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天赐材料(002709)
icon
搜索文档
天赐材料股价微涨0.58% 新材料领域布局引关注
金融界· 2025-08-05 18:04
股价表现 - 最新股价报19.06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0.11元 [1] - 当日开盘价为18.96元,最高触及19.36元,最低下探至18.91元 [1] - 成交量为24.47万手,成交金额达4.67亿元 [1] 资金流向 - 主力资金净流入229.76万元 [1] - 近五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出2.12亿元,占流通市值的0.8% [1] 公司业务 - 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材料、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国内领先的新材料企业,在锂电池电解液领域具有重要市场地位 [1]
中证回购价值策略指数报2358.37点,前十大权重包含三花智控等
金融界· 2025-08-05 11:50
指数表现 - 中证回购价值策略指数报2358.37点 [1] - 近一个月上涨8.48% [1] - 近三个月上涨13.55% [1] - 年至今上涨21.48% [1] 指数编制规则 - 从发生过股票回购事件的上市公司中选取样本 [1] - 选取估值水平较低、业绩预期较好的50只证券 [1] - 以2018年12月28日为基日,基点1000.0点 [1] - 样本每季度调整一次,时间为每年3月、6月、9月和12月的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 [2] 权重成分 - 前十大权重股:菲利华(5.55%)、阳光电源(5.35%)、宁德时代(4.76%)、南山铝业(4.73%)、金发科技(4.61%)、三花智控(4.57%)、汇川技术(4.45%)、美的集团(4.36%)、天赐材料(4.35%)、国金证券(4.14%) [1] 市场板块分布 - 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67.34% [1] - 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32.66% [1] 行业分布 - 工业占比34.24% [2] - 原材料占比21.18% [2] - 医药卫生占比10.72% [2] - 可选消费占比10.35% [2] - 信息技术占比10.17% [2] - 主要消费占比8.28% [2] - 金融占比4.14% [2] - 通信服务占比0.61% [2] - 能源占比0.31% [2]
2025H1中国锂电池电解液出货量92万吨,同比增长57.0%
起点锂电· 2025-08-01 10:15
锂电池电解液行业出货量 - 2025H1中国锂电池电解液出货量达92万吨,同比增长57%,主要受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出货增长驱动 [2] - 行业呈现头部集中趋势,TOP10企业占据主要市场份额 [2] 电解液企业竞争格局 - 天赐材料以显著优势位居行业第一 [2][3] - 比亚迪凭借自供体系位列第二 [2][3] - 新宙邦、珠海赛纬、昆仑新材分列第三至第五名 [2][3] - 石大胜华、永太科技、中化蓝天、瑞泰新材、威海财金进入前十阵营 [2][3] 行业研究动态 - 起点研究院发布《2025全球锂电电解液白皮书》,包含研究背景、核心发现及方法论等章节 [4][5] - 行业活动密集,包括户储及便携式储能电池技术论坛、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国际峰会等专业会议 [6]
天赐材料(002709) - 关于变更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的公告
2025-08-01 09:45
公司信息 - 公司证券代码为002709,简称为天赐材料,转债代码为127073,简称为天赐转债[1] 保荐变更 - 原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罗唯因个人原因离开,陈贻亮接替其工作[2] - 变更后持续督导保荐代表人为谷珂和陈贻亮[2] 人员信息 - 陈贻亮现任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执行总经理,保荐业务记录良好[5] 时间信息 - 公告发布时间为2025年8月2日[4]
15家锂电企业“扎堆”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08-01 01:38
港股成为锂电企业全球化战略跳板 - 港股凭借国际化资本渠道和宽松融资环境 正成为锂电企业突破内卷加速海外扩张的战略跳板[1] - 2024年开始锂电池产业链赴港上市掀起高潮 合计约15家企业冲击港股IPO[2] - 一大部分企业是"A+H"双上市 涵盖材料设备电池领域头部企业[2] 企业港股IPO动态及募资用途 - 欣旺达7月30日向香港联交所递交H股上市申请 高盛和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1] - 宁德时代5月20日登陆港交所 以1.3万亿市值缔造上半年全球最大IPO 募资90%用于匈牙利项目建设[4] - 正力新能4月14日港交所上市募资10.05亿港元 用于产能扩张至50.5GWh及航空电池开发[5] - 亿纬锂能6月30日递交上市申请 募资用于匈牙利30GWh和马来西亚38GWh生产基地[6] - 海辰储能3月25日递交主板上市申请 2024年全球锂离子储能电池出货量第三市占率11%[7] - 双登集团3月12日第二次递表港交所 2023年全球通信及数据中心储能电池出货量第一市占率10.4%[9] - 南都电源4月23日筹划H股上市 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4.97亿元[10] - 中伟股份4月22日递交招股书 海外收入从2017年2.02亿元增长至2024年178.84亿元增长87.53倍[11] - 星源材质7月7日递表港交所 马来西亚工厂总投资50亿人民币年产能20亿平方米[12] - 天赐材料计划港股IPO 拟在摩洛哥投资20.3亿人民币建设年产15万吨电解液基地[13] - 格林美1月20日披露赴港上市计划 2010-2024年上半年合计实现海外收入超400亿元[14][15] - 金晟新能源去年12月20日递交招股书 2023年再生利用销售收入全球第二大锂电池回收企业[15] - 盛新锂能去年8月23日公告拟发行H股 2024年营业收入45.81亿元同比下降42.38%[15] - 先导智能2月25日递交H股上市申请 2024年锂电池智能装备全球市场份额22.4%[16] - 中鼎智能5月9日提交上市申请 中国新能源锂电池领域智能场内物流解决方案行业排名第一[16] 海外布局与产能扩张 - 欣旺达投资108亿人民币在泰国建设电池生产设施 海外收入占比41.83%[9] - 中伟股份在印尼设三个生产基地摩洛哥一个生产基地 外币储备3.44亿美元[11] - 星源材质规划2027年全球隔膜总产能达160亿平方米/年[13] - 中鼎智能在匈牙利新加坡马来西亚设立附属公司 计划在亚太建立销售网络[17] - 双登集团海外收入占比19.77% 计划在东南亚兴建锂离子电池生产设施[9] 行业趋势与战略动因 - 国内市场竞争白热化产能过剩风险隐现 港股上市为业绩困境企业提供融资渠道[18] - 欧美市场需求广阔但贸易壁垒抬高 港股募集的美元港币资金可绕过外汇管制[18] - 企业通过海外建厂实现本土化运营 是参与全球竞争的必然选择[18] - 2025仍是IPO冲刺窗口期 资本国际化成为头部企业拉开差距的新赛道[18]
天赐材料股价下跌3.18% 机构大宗交易溢价3.28%
金融界· 2025-07-31 14:59
股价表现 - 股价报18.89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62元 跌幅3.18% [1] - 开盘价19.36元 最高价19.51元 最低价18.79元 [1] - 成交量381,409手 成交额7.29亿元 [1] 大宗交易 - 7月31日发生大宗交易 成交74.8万股 金额1,459.35万元 [1] - 成交价19.51元 较当日收盘价溢价3.28% [1] - 买方为机构专用席位 卖方为广发证券广州科韵路营业部 [1] 主营业务 - 主营业务为锂离子电池材料 有机硅材料等精细化工产品 [1] - 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 消费电子 电力储能等领域 [1]
天赐材料大宗交易成交74.80万股 成交额1459.35万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31 09:54
大宗交易情况 - 7月31日大宗交易成交量74.80万股,成交金额1459.35万元,成交价19.51元,较当日收盘价溢价3.28% [2] - 买方为机构专用席位,卖方为广发证券广州科韵路证券营业部 [2] - 近3个月累计发生11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金额1.27亿元 [2] 股价与资金表现 - 当日收盘价18.89元,单日下跌3.18%,日换手率2.75%,成交额7.29亿元 [2]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9270.75万元,近5日累计下跌5.08% [2] - 近5日资金合计净流出2.75亿元 [2] 融资数据变动 - 最新融资余额13.77亿元,近5日减少3208.34万元,降幅2.28% [2]
华泰证券-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8月锂电排产:旺季效应显现-250730-去水印
华泰证券· 2025-07-30 14:1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电力设备与新能源行业投资评级为增持(维持) [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商用车需求强劲、国内大储需求向好和旺季效应使8月锂电排产环比增长,预计电池及材料环节后续降价空间有限,与碳酸锂相关的正极材料和6F价格有望率先反弹,看好锂电材料环节Q3盈利改善 [1] - 需求向好和反内卷支撑价格,锂电产业链各环节产能利用率或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实现量利齐升 [5] 各部分总结 新能源车 - 25年7月国内新能源车零售达101万辆,同比+15%,1 - 7月累计销量达642.7万辆,同比+29.1%,商用车、工程机械电动化渗透提速贡献增量,1 - 6月国内新能源重卡销量达7.92万辆,同比+186%,新能源渗透率达14.69% [2] - 欧洲车企电动化持续推进,预计25年欧洲电动车销量仍有可观增速,1 - 6月新能源车(BEV + PHEV)销量达178.3万辆,同比+23.7%,其中6月销量35.8万辆,同比+21.2% [2] 储能 - 国内甘肃率先提出省级容量电价细则,预计后续各省将陆续出台相关政策,看好储能盈利模式完善并释放市场化需求,25年1 - 6月招中标规模达176.59GWh,同比+180.57% [4] - 欧洲大储需求高增长,部分户储逆变器企业排产好转;美国25年1 - 6月大储装机达18.38GWh,同比+43%,“大而美”法案将大储ITC补贴退坡时间延迟至2034年;新兴市场电网薄弱、电力短缺、发展新能源驱动大储户储需求增长 [4] 锂电产业链8月排产 - 鑫椤锂电发布的8月预排产显示,样本企业中电池排产110.3GWh,环比+1.5%,正极13.5万吨,环比+2.6%,负极13.3万吨,环比+2.3%,隔膜15.1亿平,环比+4.2%,电解液7.8万吨,环比+2.0% [1] 重点推荐公司 -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有助于海外产能扩张和国际业务拓展,看好其加速全球化布局,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5 - 27年归母净利润为666亿元、802亿元和926亿元,对应目标价为341.24元 [10][11] - 亿纬锂能:动力产能利用率持续改善提升盈利能力,储能业务有望量增利稳,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5 - 27年归母净利润50.35/67.27/79.39亿元,对应目标价49.20元 [10][11] - 欣旺达: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5 - 27年归母净利润22.45/27.76/32.73亿元,给予25年19倍PE,目标价23.18元,维持买入评级 [10][12] - 天赐材料:25Q1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预计电解液25年需求稳定增长,后续有望逐季涨价,盈利能力有望逐季好转,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5 - 27年归母净利润10.82/15.51/20.69亿元,对应目标价22.80元 [10][12] - 富临精工:看好铁锂盈利逐步改善,汽零业务稳增、机器人零部件推进客户合作、多业务共振赋能长期成长,维持买入评级,预计25 - 27年归母净利润为9.58亿元/14.12亿元/18.98亿元,对应目标价26.77元 [10][13]
入局固态电池,电解液企业“不再沉默”
高工锂电· 2025-07-30 10:09
行业趋势 - 固态电池被视为下一代技术浪潮,传统锂电池产业链参与者面临角色重估 [2] -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因其高离子电导率被广泛看好,高纯度硫化锂制备成为电解液企业切入固态赛道的首个关键战场 [2] - 半固态凝胶电解质被视为离产业化最近的解决方案,最大优势在于对现有电芯生产工艺改动小 [5] - 行业已结束观望期,电解液企业正从不同维度切入技术竞赛,包括聚焦核心原料、选择过渡方案、跨领域协同开发等 [8] 技术路径 - 隔膜企业通过开发可作为固态电解质载体的"基膜"产品找到产业化路径 [2] - 电解液企业选择液相法制备硫化锂,技术路径核心在于对杂质的精准控制而非单纯追求纯度指标 [3] - 液相法在控制碳含量、残余溶剂及氯离子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3] - 原位固化凝胶电解质方案主要满足客户降低漏液风险的需求,但面临聚合均一性、离子电导率与机械强度平衡等挑战 [5] - 硅基负极是匹配高能量密度电池的下一代负极材料,应用需要电解液配合 [7] 企业动态 天赐材料 - 选择液相法制备硫化锂,目标2025年底前产出百公斤级样品 [3] - 基于自产液相硫化锂可一步合成固态电解质,带来显著成本优势 [3] - 样品在空气稳定性方面取得突破,低露点环境下24小时后离子电导率仍保持85%以上 [3] - 致力于原位固化凝胶电解质方案,常温下离子电导率大于5 mS/cm,高温性能优于传统液态电解液 [5] - 开发耐高压电解液同时介入5V镍锰酸锂高电压正极材料开发,能量密度可提升20%以上,PACK层面成本降低约18% [6] 华盛锂电 - 采用液相法路径,与客户共同开发出离子电导率达5.57 mS/cm的Li₆PS₅Cl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4] 新宙邦 - 通过与星源材质成立合资公司新源邦布局硫化物电解质,已完成超百公斤规模生产,计划2025年底建成10吨/年生产线 [5] 石大胜华 - 选择硅基负极路径,已建成千吨级产线,正加速推进3万吨/年项目建设,瞄准4680电池等市场需求 [7][8] 昆仑新材 - 产品同时涉及硫化物、氧化物粉体及浆料,可根据客户需求定制不同粒径产品 [8] 技术挑战 - 镍锰酸锂商业化最大障碍在于与电解液的兼容性问题,高温下循环衰减快、产气严重 [6] - 凝胶电解质设计需在离子电导率和机械强度之间取得平衡,同时需优化聚合物骨架抗氧化性以匹配高能量密度三元正极 [5] - 电芯从小型样品放大至大尺寸动力电池时,凝胶在内部聚合的均一性成为难题,直接影响电池稳定性 [5]
广东新能源产业产值规模已达1.1万亿元
南方农村报· 2025-07-30 09:31
广东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现状 - 新能源产业产值规模达1.1万亿元(2024年)[1][14] - 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超1200万千瓦(全国首位)[13] - 在运核电装机容量全国第一[13] - 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约4000亿元(2024年)[21] - 新型储能电站装机规模达350万千瓦(同比增长114%)[22] - 汽车产业营业收入超1.28万亿元(2024年)[16][17] 产业体系与企业培育 - 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400家[9] - 培育新能源领域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8家及省级近30家[15] - 节能环保产业规模约占全国1/10[23] - 新增节能环保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及省级490家[24] - 培育80家国家再生资源综合利用规范企业[25] 基础设施与技术创新 - 绿色建筑总面积超10亿平方米(占新建建筑比例超95%)[11] - 建成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项目[10] - 完成千万吨级海上CCUS集群规划及投产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恩平15-1油田)[27][28] - 形成海上风电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营维护全产业链条[12] 重点企业布局 - 新能源汽车领域涵盖比亚迪、广汽集团、小鹏汽车等整车企业[17][18] - 动力电池及材料企业包括亿纬锂能、欣旺达、贝特瑞、天赐材料[18] - 电驱动系统企业含弗迪动力、汇川技术、英搏尔[19] - 智能化企业涉及华为、大疆卓驭、小马智行、文远知行[19] 未来发展规划 - 培育若干千亿级未来绿色低碳产业集群[33][34] - 创建绿色低碳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及技术交易中心[36][37] - 建设零碳园区并开展"绿电直供""以绿制绿"试点[42][43][44] - 推动建立粤港澳绿色金融共同市场及国家级绿色期货交易所[50][56] - 完善碳市场、碳普惠和绿电绿证协同交易机制[59] - 加快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碳足迹认证试点建设[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