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蓝思科技(300433)
icon
搜索文档
蓝思科技: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1.43亿元,同比增长32.68%
新浪财经· 2025-08-25 14:22
财务表现 - 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9.6亿元 同比增长14.1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3亿元 同比增长32.68% [1] - 基本每股收益0.23元 [1]
蓝思科技:上半年净利润11.43亿元,同比增长32.68%
第一财经· 2025-08-25 14:2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29.6亿元,同比增长14.1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3亿元,同比增长32.68% [1] 股东回报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 [1]
蓝思科技(300433) - 2025 Q2 - 季度财报
2025-08-25 14:15
根据您提供的财报关键点,我将严格按照任务要求,以单一维度为主题进行分组归类。以下是归类结果: 收入和利润表现(同比) - 营业收入为329.6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18%[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4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68%[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4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1.85%[19]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3元/股,同比增长35.29%[19] - 稀释每股收益为0.23元/股,同比增长35.29%[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2.35%,同比增加0.50个百分点[19]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329.60亿元,同比增长14.18%[29]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43亿元,同比增长32.68%[29] - 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40亿元,同比增长41.85%[29]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4.2%至329.60亿元,去年同期为288.67亿元[145] - 营业利润同比增长54.6%至12.13亿元,去年同期为7.85亿元[146] - 净利润同比增长35.6%至11.94亿元,去年同期为8.81亿元[147]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2.7%至11.43亿元,去年同期为8.61亿元[147] - 基本每股收益为0.23元,去年同期为0.17元[147] 成本和费用(同比) - 营业成本282.73亿元,同比增长14.33%,与收入增长同步[36] - 研发投入16.44亿元,同比增长29.15%,因新项目及新产品研发投入增加[36]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29.2%至16.44亿元,去年同期为12.73亿元[146] - 财务费用由正转负,为-1.30亿元,去年同期为0.44亿元[146] - 母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1.7%至5.91亿元,去年同期为3.65亿元[150] 现金流量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3.2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43%[19]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3.25亿元,同比增长28.43%,因收入增加及应收账款回款[36]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0.2亿元,同比减少109.28%,因固定资产购置及购买结构性存款增加[3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28.5%至43.25亿元,2024年同期为33.68亿元[153]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11.7%至304.18亿元,2024年同期为272.38亿元[153]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大幅增加至73.02亿元,主要由于投资支付现金从7240万元激增至30.30亿元[154] -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同比增长44.8%至42.61亿元,2024年同期为29.43亿元[154] - 母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大幅增长191.3%至32.80亿元,2024年同期为11.26亿元[156] - 母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正转负,从净流入8941.55万元变为净流出28.74亿元[157]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值,2025年半年度为-42.05亿元,2024年同期为-35.16亿元[154]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负47.60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下降至61.77亿元[154] - 母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负30.91亿元,期末余额下降至21.78亿元[157] -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同比增长25.2%至21.57亿元,2024年同期为17.23亿元[154] 各业务线收入表现 - 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业务收入271.85亿元,同比增长13.19%[29] - 智能汽车与座舱类业务收入31.65亿元,同比增长16.45%[30] - 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业务收入16.47亿元,同比增长14.74%[31] - 其他智能终端业务收入3.64亿元,同比增长128.20%[31] - 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产品收入271.85亿元,占总收入82.5%,同比增长13.19%[38] - 智能汽车及座舱类产品收入31.65亿元,同比增长16.45%[38] - 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产品收入16.47亿元,毛利率23.27%,同比提升9.7个百分点[38] 资产与负债关键指标变化 - 总资产为772.5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减少4.64%[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477.8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减少1.80%[19] - 货币资金62.29亿元,占总资产比例8.06%,较上年末下降5.5个百分点[41] - 固定资产378.0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48.94%,较上年末上升4.04个百分点[41] - 期末货币资金为6,229,476,226.95元,较期初10,988,079,513.19元下降43.3%[137] - 期末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104,235,016.07元,较期初354,916,783.33元增长211.1%[137] - 期末应收账款为8,754,144,306.09元,较期初10,858,221,539.57元下降19.4%[137] - 期末存货为6,785,174,242.74元,较期初7,160,552,530.45元下降5.2%[137] - 公司总资产从810.16亿元下降至772.54亿元,降幅为4.6%[138] - 固定资产从363.79亿元增加至378.08亿元,增长3.9%[138] - 在建工程从13.19亿元大幅增加至22.22亿元,增长68.4%[138] - 短期借款从15.61亿元下降至12.73亿元,降幅为18.4%[138] - 长期借款从78.08亿元下降至57.07亿元,降幅为26.9%[139] - 母公司货币资金从52.68亿元大幅下降至21.78亿元,降幅高达58.7%[141] - 母公司应收账款从67.67亿元下降至43.64亿元,降幅为35.5%[141] - 母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从1.00亿元增加至8.28亿元,增幅高达728%[141] - 母公司长期应收款从6.62亿元大幅增加至24.53亿元,增长270.7%[142] - 母公司未分配利润从15.72亿元下降至14.46亿元,降幅为8.0%[143] 投资活动 - 报告期投资额50.25亿元,较上年同期22.66亿元增长121.82%[46]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含衍生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10.83亿元,期内购买金额28.57亿元,出售金额21.32亿元[43] - 衍生金融资产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4312.26万元,期末余额为2172.92万元[43] -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期末余额为4.92亿元,期内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公允价值变动为2.00亿元[43] - 金融资产小计期末余额为17.35亿元,较期初8.00亿元大幅增长[43] -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合计期末金额为3.20亿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2717.32万元[48] - 金融衍生工具投资累计投资收益为-1543.13万元[48] - 衍生品投资初始投资金额为132,987.5万元,期末金额为560,715.76万元,占公司报告期末净资产比例为11.68%[58] - 衍生品投资报告期收益为7,190.27万元,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706.15万元,投资收益4,484.12万元[59] - 远期合约衍生品初始投资金额24,640万元,期末金额108,890.5万元,占净资产比例2.27%[58] - 期权合约衍生品初始投资金额108,347.5万元,期末金额127,662.2万元,占净资产比例2.66%[58] - 掉期合约衍生品初始投资金额0万元,期末金额324,163.06万元,占净资产比例6.75%[58]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募集资金净额为14.91亿元,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12.69亿元,占募集资金总额的85.13%[51] - 长沙(二)园智能穿戴触控功能面板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为192,821.4万元,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金额为127,074.3万元,投资进度为65.93%[52] - 长沙(二)园车载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板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为322,653.6万元,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金额为250,693.6万元,投资进度为77.70%[52] - 长沙(二)园3D触控功能面板和生产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为496,531.4万元,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金额为199,061.97万元,投资进度为40.09%[53] - 工业互联网产业应用智能化改造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为246,466.81万元,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金额为157,420.21万元,投资进度为63.87%[53]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为198,788.68万元,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金额为198,788.68万元,投资进度为100.00%[53] - 公司使用不超过24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53] - 项目1、2、3尚在建设期,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因此不适用评估是否达到预计效益[53] - 项目4、5不单独核算效益[53] - 所有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未发生重大变化[53] - 承诺投资项目合计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为1,492,952.2万元,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金额为1,269,159.99万元[53] - 报告期内累计提前归还募集资金5亿元,期末用于临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余额为19亿元[5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募集资金专户结余24,125.11万元,其中本金1,755.10万元,利息及手续费净额22,370.01万元[54] - 公司使用30,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结构性存款管理,190,000万元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54] 子公司表现 - 子公司蓝思国际(香港)有限公司净利润为323,357,209.89元[64] - 子公司蓝思科技(长沙)有限公司净利润为105,359,438.60元[64] - 长沙蓝思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92%,毛利率上升,亏损大幅收窄[65] - 湘潭蓝思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32.87%,整机和部件组装业务收入均增长[65] - 蓝思国际剔除上年同期子公司分红因素影响后,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主要因毛利及汇兑收益增加[65] 股东权益和利润分配 - 公司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3] - 2024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4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约19.84亿元[75] - 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00元(含税)[78][80] - 现金分红总额为5.26亿元,占利润分配总额的比例为100%[78] - 利润分配预案的股本基数为52.6亿股[78] - 公司可分配利润为144.64亿元[78] - 股本期末余额为49.82亿元,较期初49.82亿元保持稳定[159][161] - 资本公积期末余额为209.18亿元,较期初209.18亿元无变动[159][161]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余额为479.95亿元,较期初489.11亿元减少9.16亿元,降幅1.9%[159][161] - 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24.51亿元[160] - 本期所有者投入资本为-4.23亿元[160] - 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为3.70亿元[160] - 本期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为-19.82亿元[160]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193.95亿元,较期初203.25亿元减少9.30亿元,降幅4.6%[159][161] - 其他综合收益期末余额为149.58亿元,较期初178.92亿元减少29.34亿元,降幅16.4%[159][161] - 专项储备期末余额为26.20亿元,较期初26.20亿元无变动[159][161] - 公司股本本期减少158,200.00元[162] - 资本公积本期增加113,662,665.45元[162] - 其他综合收益本期减少79,996,630.38元[162] - 未分配利润本期减少620,900,634.20元[16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本期减少587,392,799.13元[162] - 少数股东权益本期增加27,175,056.49元[162] - 所有者权益合计本期净减少614,567,855.62元[162] - 综合收益总额为-861,261,932.30元[163] - 所有者投入资本净额为113,465.45元[163] - 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总额为1,482,162,156.40元[163] - 股本减少107,100.00元,主要由于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166] - 资本公积增加25,296,705.88元,主要来自股份支付和其他投入[166][167] - 其他综合收益增加10,280,440.36元,反映当期未实现损益变动[166] - 未分配利润减少1,252,907,600.22元,主要因利润分配和综合收益影响[166] - 所有者权益合计减少1,217,437,553.98元,变动率为-2.75%[166] - 综合收益总额为740,954,841.74元,主要由其他综合收益和净利润构成[166] - 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为25,836,489.88元[167] - 对所有者的利润分配金额为1,983,582,001.60元[167] - 本期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43,014,520,652.42元[167] - 专项储备期末余额为170,362,782.48元,较期初增加10,280,440.36元[167] - 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从期初432.52亿元减少至期末426.68亿元,减少5.85亿元,降幅1.4%[169][170] - 未分配利润从期初152.55亿元减少至期末145.44亿元,减少7.13亿元,降幅4.7%[169][170] - 资本公积从期初209.50亿元增加至期末210.58亿元,增加1.03亿元,增幅0.5%[169][170] - 其他综合收益从期初1.60亿元增加至期末1.86亿元,增加2548.47万元,增幅15.9%[169][170] - 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7.94亿元[169] - 公司向所有者进行利润分配总额为14.82亿元[169][170] - 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为1.03亿元[169] - 公司股本为49.83亿元,实收资本为49.83亿元,股份总数49.83亿股[171] - 公司注册资本为49.83亿元[171] 股份变动与回购 - 以每股6.04元的价格回购注销107,100股限制性股票[82] - 有限售条件股份减少1,038,157股至16,723,283股,持股比例从0.36%降至0.34%[119] - 无限售条件股份增加931,057股至4,966,048,888股,持股比例从99.64%升至99.66%[119] - 股份总数因回购注销减少107,100股至4,982,772,171股[120] - 公司回购注销离职员工限制性股票107,100股[120] - 类高管锁定股自动解锁931,057股,导致限售股份减少及无限售股份增加[120] - 公司批准股份回购方案,金额介于5亿元至10亿元,价格上限34.60元/股[121] - 截至报告披露日累计回购股份322,600股,占总股本0.006474%,支付总金额726.77万元[122] - 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一期减少107,100股至4,597,391股[124] - 公司H股于2025年7月9日上市,发行价18.18港元,发行数量262,256,800股[125][126] - 超额配售选择权悉数行使后H股发行总数增至301,595,200股[127]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47,817[129] - 最大股东蓝思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6.28%,持股数量为2,804,509,821股[129] - 第二大股东长沙群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5.78%,持股数量为288,025,612股[129]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28%,报告期内持股减少28,245,244股[129] - 公司回购专用证券账户持有23,817,167股,占比0.48%[129] 公司担保情况 - 公司对子公司蓝思
蓝思科技: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1.43亿元,同比增长32.68%
新浪财经· 2025-08-25 14:1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29.6亿元,同比增长14.18% [1]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1.43亿元,同比增长32.68% [1]
蓝思科技跌2.02%,成交额25.26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53亿元
新浪证券· 2025-08-25 05:52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8月25日盘中下跌2.02%至28.55元/股 成交25.26亿元 换手率1.75% 总市值1508.69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53亿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11.54%和14.01%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6.18%和29.78% [1] - 年内累计上涨32.78% 近5/20/60日分别上涨10.79%/21.90%/43.67%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70.63亿元 同比增长10.10% [3] - 归母净利润4.29亿元 同比增长38.71% [3]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94.65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44.52亿元 [4]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12.81万户 较上期增加14.93% [3] - 人均流通股38,760股 较上期减少12.98% [3]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1.29亿股(第四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1323.22万股 [4] - 易方达创业板ETF持股4963.97万股(第五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391.57万股 [4] 业务构成与行业分类 - 主营业务为电子产品防护面板研发生产销售 产品涵盖手机/平板/电脑/穿戴设备等防护屏 [2] - 收入构成:智能手机与电脑类82.63% 智能汽车与座舱类8.49% 智能头显与穿戴类4.99% [2] - 属于申万电子-消费电子-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行业 概念板块含特种玻璃/全面屏/AR等 [3] 市场活动与公司背景 - 年内1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4月7日净买入1.07亿元 买卖总额占比分别为19.16%和14.35% [2] - 公司成立于2006年12月21日 2015年3月18日上市 注册地位于湖南浏阳和香港九龙 [2]
消费电子进入新品发布旺季,板块估值重塑可期
国盛证券· 2025-08-24 06:57
好的,我将为您总结这份行业研报的关键要点。报告主要观点是消费电子进入新品发布旺季,板块有望迎来估值重塑。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增持(维持)[5] 报告核心观点 - 消费电子进入传统旺季,各大终端将密集发布AI手机、AR眼镜等新品,产业链稼动率将迅速提升[1] - 关税引发的市场情绪已经反映到股价中,市场之前担心的短期风险点落地,有助于板块估值重塑[1] - 消费电子板块中长期成长逻辑依然稳固,AI创新产业趋势明确,端侧AI落地有望加速手机等终端换机周期[4] 苹果业绩与创新 - 苹果FY25Q3创下营收新高,达到940.4亿美元,同比增长10%[2] - iPhone收入达445.8亿美元,同比增长13%;Mac收入为80.5亿美元,同比增长15%[2] - 大中华区收入为153.7亿美元,同比增长4%,实现反弹[2] - 苹果大幅增加AI投资,承诺投资总额达到6000亿美元[2] - 苹果计划入局折叠屏手机,采用"动态张力系统"与填充聚合物工艺,有望把折痕问题降到最低[3] - 2024年全球折叠屏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2.9%,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约917万部,同比增长30.8%[13] AR/智能眼镜市场 - Meta首款面向消费市场的AR眼镜Celeste有望于今年9月发布,采用Lcos+全彩反射光波导技术[3] - 2025年上半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同比增长高达110%,AI眼镜细分市场年增长超过250%[21] - AI智能眼镜出货量占总出货量78%,较去年同期增长32个百分点[21] - Meta在全球智能眼镜市场份额持续攀升至73%,Ray-Ban Meta AI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超过200%[22] - 小米AI眼镜成为全球第四大畅销机型和AI眼镜品类第三大畅销产品[23] 板块估值与前景 - 截至2025年8月21日,申万消费电子板块PE(TTM)为36.9倍,较2025年4月7日回升46.9%[1] - 相对全体A股的估值溢价率为71.2%[1] - 消费电子公司对应2025年的平均PE为27倍[52] - 端侧AI落地驱动消费电子板块估值提升,仍处于历史低位,有望迎来重塑机会[49]
中证A500ETF迎来新成员,A500指数周涨4.27%丨A500ETF观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2 11:09
指数表现 - 中证A500指数最新点位5198.91点,单周上涨4.27% [1][5] - 本周日均成交额8003.97亿元,全周成交额40019.84亿元,成交额环比上升32.60% [1][5] 成分股表现 - 寒武纪(688256.SH)以34.59%涨幅领涨,中油资本(000617.SZ)和中兴通讯(000063.SZ)分别以34.38%和32.21%涨幅位列第二、三位 [2] - 昆仑万维(300418.SZ)、北方稀土(600111.SH)、兆易创新(603986.SH)涨幅均超22% [2] - 衢州发展(600208.SH)以11.68%跌幅领跌,巨星科技(002444.SZ)和蔚蓝锂芯(002245.SZ)跌幅分别为6.90%和6.82% [2] 基金动态 - 中证A500基金总数增至39只,华夏基金管理的A500增指(512370)于本周上市 [5] - 全周所有基金涨幅均超2%,汇添富基金以4.62%涨幅表现最佳 [5] - 基金总规模达1810.70亿元,较上周上升 [4][5] - 华泰柏瑞基金以203.31亿元规模居首,国泰基金和易方达基金均以183.57亿元规模并列第二 [4][5] 机构观点 - 申万宏源证券认为短期牛市氛围延续,9月初前市场维持强势,2025年四季度表现将优于三季度 [5] - 国投证券指出需关注流动性牛向基本面牛及新旧动能转化牛的过渡过程,对上行空间持谨慎乐观态度 [5]
69家公司获海外机构调研
证券时报网· 2025-08-22 08:33
海外机构调研概况 - 近10日海外机构共调研69家上市公司 华明装备最受关注 获27家海外机构调研 德赛西威以26家紧随其后 [1] - 同期共有214家公司获机构调研 证券公司调研201家占比最高 基金公司调研174家位列第二 [1] - 获调研公司近10日股价平均上涨9.38% 其中65家公司股价上涨 4家公司股价下跌 [1] 重点公司调研情况 - 华明装备获27家海外机构调研 期间股价上涨5.58% 最新收盘价19.12元 属电力设备行业 [1][2] - 德赛西威获26家海外机构调研 期间股价上涨15.37% 最新收盘价119.18元 属计算机行业 [1] - 工业富联获15家海外机构调研 期间股价上涨25.25% 最新收盘价45.83元 属电子行业 [1] 股价表现突出公司 - 生益电子期间涨幅29.47% 位列涨幅榜首 获3家海外机构调研 最新收盘价65.10元 [1] - 蓝思科技期间涨幅27.36% 获1家海外机构调研 最新收盘价29.14元 [1] - 壹石通期间涨幅26.39% 获6家海外机构调研 最新收盘价26.82元 [1] 行业分布特征 - 电子行业公司数量最多 包括生益电子 蓝思科技 工业富联等15家公司 [1][2] - 计算机行业有德赛西威 天融信等8家公司 电力设备行业有华明装备 壹石通等10家公司 [1][2][3] - 医药生物行业有南微医学 丽珠集团等6家公司 机械设备行业有华工科技 创世纪等5家公司 [1][2][3] 业绩表现情况 - 49家获调研公司公布中期业绩 豪鹏科技净利润增幅居前 期间股价上涨5.52% [1][2] - 同兴科技净利润增幅位列前茅 期间股价上涨2.25% 最新收盘价20.00元 [1][3]
蓝思科技跌2.01%,成交额15.4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43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22 02:41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8月22日盘中下跌2.01%至27.77元/股 成交15.45亿元 换手率1.11% 总市值1467.47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43亿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9.20%和16.12%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6.25%和28.58%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29.15%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12.79%/17.57%/34.86% [1] 公司基本面与业务构成 - 主营业务为电子产品防护面板研发生产销售 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产品占比82.63% 智能汽车与座舱类占8.49% [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70.63亿元 同比增长10.10% 归母净利润4.29亿元 同比增长38.71%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94.65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44.52亿元 [3] 股东结构变动 - 股东户数12.81万户 较上期增加14.93% 人均流通股减少12.98%至38760股 [2]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1.29亿股(第四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1323.22万股 易方达创业板ETF持股4963.97万股(第五大)减少391.57万股 [3] - 易方达沪深300ETF新进第八大股东持股2291.28万股 兴全合润混合A等两只产品退出十大股东 [3] 行业属性与概念板块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消费电子-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 [2] - 概念板块涵盖特种玻璃、智能眼镜、智能家居、增强现实、全面屏等 [2]
苹果供应链_多年升级周期支撑股价动能-Apple supply chain_ multi-year upgrade cycle to support share-price momentum
2025-08-22 01:00
**行业与公司** 行业涉及苹果供应链及消费电子硬件领域 公司包括苹果及其供应链合作伙伴如鸿海(Hon Hai)、大立光(Largan)、臻鼎(Zhen Ding)、高伟电子(Cowell)、瑞声科技(AAC)、比亚迪电子(BYDE)、蓝思科技(Lens Tech)等[1][2][5][9][52] **核心观点与论据** * 2025年下半年新iPhone备货量约略高于9000万部 与去年同期的9000-9500万部基本持平 此前市场悲观预期同比下滑5-10% 但因苹果产品关税担忧缓解而部分缓和[1][12] * 2025年iPhone 17系列最大变化是推出新款Slim机型(取代Plus) 采用钛金属外壳、单后置摄像头、更多FPC用量 以及更紧凑的摄像头/声学/触觉设计 Pro系列预计潜望镜/前摄升级至48MP/24MP(提升CIS/模组/镜头ASP) 采用VC散热 覆盖玻璃升级(ASP提升50%+) 但金属外壳从钛降级为铝(ASP下降10-20%)[2][21] * 2026年iPhone 18系列可能推出折叠屏机型 Pro系列主摄可能升级可变光圈 折叠屏机型预计为机械/PCB供应商带来显著更高价值量 前盖玻璃(UTG)和外壳(钛金属/铰链)ASP翻倍以上 PCB/FPC用量增加 Pro系列主摄升级可变光圈需要额外光学/机械部件 提升镜头/模组ASP VC散热材料从铜升级为铜/钢混合 推动ASP提升[3][22] * 供应链股价通常在产品发布前上涨 发布后因获利了结而回调 自5月以来关键供应商股价平均上涨13% 苹果定价策略和消费者反馈将决定四季度需求和股价表现 2025-26年将是多年升级周期 类似2013下半年-2014上半年(iPhone 5s到6)、2016下半年-2017上半年(iPhone 7到8/X)、2019年(iPhone 11)的周期 股价在升级周期中恢复更快[4][27][28][29] * 苹果分析师预测2025/26年iPhone出货量同比增长6%/2% 2025年下半年新iPhone出货量9000万部 按机型分 iPhone 17标准版/Slim/Pro/Pro Max占比分别为31%/22%/24%/22%[12][16] * 亚太(除中国)地区iPhone出货量2024年强劲增长 抵消中国需求疲软 新兴市场包括亚太(除中国)和拉美地区占比上升[17][18][19][20] **其他重要内容** * 投资建议: 维持鸿海(组装ASP/份额上行)、大立光(关键镜头供应商)、蓝思科技(关键盖板玻璃供应商)、高伟电子(CCM ASP/份额上行)和臻鼎(主导PCB供应商)的买入评级 将瑞声科技升级为买入(散热、结构性盈利增长) 将比亚迪电子降级为中性(外壳ASP压力、竞争)[5][9][44] * 调整目标价: 高伟电子目标价上调至35港元(原31港元) 臻鼎目标价上调至185新台币(原161新台币) 蓝思科技-H/A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26港元/29人民币 瑞声科技目标价上调至57港元(原44港元) 比亚迪电子目标价微调至42港元(原43港元)[9][44][49][50] * 盈利预测调整: 瑞声科技2025-27年EPS上调4.4%/20.3%/28.6% 比亚迪电子2025-27年EPS下调1.2%/6.1%/10.8% 高伟电子2025-27年EPS上调1.1%/2.6%/3.3% 臻鼎2025-26年EPS上调2.9%/2.8% 2027年下调4.3%[45] * 折叠屏手机内容价值是普通智能手机的1.7-2.5倍 臻鼎预计2026年折叠屏手机销售至少同比增长2倍[50] * 关键供应商7月营收相对持平 印证备货量平稳[1][12] **风险因素** * 地缘政治和关税政策不确定性[57][59][61][69][73] * 智能手机需求低于预期[57][59][61][69][73] * 规格升级进度慢于预期[69][73] * 竞争加剧导致ASP和利润率承压[61][66] * 新业务(如汽车、AR/眼镜、机器人)拓展不及预期[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