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金融

搜索文档
汇正财经亮相2025云栖大会AI+金融专场:以技术推动金融平权,共筑证券服务新生态
第一财经· 2025-09-26 03:37
朱玉莲指出,传统投研需花费大量时间手动提取数据、绘制图表,而iFinD终端融入AI后,通过自然语 言交互即可"一键调取数据",AI可实时生成可视化图表,并支持动态调整维度,在确保严谨性的同时, 能让数据"活"起来。她强调,AI不是替代投研人员,而是让他们从重复劳动中解放,聚焦核心决策。 近日,2025云栖大会"AI+金融创新专场"在杭州云栖小镇国际会展中心圆满落幕。作为全球云计算与AI 领域的"风向标"盛会,本届云栖大会以"云智一体・碳硅共生"为核心,而汇正财经主办的本场专场,则 聚焦"超脑时代,技术重构金融证券服务",汇聚同花顺、每经科技、融量科技、恒生电子等跨界力量, 从投研工具革新、金融平权实践、内容生态重塑到量化服务升级,多维度解构AI如何推动金融证券行 业从"流程优化"向"模式革新"跨越,为行业贡献了一场兼具技术深度与实践温度的思想盛宴。 活动伊始,汇正财经执行总经理周荣圣发表开场致辞,直指行业核心矛盾:普通散户长期面临"专业服 务触达难"的困境;而金融行业高人力成本的特性,更让传统模式难以支撑普惠需求。周荣圣表示,AI 时代的到来,让"高效率规模化服务"成为可能——汇正希望让普通投资者也能平等享受 ...
技术创新如何驱动模式突围?科创未来行“AI+金融”沙龙探寻生态智慧
第一财经· 2025-09-22 04:47
9月13日,在2025年Inclusion·外滩大会期间,"AI驱动金融创新新范式"论坛活动顺利举行。该论坛由璞跃中国(Plug and Play China)主办,是科创项目 Global Tech Network(GTN)的年度系列活动。第一财经携手璞跃中国,推进"AI+千行百业"系列沙龙在金融行业的深度探讨,并参与到"InnoFuture 2025 璞 跃中国未来挑战赛·外围赛"的评审工作中。现场吸引了500多位科创爱好者齐聚,共同探讨AI如何重塑金融生态、为行业创新注入新动能。 "在'走出去'的进程中,中国企业即便已完成前期市场进入与技术对接,仍普遍面临融入当地生态的'最后一公里'挑战。伦敦发展促进署大中华区首席代表赵 冰冰指出,这一过程本质是缩短"信任距离"与"文化距离"。在伦敦这类多元市场,企业需主动调整节奏、建设包容环境,逐步从"外来竞争对手"转变为"生 态共建者",实现合作共赢。 跨越"最后一公里"还需商业层面的系统支撑。上海科创银行副行长敖宇翔强调,金融创新须从初始阶段构建完整的商业闭环,避免陷入纯技术追逐或短期红 利,而应携手股权市场、持牌机构等生态伙伴,从金融本质出发,服务科技企业同时实 ...
重要交易周,确定性何在?
新浪基金· 2025-09-17 00:53
市场走势 - 上周市场基本回到前期高点且盘中突破8月底高点 恒生指数创年内新高但恒生科技未突破前高 [1] - 指数内部科技和创新药分别引领行情 中美市场均较为平静等待重大交易周 [1] - A股市场回补力度较强但波动同步加大 10年期国债1.8%位置被机构增持 本周再次以2bp空间进行新一轮测试 [1] 投资策略 - 延续"股市震荡上行"总体判断 高度重视本周边际资金和定价方向 [1] - 关注三大方向:长期受益于宽松的小盘成长制造业(机器人/新能源/机械制造等) 地产/红利等周期板块 医药等超跌板块 [1] - 建议平配以上板块等待确定性 本周进入方向性博弈关键阶段 [1] 板块配置 - 高弹硬科技板块推荐创业板人工智能ETF(159363)和双创龙头ETF(588330) [2] - 反内卷逻辑推荐化工ETF(516020)和有色龙头ETF(159876) [2] - 牛市逻辑推荐金融科技ETF(159851)和券商ETF(512000) [2] - 补涨逻辑推荐港股互联网ETF(513770)/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食品ETF(515710) [2] - 网格交易推荐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宝(589520) [2] 市场环境 - 近一周股市拥挤度回落 波动率尚未在高位 大跌后快速修复 市场总体预期相对稳定 [2] - 股市结构性预期差异将在本周交易大周内明晰 市场方向也将在本周定位 [2] - 债市在压力测试后仍面临流动性冲击 需进一步重视 [2] - 全球宽松预期VS国内流动性宽裕 联储议息会议和中美新一轮谈判成为全球资产关注点 [2]
当规模光环褪色,价值银行时代来临
犀牛财经· 2025-09-15 09:09
行业共性压力与转型趋势 - 净息差收窄成为银行业共性压力 资产投放增长乏力与信用成本上升挤压盈利空间 传统规模扩张模式难以为继 [1] - 银行业加速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 多家银行明确摒弃规模情结 更专注于效益和质量并重的增长 [1] - 行业共识转向不唯规模论 银行积极布局差异化竞争、精细化管理与科技赋能 推动可持续内涵式增长 [1] 北京银行战略转型成效 - 公司顺应行业趋势聚焦业务差异化与特色化发展 经营模式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红利 [1] - 业务结构由公司为主向公司零售并重转型 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2] - 零售业务规模持续提升 2025年上半年零售营收达110.81亿元 零售资金量规模突破1.3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7.28% [2] - 零售客户总数达3149.57万户 较年初增长77.81万户 手机银行客户规模1877.11万户 月活跃客户超744.74万户 保持城商行领先水平 [2]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控 - 公司坚持贷管并重 抓好授信业务全生命周期管控 持续强化降旧控新 夯实资产质量稳中向好基本盘 [3]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 不良贷款率为1.30% 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 拨备计提充足 具备足够风险抵补能力 [3] 五大特色银行战略实施 - 公司深化特色经营 通过打造五大特色银行开辟差异化发展新路径 [4] - 将稳健经营理念融入儿童金融、养老金融、科技金融等细分领域 构建竞争壁垒并为稳健经营注入新动能 [4] - 儿童友好型银行构建覆盖儿童成长全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 2025年上半年举办京苗俱乐部活动3万场 [5] - 伴您一生的银行提供个人与企业全生命周期分层分类服务 个人服务完善从儿童到养老的全谱系方案 企业服务通过三大计划匹配差异化策略 [5] - 专精特新第一行提升科技金融精准化、专业化、数字化服务水平 截至上半年末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达4346.08亿元 较年初增长703.29亿元 增速19.31%显著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 [5] - 成就人才梦想的银行构建人—家—企一体化体系 截至上半年末英才卡发卡量超2.4万张 英才贷累计放款近16亿元 [6] - 人工智能驱动的商业银行以All in AI为战略共识 构建1213人工智能技术架构 打造AIB人工智能创新平台 [6] 股东回报与市场认可 - 公司凭借持续稳定的高分红回报赢得市场高度认可 自2007年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19次 累计分红金额达715.33亿元 [6] 转型路径与未来展望 - 公司通过深耕五大特色银行构筑从科技金融到全生命周期服务的竞争壁垒 在资产质量与风险控制上稳中提质 [7] - 未来延续稳健经营与金融创新的双轮驱动 有望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持续释放增长潜力 为行业提供转型范本 [7]
外滩大会新声:“AI+金融”释放人工产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2 12:27
AI与人类在金融领域的关系 - AI不是替代人工而是释放人工产能的变革 多位专家强调AI的核心价值在于提升人类工作效率而非取代 [3][4] - 人类在关键决策环节仍保持最终控制权 例如投顾场景中AI生成话术后需人工最后兜底 [4] - 当前数字员工智能程度有限 "对人类员工的威胁"存在夸大嫌疑 [5] AI在金融业的应用现状 - 支付领域推出创新服务 支付宝推出"AI付"支持语音下单支付 [2] - 风控能力获得突破性提升 大模型拓展用户画像维度并输出个性化风控决策 [2] - 金融机构战略定位升级 从"AI in all"赋能型转向"All in AI"变革型驱动组织流程创新 [6] AI落地金融的挑战 - 存在技术局限性 包括幻觉问题和不可解释的黑箱问题 [6] - 监管合规要求严格 输出内容需符合行业监管并确保合规底线 [5] - 服务业场景存在缺陷 客服机器人无法获取客户面对面交流的真实反馈 [5] 行业发展生态建设 - 需要高质量数据语料支撑 行业需建立生态化机制推动数据共建共享 [6] - 复合型人才是关键桥梁 需具备技术洞察+业务洞察+产品落地执行力 [4] - 金融机构转型是系统性工程 涉及技术植入 流程重塑和组织结构调整 [7] 未来合作模式演进 - 从"AI+行业"转向"行业+AI" 以行业专业知识为基础解决具体问题 [3] - 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关系重构 从买卖关系转向风险共担的价值共享合伙人 [7] - 催生新型商业模式 包括联合运营和成果付费(RaaS)等创新形式 [7]
“AI+金融”创新实验室落户良乡大学城 北京中关村学院、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与北京基金小镇共筑科技金融新引擎
证券时报网· 2025-09-12 11:17
实验室成立背景与目标 - 北京中关村学院 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与北京基金小镇联合共建AI+金融创新实验室 落户良乡大学城[2] - 实验室旨在发挥各方优势 探索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的创新范式 服务金融强国建设和人工智能+行动[2] - 实验室定位为多方共赢合作 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落地 实现金融业与科技创新 产业创新的高效协同发展[3] 参与方核心优势 - 北京中关村学院作为国家级高等教育科研机构 专注于人工智能与交叉学科领域的教育教学与科研创新[4] - 中关村人工智能研究院致力于具有产业价值和颠覆意义的人工智能科学探索 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落地[4] - 北京基金小镇服务基金及相关产业链机构累计超2780家 提供创新金融服务的应用场景和产业支撑[4] 实验室运作模式 - 开创四大新模式:联合培养高层次交叉人才 共同实施专业教育 联合开展前沿技术研究 促进技术成果转化[5] - 聚焦博士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 设立奖学金激励举措 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从业人员培养体系[5] - 围绕金融垂直领域情报挖掘 风险识别评价等需求 打造系列AI+Fintech关键技术[5] - 形成技术研发-场景验证-转化推广全链条机制 面向绿色能源 新材料 智能制造与智慧医工产业定制金融服务模式[5] 战略意义与影响 - 精准选育既精通AI技术又熟悉金融逻辑的复合型人才 提升金融对实体产业的服务效能[3] - 推动全国金融产品创新 服务升级与风控模式优化 为首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金融科技要素[3] - 为区域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3][6]
直击服贸会|“AI+金融”成亮点 银行智能场景加速落地
中国经营报· 2025-09-12 08:16
银行AI应用成果展示 - 工商银行与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联合推出数字人AI智能客服 用户通过身份核实即可完成公积金信息录入与查询 并支持现场办理联名卡申请激活及家装分期等住房消费服务[1] - 北京银行推出人工智能+服务计划 为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提供专项资金支持 构建以金融服务AI和以AI服务AI的综合服务体系[1] - 北京银行科技子公司北银金科研发璇玑Data Agent产品 通过对话式全渠道多模态交互实现自由用数 打造一站式决策分析闭环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透明度与安全性[1] AI价值创造路径 - 企业AI价值创造需经历赋能融合演进三阶段成熟度建设 同时提升基础职能企业三个层面的AI能力[2] - 各产业体系在AI应用部署方面呈现生态融合与差异化应用并存格局 人工智能+带来高质量数据供给和数字新基建[2] - 金融行业作为数据密集型领域 AI应用应聚焦客户需求洞察智能决策优化业务流程效率提升和风险管控强化 而非直接开发面向客户的工具[2]
恒生电子首席科学家白硕:证券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有何挑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13:04
AI+金融落地方法论 - 恒生电子首席科学家及恒生研究院院长白硕分享AI+金融的落地方法论 [1]
恒生电子首席科学家白硕:信息化越晚的环节越要优先智能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13:04
AI+金融落地方法论 - 恒生电子首席科学家及研究院院长白硕分享AI+金融落地方法论 [1]