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证券(002673)

搜索文档
西部证券:首予中信金融资产“增持”评级 看好整体划转至中信后长期股权投资战略有效性
智通财经· 2025-09-25 06:49
公司业务转型 - 公司前身为中国华融 成立于1999年 是我国四大AMC之一 2024年更名为中信金融资产[1] - 公司聚焦不良资产主业发展 已完成旗下大部分金融子公司的处置 实现轻装上阵[1] - 不良资产经营是公司主营业务 2024年该分部收入占比达84.46%[1] 不良资产经营策略 - 不良资产经营通过专业化手段对企业持有的不良债权进行收购、管理和处置[1] - 业务按处置方法分为收购处置类、收购重组类、纾困类和债转股业务等[1] - 公司对存量债权充分计提减值损失 新增收购债权审慎 债权质量不断提升[1] 长期股权投资战略 - 公司自2023年加大长期股权投资力度 投资优质上市公司以平滑经济周期波动[2] - 目前持有中国银行、中信股份、光大银行、大秦铁路等优质上市公司[2] - 长期股权投资在初始确认股权账面价值时为公司贡献大量收入[2] 股权投资财务贡献 - 通过长期股权投资 2023年确认其他收入及其他净损益414.76亿元[2] - 2024年确认其他收入及其他净损益756.62亿元[2] - 2023年贡献股利和所占业绩14.73亿元 2024年增至94.95亿元[2] 近期股权增持动态 - 2025年继续增持优质上市公司股权[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增持中国银行股权比例至4.71%[2] - 截至2025年7月23日 增持光大银行股权比例至8%[2] 未来发展前景 - 随着经济逐步企稳 不良资产经营业务有望实现收益率的触底反弹[1] - 优质联营企业的分红和业绩表现将为公司贡献稳定利润垫[2] - 长期股权投资战略将为公司提供稳定回报 平滑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1][2]
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25年度第三期短期融资券兑付完成的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09-24 22:55
融资券发行详情 - 公司于2025年4月24日发行2025年度第三期短期融资券 发行金额为10亿元人民币 票面利率1.78% 发行期限151天 [1] - 兑付日为2025年9月23日 [1] 兑付执行情况 - 2025年9月23日完成本息兑付 总金额1,007,363,835.62元人民币 [2] - 兑付金额包含10亿元本金及按1.78%票面利率计算的151天利息 [1][2] 债券信息汇总 - 涉及多只存续债券 包括代码148177的23西部02至代码524317的25西部03共14只债券 [1] - 公告编号为2025-068 由董事会于2025年9月24日发布 [1][4]
西部证券: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四期)2025年付息公告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24 12:10
债券付息安排 - 西部证券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四期)(24西部04,代码148924)将于2025年9月26日支付利息,付息金额为2.14元(含税)/张 [1] - 付息期间覆盖2024年9月26日至2025年9月25日,债权登记日设定为2025年9月25日 [1] - 投资者需在2025年9月25日(含)前买入并持有该债券方可享有本次派息,当日卖出者不享有利息分配权 [1]
西部证券:2025年度第三期短期融资券兑付完成的公告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9-24 10:13
融资券发行 - 公司于2025年4月24日发行2025年度第三期短期融资券 发行金额为10亿元人民币 票面利率为1.78% 发行期限为151天 [1] - 融资券兑付日为2025年9月23日 [1] 本息兑付 - 公司于2025年9月23日完成本息兑付 总金额为1,007,363,835.62元人民币 [1]
西部证券(002673) - 2024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四期)2025年付息公告
2025-09-24 09:06
债券基本信息 - 24西部04发行规模8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2.14%[4] - 每张票面金额100元,按面值平价发行[4] 利息支付 - 2025 - 2027年每年9月26日付息,2027年9月26日兑付[6] - 每张利息2.14元(含税),每手(1000元)派息21.4元(含税)[3][6] 日期信息 - 起息日2024年9月26日,债权登记日2025年9月25日[5][4] 信用评级 - 公司主体和本期债券信用等级均为AAA,展望稳定[6] 税收情况 - 个人等持有者利息所得税税率20%,扣税后每手实得17.12元[10][6]
西部证券(002673) - 2025年度第三期短期融资券兑付完成的公告
2025-09-24 08:16
短期融资券发行 - 2025年4月24日发行2025年度第三期短期融资券,金额10亿元[2] - 票面利率1.78%,发行期限151天[2] 短期融资券兑付 - 2025年9月23日兑付本息共计1,007,363,835.62元[2]
西部证券完成2025年度第三期短期融资券本息兑付
新浪财经· 2025-09-24 08:14
公司融资活动 - 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于2025年4月24日发行10亿元短期融资券 [1] - 该短期融资券票面利率为1.78% 期限151天 [1] - 公司于2025年9月23日完成本息兑付 总金额1007363835.62元 [1] 财务运作状况 - 公司按期完成债务工具兑付 体现资金管理能力 [1] - 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达10亿元 显示公司融资渠道畅通 [1] - 兑付金额精确到分 体现财务操作规范性 [1]
“9·24”一周年:投资者需求升级,券商财富管理如何应对?
证券时报· 2025-09-24 01:29
市场环境变化 - A股市场回暖 日均成交额明显增长并站稳2万亿元关口[1] - 2024年"9·24"一揽子金融政策落地推动市场吸引力上升[1][3] 投资者行为转变 - 新一代投资者呈现年轻化特征 30岁以下新开户投资者占比从近30%提升10个百分点至40%[4] - 投资者投资习惯呈现指数化、机构化、配置化三大主线[3] - 新投资者ETF参与率达25% 较老投资者高出10个百分点[4] - 非货ETF参与客户数量提升11倍[3] - 新投资者更注重资产稳健配置 固收类理财产品配置比例显著高于老客户[4] 产品偏好变化 - ETF成为备受追捧的投资工具 特别是宽基指数和行业主题ETF[3] - 投资者认可指数产品分散风险、运作透明、成本低廉等特点[3] 服务模式挑战 - 投资者需求向智能化、个性化、场景化综合服务转变[6] - 客户既需要便捷线上服务 也渴望建立深度线下信任关系[6] - 行业出现高度同质化竞争 财富管理货架相似度极高[7] - 传统佣金率及两融费率持续下滑[7] 业务转型方向 - 多家券商推动基于买方投顾思维的业务转型[7] - 构建以资产配置为核心的新发展格局[7] - 降低对佣金收入的依赖 提升两融与产品业务占比[7] - 通过抖音等平台提供投教服务 自建视频平台为签约客户提供买方投顾服务[6] 新增长点探索 - 新的利润增长点来源于服务客群和经营客群[8] - 需要提供差异化、特色化的服务方案和产品体系[8] - 实现账户服务差异化、交易服务差异化和资产配置差异化[8] - 未来增长点包括买方投顾模式规模化突破、客户分层分级精细化运营、企业金融及家族信托全景式服务、养老金融生态化布局、跨境财富桥接服务[9]
调研速递|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获西部证券等4家机构调研,业务布局与市场前景受关注
新浪财经· 2025-09-23 14:55
业务布局与产品矩阵 - 公司30余年来聚焦聚氨酯复合材料主业 构建"2 + 2 + 2 + 2"产品矩阵[2] - 巩固功能鞋材 沙发家居两大优势品类 合作客户包括耐克 阿迪达斯 李宁等[2] - 发力汽车内饰 电子产品新兴品类 汽车内饰切入比亚迪供应链 电子产品应用于苹果 三星部分产品[2] - 拓展体育装备 医疗健康培育品类 并关注半导体等前沿领域[2] 营收结构与毛利率 - 2025年上半年功能鞋材 沙发家居两大优势品类合计占营收近70%[2] - 汽车内饰营收快速增长 占比提升[2] - 电子产品 汽车内饰毛利率较高 产品毛利率因客户与产品而异[2] 细分品类发展动态 - 功能鞋材客户覆盖广 是耐克在中国大陆唯 一中资鞋用聚氨酯合成革合格供应商 与阿迪达斯合作持续推进[2] - TPU材料为功能鞋材带来新增量 预计下半年该品类发展良好[2] - 汽车内饰虽进入较晚 但技术竞争优势优良 已在多主流汽车品牌车型应用 未来成长空间广阔[2] - 电子产品覆盖众多知名消费电子品牌部分终端产品及配件 与苹果合作深化 积极拓展新品牌[2] 行业竞争与优势 - 主要竞争对手为日本 韩国 中国台湾等地聚氨酯合成革企业[3] - 竞争优势体现在技术研发 品牌与客户 产能与成本 生态环保等方面[3] - 主营产品兼具生态与功能优势 国内外市场对生态环保材料需求增长[3] 海外运营进展 - 安利越南公司前期因多种因素亏损 2025年以来产销量提升 亏损收窄[3] - 新产能于8月投产 预计将推动业绩向盈利迈进[3]
西部证券:首予药明合联“买入”评级 项目数及在手订单高速增长
智通财经· 2025-09-23 02:48
核心观点 - 西部证券首次覆盖药明合联并给予买入评级 预计2025-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将保持高速增长 其中2025年营收60.01亿元(同比增长48.1%) 归母净利润16.07亿元(同比增长50.3%) [1] 行业需求与产能布局 - 全球ADC研发热度高涨且产能紧缺 中国企业凭借产业链竞争优势持续受益行业高景气 [2] - 公司坚持全球双厂生产战略 产能布局覆盖中国上海 无锡 常州及海外新加坡基地 新加坡基地2025年6月达成机械竣工 预计2026年进行GMP生产 [2] - 公司持续加大资本开支投入 2025年计划投入15.6亿元(其中新加坡基地约9亿元 无锡基地约4.5亿元) 至2029年总投入预计超70亿元 [2] 项目与订单增长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公司药物发现阶段累计项目数达858个 上半年新签37个综合项目 新增3个PPQ项目 进行中综合项目数增长至225个(其中II期及后期项目37个) [3] - 未完成订单总额13.29亿美元(同比增长57.9%) 新签合同金额同比增长48.4% 北美地区增速领先 [3] 技术优势与开发效率 - 公司推出升级版WuXiDARx技术 拓宽ADC药物不同所需DAR的可能性 [3] - 整合CMC战略显著缩短开发周期 从药物发现至IND阶段可缩短至15个月(较行业常规时间减少近一半) 后期阶段可在24-36个月内完成从工艺开发到BLA准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