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QCOM)

搜索文档
新股消息 | 博泰车联网通过港交所聆讯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为第一大营收来源
智通财经网· 2025-09-14 22:58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中国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 主要为OEM和一级客户提供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及网联服务 [2] -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业务收入绝对金额及占总收入百分比均持续增长 [2] - 按2024年出货量计 公司是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解决方案第三大供应商 市场份额达7.3% 前两大供应商市场份额分别为21.7%和10.4% [2] - 核心产品为域控制器 客户可灵活选择集成解决方案 将域控制器与操作系统及硬件组件相结合 [3] 行业发展趋势 - 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行业规模预计从2024年1,290亿元增长至2029年2,995亿元 复合年增长率达18.4% [3] - 中国OEM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正向开发具有先进智能功能的高端汽车转变 推动智能座舱解决方案需求增长 [3] - 智能座舱是汽车智能化转型必要组成部分 可为用户提供直观具象化的智能技术体验 [2] - 高端和新兴汽车品牌消费者日益追求更佳车内体验 推动行业智能化转型和智能座舱价值提升 [2] 财务表现 - 2022年收入12.18亿元 2023年14.96亿元 2024年25.57亿元 2025年前5个月7.54亿元 [5] - 2022年亏损4.52亿元 2023年亏损2.84亿元 2024年亏损5.41亿元 2025年前5个月亏损2.2亿元 [5] - 毛利率2022年14.1% 2023年15.4% 2024年11.8% 2025年前5个月13.1% [6] - 研发成本占比从2022年22.8%下降至2024年8.1% 2025年前5个月为13.0% [6] 供应链与运营 - 高度依赖高通SoC芯片 2022年采购价值占比67.3% 2023年44.2% 2024年87.0% 2025年前5个月80.5% [3] - SoC采购量占比2022年54.9% 2023年56.6% 2024年68.3% 2025年前5个月63.9% [3] - 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由域控制器连接多种设备 包括显示屏 T型盒 摄像头 麦克风 扬声器 电线和天线等 [2]
QUALCOMM Incorporated (QCOM) and BMW Launches Snapdragon Ride Pilot, A Next-Generation Automated Driving System
Yahoo Finance· 2025-09-12 14:58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与宝马合作三年后于2025年9月5日推出下一代自动驾驶系统Snapdragon Ride Pilot [2] - 新系统采用Snapdragon Ride SoCs芯片和共同开发的AD软件栈 提供从NCAP合规到L2+级双手脱离驾驶及城市导航功能 [3] - 系统已在60多个国家完成验证 预计2026年扩展至100多个国家 具备AI感知 情境感知决策和网络安全功能 [4] - 系统支持OTA在线升级 为汽车制造商提供可扩展 可定制的解决方案 [4] 技术战略方向 - 公司专注于开发AI驱动 低功耗计算与连接平台 支撑全球下一代消费体验 商业解决方案和数字化转型 [5] - Ride Pilot系统融合人工智能感知技术与上下文感知决策能力 强调安全优先的自动驾驶特性 [3][4] 投资价值定位 - 公司被列入11支最佳Roth IRA养老账户投资标的清单 [1] - 公司被评为最佳Roth IRA养老账户股票之一 [5]
费城半导体指数小幅高开,美光科技涨超3%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2 13:46
半导体行业指数表现 - 费城半导体指数小幅高开 [2] 公司股价变动 - 美光科技涨超3% [2] - AMD涨近1% [2] - 博通涨近1% [2] - Arm跌超1% [2] - 高通跌近1% [2]
费城半导体指数小幅高开
格隆汇APP· 2025-09-12 13:44
股价表现 - 美光科技股价上涨超过3% [1] - AMD和博通股价均上涨近1% [1] - Arm股价下跌超过1% [1] - 高通股价下跌近1% [1]
高通Chris Longman:高通等众多公司都受益于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环球网· 2025-09-12 08:47
公司研发投入与专利布局 - 高通每年将营收约20%投入研发 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美元[3][6] - 公司在全球拥有超过16万项授权专利和专利申请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稳居在华外企前列[3][6] - 公司成立40周年 与中国移动产业合作达30周年[3][5] 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进程 - 移动通信技术演进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研究、标准制定和商业化 前两阶段需大量资金投入且回报不确定[3][7] - 标准制定过程需满足下一代技术需求 如数据传输速率和可靠性等重大进展[9] - 商业化阶段通过标准必要专利(SEP)许可获得回报 通常发生在发明问世多年后[3][10] 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 专利可执行性是支持创新者前期投入的重要考量 中国专利法日益体现对创新价值的认可[4][10] - 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决心和长期战略规划令公司印象深刻[4][11] - 强有力的专利权保护是促成最佳技术标准和技术进步的关键途径[3][10] 未来技术领域合作 - 公司正与合作伙伴共同把握"人工智能+"和5G/6G连接技术机遇[5] - 持续扩大在华知识产权布局和投入 中国是保护发明价值的重要司法管辖区[4][11] - 致力于助力中国合作伙伴在6G和AI时代国内外市场取得更大成功[4][11]
高通钱堃:以技术创新为引擎,构建支撑数字时代产业发展的关键能力底座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03:32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专注于无线通信和移动计算技术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引擎 构建支撑数字时代产业发展的关键能力底座 [1][6] - 公司商业模式为"发明、分享、协作" 通过技术许可和芯片产品分享创新成果 与产业伙伴合作将技术推向市场 [2][7] - 公司累计研发投入超过1000亿美元 拥有业界领先的专利组合 包括16万项授权专利和专利申请 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7] 技术发展与布局 - 6G标准化已正式启动 被定义为面向AI时代的"通信革命" 将重新定义终端交互和产业赋能形态 [1][6] - 公司正将无线连接 高性能低功耗计算和终端侧AI扩展到AI手机 AI PC 扩展现实和智能网联汽车等终端领域 [1][7] - 专为终端侧AI打造的骁龙8至尊版旗舰平台已支持超过180款终端设计 涵盖多家中国领先手机厂商 [2][9] 中国市场合作成果 - 公司深耕中国市场30年 与中国移动生态企业保持紧密合作 共同把握"人工智能+"和5G/6G技术机遇 [2][7] - 骁龙数字底盘已支持超过210款中国汽车品牌车型 座舱平台和Ride平台支持十多家中国汽车品牌和一级供应商 [2][9] - 通过"5G领航计划"助力中国手机厂商占据全球5G手机市场超过50%份额 [8][9] 产业环境与知识产权 - 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1位 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 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连续两年全球第一 [3][10] - 知识产权保护对鼓励国内创新 吸引外企投资和构建开放创新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5][10] - 公司希望与中国企业共同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氛围 助力其成为国内外市场引领者 [5][10]
高通夏权:让连接与智能技术赋能更多产业
人民网· 2025-09-12 02:20
公司技术积累与业务布局 - 公司在连接领域拥有40年技术积淀 在计算领域有近20年高性能低功耗计算探索经验 在AI领域具备15年技术融合经验[2] - 通过先进连接技术 高性能低功耗计算及边缘侧AI技术 为消费终端 汽车 工业 网络及边缘设备提供支持[2] - 今年适逢公司成立40周年 深耕中国市场30周年 始终秉持技术创新与生态合作并重理念[2] 人工智能领域合作成果 - 通过骁龙8至尊版等平台赋能手机终端侧AI本地运行 已支持超过180款终端设计[2] - 打造骁龙X系列计算平台 已有超过85款搭载该平台的PC产品发布或开发中 并与ISV伙伴积极协作[2] - 在汽车领域 骁龙数字底盘已支持超过210款中国汽车品牌车型[2] - 在物联网领域 通过《物联网应用案例集》展示与70多家合作伙伴的成功案例 助力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2] 5G广播技术合作展示 - 公司参与"全球服务贸易联盟形象展" 重点展示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科学研究院 四川省广播电视局合作推出的5G广播电视系统[3] - 在广播技术与通信融合趋势下 发挥5G广播电视核心技术研发和标准贡献的引领作用 为传统广播电视注入数字活力[3] 未来发展战略 - 将继续深化与合作伙伴在技术研发 应用推广等方面的协作 让连接与智能技术赋能更多产业[3] - 积极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交流 为服务贸易及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贡献力量[3]
QUALCOMM (QCOM) Expands its Collaboration with Google Cloud
Yahoo Finance· 2025-09-11 16:49
公司业务动态 - 高通与谷歌云扩大合作 利用代理人工智能提升车载体验 [1] - 合作整合谷歌云汽车AI代理与高通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 [2] - 目标为汽车制造商构建多模态AI代理 支持边缘设备与云端协同运行 [2] - 技术支持导航、媒体和车辆控制等关键应用场景 [3] - 通过优化参考架构和预构建工具缩短开发时间 [3] 技术合作背景 - 双方自2016年起开展汽车领域合作 始于骁龙平台嵌入式安卓系统 [4] - 专注于开发基础无线技术 包括3G、4G和5G标准 [4] - 业务涵盖移动设备、汽车系统、物联网和网络产品的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软件供应 [4] 市场定位 - 公司被列为市盈率最低的蓝筹股投资标的之一 [1] - 合作致力于实现超越简单指令的对话式个性化交互体验 [3]
2025服贸会|数智互通成全球服贸包容发展新引擎
北京商报· 2025-09-11 14:35
峰会主题与背景 - 2025全球服务贸易企业家峰会以"数智驱动包容发展"为主题 聚焦人工智能对服务贸易的影响和全球包容发展诉求 [1] - 数字技术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 但数字鸿沟、贸易保护等因素加剧了服务贸易发展的不确定性 [1] - 高通公司、阿斯利康等企业代表分享了数智技术赋能行业发展的实践与前景 探讨数智化促进服务贸易包容发展的路径 [1]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 中国服务贸易2012年以来年均增长6.7% 2024年总额突破万亿美元 规模全球第二 [3] - 可数字化交付服务出口达2327.1亿美元 占比超过50% [3] - 服务贸易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成为全球经济重要支柱和国际贸易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 [4] 政策试点与开放举措 - 商务部发布《支持北京市率先试行世贸组织〈电子商务协定〉工作方案》 北京作为全国唯一试点城市 [3] - 该协定是WTO首个全球性数字贸易规则 中国通过此举展现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 [3] - 协定实施将为全国推广奠定基础 并为其他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3]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 全球服务贸易包容发展需要加强数字基础设施扩容提质与互联互通 [5] - 需协助发展中国家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支持数字化平台建设 [5] - 推动服务贸易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5]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人工智能加速推动服务贸易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场景创新 [5] - 基于AI的预测性分析工具帮助企业战略规划 提升业务韧性、效率和创新能力 [7] - 降低跨境服务交付成本 但企业间技术获益存在不平等现象 [7] 产业生态重构 - 未来人工智能将采用混合式AI架构 在云端、边云和终端侧协同运行 [7] - AI将成为所有层级智能手机标准配置 具备AI功能的个人电脑将更加经济实惠 [7] - 车载智能体AI和智能眼镜等产品成为市场热点 [7] 组织机制建设 - 全球服务贸易联盟组建数字经济委员会和航空业委员会 [5] - 旨在发挥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对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 有效汇聚行业资源 [5] - 提升联盟服务能力 [5] 包容性发展要求 - 需摒弃碎片化发展和孤立决策 释放AI技术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潜力 [6] - 确保所有企业能够实现数字化转型 包括获得可负担的数字基础设施和具备数字技能的人才 [7] - 需要支持创新的监管环境 [7] 服务贸易价值 - 服务贸易增长重塑贸易运作模式 显著改善商品贸易整体前景 [4] - 为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更多商业机遇 [4] - 带动服务业自身发展 成为国际贸易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 [4]
智能汽车:颠覆式革新,供给创造需求
爱建证券· 2025-09-11 12:36
行业投资评级 - 汽车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 [1] 核心观点 - 预计当前至明年是汽车高阶智驾技术成熟度、政策法规、用户接受度与商业模式共同突破的窗口 建议重视汽车智能化 [6] - 智能化对汽车行业的改造贯穿产业全链条 核心变革体现在产业逻辑重构、商业模式颠覆、竞争格局分化、产品定义革新 [6] - 整车方面 具备大模型及算力全栈自研能力的头部车企或成为智能化最直接、最全面的受益者 [6] - 零部件方面 能从单独零部件或功能模块发展为完整系统解决方案 建立Tier0.5能力的自主零部件企业或从智驾座舱产业链参与者向定义者跃迁 [6] - 营运方面 Robotaxi等智慧出行新商业模式或随高阶自动驾驶技术方案的发展成熟而加速落地 [6] 智能汽车:颠覆式革新,供给创造需求 - 智能化渐成车企"生存项" 正从导入期跨入成长期 预计2025-2030年智能汽车将快速上量 [11] - 2030年中国市场智能汽车销量将远超3000万辆 [15] - 汽车智能化围绕智驾从低阶到高阶技术发展主线展开 当前处于从高级辅助驾驶到高阶自动驾驶的过渡阶段 [16] - 25H1新能源车L2及以上的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超过80% AEB自动紧急制动装车率67% 全速域ACC自适应巡航达59% ALC自动变道装车率接近30% APA自动泊车装车率达44% [19] - 预计2026年高阶自动驾驶渗透率开始加速提升 L4-L5预计将在2027-2028年开始实质突破 [22] - 到2030年 中国乘用车部署的驾驶自动化解决方案中将有80%以上是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22] - 高阶智驾技术路线的演进已经经历规则驱动、感知端AI化、端到端控制 最终将通往具身智能 [27] - 智驾系统可划分为云端、车端算法平台和车端硬件三大层次 各层级能够独立迭代升级 [29] - 智驾系统的价值链主要由上游供应商、主要组件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一级供应商和OEM汽车制造商组成 [32][33][34] 上游零部件:算力构筑基础,功能创造增量 - 智能汽车电子电气架构正在从分布式向集中式演进 [45] - 域控制器替代分散独立控制器 提高系统集成度 [48] - 成本导向是跨域融合的主要驱动力 融合方案最高降本超过20% [51][53] - 智能汽车域控制器的产业生态呈现清晰的三级分工体系 由上游芯片供应商、中游域控制器集成商和下游整车制造商构成 [57] - 智能化带动智能汽车算力配置的升级 高算力也是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用户体验的基础保证 [64] - SoC算力芯片市场短期将维持多强并存各有优势的格局 [67] - 车企通过SoC自研或深度合作以确保智能汽车核心技术可控 [69] - 智驾SoC的自主替代有望先于座舱SoC在市场份额上获得提升突破 [72] - 智驾与座舱SoC的融合是技术发展方向 [78] - 国内车载SoC的智驾座舱融合方案正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 [80] - 线控底盘受益于智能汽车的发展 根据智驾需求对传统底盘进行了深度革新 [90] - 政策持续引导支持线控底盘相关产业加速规模发展 [91] - 智能汽车底盘处于从部分线控向全面线控发展阶段 [93] - 线控制动当前的主流方案为EHB电子液压制动 [98] - 智能汽车悬架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从被动到主动 从机械到电控 从单一到集成的演进路径 [102] 中游整车:跨界新造车企业引领并受益智能化 - 具备大模型及算力全栈自研能力的头部车企或成为智能化最直接、最全面的受益者 [6] - 首先突破高阶自动驾驶的头部车企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将会拉大 最终形成头部集中的行业格局 [6] - 预计跨界造车新势力及深度绑定的华为合作车企或先受益 [6] - 新势力全栈自研和架构创新较为突出 [63] 下游运营:基于高阶智驾的商业模式加速落地 - Robotaxi等智慧出行新商业模式或随高阶自动驾驶技术方案的发展成熟而加速落地 [6] - 未来1-2年 随着硬件成本下降、车队规模扩大和用户习惯养成 Robotaxi有望从技术验证转向规模化盈利 [6] - 看好高阶自动驾驶方案领先的车企及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受益Robotaxi商业化落地 [6] 投资要点 - 建议重视汽车智能化 [6] - 整车方面关注具备大模型及算力全栈自研能力的头部车企 [6] - 零部件方面关注能从单独零部件或功能模块发展为完整系统解决方案 建立Tier0.5能力的自主零部件企业 [6] - 营运方面关注Robotaxi等智慧出行新商业模式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