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佳伟创(300724)

搜索文档
捷佳伟创(300724) - 关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一致行动人减持计划期限届满的公告
2025-09-10 09:42
减持计划 - 蒋泽宇计划2025年6 - 9月减持,集中竞价不超968,000股(占0.28%),大宗不超5,203,000股(占1.50%)[2] - 集中竞价7 - 8月,均价61.48元/股,减持968,000股(占0.28%)[3] - 大宗交易7 - 9月,均价56.53元/股,减持4,657,000股(占1.34%)[3] 持股情况 - 减持前蒋泽宇持股14,225,326股,占4.10%[5] - 减持后持股8,600,326股,占2.48%[5] 其他说明 - 减持未违规,与计划一致,不影响控制权和经营[6]
股价回暖业绩亮眼,光伏巨头捷佳伟创多名股东高管减持
南方都市报· 2025-09-10 06:36
股东及高管减持 - 公司特定股东李时俊及两名副总经理金晶磊、谭湘萍计划减持股份 李时俊拟减持不超过300万股(占总股本0.8649%) 金晶磊拟减持5600股 谭湘萍拟减持5000股 减持方式均为集中竞价 [1] - 以9月5日收盘价106.70元计算 三位股东及高管拟减持股票市值分别约为3.2亿元、60万元和53万元 [1] - 李时俊为公司联合创始人 自2021年11月以来累计减持464.99万股 合计套现约6.68亿元 [2] -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于7月至9月初完成减持 合计减持291.42万股 套现总额2.33亿元 [2]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于9月4日触及118.93元高点 创近两年新高 但当日收盘跌超10% [1] - 7月31日至9月4日期间股价从55.16元攀升至118.93元 涨幅超过100% [2] - 减持公告发布后股价连续两日下挫 截至9月9日收盘报95.23元(单日跌幅3.91%) 总市值331.13亿元 [3]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3.72亿元 同比增长26.4% 归母净利润18.3亿元 同比增长49.26% [3] -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行业订单增加及在手订单持续验收转换 [3] 行业动态 - 光伏行业处于深度调整阶段 全产业链供需错配导致短期需求承压 市场竞争加剧 [3] - 海外组件产能扩张带动光伏电池片出口增长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动可再生能源需求 [3]
捷佳伟创:碳化硅高温热处理设备已发货给行业头部客户
新浪财经· 2025-09-09 11:44
业务进展 - 半导体清洗设备不断获得新订单 [1] - 碳化硅高温热处理工艺设备已发货给行业头部客户 [1] 研发动态 - 持续研发其他半导体及泛半导体相关设备 [1]
股价回暖业绩亮眼,光伏巨头捷佳伟创多名股东高管减持
南方都市报· 2025-09-09 11:29
股东减持计划 - 自然人股东李时俊计划减持不超过300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0.8649% 减持时间为2025年9月11日至12月10日 按106.70元收盘价计算市值约3.2亿元 [2] - 副总经理金晶磊计划减持5600股 副总经理谭湘萍计划减持5000股 按106.70元收盘价计算市值分别为60万元和53万元 [2] - 李时俊为联合创始人 自2021年11月以来累计减持464.99万股 已套现约6.68亿元 [3] 控股股东减持情况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余仲、恒创汇业、弘兴远业、鼎佳汇业于7月至9月初分别减持253.4万股、23.53万股、5.54万股和8.95万股 [3] - 合计套现2.33亿元 其中余仲套现2.04亿元 恒创汇业套现1740.3万元 弘兴汇业套现521.4万元 鼎佳汇业套现643.3万元 [3] 股价表现 - 9月4日股价触达118.93元近两年新高 当日收盘跌超10% 9月5日收盘价106.70元 [2] - 7月31日至9月4日期间股价从55.16元攀升至118.93元 涨幅翻倍 [3] - 减持公告发布后股价连续下挫 9月9日收盘报95.23元 较9月5日下跌10.7% 总市值331.13亿元 [5]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3.72亿元 同比增长26.4% 归母净利润18.3亿元 同比增长49.26% [4] - 业绩增长主要源于在手订单持续验收转换为收入 海外组件产能扩张带动光伏电池片出口增长 [4] 行业环境 - 光伏行业处于深度调整阶段 全产业链供需错配导致短期需求承压 企业经营和现金流承压 [4] -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动海外光伏市场发展 技术迭代加速促进行业订单增长 [4]
捷佳伟创(300724) - 关于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存续期即将届满的提示性公告
2025-09-09 10:16
员工持股计划数据 - 截至2022年4月29日累计买入1,513,200股,占总股本0.43%,成交87,211,913.67元,均价57.63元/股[1] - 截至公告披露日持有100,000股,占目前总股本0.0288%[3] 员工持股计划时间 - 存续期36个月,2026年3月10日届满[1][2] - 2025年2月通过展期议案[3] 员工持股计划规则 - 存续期届满前2个月可经同意并审议延长[5] - 设立后变更需经同意并审议通过[6] - 期满自行终止,满足条件可提前终止[7] - 届满前由管理委员会决定是否卖股[4] 其他 - 公司将关注进展并及时披露信息[8]
捷佳伟创跌2.01%,成交额12.93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67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9-09 03:17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9日盘中股价下跌2.01%至97.11元/股 成交额12.93亿元 换手率4.58% 总市值337.66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67亿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9.11%和16.11%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5.03%和30.95%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56.60% 近5日/20日/60日分别变动-12.12%/44.59%/89.48% [1] - 8月1日龙虎榜净买入2.33亿元 买入总额7.05亿元(占比22.25%)卖出总额4.72亿元(占比14.90%)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7.55万户 较上期增长17.82% 人均流通股3802股 较上期减少15.12%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新进第四大流通股东 持股839.46万股 [3] - 易方达创业板ETF减持16.47万股至653.43万股 南方中证500ETF退出十大股东 [3] 财务业绩与业务构成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3.72亿元 同比增长26.41% 归母净利润18.30亿元 同比增长49.26%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工艺设备83.34% 自动化设备12.05% 配件4.62% [1] - A股上市后累计分红11.43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9.03亿元 [3] 行业属性与业务定位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力设备-光伏设备-光伏加工设备 [2] - 概念板块涵盖价值成长、高派息、TOPCon电池、BC电池及锂电池 [2] - 公司专注于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 成立于2007年6月 2018年8月上市 [1]
捷佳伟创(300724):半年度业绩亮眼,关注光伏扩产及半导体突破
中银国际· 2025-09-08 01:17
投资评级 - 报告对捷佳伟创维持增持评级 [1][3][5] - 板块评级为强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亮眼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6 41%至83 72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9 26%至18 30亿元 [3][8] - 公司在光伏宽技术路径方面有全面布局 包括n-TOPCon HJT 钙钛矿和BC太阳能电池智能生产线 是唯一具备多技术路线整线解决方案的设备供应商 [3][8] - 半导体业务通过子公司创微微电子实现湿法设备全流程自主开发 产品覆盖6-12英寸晶圆制造和第三代半导体 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超过95% [3][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29 65% 同比下降1 97个百分点 净利率为21 87% 同比上升3 35个百分点 [9]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8 87亿元 同比增长116 3% 归母净利润27 64亿元 同比增长69 2% [7] - 2025年预测每股收益调整为6 92元 较原预测8 65元下降19 98% 2026年预测每股收益4 57元 较原预测8 95元下降48 95% [5][7] 估值指标 - 当前市盈率为14 6倍(2025E) 22 1倍(2026E) 19 8倍(2027E) [5][7] - 市净率为2 6倍(2025E) 2 3倍(2026E) 2 1倍(2027E) [7][11] - EV/EBITDA为8 5倍(2025E) 10 0倍(2026E) 7 7倍(2027E) [7][11] 市场表现 - 公司股价今年至今绝对收益63 8% 相对深圳成指超额收益43 7% [2] - 总市值351 16亿元 3个月日均交易额12 91亿元 [2] - 主要股东左国军持股7 52% [2][3] 业务优势 - 公司具备硅片+电池+组件超级工厂整线解决方案和光伏车间智能制造平台(MES) [8] - 设备已销往全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适应海外客户扩产要求 [8] - 在SEMICON China 2025展会上推出12英寸无篮槽式湿法设备 可适配45-90nm以下制程需求 [8]
300724,高管股东集体减持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07 12:16
股东减持情况 - 股东李时俊拟减持300万股(占总股本0.8649%),套现约3.2亿元,其自2021年11月以来累计减持464.99万股,套现6.68亿元,若本次顶格减持累计套现金额将逼近10亿元 [2][3][4] -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于7月至9月初合计减持291.42万股,套现2.33亿元,其中余仲减持253.4万股套现2.04亿元 [2][5] - 两名副总经理计划减持合计1.06万股,拟套现约113万元 [3][4] 股价表现与市场背景 - 公司股价年内涨幅超70%,9月4日创2023年6月以来新高,总市值达370亿元,8月25日至今两周涨幅约37% [2][3] - 股价坚挺源于光伏行业自律减产推动产业链价格企稳反弹,市场交易行业反转逻辑 [2][3]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83.72亿元(同比+26.4%),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49.26%),均创上市以来同期最好水平 [6] - 第二季度营收42.73亿元(同比+5.66%,环比+4.23%),归母净利润11.22亿元(同比+73.22%,环比+58.47%) [6] - 收入增长主要受益于订单持续增长,工艺设备与自动化设备收入占比分别为83%和12%,其中国内与海外收入占比分别为76%和24% [7] 行业动态与公司业务 - 光伏电池片出口增长带动设备需求,公司为TOPCon电池主流供应商,并布局HJT、XBC及钙钛矿等技术路线 [6][9] - 中国光伏协会将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由531-583GW上调至570-630GW,增长主要来自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 [7] - 行业面临产能出清挑战,7月以来价格较二季度明显上涨,但技术迭代加速(TOPCon/HJT/钙钛矿竞争)可能加剧未来价格竞争 [8][9] 订单与风险管控 - 受国内光伏企业资本开支收缩影响,上半年新签订单同比下滑且以海外为主,但对存量订单基本完成发货 [7] - 第二季度末存货中发出商品占比约89%,公司对风险客户计提减值或债转股,下半年信用减值风险可控 [7]
300724,高管股东集体减持
第一财经· 2025-09-07 12:06
核心观点 - 光伏电池设备商捷佳伟创股价创阶段新高但股东高管持续减持 套现金额累计近10亿元 与股价强势表现形成鲜明对比 [3][5] - 光伏行业在自律减产推动下产业链价格企稳反弹 市场开始交易行业反转逻辑 公司作为头部设备商受益于技术迭代和海外需求增长 [3][8][9] 股东减持情况 - 自然人股东李时俊拟减持300万股(占比0.86%)套现约3.2亿元 其为公司联合创始人 自2021年11月以来累计减持465万股套现6.68亿元 若本次顶格减持累计套现金额将逼近10亿元 [3][5][6][7] -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于7月至9月初完成减持合计291.42万股 套现总额2.33亿元 包括余仲减持253.4万股套现2.04亿元等 [3][7] - 股东减持股份来源为IPO前发行股份及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李时俊2019年获授股票收益率达5.57倍(授予价16.23元/股) [6] 公司经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3.72亿元同比增长26.4% 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49.26% 均创上市以来同期最好水平 [8] - 第二季度营收42.73亿元(同比增5.66% 环比增4.23%) 净利润11.22亿元(同比增73.22% 环比增58.47%) [8] - 收入结构以工艺设备为主(占比83%) 自动化设备占比12% 海外收入占比24% 国内收入占比76% [9] 行业动态与机遇 - 光伏产业链价格企稳反弹 源于全行业自律减产推动 二季度末以来市场交易行业反转逻辑 [3][10] - 海外组件产能扩张带动电池片出口增长 2025年1-6月光伏产品出口额结束连续两年同比下降趋势 [8][9] -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上调至570-630GW(原预测531-583GW) 增长动力来自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 [9] - N型技术迭代催生结构性需求 TOPCon、HJT、钙钛矿等高效电池技术路线竞争激烈 [9][10] 挑战与风险 - 受国内光伏企业资本开支收缩影响 公司上半年新签订单同比下滑且以海外订单为主 [9] - 产能出清节奏影响供需关系 行业需维持自律减产以稳定价格 [10] - 技术迭代加快要求设备企业持续研发投入 产能扩张可能导致未来价格竞争加剧 [10]
捷佳伟创高管股东集体减持,暗示股价加速赶顶?
第一财经· 2025-09-07 09:33
股东减持情况 - 股东李时俊拟减持300万股 占总股本0.8649% 按最新收盘价106.7元测算套现约3.2亿元 [2] - 李时俊自2021年11月以来累计减持464.99万股 已套现6.68亿元 若本次顶格实施累计套现金额将逼近10亿元 [1][4] -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于7月至9月初合计减持291.42万股 套现2.33亿元 其中实际控制人余仲减持253.4万股套现2.04亿元 [1][4] 股价表现与市场背景 - 公司股价年内涨幅超70% 8月25日至9月5日两周内上涨约37% 9月4日盘中创2023年6月以来最高价 总市值达370亿元 [1][2] - 光伏产业链价格企稳反弹 行业自律减产推动市场交易反转逻辑 电池片出口增长带动设备需求 [1][6] 公司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3.72亿元 同比增长26.4% 归母净利润18.3亿元 同比增长49.26% 均创上市以来同期最好水平 [6] - 第二季度营收42.73亿元 同比增长5.66%环比增长4.23% 归母净利润11.22亿元 同比增长73.22%环比增长58.47% [6] - 收入结构以工艺设备为主占比83% 自动化设备占比12% 海外收入占比24% [6] 行业动态与技术布局 - 公司覆盖TOPCon/HJT/XBC/钙钛矿等多条技术路线 目前为TOPCon电池主流供应商 并拓展半导体与锂电装备领域 [5] -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测上调至570-630GW 增长主要来自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 N型技术迭代催生结构性设备需求 [7] - 行业面临产能出清挑战 7月以来价格较二季度明显上涨 技术迭代加速导致TOPCon/HJT/钙钛矿路线竞争加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