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巨(YAGOY)
icon
搜索文档
全球第二大无源电子元件供应商国巨拟本月 16 日开始协商收购芝浦
搜狐财经· 2025-06-07 23:49
公司收购动态 - 国巨宣布收购日本芝浦电子 双方将在6月16日于东京讨论潜在合作事宜 [1] - 国巨提出每股6200日元收购报价 高于竞争对手美蓓亚三美的5500日元报价 [1] - 收购完成后国巨承诺保留芝浦电子最先进技术在日本 并实施更严格技术管制 [1] - 国巨计划通过收购扩展AI和汽车领域市场 公司去年营收约40亿美元 [1] - 收购将为芝浦电子带来资源注入 增强研发能力并扩大设备投资 [1] 公司背景信息 - 国巨成立于1977年 是全球第一大芯片电阻及钽质电容制造商 第三大MLCC及电感制造商 [2] - 国巨在全球25个国家拥有29个行销服务据点 61座生产基地 20个研发中心 员工超40000人 [2] - 芝浦电子成立于1953年 是全球热敏电阻市场巨头 员工超4800人 年营收超320亿日元 [2] 战略规划 - 国巨希望通过战略合作帮助芝浦拓展欧美市场 [1] - 双方管理团队将于6月中旬在东京会面讨论收购细节 [1]
跨国巨头重拾内燃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3 02:17
跨国车企战略调整 - 通用汽车宣布投资8 88亿美元在纽约州托纳万达工厂投产新一代V8发动机 强调这是发动机工厂中最大单项投资 计划2027年部署于雪佛兰和GMC全尺寸皮卡及SUV车型 [2][3] - 本田将2021-2030财年电动化及软件领域投资额从10万亿日元缩减至7万亿日元 暂停加拿大电动汽车及电池工厂建设计划 推迟约两年 [4] - 本田计划到2030年实现360万辆全球销量 其中混动车型占220万辆 2027-2030年投放13款混动新车 [5] 内燃机技术投资动向 - 丰田 马自达 斯巴鲁共同承诺继续投资内燃机技术 开发与绿色替代燃料兼容的新型内燃机 丰田已启动开发项目 [7] - 梅赛德斯-奔驰推迟2025年电动汽车销量占比50%的目标 未来十年继续更新内燃机产品阵容 [10] - 大众集团调整战略 2/3资金投入电动化 1/3用于巩固燃油车竞争力 奥迪扩展混动产品线 保时捷放弃2030年电动车占比80%目标 [10] 战略调整驱动因素 - 通用汽车转向利润丰厚的皮卡及SUV业务 以抵消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业务亏损 特朗普政策取消电动汽车支持并加征关税 [3][4] - 本田2024财年净利润同比下降24 5% 2025年1-3月季度净利润暴跌87% 迫使公司转向混动确保基本盘 [6] - 行业面临电动化转型成本高企 盈利压力持续 市场需求变化导致战略再平衡 [11] 其他车企动态 - 凯迪拉克放弃2030年全面电动化目标 2030年后继续销售内燃机车型 [11] - 福特取消2030年欧洲全面电动化计划 决定继续投放燃油车型 [11] - Stellantis在南美投资60亿美元开发新车 包括灵活燃料发动机 [11]
跨国巨头飞利浦,为何沦为了“贴牌大王”?
36氪· 2025-05-19 11:18
在《南极人:我们不生产保暖内衣,我们只做吊牌批发商》一文中,正解局解读了利用贴牌赚钱的商业模式。 最近,有读者反映,跨国巨头#飞利浦 的很多产品,也是贴牌。 正解局查询了相关信息后发现,飞利浦的绝大多数产品都是由代工厂生产,部分品类甚至已被授权给了其他企业。 换言之,拿到授权的企业,直接在自己生产的产品上贴上飞利浦的牌子。 作为最为国人熟悉的国际品牌之一,飞利浦一度是"高档进口"、"质量保证"的代名词。 曾经的跨国巨头,为何沦为了"贴牌大王"? 此后,飞利浦不断拓展产品线。 1927年生产收音机,1939年推出电动剃须刀,1949年销售电视,1963年推出小型盒式磁带,1982年推出吐司机,1994年推出咖啡机,1997年与 索尼公司合作推出DVD,2018年推出空气炸锅…… 从来没有一个企业,像飞利浦这样,推出如此之多的家电。 因此,飞利浦被称为"小家电之王"。 飞利浦第一款剃须刀Philishave 7730 飞利浦的创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在多个行业树立了技术标杆,持续推动社会进步。 1891年,飞利浦在荷兰创立,靠生产碳丝灯泡起家,成为欧洲最大的碳丝灯泡生产商之一。 飞利浦的灯泡广告 越干越小 ...
除了美国,还有3个国家欠中国巨额债务,中国为什么不急着讨债?
搜狐财经· 2025-05-04 18:05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重要债权国,其与多个国家的债务关系引发关注,这些债务关系反映国际经济形势复杂性,也折射中国在全球战略布局中的多维角色,未来中国能否从债务中获足够回报以及如何处理债务关系值得思考 [2][23] 巴基斯坦债务情况 - 巴基斯坦是中国重要战略伙伴和“一带一路”重要合作国家,已欠中国超300亿美元债务,占其年GDP不足700亿美元的约十分之一 [4] - 巴基斯坦依赖中国军事、基础设施建设、能源项目和民生建设等援助,中国支持涵盖其各领域,如瓜达尔港开发等 [5][7] - 巴基斯坦经济状况堪忧,社会动荡、政治不稳定致经济发展停滞,财政压力大,债务问题逐年加剧 [7] - 瓜达尔港租赁协议为中国提供战略据点,增强中国在全球能源运输链话语权和印度洋地缘政治优势 [7][9] - 巴基斯坦债务增加,若无法按期偿还,中国可能陷入“债务陷阱”,是否继续加大支持或收回部分援助需战略考量 [9] 委内瑞拉债务情况 - 委内瑞拉石油储量全球最大,但因美国制裁、全球资本封锁、政治动荡和社会管理问题陷入经济困境 [11][12] - 委内瑞拉经济几乎崩溃,财政赤字、通货膨胀和贫困率高企,向中国债务增加,中国是其最大债权国之一,债务已突破500亿美元且可能上涨 [12][14] - 委内瑞拉用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产资源向中国抵押偿债,但国内政治和经济问题使其发展前景黯淡 [14] - 中国投资委内瑞拉回报可能来自资源利用与开发,但该国局势不稳定,中国投资面临政治和经济风险,债务能否按时偿还成收益关键 [15][17] 日本债务情况 - 日本是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经济停滞但实力雄厚,欠中国债务已突破850亿美元 [19] - 日本资源贫乏,依赖进口,中国是其主要供应商,为满足对中国制造产品需求,日本借款维持产业和经济增长 [19][21] - 日本经济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内债压力时形势脆弱,中国与日本债务关系中承受金融风险,如何处理值得思考 [21]
国巨冲并购 扩大规模
经济日报· 2025-04-28 23:31
公司战略方向 - 董事长陈泰铭提出2025年四大营运方针,首要目标是达成本年度营收及获利成长目标,同时管控费用并优化库存管理[1] - 公司计划通过并购扩大平台规模,近期已整合收购的高阶温度感测器事业部(Heraeus Nexensos GmbH)与高阶感测器事业体(Telemecanique Sensors)以发挥综效[2] - 扩展高阶市场并提升利基产品比重,优化产品组合与客户结构,专注未来科技应用领域如AI与电动车市场[1][2] 市场定位与竞争优势 - 公司是全球唯一同时在电阻、电容、电感三大被动元件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的电子零组件供应商,产品线已延伸至电路保护元件、无线元件与感测器[1] - 强调平台型企业特性,具备稳健性与韧性,能在全球经济与地缘政治动荡中保持灵活应对能力[1] - 深化欧美日高阶市场布局,提升市占率并强化全球策略伙伴关系[1][2] 运营管理 - 根据营收目标动态调整费用控管,采用弹性采购策略与产能规划以提升库存管理效率[1] - 持续推动有机成长与并购双轨策略,未来可能再度启动策略性并购[2] 行业机遇 - 瞄准AI与电动车市场的巨大商机,通过技术升级与产品组合优化抢占增量市场[1]
美国巨头发声:坚定不移服务中国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4-18 16:15
黄仁勋时隔3个月再次到访北京。 并且在会谈中表示,中国是英伟达非常重要的市场,希望将继续与中国合作。 这一次他是不再穿他常穿的皮衣,而是换了非常正式的西装领带,见了贸促会的领导人。 中国对黄仁勋多重要? 中国内地的营收占英伟达整个营收盘子的15.4% 是对英伟达是很大一块营收,也是很难舍弃的"蛋糕"。 但就在4月9日,美国特朗普政府突然宣布对英伟达H20芯片实施出口管制,这一下可把英伟达坑惨了。 黄仁勋手里现在压着一堆"阉割版"H20芯片,全是卖给中国市场的。 结果特朗普上来一刀,限制发牌不许卖给中国,几十亿美元的库存变废铁,他能不急? 公司不仅得取消订单,还得计提55亿美元的损失,股价也跟着暴跌了6.9% ,市值一夜之间就蒸发了超万亿人民币。 H20芯片作为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核心产品,给该区域贡献了80%以上的收入,差不多有45亿美元。 这禁令一出来,就相当于直接切断了英伟达在中国的主要收入来源。 有类似困扰的还有苹果。 为了减少损失,苹果几天前做了一件让很多人震惊的事情: 苹果公司租用货运航班从印度向美国紧急运送600吨 iPhone(或多达150万部),以应对美国的关税政策。 他可能没想到,8年之后,他 ...
法国巨头施耐德,靠什么跨越189年?
虎嗅· 2025-04-17 05:43
公司历史与转型 - 公司成立于1836年,从铸钢厂起家,历经钢铁、军火、电气三大行业转型,现为全球顶级电气企业[2][5] - 2024年公司员工超16万,年营收达2900亿人民币,总市值1200亿欧元[6][59] - 公司名称于1999年变更为施耐德电气,标志全面聚焦电气领域[52] 早期发展阶段(1836-1914) - 1836年欧仁·施耐德在兄长支持下建立勒克勒左工厂,3年内收回成本并成为家族新现金牛[9][11] - 1840年通过法国首艘蒸汽机船零部件进入军火领域,1843年改良蒸汽锤使生产效率提升10倍[12][13] - 1880年代引入托马斯炼钢法使钢产量十年增长470%,1889年参与埃菲尔铁塔建设[17][22] - 20世纪初成为欧洲第二大军火商,军火营收占比超50%[21] 两次世界大战时期(1914-1945) - 一战期间CA1坦克设计缺陷导致军事失败,但战后电器和水泥业务快速扩张[26][30][33] - 二战期间勒克勒左工厂遭盟军轰炸摧毁,数万员工伤亡[41][42] 战后重建与电气转型(1945-1999) - 1981年新任CEO迪迪埃推动战略转型,剥离非核心业务专注电气领域[49] - 1988-1992年连续收购TE电器、实快电力、梅兰日兰,奠定电气领域地位[50][51] - 1999年启动中国"掠夺式扩张"战略,通过合资并购建立本土化供应链[52][53] 全球化运营现状 - 当前低压电器市场份额约为第二名两倍,2003-2018年营收增长3倍、净利润增长6倍[58] - 2024年拟以1320亿美元市值收购Bentley Systems,或创法国收购史前十记录[59] - 面临中国正泰等本土品牌竞争压力,2006年侵权诉讼赔偿3.35亿元[61][62] 技术与管理特色 - 早期实施12小时工作制+8天带薪假+员工福利体系,1880-1895年劳动生产率提升120%[13][18] - 坚持"进化而非革命"理念,通过持续技术改良而非颠覆创新实现发展[67] - 建立完全本土化管理团队和市场反应机制,深度本土化供应链形成护城河[56][57]
因美纳缺席CMEF背后:一家美国巨头在中国“消失”样本
华夏时报· 2025-04-11 13:08
从上海制造基地的本土化雄心到北京协和医院的紧急换装,从股价40%的断崖式暴跌到华大智造56%的市占率狂 飙,这场由政策、资本与技术交织的产业变局,正在撕开中国基因测序产业"去依附化"的深层肌理。 当国产测序仪以补贴之手撬动万亿赛道,这场关于生命密码的话语权争夺战,已悄然划开新时代的序章。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张斯文 于娜 上海报道 全球基因测序霸主因美纳(Illumina)的"中国光环"正在急速黯淡。 当2025年CMEF展会的镁光灯照亮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时,这家曾占据中国市场半壁江山的美国巨头却悄然隐退。 两个月前,中国商务部将其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指控其"中断与中国企业正常合作"并采取多项制裁措施,因 美纳核心设备对华出口通道就此关闭。 《华夏时报》记者检索资料发现,因美纳最后一次露面是去年11月上海进博会上。 当时,这家公司携最新桌面式测序仪MiSeq™ i100系列进行全球首展、亚洲首秀。这一创新产品以其突破性的4小 时测序速度、操作便捷和高质量数据产出,为科研与临床研究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此外,因美纳还呈现了低、 中、高通量测序"旗舰款"产品阵容,并展示了最前 ...
英国巨头携手苹果!加码中国清洁能源
中国基金报· 2025-04-03 10:15
除了助力中国电网清洁化转型之外,该策略还将助力苹果公司实现"碳中和"目标。苹果致力于在2030年 实现全价值链的"碳中和",即在供应链和产品生命周期实现"碳中和"。 该策略的顾问施罗德绿衣(Schroders Greencoat)是全球最大的专注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转型基础设施的管 理团队之一。施罗德资本基础设施亚洲部门在中国可再生能源投资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已投资1.2吉瓦 (GW)的可再生能源基建资产,包括47个风能或太阳能项目。 【导读】英国巨头施罗德投资旗下公司携手苹果!加码中国清洁能源 4月3日,英国巨头施罗德投资旗下施罗德资本基础设施亚洲部门宣布,第二期中国可再生能源策略启 动,苹果公司已承诺向该策略投入约1亿美元作为锚定投资。该策略计划投向中国风能和太阳能资产的 后期开发和建设。 施罗德资本表示,基于苹果公司的锚定投资,该策略每年可为中国电网新增约55万兆瓦时(MW)的风能 和太阳能发电量。随着更多投资者的加入,该数值有望进一步增长。 蒂姆·库克:苹果中国供应链已有三分之二使用可再生能源 "中国的供应商在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领域的进展领先世界。"苹果公司首席运营官杰夫·威廉姆斯对深 化与中国供应商的合作 ...
李嘉诚暂缓港口交易,还有145天议价期,过期将赔付美国巨额罚金
搜狐财经· 2025-04-02 08:17
这位在资本市场以决策迅速、精准、果断而闻名的投资者,突然间按下了交易的暂停键。 如此核心资产的突然停售,无疑在全球供应链的心脏地带投下了一枚震撼弹。 那么,贝莱德集团为何愿意等待? 答案在于协议中的145天关键期限。 这背后所牵动的,不仅仅是巨额资产的较量,更隐含着一场国际商业领域的激烈争斗。 那么,这场交易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暗流涌动?让我们一同揭开表象,深入探讨其本质。 交易中止的背后:43个港口——亚洲航运的关键节点。 李嘉诚旗下公司于3月28日宣布暂缓签约,而这些港口绝非等闲之辈——它们掌控着亚洲12%的集装箱吞吐量,具有举足 轻重的地位。 其中,如新加坡的巴西班让码头、马来西亚的巴生西港等关键枢纽,每年处理的货物价值高达2.3万亿美元,这一数字相 当于日本全年GDP的40%,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更为关键的是,这些港口扼守着马六甲海峡、南海等战略要道,对于全球航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以巴生西港为例,预计2024年其集装箱吞吐量将突破1360万标箱,单日货物通关量峰值足以装满1.5万辆货运列车,其战 略价值可见一斑。 然而,暂缓并不意味着安全。 协议中隐藏着致命的"毒丸"条款:若7月23日仍未签约,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