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志科技(300458)

搜索文档
全志科技(300458) - 监事会关于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二类限制股票首次授予部分第二个归属期归属名单的核查意见
2025-05-08 10:48
激励计划 - 4名激励对象因个人原因离职不符合归属条件[1] - 2名激励对象因个人考核为C不符合归属条件[1] - 监事会同意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部分第二个归属期归属名单[2]
全志科技(300458) - 关于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二类限制性股票首次授予部分第二个归属期归属条件成就的公告
2025-05-08 10:46
激励计划概况 - 本激励计划拟授予权益总计700万股,占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1.11%[4] - 拟向14位激励对象授予第一类限制性股71.00万股,占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0.11%[4] - 拟向不超过264位激励对象授予第二类限制性股票629.00万股,占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1.00%[5] - 第一类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为10.66元/股,第二类为17.06元/股[7] 业绩考核目标 - 授予限制性股票业绩考核目标为2023 - 2025年度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10%、20%、50%(以2022年度为基数)[8] 激励计划时间线 - 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获批[11] - 2023年2月13日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11] - 2023年9月13日授予预留限制性股票[11] - 2024年多次审议激励计划相关议案[12][13][14] - 2024年11月14日股东大会通过限制性股票回购等议案[14] - 2025年5月8日审议调整第二类限制性股票首次授予价格及数量等议案[14] 本次归属情况 - 本次符合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归属条件激励对象228人[2] - 本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拟归属数量2,026,908股,占公司总股本0.25%[2] - 本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归属价格12.70元/股[2] 业绩情况 - 2024年度营业收入228,790.88万元,与2022年相比增长率为51.10%,符合归属条件[16] 分红转增情况 - 2022 - 2024年度分别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1.5元、1.5元、2.5元(含税),2024年每10股转增3股[18] 调整情况 - 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由17.06元/股调整为12.70元/股,数量由5,957,000股调整为7,744,100股[19] 作废情况 - 4名激励对象离职作废102,830股,30名激励对象考核不达标作废42,432股[19] 人员归属情况 - 董事叶茂可归属数量23,400股,占已获授予的30.00%[20] - 财务总监藏伟可归属数量11,700股,占已获授予的30.00%[20] - 技术或业务骨干可归属数量1,991,808股,占已获授予的29.185%[20] 影响情况 - 本次可归属限制性股票归属完成后影响和摊薄基本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但不产生重大影响[25]
全志科技(300458) - 关于作废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部分已授予尚未归属的第二类限制性股票的公告
2025-05-08 10:46
激励计划历程 - 2023年1月12日审议通过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相关议案[3] - 2023年2月6日激励计划获2023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批准[4] - 2023年2月13日审议通过向激励对象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的议案[5] - 2023年9月13日审议通过向激励对象授予预留限制性股票的议案[5] - 2025年5月8日审议通过作废部分已授予尚未归属的第二类限制性股票的议案[2] 作废情况 - 4名离职激励对象102,830股、30名考核不达标激励对象42,432股不得归属并作废[9] - 本次作废第二类限制性股票合计145,262股[9] 影响与决策 - 本次作废不会对公司财务和经营成果产生实质性影响[10] - 监事会同意公司此次作废部分限制性股票[12]
数看A股年报“含AI量”:近3800家公司提及,A股掀起“AI+”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7 08:36
AI在A股市场的渗透情况 - 2024年A股年报中3713家公司提及AI相关表述,占5402家披露年报公司的68.7%,较往年显著提升 [1][2] - 计算机、通信、传媒、银行、电子行业最积极拥抱AI,年报提及AI的公司占比超90%,而能源化工、农业、食品等行业提及率不足三分之一 [18][20] - 广东省A股上市公司"含AI量"全国领先,696家公司在年报中提及AI,全省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突破2200亿元,核心企业超1500家 [28] AI产业链企业业绩表现 - AI产业链上游企业(如算力、芯片)业绩最佳,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平均同比增速均超过中游与下游企业,例如寒武纪2024年营收大增65.56%并首次连续两季度盈利 [5][7] - 全志科技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激增626%,位列AI产业链企业增速榜首,主要因下游需求回暖带动出货量创新高 [10][11] - 部分企业仍处增收不增利阶段,AI产业投资正从事件驱动转向业绩驱动,选股需更注重基本面兑现 [17] AI技术商业化与跨界应用 - 3713家提及AI的企业2024年研发费用占营收平均比例较2023年翻倍,例如慕思股份研发投入2.05亿元(同比增10.51%),其中60%投向智能化技术 [4] - 传统行业通过跨界AI实现增长,如莲花控股智能算力业务收入8064.34万元(同比增104倍),毛利率达42.45% [23] - AI应用场景多元化:金融业用于信用分析、传媒业合成短剧、零售业客群分析、房地产业图纸审查等 [22] 政策与区域发展动态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人工智能+"列为2025年重点任务,多地出台政策支持AI场景建设,如广东、江苏 [24][26] - 广深"双核"带动广东AI竞争力,形成差异化协作体系,方大集团、万孚生物等粤企已通过AI赋能高铁识别、医疗诊断等业务 [28][31] - 低成本开源技术降低AI应用门槛,加速与各行业融合,AI被视为驱动终端硬件革命和应用落地的关键 [31][33]
【半导体新观察】国产AI芯片商业化提速 头部梯队业绩修复产业链加速适配
证券时报网· 2025-04-30 13:48
行业复苏与业绩增长 - 电子行业复苏及国产AI生态成长推动A股AI芯片龙头业绩显著修复,一季度传统淡季业绩同比提升[1] - 国内智能算力规模高速增长催化AI芯片公司业绩:海光信息2024年归属净利润19.31亿元同比增50%,一季度净利润5亿元同比增75%[2] - 寒武纪一季度营收11.11亿元接近去年全年水平,净利润3.55亿元连续两季度扭亏,合同负债环比增加[2] - 瑞芯微2023年净利润5.95亿元同比增341%,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增200%[2] - 全志科技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600%,2024年一季度净利润9155.2万元同比增87%,智能终端芯片与电源管理芯片收入均增46%[3] 国产AI生态建设 - 国产AI产业短板在于生态不完善,科大讯飞因软件生态适配问题导致大模型迭代延迟2-3个月[4] - 海光信息联合5000家产业链企业开展超1万项技术研发,推出"星海计划"覆盖服务器厂商浪潮、联想等[5] - 寒武纪智能处理器IP已集成超1亿台智能终端,思元系列芯片应用于多家服务器厂商,并推动高校AI课程建设[6] - 瑞芯微计划推出协处理器解决方案解决算力需求与芯片迭代周期矛盾,下一代旗舰芯片支持多芯片级联[6] - 全志科技与小米、腾讯等头部客户合作,聚焦AI语音/视觉应用链,实现多领域产品量产[7] 技术应用与市场拓展 - 海光信息集成电路毛利率达63.7%,合同负债从9亿元扩张至32亿元显示订单增长[2] - 瑞芯微受益于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推动端侧AIoT爆发,汽车电子/机器视觉领域增长迅猛[3] - 全志科技扫地机器人、智能汽车电子、智能投影领域收入显著增长[3] - 寒武纪云边端一体化芯片平台已形成统一生态,推理软件适配大模型并优化开源生态[6] - 海光信息高管预测AI与传统产业融合加速将持续提升行业景气度[1]
2025年爆火的AI玩具,都有哪些芯片方案?
芯世相· 2025-04-29 06:40
行业技术趋势 - 本地AI处理成为主流,芯片普遍集成NPU或向量指令以减少云端依赖 [24] - 多模态交互技术发展迅速,支持语音+图像+触感融合及表情识别、动作捕捉 [25] - 端云协同通过MaaS平台接入大模型(如豆包、DeepSeek)扩展功能边界 [25] - 低功耗设计优化能效,适配电池驱动的便携玩具 [26] 乐鑫科技(Espressif) - 代表芯片:ESP32-S3、ESP32-P4,集成2.4GHz Wi-Fi和蓝牙5.0(LE),支持双核240MHz处理器 [7] - 内置AI加速指令(向量指令),优化语音唤醒、图像识别等本地神经网络计算 [8] - 获OpenAI及微软IoT支持,与火山引擎合作推广豆包大模型 [9] - 典型应用:字节跳动"显眼包"AI玩具及低成本本地AI交互设备 [10] 瑞芯微(Rockchip) - 代表芯片:RK3576、RK1808、RK3562,覆盖基础交互到高阶AI功能 [11] - RK3576支持复杂语音交互、图像识别及多屏显示,适用于高性能AI终端 [11][12] - 典型应用:桌面机器人、高阶智能陪护设备 [13] 全志科技(Allwinner) - 代表芯片:R128采用RISC-V XuanTie C906 + Arm Cortex-M33双核架构,集成HiFi5 DSP音频单元 [14] - 支持麦克风阵列语音识别、立体声播放及WLAN+蓝牙5.0 [15] - 具备JPEG编码和RGB显示引擎,适配显示类AI玩具 [16] - 典型应用:汤姆猫AI语音情感陪伴机器人 [17] 炬芯科技(Actions) - 代表芯片:ATS3703集成四核CPU+3D GPU,支持视频聊天、人脸识别及Flash游戏 [18] - 提供丰富接口(I2S、LVDS、HDMI等),适配智能语音与图像识别技术 [18] - 典型应用:儿童早教机器人、智能陪护机器人 [18] 联发科(MediaTek) - 代表芯片:Genio 1200集成AI处理单元(APU),支持4K视频编码和边缘AI推理 [19] - 支持多模态交互(语音+视觉),适用于高端智能玩具或教育机器人 [20] - 应用场景:AI教育机器人、家庭互动娱乐设备 [21] FoloToy Magicbox - 内置大模型AI机芯,支持自然对话、知识问答及故事讲述 [22] - 低成本高互动性设计,主打儿童情感陪伴市场 [23]
全志科技(300458)2025年一季报点评: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AI赋能多产品线齐头并进
新浪财经· 2025-04-29 02:50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一季度营收6.20亿元(YoY+51.36%,QoQ+2.86%),归母净利润0.92亿元(YoY+86.51%,QoQ+481.1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56亿元(YoY+223.62%,QoQ+720.53%)[1][2] 行业趋势与驱动因素 - 生成式AI技术推动半导体需求增长,WSTS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6,972亿美元(YoY+11%)[2] - AI技术应用成为消费电子增长关键驱动力,车载芯片的高性能与可靠性要求为国内设计公司指明发展方向[2] 技术研发与产品布局 - 公司打造通用异构计算平台,优化总线、调度算法和操作系统,实现CPU、GPU、NPU、DSP等复杂异构芯片量产[3] - 完成八核A55、A73+A53、A76+A55等算力档位布局,NPU覆盖端侧算力,并研发更高算力平台[3] - 八核芯片A527在智能车载、平板领域量产,A537平台芯片满足客户升级需求并实现首批平板客户量产[3] - 12nm工艺平台成功量产,集成LPDDR5、PCIe3.0等高速接口[3] AI算法与新产品 - 新一代AI-ISP降噪算法仅需1T NPU算力实现高效运行,AI超分辨率算法(AI-SR)通过NPU+ASIC加速提升视频至4K分辨率[4] - 发布机器人芯片MR536(集成3T NPU,支持Transformer模型)和工业控制芯片T536[4][5] - 推出低功耗无线安防芯片V821,集成自研Wi-Fi技术降低客户集成成本[5] 市场合作与应用落地 - 产品覆盖AIOT、智能汽车电子、智慧视觉等领域,与小米、腾讯、阿里、一汽、上汽等头部客户合作实现量产[5] - 在AI玩具、AR眼镜、机器人等高成长赛道前瞻卡位,推出竞争力芯片解决方案[6] 盈利预测调整 - 上修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3.61/5.29/7.00亿元(原值3.26/4.90/6.78亿元),对应EPS 0.57/0.84/1.10元[6]
全志科技(300458):盈利能力显著提升,AI赋能多产品线齐头并进
华创证券· 2025-04-28 12:2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2][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为国产智能终端 SoC 领军者,受益于 AI 端侧应用落地的行业红利释放,在新兴高成长赛道前瞻卡位并推出有竞争力产品及解决方案,为业绩提供持续驱动力,根据一季报数据上修盈利预测 [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基本数据 - 总股本 63,328.51 万股,已上市流通股 51,796.10 万股,总市值 312.40 亿元,流通市值 255.51 亿元,资产负债率 14.45%,每股净资产 4.89 元,12 个月内最高/最低价为 62.35/18.22 元 [2] 财务指标 - 2025Q1 营收 6.20 亿(YoY+51.36%,QoQ+2.86%),归母净利润 0.92 亿元(YoY+86.51%,QoQ+481.1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56 亿元(YoY+223.62%,QoQ+720.53%) [6] - 预计 2025 - 2027 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 29.97 亿、37.96 亿、46.19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31.0%、26.7%、21.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3.61 亿、5.29 亿、7.00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16.6%、46.5%、32.2%;每股盈利分别为 0.57、0.84、1.10 元;市盈率分别为 87、59、45 倍;市净率分别为 9.8、9.2、8.7 倍 [7] 市场环境 -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高速发展,对半导体需求旺盛,WSTS 预测 2025 年全球半导体行业销售额达 6972 亿美元,同比增长 11%,各类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落地推动消费电子市场增长,车载系统为国内芯片设计公司明确发展路径和方向 [6] 公司发展举措 - 持续打造高性能通用异构计算平台,在异构算力上实现复杂异构芯片量产,完成不同算力档位产品布局并研究更高算力平台;在产品应用上实现八核芯片大规模量产和新平台芯片发布量产;在工艺实现上升级优化 22nm 工艺平台,成功量产 12nm 芯片并完成高速模拟接口量产落地 [6] - 持续完善 AI 算法,在视觉类应用场景研发全新一代 AI - ISP 降噪算法,在超清显示应用场景研发新一代 AI 超分辨率算法;推出新产品,在机器人领域发布专用芯片 MR536 和智能工业控制芯片 T536,在智慧视觉领域发布新一代低功耗无线全集成安防芯片 V821,通过多元化产品布局与多家行业头部客户合作,实现智能化产品量产落地 [6]
全志科技(300458):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业绩稳步高增,深耕智能应用市场
民生证券· 2025-04-24 14:2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推荐”评级 [1][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的高速发展,2024年半导体景气度回升,公司持续推出新品,布局异构算力,升级新品工艺,推动业绩同比高速增长,2025年一季度延续高增长趋势 [2] - 公司围绕典型场景探索AI算法在传统领域的应用落地,研发了新一代AI - ISP降噪算法和AI超分辨率算法 [2][3] - 公司围绕客户痛点持续升级产品系列,与行业头部客户深入合作,实现智能化产品量产落地 [3][4] - 考虑到公司下游需求回暖,持续迭代新产品,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3.22/4.94/6.67亿元,对应PE为96/63/47倍,后续业绩增长具备持续性 [4] 财务数据总结 成长能力 - 2024年营业收入22.88亿元,同比增加36.76%;2025 - 2027年预计营业收入分别为29.76亿元、37.74亿元、46.10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0.08%、26.82%、22.14% [2][5][8] - 2024年归母净利润1.67亿元,同比增长626.15%;2025 - 2027年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2亿元、4.94亿元、6.67亿元,增长率分别为93.23%、53.41%、34.91% [2][5][8] 盈利能力 - 2024 - 2027年预计毛利率分别为31.19%、32.73%、33.77%、34.39%;净利润率分别为7.29%、10.83%、13.10%、14.47% [8] - 2024 - 2027年预计总资产收益率ROA分别为4.70%、8.55%、11.72%、13.79%;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为5.57%、10.87%、14.99%、17.71% [8] 偿债能力 - 2024 - 2027年预计流动比率分别为5.33、3.86、3.87、3.91;速动比率分别为4.06、2.66、2.60、2.61;现金比率分别为3.65、2.37、2.32、2.36;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5.58%、21.36%、21.86%、22.13% [8] 经营效率 - 2024 - 2027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均为6.45天;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129.23天、160.00天、160.00天、160.00天;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65、0.81、0.95、1.02 [8] 每股指标 - 2024 - 2027年预计每股收益分别为0.26元、0.51元、0.78元、1.05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为4.73元、4.68元、5.21元、5.95元;每股经营现金流分别为0.31元、0.67元、0.82元、1.12元;每股股利分别为0.25元、0.25元、0.31元、0.42元 [8] 估值分析 - 2024 - 2027年预计PE分别为186、96、63、47;PB分别为10.4、10.5、9.4、8.3;EV/EBITDA分别为132.09、66.46、45.95、35.83;股息收益率分别为0.51%、0.52%、0.64%、0.86% [5][8]
全志科技(300458):25Q1业绩高速增长,AI端侧需求广阔
山西证券· 2025-04-24 11: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 - A”评级 [2][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归母净利润9155.2万元,同比增长86.51%;扣非净利润5617.8万元,同比增长223.62% [3] - 下游多领域积极扩展,盈利同比高增,一季度相关下游收入同比增长约50%,下游需求回暖,规模效应显著提升盈利能力 [4] - AI终端扩宽下游需求,工业、汽车、消费等多领域持续突破,产品广泛应用于多个产品市场,客户结构多元化,在机器人、工业、汽车电子领域均有成果 [4]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3.65/4.68/6.25亿元,同比增长119.0%/28.1%/33.6%,PE分别为87.7/68.4/51.2倍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近一年市场表现 - 2025年4月23日收盘价50.55元,年内最高/最低66.88/17.68元,流通A股/总股本5.18/6.33亿,流通A股市值261.83亿,总市值320.13亿 [2] - 2025年3月31日基本每股收益0.14元,摊薄每股收益0.14元,每股净资产4.89元,净资产收益率2.96% [2] 财务数据与估值 |会计年度|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1,673|2,288|3,040|3,900|4,833| |YoY(%)|10.5|36.8|32.9|28.3|23.9| |净利润(百万元)|23|167|365|468|625| |YoY(%)|-89.1|626.2|119.0|28.1|33.6| |毛利率(%)|32.4|31.2|34.1|34.5|35.0| |EPS(摊薄/元)|0.04|0.26|0.58|0.74|0.99| |ROE(%)|0.8|5.6|10.9|12.6|14.7| |P/E(倍)|1394.1|192.0|87.7|68.4|51.2| |P/B(倍)|10.8|10.7|9.5|8.7|7.5| |净利率(%)|1.4|7.3|12.0|12.0|12.9| [7][9] 财务报表预测和估值数据汇总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会计年度|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流动资产|2429|2545|2998|3355|4099| |现金|1797|1741|1923|2144|2588| |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60|42|93|80|134| |预付账款|1|3|2|5|3| |存货|435|557|778|924|1171| |其他流动资产|136|202|203|202|203| |非流动资产|1104|1001|1027|1028|1002| |长期投资|0|0|0|0|0| |固定资产|113|107|118|126|128| |无形资产|111|193|209|202|173| |其他非流动资产|879|701|701|701|701| |资产总计|3532|3545|4025|4383|5101| |流动负债|513|477|592|609|781| |短期借款|188|105|105|105|105| |应付票据及应付账款|193|153|288|274|417| |其他流动负债|131|219|199|229|258| |非流动负债|57|75|75|75|75| |长期借款|0|0|0|0|0| |其他非流动负债|57|75|75|75|75| |负债合计|569|552|667|684|856| |少数股东权益|0|0|0|0|0| |股本|632|633|633|633|633| |资本公积|422|467|467|467|467| |留存收益|1651|1742|1659|1448|1009|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2963|2993|3358|3699|4245| |负债和股东权益|3532|3545|4025|4383|5101| [10] 利润表(百万元) |会计年度|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1673|2288|3040|3900|4833| |营业成本|1131|1574|2003|2553|3142| |营业税金及附加|9|6|12|15|19| |营业费用|46|57|70|82|97| |管理费用|52|58|73|90|106| |研发费用|488|533|623|761|894| |财务费用|-56|-45|-49|-55|-65| |资产减值损失|-35|-29|-40|-54|-74|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18|50|25|24| |投资净收益|-6|-4|3|-1|-2| |营业利润|17|164|384|492|658| |营业外收入|1|1|1|1|1| |营业外支出|0|0|0|0|0| |利润总额|18|165|384|492|658| |所得税|-5|-2|19|25|33| |税后利润|23|167|365|468|625| |少数股东损益|0|0|0|0|0|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3|167|365|468|625| |EBITDA|91|233|452|605|824| [10]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会计年度|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经营活动现金流|188|196|268|438|642| |净利润|23|167|365|468|625| |折旧摊销|115|114|116|167|231| |财务费用|-56|-45|-49|-55|-65| |投资损失|6|4|-3|1|2| |营运资金变动|66|-56|-112|-119|-128| |其他经营现金流|34|12|-50|-25|-24| |投资活动现金流|-1130|1|-90|-144|-183| |筹资活动现金流|29|-163|4|-72|-15| [10] 主要财务比率 |会计年度|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成长能力| | | | | | |营业收入(%)|10.5|36.8|32.9|28.3|23.9| |营业利润(%)|-92.3|859.6|134.5|28.1|33.6|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89.1|626.2|119.0|28.1|33.6| |毛利率(%)|32.4|31.2|34.1|34.5|35.0| |净利率(%)|1.4|7.3|12.0|12.0|12.9| |ROE(%)|0.8|5.6|10.9|12.6|14.7| |ROIC(%)|-1.0|3.8|9.1|10.8|12.8| |偿债能力| | | | | | |资产负债率(%)|16.1|15.6|16.6|15.6|16.8| |流动比率|4.7|5.3|5.1|5.5|5.3| |速动比率|3.8|4.0|3.7|3.9|3.7| |营运能力| | | | | | |总资产周转率|0.5|0.6|0.8|0.9|1.0| |应收账款周转率|30.3|45.2|45.2|45.2|45.2| |应付账款周转率|4.5|9.1|9.1|9.1|9.1| |估值比率| | | | | | |P/E(倍)|1394.1|192.0|87.7|68.4|51.2| |P/B(倍)|10.8|10.7|9.5|8.7|7.5| |EV/EBITDA|334.0|130.2|66.6|49.4|35.7| [10] 每股指标(元) |会计年度|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每股收益(最新摊薄)|0.04|0.26|0.58|0.74|0.99| |每股经营现金流(最新摊薄)|0.30|0.31|0.42|0.69|1.01| |每股净资产(最新摊薄)|4.68|4.73|5.30|5.84|6.7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