和11个早期项目的全球权益,交易首付款5亿美元,潜在总金额高达125亿美元,创中国创新药单笔BD交易新纪录 [1] - 合作采用"核心产品+管线选择权"模式,除HRS-9821外,GSK还获得11个覆盖肿瘤、自免和炎症等领域的早期项目选择权 [1] - 公司将主导这些项目研发至完成含海外受试者的I期临床试验,此后GSK可选择行使全球独家开发与商业化权利,每个项目设有独立财务结构,若全部成功,公司将获得120亿美元里程碑付款及梯度销售分成 [1] 港股通医疗ETF上市 - 港股通医疗ETF(520510)今日上市,跟踪港股通医疗主题指数,覆盖医疗板块三大细分领域 [1] - 该指数持仓CXO权重超30%,AI医疗权重超20%,创新药权重近50% [1] - ETF有望受益于反内卷、创新药出海及AI技术革命 [1]
170人裁到只剩8人、甚至卖楼求生?年入5.8亿的德国巨头被“黑”到破产,72岁创始人仍要“重来”
36氪· 2025-08-05 09:00
2023 年 3 月的某个早晨,德国企业家 Wilhelm Einhaus 如往常一样走进位于德国哈姆(Hamm)Bockum-Hövel 的公司总部,却迎来了一场彻底其改变命运 的"技术灾难": "办公室每台打印机都自动打印出了一张纸,上面写着:'我们已经黑了你,更多信息请前往暗网查看'。" 短短数小时内,公司所有服务器和电脑彻底宕机,日常业务全线停摆。 于是,一家年营收曾超 7000 万欧元(约人民币 5.8 亿元)、服务渠道覆盖 5000+ 家零售网点的德国手机维修巨头——Einhaus Group,就此走上了难以逆 转的下坡路。 01 黑客团伙"Royal"入侵,核心系统全线加密 根据后续调查,袭击 Einhaus Group 的元凶正是臭名昭著的勒索软件组织"Royal"。 据悉,黑客组织 Royal 在 Einhaus Group 内部系统中部署了高度复杂的勒索软件,导致所有电脑和服务器无法启动,所有业务系统——包括合同、理赔、 财务、客户通信等模块——统统遭遇加密锁死。 "我们无法再访问任何关键数据,整个业务在数小时内完全停摆。"Wilhelm Einhaus 回忆道。 很快,Royal 就显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