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佳伟创(300724)

搜索文档
捷佳伟创高管股东集体减持,暗示股价加速赶顶?
第一财经· 2025-09-07 09:33
股东减持情况 - 股东李时俊拟减持300万股 占总股本0.8649% 按最新收盘价106.7元测算套现约3.2亿元 [2] - 李时俊自2021年11月以来累计减持464.99万股 已套现6.68亿元 若本次顶格实施累计套现金额将逼近10亿元 [1][4] -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于7月至9月初合计减持291.42万股 套现2.33亿元 其中实际控制人余仲减持253.4万股套现2.04亿元 [1][4] 股价表现与市场背景 - 公司股价年内涨幅超70% 8月25日至9月5日两周内上涨约37% 9月4日盘中创2023年6月以来最高价 总市值达370亿元 [1][2] - 光伏产业链价格企稳反弹 行业自律减产推动市场交易反转逻辑 电池片出口增长带动设备需求 [1][6] 公司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3.72亿元 同比增长26.4% 归母净利润18.3亿元 同比增长49.26% 均创上市以来同期最好水平 [6] - 第二季度营收42.73亿元 同比增长5.66%环比增长4.23% 归母净利润11.22亿元 同比增长73.22%环比增长58.47% [6] - 收入结构以工艺设备为主占比83% 自动化设备占比12% 海外收入占比24% [6] 行业动态与技术布局 - 公司覆盖TOPCon/HJT/XBC/钙钛矿等多条技术路线 目前为TOPCon电池主流供应商 并拓展半导体与锂电装备领域 [5] -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上调至570-630GW 增长主要来自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 N型技术迭代催生结构性设备需求 [7] - 行业面临产能出清挑战 7月以来价格较二季度明显上涨 技术迭代加速导致TOPCon/HJT/钙钛矿路线竞争加剧 [7]
钙钛矿产线代建是门好生意吗
经济观察报· 2025-09-07 09:20
钙钛矿整线技术服务市场现状 - 今年披露的钙钛矿整线技术服务采购项目已超5个且数量持续增加 [1][3] - 提供该服务的企业分为两类:已搭建量产线的钙钛矿创业企业(如仁烁光能、极电光能)和光伏设备企业(如捷佳伟创、迈为股份) [2] - 潜在客户包括计划转型的传统企业、产业资本、创业企业及部分高校科研院所 [2] 钙钛矿代建模式需求驱动因素 - 企业缺乏技术积累但希望缩短时间成本与试错成本以抢占市场 [10] - 拥有落地产线是获得地方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化投融资的先决条件 [10] - 技术服务费用从百万元到数千万元不等且账款回收难度低于设备销售 [10] 产线建设成本与产能规模 - 投建一条吉瓦级钙钛矿产线(含厂房)成本约8亿元至10亿元 [4][11] - 当前国内钙钛矿产品年出货量约百兆瓦级但GW级产线开始出现 [4] - 头部光伏企业目前多建设10兆瓦级研发线而非大规模产线 [11] 钙钛矿技术特性与产业化挑战 - 钙钛矿理论光电转换效率高且成本仅为晶硅光伏三分之一 [2] - 产线依赖原材料化学配方 已有成百上千种材料导致设备工艺复杂度高 [6] - 当前工艺未统一标准化 设备以半定制化为主且设备间联通性不足 [6][7] 设备与材料环节的产业化瓶颈 - 设备厂商研发成本高但单一客户订单难以覆盖 导致毛利率不低但盈利有限 [8] - 材料成本在组件单瓦成本中占比居高不下 降本需更多市场参与者投入 [8] - 头部设备厂商推出整线解决方案进度缓慢 如迈为股份拟募资20亿元建设年产20套设备项目 [7] 代建模式的商业逻辑与风险控制 - 代建模式可帮助钙钛矿企业增加收入并吸引更多资本进入赛道 [11][12] - 当前产线建设采用预收款模式 合同分阶段收款并留存5%-10%质保金 [12] - 该模式曾推动光伏行业产能扩张但导致价格下跌和应收账款问题 [12] 头部企业对钙钛矿的技术路线选择 - 头部晶硅企业更倾向布局钙钛矿与晶硅叠层工艺 目前仍处实验室阶段 [11] - 晶科能源认为钙钛矿产品稳定性问题需2-3年解决 隆基绿能表示叠层技术可靠性显著进步 [11] - 钙钛矿产品在集中式光伏电站尚未建立价格优势 企业正探索细分场景出货 [11]
光储“牛股”捷佳伟创股东减持计划接连不断 股价一个多月内接近翻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16:08
股东减持计划 - 特定股东李时俊计划减持不超过300万股 占总股本0.8649% [2] - 高管金晶磊计划减持5600股 占总股本0.0016% [2] - 高管谭湘萍计划减持5000股 占总股本0.0014% [2] - 三名股东合计减持不超过301.06万股 减持方式均为集中竞价 [2] - 李时俊减持区间为2025年9月11日至12月10日 其他高管减持区间为2025年9月29日至12月28日 [3] 股东背景信息 - 李时俊为公司联合创始人 曾担任董事兼总经理等要职 [3][4] - 其拟减持股份来源包括IPO前已发行股份及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获授股份 [4] - 历史减持记录显示 李时俊在2021年11-12月期间减持88.85万股 套现金额近1.1亿元 [4] - 另外两名高管2024年薪酬分别为165.88万元(金晶磊)和64.97万元(谭湘萍) [6] 公司股价表现 - 当前股价106.7元 市值371.01亿元 [2] - 8月1日至9月5日期间累计涨幅达93.44% 接近翻倍 [6] - 单日涨幅5.65% 换手率17.77% 成交金额53.39亿元 [5] 公司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收83.72亿元 同比增长26.41% [7] - 归母净利润18.3亿元 同比增长49.26% [7] - 东吴证券上调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25.4亿元(原值21.4亿元) [7] - 光伏设备实现TOPCon/HJT/钙钛矿全技术路线覆盖 并拓展半导体及锂电领域 [7]
9月5日增减持汇总:贵州茅台增持 同花顺等24家公司减持(表)





新浪证券· 2025-09-05 14:12
上市公司增持情况 - 贵州茅台控股股东茅台集团获得农业银行不超过27亿元人民币增持贷款承诺函 [1][2] 上市公司减持情况 - 奥海科技股东吉安奥悦计划减持不超过700万股公司股份 [1][2] - 瑞鹄模具股东奇瑞科技计划减持不超过3%公司股份 [1][2] - 光华科技部分高管拟合计减持不超过477.81万股公司股份 [1][2] - 开普检测副总经理王伟、宋霞计划减持公司股份 [1][2] - 利仁科技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过3%公司股份 [1][2] - 同花顺控股股东易峥及股东凯士顺拟合计减持不超过0.26%公司股份 [1][2] - 科创新源实控人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过14.15万股公司股份 [1][2] - 联泓新科股东联泓盛拟减持不超过0.78%公司股份 [1][2] - 飞马国际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计划减持公司股份 [1][2] - 长江材料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能鹰计划减持不超过3%公司股份 [1][2] - 捷捷微电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计划减持股份 [1][2] - 捷佳伟创股东及高管计划减持公司股份 [1][2] - 科拓生物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过5%公司股份 [1][2] - 诚达药业股东拟减持不超过7.27%公司股份 [1][2] - 华伍股份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拟减持不超过3%公司股份 [1][2] - 金帝股份部分董事、高管计划减持股份 [1][2] - 伟时电子控股股东渡边庸一拟减持不超过3%公司股份 [1][2] - 科威尔股东拟合计减持不超过2.34%公司股份 [1][2] - 炬芯科技员工持股平台拟减持不超过87.58万股公司股份 [1][2] - 孚能科技股东江西立达等拟减持不超过2%公司股份 [1][2] - 联合水务股东UW Holdings Limited拟减持不超过3%公司股份 [1][2] - 华银电力股东湖南赣渡拟减持不超过1%公司股份 [1][2] - 冠豪高新股东粤创投计划减持不超过1%公司股份 [1][2] - 康辰药业控股股东刘建华计划减持不超过3%公司股份 [1][2]
光伏产业迎来全面拐点龙头股引领价值重估新周期
新浪财经· 2025-09-05 13:32
行业整体复苏与拐点 - 光伏行业在2025年迎来从价格竞争向价值重构的关键转折 上半年呈现显著复苏 重点企业业绩亮眼 [1] - 行业基本面全面改善 主产业链价格体系回归理性周期波动模式 硅料到组件环节经历价格触底和主动去库存后迎来拐点 [2] - A股光伏设备板块70家上市公司中近半数披露半年报或业绩预告 业绩向好态势明显 [3] - 多晶硅料价格自2025年7月起持续回升 N型复投料成交价突破5万元/吨 [3] - 2025年1-7月国内新增光伏装机223.25GW 同比增长81% CPIA预测2025年国内新增装机达270-300GW 同比增长约3% [3] 政策驱动与市场秩序优化 - 政策引导市场秩序优化 通过遏制无序产能扩张和技术标准规范缓解价格恶性竞争 [3] - 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6月27日实施 禁止硅料和组件以低于现金成本价格销售 [4] - 中央财经委员会和工信部7月初和8月中旬相继发声 强调治理低价无序竞争和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4] - 政策鼓励技术创新与兼并重组 与头部企业战略高度契合 [4] - 海外市场需求强劲 CPIA预计2025年海外新增光伏装机超300GW 同比增长约25% [4] 硅料环节投资机会 - 硅料环节盈利修复最为显著 多晶硅n型复投料成交价格区间4.5-5.2万元/吨 最高涨幅达3.37% 价格连续8周上扬 [5] - 通威股份是全球硅料龙头企业 手握全球30%高纯晶硅市场份额 多晶硅实现销量16.13万吨 [6] - 通威股份现金成本约3.8万元/吨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货币资金与交易性金融资产332.29亿元 [6] 硅片环节技术趋势 - 硅片环节经历技术路线切换 2025年N型硅片渗透率超90% P型退出主流市场 [7] - 隆基绿能是全球光伏组件龙头 HPBC电池效率突破26% 硅片出货量占全球35% N型硅片溢价0.03元/片 海外收入占比超50% [7] - TCL中环在210mm硅片市占率超70% 设备自制率提升至60% 单位折旧成本较同行低0.02元/片 [7] 电池片环节技术发展 - 2025年TOPCon电池产能967GW占比83% 头部企业通过技术提升效率至26.5% [8] - 晶科能源是N型TOPCon技术领跑者 量产效率超25% TOPCon电池产能全球第一达50GW 海外收入占比超60% N型组件溢价0.08元/W [8] - 爱旭股份ABC电池量产效率26.2% 组件溢价0.12元/W [8] 组件环节竞争格局 - 组件环节技术差异化竞争明显 N型组件占比超70% [9] - 隆基绿能HPBC组件功率达720W 天合光能210R组件通过TÜV认证 溢价0.05-0.08元/W [9] - 天合光能是210大尺寸组件倡导者 210R组件功率达750W 东南亚基地产能占比50% [9] - 晶澳科技一体化组件龙头 DeepBlue 4.0组件效率24.4% 中东市场市占率提升至25% N型组件海外溢价0.12元/W [9] 辅材与设备环节优势 - 辅材环节格局优化明显 N型组件对POE胶膜渗透率提升至60% 光伏玻璃双寡头格局稳固 [10] - 福斯特是光伏胶膜龙头 全球市占率超50% POE胶膜产能扩至15亿平 2025年Q3净利润同比增长40% [10] - 福莱特与信义光能占全球光伏玻璃超50%份额 1.6mm超薄玻璃量产良率92%+ 降组件BOS成本0.08元/W [10] - 捷佳伟创是HJT设备核心供应商 TOPCon设备市占率超50% 钙钛矿PVD设备通过认证 [10] - 迈为股份HJT整线设备市占率超80% 钙钛矿叠层电池设备完成中试线交付 订单能见度至2026年 [10] 光储融合与新增长点 - 储能领域爆发式增长成为行业复苏核心驱动力 光伏+储能系统配套需求提升 [12] - 阳光电源是全球储能系统龙头 储能逆变器全球市占率35% 光伏逆变器市占率稳居前三 海外收入占比提升至60% [12] 行业重要会议 - 9月10-12日包头硅业大会聚焦上游原材料和能耗标准 [16] - 9月15-17日光伏产业大会聚焦全产业链和新技术讨论 [16]
捷佳伟创:股东李时俊、金晶磊、谭湘萍计划减持公司股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12:30
核心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李时俊持有公司股份约907万股(占总股本比例2.61%)计划在2025年9月11日至12月10日期间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300万股(占总股本比例0.8649%)[1] - 高级管理人员金晶磊持有公司股份约2.26万股(占总股本比例0.0065%)计划在2025年9月29日至12月28日期间减持不超过5600股(占总股本比例0.0016%)[1] - 高级管理人员谭湘萍持有公司股份约2.02万股(占总股本比例0.0058%)计划在同一期间减持不超过5000股(占总股本比例0.0014%)[1] 公司业务构成 - 2024年度营业收入完全来源于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业务(占比100.0%)[2] 市值情况 - 公司当前市值为371亿元[3]
捷佳伟创:股东、高管拟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301.06万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9-05 12:07
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李时俊计划在3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300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0.86% [1] - 高级管理人员金晶磊计划在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5600股 [1] - 高级管理人员谭湘萍计划在15个交易日后的3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5000股 [1]
捷佳伟创(300724.SZ):股东李时俊拟减持不超0.8649%股份
格隆汇APP· 2025-09-05 12:02
股东减持计划 - 股东李时俊计划减持不超过300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0.8649% 减持期间为2025年9月11日至12月10日[1] - 高管金晶磊计划减持不超过5,600股 占总股本比例0.0016% 减持期间为2025年9月29日至12月28日[1] - 高管谭湘萍计划减持不超过5,000股 占总股本比例0.0014% 减持期间为2025年9月29日至12月28日[1] 减持方式与限制 - 所有减持均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实施[1] - 高管减持将遵守窗口期禁止交易规定[1] - 李时俊减持需在公告披露后3个交易日启动 高管减持需在15个交易日后启动[1]
捷佳伟创(300724.SZ)股东及高管拟合计减持不超0.87%股份
智通财经网· 2025-09-05 11:52
股东减持计划 - 公司股东李时俊及高级管理人员金晶磊、谭湘萍拟合计减持不超过0.87%股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